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狱天堂》,一个鬼故事,主题却想让观众误以为很光明。用一个词形容它很合适:鬼话连篇。现实中好像有很多类似的故事,总以为可以通过贬低旧社会(或只关注旧社会黑暗面)的途径,来赞美“新社会”——所谓的“新社会”真有那么新吗??
或许我想说出更诚实的话:太阳底下无新事。旧社会的阴暗面,会换一副画皮,在新社会继续影响人们。那种上下其手,田忌赛马式的贬低,欺骗了太多人。旧社会把人逼成鬼?事实上,你觉得现在没有“鬼”吗?鬼话有时候说得比唱得还好听。
《地狱天堂》的男主角是一个科举时代的落魄书生。影片通过他自身的失败,来衬托“鬼社会”的美好。然后试图以此表达:旧社会不好,科举制度不好。还有人会赞叹“百无一用是书生”。
但是,这种看法也太没道理,根据的漏洞也太大了。从旧社会找到一个失败者就能证明旧社会不好?如果这样有道理,那么任何社会都有失败者,也就是任何社会都很丑陋了呀。
百无一用是书生?难道现代社会的文员科员,都会治病救人吗?在很多方面有用吗?他们照样是百无一用的。除此之外,百无一用的人也多的是了。难道他们的生活就注定了和旧社会落魄书生一样?或许这样说很难听,不适合自夸的社会,那么换个说法——书生只有在ta适用的体秩(避讳)中才有用。科举制度适用了很久很久。
分工各有不同。一个失败的铁匠,是不能用来证明打铁技术无用的,更不能用来贬低冶金行业。
失败的人生,自古就有。社会的阴暗,至今仍在。
在中国的某个角落,有一座茅草屋,里面住着书生、他的妻子和母亲。某日,书生似乎听到了某种呼唤,一条大狗带着他走向了远方,途中他偶遇了放狗吃尸的僵尸,吓得夺命奔跑,遇到一户人家,敲门借宿,老者言辞激烈拒绝接待,少女温柔洒脱做主接待。本应安心住宿,却窥探了正在洗澡的美丽胴体,少女以身相许,老者由怒转喜,四邻来贺,新婚燕尔。祸福相倚,书生不久发现少女、邻居都是鬼。他返回家,和尚正在为他治病,和尚击退了来袭的僵尸,为书生做法抓药,领走时说:僵尸不是鬼,真正的鬼在书生的心中。不久书生痊愈,母亲病倒无钱抓药,借不到钱,工地也不要,他在穷困交加的世界里,想象着与女鬼的美好。
女鬼的恐怖比不过周遭的荒凉,现实里书生的前途无望、生活穷困、无法对母亲尽孝、也无法去做农民工人,他仿佛身处荒原;而在女鬼那里,他不用读书、有工作、有美女相伴,他仿佛身处天堂。
我觉得女人大多是现实的,而男人大多活在幻想里,这个幻想里一定有一个美丽的女人——她懂事温柔又性感美丽,一旦沉迷于幻想,男人就会变得无能。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话大概是人们用来讽刺那些书呆子的,书呆子读书多却不知道怎么解决现实的问题,他读的书似乎是无用的,他这个人好像也没有用。
本片的色彩,布景,服装都不错,音乐渲染气氛不错,属于比较古风的慢节奏恐怖片,男主巴特尔的既视感。在古代科举制度下读书读成神经病,性幻想是唯一的解药,大部分电影都是借古讽今,人不如鬼,人之坏,要通过整体环境和社会的体制来看的,有时候觉得冰箱里的肉臭,其实本来肉是好肉,只因为冰箱坏了。
其实在现在西部落后地区还有在保持原始农耕生活,这也注定只能穷,在近20年时间里,劳工劳力输出到沿海城市,生活才慢慢改善的。咱得感谢我们伟大的祖国啊,在短短的十几二十年,改变这么快!。。。。。。。。。。。。。。。。。。。。。。。。。。。。。。。。。。。。。。。。。。。。。。。。。。。。。。。。。。。。。。。。。。。。。。。。。。。。。
30分钟说得清的故事,拉长成了一部电影。但寓意却值得深思。
如果我们只知道现实,没见到幻境,那么也不会抱有幻想。
一旦接触到了幻境,如果能一直待在幻境,那么离开现实又何尝不是解脱。
现实远比幻境残酷,那么我们是否就该留在幻境,不再回到现实。哪怕幻境最后会带来死亡。
人生之难,在于你感受到了虚幻的快乐,却又不得不接受随时跌落到现实的宿命,落差之大,正是一切悲剧的源头。
镜中姬
这个简介把我看懵了 这是清末民初吗?还有到底是老港片还是老台片。。。。。故事风格又邵氏又日式
男主长得比鬼恐怖
人间不如地狱好。
科举制度下,读书人的梦魇。要么考中,成为人上人,光宗耀祖;要么考不中,被亲戚农民看不起;于是,便陷入到一种一直考不上,一直在考,生活越来越穷,过得越来越苦,又不得不通过科举来翻身的恶性循环当中,以至于自己被女鬼迷惑,弃老母妻子于不顾。
百无一用是书生,用鬼魅的世界来讽刺的寒薄与艰难,却在最终,游移不定,这分明超出了一般鬼片的境界,私以为,好过王菊金的另一部《六朝怪谈》,中国鬼故事的无限可能性,可惜,后人无人继承啊。
通过一面镜子,受苦受难的人间觑见了世外桃源的地狱,这种反差也是故意折磨读书人的心性,一面老娘重病,屡试不中,家计贫寒,一面俊妻陪侍,邻舍友睦,生活殷实,不过是真实之于幻境,鬼终究令人生寒,成见使然,不知其中也有天堂色彩。
百无一用鬼书生,路遇第七封印鬼,逃入怪谈结鬼亲,鬼婆善拉媒,鬼妻擅画皮,并怡然自乐鬼邻居,逃婚鬼丈杀上门,胡金铨斩剥壳慢,幽灵马车拉郎还。桃源是个鬼地方,却无人间势利鬼,不复得路古镜中
电影好特别,故事既诡异,又讽刺了当时的科考制度。女主很美,男主好绝望。
《山中传奇》的另一版本。生为苦乡,死为乐土,读书人百无一用,只有死亡才能永恒的平快乐等。
魔幻(惊悚)现实主义,借聊斋的壳,讽刺为了做官发财考功名利禄的读书人。片中的阴间地带桃庄的设定,本质不就是桃花源嘛,所以相比俗世,地狱和天堂就成了一体两面。观影过程中我不断感叹“配音”效果也太贴切了,还纳闷这港片是不是就用国语拍的,原来出品发行地区是香港,但主创都是台湾人。作为美工科班出生的王菊金导演,大致看了他的个人经历,是个很有电影态度的理想主义者,奈何息影太早。本片除了美术设计值得一夸,音效设计也是一大亮点,恐怖却又不失美感,时髦却又兼具古朴
百无一用是书生,这里面最坏最恶毒的人就是这个书生。到底哪个是天堂,哪个是地狱?看看这人世的苍凉,比死去还悲哀。
80年代台湾的恐怖片,都是日本影响风格。
这部抄袭得厉害,怪谈,第七封印,画皮,世外桃源。
有点像日本的怪谈系列,故事简单,一个半小时的时间还有觉得有点冗长,但画面和视觉构象美到了极致,诡异色彩和斑驳的画面相当可看,寓意比较深刻,百无一用是书生,读书不仅要加官进爵,还要辅助苍生,像片子里的书生顶个鸟用
7.5,中式志怪风,镜中姬镜中纺布极尽诡异,骷髅将军荒野牧猪cult非常,加之电影尚鬼反儒的倾向,算是很有意思聊斋同人作品。王菊金算是一个被低估的人才,他跟蔡扬名、陈耀圻,组成了非常少有台湾类型片作者一代,在健康写实主义和新电影运动之间,涌起了几朵不可多得类型浪花,同时期的台湾黑电影他也是得力干将,只可惜后来高开低走,早早离开影坛,令人遗憾。
极有水平
台湾老一辈导演居然这么牛逼!80年,剧本道具色彩氛围营造的都很一流,而且我不觉得一个半小时有任何的拖沓,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觉得很好
家徒四壁的破败场景很有怪谈气氛,男主长相瘆人、表情呆板,倒也是契合了百无一用。
取材自六朝志怪小说《萤窗异草》中的“镜中姬”,但王菊金借鉴了诸多日式怪谈的手法,运镜颇具古意,但又有别于小林正树日式鬼怪片的古典美,流露的是类似新藤兼人《鬼婆》的古朴之美,而刘小瑛扮演的女鬼长相恬美怜爱,这点倒像大林宣彦的鬼怪片,本片个人认为可媲美朱虹版《画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