壮美,是《新愚公移山》的画风基调。影片改编自家喻户晓的古代寓言《愚公移山》,虽然原文精炼,但是短短数百字却道出了持之以恒的大道理,鼓励人们遇到难事不抛弃、不放弃,坚持下去就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
动画电影《新愚公移山》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天马行空的再创作,增加了愚公的儿子清风,还有四位山灵,以及两大山神,同时也强化了愚公和智叟两个角色,让整部电影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神话世界。
虽然《愚公移山》诞生的年代是两千多年前的战国,但文章中传递的持之以恒的主题思想是永不过时,人们所面对的各类难题只要用认真和坚持来对待,就会一一克服,时间问题。
《新愚公移山》不是说教式的作品,而是用现代动画电影的精美画面,配合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来给观众潜移默化的了解愚公精神。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可以通过这部电影接受到不抛弃、不放弃这个信念。
持之以恒这个道理虽然简单,说起来也容易,但是做到的人并不多,就好像愚公一样,挖了十年的王屋山、太行山,仅仅是挖走一小部分,但是他坚信自己可以成功,因为他说过:“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这段话也成为千古名句,在电影中也有精彩的体现,抱着愚公坚持不懈的信念,即使面对王屋、太行这样高万仞的大山,何苦而不平?
《新愚公移山》同时加入了现代理念,延伸出“移心中山难”的主题,愚公和山神都固执己见不肯和解,山神认为愚公带领大家挖山就是侵占了他的领地,愚公认为王屋太行两座大山阻挡了人们的发展。在不断地冲突中,愚公和山神慢慢了解了对方,加上清风和山灵微光的劝说,愚公和山神心中的大山终于搬走了,双方心中没有芥蒂隔阂,才能齐心想法移走真实的大山,达到了“心中山消,眼前山移”的境界。
影片的创作采用的是传统+创新的模式,虽然是一个传统的寓言故事,在绘画、制作、配乐、剧本方面都是吸纳了最先进的动画创作经验,甚至还与好莱坞动画电影人合作,让《新愚公移山》达到老少咸宜的观赏效果,同时还可以营造出真正的动画大片的质感,同时还在传递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时代理念,这些都是影片的创新之处。
这部动画电影尤为值得称道的地方就是2D手绘风格,在电脑动画占据主流的今天,制作方坚持采用手绘方式设计人物形象和场景,让动画具有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同时还制作为2D放映格式,非常适合小观众的欣赏。当下大多数动画电影都是3D,戴着3D眼镜看动画对于小观众来说并不舒适,所以,这部2D动画电影《新愚公移山》值得点赞,也应该值得今后的动画电影借鉴一下。
崔汀/文
电影画风很新奇,音乐也不错,剧情也有不错的改变创新,让故事变得更加的丰富。清风与微光的友情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有父子之间的深情,愚公的传统精神的贯穿整剧。
这部动画电影,不单单是和小孩子看,从成年人的角度来看,也可以看到一些深层的感悟,其中包括了亲情的伟大,友情的可贵,以及对不公的愤愤不平。勇于拼搏和对抗命运,虽然失败,但是告诉我们坚持,总会有意想不到的奇迹。
从《哪吒之魔童降世》创造出的票房奇迹开始,国漫的崛起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信念。最近,《花木兰》和《新愚公移山》两部电影热映,它们都是根据中国传统的故事改编。一个由国外团队出品,一个由国内团队出品。文化的差异,可能会导致故事内核的不同。不得不说。中国国内的电影动画制作还是越来越有进步的。画面和配音都比较自然流畅。
国漫的崛起,是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的的独特,让观众更易被吸引。《新愚公移山》中愚公与儿子清风同样倔强,同样坚韧。电影中的演绎,将每个角色都刻画得淋漓尽致。十分有创意的崭新神话故事,添加了新的情节,让故事有了延续性。愚公坚持“挖山”:而儿子清风通过 与山中精灵的相处,坚持“移山”。最终,愚公听取了儿子的建议,与自然达成和解。这一转变也映射着有话语权的老一辈对新一代意见的吸取接纳,是用当代视角拓展传统经典的外延。
在疫情期间,无数抗疫英雄如清风与愚公一样,不畏困难,负重前行。他们每个人都是值得尊敬的,平凡而伟大的凡花。《新愚公移山》电影的表现是通俗易懂的,非常适合小朋友们观看。通过动画电影,可以更深刻了解和理解中国传统经典。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孩子对于传统经典的喜爱。祝愿国漫能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已经于9月10日在影院与广大观众见面的动画电影《新愚公移山》,给笔者的最大观感能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新”。《新愚公移山》,采用了新视角,拍出了新感受,输送了新能量。在疫情还没有完全消灭的当下,观看这部《新愚公移山》,感触深深,感动多多。
对观众而言,“愚公移山”早已经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了。《新愚公移山》在故事情节和主题内核上依旧沿袭了这枚经典IP的精髓。不过在讲述方式上,影片则采用了全新的视角。影片以一个少年的视角,讲述了愚公为什么要移山的故事,从而更有代入感,也更有感染力。毕竟,绝大多数观众在最初知道“愚公移山”这个故事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发问“愚公为什么要移山?这么大的山,什么时候才能移完?愚公为什么不搬家?”。带着种种疑问,沉浸于“愚公移山”的过程里,才能更好地了解、体会“愚公移山”的真正内涵。从这个角度看,《新愚公移山》所提供的新视角,让观众有了一次全新的沉浸式观影体验,感受自然也有所不同。
以往《愚公移山》的文学文艺影视作品,其落脚点往往是对愚公坚韧不拔精神意志的歌颂和赞扬。《新愚公移山》在宣扬愚公精神的同时,还植入了一些应景于当下现实的社会问题。比如少年的成长、代际的矛盾等等。尤其是愚公和清风这对父子通过沟通和交流,将冲突和矛盾一一化解,并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更是为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提供了足可参照、借鉴的模版。
清风敢于直抒己见,愚公也善于接纳异见,有了这样和谐共通的和谐代际,无论父子之间有着怎样的沟壑、隔阂,都能被填平。除去愚公和清风这对父子矛盾之外,《新愚公移山》中人类和精灵这组CP的存在感也是非常强的。电影里,人类和精灵最好的共存方式就是求同存异,而这恰恰也是整个人类共存的最佳方式。
如果说孩子们看《新愚公移山》看的是画面、画风、造型、服化、台词、配乐等等等等,那成年人看《新愚公移山》则更能看出各种问题的解决之道、人际关系的相处之道、人生哲学的践行之道。所以说,《新愚公移山》并非只是拍给孩子们看的,影片也非常适合全年龄段的观众观看。而这,就是《新愚公移山》带给笔者的新感受、新体验。
当然,《新愚公移山》并没有简单的说教,影片将“愚公移山”的精神内核有机植入到了有趣的故事之中,让人接受起来更加容易。作为一枚颇具中国特色的经典IP,《新愚公移山》在视听语言上做到了“将中国特色进行到底”。影片的美术风格既保持了一定的传统性又不乏得体的创新性。人物造型、服饰妆容、道具置景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也做到了与时代接轨。尤其是人物造型、色彩的搭配,无论是愚公还是清风,亦或是精灵,个个都灵动、鲜活,可爱、呆萌,让人看了颇有一眼便是万年的感觉。
2020年是各行各业都非常艰难的一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看《新愚公移山》是非常应景的。越是艰难时刻,就越需要愚公坚韧不拔、坚持不懈的精神。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愚公精神就如同一股全新的能量催人奋进、励人前行。有了愚公精神,山都可移,更何况疫情乎?
《新愚公移山》正在热映中,让我们在影院不见不散,一起来体验影片所带来的新视角,新感受,新能量吧。
愚公移山的故事我们都听过,甚至还有部分小伙伴学过相关课文。但小编可以负责任的说,这部动画电影《新愚公移山》,所讲述的故事,不但你没有见过,就连听都没听说过。
这部将于9月10日公映的动画电影,是一部纯2D手绘动画,在这个3D动画、CG动画横行年代里,如此纯粹的2D动画电影显得弥足珍贵。然而更为“珍贵”的,则是该动画的视角,将传统且脍炙人口的神话寓言故事进行了全新视角的编排,在保持原汁原味的主题下,对此进行了二次加工和解读,使得经典故事摇身一变,变成了符合我们当代审美的全新篇章。
“愚公移山”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寓言小品文,本质上内核的是创世神话故事。全文篇幅短小,然而却写得曲折多姿,波澜起伏,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故事还有很大的拓展和解读空间,比如愚公的后代们的故事,比如愚公挖山与山神移山之间的故事。《新愚公移山》的视角就是建立在愚公的儿子清风身上,在挖山的前提下,愚公与清风父子俩合力解决难题的故事。
而且作为创世神话故事,电影将世界观做了极大的拓展,加入了山中众多精灵与两位山神等全新的角色。所以这样一来,该片就分化出了不同的线索,以多视角的方式来呈现愚公与儿子的行为,这就是对原故事的二次加工。
比如著名的智叟,作为反对挖山的代表,动画中他的理由更加明确,因为山脚下村民的祖训,两座大山有山灵守护,凡人不得贸然惊动山神,这个理由就比原寓言充分。而且该角色在沙尘暴之后,被愚公和清风所救,也经历了态度转变,使得该人物更加立体。
另一方面就是山神的视角,愚公挖山的行为肯定触及了他们本身的利益,他们最初也是想尽办法,包括派遣山灵变成怪兽去驱赶村民,并且兴风作浪,用自然灾害去迫使山脚下的村民搬家。所以这也代表了另一个视角——自然方面。原寓言中愚公的行为,平心而论只是单纯的为自己便利的行为,却忽略了山中的飞鸟走兽,这是人与自然的对立。
所以,建立在上述观点上,清风作为主角,他的行为,成为“移山”破题的突破口。
动画中,愚公的儿子清风天生聪慧,懂得穷则思变,他偶然间与山中精灵微光相互接触,相互理解,也学会了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所以他找出另外一条解决之道:把山移走。但凡人要想见山神并不是容易的事儿,更何况要让守护山峦,且脾气暴躁的神灵移走自己的属地?这一点无疑是比登天。这也成了该片最大的看点,在愚公挖山与移山之间的空白,对故事进行二次解构。
无论是面对自然灾害时的不屈,还是在大战怪兽时的英勇,清风为首的山民展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信心和毅力,乃至后期山中精灵微光因为保护人类而被山神囚禁,清风还不畏艰险,爬上万米高空的山神殿与找山神求情,这一切无不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坚持不懈的道理,而这些内核,不也正是“愚公移山”故事的主题吗?
最终,山神不仅为愚公的勇敢与毅力而震惊,而且被愚公儿子和山中精灵的互相理解与牺牲所感动,愚公和山神消除了彼此心中的执念与成见,愚公停止了挖山,而山神则主动移开了大山,人类与山中精灵跳出各自利益,愿意站到彼此的角度寻求共存方案,这些新情节的加入,都在试图用当代视角拓展传统经典的外延,“心中山消,眼前山移”,人类用自己的勇气、毅力与智慧,实现了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共存。
作为一部神话题材的动画作品,《新愚公移山》的核心受众很明确,以少年儿童为受众核心,这一点不得不说该片的定位很准确。该片将一个讲述不畏苦难、持之以恒的古老故事进行极大的拓展,用符合当代观众审美的角度,全新演绎出来,从这方面来看,电影面向的就是儿童层,很纯粹的作品。
但充满想象力的情节设定、以清风、微光为首的原创角色生动可爱,以及人与自然彼此尊重、相依共生的美好希冀,使之成为一部真挚且活泼的映画,传统手绘2D动画下,山水田园派水墨般的画风体现的是满满的国风潮流,让人印象深刻,《新愚公移山》对经典故事的塑造是如此风趣、精巧且栩栩如生,这个设定在儿童动画市场上屡试不爽。
看完了!看完了!看完了!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总得来说,片子还是做的很用心的,无论是画风,音乐,还是编剧,都可以看的出制作方的用心良苦。在不更改故事的传统文化内容的前提下,增添了新的元素与剧情。在传统的愚公的不畏艰辛与困难表刻画的淋漓尽致,也将愚公一家的亲情,清风与微光的友情也给予大家深刻印象。大家一起来看吧!
这剧情,不适合大人看
比姜子牙强,推荐爸妈们带着孩子一起看!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从娃娃抓起,从看这种动画片开始~哈哈
画风不错, 弹幕有人说会动的语文课本确实很形象。能把愚公移山那么简单的故事拍一个多小时666。剧情不算很精彩也没什么明显bug 作为子供向还挺有意思。
在去三亚回来的飞机上看的。当时看了两个,一个《少年岳飞》看了一点,被画风和剧情雷到了。后来看到这个,觉得画风还可以,流畅,剧情也很励志,反复在说坚持不懈的意义。
蛮好看的呀,故事讲的好就算是鸡汤也好看哈哈哈。喜欢这个画风!
两分给精神
姑且不论故事和制作,首先审美就不行啊……
老故事要讲好确实很难。最近拿着连环画给小朋友讲也发现很难讲下去,比如焦俊卿真是浑身槽点,甚至挖掘不出一点优点。
就是给小儿童看的片子,成年观众看肯定会觉得没意思的。把原故事给改了,移山你自己方便了,住在山里的小动物怎么办?最后找了个折中方案皆大欢喜,倒是与时俱进,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2D手绘画风,绝不是粗制滥造,只不过场景有点简陋了,连环画一样,不像电影。
然而现在已经不再是推翻三座大山的话语环境了。。。这属于小孩大人都不太感兴趣的动画片吧。。。
凯尔特风山灵~
跨物种爱恋?
国漫越来越厉害了,适合小朋友们,坚持不懈,方法总比困难多。
一开始山来了就崇拜,应该是因为还在狩猎采集时代,后来搞农耕了山就不适合了,是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原本适应的生产关系变成了阻碍,所以需要变革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伟大梦想精神!做一块石头,不做一滩烂泥。
把中国的神话故事拍成这样挺不错的,不至于这么低分
成人向的画风,幼稚园向的故事,闹不明白的服装造型,剧本和是硬伤,审美一般。呼呼呼呼~呼呼呼呼~
儿童向 略简陋 不太像电影
人设挺不错的,改编思路也很合理,但是这制作质量即使作为动画剧集都只能算是勉强能看,更何况是动画电影了。不过这部本身就是把原本电视上放的10集动画给剪成了电影,所以质量差一点倒也正常,希望这个系列的下一作《女娲补天录》能够真正达到动画电影的质量吧。
样板戏,很无聊,但不像某些大吼大叫的动漫那样辣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