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摇滚红与黑》改编自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脍炙人口的名著《红与黑》。于连(C?me 饰)是维里埃小城一个木匠的儿子,从小希望借助个人的奋斗跻身上流社会。因为精通拉丁文,于连被选入市长家做家庭教师。于连与市长夫人德瑞那(Haylen 饰)互生好感。两人关系败露后,在神学 院院长的举荐下,于连成为了侯爵的私人秘书,又与侯爵女儿玛蒂尔德有了私情。但在教会的策划下,德瑞那夫人被迫写了一封信揭发于连,让于连的前途毁于一旦。恼羞成怒的于连开枪打伤了德瑞那夫人因而走上断头台。 此版本为2019中国巡演,深圳站,深圳南山文体剧院版,于2020.8.13在流媒体上线
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草原上的奇迹彩虹时分渐渐淡薄的记忆财经透视以时尚之名勿杀爱情热力学定律警视厅?搜查一课长2020阿姆斯特丹血仇((没想写影评,就想写个短短的评语,结果不小心写长了..
說實話,不好看,也可能是我愚鈍,沒看懂
聽到所以人對這部劇讚不絕口,還挺期待的。看完了,我能看懂,整部劇的主題核心就是對於古代歐洲(不知道是英還是法)的貧富差距/階級區分/愛情上的控訴吧,聽說也是名著改編的,那我相信,原著絕對不會只有這樣的(原著安排上!)。
整部劇表達的零零碎碎的,愛和不愛都好突然,男主對於階級/貧富所帶來的差別待遇的那種忿忿不平也太過於表面了,不知道是唱的人還是歌曲的原因,沒有那種從內心深處發出來的憤怒的感覺。從頭到尾我的感覺就是,他有才華,他很想改變,成人上人,但碰到一個女人就愛一個。
《榮耀》是我聽的第一首這劇裡的歌(听过后,才找整部剧来看的),很代感,我以為,這首結束後,男主就會黑化,開始報復社會,沒想到他就開始跟一個有夫之婦開始親親我(我:????,大哥,這就是寧的《榮耀向寧低頭???》) ,然後被發現,被那有夫之婦親自趕走後,發誓不再相信任何女人,結果一轉頭,又跟個大人的女兒又廝混在一起了???最後的結局是,第一任被人挑撥,去舉發了他(男主是個牧師,不被允許結婚的),然後男主去殺了第一任,被抓了,然後第二任跑來跟他說第一任沒死,男主一聽,馬上主動求死(第二任:??????。我:可惜了一個挺好的小姑娘)....劇終(我:?????)
整部劇就是不知所云,好多內心戲的轉折,我都需要看有些好心人打上的原著原句....我真服了..你就不能寫歌詞裡嗎?還是真的是我蠢,沒看懂啊??歌詞就點到為止阿,我真沒辦法用那一點,想像那麼多阿阿阿
歌曲都蠻好聽的,抓耳,都是我能反覆聽的那種,只不過曲風略為單一,看完要我重聽,不看歌詞的情況下,我可能都忘記是啥時唱的。
劇裡的最後一首歌的最後一句,「我願至死不渝,愛到滿盤皆輸,你呢?」,翻的是真的好,可惜不是我看到的那個版本的翻譯..
本人《法红黑》入坑史:《声入人心1》——余笛——B站智能推荐——《荣耀向我俯首》官V——啊啊啊啊啊啊啊当场去世——每天魔鬼循环——B站伪官摄——哈哈哈哈哈哈哈剧组的ppt和纸板人太可爱了八——阿殷:上海文广的票买起来——打印歌词本本,网易云加B站教程,什么情况怎么每首歌都是入坑曲级别?!——每天抽空学几句(歌词太烫嘴了呜呜)——《红与黑》原著补课——今天看到现场!!!再次去世!!!
音乐剧较原著有很大改动,因为我没有看过原著,所以第一遍看剧的时候简直一脸问号。还不停地有弹幕解说原著剧情,所以我必须补课了。音乐剧只有两个小时,不可能讲完全部剧情,于连在游行队伍里骑马、去教会学校、好基友付凯等等很多情节都删掉了,而且歌基本没有推动剧情的作用,抒发角色感情、表达内心世界的居多。所以音乐剧在剧情的过渡和发现上有些生硬,没看过原著的话会有些不明就里。原著中对于社会现实和人物心理的刻画更多,音乐剧的主线可能是于连在夫人和玛蒂尔德两人间,在爱与死亡的边缘疯狂试探?
但这并不影响剧的成功,音乐、演员、舞台、乐队……都非常完美!太适合现场食用了!
音乐剧一开场就是歌唱家杰罗尼莫指着观众席的讽刺独白:这都是什么世道,贵族和贱民平起平坐……然后一首《Ecouter son coeur》立马带你进入红黑世界,让你燃起来。全场唱功最稳的,如果夫人排第一的话,杰罗尼莫可以和于连并列第二。瓦列诺当然也很稳,但他的唱段比较少,台词和表演更多些,所以要论全场表演最精彩的,瓦列诺和杰罗尼莫并列第一。哈哈哈。我刷过两遍法扎,也跟大家一样特别喜欢萨聚聚的那两首出柜曲,但是不知道演员是谁,这次法红黑前期宣传,把老航班吹上天,我才知道,原来饰演瓦列诺的老航班就是法扎里的萨聚聚!果然名不虚传!现场嗓音特别撩人,演技唱功双一流,演大坏蛋却让人怎么都恨不起来。
喜欢的曲子太多了,真的首首堪称入坑曲。加上现场乐队帅出天际的摇滚伴奏,我几乎全程抖腿听完。法红黑剧组真的不考虑出场演唱会什么的?谁在乎剧情啊,跟着一起听歌甩头才是正经。
返场唱第一首歌时,我稳稳拿着手机录了下来,这次我们座位在第三排,虽然稍偏右,但视野极好。唱第二首时,我已失去理智,手机一扔,跟着演员唱起来,苦学两个月就是为了这一刻啊,太燃了!这么烫嘴的法语歌词我能跟着唱,不禁感叹我太棒了!
能欣赏到这么美好的艺术,真的非常幸福。❤️❤️❤️
找回一点疫情前时代去看红黑的照片,2019年北京世纪剧院,仅作记录……
当年看完现场觉得也还ok吧,虽然剧情有点稀烂(法剧一贯套路了),但毕竟歌还是很喜欢的。但是疫情时代再看B站的官摄版,感觉那就是另一个世界啊……仍然记得每个月要去几次的各个大小剧场,看不完的国内外演出和新戏,大型音乐剧遍布全国的巡演……
最后返场的光景,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再度重拾呢?
历时三天终于看完了B站官摄的《摇滚红与黑》2019中国巡演版,大半时间都在笑那些诡异的3D屏幕和2D纸片人纸片马纸片石头,就想说舞美你有事吗?就算是时代不同了科技进步了,也不必如此吧!这导致我一直无法入戏,直到最后半小时才有点感动。
对于没看过原著的人来说,音乐剧的整体剧情太简单粗暴了,大跳跃疯狂输出结论,是没有弹幕引导就会理解障碍的程度。于连为什么爱上夫人?因为她美丽?端庄?还是弹幕说的司汤达恋母情结投射的母性光辉?他不仅爱上了还爱得死去活来,没有足够铺垫的生硬输出显得莫名其妙。夫人爱上于连相对来说比较好理解,生育三个孩子却从没感受过爱情的滋味,丈夫浅薄粗俗又贪婪,在这种情况下遇见一个对自己心存爱慕的文艺青年,谁能不动心啊!
于连对小姐的爱,我猜是征服欲夹杂代偿心理的作用,失去夫人后的失落和被小姐推拉的焦躁杂糅出渴慕的错觉,弹幕说小姐并没有那么爱于连,只是为了成就她的英雄主义梦想,这里因为我缺乏相应知识故而无法评判,不过于连看起来确实不那么爱小姐,止步于征服。
所谓的于连的才华、气质、野心,我还是没看出来,如果说会用拉丁文背圣经就算一种才华的话,恕我感受不到,在侯爵身边工作时侯爵的赞赏也过于侧面了,所以除了叫嚣“我有野心,我不甘心”之外,于连的魅力在哪里?这又成为一个疑点。我又隐隐感觉到于连是通过征服这些高贵的女人来试图证明自己的价值,哦这听起来非常不正确。
我是从:“我爱你超过一切,超过我的生命。”“我活着啊!我终于能活着了!”“露易丝,我们之间没有未来,我也不想要未来了,我情愿用未来换我们的现在,在此刻,与你在一起,一切痛苦都值得。”这些对白中渐渐开始感动的,脑海中浮现的是电影《特洛伊》中阿喀琉斯死在布里塞伊斯怀里时说的“You gave me peace in a lifetime of war.”野心的尽头是爱情,老套又无可奈何,爱情果然是永恒的母题,从半神到凡人都逃不脱。
于连死时夫人的独唱,光影变化中夫人唱着:“告别辗转反侧的夜晚,放手曾经眷恋的生活,我走了,我拥抱这份永生,终结我的折磨,追赶你的脚步,拥抱平静。”这就叫“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不曾见过光明”,不胜唏嘘,这个故事到最后竟然数不出一个得利的人,简直让人绝望。
最后歌者的点睛之笔升华主题:“他的镜子映照出泥泞,你们却指责镜子。你们该去指责那条充满沼泽的道路,以及那个放任水流淤积而造成沼泽的监察员!”“我心中有一抹红,也有一抹黑...一抹蓝...我的内心色彩缤纷,光芒四射!”其实我依然不太能get到,但也明白这是在讽刺社会黑暗,呼吁要保持心火不灭,你看即使在逻辑掉帧的情况下也不影响情绪被煽动,我果然是自己就能感动自己的共情典范。
我很喜欢这种可以一气写下来不用回头看的状态,现在我要去百度更详细的《红与黑》了。
于连十八九岁,文弱清秀,宛如少女假扮的男人……所以一开始真的就是见色起意吗?看来我这种试图找出一个正大光明的理由的心理才是真的虚伪了!
背拉丁文《圣经》竟然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恕我无知……
我猜对了,于连追求两位女人确实是有虚荣成分的。
小姐几乎是行为艺术,于连利用她的身份地位,她通过于连实现自己的悲剧爱情故事梦想,我不能因为梦想照进现实而感到羞耻从而不承认这种可能性,是吧?我甚至在此节被弹幕逼到科普了“楞次定律”来拒去留,不得不说B站弹幕是有知识壁垒的。
于连向夫人开枪,我一开始理解为于连被夫人的揭发信所伤,但看百度时发现了“恼羞成怒”一词,于连瞬间变渣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夫人中枪后还爱他至死真是感天动地,不管怎么样,打人总是不对的。
百度百科所述“于连是一个大胆的说谎者”开辟了新视野,在人人都道貌岸然的社会中,坦荡的野心家确实是一枝独秀的花,对比下甚至显得更高尚了。我想这已经是矮子里挑将军,在一潭黑水中寻找一节灰色的藕,纯白理想是如此遥不可及,我们只能在沼泽中挣扎,给乞求希望的目光找一个看得过去的落脚之处。
这个故事中没有英雄,没有圣母,其真实而现实的人物形象再次给人心头一击。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当艺术回归于生活,反而因其过于直白而变得难以和平接纳。
没有看过原著,但也被音乐剧的剧情震撼到了。我是在B站看的19年中国巡演官方录制。
从叮咚就能听出来,歌的编曲真的很现代,总感觉和他们的服饰有点割裂。当然ppt背景也很新颖哈哈哈。
结尾的一段真的太深刻了。其实我们在看别人的时候,也像在照镜子一样,关注到的投射的,大多是自身的所思所想。
红,或黑,又或是各种色彩。愿意看到哪一种,便是哪一种。事和人都是复杂多面的,无法直接下定义。客观的一个表象,要思考它为什么是这样表现,有很多种说法可以解释,而自己愿意相信的解释,也是自己内心想法的投影罢了。
我们总爱找志趣相投的人,会被有共同话题的人吸引。到底是被这个独立的人吸引了,还是被镜子里的自己吸引了呢。
没有看过红与黑,也对摇滚不是那么疯狂,却对这个作品难以释怀。 如果从作品来看,开始我是难以接受的,时不时会跳脱出来,以为是印度神剧那般的调性,直到一首“叮咚”把我彻底拽进了这团棉花之中,索性我也就此沦陷,已欣赏音乐为乐。 在于连被迫害,雷纳尔夫人不得已穿上坏人的衣服推走了于连,为他留下一个好的出路时,我的情绪也被带动了起来。那一段的音乐略显沉重压抑,旋律我记不得,但依靠这个桥段,我对于连后面的发展也提起了性质。 玛蒂尔德和于连在藏书阁的桥段,彼此出现了分歧,于连的一句话我很喜欢。 “难道死就可以抬高人的意义吗?” 我喜欢的原因是因为我觉得这句话说的甚好,生命不应该在死亡时才赋予价值,或提高价值,活着的时候就应该尽其所能。可后面,我又被于连的行为触动了。 其实我最喜欢的一段歌舞是于连和玛蒂尔德那段拉扯和矫情,歌词中女方的若近若离和男方的无所适从,使我产生了一种现实的浪漫情感,回想起来了之前我走过的路,遇到的喜欢的女孩,我与她便有过这种暧昧不清的关系,最后走散虽有些唏嘘,但也算是一个不错的回忆。这段的旋律让我有种走在植物园的花丛中的画面,对方在万花中来回穿梭,时而远远看去只能看到一缕棕发闪过,时而对方又把我扑了个满怀,我艰难的爬起,她在我的胸膛上留下一抹调皮的微笑,便又消失。我太喜欢这段了。
后面有段父爱的歌舞以摇滚的形式进行表演让我有些不适,但慢慢又感受出别样的韵味。这段表演能从中感受到拉莫尔侯爵作为父亲对女儿那深深的爱,也感受到侯爵曾经也是一个男孩,在见证了女儿成长,自己也老去成为一个真正男人的过程。这和其他那些表达对儿女爱的音乐有所不同,或许这是得益于摇滚心率的形式吧。
在于连被送往断头台前的两段舞蹈也是十分的优美动人,可我当时深陷故事当中,脑中嗡嗡作响,我觉得还有挽回,但不可挽回,我觉得这是个故事,但这故事又让人揪心。于连决心赴死以表忠于爱情时,我想起他之前的那句话。或许她不是想靠死亡来抬高自身的意义,而是他只有死亡这一种选择,活着是生不如死的不甘,而死了,却是大义的最好提现,他只好如此,他又必须如此。
故事的结尾是一段对镜子的辨证论,的确,现实中人们往往指责那些作品的邪恶和不完美,却没思考到现实本就如此,谁的心中不没有一抹红和一抹黑呢,我们都是乱流中的尘埃罢了,能发出声,那就已经谢天谢地了。
另外关于这个作品的演出形式,我个人觉得,这或许是这个时代的一种最好的表达,它一两种似乎不好融合的形式进行了组合和打磨,进而成就了一部充满新意又尊重时代和仪式感的作品,这像是一瓶可口可乐和一杯意式浓缩,原本是两杯饮料供您选择,而现在,它们合二为一,让喜欢的人更为喜爱,当然,不喜欢的人,你也不可能强迫他接受,毕竟…
主要是人做出来的东西,都会具有好和坏的两年。
布景好赞,花小钱办大事啊……这个于连样貌身形和懵逼的神态都看着特别中学生(或许就是传说中的中二吧)。被叛逆闺女气到rap的老爹戳中我的笑点😂
剧组真的穷出创意
在B站又看了一遍,太期待今年十月北京上演了,快到十月吧!!
想跻身名流或保持尊贵,想若即若离或掌控爱情,是因为心里的爱不够。不要苟且的活着,要让爱在心里取得胜利。不只是黑,也不只是红,要五颜六色地生活。
没有看过原著没有办法理解于连 看不出来他到底是想跻身雨上流社会还是憎恶它 看不出来他是否始终深爱夫人还是早已移情别恋…挺迷 男主角好像从头到尾都挺面瘫 偶尔的情感爆发也不知道是哪来的…骑纸马也太搞笑了
又入法红黑的坑了!这个于连也太帅了吧?歌真好听!
“我愿生死不渝,爱到满盘皆输,你们呢?”太赞了!舞美和音乐都超棒!!于连的选角也特别赞,完全小说里走出来的样子啊!好想二刷
2022年看网上录播版本,看到谢幕热泪盈眶,19年的舞台19年的观众……就像顾曼桢说的那句话:“世均,我们回不去了”。
“或许爱情被感知,被争取,被幻想,唯独不能被成全。”
剧情上瑕疵很多,比如,对夫人和于连间爱情产生过程铺垫不足;再比如,结尾总结陈词是不错,但剧里基本只剩爱情了啊,原著于连的奋斗史被削减了很多,就造成很强的割裂感等等。但于连、夫人、女仆等大多数人的选角就是我心中的形象,音乐非常体现人物,舞台布景特别好玩。且虽然情节删了很多,但原著感情线、角色塑造也得到了尊重。另外它有一个我很喜欢的改编,就是把司汤达、歌唱家、俄国亲王合为一体,综合为一个统一的阐述者和引导者。
看到最后竟然泪目,有点同情于连,甚至是德瑞那夫人和马蒂尔德小姐,虽然他们每个人都不值得同情。这是在礼崩乐坏之际最后的骑士主义浪漫,一个奢望着我来我见我征服的穷小子,什么是他的原罪,贫穷吗?自私吗?欲念吗?桀骜吗?我不知道。于连这个人,连同骑士主义最后的尊严,到底都会像那当啷一声掉在地上的拿破仑肖像,被踩踏被碾过,在没有准则的世界里化为齑粉。【B站满屏的穷穷穷真是笑哭我,小破剧怎么说也是先锋主义尝试好嘛!这个灯光至少我给满分哈哈哈哈!法剧上头is real】
收音有点菜,女孩儿们各有各的生动优雅,资本家们各有各的找不着调。于连有他自己的伟岸高洁,“我渺小,但是不卑贱。”“一个一个偶像,一个个消失,一个一个偶像,都不外如此。”
虽然之前就晓得剧组非常穷,但穷得这么有骨气有创意穷有格调的,法红黑真的是独一份,PPT舞美玩到极致反成特色。
看完一个多月都忘了标记。朋友拿到的招待票。事先听熟的曲目,现场看依然动人,返场尤其震撼,演于连的男生果然如传说啊,是个瓷娃娃,被一票迷妹拥到台前疯狂尖叫着围堵。剧组穷归穷,但多媒体的形式尝试并不省钱。偷情那段戏,还本土特色的加了一个绿帽梗。散场后无意听到一位姑娘的评论音轨:“其实就是一个渣男被骗的故事…” 我:(黑人问号 )?????于连这个复杂的悲剧性人物,如果可以如此一句话粗暴解读,那么,文学与戏剧的存在究竟何用呢?
老提穷梗就没意思了,那么多块LED大屏,播放的三维动画,其实都挺费钱的。而且灯光屏幕配合得非常完美了,于连爬小姐窗户那段太有意思了,跟实物道具比是另一番味道。但我有个疑问,最右边的乐手自己带个电风扇吹头发是怎么回事,音乐一起,长发飘飘,感觉他是拍MV的伍佰😂😂😂(更新:看了新的访谈,乐手说电风扇是为了给舞台降温……?行,他说是就是吧┓(´∀`)┏
虽然剧组穷,但穷得别出心裁哈哈哈哈哈
省略了原著的很多情节,但是台词和歌词还是保留了书中的原话,且还原了小说中人物的精神,没有演绎成一出狗血的多角恋。重点是Julien的选角恰到好处,似乎就是从书中走出的人物。Louise和Matilde和我想象中的形象有所出入,前者过于成熟高贵,后者又少了几分灵气。但瑕不掩瑜。特别加入了叙述者角色是个点睛之笔,最后一段关于“小说是一面镜子”的论述不失深度。舞美道具别出心裁,纸片马三维餐桌有趣至极。中间和结尾处与观众的互动又营造出了演唱会的热闹效果,音乐剧真是个雅俗共赏的好东西。可以写一个长评了。
故事算是被巧妙的方式讲了下来,可观感其实并不算好,也少了个贯穿始终能被一下抓到的主题。音乐很不错,但无论角色还是呈现上都显得有点魅力不足。也可能对比几个大作品真的是在很多人心中寒酸出风格了吧,然而“不好看”可能真的是原罪。
据说是全法国最穷的音乐剧剧组,主演因为巡演次数太多,嗓子都哑了!到底有多穷?小剧场形式。说书人这个还参与其中的角色,有互动感+真实感!全剧+5人组乐队,好像是17个人;加幕后人员好像能有五六十人吧?都把舞台站满了!乐队成员都很帅气!道具都是由结实耐用环保的纸板做的;餐桌场面连个杯子实物都没有演员要学会无实物表演!感觉真是穷,但很有创意,屏幕置景很生动形象,有时候很燃的。但感觉钱应该是都花在作曲上了,音乐是很好听,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曲子!大赞于连的扮演者,看起来很年轻,但是演出了于连的自卑不甘心不服气。每一个法语音乐剧的老爸,都是一位被儿女伤到心的小可怜儿,父亲为女儿铺设锦绣前程,却被一个穷小子打乱了计划,那种痛彻心扉的感觉,演员表达得特别到位。夫人角色唱得也很好很稳,夫人老公唱得有些差。
粗制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