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天子

已完结

主演:邓超,潘虹,郝蕾,王辉,何赛飞,霍思燕,李建义,李法曾,武利平,郑天庸,杨蓉,崔波,薛亦伦,王灵,李修蒙,卢勇,山鹰,张春年,李东翰,佘南南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03

 剧照

少年天子 剧照 NO.1少年天子 剧照 NO.2少年天子 剧照 NO.3少年天子 剧照 NO.4少年天子 剧照 NO.5少年天子 剧照 NO.6少年天子 剧照 NO.13少年天子 剧照 NO.14少年天子 剧照 NO.15少年天子 剧照 NO.16少年天子 剧照 NO.17少年天子 剧照 NO.18少年天子 剧照 NO.19少年天子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少年天子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顺治皇帝福临(邓超 饰)少年在摄政睿亲王多尔衮和母亲孝庄太后(潘虹 饰)的一手扶持下登上皇位,整个少年时期都笼罩在多尔衮专制的阴影下,虽空有一身的抱负理想,却处处受限无法施展。命运被摆布于他人之手的福临在登基八年之际,自己的婚姻甚至也在孝庄皇后一手包办下完成,被迫迎娶了表妹博尔济吉特氏(郝蕾 饰)为皇后。而皇后高傲善妒的性子和年少的皇帝处处冲突,福临本就不喜欢自己的表妹,因此更加冷落了她。机缘巧合的福临认识了才女乌云珠(霍思燕 饰),对其渐生真情却因为自己的轻率而错失心爱之人,误把乌云珠捧手让给了弟弟果郡王博果尔为妻。而后少年皇帝以切磋文墨为由多次召见已是王妃的乌云珠,感情日深的二人终于再也无法脱离这早已身陷泥泞的爱情中,顺治帝力排众议,顶着多方压力迎娶了他的弟妻。但是甜蜜的生活没有持续多久,违背常伦已是让这段感情备受争议,而顺治帝对乌云珠的专宠更是...

未见其形爆笑悲剧王:笑着笑着就哭了第三季小戏骨:三笑寻亲记传教士第四季UFO Sweden(瑞典语版)我在等你回家滑动门今生今世1977广东十虎苏灿之亢龙有悔美食来敲门精灵奇缘2023来自异乡的女人轰天皇家将奸人鬼白蝴蝶2009巧克力2016盛大婚礼致命女人第一季面孔难得有情郎爱情万岁1994霹雳游侠第三季无穷之路II:无价之保粤语小夫妻2024熊出没之探险日记2时代精神耀香江蝙蝠侠:血脉恩仇斗争人生老男人也疯狂祸起高利贷哪吒之灵珠重生无懈可击之高手如林傍晚她敲开我的门地球最强部队人与神北方的桥犯罪生涯实录 3亿日元案时效到期陨落星辰第一季祖鲁邪灵天堂一刻第二季发酵吧,创业菌黑日追击

 长篇影评

 1 ) (转载)呼喊与细语——《少年天子》的冲突与制衡:佟腊月与乌云珠

文章来自《少年天子》百度贴吧。作者:野兔丁丁。
丁丁关于《少年天子》的一系列题为《呼喊与细语》的评论文章在我看来有很不错的含金量,先转一篇邀请大家一起欣赏。
原文链接:http://tieba.baidu.com/f?kz=116029135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较量,有时候关键要看是否遇到敌手。

谁也无法否认佟腊月福慧双修。她母亲佟夫人的苦口婆心没有白费,这少女被调教得艳若桃李,甜如蜜糖,黠似狡兔,满洲贵族小姐应有的一切她都拔尖。其实她已算是女中之翘楚,她的人生本该一帆风顺,可命里注定叫她遇上了一个真正的对手和克星。

谁都瞧得出乌云珠命运不济。她生母早亡,继母刻薄,慈父又愚钝不得志,于是她单薄地长大,寂寞地开放。然而就如她名字所暗示,漫天乌云并不能遮掩明珠的光彩,落在污泥般的俗世里,她照样是微笑着翩然经过,足不染尘,却留人满鼻余香。

凡事最怕比较,因为一比便有高下。偏偏每一回,佟腊月都和乌云珠狭路相逢。

裁缝店里,两位待选秀女初次相见。腊月换上新装,陶醉在老板娘的阿谀奉承之中,谁料乌云珠不经意一番评语就把她打落云端。两人站在一处,腊月的气势立时便堕,低头带了委屈,加了提防,而乌云珠却始终含笑有礼,不卑不亢。这第一个回合,两人已见云泥之别。

佟腊月和乌云珠都是美的。腊月之美在其俏,巧兮倩兮,美目盼兮,依着天性她该长成一个伶俐娇憨的女子。可惜这美经过了驯化,如同嫩芽植入盆栽,人工雕琢的痕迹太过明显,便失之于矫揉造作。她时时刻刻意识到自己的美,每一出场,必是翘起嘴角露个浅笑,拿眼角去扫四下里注视她的目光,瞳仁中心却又紧紧扣回自身,提点着自个儿不可忘形,步子要撵得再小些,嗓音要掐得再细些。

乌云珠之美则在其洁,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承乾宫门前的梨花似就是她一缕芳魂。难能可贵的是,对于这美她并不自持,甚至不自知,她只是安静地走着,苍白的脸上射出别人不易察觉的深情与热情。习草书,读东坡,像男人一样作画,她内心必是澎湃的,却又早早学会了克制与忍让。她紧抿的嘴角含住了所有委屈。每每望见她,不由自主总想为她从心底发出一声长长叹息。

佟腊月和乌云珠之间并不曾爆发面面对峙的冲突,然而背后的波澜起伏,比之沙场点兵只怕更残酷。选秀女是一场大战,双方力量悬殊,简直难以相提并论。腊月身后站了千军万马,既有母亲四处奔走,又有舅舅简郡王济度上下运作,更有老谋深算的舅姥爷郑亲王在关键时刻推波助澜。而乌云珠有的只是对少年天子理想主义的满腔思慕,除此之外,她实在一无所有。所有人都巴巴地把腊月往宫门里推,所有人也都赶着把乌云珠往宫门外拽。佟腊月稳操胜券,乌云珠无路可退。黯然惋惜的岂止是岳乐,连收了贿赂的吴良辅都撩动恻隐之心,不忍把这样好的女子挡在第一道宫门之外。我看着,只觉得揪心。

这一场较量,佟氏封妃,董鄂氏落选,看似腊月胜出,其实她却输了。

她先就输在气势上。第一轮遴选,她和她再度见面,乌云珠坦荡荡点头致意,佟腊月却意乱心慌,如惊弓之鸟。事先早已打点好的吴良辅意料之中选上腊月,她飞快地瞥了对手一眼,含着得意也夹着挑衅,乌云珠只还她善意的微笑。佟腊月服饰都是亮色,极尽富贵,乌云珠的却似嫌太过素净。然而在她青瓷般的装束下,腊月虽裹一袭大红,仍显出小家子气,终落了下乘。

如果说女人的战场是男人,佟腊月和乌云珠对垒的胜负更如木炭与白雪般分明。

福临与博果尔兄弟,他们志趣迥异,心灵的天平竟出奇一致地倒向乌云珠。博果尔心虽粗莽,识人却准。他有句话说得好,“我不喜欢装模作样的女人,更不喜欢争强好胜的女人。”临窗遥遥一眼,他即看透腊月的伪饰,也看出乌云珠的可贵,这执拗孩子从此就十匹马也拉不回头。

福临与二女相待也有大分别。他草率地将乌云珠许给弟弟,待到惊醒,为时已晚。无奈退而求其次,一眼相中佟腊月。然而他对她,再多宠幸也是天对地、君对臣、帝王对姬妾。他看她的目光直截了当,充满了欲望和强势。一旦宠失,便连恩也跟着断绝,再相处竟似陌生人,眼中仿佛只剩下嫌恶。而他对乌云珠,却是一颗真心对另一颗真心的爱慕、怜惜与敬重。纵不相识,他爱她手墨几近膜拜,他怜其处境痛斥博果尔,他想见不敢见仿若青涩少年。待到金风玉露一相逢,后宫三千粉黛从此尽如粪土,他眼里就只容得下她一个女子。他在她面前卸下沉重的盔甲,袒露软弱的内心。他们抛却帝王与妃子的身份,像世间凡夫凡妇那样恩爱,也像平凡夫妻那样失去亲人痛不欲生。
他始终称她为佟妃,在他心中她并没有名字,只是一个嫔妃。他始终称她为乌云珠,穿越宫墙万重他呼唤她,温存地,激烈地,深情地,悲伤地,撕心裂肺地。

他穿过肉体爱佟腊月,在铜墙铁壁的牢笼里,毕竟她是这样一个温暖聪慧的可人儿,比科尔沁皇后顺从,又比花束子有才学。他掀开锦被俯视这小鸟般的新娘,迷惑地相信这是可以慰籍他心灵之人。然而他透过纸背爱乌云珠,甚至不需出场,只一幅豁达飞扬的“大江东去”,她已赢得他整个灵魂。整夜整夜地凝视,一遍一遍地临摹,他和她隔着人世最远的距离,用神交以交流。

他因为看穿腊月的灵魂,连带着厌恶她所生的儿子。他因为深爱乌云珠的灵魂,连带着深爱她所生的儿子。他看三阿哥玄烨,是严厉的生疏的漠然的。他看襁褓中的四阿哥,却饱含骨肉亲情,眉眼都要绽放出疼爱的光彩。连他自己都承认,独独偏爱这个孩子,看着他,就像是看着自己。

佟腊月比之乌云珠,最不为人知的悲哀在于,纵然福泽深厚,却泯灭了她一颗真心。她淹没在佟夫人和吴良辅的耳语教唆中,丧失了自己,沦为一个美丽的玩偶。那一丁点儿小马撒欢儿的活泼劲,也闷死在一潭死水里。她绝顶聪明,一点就通,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后宫女子。这女子心明眼亮,渐渐学会了不流露醋意,在皇上面前对乌云珠的评价可谓中规中矩。而当他让她也临一幅字时,她却不露痕迹地推脱了。她是太了解这个劲敌的强势,所以宁肯不比较,不对决。这种狡猾正是宫中生存之道,佟妃小小年纪,已成个中高手。然而,可悲的是她不曾大悲恸,亦不曾大喜悦,她从不曾真正活过。刘恒可比凌力狠,原著中佟妃尚对福临怀有热烈的爱情,一经改编,就只剩赤裸裸的躯壳。爱是虚伪的,笑是扭捏的,一切都经过彩排,无瑕而空洞,只有恐惧突如其来,无比真实。腊月最真的表情就是她睁大眼睛,簌簌发抖的瞬间。那才是她,一个不能掌握自己的弱小的女子。

这是一场单向的较量,因为乌云珠从未把佟腊月当作对手看待。乌云珠最大的敌人不是单个的人,而是天赐的命运。这也是一场单向的较量,因为她注定落败。乌云珠有一颗滚烫的真心,然而她又太想做一个完人,两方撕扯拼杀,耗尽了她生命之火。命运玩弄了她一次,把她和福临最顺其自然的相遇一手掐断。但命运偏偏又还给她一次机会,让她亲身证实那理想中的人正是理想中的模样。她委曲求全,固守柏拉图式的爱情,尽心竭力想超越她所能承受之极限。可她的真心不答应,它已等待了太久,再也无法拒绝阳光雨露的滋润。博果尔之死不啻为一种成全,她艰难地咽下这幸福,强忍住良心无休止的鞭挞。她心灵那根弦绷得太紧,因为渴求和隐忍颤抖得太厉害。生命只细细一线,经不住这般折腾,终于就“嘭”地一声戛然折断。

乌云珠在最好的年华即凋零陨落,可我觉得,她还是要好过佟腊月,她爱过,也被爱,她用心,也有心回应。其实佟腊月才是一个真正的悲剧,悲到无人察觉,无人怜悯。人们只说,她是有福之人。而乌云珠哪,乌云珠真正是一个理想。

 2 ) 封建社会真的是吃人的社会!

这部剧真的是超神了。首先是封建礼教对于妇女的蹂躏和压迫描绘得太生动了。在中国古代,即使是女性地位最高的唐朝,都有“夫家暴妻罪减三等,妻家暴夫罪加三等”的法律条文,更别其他朝代了。到了被程朱理学束缚得连气都喘不上的明清两代,妇女真是坠入十八层地狱了。再看看现在一堆人,无论男女都想着穿越回古代,真是觉得不可思议……“吃人的旧社会”并不只是出现在教科书上的简单几个字,其中蕴含了多少被封建礼教迫害的血泪啊,唉。剧中的女性人物,可以说是当时的上等人,然而没有一个人活得痛快,皇后的悲剧在于在一个妇女不是人的社会里追求做个人,而不是满蒙联姻的吉祥物。 其次,就是这部剧里对清代满汉矛盾的表达比现在很多剧好太多了。从清廷中汉臣的矛盾心理进行描写,给人的感触比现在那些动不动就白莲教侠女爱上皇帝、红花会义士爱上清朝公主、明朝公主爱上清朝皇帝这类狗血剧情深多了。

封建制度吃人,每个人都身不由己,被压抑的当不成自己,能活下去的只有傻子和装傻的人。如果放在现代,也许悲剧不会酿成,可惜他们生在那个时代,他们无力反抗那个时代。我由衷的觉得,作为一个女人,能生在现代,真好!

 3 ) 《少年天子》——不思量,自难忘

应该是很多年前的电视剧了吧,不过庆幸的是,即使晚了,我也还是没有错过。
  
  曾经有很多片子让我看完以后放声痛哭,可是昨天熬夜看完结局,我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了,剩下的只有疲倦,心灵的疲倦。好像自己的心也像福临一样渐渐地枯了。
  
  很少有这么宿命的电视剧,那种渗骨的悲凉让人看了几乎绝望。而刘恒,少年天子的编剧和导演,热情得近乎疯狂又冷静得近乎无情得将顺治的一生娓娓道来,结局的时候,所有的人都伤痕累累,血肉模糊。
  
  其实很早就不大愿意看悲剧了,再悲的情节也不过是多少不该死的人死了,不该散的人散了。可是《少年天子》的悲剧却是人性上的悲剧。一直觉得说到人性,往往矫情得可以,什么是人性,又有多少人写得尽?老谋子的《英雄》《黄金甲》算不算人性?陈凯歌的《无极》算不算人性?好像那些所谓的“大家”们,不制造点悲剧就不算懂得人性。可是《少年天子》却是真真正正得在借顺治的皮讲刘恒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他眼中的人性。纵观他的作品,他所擅长的并不是跌宕的剧情或者诡异的争斗。他最擅长的是刻画人物。福临也好,孝庄也好,王爷也好,妃子也好,甚至是太监也好,每个人都有血有肉,用他自己的话说,哪怕就是墙角的一块砖,也知道冷,知道热啊。
  
  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有一部戏能出现那么多精彩的配角,感觉上,好像整个国家话剧院倾情出演一样。为了让自己客观下来,我特意重新看了一下一度也很欣赏的《天下粮仓》和《康熙王朝》。比较下来的感觉就是,他们的故事情节都相当出彩,但是人物的琢磨和演员的整体素质和《少年天子》不可同日而语。我喜欢那个一身痞气的巽亲王,喜欢那个迂腐不堪的索尼,喜欢那个“喝了酒说话好听,不喝酒说话更好听”的安八度,喜欢那个剑拔弩张时进来打岔的苏麻拉姑。那些本应该做做活动布景,或者仅仅用来推动情节发展的小人物,因为编剧的刻画,有了自己的特色,自己的宿命。
  
  当然还要谈谈主角,那一个个“悲辛无尽”的,渺小的“大人物”们。因有玉珠在前,这里不会一一描述,只是觉得,编剧笔下的顺治,是我所看过的,最有人情味,最形象丰满的帝王。他的死,多少人理解为殉情,其实,早在乌云珠去世之前,他就已经被太多人撕裂开来了。额娘,嫔妃,敌人,臣子,满人,汉人。仁慈如他,敏感如他,脆弱如他,怎么可能不被活活困死。乌云珠是他最后的稻草,最后的慰藉,最后一个和他一样不属于皇宫的人。一旦失去了,他便垮了,在灵魂上垮了。看到剃度以后,他穿着白衣服坐在那里,那样的圣洁,又那样的遥远,曾经有那么多情绪在翻滚的眼神里,如今什么都没了。“我没有摔碎大清国,我把自己摔碎了。我已经碎了,拼不起来了。”不知他死前淌下的那滴清泪意味着什么,但是对于我,那意味着一个40集的梦,没有好好得做,就不得不醒了。
  
  不是歌中唱到过吗?“闭目思晨昏,怆然一枕黄粱”,好一枕黄粱美梦,试问:孰可疯,孰可狂?!
  
  最后我要赞美一下剧中的演员,邓超,郝蕾,潘虹,王辉。。。。。。可以肯定,这部戏对于他们一定是一次煎熬,也是一次享受,甚至,在他们一生中可能再也难以碰到类似的经历了。
  
  还是喜欢作为演员的邓超的,但是远没有喜欢作为福临的邓超来的深切。希望他接触更多领域,不要总是一味的“甜蜜蜜”。
  
  最后附上片尾歌词,祭奠一部远远被低估的作品:
  “西风烈,残阳斜,生与死,永相别。来去之间,重重叠叠,云中梦中,不见天阶。苍茫人生,古来阴晴圆缺,爱过恨过临行依然不觉。笑声伴泪水,奔流年年月月,此生悲喜难决。但愿风雨路上独行夜,你如花我如叶,如泣如诉。我是飘零叶,此去永相别,来世相逢处,你我,泪难歇” ——转自天涯论坛

 4 ) 《少年天子》之悲辛无尽的爱情绝唱

一见如故
日子在浅浅淡淡中悄然流逝。然而偌大的乾清宫却是激流暗涌,争斗不止。因为皇后的种种过激行为使福临决定废后。但是,福临还是无法选择自己的婚姻,他的第二个皇后是皇太后的侄孙女—— 一个缺根筋的傻姑娘。乌云珠被选为侍奉合卺宴的冲喜福晋。福临心神俱疲,目光呆滞,不悲不喜宛若木偶,当乌云珠捧着子孙饽饽托盘,近距离的看着福临的时候,她泪流满面,为能见到皇上圆了少女之梦而喜极而泣,也为皇上的不得已而心酸心痛。那一刻,他们相互凝视,此时无声胜有声,分明有一种灵犀相通的弦牵引着彼此的心。 福临开始找各种理由召见乌云珠,仍然记得乌云珠第一次见福临的场景。乌云珠一扫往日的素净淡雅,着一袭浅粉色的衫裙,淡绿丝线滚边,娇俏妩媚,纤弱袅娜。她安静的看着福临,浅笑盈盈,仿佛看一个神交已久的故知。他们谈笑风生,无半分生疏之感。此刻,在他的眼里她不是自己的弟媳,在她的眼里他也不是高高在上的皇上,他们只是可以谈诗论画的知己良朋。无奈,良宵苦短,短暂的相聚换来的是更多的依依不舍。 欲罢不能
流言无声无息的四散传播着,博果尔成了贵族王爷们的笑柄,他们嘲笑他讥讽他,无形中践踏了他作为男人的尊严。早在乌云珠偷偷的画皇上的时候,这个爱武如痴的少年就知道她喜欢皇上。他也喜欢乌云珠,只是他不懂乌云珠,他不会表达爱,所以他注定无法赢得乌云珠的心。他愤怒,他嫉妒,深夜,他高高举起长剑,却无力的落下,他还是心有不忍。 福临身居乾清宫亦是日益懒散了,他心不在焉,萎靡不振,食不甘味。为了排遣对乌云珠的思念,他拉着安亲王在山水间四处游荡,然而走的再远,始终逃不脱心的渴望和呼唤。他还是走进了王府,奔向了乌云珠。博果尔押送马匹给吴三桂的时候,遭到吴三桂的白眼和冷待,回家又看到了福临和乌云珠合写的“悲辛无尽”。这个粗糙稚拙的莽夫忽然间释然了,看穿了,在这场三角关系的角逐战中,他只是个抓取不到任何温暖的局外人。他对乌云珠说,我要送给你一只鹰。 在马场,博果尔用死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捍卫了作为男人的尊严,退出这场让三人彼此痛苦的三角关系。他把乌云珠留给了皇上,把皇上作为一只鹰送给了乌云珠。
破茧成蝶
流言终究抵不过两颗相爱的真心。福临还是要了乌云珠,封为贵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从此,积雪未消的长城,烙下了他们奔跑嬉戏的脚印,见证了他们相依相偎的身影,凛冽的寒风传扬了他们诗词唱和的韵律:“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书尺素,山高水长知何处。”山明水秀的天地间,他们并肩执辔,相视而笑,策马而行。宁静深幽的承乾宫里,他们磨墨执笔,挥毫作画,享受着属于小夫妻的快乐温馨。福临也因为有了乌云珠,逐渐改了孩子气,变得成熟大气,在治国方面沉稳干练,指挥若定,很有帝王的气派。 乌云珠有身孕了,福临决定到别苑休憩。在途中,一群反清匪徒拦路截杀,轿外的格斗声使福临吓得面无土色,他紧紧攥着乌云珠的手,浑身颤抖。但是乌云珠轻声说:“皇上,你抓通我了”,福临回过神来接触到得是乌云珠淡定平静的盈盈笑脸,和鼓励安抚的清亮的眼眸,渐渐福临拜托了恐惧,他们平静的凝视着对方,面含微笑,无数的刺刀破轿而入,他们依然无惧无畏。这一刻,我泪流满面,为他们灵魂相依的坚贞,也为他们共患难同生死的决绝。
悲辛无尽
在后宫,万千宠爱在一身同时就是集万千仇恨与一身。他们的爱情太美好,太纯粹,注定无法长久。纵然乌云珠谦逊温和,得体大方。终究还是惹来无数的妒恨和排挤。先是父亲鄂硕被政敌陷害,接着自己未满周岁的儿子又莫名出天花而夭折。再加上博果尔的死使她一直郁结在心,多重的打击使这个身体纤弱,才华横溢的女子精神垮了下来,一病不起。心力交瘁,重病缠身,使太医束手无策,更使福临一筹莫展。这个可以左右天下的男子,却无法左右爱妻的生死,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她日益消瘦,奄奄一息。乌云珠知道她若死后,福临绝不会独活,所以她要福临在十年后为他写一阕《江城子》。弥留之际,乌云珠问:“一口气不来,到何处安身立命?”,福临答:“到山水间”。一个才华横溢,高于流俗的女子就这样香消玉殒。留下的只是悲辛无尽,只是不能与爱人携手到老的遗憾。

 5 ) 真实的历史—静妃还是那个静妃,顺治却不是这个顺治

       这是部不折不扣的好剧,在一大推粗制滥造的历史剧尤其是清宫剧里显得尤为珍贵。
    这部戏大部分尊重史实,台词精心推敲,服装发饰精致不张扬;而且多亏了有个身为文化人的导演编剧刘恒,使得这部历史剧竟还透出了深层次的无奈和人生哀叹;还有郝蕾出乎意料的演技大爆发,让我在看完这部剧很久后,还冉冉不肯忘。
    在这部戏里,人人都会为了郝蕾的废皇后静妃揪心不已,这个女人带着和皇族时代联姻的姓氏的高贵傲慢,科尔沁草原蒙古血液的大胆自我,却因为不可调和的矛盾背景和自己那低情商的蛮横性子,成为了不可避免的悲剧,郝蕾的演绎让这个人物丰满无比,一个刁蛮任性甚至有些狠毒的废后,竟能让人如此喜爱和心痛,不能不说是这部剧里最棒的角色。
    相比之下,原先充满期待的霍思燕就像个木头美人般不讨人喜欢,设定的乌云珠是集美艳文采于一身的传奇女子,霍思燕虽有纯情美丽的皮囊,但演出的乌云珠却像白开水一样完全没有光芒,可惜、可惜……
    看历史戏的习惯,便是会去搜索那个让人魂牵梦萦的名字在真实历史里的故事,当然,结果大部分是让人失望的。
    
下面的故事比电视更贴近历史实情,喜欢这部剧的可以了解下。
摘自《凋落的红颜》,一部写历史上有名的皇后后妃的书,挺好看的,也比较真实,推荐给喜欢历史和女性故事的朋友。

从草原到紫禁城——清太宗皇太极妃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

七、生了一个任性不孝的儿子
  顺治读了不少的汉学典籍,就连艰涩的佛经都难不倒他,受汉文化影响极深。然而他对汉文化真正的精髓,却是绝对的读走了调,他没有接受到汉文化优良的熏陶。他的性格怪异狂妄,喜怒无常,对于自己治下的臣民,无论是汉族,还是蒙族,乃至于自己所属的满族,他的统治手段都可称极其不厚道。顺治朝初期,满清施行了五大恶政——圈地、投充、逃人、薙发、易服,对汉人予以血腥屠杀;而顺治亲政之后,则一面继续推行五恶政,却又一面时时显示一点好处,使汉人多少有些喘息余地。但是少年气盛的顺治在推行自己意愿的时候相当激进,他既没有很好地笼络汉人,又将满蒙八旗几乎打入另册, 这可与皇太后的政治倾向完全不搭调。很快,两母子就成了政敌。
   亲政时的顺治还不到十四岁,虽然才智过人,但他心态灰暗,更不是一个善于齐家的年龄,而他对自己“皇帝”身份的认同,也使他根本不在乎何所谓“齐家”。他为所欲为,做什么事都由着性子连借口都不找就乱来,在婚姻这个重要问题上,顺治的表现就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已经死去的多尔衮毕竟是一个政治人物,他所做的一切,不但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更是为了维护自己缔造了一大半的清帝国的利益,因此他没有贸然称帝,更因此将小皇帝的婚姻和自己的婚姻都纳入了政治考量。多尔衮自己的十房正式妻妾中有六人为蒙古人,早在顺治十二岁的时候,多尔衮就为他选定了未婚妻:蒙古科尔沁贝勒吴克善之女、也是顺治生母皇太后的内侄女博尔济吉特氏。
  初入关的清朝必须坚持满蒙联姻,增强军事实力,因此无论从哪方面考虑,即使多尔衮已死、即使决定这桩婚事的人不是多尔衮,顺治都必须迎娶那位显贵的蒙古公主。然而,顺治却象一个逆反心理严重的问题少年,他的脑袋里一点这方面的概念都没有。想到这位妻子是由自己恨之入骨的多尔衮所选、是与自己政见相左的太后的侄女,他就更是强烈地反感,至于什么满蒙联姻的重大政治军事意义,他毫不在乎。从后来的发展来看,他的想法一言即可概括——别人要我做的,再有道理我也不做!关于顺治的个性,看御用文人写的史书意义不大。倒是有一个特殊人物的观点非常值得重视。此人就是德国天主教神甫汤若望。顺治对他非常信任,与他相处得非常融洽。汤若望对顺治无疑是很有点偏心的,但是即使如此,他仍然这样评论顺治的性格:“……他会忽然兴起狂妄的计划,以一种青年人的固执坚决施行。……一件小小的事情,也会激起他的暴怒,使他的举动如同一位发了疯狂的人一般。……他有这样的权威,又有这样的性格,自然是极可怕的祸害,谁敢来向这位火暴的青年加以规劝,他略一暗示,就把进谏者的性命给毁灭了……”
  
八、可怜的顺治朝后妃
  顺治八年八月十三日,顺治终于册立自己的表妹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婚礼规模盛大,做为泰山老丈人的舅父蒙古亲王吴克善亲自进京参加婚礼,了却一桩心事的布木布泰也得到了“昭圣慈寿恭简”的尊号。然而双方家长刚松了一口气,坤宁宫里却又闹开了。虽然他自己也承认表妹“足称佳丽,亦极巧慧”,但他打从一开始就不想接触这位不谙汉字的蒙古妻子,从新婚的当天夜里,他就对皇后横挑鼻子竖挑眼,“合卺之夕,意志即不协”。——这位格格就算再多毛病,也不可能在新婚之夜主动向丈夫挑衅吧!
  事实上,大婚时的顺治虽然才十四岁,却早已经在后宫中花花绿绿地厮混惯了。他的第一个儿子牛钮,就是大婚三个月后由后宫庶妃巴氏生出来的。他只不过活了二十四年,却有正式后妃十八人。未得后妃封号却有名份的“福晋”四人、“格格”十七人——至于连封号都没有得到的女人,那就更是天知道。在史上的“开国皇帝”中,顺治是首屈一指的荒淫无度。一般来说,开国之君日理万机,甚至还要出兵放马,很少有在如此年青时就耽于淫逸的。然而顺治是个例外——很简单:为清王朝出兵放马日理万机的“开国皇帝”,实际上是多尔衮。
  成为皇后的博尔济吉特氏做什么都入不了丈夫的眼,还动辄得罪,后宫中的女人们频频生养的同时,她身为皇后却得不到与丈夫亲近的机会,从立后之日起便整守了两三年的空房。试想,有几个女人能受得了这样的待遇呢?她屡次向姑母太后哭诉,太后当然对儿子加以责备,于是,这看在顺治眼里,又成了罪不可恕的一条:“处心弗端”。身为嫡妻皇后,当然要管理后宫,对妾室加以约束,于是顺治又说她见到“貌少妍者即憎恶,欲置之死”——可是事实上,顺治又举不出哪个庶妃被皇后处治的实例。那么,得不到丈夫的人,守着皇后的空名,总该可以用物质享受稍加补济吧!这位皇后本来就是尊贵的蒙古公主,在家中备受疼宠,生活一向是奢侈的,器具都用金器,服饰喜好绮绣珠宝。这一点太后也非常了解,并没有过多干涉——毕竟,你大清朝还要靠她的娘家平定边陲。而且,大清朝的公主们嫁到蒙古草原上,也过着同样奢侈的生活。更何况,假如不是福临身上流着博尔济吉特氏的血液,他这么一个小屁孩能被拥立为皇帝吗?然而顺治对这一切都不买帐。他固执地对皇后奢华的生活细节强烈不满,认为已经到了无法隐忍的地步。顺治十年八月,正式立后刚两年,他就命令礼部整理历代废后事例。此事一出,满朝哗然,无论是汉臣还是满臣,都纷纷劝阻,说皇后毫无失德,虽无子女却还正在青春妙龄,又关乎联姻大事,怎么能够就这样胡乱废掉呢!
  说起来,顺治亲政后对汉人的态度是很不错的,很多时候更表现出超群的政治才华。然而他一但固执狂暴起来,却似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在废后这件汉官们最为反感的事情上,他的表现就令人瞠目结舌。无论汉官们怎样为皇后辩护,怎样说夫妻之道,怎样说国家大计,怎样说夫妻相敬是君子之道、是从百姓到帝王都必须遵守的重要道德,都没有用。无论汉官们说什么,总之顺治吃了秤砣铁了心,仅以“无能”、“志意不协”、“未经选择”这样站不住脚的理由,就于八月二十六日宣布,废皇后为“静妃”。此后,无论王公大臣们怎样辩解都无济于事,九月初,年仅十六七岁的小皇后仍然没能逃脱打入冷宫的命运。——这个做事不过大脑的少年皇帝在五年后,终于明白自己做错了事,下令给静妃恢复相当于皇后的生活待遇。然而她的一生却已经毁了。——同时被毁的,当然还有顺治和母亲的亲情。
  侄女被废,对于儿子这样的固执与恶语相加,皇太后心里的滋味可想而知有多难受。她一面百般向娘家解释,一面努力维护皇家以及嫁入蒙古的清朝公主们的利益,一面又重新在科尔沁王公府里寻找新的皇后人选。
  顺治十一年六月,又一位博尔济吉特氏登上了清帝国皇后之位。她是吴克善的孙女、静妃的侄女、太后的侄孙女。与她同时进宫的还有她的妹妹,被册为淑惠妃。新皇后性情温驯,品行很好,然而在顺治口里仍然不值一提,他说这位比自己晚一辈的妻子“乏长才”——没什么特长和才气。事实上这只是一个借口,她们究竟有没有长才,顺治压根不知道,因为皇后和淑惠妃在婚仪过后,就立刻被顺治丢到了脑后,连看都懒得去看一眼。同样被顺治毫无理由地抛弃的,还有另两位蒙古妃子:主浩齐特的恭靖妃博尔济吉特氏、阿霸垓的端顺妃博尔济吉特氏。与三位科尔沁公主一样,她们也终身“无所出”。顺治一生放纵,虽然死时不到二十四岁,已前后有八子六女。他见于记载的后妃十八人中共有蒙古女子六人(第六人为早死的科尔沁悼妃),但是她们居然没有一个人生过孩子。这些无辜的蒙古格格,难道都是多尔衮选进来的吗?当然不是。唯一的理由,只是她们成了皇帝与太后感情不协、政见不一之后,皇帝抛出的牺牲品。当然,顺治在表面上对母亲还是很不错的,他毕竟还守着孝道。
  顺治十一年,顺治封孝庄太后的父亲为“和硕忠亲王”,母亲为“贤妃”;顺治十二年二月,太后过生日,顺治又亲自做了三十首贺寿诗进献。
  然而这并不能掩盖母子不和、政治利益相逆的实质。顺治离弃蒙古后妃并且延续时间如此之长,不可能不遭到母亲的报复。他在运用皇权随心所欲兼心花怒放地毁掉那些与自己血脉相通的蒙古格格们的同时,根本没有想到,自己已经把宠妃的后路也全部堵死了。代替顺治遭罪的,是董鄂妃。
    
九、悲剧董鄂妃
  事实上,在顺治的后宫中,共有四位姓董鄂的妃嫔,她们是:鄂硕之女端敬皇后、宁悫妃、端懿妃、贞妃。不过最广为人知的,是那位被追封为端敬皇后的皇贵妃董鄂氏。董鄂氏属多尔衮的正白旗下,此后该旗又成为太后所属。若说因为反感多尔衮而废后,那么几位董鄂氏做为太后旗下,就更没有理由得宠。然而事实恰恰相反。
  关于皇贵妃董鄂氏的来历,一直是众说纷纭。首先,当然是董小宛说。指她是明末秦淮名妓、做了冒辟疆之妾的董小宛隐名入宫,实际上比顺治还大十几岁;其次,是顺治弟媳说。说她是顺治幼弟和硕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嫡福晋,与顺治有了私情之后,年青的亲王愤而于当年七月自杀,顺治则迫不及待地在弟丧才二十七天的时候,就把弟媳妇给召入宫中封为“贤妃”了;最后一种说法,则是“满洲军人之妻”。据神父汤若望的日记中说,顺治皇帝对一位满洲军人之妻发生了热恋,当合法的丈夫为此指责妻子之后,竟被皇帝这个“奸夫”打了一个“极其怪异的耳光”。于是合法的丈夫“怨愤”而死,未亡人则成了宫妃。皇帝是怎么见到别人妻子的?另一个佐证,则是顺治十一年四月初五,太后下诏停止命妇入侍后妃的规矩。那么,惹出这道诏令的有夫之妇,恐怕就是董鄂妃了。总之,无论是哪一种说法,她都不是循正常途径入宫的。除此之外,董鄂氏做为太后旗下,与太后之间很难建立起正常的家庭关系,若是太后对她不满,她就只能是个奴才。
  然而,顺治却对董鄂氏付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董鄂氏八月二十五日刚出现在皇宫,就是以“贤妃”的身份亮相的,称贤妃才两个月,还未生育过的她就晋升成“皇贵妃”,跃居后宫次席。顺治对这次册封非常重视,大张旗鼓地加以操办,甚至为此颁下了只有册后才能有的恩赦。顺治可能觉得这样的待遇才能体现自己对董鄂氏的爱意,也可能他已经开始蓄谋下一次的废后。这位目空一切的少年皇帝不会想到,所做的一切正成为董鄂氏的催命符。假若董鄂氏真是一位背夫通奸的命妇、甚至是逼死顺治弟弟的引子,那么她竟得到皇帝如此偏爱,无疑使得太后的脸面一丢再丢……别说孝庄是太后,就是一个普通的婆婆,都一定会无比反感、百般警惕。顺治似乎对身边的一切都毫无知觉,由于连续在“废后”和“董鄂氏高升”两件事上,都达到了迫使太后认同的目的,使得顺治更认为自己是皇帝,谁也不敢挡着他。春风得意马蹄疾。顺治快马加鞭地继续清扫与母亲的族群相关所有东西:在册立董鄂妃为皇贵妃的一个多月之后,顺治下令,太庙匾额之上再也不得出现蒙文,已有的一律挖去!——而仅仅在不到半年之前,蒙古的多位王公还专程到北京来朝见这位皇帝,尽管自己的女儿遭到进冷宫的待遇,他们仍然向他表示愿为大清效忠、为大漠屏障!
  很多人说,顺治推进汉化是对的,孝庄在这方面跟儿子对立没有道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顺治沿袭了多尔衮的治国大方向,但是他没有多尔衮的手腕与心计,也没有他的心胸,更不懂得在满汉蒙之间寻找平衡点。虽然从长远看要推进汉化确实没错,但是顺治所做的事情,未免实在太快太极端。他认准了“党争”这一件事,只要被他疑心有党争倾向的,无论满汉都要被他修理得心惊胆颤。满洲此时入关并不久,汉人经历了清兵入关的多场战乱,多数都有血海深仇,顺治做为皇帝再怎样推进汉化,汉人大多数也不可能在短期内甘心服从,因此推进汉化更不能操之过急。由于国家初立,推进汉化就更需要牢牢控制国家政体、必须掌控得力的军队。顺治却将清王朝最重要的军力支援——蒙古——如此无忌惮地拒之千里,又对满官严加制裁,不但无益于他的政治理想,反倒会动摇清王朝的基础。更何况,顺治对汉人并不宽厚,多尔衮所行的恶政,他在亲政后一条也没有革除,在他的统治下,民间汉人并不平静。剃发、圈地和投充三法,顺治做得更绝,远超出多尔衮!
  顺治并不仁义。顺治朝是清朝历代中实行逃人法最严厉的一朝。实行逃人法得到顺治的首肯支持。此外,顺治坚持贯彻残酷的剃发易服政策,即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顺治帝听说郑成功打到南京时,一时惊慌失措,准备逃回满洲,后来被孝庄所阻止。并且顺治及以后的清朝皇帝还是极力卫 护 衣冠制的,礼部尚书陈名夏因为建议“留发复衣冠”而遭到顺治的绞杀。实际上,他更需要满蒙军队的支持。因此做为一个统治者,别说比多尔衮,就是比孝庄,顺治都是远远不合格的。
  总之,这一切看在蒙古后妃们的眼里,冷暖自知。孝庄太后毕竟老道,没有太强烈的反应,但是新任皇后却病倒了。
董鄂妃与皇帝不同,她明白自己的身份和宫里宫外的所有利害关系。何况,对于婚外情的关系,顺治可以不以为然,董鄂妃却不敢也不能假装没有发生过。因此,面对太后和皇后,她采用了低声下气的姿态,服役奔走如同婢仆,毫无宠妃的模样。平日处理宫务之时,她也从不敢以位尊自恃,对所有的人都礼敬有加,“长者媪呼之,少者姊视之”,甚至劝顺治与其它妃嫔亲近。与此同时,她也深知自己所依靠的仅仅是皇帝的宠爱,一但宠衰就不堪设想。因此她也在规劝进谏的同时,竭力地逢迎“至尊”的心意。
  初入宫时,董鄂氏也许还有些得到皇宠的喜悦,有时会象普通的妻子那样,在丈夫无理指责时为自己辩护。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看到了后宫女子的遭遇,进一步了解了丈夫的性情,她不敢这样做了。在被顺治斥责时,即使自己再有道理,她也强忍委屈向丈夫陪不是。知道顺治为奢侈而废静妃之后,她就克行节俭,“不用金玉”。她本是满人,并不通汉学,更不习禅,但为了迎合顺治,她也诵读四书五经,还勤练书法,而且竟“未久即精”,顺治让她学禅,她也很快就“参究若有所悟”。所有的一切无疑都使这个年青的女人心力交瘁。
  ——顺治知道“爱妃”的心事吗?看来他是不知道的,他只知道自己是皇帝。即使在后来为董鄂氏所写的《行状》中,他仍然写道:“偶有未称旨,朕或加谯让,始犹自明无过;及闻姜后脱簪事,即有宜辩者,但引咎自责而已。”认为董鄂妃之所以不再为自己辩解,完全是因为受了自己的“教诲”,懂得了“姜后脱簪”作自我批评的道理。
  然而,就在董鄂妃努力适应顺治、适应后宫渐见成效的时候,又一件事发生了,这件事最后摧毁了她平安度日的希望。顺治十四年的十月七日,董鄂氏皇贵妃为顺治帝生下了皇四子。对于这位皇子的诞生,顺治的表现欣喜若狂,皇帝的表现看在所有人的眼里都只有一个再明白不过的答案:这位连名字都没有的小婴儿,将成为清帝国的皇储。而他一但确定为皇储,皇后被废指日可待。
  就在这个时候,一件事发生了。远在皇家南苑过冬的太后忽然生病,诏命所有嫔妃都前往侍疾。董鄂妃虽然刚生孩子,但也一样接到了太后旨意。以贤惠闻名的她自然是一定应召的,而且一去之后,恪于自己是太后所领的正白旗下,她必须“左右趋走,无异女侍”“朝夕奉侍,废寝食”。对于一个正在产褥期的后宫娇弱女子,在寒冬腊月过一个这样的“月子”会有什么后果,不言而喻。皇太后的病还没彻底好清,皇四子就在顺治十五年(1658)正月二十四这天,无声无息地离开了人世,满打满算也只活了一百零八天。董鄂妃本已产后失调养,再加上这样的打击,从此形销骨立、缠绵病榻,虽然顺治对她百般呵护,她也再没有完全康复、再无法生育孩子。(当然顺治并没有为难自己,呵呵。在董鄂妃病倒后,他的夜晚并不寂寞,三年间其它宫妃又为他生下了四子一女)。
  与董鄂妃相对比的,是新皇后压根就没有到南苑去看过自己的姑祖母,事后孝庄也仅仅是以不让她再来慈宁宫做“惩罚”。可以想象,这件事很可能就是孝庄皇太后所使的计策。不过即使如此,我们仍然可以再次反过来推敲:为顺治生育儿女的妃子很多,为什么偏偏是这位董鄂氏皇贵妃遭到这样的算计?要知道,为顺治生儿子的妃子中不但有旗人、汉军旗人,甚至还有未入旗的正宗汉人(唐氏,生皇六子奇授)。孝庄是反对儿子快速汉化政策的,但是她为什么不对那位生下皇子的汉女动用手腕呢?这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董鄂妃已经代替顺治,成为宫内外所有人不满的对象。
  愤怒的顺治遂将满腔怒火喷向皇后,指责她在太后生病之时“礼节疏阙”,“命停应进中宫笺表”,准备再一次废后。董鄂妃立即明白了皇帝的用意,她对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一切感到心惊肉跳,立即对皇帝以死相谏,劝阻他的废后之举。事实证明董鄂妃是明智的。仅仅过了一个月,皇太后便下令恢复皇后的一切待遇。董鄂妃力阻废后之事,使太后对她改变了看法,有了好感。“爱其贤,如怀环宝”。然而一切都来不及了。
  顺治十七年(1660)八月十九日,已经过度透支生命的董鄂妃病逝,时年二十二岁。在和母亲连续几年争斗都占上风之后,顺治输了一大仗,然而做为母亲的太后也并没有赢。
  
十、顺治之死
  董鄂妃的死给顺治带来的打击是巨大的,这个本来就性子冲动的年青人行为日渐疯癫起来。顺治追封董鄂妃为“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惠端敬皇后”,停朝五日,下令举国守丧,逼着显贵重臣为她抬棺,下令朝中所有命妇都必须痛哭,否则议罪。顺治还一反他口口声声“参禅慈悲”“力行节俭”的说法,强迫三十名太监及宫中女官为董鄂氏殉葬(太监倒也罢了,清宫女官多数是满蒙八旗中的贵家小姐出身,这事儿造了多大的孽,引起了多大的仇恨,可想而知)。董鄂“皇后”丧事过后,为董鄂氏做道场的僧人曾经居住过的两座宫殿也和大量的珍宝一起烧成灰烬,供这位皇后在阴间使用。
  民间传说,顺治帝在董鄂妃死后,誓愿要做和尚。其实他并不仅仅是因为董鄂妃母子的死而感到爱情失落才万念俱灰的,因为董鄂妃之死代表自己这个皇帝终于败在了太后和朝中重臣的手下,恐怕才是背后的真正意义。他剃去了头发,起了个法号叫“行痴”。虽然没有当真出得了家,确也是一具行尸走肉了。顺治在最后疯狂一把之后,终于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董鄂妃逝后四个月,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当新旧两天开始交替的时候,福临崩于紫禁城内的养心殿,还不满二十三周岁。
  人死如灯灭。顺治皇帝在人生的最后几年里,用尽法子和母亲斗,然而终于没有胜过命去。当他死后,他对自己生前身后事的安排,也全部被孝庄皇太后改变。虽然独生儿子的早死使做母亲的孝庄“极哀痛”,但是做为一个政治人物,她还有很多事要做。据一些记载,顺治囿于自己做少帝时听命于人的遭遇,本来是要让自己已经成年的从兄弟之一继承帝位的——他真有这么远大的政治理想?当年董鄂妃所生的孩子还是个月娃娃,他就要定他为继承人了,那孩子又有什么才干可言,无非是爱屋及乌发了昏。事实上顺治自己也非常无情地承认过,他对自己其它的年幼儿女和妻妾都毫无感情,对他们的一切和生死都无动于衷。孝庄皇太后当然不能接受儿子这样的主张,她要让自己的孙子继位,并且派很多人去劝说气息奄奄的儿子。顺治终于点了头。
  皇长子牛钮早死;皇次子福全是董鄂氏宁谧妃所生——他母亲的姓氏注定了他不受祖母的欢迎,何况他还身有残疾;接下来当然就是皇三子玄烨——他的母亲不但是“佟半朝”家族的女儿,他本人还已经从天花中痊愈,再不会患上这可怕的疫症。于是事情就定下来了。七岁的皇三子玄烨继位,四大臣辅政。
   在顺治死后,还有一件事反映了孝庄太后与顺治母子成仇的情形。那就是正月初九颁行天下的所谓“遗诏”。这其实是一份假托顺治名义的《罪己诏》。里面一共列出了顺治的十四款“罪状”,从“渐习汉俗”这条孝庄太后最反感的事开始,然后就是不敬祖宗、不孝母亲、对宗室无友爱之道(襄亲王?)、对董鄂皇后丧事过费、信任太监、自恃聪明等等等等,总之,把顺治的一生于公于私都贬得一钱不值,不但将他生前所推行的政见几乎一律否决,还将顺治的为人骂了个狗血淋头。但是孝庄对儿子不留情面的辱骂是换回了收获的,在董鄂氏葬礼上被顺治侮辱得面无人色的重臣和命妇们,都觉得挽回了面子,对太后感激涕零、也因此对顺治的继承人少了几分恶意。
  除了这道绝不可能出自顺治手笔的遗诏之外,董鄂氏贞妃的殉葬则成为顺治人生悲剧的最后尾声。由于顺治在端敬董鄂氏死后曾经一度移爱专宠于她,这个年仅十九岁的女子做为端敬董鄂氏的堂妹,在顺治死后无法面对自己未来可能有的遭遇,走上了自杀从殉的道理。然而即使如此,她也仅仅是被葬入普通妃嫔的墓地,没有因为从殉而得到任何优待。皇宫内外对董鄂氏的迁怒与痛恨程度至此可见一斑。说起来这也是顺治造的孽:端敬皇后董鄂氏死后,他借丧事之机侮辱重臣命妇以泄己愤、逼迫女官殉葬、在军费紧缺的情况下大批烧毁珠宝宫殿,使得所有的人都恨透了那个身不由己的可怜女人、并进一步迁怒在了贞妃的身上。——在清朝往后的一百余年间,端敬董鄂是唯一一个再也没有得到过追封的“皇后”,历代清帝和宗室、大臣,从来就没有把她当皇后看过。她辛辛苦苦地在后宫中挣扎求存,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和辛酸,都因为顺治为她举行的那场疯狂的丧仪而化为乌有,再也无法得到这个帝国的谅解。

 6 ) 《少年天子》的隐喻

《少年天子》称不上是神作,但绝对是有想法有演技有表现力的一部剧。所有的清宫剧里,推荐两部,一是它,二是《走向共和》(这个也或许不能算清宫剧)。 《少年天子》的男主是顺治,女主是孝庄,这便是这部剧不同于很多古装剧之处——不是爱情片,尽管剧中塑造的爱情也使人扼腕叹息。这是一部有关政治、成长、人生、文化的剧。 我们仅从与顺治有过情感牵扯的几位女配说起,分别从政治背景和人物性格两点说起。孝庄水太深,说不清说不透… 1.博尔济吉特氏皇后。同顺治举行过大婚的皇后,剧里由郝蕾饰演。剧中每一个与顺治有过情感牵扯的后妃,其背后都是一个不可小觑的政治团体,皇后的政治团体便是蒙古贵族——与爱新觉罗有着联姻传统的科尔沁俺尔济吉特氏。这个家族在清军未入关之前与爱新觉罗家结成了有决定性影响的利益联盟,其中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联姻,皇太极时后宫嫔妃五人全为蒙古贵族,其中三人为博尔济吉特氏。入关之后,虽有南明势力,但清取得全国政权已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这时候面对蒙古那边依然要以笼络为主,因此由多尔衮做主的这桩婚姻得以进行,之后皇后被废,顺治另娶的新后也来自俺尔济吉特也说明了这个道理——入关不久,根基未定,急需蒙古人,一则不在北方生事,使朝廷有足够心力处理南方的事儿,二则在必要时有兵力相助。后来剧中提到孝庄给皇后吃了不能怀胎的药,这又是为何?大概不出两点:一,不能看蒙古势力坐大,因为十几年之后内清外肃,此刻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位置,而皇嗣再出自蒙古,就不可控了;二,皇后本人性格好强,若顺治早死,势必形成太后凌厉而少主为人所控,所以不能让这个性格乖戾的皇后有孩子而稳坐后位。这是政治方面,再看性格。不得不说我当年最喜欢的就是这个角色,郝蕾也确实演得很赞。你说她爱顺治吗?当然爱。可是你说顺治爱她吗?恐怕争议很大。原因呢,就在于这两个人十分相像,两个人绝对是剧中最孩子的人,都是遮掩不去的真性情。但正因为都是孩子,皇后将顺治懦弱、胆怯的一面直接抛到他面前,装在心里是心疼,说出来就成了瞧不起,这让同为孩子的顺治更接受不了。一次两次,这两人之间便不是渐行渐远,而是恨意横生了。在剧中后半段,她对花束子的同性恋情感其实很像顺治刚开始对花束子的情感,为什么喜欢?因为花束子听话。孩子都喜欢听自己话的人。 2.谨贵人花束子。这个女性本是皇后身边的宫女,后来受到宠幸。刚才说了,这部剧里每一个女性身后都有一个庞大的政治背景或者代表一群类似身份的人,是当时社会构成的一个缩影,在花束子这里,她所代表的就是像她一样的包衣奴才。这个阶层在剧中的代表还有吴良辅,耷拉吴,花束子她爹这些人,这些人的共同点大概就是淳朴善良,谨小慎微,但是心心念念于小恩小惠,并好做白日梦(吴良辅在宫里摸爬滚打多年可以不算在其列)。他们还有一个十分明显的特点——听话。这个特点是保证他们活下去的必要条件,也是顺治喜欢上(绝对不是爱)花束子的原因。从小长在多尔衮的阴影下,母亲孝庄强势,大婚后皇后也跋扈,这种情景下的顺治自然会对性子柔顺、逆来顺受、无条件仰视他的女人有感觉(类比当年的汉武帝和卫子夫),尤其是这个女人是皇后的宫女,有时还受到皇后的体罚。顺治这个时候需要展示自己的男人气魄,他就从这个事上下手——我就是要这个女人,你们不是介意她身份么,我就不管她身份,太后和皇后都奈何不了我。花束子对顺治的爱,就是一种无条件仰视、听从、完全以他为中心的爱,而顺治对花束子的感情则是在那个高压环境下的自然反抗和情感需求。花束子问过顺治一句话,让我十余年记忆犹新:“皇上,你是爱我还是可怜我”,就连花束子自己也知道他们二人的感情境况。毕竟二人的出身和教育如此不同,顺治对她的喜欢就消失得很快,嫌她蠢笨,嫌她不通诗书,最终将她冷落。而花束子这群人,他们其实也非常需要去仰视人、去遵从人,这样他们的感情世界才觉得充分——类比百姓多将皇帝看作神,吴良辅对皇帝对佟妃、耷拉吴对花束子后对佟妃、花束子对顺治,都是这样,后来花束子和皇后在冷宫里的同性恋,也明显能够感到二人心理地位的不同,和之前顺治花束子是同一个模式——需要和遵从。 3.佟妃佟腊月。佟腊月虽然是汉族,但是身后的政治势力无疑是满洲新贵族。她是当时处于清朝权力中心的郑亲王济尔哈朗的侄孙女,训练她的是谁?是郑亲王的亲儿子简郡王,是这一群新生的年轻满洲贵族,他们想要在权力中心分得一杯羹,除了自身的家世才能,往后宫里塞人就是办法之一了。太妃为博果尔选福晋,为什么看上了佟腊月?不是看上了佟腊月这个姑娘,而是有意与满洲贵族联合,从而辅助博果尔仕途。佟腊月本身是没有什么想法和心眼的人,但是耳濡目染受自己母亲和简郡王影响,也树立了自己要入宫的理想,但自己又拿不住主意所以只是母亲和简郡王的工具。她长得美性子又柔顺,很快得到宠幸,有了儿子。但她最终为什么失宠,有这些原因:1.她自身美则美矣却毫无灵魂,也没有自己的想法,跟这种人待久了就腻了;2.顺治当时已与乌云珠笔墨神交,心里没有别人了;3.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她为简郡王等人旁敲侧击,争取权力(多半原因就是她没有自己的想法,只是听家里的),从而使顺治厌恶。我觉得这最后一点才是她失宠的关键,顺治不喜欢有人干涉他,她干涉得又这么明显。不过幸好她还有个儿子,当她最后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到了儿子身上的时候,她儿子也果真不负众望,只是她也看不到了。那她爱顺治吗?可以说,她爱顺治帝,不爱福临。 4.董鄂妃乌云珠。这个女性角色可以说是全剧里最特殊的,不仅在于她是顺治的真爱,同时也是被着力刻画成看似完美女性的一个。在政治身份上,她与佟腊月恰恰是相对的,佟腊月是汉人而属年轻满洲贵族势力,乌云珠出身满洲却属南方汉族士人势力。南方汉族士人群体在改朝换代之后,多为降臣,因此进入政治权力中心比较困难,而放置一个性情容貌都完美的女人在宫中则事半功倍。事实证明乌云珠也做到了,她对顺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总能在不动声色中为汉族士人争得权利,这种做法比佟腊月就聪明得多了,因为顺治感受不到乌云珠这是在干涉他,反而因为乌云珠的不表态而愈发产生对这一群体的关注。乌云珠本身代表的汉族士人阶层,在这个时候同以往的很多时候一样,他们饱读诗书,蔑视权贵却又想要跻身权贵,剧中一手塑造了乌云珠的吕师父就是这个代表,当他意识到与安亲王交好并不能为汉族士人争取到实质利益,转而把所有赌注压在了乌云珠身上。所以关于乌云珠的爱情,就很容易分析了。有人说花束子和佟腊月爱的是顺治,皇后和乌云珠爱的是福临,而我觉得此话大错。从小接受传统汉族教育的乌云珠,早已将辅佐君王、德被天下作为自己终身的理想。不知道有没有人觉得乌云珠对福临的爱情更像是一个缩影,这个缩影就是从屈原开始的以女子得不到美好爱情来类比自己得不到君主器重的文学传统,所以乌云珠对顺治的爱情,更像是刚刚国破家亡失魂落魄的汉族士人对新政权的向往和期待。这也就是为什么乌云珠甚至还没见过顺治就对他倾心不已的原因。至于入宫之后两人的感情,也是有一些纯粹爱情的,比如乌云珠的那句“您就像个孩子,里里外外的都像”,但这些都是皮肉,而上面的政治理想才是经脉骨骼。可以这么说,如果这个人不是福临,乌云珠未必深爱;如果这个人不是顺治,乌云珠未必开始爱。至于顺治为什么爱上乌云珠?除去两人拥有共同的生活情趣、在笔墨丹青之间能有神交之外,更重要的则是两人同是出身满洲但在心理上更亲近汉族士人的人,这在清代初期的宫廷背景下,使两人形成了被所有人孤立的坚固联盟。所以在乌云珠死后,顺治出家了,这不仅仅是爱情幻灭,而是联盟崩溃,理想彻底覆灭。另有可说的一点,为什么在博果尔自杀之后,孝庄直接将乌云珠接进宫里?如果将孝庄此举看作母亲对儿子爱情的成全,那就太简单了。孝庄此举,其实是将因此事而产生的所有道德伦理矛头引向了乌云珠,不管满洲贵族那里还是江南士人那里,乌云珠成了唯一被指责的对象,顺治则避过风口浪尖。

 短评

郝蕾是个天才演员

4分钟前
  • FH
  • 力荐

最喜欢里面的郝蕾。隐隐约约的蕾丝边情节拍的很美,虽然是给后宫的穷极寂寥给逼出来的。还有个年轻的亲王也很帅。吴云珠的师哥不就是《雍正王朝》里面的老十三么?我老觉得他在这戏里面对顺治有意思……我脑子里面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事啊

5分钟前
  • 玉面狐狸
  • 力荐

超哥年轻时真的太帅了,完全奶油小生!霍思燕也美到爆,小时候私以为美人都应该长成她的模样。

9分钟前
  • ╯^╰
  • 推荐

这个五星呢,是给美人郝蕾的。啊!美人……郝蕾真是美人。

11分钟前
  • 松如
  • 力荐

越到后面越觉得皇后和谨妃在搞百合。。。

15分钟前
  • 陈陈
  • 还行

乌云珠确实惊为天人,当初的初衷也是为了看她和顺治的爱情,但我却发现了如杨蓉崔波这一干不下于她的丽人,尤其是,郝蕾,当她开始表演,就能把所有的光芒吸引到她一个人身上

18分钟前
  • 母神
  • 推荐

唯一DJ邓超的一部戏 PS:郝蕾气场好强大!!!

21分钟前
  • 年糕有毒
  • 力荐

郝蕾太惊艳了

26分钟前
  • 乔大大大大
  • 还行

郝蕾演的真是很好

27分钟前
  • 不喝孟婆汤
  • 力荐

演员具备古典美,像古画中走出的人儿。剧本写实缜密,画面古朴,好看的。

32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郝蕾!从此喜欢郝蕾!

33分钟前
  • Seela
  • 推荐

郝蕾,任凭戏里的乌云珠再倾国倾城,都抢不走你一丝一毫的光芒。你的癫狂,你的不羁,你那一点点神经质,你撇嘴时那不屑的模样…真是无法让人不为你着迷。邓超是个有眼光的人,生活中的他也曾为你疯狂着迷···但注定收服不了你·······

34分钟前
  • 大米
  • 推荐

通过这部作品,我认识了邓超。当时作为新人就直接扛起了历史剧男一的大旗,没两下子可真不行,所以说科班出身确实帮了他大忙。不过郝蕾的表演也很有张力,她将一个不被爱的孤独皇后的落寞、嫉妒、委屈、愤恨都演绎的很传神,纵使悲剧收场,也让人记忆犹心。

39分钟前
  • 元宝宝
  • 推荐

郝蕾的皇后简直神来。我无法想象这样乖张的爆发力,来自这样娇美丰饶的身体。郝蕾是一个很恍惚同时充满决断的人。靠近她,你要小心。

40分钟前
  • 巴黎之火
  • 力荐

我以前没看过这剧,后来才知道这剧当年很火,青春年少都用来学习了。超哥那么年轻过,郝蕾演得真好啊,表演很有张力,可惜我刚认识她,她好像就不怎么拍戏了。

44分钟前
  • 波波维奇
  • 推荐

让你知道清宫戏即使没有宫斗、不是穿越,依旧可以很好看。以前的国产剧赢就赢在用心了,只想着如何能才能做好,哪像现在的剧,和人一样急功近利——演员都选得很好,尤其是郝蕾真惊艳!

47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舞台剧的倾向,文人剧的风格,清宫剧的佳作。福临具有哈姆莱特式的气质,无时不在环境与自我的网罗里奋力挣扎,他聪慧而又敏感,仁善而又刚强,慈软而又固执,既骄傲又谦逊,既跳脱又沉稳,既专一又滥情。从励精图治到万念俱灰,邓超的表演富有层次和爆发力,演活了一个任情任性、可悯可叹的少年天子。

51分钟前
  • 抛书人
  • 推荐

霍思燕和杨蓉真漂亮 郝蕾气场好强大

55分钟前
  • Echo
  • 推荐

郝蕾演的皇后简直是神笔

56分钟前
  • Tuberose野
  • 推荐

在这部片中,最喜欢的其实是静妃,虽然乌云珠的确让我一见之下惊为天人,但静妃更真实,她活过,爱过,哭过,恨过,虽然短暂,却轰轰烈烈,如一声爆竹,十分红处便化灰,却留下震耳之音。

60分钟前
  • 尽欢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