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标题可能有点离影评稍远,后续会有一些对于本片的想法,但我还是很想以本片先来聊聊前几天在推荐新闻里看到的趣事,具体哪个节目其实我也不太清楚,只是一个关于好几个导演怼郭敬明的段落,有人说他的片子只是各种帅哥美女的互飚台词,永远是一张帅脸特写和说不完的情话,期间赵薇导演问了一个问题,“电影到底是导演艺术还是表演艺术?”
说实话这个问题让我忽然理解了自己对于很多国产电影不屑一顾的原因,不是我崇洋媚外只是被太多走流量圈钱的电影看伤了心。最近一直想更深刻的去理解什么是导演艺术,巧合的是在这个时刻看了本片,刚看完全篇的时候我也有些一头雾水,立马跑来豆瓣看看大家的评论,略微沉淀过后才体会了本片的美味之处,现在也来写出一些个人的拙见与大家分享。
首先,虽然是剧情片,但它真的拍出了悬疑片的紧张感,在观影时不停的在想是不是下一幕就会出现什么脑洞奇大的超级翻转,影片中虽然并没有明确的翻转,但导演在很多关键节点都选择了留出缺口。一开始觉得导演这样做是不是有点太省事了,很多地方需要我们去自行脑补。但现在我觉得这些缺口串联起来才真正的表达了导演的意图。全局来看有很多明显的缺口,是谁去女老师家写的红字?烟花是谁放在讲桌里的?男主为什么说要补偿被校队开除的同学?男主的女朋友到底经历了什么?还是说她说的所有版本都是谎言?等等......
一开始我觉得这些缺口都是男主做局的一部分,看电影的时候也十分合情合理的就能把它们与男主联系起来,比如红字是让被校队开除的同学去写的,而他自己与家人一起做好了不在场证明,比如烟花是男主找到后放入讲桌并设置了延时引爆,之前夜跑回去学校就停留在了女老师的教室前。比如男主监视了女老师然后伺机认识了女老师的妹妹,并一步步使她再次精神崩溃。还有很多类似的缺口留白。
但试想一下如果我们观看电影后把这些留白,脑补成剧情翻转,你会发现真的有无数种可能!!
版本一 正常理解,男主经历儿时创伤有黑暗的一面,并且苦于营造完美形象有些精神扭曲,献祭了自己的女友,还QJ了她,事后一脸无耻的引导安慰并化身天使。女老师发现了男主的不正常,后被男主计谋做局丢掉饭碗。报复成功,所有人的各种功利心,保护欲,角色立场,冷漠,只关心假象而不在乎事实。都是帮助男主成功报复的一个个环节。而男主高智商的利用了所有人。
版本二 男主就是个完美好男儿!??因为出身的原因,所有人表面对他推崇备至,其实内心当中都有一份隐藏的不安,包括他的美国妈妈,也在一次次的徘徊犹豫。为什么犹豫呢?试想一下,导演让男主妈妈处于保护,说了女老师没有给她烟花的谎话。那可不可以是男主的爸爸想着既然如此,干脆找到烟花放入了讲桌??男主的女朋友表现的很傻缺,但最后爱爱的时候发现了男主的母亲却用那样的眼神,是不是也可以说她有些扭曲?用软弱的外衣把男主抓在手心? 女老师就是不愿意接受男主可以经历磨难后还能如此完美,故意刁难?也就是说,导演将所有人各种利己的事件通过这样的安排让我们如版本一那样去理解呢?
关于电影里的缺口留白,真的是神来之笔。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去给那些缺口填上一个角色。整部电影表达的就是另外一个意思了。就像台词里说的 盒子,男主被盒子围住了,被体制,被认知,被社会,被政治,被国家。我想女老师所说的那一束光,就是这些缺口留白。男主被别人强加给他的希望与形象压抑着痛苦着,他到底是好是坏?所有人都没有做错吗?
其实都不重要,电影就是想给观众传达这样的信息,故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怎么去看。本片有很多标签,战地领养,肤色阶层,青少年问题,领养家庭,教育体制,人权与抗争,很多很多。每个环节严丝合缝了那就是个盒子,这些留白是导演给我们留下的更多可能。他用电影中的所有演员,台词,情节,音乐,节奏。充分表达和贯彻了他的思想,我想这就是导演艺术。
Luce, a former child soldier, gets a new lease on life in the USA when he was 10, his adoptive parents Amy and Peter Edgar (Watts and Roth, reunited after their bloody ordeal in Michael Haneke’s FUNNY GAMES, 2007) sacrifice the chance of birthing their own child to raise him proper (after years of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and have deep faith in Luce’s worthiness.
But Harriet Wilson (Spencer), Luce’s history teacher, always keeps a weather eye on him, a martinet with her own familial problem (it is a cliché Wilson is designated as a lonesome spinster saddled with an unhinged sister), she confiscates a bag of illegal fireworks hidden in Luce’s locker after receiving Luce’s assignment which problematically espouses the radical revolutionary Frantz Fanon. Afterwards she informs Amy and one thing leads to another, doubt arises, tension escalates and duplicity prevails.
However, the film keeps us dithering in this Wilson versus Luce tug-of-war, key information is implied, but the whole picture remains murky. Luce’s upstanding veneer starts to peel off, he is vindictive, manipulative and a pathological liar, but is it just a normal teenager’s foibles or something more sinister? Courtesy to Harrison’s chameleonic impressions, he can be quite spine-tingling, beaming with a broad smile, without dissimulating affectation, but also in total earnest when he pleads with Amy, or goes toe to toe with a stern Wilson like a wronged kid or shooting veiled threat in subtle inflection, Luce’s complexity completely surpasses our expectation and wrong-foots Amy and Peter. So when an irrefutable evidence proves Luce’s culpability, it is his parents’ turn to decide what is the right thing to do, yet Onah and his co-screenwriter J.C. Lee choose not to vouchsafe them a moral high ground, Amy and Peter already have too much invested in their bargain of political correctness, their noble act cannot be a failed experiment, in for a penny, in for a pound, their family tie cannot be severed by mere ethics.
As a result, Wilson is left as the victim who doesn’t get her justice served, Onah might be applauded of defying stereotypes of an upstanding black male teenage, but obviously he throws Wilson, a full-figured, righteous, middle-aged black woman under the bus, the gender discrimination is too tenacious to dispel, and it is not just within the African-America sphere, the casual typecast of an Asian slut, it is incumbent on Amy to instigate the parent’s complicity, and she is the one who should feel upset for ruining Peter’s chance to be a “real” father, should I continue?
However, it is Spencer who comes to LUCE’s rescue. Even fighting a losing battle, Spencer reassures us that Wilson will not end up like a miserable loser, she is all fire and spark, erring on the side of being right, she is a heroine manqué, but her assertion of what is wrong with USA can really hit a raw nerve, and Spencer is spectacular to watch, you don’t messy with her, her Wilson is not faultless, but most of the time, she is the smartest person in the room.
If plot contrivances are conspicuous, and the intermittent aural assault of heavy bass can be deafening, LUCE, for what it is worth, still comes through as a strong piece of dramaturgic treatise which compellingly delves into the intricacies of America’s hot-button racial issue, at the very least, it proffers us some insightful food for thought, does Luce mean light or Lucifer?
referential entries: Michael Haneke’s FUNNY GAMES (2007, 6.7/10); Garth Davis’ LION (2016, 7.1/10).
Title: Luce
Year: 2019
Country: USA
Language: English
Genre: Drama, Mystery
Director: Julius Onah
Screenwriters: Julius Onah, J.C. Lee
based on the play by J.C. Lee
Music: Geoff Barrow, Ben Salisbury
Cinematography: Larkin Seiple
Editing: Madeleine Gavin
Cast:
Kelvin Harrison Jr.
Naomi Watts
Octavia Spencer
Tim Roth
Noah Gaynor
Astro
Andrea Bang
Marsha Stephanie Blake
Norbert Leo Butz
Rating: 7.1 /10
卢斯的故事很拧巴,一对白人夫妇收养了非洲战乱区的黑人孤儿,愣是在高中毕业前培养出一个美国模范生的成长典范,简直是政治正确的最佳诠释,看着家长老师小心翼翼的避免触碰敏感歧视话题和敏感权利话题,哆哆嗦嗦把一个个高中生活的小插曲按照悬疑大片来拍,看着男主角卢斯那个似笑非笑,似宽容却拧巴的脸,你虽然也一起痛恨标签主义者,但是更痛恨的是这个拧巴的空气,小心呵护取得的信任不是真的信任,反倒会把人逼疯。
还好,片子最后让卢斯狠狠爽了,不然看着都要憋死了
牛马,家境贫寒,靠着自己的天赋努力和老师的提携走出大山,考上了名校。在准一线城市受教育多年后,回家乡做了公务员。但教育没有改变他狭隘的思维,他是一个矛盾体,有一颗仇富仇官的内心,却又艳羡富贵与官爵。贫苦的出身是他政治正确的优越感,借酒装疯痛斥目之所及的同事是官二代富二代(当然领导除外,这点他比较清醒),其实同事大多是工薪子弟,他对真正的官二代富二代一无所知,他也希望他的后代能够成为其中的一员。他常常指责他人太讲究,自己在饭桌上却拒绝喝山寨怡宝,号称勤俭的他却喜欢在发廊洗头。他喜欢看人下菜,感觉“近则不逊,远则怨”说的就是他,自诩简单仗义,实则胆小怕事,推诿脱责。常常以关爱父母的孝子自居,却又经常指名道姓的调侃着村里的寡妇。他人说按照他的道德牌坊要求,寡母也是母亲不该下流调侃,他却回答母亲不一定都是寡妇,旁人被他的神逻辑回答震惊的无语凝噎,便不再搭话。熟悉的人用装傻卖惨精辟地总结了他,老实善良听话的标签也牢牢地贴在他那张看似无辜忠厚的黑脸上。他岁数也不大,但感觉和同龄人不是一代人。还好,早已改革开放。
首先我觉得这个老师的行为是不对的,她认为黑人必须要表现良好才能使黑人这个群体被尊重,但凡有一点差错的就要被踢出,比如被发现大麻的Deshaun(D Runner应该是他)和有毒瘾的妹妹,但如果必须成为完人才能被承认是黑人,那么这个体系就是有问题的,对自己的同胞如此苛刻,不如质疑这个体系。她用黑人,女性这些标签来定义你应该做什么,Luce的复仇就是用标签和外部条件定义她,把她变成妹妹有精神病,压力很大的老师,大家就对她有所怀疑。同时,一旦她变得可疑,学校也放弃她了,把她踢出正常的体系,她是自己坚信的精英理论的受害者。Luce也是被美国社会定义了,一个来自战乱地区的黑人小孩,要不然就成为圣人,励志神话,歌颂美国伟大的例子,但凡有一丝不完美,就会被贬为怪物,认为这是落后文明种族的天然劣根性。终究还是把他当做outsider,你不能是一个正常人 你要不然是完美的,要不然就一无是处。也是这种捧杀,把Luce捧上神坛,才导致他的暴力倾向反扑这么严重。老师最后因为并不是她藏的烟花而被开除,就像Deshaun因为并不是他藏的大麻被开除出队,Luce之前说要补偿Deshaun,这应该就是他的计策。Luce应该性侵了Stephanie,但是他操控了她,让她误以为Luce救了她。
Luce应该是被包庇了,重新开始了,这也是因为母亲确实爱他,也无法承认自己这么多年的教育失败了。讽刺的主题其实已经在演讲里了,美国并不伟大,它也是一个漆黑的盒子,每个人为了争夺那一束光忍受刻板印象的束缚。这场家庭教育实验的结局在开始就注定了:一个已经七岁了的孩子,因为养母念不出他的名字,直接改名,其实他们从未尊重过孩子的想法。
缺点就是老师这个角色没有写完整,很仓促,好像就是工具人。
毫不夸张的说,美国新片《卢斯》(Luce)是近几年来最重要的黑人电影。这部提名第35届圣丹斯电影节评审团大奖的影片看完让人细思极恐,且看得越明白,越令人感到背脊发寒。
因为影片直到结尾也没有给出答案,却抛出了一个又一个“无解”的社会症候。《卢斯》直指美国社会的众多问题,从种族到性别,再到暴力与教育。这些不公和歧视一步步将观众推向黑暗的深渊,逼迫你近距离凝视其中罪恶,直视恐惧而不得脱逃。
影片上映后在北美和国内引发了巨大的争议。北美观众纷纷认为影片呈现的观点太过偏激,而国内影迷则对很多剧情产生疑惑。不过影评人士倒是一边倒的给出了好评,甚至有人称该片为“十年来最重要的美国电影”。
目前影片在烂番茄上新鲜度高达91%,观众得分也有78%;
IMDB只给出了6.9分,但由专家打分的Metascore上却有72分。
要知道目前大热的影片《小丑》都只有59分,李安的《双子杀手》只有可怜的38分。可见,专业人士对《卢斯》的万分喜爱。《卢斯》引发争议,同时获得认可的原因在于它所涵盖的内容议题实在太过丰富,但它只抛出了问题,却没有给出答案。即带着观众进入了黑暗和盒子里,却没有能力给盒子里带去光明,或者引领观众走出黑暗。
卢斯是片中的男主角,一个被美国白人夫妻收养的黑人的少年。他来自战乱国家,原本生活毫无希望可言,但在几岁时被美国中产夫妇收养。
夫妻两人细心栽培,给了他衣食无忧的生活,让他得到最好的教育资源。卢斯不负所望,成为了全美拔尖的优秀学生。他成为了高中的骄傲,同学老师眼中的明星,有同学笃定地认为他就是下一个“奥巴马”。
但学校的历史老师威尔逊最近却发现了卢斯的“异样”。她在卢斯存放私人物品的柜子里找到了违禁的可燃烟火,又发现卢斯的论文里,对暴力有着偏激的认可,可能存在“独裁者暴君”的性格本质。因为卢斯认为改变人类行为和意志的直接方式就是采取暴力镇压。
威尔逊将两件事情告知了卢斯的父母,希望他们采取对策,原本想大事化小的威尔逊老师怎么也想不到,她眼中的模仿学生居然将整个事件带向了不可收拾的危险地步。
故事以看似稀松平常的小事作为切入口,通过叙事的推进,不断丰富卢斯的性格和人物层次,褪去了政治正确的伪装,让我们看到了恐怖的真相——即文明无法消解歧视造成的沟壑,教育对于人性的感化似乎也将以失败告终。
卢斯,不过是美国社会问题的符号性表征,一个最显眼的象征物,他可见却不可触碰,因为他经不起考验,他是人性带血伤口的结痂。
影片讨论了种族问题和教育问题。两个白人夫妻收养黑人孩子,并且努力改变他,把他打造成“完人”。影片中多次呈现了三人之间的微妙关系。父亲从怀疑、敌视到理解和认同,他带着白人的刻板成见去看待收养的孩子,以及他的黑人女老师。
他不愿意自己培养出信奉暴力的怪物,但他也不愿意旁人对他的儿子说三道四,因为这意味着他对卢斯教育的失败。
而卢斯的母亲,却从信任一步步走向怀疑,经历了反思和挣扎后,她最终选择了闭口不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卢斯的父母到最后其实都知道了整个事件的真相,可他们为了“政治正确”、为了自己的颜面,也为了保护好这个社会的优秀象征符,选择了牺牲老师,掩盖真相,用谎言去“造神”。
影片把卢斯放在了即将高中毕业的关键时期,无疑意味深长。这是一个人在智力和情感定型的时期,从高中迈向大学,决定了卢斯的未来。所以从老师到校长都保护他,避免让他被丑闻缠身,影响他申请顶级大学。因为卢斯的未来与他们都息息相关。没有人愿意承担污名化“偶像”的责任。
如果卢斯失败了,就有人会放大种族偏见,让其白人父母和整个学校都承担失败的后果。由此来看,谎言的代价无疑小太多。但卢斯显然是不完美的,他有无法改变的暴力基因,教育给他带来了智力的优势,学会了隐藏自己的内心,克服压力。影片的高潮是他作为优秀学生代表进行演讲,他感谢了父母,感谢了学校,同时感谢了美国!
可这一切都是谎言,他在独自排练时,曾质疑父母的行为,他甚至憎恨这个带着白人意味的姓名。卢斯的英文意思是有光和希望。但通过影片,我们却看到了这位优秀学生背后的阴暗面。
影片高潮时刻,被诬陷失去工作的威尔逊老师对卢斯说:美国已经把你放进了一个盒子里。而盒子里的光线是有限的,有人能看到光明,有的却终身见不到光。
显然这个盒子,以及操控这个盒子的人进行了选择。卢斯是能够见到光的黑人,而影片中他的同学、以及威尔逊老师有精神病的妹妹,都将是被社会抛弃和嘲笑的人。
卢斯的同学是有运动天赋的学生,却因为带违禁药物而被驱逐出队伍,失去了奖学金,他的未来从此改写。但真相是,卢斯曾和他多次一起吸食药物。他的同学说出了真相,“凭什么受到惩罚的是我,因为人人都觉得你才是未来的奥巴马”。
而威尔逊老师的妹妹,更是因为疯狂举动被当众抓捕,不顾她赤身裸体,周围的人拼命的拍摄,把她看作笑话。这就是影片《卢斯》最恐怖的地方,它把一个由社会定义的好学生的阴暗面逐渐呈现出来。
从老师,到同学,最后到家人,都察觉到了他内心地阴影,其中有一场戏令人印象深刻。母亲识破了卢斯的谎言和计谋,她回想起小时候的他,说他每次看到礼物都会很惊讶。卢斯却回答:“我只是擅长表演惊讶。”
然后,卢斯露出了诡异狡黠的笑容。母亲再也看不透儿子真实的内心,究竟是伪装还是真情,她教育了多年的孩子在这一刻变得面目可憎,令人恐惧。
但对于卢斯来说,他同样是社会的牺牲品。在这个盒子里,在既有的生存法则,社会运行规则下,想要从名字拗口的黑人小孩变成白人都认可的卢斯,他的结局只能如此。
当我们看着卢斯面带优雅微笑,内心却怒火中烧的演讲时,我们恐惧一个未来由他控制的社会。当他真的有一天成为领导者,规则制定者时,他又会如何建造他的“盒子”,分配里面的阳光呢?
影片的第一个镜头是打开藏有秘密的柜子,最后却是把柜子关上。得知了真相又怎样,我们依然会选择缄默不语,甚至充当帮凶。
里面究竟有什么,人们已无法得知,这便是整个故事最让人失落的地方所在。前一个画面是他幽默风趣的演讲,最后一个画面是他带着愤怒跑向了远方。这应该是今年最恐怖的社会寓言了吧!
看完先登上豆瓣,发觉港版的电影名更揭露了主题:卢斯的秘密是什么?看完电影,我觉得不仅仅是剧情片,更像是悬疑片,到底是女老师说谎,还是卢斯说谎了?我更倾向于认为:一开始卢斯并没有说谎,他的确不知道他的储物柜里有违规烟火;然而在养父母,女老师和朋友之间慢慢发现的转变,使他开始让自己内心原始的自我野蛮生长起来,撒谎,布下陷阱,利用女老师有精神疾病的妹妹来一步一步陷害她。他活成了别人担心的那个模样,从大人们身上学会了虚伪和掩饰。最后的演讲一幕,可见他已有了决心,绝不能暴露内心真正的自己,披上伪装重新开始。养母似乎也明白了卢斯真正想要表达的意思,并献出信任,给予支持。这难道不暗黑惊悚么?(不知道我对此片的理解是否正确,有待观察。)
电影到了最终其实依然无解,这个故事本身的命题就不可能得到所谓正确的答案,索性就不要深究了。不过一部剧情片被拍出了悬疑惊悚片的味道,倒是让人眼前一亮。
一黑黑仨,黑人本性复杂,黄人本性虚假,白人本性圣母。
#Tribeca19 观影体验超乎预期,放完观众鼓掌许久,是一部能让人思考和讨论的片子。我几乎站过每个角色的立场,又质疑过每个人。影片抛出领养,种族,预期,信任,社会标签等多个问题,互相交织形成一个大型难题,作为观众在解答时难免顾此失彼,而且影片没有给出明确答案。除了剧本有深度,整个ensemble演技都加分。另外35厘米胶片拍摄很有电影质感,配乐也加重了悬疑感
用类型片的配乐包装剧情片的故事,一方面增进可看性加强节奏感,一方面到最后满脑袋问号。故事撑不起导演热衷于表达的心情。有点形式大于内容。
独立佳作,角色间的相互博弈很精彩,每个人背后的动机和立场都给观众说得很清楚。Naomi Watts多年来的最佳角色。胶片颗粒感和色彩搭配看的很舒服。
这个片子出现的时间很巧,Luce的迷茫不单是美国人的,我觉得是全球性的,是否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成为任何人,还是只有在社会、国家、家庭给予自己的盒子之内的自由?一种已经有预设和前提的自由。Kelvin Harrison Jr.撑起了Luce这个角色,才能让整个故事说得通,Naomi Watts也很出色,年龄感很真实
很好的剧本和表演。一件日常小事引发的漩涡,由始至终带着强烈的悬疑感,并且背后承载着比事件本身更厚重的诸多难题。看似在猜疑和虚实间不断逼近真相,然而真相最终已经不被关心甚至没有太多的意义,只有不同的角色带着不同的立场和情感维系着各自的戏码。社会到底只是一个大盒子,人也不过是被赋予名字的容器。
黑吃黑,白操心
要太多,技太穷。
节奏氛围很惊悚,主题很广泛,黑人、美国、人设,每一个都叨叨点,每一个都只叨个表面,每件事儿都就是不给你叨叨明白……道理都懂,less is more,但《Luce》less到让人摸不着头脑。
导演野心很大,在政治立场、性别歧视、种族焦虑、家庭观念等多个维度刻画了一个被公众印象摧毁的悲情人物。叙事手段与人物性格呼应,用隐藏真相的方式呈现另一个真相:每个人都只会相信“自己”所相信的东西,但偏偏这种相信是基于主观判断而非客观事实。不管卢斯怎样优秀,肤色始终是种原罪,他日后的成功会是白人父母自我标榜的勋章,他的失败会被认为是黑人身份的理所应当,“被演讲”本身就已经是一个答案。前半部分比较散漫,到中段逐渐丰满起来,悬疑氛围的营造为影片增色不少。而结尾卢斯奔跑的脸上所显露出的愤怒与撕裂感,是全片最有冲击力的影像,那是笼中的困兽即将脱笼而出的破碎。卢斯这个人物的“模糊”是优点也是缺点,优点是给观众留出了足够思考空间,缺点是反复游离的家庭视角大大削弱了代入感,导致我一度无法与卢斯产生情绪的共鸣。
放开种族问题之外,更深的讨论是,什么是真实,什么是真正的对的事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观和背景,就连luce说自己被给的名字,都忍不住悄悄的哭泣
政治悬疑片,故事讲的很棒,配乐喜欢。人被装进不同的box,box令luce窒息,他也利用box设定的规则和大家的expectation实现自己的目的。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刻画成为了全场笑点,母亲无条件的爱和直觉让最后的默许顺理成章,展现了个体如何编制一个best self的personal story来迎合political statement,那些让人恐惧的,尴尬的都被归类好放在公众视线之外。男主演技绝了,把典型好学生的言行,公众演讲的假笑,社交中的small talk,被逼问时的委屈愤怒——政商界大佬常见的面具脸演的传神。唯有在sex和最后的奔跑中显露野性。luce在成为人生赢家和自我驯化之路上不停奔跑,也离true self越来越远
内容没吸引力
把三种肤色与众多敏感点话题放在一个小匣子里,PK价值普照与政治正确,辗转腾挪,点到为止,虽说力道受限,但身法也算巧妙。
3.5 这就叫 张力十足
感觉每一个美国新移民都会体会到一点。特别是从一个没有多人种的地方移民到一个有多个种族,每个种族都有自己的背景故事的地方,体会到的强烈的文化上的震撼。比如我自我排解的方法,就是拿自己的种族开玩笑,因为我是真的不在乎,我不觉得我是一个典型的亚裔,但是的确,别人会把你放在盒子里。然而我更在意的是,在这个社会里,我的下一代会经历什么,一半亚裔的身份对我未来的孩子会有什么影响,而我们又需要在这个社会里如何作为,来达到我们理想中的世界:不是政治正确,而是认同种族的不同和认同作为人类的相似性。然而往日更远的地方想,我们认同的世界,又是我的小孩会认同的世界吗?
文本复杂到可以从任一角色身上发散开来形成闭环。心理博弈(威胁)、阴谋构陷(煽动)、政治宣言(共情)、精神催眠(驯化)。卢斯代表个体,代表阶层,也代表国家机器。导演表面上看是愤怒,细看是嘲讽,再细看原来是彻骨的悲观。
寓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