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全片,我试着站在小女主——一个青春期女孩的角度去想象,置身于这个故事中是什么样的感觉,仿佛更能体会电影冷淡又惆怅的基调,以及片尾小女孩的心情。那是伴随孤独又敏感的青春期的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愫。
电影以小女孩的视角展开,在这出大人的闹剧里她更多是个旁观者, 只能被大人们支配,但又悄悄承担了重要的角色,像每个无法在童年里成为主角的孩子一样。我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种巧合,是人类共同的经验,抑或只是我一厢情愿的个人体验。正是旁观的立场,青春期的敏感,少年的善良,使她能够体察年迈的外祖母的心情,并对她怀有悲悯和真正的关爱,看到一切,又不与之同流合污。
我相信,最后她坐在门口吹风的时候,心里是怀着一丝“一切最终都会迎刃而解”的信念的,一定有新的安慰,新的希望,在她初识人事的稚嫩心灵里生根发芽。无论当下的一切多么复杂,吵闹,都会像一阵轻快的风一样,从她的生活中吹过去。最终如外祖母八十年的悲欢人生一样,化作一缕清风。
几个打动我的小细节
1.刚开始对外祖母很不耐烦,但收到了她送的毛线帽还是很开心
2.跟外祖母在一起时一直戴着那个毛线帽,到学校门口的时候赶紧把帽子摘下来。我们知道这顶帽子是会被青春期小朋友们取笑的
3.试图安慰外祖母,老人非但不领情还对她生气,伤到了她的心
4.外祖母说丈夫是和她在一起后才开始喝酒的,她可能有一瞬间自然而然地联想是外祖母的原因,但很懂事地否认了
3.留了钱给流浪汉
4.把找到床垫的功劳给了小舅
最后,她可真好看,有点像selina,也有点像甘斯布。
为赡养老人的义务争吵,为各种需要支付的账单推卸责任,为了百万欧元疯狂,从难以置信到全场轰动到“全是徒劳”到香槟庆祝,这其实是在向一个13岁的孩子展露这个世界的赤裸裸利害关系和现金交易,所幸这个孩子能够在看清楚一切后保持善良,毕竟这个世界,我们都是这样活下来的啊!
外婆已经八十岁了,可是人们很多时候宁愿觉得她讲的话是老年痴呆在犯傻也不愿相信老生常谈,这就是为什么外婆可以跟一个13岁的孩子心平气和地聊天,从人生的开始到转世,却没办法跟那些脑子里只有账单,房贷,失业的浮躁的大人掏心掏肺了。
小细节:开始外婆和艾玛两人坐车的时候气氛显得很冰冷,外婆非要艾玛说她觉得冷,然后外婆说“别担心,我有东西给你”。外婆拿出一只帽子的时候真的心都要化了。
每次大人们在为了各种事情争吵时,艾玛都听到,都像个旁观者一样看着他们像被生活压迫得喘不过气来。喜欢这个眼睛清澈明朗好像看清一切又蒙上一笼灰的女孩子。
艾玛把床垫拉走时在里面掏出一把钱塞进了旁边的鞋子里,也许是对把床垫丢在那里的人感到良心不安吧
最后外婆问艾玛床垫是谁找到的,艾玛说是卡隆,外婆很欣慰地对自己认为什么也做不好的儿子说了“Good job”
《床垫里的百万欧元》是一个喜剧故事。
故事写一个80岁的老人把毕生的储蓄藏在了床垫里,床垫被儿女们卖掉,最终又找回来的故事。
第一个馅饼:
儿子是个不得志的人,找不到工作也丢了老婆,只能跟母亲住在一起。这天母亲买了一张彩票,让儿子一起看电视开奖,不料中了奖,头等大奖。
就在儿子欣喜若狂的时候,孙女揭开了谜底:那是上一期的中奖号码,是奶奶专门按那个号码买的,现在是开奖回放。看着儿子的表情,全家老小8人笑翻了天。
原来,这是一个假馅饼。爱尔兰式幽默。儿子太缺钱了,家里人逗他玩的。
第二个馅饼:
母亲就要过生日了,儿女们把母亲家装扮一新。母亲却忧心仲仲,原来,被儿女们处理掉的床垫里,藏着母亲一生的积蓄,100万欧元。儿女们闻听大惊失色,并立即开始行动,此举惊动了全国,次日就有1500个寻找床垫的人,涌向各个垃圾堆。
床垫很快被找到,但是里面并没有100万,区区680欧元而已。
原来,这又是一个假馅饼。看来一万公里以外的人,也和我们一样,都是酷爱钱的。
第三个馅饼:
就在全家老小沮丧失望,一致认为母亲是老糊涂了,脑力不清,应该送进养老院的时候,契机出现了。
母亲固执地认为,已经找到的不是她的床垫。于是孙女独自一人出门,居然跟在一个流浪汉的后面,找到了奶奶的床垫,并且把它拖回到了家里。这里这个关键情节的设置显得有些勉强。毕竟把这个“找到了藏着百万欧元的床垫”的剧情支撑点,交给一个13岁的小女孩,随随便便地完成了,显得突兀夸张,可信度不高。
当然,这或许正是编剧的想法,怎样找到床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最终找到了。圆满。
天上终于掉下馅饼来了。对于儿女们来说,即便母亲最终说“里面并没有100万,只有几十万。我这样说,只是想引起你们的注意。”
这也不影响什么。对他们来说,从来不知道的宝藏露面了,出现了,这就是他们的大馅饼。他们共同的大馅饼。
一出喜剧。喜剧的背后,总是有着淡淡的伤感。
这是一个家庭寻找老母亲藏有百万欧元的旧床垫的故事。几个靠救济的子女破天荒为老母亲把家里所有的家具全部换成了新的,才知道旧床垫中藏着母亲50多年攒下来的百万欧元。这个消息通过媒体很快传遍全国,无数人开始寻找那个百万床垫。床垫找到后只有600多欧元,老太太被所有人怀疑老糊涂了。但是老太太发现找到的床垫并不是自己那个,于是拉着温顺的外孙女继续寻找,并在小孙女怀疑自己记错时大发雷霆。最终小美女按自己的思路找到了床垫。
整个电影的基调比较平淡,像是一篇散文徐徐展开,是以小美女的视角来发展的。我在想这个电影到底想告诉我们啥呢?好像都是很平淡的生活,一个老人年老时的不被重视,愚蠢且相处并不愉快的儿子,对去世老伴带有一丝内疚,被认为老糊涂?小美女眼里的父母,亲戚和姥姥的生活及关系?人生该怎样度过的思考和困惑?一个普通中下层民众家庭的生活?好像都是,从小萝莉到老人各个人生阶段的片段和不堪。也许这就是生活的底色,带有一丝悲凉。
垃圾场一段祖孙俩的对话可能点中了主题,老太太作为过来人,不会想要了解别人在想什么,因为已经说出来的就已经够糟糕了。如果生命重来,一定要做自己想做的,即使是不对的事。
生活原本无聊,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才能为无聊的生活增加一点乐趣和动力。
如果给你一次重生机会,但是你已经知道之前做过的错事,所以你可以在第二次人生中改正他们
如果再给你一次重生机会 一定要做自己想做的事 即使是错事
如果再给你一次重生机会 这一次你已经知道每个人想什么了,所以你知道他们是不是说谎,是不是喜欢你,或者他们是不是在床垫里藏了私房钱
听我的吧 你不会想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他们说出来的话就已经够糟了
也许你被送到了某个地方,在那里你扔掉的垃圾已经堆成了山,你只有清理之后才能出来
你外公现在就在那个地方 在一堆赛马赌注票里面找烟头和威士忌酒瓶
——你觉得你死了之后会怎么样?
——我觉得不会怎么样
——也许转生成别人再回来
——像是总统啊或者歌手
——也许是个残疾人,或者流浪汉
——不会吧
——或者变成科隆回来了
·············
——变成比你现在更好的东西
——这不存在
——OK
——除非变成年轻的我,而且会飞
——如果再给你一次重生的机会,你已经知道之前做过的错事,所以你可以在第二次人生中改正它们,
——如果再给你一次重生的机会,一定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即使是错的事情,
——如果再给你一次重生的机会,这一次你已经知道每个人都在想什么了,所以你知道他们是不是说谎,是不是喜欢你,或者他们是不是在床垫里面藏了私房钱。
——相信我,你不会想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他们说的话就已经够糟糕了
最后他们找到了床垫,有了一次重生的机会。你们知道后来会发生什么。
什么都没有发生!
吉他配乐大亮点. 刚开场女主赫敏既视感.
我说实话我喜欢这种电影,因为我能感觉到真实的生活感觉,家庭成员相互认为对方是笨蛋,但又爱着对方,愿意为之付出,每个个体都又有着自己的困扰和孤独……
CCTV6国配版,悲喜剧,剧本精妙发人深省。由寻找床垫里的巨款引发的一出啼笑皆非的闹剧,凸显出一系列社会问题,比如爱尔兰(乃至全世界)对养老问题的忽视。故事有些《钦差大臣》的讽刺意味,整体效果却温和许多(特别是小孙女的清新表演让人顿觉治愈),人们就像中彩票一样轰轰烈烈开始“寻宝”,到中段急转直下泼冷水式的互相埋怨,再到峰回路转最后皆大欢喜的收尾,其实更多的还是让人思考——为什么钱可以有这么大的魔力?独居老人应该如何安度晚年?家人之间为何尊重和理解是这样困难?为什么子女和年迈的父母渐行渐远以至于要互相摆脱?究竟是钱重要还是亲情重要……所以最后的“合家欢”理应不是导演的目的,最后钱能否找到其实也并不是最重要的,这些实实在在待解的生活难题才是最该让人深思的。
所以成年人的快乐和齐心协力都是建立在有钱的基础上的么?小姑娘真的好看,帽子也好可爱啊!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破旧床垫可以一夜间换新,破损亲情却需要时间去修复。小女孩意外走进废墟的片段宛如塔可夫斯基附体,也是最喜欢的一段摄影。配乐轻松诙谐,剧情短小精悍,“人生就是一缕轻风”。
是悲剧啊
人美心善外孙女最后一笑意味深长,人不会轻易改变,人生重新再来,也未必会有区别
如果再给你一次重生的机会,你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哪怕那是错的。
喜剧包裹的冷漠故事,或许对于有钱和没钱,各个文化都有一样的心思算计。展开一些,虽然小女孩作为纯真的代表,但周围亲人全是另一副模样,谁知道孩子成年后会不会也成为那个样子?要知道大人们也是从纯真走来。片子节奏较慢,适合喜静的人。
看到最后也无法去感受到片子里的亲情温暖 一个个见利忘义六亲不认的子女 那一张张丑恶的嘴脸 如同电视上找到了假床垫嫌弃里面没钱的那个人一样让人生厌 终究还是过不了信任这一关 庆幸自己生活在一个和家人相亲相爱的家庭 虽然我们没有那几十万 但也很幸福。想爷爷奶奶了。小女孩太美 加一星。
我给这个电影打“英国”标签是不是要被揍。不过为了归类简单吧。这个电影对于现在的我已经是难以下咽的地步了。平静的纪实电影。啧。也不至于说它差。就是,没意思。让我想起阿尔•帕西诺的《曼戈霍恩》。
1.太早洞察人情冷暖是件痛苦的事情吧,结尾最后小女主人公艾玛在思虑之后露出一抹温暖的微笑或许是导演的一丝善意,终归这是一出喜剧;2.一百万欧元引发的垃圾场观光旅游团令人忍俊不禁,城市的落败一隅在艾玛的涉足后得以窥视;3.艾玛是个善良的姑娘,让人如同她的外婆一样,希望看到她长大后的模样。
所有的矛盾并没有解决,第一,打扫卫生像是一次不动产清算,一种精神胁迫;第二,一家人的亲密度是建立在一百万欧元遗产的前提下,最后的合家欢反倒让人脊背发凉;第三,大儿子并无悔悟之心,只不过孙女给了一个机会下台。综上所述,别指望养儿防老,有钱就要花掉,实在钱有多,用钱换取尊重,也无妨。
Emma是个善良的姑娘,让人如同她的外婆一样,希望看到她长大后的模样。看到艾玛最后思虑下露出一抹温暖的微笑,在结尾的吉他配乐中泪眼汪汪
“386本犯罪小说 46本电话簿 22年的报纸 挂历 生日卡片……7百万张中国菜外卖单 8百万张巴士票 从1954年的第一本教科书到1996年的最后一张毕业证书 全部这种垃圾 全都送回回收站了”我也爱收藏一些东西,一些我妈认为是垃圾,但是对我来说特别有意义的东西,比如说满满两箱子的纸条、日记、星星、千纸鹤、几幅画和几本课本,还有发卡、手链、珠子、小瓶子、手工、娃娃等等,我把它们当成我生命的痕迹,它们有着故事,搬了两次家一个都没有弄丢过。钱很重要,但是有一些东西比钱更重要。
挺冷的故事
我一直很喜欢这类以小见大的电影。经济危机大背景下的小城风貌,贫穷家庭的生活插曲,有点讽刺和荒诞的意味,但更多的还是回归家庭的温情与美好。角色与故事的设定,总能让人联想到《内布拉斯加》,但后者更为荒凉破败。
人性复杂阿
小女主很美很动人,摄影也真的让我眼前一亮。应该不能算是一部家庭温情喜剧,也说不上有多治愈,但这部电影的那种感觉却完全地抓住了我,那种感觉是冰冷的温暖,是无谓的美好。就像是你终于得到了你所追求的东西之后对自己内心的那句疑问——“然后呢?这就是我想要的吗?”,结尾小女主独自坐在屋外望着车流的那种难以名状的心情,于我,无限共鸣。
老人和子女的角色关系及真伪莫辨的“寻宝”主题让人联想到『内布拉斯加』,但从配乐,色调到整个气质都是浓浓的爱尔兰风情,对经济困境下家庭和亲情的表现带着清爽,现实而暖心的美。在垃圾场寻找百万欧元的设定似乎是再直白不过的隐喻,电影却可以在轻松中回味良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