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第四十八部电影。
这是部好电影,但看了让人感觉不是很舒服。
新闻媒体人应该的是客观报道,脱离职业道德既可怕也让人感觉卑鄙。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我之前看过一本书,《白说》,我喜欢这本书,这本书让我对新闻媒体人的一个基本标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定。
我觉得人还是应该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因为生活中有些黑暗让人感到可怕与厌恶。
《Mad City》是一部典型的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品,它所批判的社会已经不再是易卜生、托尔斯泰、哈代等所熟知的、较闭塞的社会,而是一个全新的现代媒体时代,此片中特指美国传媒界。这个时代已被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和网络等所劫持,传媒势力渗透到了当代社会肌体的方方面面,他们主导着大众的情绪、社会的焦点,甚至人们的生活方式,这个鱼龙混杂的、只信仰收视率的传媒,将把人类引导进入怎样的国度?导演Costa-Gavra所给出的回答是:mad city,一个疯狂的城市。
片中的小城镇最初是一个宁静的城镇,直到max的到来,sam的枪走火,就是这两根导火线的牵引,城镇陷入了电视媒体所围圈的、极致滑稽、极端疯狂的状态。
纽约新闻记者Max Brackett(Dustin Hoffman 所饰),虽然具有超强的敬业精神、敏锐的新闻发掘力以及犀利的视角,但是在一次空难的新闻报道中,他因考虑观众的感受,而拒绝再现上司 Kevin Hollander(Alan Alda 所饰)所谓的现场感,并且在直播中嘲弄kevin,因而被贬职到了一个小镇。
镇上的媒体管理者Lou Potts(Robert Prosky所饰),是个和善本分的传媒人。他秉承“只为本地居民提供地方新闻的报导”的管理理念,他们不添加任何花边新闻,他们的新闻报道显得简洁、直观却不够锋利,收视率一直低迷不振,而max的到来,max纽约式的报道方式,将本地新闻收视率提高了3倍。而之后的博物馆劫持人质事件,则使小镇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与曝光。
博物馆保安Sam Baily(John Travolta 所饰),他文化水平低、头脑不灵光、心理素质差,由于他采取了极端的手段来讨回自己的工作,导致自己变成了罪犯,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虽然是他点燃了小镇的恐慌,可实质上,他只是一个无助的失业者,是本片中最悲惨的受害者。Max对他积极的媒体营救,不但没有将他从这摊烂泥拖出,反而越陷越深,Sam的家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骚扰、非议,sam本人也在悔恨与恐慌中自杀。
Max,这位出色却被同行排挤的传媒人,他深知传媒业的潜规则,信奉绝对的敬业素养,将报道先于一切事件,但是面对sam的死,他心怀的正义感与良知,就像sam自杀炸弹的冲击波一样震撼着他。面对sam的死,博物馆外的人群中没有怜悯,只有媒体间争抢报道的嘴脸,max彻底地醒悟了,他恍惚地说了一遍、并且在最后大声地连续喊出:“we kill him!we kill him!••••••”
在max的心中,媒体曾是监督社会不公、曝光政治丑闻、惩恶扬善的武器,但是,当媒体不再尊重新闻事实,为了炒作、为了收视率而不断地制造花边新闻,降低媒体报道真实性,甚至有些传媒人为了个人利益,不惜利用虚假信息攀升的时候,媒体就成了无事炒出事、小事炒成大事的淫媒,而新闻报道则变成一场丑闻盛宴,满足各种人群的猎奇心理,为人们提供茶余饭后的谈资,而那些被报道者的生活与精神,却早已被媒体、世人肢解得支离破碎。
造成小镇疯狂的元凶,除了媒体之外,还有一个,那就是愚众,传媒不过是一个催化剂,它迅速、生动、庞大地将所有话题性的信息综合起来,向人们展示,为的就是吸引与关注。是大众决定了媒体报道的内容,特别是以收视率为导向的美国媒体,为了存活下去,为了满足大众的口味,媒体使出了浑身解数、各种奇招不断,将大众审美引入一个更奇、更僻、更荒诞、更疯狂的精神黑洞,直到吞没了人类良知与社会最后的道德底线。
媒体的堕落以及愚众的悲剧,使得小镇最终不可挽回地走向疯狂。现代医学证明,一个人的疯狂是可以治愈的,而我们要如何治愈一个城市的疯狂?片中没有给出回答,当一个城市已经无可救药地迈向疯狂,除了等着它在疯狂中毁灭后,在此基础上另建新城,我们似乎别无他法•••••那景象,就如同轰然倒坍的巴比伦登天塔,以及被愤怒的洪水淹没的、广袤的大地。
《mad city》在我国意译为《危机最前线》,其中的危机,包括Sam造成的人质危机、Max的职业生涯危机,还有不负责任的媒体炒作在现代社会所引发的道德危机、信任危机、隐私危机。我觉得《危机最前线》比《mad city》听起来更有希望,因为至少我们还能在危机阶段,及时调整、挽回。
影片有着黑色和自省的特质。
枪和媒体,这两样看起来没有共同点,但在影片中却都成为杀人的凶器。
前者,洞穿人的身体,让人鲜血淋漓;后者,摧残人的灵魂,让人身心俱疲。
持枪者,即便是一时失误也会被很多人理所应当地视为凶手,陷入进退两难的地步;媒体人,却在不见血地杀人之后还能衣冠楚楚地立于人前,再转脸化作正义一方激昂文字。
持枪者,伤人之后尚会心存愧疚,难过心伤;媒体人,在主人公不堪其扰、万念俱灰选择放弃生命之时,却少有人为离世者哀悼担忧,他们更加关注的是是否能够抢到头条。
看看那些孩子们,在博物馆与“劫匪”共处时可以谈笑自若,而踏出博物馆之后,面对迎面而来的长枪短炮和眩目灯光则显得惊恐不已……
无论是故意为之,还是无心之失,持枪伤人者即使选择生存,也终究难逃法律的追究;而反观媒体,将主角逼到绝境,却无需承担任何责任。
绝不是说枪是无害的,只是一些媒体之凶,部分媒体人之道德底线着实让人不寒而栗。
说到舆论的影响力,我立刻想起了两句话:一句话是孟子说的:“三人成虎”;另一句话是戈培尔说的:“谎言重复三遍便是真理”。当像你我这样的普通民众因为一件略有新奇的小事而被媒体盯上甚至炒作时,身为当事人的我们又将何去何从?
一个善良,莽撞,又有些愚笨的父亲山姆,仅仅因为博物馆缺钱而被裁员。生活难以维继的他为了自己的孩子,拿着枪和炸药去找博物馆老板,目的也仅仅是想吓一吓她,让她听一听自己的想法哪怕只有五分钟。这件事情本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但在包括主角麦克斯在内的一众记者的煽动与炒作下,事件变得越发不可收拾,最后以山姆自杀身亡的悲剧告终。
“没有一滴水会认为自己引发了洪灾。”在如今高度流水线化的生活中,社会的“零件”们总是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事件发生后,媒体第一时间架起摄像机,警方第一时间布置现场,吃瓜群众第一时间上前围观,“民权主义者”第一时间赶往现场闹示威……每个人都做着自己的工作,却没有一个人关注馆内那个孤独的父亲。在这个叫做“社会”的钢铁怪兽面前,人又显得何等渺小无力。也正是他们,最终把山姆逼上了绝境。
如果把社会比作猛兽,那么喂饱这个猛兽并让它“张牙舞爪”的便是利益。为了收视率,媒体千方百计地去寻找“第一手资料”,甚至不息捏造一个“嫌犯的朋友”去说观众想听的话;为了显示自己控制局势的能力,而使自己的前途更平坦,警方与FBI有意扩大事态,甚至不惜向儿童开枪;与事件毫无关系的看客为了使自己出名,也为了采访费,肆意发表自己狭隘的观点。最让我不可接受的是以凯文为首的所谓“知名主播”为了私利,竟然恶意篡改录像以抵毁当事人。警察,本应控制事态;记者,本应记录真相。但在利益面前,职业道德被击得粉碎。当那个为了救人放弃录像的善良姑娘变为追求轰动枉顾事实的黑心记者时,我心痛了。而老板的那一句“她可是你的学生”更是对麦克斯的一句辛辣讽刺。也许,除了挣钱糊口,那些年轻媒体人都是抱着“以捍卫真相为己任”的理想而入行的,但随着时间流逝,他们逐渐被制度同化,吸收,成为了和他们一样的追名逐利之人。这才是最可悲的。
在社会的滚滚洪流中,我们逐渐耗光了自己心中的那一点温热,以钢铁之躯成为“利益至上”这个体制的坚定维护者。拥有话语权的人枉顾真相,而了解真相的人又没有话语权。身为媒体人,他们只认文件,而忽视了人性;他们只认工作上的上司,却忘记了做人上的老板——上帝。我是一个制度信仰者,但我却看到他们正是这个制度的重要部分,而类似这样的悲剧又无法通过制度解决。麦克斯最后的那句“We Killed Him”震撼了我,可它又是否震醒了那媒体,这社会了呢?
让一个媒体人从天真的实习生到吃人血馒头需要多久?答:只需要让她吃到流量的甜头。
Mad.City.1997.720p.BluRay.DD5.1.x264-IMNEWHERE
7.0/10 分。2023.05.08,初看,法版蓝光。整体普普通通吧。两个男人的演技没问题,但这个剧情其实已经珠玉在前了。1951年《倒扣的王牌》Ace in the Hole,才是真正的经典之作。主演是柯克·道格拉斯,他的儿子是迈克尔·道格拉斯。2014年的《夜行者》其实也是讲媒体的,内容上虽然有区别,但本质上都是对新闻媒体的批判。杰克·吉伦哈尔在此片中有精彩演出。。。这两部影片,一个前浪一个后浪,感觉都比本片要强,特别是剧情方面更加精彩,推荐给大家。
影片的立意很好,节奏上小有问题,舆论镜头将小事化大,甚至为了吃人血馒头无所不用其极,对现如今的新闻业依旧具有影射性。影片从喜剧片模式开始,却有一个非常悲剧而快速的无言结局。Mad City,是新闻从业者对收视利益最大化的贪婪造就了这一疯狂而悲剧的事件。
8/10 荒謬與緊張‧媒體與群眾‧良知與道德
Mad City, Mad Country, 劣币驱逐良币。故事开始的时候,已经是一个真相被驱逐,涂抹事实操纵公众情绪的新闻横行的世界;而整个故事则演绎了一个更劣币驱逐劣币的残酷现实,鼓动极端情绪篡改事实的无下限劣币驱逐了人性尚存的有限劣币。这是1997年的电影。JT演傻小子真是可爱啊。
将媒体报道比喻成战争,开场就用拍组装枪械的镜头语言拍组装器材,谁掌控了报导权谁就掌控了话语,新闻不过是操弄舆论的介质,结尾霍夫曼带的见习生双眼放着光让他不要擦自己额头上流下的血太腹黑了,作者并非在批判记者的道德下限,他彻底否定了媒体行业甚至新闻本身,真相在各种因素、各方利益的交缠下根本不堪一击。虽说很受《倒扣的王牌》和《热天午后》影响,但剧本真挺无敌了,视角更全面,情节更复杂,每一层关系间的张力都足够到位。
舆论那点事儿~链接电影霍夫曼的另一部佳作《小人物 大英雄》
John Travolta也算是个劫匪专业户了吧,这次一反常态,二出了水平,达斯汀中规中矩,其它人可以忽略...
如果电影中出现炸药 炸药就一定会爆炸…We killed him.
开始的时候以为会是一个传奇性的结尾,但是拍到最后成了悲剧结尾。
过去、现在、未来,网络、媒体、舆论,都不会停止制造杀人犯。脸盲的我一直把达斯汀霍夫曼错认成阿尔帕西诺,两人同样是神级影帝,这部片中十分喜欢达斯汀的表演,他为角色添加了许多有趣的小设计,让整个人物更加丰满、立体。这样的剧情确实能紧扣住观众的心弦,同样题材的片子阿尔帕西诺演过的《午后热天》以及《中国综合征》,但相比之下,这部电影的结尾没有《中国综合征》那么有意味。
是个反思新闻工作者社会道德与职业道德相互矛盾问题的片子,推荐。很讨厌Kirshner演的那个女实习生Laurie。
借鉴于倒扣的王牌,新闻记者总能找到新闻。
你们就喜欢搞个大新闻,说是我绑架喽,把我批判一番。史上最呆萌绑匪。
那个警卫的死 真的假的; 本以为片尾枪没子弹了会黑色幽默一下 可还是死了 原来导演是觉得爆炸死得更震撼 如果不死 就拍续集了 PS:片尾音乐跟一级恐惧的一样好 自由主义&政府干涉 缺点掩盖不了优点
新闻人的道德底线与职业操守
这一部现在和succession对照起来看还真是别有趣味。尤其是媒体的变迁。在本片中network尚处黄金期,电视剧不如电影(虽然本片上映那时候已经有双峰,但HBO尚未搅动电视剧格局)。而在succession的时代,电视剧已经取代电影成为时代精神,network也远不如社媒自媒,但我们并没有因此向truth靠近一步
可以跻身影史最cynical的片子之列吧,有点怀特51年Ace in the hole的影子。拍出生死时速般的悬念是Costa-Gavras的本事,当年口碑差得有点莫名。建议广电系本科必看,让学子们知道自己的未来不是梦。
在这个娱乐至上的年代 媒体的节操还值几个钱。。。。 疯狂的城市 疯狂的媒体 故事震撼人心麦克斯女助手的转变让人心疼 那个当初一心救人的小女孩一跃就变成了最后的那个样子 社会这个操蛋的染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