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变故,心爱的女友被病魔夺去生命,实力出众的外科医生闵基瑞(张赫 饰)开始怀疑人生,对人生不再抱有任何希望;独自养大女儿的李英辛(孔孝珍 饰)艰难的活着,心爱的女儿春天(徐信爱 饰)因为一次错误输血感染上了艾滋病,但生活上的打击并未削减她对生命的热爱,英辛和女儿依然积极面对人生,相信奇迹的出现。
这样对待生活,态度极其不同的二人,却相遇在了一个海岛。失去活着的意义的基瑞和乐观生活的母女俩,却像认识了很久般。基瑞在这对母女的身上看到活着的热情和对待生命的态度,而英辛母女俩也从基瑞那获得帮助。他们就像一家人,在海岛上互相帮助与扶持,而在这之中,基瑞也和英辛坠入了爱河……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医疗剧,之前不咋喜欢医院没看,今年疫情在家被封了,妈妈按到正好开始看,里面有杨幂和乔振宇!!!然后随便跟着看居然觉得好好看啊,就是太容易哭了。。。本人泪点好低!
幂姐真美啊,眼睛水汪汪!!!
尤其里面的一些情节太感人了,这辈子谁都逃不过生老病死,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也很无能为,希望自己的家人不要生病,我也不想去医院。
最后我看了下评论,尬黑的好多,知道杨幂受关注度高,但也没必要直接每次开喷吧!人家演技挺好的啊,起码代入感非常强!有些人真的有点让人无语!
继续追咯!
很久之前,我听说有这样一部医疗剧要拍, 卫健委指导出品,有原著小说,剧本也是审了又审,我会有一些期待。
我在想,我们真的能拍好医疗题材的剧嘛? 众所周知,每个人都跟医生有过交流, 生老病死,我们不主动提,但存在我们周围。
离去的人已经离去,留下的人悲痛不已。
如果是我来看,用电视剧表现医护的题材,一定要慎之又慎,因为它是真实的,每时每刻都发生在我们周围的医生护士和病人病人家属的故事。 另一方面,也承担着大众对于医护职业的理解与还原的责任,医生是什么样,医生会怎么说话,医生是如何做事,医生的一天。 在逐步了解中,我的担心似乎放下了一点。
①这部剧是有原著小说的,作者是医学生。 这样一来,在剧本细节和情节合理性上面,起码是有保障的,内行外行,一看便知。
②这部剧是国家卫健委指导出品,相当于又多了一层保障,这部剧至少在还原度上面,不用担心。
③从目前的预告和前3集来看,节奏还是很合理的,演员的情绪给得很到位,白大褂,扣子,胸前的笔比较贴合实际。
而且跟以往的剧不一样的地方,我觉得是 聚焦EICU(急诊重症监护室),很喜欢的一句台词:“我们面对的不仅仅是伤病,更是伤病背后的人。” 很多时候,医生是挡着在伤病和患者之间的一堵守护墙,会看到许许多多人的悲欢离合。 TA们会投射愿望到医生的身上, 眼泪,欣喜,悲伤,愤怒,这些情绪来源于 对生命的不舍。
但很多时候,医生也只是普普通通的人, 也会有无法挽回的人和事。 说了这么多,好像很沉重。 但我想表达的,是对于医护和患者之间的关系。 是复杂而又沉重的,医性和人性如何去诠释。 我觉得这部剧还有一些对于医学的反思,也很难能可贵。
“我们唯一应该考虑的的只有病情”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尊重患者的意愿”
这部剧,让我刮目相看, 还有一个女主为小女孩擦去眼泪的镜头, 真的让人动容。 也许这就是《谢谢你医生》想探讨的,关于医疗情感与人文关怀吧。 更多的话,留给观众去发现。 CCTV8每晚7点半,值得一看。
医学应该是“人学”,看到医学的局限性、接纳医学局限性,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学也应该是“科学”,还有太多疾病需要人类去了解,还有太多难题需要医生去攻克,还有太多的疾病需要医生去治愈
不要有任何有色眼镜,公正地说,《谢谢你医生》的可看性不错。既因为两位主人公肖砚(杨幂 饰)和白术(白宇 饰)本身都个性鲜明,也在于他们起初对彼此有些误解,针尖对麦芒,人物关系颇具张力。
肖砚曾是一名战地医生,也有深爱的未婚夫林志远。本来林志远正在求婚,战地之乱把这一刻打断,并且不幸的是,林志远被流弹击中而牺牲。可以想见肖砚内心的悲痛,幸福原本触手可及,转眼间却灰飞烟灭。
肖砚个性冷静而内敛,她不情绪化并不代表她不悲痛,只不过是她将悲痛深深掩埋,心也很难再向别人敞开。因为林志远是上海人,生前曾经想象过与肖砚一起回到儿时的小弄堂,所以肖砚结束战地医生的使命回到瑞士医院后,还是选择回国,回到林志远的家乡,成为桐山医院急诊科的一名医生。
沉痛的个人经历丝毫没有影响肖砚作为医生的专业性,她始终坚持的信念是,医学是科学,医学更是“人学”。诚然,医生会有更专业的判断,但不同的治疗方案的选择、利与弊之间到底该如何权衡,肖砚都是交给病人和家属去做决定。她对病人和家属充满尊重,能够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就像身边的医生私底下议论病人家属的决定时,肖砚及时提醒:自己没有经历过,不要随便评判别人的选择,不要用自己的道德观去要求别人。
在肖砚的观念里,正因为对方是病人,所以医生更应该尊重人,敬畏人,相信人,抚慰人。因此,她选择让八岁的小女孩知道死亡的真相,懂事的小女孩其实早就知道了这一切,但大人们的坦白,才让小女孩有了说出愿望、勇敢告别的机会;也是肖砚的适当提醒,让中年男子意识到罹患阿兹海默症的是父亲有多么重要。
由此可见,肖砚的个性其实是在“冰与火”之间。她关闭内心,私人生活中略显冷淡;但对于疾病,她又有强大的内心,“在一次次面对命运的无力感后,还能重新回到手术台前”;对于病人,她又表现出强大的共情能力与包容心,做到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白术的个性也非常有意思。他是天才医生,年纪轻轻就是“心外一把刀”,手术能力一流,也颇受院长的器重。他很自信,觉得他的手术不会有意外,他也有能力避免各种意外,所以他不免有些“自负”。
对于外界的种种“差评”,他也是一种“看我不爽请憋着”的云淡风轻,闲暇时分就颇为“小资”地琢磨着他的手磨咖啡。
与肖砚对“医学是人学”的认知略有些不通,在白术的思维里,医学就是科学,医学的使命就是战胜疾病、拯救病人,所以但凡有一丝生的希望——哪怕希望背后同时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也应该拼尽全力。
外人不免认为白术就是傲慢、自以为是,为了彰显自己的能力不顾病人、家属以及医院的利益。但其实,白术的初衷依然是“治病救人”,只不过他推崇科学,更相信拥有专业医学知识的自己,而不是依照病人和家属的认知、不是依照手术可能给医院带来的风险去做判断。
白术跟医院里大多数人关系都没处好,更何况是跟肖砚,毕竟他们的理念表面上看有很大不同。一个是尊重患者意见、敬畏人性,讲究医疗程序的规范性,强调人文关怀;正因为看得到医学的局限性,所以她认为医生的使命是陪伴患者,“陪着他们战胜疾病、战胜死亡,就算不能,我们也应该陪在他们身边,一起去面对无法改变的命运”。
一个则更看重治疗的结果,认为医学的使命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去战胜疾病,在医学中感性是没有意义的,“医学奇迹它不是产生于热情或是感性,它一定产生于你面对未知时的理性和冷静”。所以他更关注的是疾病本身,也尽量避免感性因素影响医者的判断。
“人学”与“医学”发生了碰撞。观众很容易代入剧情中的每一个艰难抉择:到底该偏向谁?作为一名“好医生”,到底该秉持哪一种信念?是前者还是后者?
“医学”和“人学”并不是非黑即白,肖砚和白术也都是好医生。说到底,他们的出发点是一致的:病人。差别仅在于前者看到医学的局限性,所以“总是安慰”;后者同样认识到医学的局限性,所以他渴望医生不仅仅是“有时治愈”,而是有“更多治愈”,亦或者,哪怕是“有时治愈”,也能够竭尽全力去战胜疾病。
他们一致的是,“常常帮助”。理念固然有些许不同,但救死扶伤的心是一样的,他们对病人的温柔与关心是一样的,他们希望病人尽快康复的期盼是一样的,他们在医学道路上的不辞辛苦、执着追求是一样的。所以,肖砚能够及时发现农民工颅内出血的可能,二话没说就对他进行抢救;白术看到一个排队的小伙子捂着肚子冒虚汗,推断他是脾破裂,立即安排病人到急诊科重症室治疗,拯救了病人。
只是,无论坚持怎样的理念,也不论一个医生有多么的好,我们都不得不正视一个基本事实:医生不是神,在疾病面前,医学仍然有太多的局限性。就像白术说的:“在人类所有可能的疾病当中,目前我们所了解的最多不超过20%,在这20%里,现代医学可以治愈的又不到四分之一,而在剩下的四分之三里,又只有不到一半医学是有一定能力去尝试、去争取。”
也就是说,一个好医生能够做的,就是“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医学应该是“人学”,看到局限性、接纳局限性,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学也应该是“科学”,还有太多疾病需要人类去了解,还有太多难题需要医生去攻克,还有太多的疾病需要医生去治愈。
当然,相较而言,白术身上会有更为清晰的成长线索。肖砚相信“医学是人学”,但她也从未在医术的精进上停下脚步,她认清这个世界的局限性,对于世界对于他人有更多的宽宥包容。
白术的灵魂同样单纯善良,他也心有所爱,比如他收养了小患者小光。只不过,年轻气盛的他不愿意接受局限性,他想去战胜,他要尽可能去守护。
纵然英勇,却也过于理想化。认清现实的残酷真相,并不会损害他的勇气,而是让他更多地去爱自己、去爱他人,安慰会比他想象中的更有力量。
没播之前,我以为这部剧会着重描写 "医患矛盾",比如说患者和家属误会医生,经过一系列事情最后由衷感谢医生,看完前面六集我发现并不是,这是一部医疗关怀剧,不仅是治愈病人和家属,也治愈医生。 不同于以往国内医疗剧,经常会花笔墨展现病人和家属的"无知"还有医生的"委屈",这部剧更多的是在展现医生的无力和病人的无奈,世界上成千上万条疾病,能治愈的其实很少,就像我们经常看到的高血压糖尿病,药物也只是控制症状并不能治愈,读书的时候老师还开玩笑说,如果有谁能治愈感冒,诺贝尔医学奖预定! 生命很脆弱,医学也不是万能的,我还记得我第一次跟着老师接诊病人,是一个32岁的女性,突然全身浮肿,后面检查确诊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我们问着问着病情,病人突然哭起来说自己女儿才几岁她真的不想死,当时我就跟着哭了,第一次体会到这种无力感,后来见多了,再也不会当着病人哭,顶多回家的时候偷偷难过😩
在我印象中,ICU已经是九死一生的存在,EICU是比ICU还要紧急的存在,生离死别每天都在上演,有人说这剧不仅费老头老太太,还费肾上腺素,权当笑谈。
以前经常有人说国产剧已经没有了穷人,甚至有些编剧把穷人塑造得很不正面,但这部剧写了好多令人感动的普通人。目前这部剧前六集我最喜欢的几个小单元,第一个就是王晴,丈夫是消防员,牺牲后宁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生下孩子,其实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在新闻评论里经常看到有些人对此不理解的评论,觉得孕妇自私,为了自己的爱情,孩子一出生不仅没有父亲也可能没有母亲,还会给年迈的父母留下不小的负担,甚至个别人还会觉得王晴太迂腐把自己当生育的工具,就像肖砚在西亚对林志远说的那句话"不要拿自己的价值观评论别人",设身处地的想想,在丈夫牺牲之前,他们可能无数次幻想过孩子出生以后的幸福生活,数月怀胎,胎儿和母亲已经有太多的羁绊,牺牲的丈夫在这层羁绊上又加重了分量,所以我能理解王晴的坚持,好在剧里也给了她一个不错的结局。
第二个是茗茗,茗茗和爸爸,其实很像我们中学的一篇课文《麦琪的继续》,妻子为了给丈夫买表链卖掉了长发,丈夫为了给妻子买梳子卖掉了金表,双方付出了自己最珍惜的东西结果换来了毫无作用的礼物。茗茗和爸爸也是如此,茗茗为了给爸爸省钱,忍着痛不说,爸爸为了给茗茗治病拼命赚钱还卖掉了房子,爸爸怕茗茗知道自己不是亲生的不敢去做配型,茗茗假装自己不知道怕爸爸难过,父女俩互相为对方考虑,最后耽误了透析和治疗,虽然在医学来说有些"无知",但是谁也不忍苛责,还有一个小细节就是肖砚说了"来不及了"以后,爸爸和姑姑还是去做了配型,剧里配型并没有成功,我不敢想象如果配型成功,爸爸和姑姑将如何自责悔恨,甚至不敢想爸爸姑姑会不会为了0%的机会强行要求做换肾手术。我以前在儿科实习的时候,也碰到好多肾病的孩子,老师说在医院住的越多的孩子越懂事,好多孩子打针吃药都不哭,还会逗医生护士开心,茗茗也像那些孩子一样懂事,懂事的让人心疼,"我知道我长不大了",还有茗茗拍照的时候,真的太虐了,尤其是茗茗照片变成黑白的时候,真的没人能控制眼泪😭😭😭茗茗妆容的一个小细节做的也挺好的,茗茗皮肤偏黑,很符合尿毒症患者的特征,体内毒素堆积导致,这点给剧组再点个赞👍
第三个就是夏海韵和沈沛海,夏奶奶是护士,沈爷爷是医生,奶奶说老伴自理能力差,怕自己瘫痪或者走后老伴照顾不好自己,坚持要求做手术,爷爷知道手术风险好太高不同意手术,虽然嘴犟但是还是听奶奶的话,最后隔着帘子抢救真的太虐了,导演的镜头语言真的不得不服。两个人一起进医院,最后一个人回家,白术让爷爷打车回家,爷爷一句"就我一人,不赶时间",简单又扎心,生命真的太无常了。
还有一个就是肖砚和白月光林志远的故事,他们在战地医院一起为了理想奋斗,互相依靠,就在求婚的时候被一伙武装分子用枪指着抢救伤者,肖砚抢着说我是医生,林志远自己受伤了还骗肖砚不要担心,最终失血过多死了,有些人觉得不合理,觉得是强行BE,但是深入分析一下很合理,伤者病情很危重,抢救肯定必须争分夺秒,武装分子还拿枪威胁,如果那个伤者死了,估计战地医院的人也没什么好下场,而且血包还不够,肖砚就算先抢救林志远应该也没用,肝破裂内脏出血,没有血液神医也无力回天,还有人说让战地医院的人献血,先不说血型合不合,刚抽出来的血也不能直接用,强行用了后果可能不堪设想,还要战地医院条件应该都比较差,有些人说其他人医生去抢救林志远,可能也不太现实,因为现实很有可能手术台上的就是全部工作人员了。所以肖砚和林志远是一个死局,也是肖砚心里永远的伤疤。
再说男女主角的观念差异,肖砚在战地医院工作很久,那边环境艰苦,设备差,战争和贫穷是第一挑战,而白术是院长学生,桐山医院应该是很顶级的医院(我们医院虽然是三甲,也没能力开EICU),所以白术比较狂傲和理想,总想给病人最好的治疗方案,相信未来肖砚和白术会互相磨合,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观点,至于我对于医学的观点,不像肖砚也不像白术,更像陆平安,怕医疗纠纷,所以我希望我和陆妈能学点新东西😅😅😅
总体来说这是一部很优秀的作品,导演导得好,编剧编得好,演员演得好,观众哭得好,虽然赚了我不少眼泪,但是很治愈,希望普通人看到这部剧会理解医学并非万能,医务工作者看到这部剧会理解患者的伤痛,大家互相理解,不是一味批评对方,共建和谐社会💪
因为有一些事情要忙,昨天看完谢谢你医生第四集已经到了大半夜,今天我来凭借我个人的观看体验谈一谈杨幂扮演的肖砚这个角色,这是让我觉得非常非常不同于观看传统女性角色的观看体验。
她不是像一些剧虽然标榜“大女主”,“女性主义”,还要保持女主精神的,肉体的“纯洁”,对女性角色耻于言情,耻于言性。这样的女性角色很多看似活色生香,实则白骨森森。
肖砚不一样,她是一个有血有肉的女性角色,第一集就展现了在遇见男主白术之前她有一个相恋多年的未婚夫,他们精神上交流,生活上依靠,甚至已经走到了求婚的阶段。
在很多剧集里,女性被伤害后,会有自毁,放弃自己生命来“报复”男主,或者是在失去爱人后殉情的桥段。
又或者在一些剧集里,女性作为牺牲品,男性角色的母亲/女友/爱人/女儿死亡,来推动男性角色的转变和成长。
但是在这部剧里,是肖砚的前男友林志远的死来改变肖砚,推动女主肖砚的成长,而肖砚更没有陷入无限的悲痛,或者伤害自己的生命,而是坚强的,坚定的继续工作生活,遇到新的生活,新的故事,新的人(比如白术)。
这是可以追溯到《泰坦尼克号》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意义,带着生的希望继续活下去,是女性自我意识的独立体现。
也是可以回忆到《乱世佳人》的,斯嘉丽所感叹的,坚韧的女性特质“Tomorrow is another day”
面对院长和主任,她是虚心求教的医师,面对男主,她却一反传统剧集中女性定位,成为了更类似于引导者的角色,肖砚在国外留学,做过无国界医生,所以更加关注人,她丰富的人生阅历让她本人更加宽容,温和。
于是也就出现了在第二集两次“打脸”男主的场景,用一场“机车赌”体面又不怯懦的坚定强调自己的立场和权利。
因为有太多的国产剧用降智女主来推动剧情,体现男主的“苏”感,所以很多人看完谢谢你医生第一感觉就是:女主好正常。
譬如:不小心打翻了男主的咖啡,就第一时间道歉,解释,主动把自己的咖啡给男主赔偿损失一气呵成;在食堂听到男主在背后议论自己 第一时间解释误会,男主对她的那些主观臆断,她也不急着吵赢,而是用专业能力证明自己。
“不是成为火影才能被认可,而是被认可才能成为火影”。
我们很多“女强”剧集,往往因为女主“靠男人”倍受诟病,女强不是因为自身强,而是靠口号喊的强。
但是肖砚完全不同,男主不仅没有帮她,两个人反而是处处为敌,水火不容。肖砚在急诊科机敏的表现,理性的对待手术,感性的对待病人,赢得了无数同事的赞扬。
就像同事徐一然所说的的——“肖砚是真正的医者仁心。”
所以我想这也就是:
“在这里,女人的价值就是生育”
“失去子宫也就意味着,她们对家庭再也没有用了,她们在族群里再也抬不起头来”
“我们甚至都不理解,当地的产妇,对生产不顾一切的执着”
“就算豁出性命也要坚持把孩子生下来”
“但我们就是那些伤员,那些产妇唯一的希望”
肖砚目睹着这些痛苦,这些生命的痕迹,她无法理解她们的思想和观念,但是她没有固执的罔顾产妇的意愿。
没有人知道,如果违背她们的意愿,失去孩子后她们是否会伤害自己?是否在组群里活的更加痛苦?是否会造成更加恶劣的后果?
医生无法改变战乱,贫穷,落后。但是肖砚坚定本心,恪守职业道德,也从来不放弃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位患者。
感谢演员杨幂的表演,希望作为观众,以后能看到更多的“肖砚”。
看完谢谢你医生,一些碎碎念 之前没有看过医生类型的职业剧,也没有相关专业背景,剧中有大量的医学专业名词,节奏和画面的转变很快,但剧情并不艰涩和仓皇。 肖砚的出场是冷静而医术出众的战地医生,在混乱的环境里抢夺着生命,喜欢剧里对罗恩在罗恩死亡时克制的镜头和情感,没有过多地展示肖砚面临恋人死亡时的痛苦,而是在后面的剧情中通过回忆让这些痛苦像冰山一样浮现,带给肖砚绵长深刻的纠缠和回忆 白术的出场是医术出众行事张扬嘴巴刻薄的天才型人物,医术和职业道德无可挑剔。他并不是不懂人情世故,在劝说钟老接受手术时手腕就很高明,其他时候只是懒得去照顾他人的情绪。在医院同事间就显得格格不入而格外招嫌 肖砚和白术的矛盾点在于治疗时更偏疾病的医治还是病人的意愿,在两人刚出场时治疗病人的取舍就鲜明地体现了他们之间观念的差别。白术观念的转变和肖砚走出恋人死亡的阴影是两人的成长主线。 医院是人间疾苦的缩放台,急诊科和重症监护室的病人处在缩放台的前端:这里有懂事得令人心疼的尿毒症小女孩,恩爱却天人永隔的医生夫妻,也有胡搅蛮缠自私自利的就诊者,人性的丑恶和美好都这么赤裸,而这也正是院长将白术调去急诊科的目的。 弹幕里有一句话: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偏找苦命人。剧里患者的死亡无常而无情,不会因善良而网开一面,也不会因贫穷而格外开恩。不论职业,不管性格,剧中所有医生都在为了如何挽救生命而拼命追求极致 谢谢你医生,谢医术,更谢医者仁心
“我在等,等待希波克拉底,拯救生命,熨贴灵魂。”我也整整等了三年啊呜~哀切与坚毅,悲悯与克制,热烈与冷静,爱与伤痛,人性的选择,医学的坚持,杨幂,白宇,肖砚,白术,疯狂心动。用心的医疗群像剧真的又好笑又好哭,太香了,太绝了。完结补评:天呐,我疯狂求医生组二搭,医生组从来都是两个人灵魂的碰撞和相互融合。一个抬头坚定低头悲悯,一个抬头自傲低头自省。是尊重、是理解、是包容、是欣赏、是战友。“肖医生,也要有新的开始啊。”好动人好隐晦的情话。既然白术带肖砚找到了烟巷,那也就让白术带肖砚开启新生活吧。“我将恒久永远地尊重你的信仰,并不遗余力地希望与你同行,不论是医道,还是未来。”在日常忙碌中轻轻带过的情与痛,心动与逃避,演得真好,我们小医生真好。求我的两个宝贝二搭。
看到二十分钟的时候我想女主的男朋友不错啊,后面咋能跟男主组cp,总不能把他写死吧?然后他就火速gg了😅😅😅
目前已播出的十集都是好看的,百态人生里用了相对有代表性也相对极端的案例,是真的在以医学的视角和医生与病患之间的角度去窥探人性,反映各种社会现状和现象,也许你匪夷所思的生活,是很多真实的他人的日常。两位主角虽然彼此还不熟,但作为看生活和看百态的视角,演得是很不错的,白医生是由强烈的叛逆到逐渐认清也看到世事和人性继而发生转变的,人物性格缺陷很明显,但因为不完美才更趋于真实嘛。希望后续保持水平,目前的节奏很不错。
本来还有点担心爱情戏份太重呢,不过现在这八集看起来起码作为一个医疗剧是合格的,目前几个part讲的都是生与死、医患关系以及何为医生的讨论,希望后续能保持住这个节奏吧,也希望看到更多的病例故事。
不敢相信这都是2022年的职场剧了
白宇这个角色太减分了,悬浮到只会存在于小说而不会在世界上任何一家真实存在的医院。看过八集,确实就及格线左右的水平吧,患者的故事很感人,医生很多行为也确实很悬浮,唐画、博士生还有迷妹这几个配角太扁平了。
卫健委重点项目把关果然不一样,开篇就是一股专业肃穆的味道,杨幂的角色看起来是那种偏冷型的医生,和白宇搭配一冷一热,其他角色都是眼熟的老戏骨
看了5集,剧情脱离现实,现实中的医生不是这样的。主演演技没有能说的。
医疗剧能不能记住医生的职责是救死扶伤不是感化别人……
略沉重
医学和人学的争论,医生、患者、家属之间的多面关系刻画,各个走心催泪又写实的病例,尤其陈老爷子那个病例看得我难受的啊,上一秒手术成功还在笑呵呵的跟家人聊天,下一秒却因为一个翻身的意外撒手人寰,但这样的悲剧现实中又何曾没有呢。蹲点追更新的我只想说,不要因为偏见和误解错过这样一部剧,那样你会少了很多感动和温暖
当白术斩钉截铁、信誓旦旦的说:我的手术,没有一点风险。立马毫不犹豫打一星!无论是我认识的医生,还是给我做过手术的医生,无论是主任医师还是主治医师,没有任何一位医生能说出没有一点风险的话。哪怕是阑尾炎手术,哪怕是主任医师都会告知手术风险,并且必须要签到手术通知书告知风险。是个人都知道,每一个手术都存在风险。
就是我不是医学生,但是我还有点常识的,我都能明显这剧里面好多职业人设的设定不对的。
国产职业剧就是喜剧
看实力派飙演技看的很过瘾,剧情嗖嗖的一点不拖沓,节奏很快。
开局的剧情好紧凑啊,已经能看到大幂幂的蜕变了,慢慢从以前的偶像明星变成了实力派演员,每次新角色都能看到跟以往的不同。本来国内医疗剧的题材就比较少,这部真的是让人眼前一亮,很惊艳了,很意外的居然还有一众老戏骨加入。每个病患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悲喜祸福,急诊室是见证生死存亡的阵地,情节真的很感人,引人共鸣,还特别反应现实生活,太催泪了。很喜欢这里面血肉丰满的医生形象,这几年医护人员不容易,向你们致敬!
科室手磨咖啡,会议室装模作样训前辈😅😅😅不要太离谱国内编剧
可看,节奏还行,但总是差一口气。每个小单元想感慨又感慨不出什么。编剧这水平……在模式化剧情下得回有些黄金配角给你演,要不早完了……
多纯正的医疗剧啊,专业过硬,结局开放,CP线全毁哈哈哈。PS:唐画的道德感真强啊,每集都永远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指指点点,看的都快气活了
一般般吧,杨幂的表现还是面瘫,硬塑造高冷A人格其实只是没办法的处理方式,白宇就像是愣头青…完全没有了乔家的儿女当中的张弛有度,而且变化太生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