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米尔•拜扎辛的暴力很直白,但直白到了充满赤子般的忧伤,有一种扭曲的吸引力。
电影有趣、简洁、神秘,充满符号和叙事杂耍。
刚开始以为电影想以表现恶劣贫困的生活来引起世界的关注,但没过多久就会发现这是一部存在主义的青少年复仇惊悚片。
最引人入胜和最直接的感官刺激都是来源于它的复仇惊悚和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双重设定。
极少的配乐,优雅的红色滤镜摄影,化繁为简好评。
这种通过人与动物的相处模式而揭露出的事实让电影的层次和刺激面更加的加深和扩大。
一边是唯美的影像,一边是残酷的暴力,如一场酷刑,让看的人在煎熬里反思。
埃米尔·拜扎辛展示了他独特的暴力美学观念,和昆汀、北野武这些人都不同,埃米尔·拜扎辛的暴力也一样直白,但直白到了充满赤子般的忧伤,有一种扭曲的吸引力。这种美和暴力的强烈反差在影片里贯穿始终,当观众在一段时间内沉浸在精美影像里时,导演就会用血腥、残暴、恶心的画面打破这种观影体验。在展现一段段尖锐冷酷的暴力时,导演又用唯美的构图、光影、以及各色美少年把观众留在椅子上。一边是唯美的影像,一边是残酷的暴力,如一场酷刑,让观众在煎熬里反思。 在大多影片里,美色仅仅是美色,是票房号召的噱头。但是《和谐课程》里的美色是电影语言之一,将纯洁如天使般的面孔放在肮脏暴力环境下,不需演员调度便足够传达导演意图
在《和谐课程》里,埃米尔·拜扎辛展示了他独特的暴力美学观念,和昆汀、北野武这些人都不同,埃米尔·拜扎辛的暴力也一样直白,但直白到了充满赤子般的忧伤,有一种扭曲的吸引力。这种美和暴力的强烈反差在影片里贯穿始终,当观众在一段时间内沉浸在精美影像里时,导演就会用血腥、残暴、恶心的画面打破这种观影体验。在展现一段段尖锐冷酷的暴力时,导演又用唯美的构图、光影、以及各色美少年把观众留在椅子上。一边是唯美的影像,一边是残酷的暴力,如一场酷刑,让观众在煎熬里反思。 在大多影片里,美色仅仅是美色,是票房号召的噱头。但是《和谐课程》里的美色是电影语言之一,将纯洁如天使般的面孔放在肮脏暴力环境下,不需演员调度便足够传达导演意图
黑冷生活,在哈萨克斯坦。第276人看过。//2013-02-16想看。
暴力下的残酷青春
前半部分的镜头用得好,看出导演的掌控力,后面好像就泄了。剧作不错,集中在最后爆发。看完超级抑郁。
摄影果然是不错~
观念陈旧了点。标放看完后,在卫生间被几个大妈问结尾究竟什么意思。
4.5年轻导演还是很有想法的,不管是影片开头一个开放式的构图后紧接一个景框构图,还是羊、蜥蜴和蟑螂的隐喻都挺有看点的,形式上的留白也让影片变得更加开放,腹黑的少年折射出国家机器、教育系统和人际之间的丑恶面貌,反抗的背后是一次自我的革命,一种犯罪与原罪的战争,残酷又诗意
1.前面处处可窥心机,隐喻穿插、刻意构图和情节设置。羊、蟑螂、蜥蜴,弱化环境,强调阿斯兰内心和暴力框架。2.直至审讯戏,才爆发导演功力;由个体延展到体制,从小暴力到集体囚笼。3.极简超现实开放式结尾,留存念想空间。
没想到是校园黑帮片,有点意思啊。又是一出冷暴力,从头到尾其实都是折磨观众的过程,但里面那个校园黑帮老大演技实在太差了,觉得他一直在憋笑,中和了我很多不适。。最后一幕挺美
男孩羸弱的身体里蕴含着弱肉强食的本能。施暴与受暴环环相扣,岂不就是一出和谐的达尔文课程?最后仿佛看到进化论淡漠矜持的一笑,画面极尽工整切割之美~
这部风格化的作品将校园欺凌、学霸不能惹的故事表现成另外一番况味。重复又稍有变化镜头,慢慢推进故事,导演有想法,完成的也很好。越来越觉得我看电影还真不在看故事,是在看导演怎么作电影的。导演风格更吸引我,多元的新鲜的电影元素才是刺激我观影欲望最大的因素。
9.5 经典之作!导演掌控力一流,教科书式的情节编排。前30分钟甚至有些不知所云,但殊不知完全为了后面的情节做情感上的铺垫。这个片子不拉片的话真的很难评论,各种呼应,信息量太大。
反高潮,叙事上故意隐去关键的情节点,以留出更多想象空间。处处是呼应与对比,很用心的片子。不过有点太模型了。
青春期电影以及青春期影迷最爱电影,与《赫利》之流倒是成为了暴力影像的两种极端。校园凌弱题材里面,无论憋屈状况还是矫饰程度,这部长片首作好像有在玩点什么东西……
拍这种钱少的片,一定要记住,色要冷少淡,这样才能显示逼格。
构图好,题材吸睛,可全片洋溢着一股投机取巧的味道。
不要欺人太甚。小男孩可是在家里有各种科学训练,实践操作的。
这种投机的创作心态和咱们天朝的科长很像,算计着什么样的叙事文本和隐喻符号能到让影评人和评委们尽可能的高潮,设计感的算计太多,到头来玩的也都是主流电影节上艺术片导演玩过的类型元素。如果你是文艺挂的导演,想投机取巧快速补脑投电影节所好,这样的生硬教程倒是不错的科普素材。★★★☆
摄影其实不足够好,主要是风格不统一,无论固定长镜还是老帕式的无景深构图都没有坚持下来,调色也是如此,布光更是糙。剧作不错,层层深入。其实是个[莉莉周]或者[R先生]式的故事。强调生物本能。90分钟之后片子终于变得牛逼起来,不光是对未成年人刑讯逼供,而且是梦境-幻象进入叙事。
冷静克制,暗藏汹涌。平地一声雷,震醒全场惊愕之余膜拜不已。超现实结尾,更妙不可言!
大概对哈萨克斯坦的陌生,导致对这部电影留下的印象混杂着各色残酷青春电影的影子。它仍不失为生猛之作,昆虫记的部分尤甚。但对比起纯俄罗斯的《回归》,以及相对原生哈萨克斯坦的《图潘》,埃米尔 拜加津还有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