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手1991

HD中字

主演:郎雄,王莱,王伯昭,戴布·斯内德,李涵

类型:电影地区:台湾语言:国语年份:1991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推手1991 剧照 NO.1推手1991 剧照 NO.2推手1991 剧照 NO.3推手1991 剧照 NO.4推手1991 剧照 NO.5推手1991 剧照 NO.6推手1991 剧照 NO.13推手1991 剧照 NO.14推手1991 剧照 NO.15推手1991 剧照 NO.16推手1991 剧照 NO.17推手1991 剧照 NO.18推手1991 剧照 NO.19推手1991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推手1991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老朱(郎雄)被儿子晓生(王伯昭)从北京接到美国后,不但没享清福,反因与作家儿媳马莎(Deb Snyder)语言不通、在生活习性上有诸多差异,添出许多新愁(老朱对马莎的世界不好奇,马莎虽对老朱的世界好奇,却并不想作深入的理解,而是在好奇过后深深厌恶),倔强的老朱一片灰心(竟然在儿子家里尝到寄人篱下的滋味!),愤然离家出走。  一次偶然事件令美国媒体对老朱的太极绝技称奇,晓生和马莎也在看过电视新闻后找到了老朱,但此时的老朱已明白,处境凄凉总好过晚节不保。宇宙巨人希曼:革命谎言游戏第一季恋恋不忘爱本多磨美食不美第二季708090之深圳恋歌寻龙诡事我放纵情欲的夜晚赤子英雄1礼尚吻来白教堂血案第三季皮佐法科尼的混蛋们第一季美国革命家:陈玉平的演进卡拉鹰超人前传 第八季好兆头 第二季温彻斯特家族第一季爱的疗愈法派对十七岁山野异事吸血鬼家族婚礼三个多妖精的旋律生理大叔和他的女儿SP海盗岛:甲板上的家族陈真后传下众之爱失事五星大饭店结婚交响曲受害者/嫌疑人春花厌空中医疗队第一季乔可 安华的噩梦与白日梦温暖的味道六月里来好阳光北漂爱情故事野兽之都瑶山大剿匪惊天解密太阳不能说的游戏人+性大不同:日本篇追爱谎言

 长篇影评

 1 ) 王伯昭为什么变成王野同?

因为看到王伯昭的名字在电影里是王野同。所以查查资料
推手的秘密
作者:蓝祖蔚

没有台湾的辅导金,就没有李安的《推手》和《喜宴》,就没有今天的《断背山》,但是王野同却差点让李安的导演梦就泡汤了。

「王野同」的本名叫做王伯昭,是八0年代从中国到纽约发展的年轻演员,当初李安拿了中影的一千多万预算(徐立功说是1200万,李安则说是1350万,我比较相信李安的说法,毕竟时间久远了,但是李安对处女作的记忆绝对比别人都深)回纽约拍戏,郎雄和王莱是早就确定的,光是找郎雄儿子角色就够烦人的,因为外型要接近郎雄,口条也不能太逊,还要能演戏,找来找去,透过美洲中国时报找到了王伯昭,按照李安的说法就是没有太多的选择,一切要赶进度,只能这样了。

《推手》是1991年拍摄的,李安初试啼声就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导演奖提名,也让他第一次尝到了提名却落榜的滋味。不过,《推手》差点就因为王伯昭的大陆人身份被取消了新闻局的辅导金。

90年代是个奇妙的年代,台湾刚走出戒严令的阴影,社会上的各种运动热烈冲撞 ,台湾政府也才刚开放大陆探亲与旅游,影视交流的紧箍还未松绑,先是不准大陆人亮相现身,却立刻遇上了《末代皇帝》在奥斯卡九项提名九项得奖的全垒打时刻,大家都想看,偏偏电影中又有毛主席,还有解放军,民意和法令拔河了半天之后,法令还是可以松动的。接下来,只要大陆演员不过半,不担任主角还是可以的,于是又有电视剧《雪山飞狐》找来了伍宇娟来担纲,新闻局勉强才以电视剧集比较长,折算了半天,勉强认定伍宇娟的戏份不算主角,保住了投资制片人周游的投资心血,接下来,《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中只有艾敬和那根绳子是大陆的,还是面临被视做大陆电影的威胁…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中影一开始就知道了王伯昭的身份问题,但是制片有制片的现实困难,找不到其它人,戏又得拍了,就只得硬着头皮去解决它,反正《推手》的主戏在郎雄和王莱,娶了洋媳妇的王伯昭戏不重,就先帮他取个「王野同」的艺名好了,只要没有人告密,电影演了,辅导金领了,李安开始拍片了,就可以和历史交代了。

问题就在于中影树大招风,凡有秘密,就一定有人告密,而且往往是自家人出口转内销来检举告密,而且举发的不是只告王伯昭一人,而扯出了音乐家瞿小松。

瞿小松是北京音乐学院知名的「四大才子」之一,和谭盾并称一时俊彦,陈凯歌早期电影《大阅兵》和《孩子王》的音乐都出自他的手笔,是一位能够兼融中国古典与现代技法的作曲家,林怀民《云门舞集》的《行草》舞码,采用的就是瞿小松的同名音乐作品。

李安在拍《推手》时,瞿小松旅居纽约,正和女星白灵在谈恋爱,李安的朋友来自海峡两岸三地,特别是客居纽约的艺术家是没有什么政治和地域成见的,白灵一度想要演《推手》,但被拒绝了,因为她一亮相,新闻局一定不同意,她后来只能在《喜宴》中隐身幕后替金素梅配音。不挂名,不亮相,提供声音演出,从中影高层到新闻局官员,大家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啦。

王野同的匿名技俩被拆穿了,中影只好据实以告说王伯昭是从大陆赴美的没错,但是定居美国已经有一段时日了,勉强可以算是半个华侨,新闻局那时也不想坏了辅导金的美意,就大事化小了。

瞿小松却是李安和徐立功友情考验的主要关键,徐立功到纽约探视《推手》的后制作时,李安才告诉他电影需要音乐,刚好有朋友是音乐专家可以帮得上忙,只是作曲录音费用大约还要花上一百多万元,没有想到徐立功立刻拍胸脯答应,回到台北后立后也说服了长官,顺利完成了音乐制作,「李安大概看我办事还算有力,」徐立功笑着说:「后来就很乐意来和我合作。」

由于配乐属于幕后工作人员,只要字幕不打名字,就可以交代了,但是百万元的音乐投资,不能发行原声带,也不能找瞿小松做宣传,一切只能暗地作业,也算是李安见到电影黎明前最黑暗的考验了吧。

我无法想象如果《推手》的辅导金被取消了,李安还有没有第二部戏?身处特殊的政治时空下,艺术家只能载浮载沈。写完奥斯卡的应景文字后,想起了李安坎坷的处女作,想起那段奇特的时光,也留下一点文字纪录吧。

下面是王伯昭自己的说法:
推手中间,大家看出来打出来的字幕叫王野同,不叫王伯昭,当时有一个规定,大陆演员只能演配角不能演主角,这个时候李安导演就来找我商量,能不能把这个问题解决,我说我们做演员的为了一部戏的诞生每个人都付出非常大的努力和代价,如果一个名字就一枪死的吧,真是不值得。我说有什么的办法可以改变。导演说能不能把你的名字改一下,我说可以。他就说你把名字改成什么好呢?我跟我父亲商量了一下。我父亲说叫王野同,你已经是野人了,但是又是同一个人,所以就改成王野同,所以大家看到推手一看改名了。就那一部戏,再也没有改名。

 2 ) 推手 经典台词

(一)

“儿子,谢谢你的好意撮合,可是我和陈太太这点志气还有。老人家用不着你们赶,我自己会走。常言道:‘共患难容易,共安乐难。’想不到这句话却应验在你我父子身上。从前在国内多少个苦日子,我们都能够相亲相爱地守在一起,美国这么好的物质生活,你们家里却容不下我来。唉,两地相比,不由得我怀念起你小时候的种种可爱之处。不要找我,安心过着你们幸福的日子。我祝福你们全家,有空帮我问候一声陈太太和女儿好。天下之大,岂无藏身之地?任一小屋,了此残生。世事如过眼云烟,原本不该心有挂碍。”

不由得想起小时候外公常说的一句话,带外孙不如抱草墩,让人唏嘘心酸。

(二)
 
    “太极拳是爸爸逃避苦难现实的一种方式,是在演练如何闪避人们。他擅长太极推手。”  
  “什么是推手?”
  “推手是一种双人太极拳对练,练习保持自己的平衡,同时让对方失去平衡。”   
  “好像婚姻关系……”

     当然如果是两个高手过招,他们会同时保持平衡。
     不过有时候面对生活,会有一种无处着力的感觉,不妨运用太极。
(三)

    朱老先生:陈太太!   
  陈老太太:你怎么出来了?   
  朱:我出来看您走了没有?   
  陈:我看今天太阳这么好,反正一个人,回去也好不回去也好,想着想着,站在这儿就发起呆了。  
  朱:您住哪?   
  陈:我就住那边168号房   
  朱:我住在那栋2101
  陈:嗯…有空过来坐坐嘛   
  朱:下午有事吗?  
  陈:嗯…没事…   
  朱:…没事…没事…

    戛然而止,无声胜有声。
  

 3 ) 文化差异之下的平衡

       以前先看的《喜宴》,《推手》这部整体感觉,还是文化上的差异所造成的戏剧冲突。从开篇的各自为战,你来我往,互不侵犯,没有一句话,可是镜头的切换和演员动作自然流畅,即可见这种冲突之下的压抑。朱老和玛莎彼此都并不宽容,按中国人的逻辑,尊老爱幼是为传统,玛莎应该尊让一些,而且朱老也没有恶意,中国人也感觉挺可亲的这么一个人,怎么就让玛莎如此不安呢?美国人讲究个性独立,认为语言的障碍,喜好的不容,连吃饭都不一样,或者来来回回打太极看个京剧吵到了我,这侵犯了我的个人权利。其实这也无可厚非,求同存异嘛。朱老是个有志气的,也是有脊梁骨的人,也是一个可敬的人。老年的豁达和顺命在他身上体现的很细致。他本想“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可是家庭矛盾越演越烈,朱老为儿孙幸福记,同时也是自个脾气倔,傲气不服,只好独自出走。看他一人在中国城洗碗,一个人生活,被那唯利是图的老板轰赶那一段,真个凄凉十分。朱老和儿子在狱中相遇,此情此景,令我感叹和惋惜。朱老只争一口气,更是为了儿孙的幸福。做儿子的也希望尽孝,也希望家和。儿子跪下来痛哭流涕,说:“咱背井离乡刻苦读书努力工作这么多年,就是为了建立一个家,我希望又一天,把您接来美国,让您过上好日子。”朱老在狱中抚慰这痛哭流涕的独子,眼泪泛滥。最后朱老也看透了,麻将馆与陈太碰面:“儿女都大了,我们老年人不自求多福,又能怎么办呢?”其实更多的中国人就想安安稳稳过日子,合家团圆,幸福安康。毕竟兼济天下的只是少数,人这一辈子短短几个秋,你图个什么呢。年轻的时候用身体换钱,年老了用钱换身体,感叹命运不济,可悲可叹。
     中国老年人有时候会很敏感,疑心病重,陈太爬山跟不上的时候哭了,怪子女们嫌弃他们老了。子女确实想撮合他们二老,可这也没什么恶意,而且事实上他们确实有点好感。最后的阳光照耀,陈太一个人站在大街上发呆,屡屡叹息。老年人有时候会更加感叹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李导最后还是给了我们些许希望,朱老和陈太一起成了邻居,这里大概是一种期望,也是老有所福,但这又何尝不是另一种无奈呢?
     片尾朱晓生和他老婆对练推手时候,进一步点题。“太极拳是逃避社会现实的一种方式,他擅长推手,是在演练如何闪避人们”“联系自己的平衡,同时让对方失去平衡。”我对武术有多厉害这事不熟悉,(事实上,我很怀疑片中朱老内家功那威力)据说习武者武术高到一种境界,或者说那些武术大师,大多有自己的武术哲学,或者叫做“武德”。李小龙就有自己的武术哲学。片尾借朱晓生的口,解释了朱老的待人哲学,就是“闪”,试图以退为进,以一种失衡去建立一种平衡。这和太极的元转、互动、四两可拨千斤道理一样。但是如果欺人太甚,忍无可忍只好无须再忍。纵容大恶便是去善,所以朱老不是一味地妥协退让,逼不得已只好让餐馆那帮乳臭未干的小子见识见识什么叫大师。所以李导大概想说,文化差异是普遍存在的,试图去建立一种平衡,这难免需要牺牲,需要太极那样的一种融合。
      不得不说,郎雄演的真是好啊!以前看《喜宴》的时候还没特别关注,《推手》时他是主角。看他那横眉冷对千夫指那嫉恶如仇的眼神,静养时候那醇厚的儒家气质,老年人的那种安详和厚重,真是入木三分啊。现在中国很难找得到这样的演技派大师了,可敬可叹可惜!片中可见李导的对共情节,看朱老的文革记忆片段就知道了,妻子被活活折磨死,朱老只能保护他儿子。据说这部片子差点因为意识形态而难产。因为意识形态之对立而让艺术挣扎,可悲亦可叹。
李安的处女作居然已经如此成熟,细节的处理相当的细腻,叙事的情感自然而流畅,戏剧冲突平常自然,由此片可见他日后大师的导演功力,真不是盖得。
     最后附上王维的《酬张少府》,就是朱老送给陈太的那副字,当时朱老读出来的时候我就喜爱上了那种意境,静雅、含蓄而富有韵味,洒脱、超然却又有种隐逸的淡然,发人深省。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4 ) 我看李安的“家庭三部曲”

我曾经在BLOG中写到“
”所以我知道了,我迷的并不是有着细长脖子,长得像小狐狸的赫本,而是萧伯纳先生所写的戏剧。“——看完my fair lady 后原以为自己喜欢的是赫本的感言。

  最近看了李安的“家庭三部曲”,才开始关注这个男人,这个导演。
  之前的卧虎藏龙、断臂山、绿巨人虽然如雷贯耳,但是都没有引起我多大的兴趣,我甚至不知道卧及绿是李安导的。
  但是“饮食男女”却是我很早在明珠台930看过并且印象深刻的一部电影,虽然每次只看了片头朱师傅在厨房的超强手艺就打住了。
  把三部曲认真的看完,才知道原来自己一直关注的,是文化的差异,是父亲与子女间的沟通,是我们称之为亲情的爱。
  看这三部电影的顺序是“饮食男女(两篇)——喜宴——推手”,喜欢推手与饮食男女,因为喜宴让我看到了太多的阴谋,而另外两部,则赚了我的眼泪。
  也明白了,有些电影跟书一样,经历过了一些事,长大了一点,才会懂得。

1.累
  饮食男女的盛宴,一道一道精心准备的菜肴,初初看了垂涎三尺,每次重复便觉得索然寡味,理解了为什么朱师傅突然丧失味觉,也理解他在推手里说他身子硬朗什么都不怕,只是怕寂寞,他长叹一声的“炼神还虚”难啊。
  还有喜宴里的累,满座的宾客,一桌一桌的轮番敬酒,李安客串的一句不冷不热的“这是三千年性压抑的结果。”,一堆人抬着麻将台闯进新房,玩些无聊的游戏叫蒙着眼睛的新郎吃新娘身上敏感部位摆放着的红樱桃,以及最后小罗提议玩新郎新娘在床上脱光衣服的游戏时,赵文瑄狠狠的吐了两个字“真贱!”
  李安虽然经常在戏里show中国文化,太极拳,厨艺,毛笔字,但他也会对一些习俗烦厌吧。
2.父亲
  我不知道李安是否已经已为人父,或是他受他爸的影响太深,否则他怎能在他的家庭三部曲把父子、父女的关系刻画的如此微妙?
  父亲老了,他坐着坐着就睡着了,他也想找个伴了,他知道自己身体不好也需要血压器了,他知道儿女长大了有自己的世界他们过得幸福就好了。
  戏里的父亲很伟大,很温馨,郎雄的笑容很憨厚,他低头说“是的是的”的老实巴交的样子谁也学不来。
  这就是父亲啊!每天早上叫女儿们起床周日一直在忙着准备家庭聚餐、看着女儿们一个一个搬走的父亲;知道了儿子是同性恋但是想抱孙子且又知道家人用心良苦的父亲,在机场验票处的姿势在说“我投降”了;经历过红色文化革命浪潮,因为练内功护着儿子却顾不了老婆,对亡妻的后悔让他把那张泛白的已褪色的照片压在枕头底下,他不怕共苦,唯感到不能与儿子共甘的心酸,最后他妥协了,在中国城的一个活动中心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一角,跟陈太太站着享受摩天大楼尚未遮盖的一束阳光。
  父亲,不需多语,看郎雄演绎的便知道。
  内敛,爱,隐忍。
3.小细节
电影里许多隐藏的内容,如你记性好,到片尾时会恍然大悟,否则只是当做一句平常的话而已。
  饮食男女片头,老朱趁着做菜的空闲接了个电话,说鲤鱼的烧法,是给锦荣的;后来他对珊珊的好为其做午饭,一切尽在不言中。
  嗯,还有就是在喜宴里他们在中餐馆那个以前家里的司机现在成了餐厅的老板的旧识给他们点了“烧左公鸡”及饮食男女里面出现的“蟹粉小笼包”在推手里均有出现。
4.空间
  儿女长大了,需要自己的生活空间,不再是以前的几代同堂共处一室了。怨不得世情薄人情恶,怨不得“养子好听,养女好命,好听好命终要离去”。
  这是心理与生理的需求。
  所以,就有了父亲孤寂的背影与离开。
5.征服
  推手,喜宴,有关中西文化冲突的两出戏。
  中国男性总是扮演着男方的角色,开始是男方的孝与隐瞒,
  最终以妥协结尾。
  男人对女人的妥协,对西方文化的妥协。
  待我重温这三部片子再增加些词条,今天就此搁笔~~
  与很多人一样,喜欢那个编剧时代的李安,以前的他,长相老实眼里有狡黠的笑。
  也敬佩郎雄先生。不知道为什么他总是在片子里姓“朱”。

 5 ) FIFF11丨DAY6《推手》:当文化差异与隔代关系混合在一起......

第11届#法罗岛电影节#无人知晓单元第6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推手》,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差异人群们各怀心思的评价了!

张瀛:

剧作工整,演技可圈可点,每一帧都是精雕细琢的中国艺术。

红:

还是蛮不错的,李安首部长篇节奏掌握不是特别顺,但郎雄演的还是很不错的。

淋酒:

中国韵味三部曲里最浓的一部,也是无可挑剔的作品,但与喜宴的精妙相比略逊一筹,刻意营造感更浓,三部曲真的都不错。

fire_storm:

李安的第一部剧情长片,也是父亲三部曲的第一部,跟后两部相比少了些精巧的设计和灵机一动的闪光点,更多看到的是比较匠气的东西。

KIDult226:

从里到外都透露出圆滑,也最能体现出李安本人的性格/思想/技艺,匠气很浓,设计和闪光点更少一些,没什么拖后腿的地方但也乏善可陈。

球球糖:

通过中国公公与美国儿媳之间的矛盾展现中西方文化差异。我觉得细节处理得不够好。“家庭”概念被一再强调。老人与子女之间到底该如何相处真的是个永恒不变的话题。

Pincent:

中美文化冲突、移民问题内容比《刮痧》更好,李安善于抓住人与人之间细腻微妙的情感细节,推手这个象征意象很好,总体还是太戏剧化了,除了两位老人之外的角色还有待丰满。

曲有误:

一开始就从儿媳的视角来展现东西方文化又或新旧理念的差异,两人都试图平衡这种差异却又都无法走出各自的舒适区,处在他们中间的儿子则更多处于失语的状态,前面儿媳与公公的相处方式倒也有一丝他人即地狱的味道。

野凡:

影片中展现的大多数矛盾其实和中西文化冲突没太大关系。儿媳妇和公公之间的矛盾即使是在中国,和中国儿媳妇之间一样会产生;鳏寡老人晚年的孤独、渴望与自我抗争也是东方人的思绪;与饭店老板之间的争执很明显是国与共偏见的对抗。

River:

相比家庭三部曲的后面两部,这一部无疑显得有些稚嫩,剧本的不足尤为明显,几乎就是国内稍好的家庭剧水平,插入过多意识形态的宣言也显得无趣,关于太极的所有段落失真得让人汗颜,不过由此带来的几分魔幻现实的幽默感倒是别有一番风味。

我们敏熙:

父亲的后现代生活。推得动人,推得了病痛,但推不动生活之苦。喜欢的不是讲苦痛历史和家长里短那些,而是公公儿媳之间尴尬的无声相处片段,很考验调度。剧本部分,核心点一是老无所依,二是赤色恐怖带来的伤疤,总体上就觉得很匠气,算是一篇优秀的范文创作。

法罗岛帝国皇后:

论探讨东西方文化冲突之尖锐,世上无几人可比肩李安,在东方文化中的折中和西方文化中的包容熏陶下形成价值观的李安审人审事又无法偏激刻薄,所以就有了电影中面对严肃问题的乐观态度,太极拳式的轻松化解对立矛盾,柔中带刚,四两拨千斤,“推手”二字便是如此。

kc512:

没有把东西方差异的题材拍成喜闹剧最后皆大欢喜就很impressive了,很多时候还有一种无可奈何甚至愤怒感,处理不好看起来会像在批判某一方。「把人拉过来再推出去」的推手也让我想起《回路》中「两个点碰撞在一起便会死亡,但离太远又会靠近」的电脑游戏,人与人相处的困境是创作者永远的母题。

我略知她一二:

初出茅庐的李安彼时还没有那么圆滑而中庸,影像风格冷峻粗砺,剧作文本生猛真挚,虽然还是讲中西方的差异,传统与现代的差异,老人与儿女的差异,但是到了最后为自己反而成了父亲,为别人而活反而成了儿女,而父亲年轻的时候何尝不也是这样,这种时空的对照在异国他乡反而显得魔幻主义且情趣横生。

飞檐:

一个作者由衷认同和热爱的某种事物,会出现在他大多数作品里。从他这第一部剧情长片开始甚至到《双子杀手》,很多部都能看到他热爱那些存在于中式传统文化里的形式和意识。推手有很强的道家的表达,好奇去查了一下,还真有人写过论文研究他电影里的道家美学。推手:舍己从人,无为而为,结合一个老人视角的文化差异、移民家庭和养老问题,有一个有型的关联。

chriseternity:

喜欢李安的电影,倒不是因为他有多少五花八门眼花缭乱的技法,而是在于他电影里总是拥有的那股子厚实的情感。这部《推手》开头直接让人眼前一亮,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几个动作之间便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一针见血。后来随着情节的逐渐深入,这种矛盾中心变得越来越厚实,最终引发大爆发。不过后面的情节包括关于太极拳的内容描述让我感到有些哑然失笑,这就变得有点奇怪和牵强了,不过最后还引出了隔代之间的问题,便又是十分有趣的。

子夜无人:

现在回过头来再看李安是如何做东西方文化壁垒的文章,还是有一些设计非常独到:因为语言不通无法交流,所以干脆直接失语,开头近十分钟都完全没有台词地各行其是;公公在客厅看老港片的录像带里打打杀杀,外国媳妇在屋子里对着电脑永远呈现一个创作焦虑的时态噼啪打字,新一代的人连困境都是新的,老一代的人连娱乐都是旧的;一家四口吃饭,人人都有自己的心思,想指点江山的、想改变结构的、想装聋作哑的,连孩子都不在乎眼前的这顿饭,所以我们对于家庭仪式感的想象与实际情况究竟相差多大,已经不言自明。唯有在《推手》里,李安的情绪这样重这样愁苦、交锋激烈言辞恳切,而在之后的《喜宴》中他已经开始学会了豁达,更后来的其他作品里,他直接避开文化的交互、去讲纯种的东方或西方故事。许多人都喜欢他后来的平和冷静,而我更珍惜他最初的冲动。

#FIFF11#DAY6的无人知晓场刊评分稍后会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6 )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这几天一口气将“家庭三部曲”看完,总想写点什么,可又写不出什么。

很喜欢推手这个名字,全片进展正如这个太极拳招式,柔中带刚,一切剧情都缓缓道来,又内含暗劲——正如老朱平淡无奇的随便一推,就将几百斤的胖子推飞,家庭冲突也在平淡无奇的你来我往中瞬间爆发。其次,这个名字也蕴含着朴素的太极精神,阴阳平衡。两人互练推手,一推一拉,对应着太极鱼中的一阴一阳。没有什么比平衡更重要,练武如此,做人如此,家庭的冲突也正是如此,这也是李安家庭三部曲竭力想表达的一个观点。在他的体悟中五千年的文化被理解成两个字,和谐。

电影开始的一段简直精妙绝伦——就像老朱的太极推手一般,长达十分钟的静默之后突然发力。一边是武术大师老朱心平气和得练着的太极拳,吐纳之间气定神闲;另一边则是他的儿媳,急于出名女作家玛莎,烦躁的在电脑面前打字、翻报。两者井水不犯河水的静默直到午饭时分,以老朱操作失误引起微波炉的一声爆炸结束。同时,贯穿全片的主要矛盾——中美文化差异,也在这一声爆炸中缓缓展开。

开头的这段戏,两者彼此隐忍、试探,尴尬、静默、满腹牢骚,看似平静却蕴含万千冲突。美国的玛莎好奇来自传统中国的岳父的一举一动,又觉得不可忍受;老朱不在乎美国那一套,只是想轻松的过日子——没有了语言上的沟通,一切矛盾都显得不可调解。

接下来的矛盾在一间屋子里体现得淋漓尽致。不仅仅是在玛莎和老朱之间的直接矛盾,更多的是在两者之间的过度——小朱和吉米身上。

一间屋子,两种文化,两部育儿经,小吉米被在来自中国的、陌生的爷爷,和西式的、早已习惯的母亲,如同玩具一般被来回摆弄。是中式炒菜,还是西式麦片?是中国汉字,还是拉丁字母?是传统书法,还是美国动画片?里面更出现了一个小时候大家都会被问到的问题,“更喜欢奶奶,还是更喜欢姥姥?”只不过这里换成了,“更喜欢爷爷,还是更喜欢妈妈?”这个问题在玛莎胃出血进医院部分体现的淋漓尽致——大家都以为是老朱捏的穴位导致玛莎胃出血。小吉米在之后爷爷写字的时候,表现得既恐惧又矛盾,一方面误以为爷爷伤害了亲爱的妈妈,想去指责;另一方面,又害怕武学大师老朱——倒不如说是害怕那个陌生神秘的传统中国。

这里很微妙的表现了出现在小吉米身上身份认同的迷失。虽然他有着黄皮肤、黑眼睛,但从小就接受着美国教育,对中国的了解极其有限,此时他觉得自己是中国人还是美国人?从血统上看,他是1/2中国人,从国籍和文化认同上看,他又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但他无法摆脱自己的中国人血统,倒不如说他在两者之间徘徊着,或许长大之后会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但问题更突出的是在他的爸爸——小朱身上,这种来自文化的挣扎体现得更甚。

小朱从头至尾都是一个挣扎的角色。他来自传统文化气息浓郁的老北京城,来到美国生活多年,娶了一个美国媳妇,早已将自己改造得如同当地人一般,传统文化仅被一根叫亲情的线牵着,深深埋藏在美国人情中,直到父亲来到美国。小朱在妻子和父亲之间两面排挤,双方的一切不满都发泄在他身上,倒不如说此时他是折磨在中美两种文化之间。但他还是一个中国人,不过是一个竭尽全力掩饰自己,想融入美国的中国人。

中国传统文化里对孝最为重视,电影里他对父亲百依百顺,哪怕是误以为父亲伤害了妻子,也只是开始愤怒,转身立即向父亲道歉谢罪;之后父亲的迷路和离家出走,他最后都选择了和妻子翻脸,这几点说明了他骨子里还是有着对中国的文化认同。但之后他联合陈太女儿做戏,想暗中逼父亲走,恰又说明了他想竭力摆脱这种文化上的认同,想融入美国社会。但是他失败了,从小就耳濡目染植入的文化观念又怎么会被轻易抹杀?他开始后悔,想找回父亲,同时他也表现得很挣扎:他变得暴躁易怒、没有耐心,最后选择了酗酒进行逃避——活脱脱一个失意的中年男人。

在小吉米和小朱两个人物的塑造上,李安敏锐的捕捉到了美国当时普遍存在,哪怕是现在依旧严峻的一个社会现实——移民与移民二代,以及他们的认同感、归属感的变化。这一点在观影的时候让人想起白先勇,还有他的《纽约客》——一种情感的不同表达方式。都说美国是一个包容的国家,但种族问题如同阴霾在这个标榜自由的国家头上挥散不去。我们可以看到,经过近百年与美国社会的融合,黑人问题不似当初那样尖锐,许多黑人也开始被美国人接受,那亚裔呢?在很长时间里,我们都在讨论各肤色人种要彼此平等,不应该歧视的问题,但这些似乎都是站在白人的角度来看——外来者应该主动融入当地的文化。但是,我们是否关注过这些人的心里,如何找到自己传统文化观念与美国文化的平衡点?是全部抛弃,还是选择性遗忘?遗忘又该遗忘哪些?在这个问题的答案上,李安各退一步:让小朱遵循传统,给老朱在中国城租了个单间;又不失感情的回归家庭,留在美国媳妇身边。这样的解答看似敷衍,其实正对应了中国传统中的中庸,不也是太极推手的最好诠释吗?

值得玩味的一点,在老朱离家出走之后,玛莎和友人在家吃饭,玛莎泡起了茶叶,炸上了春卷。要知道,玛莎在开始是一口茶、一口中国菜都不吃的。这也体现了白人主体的美国社会在主动尝试接纳外来的亚洲文化,虽然这是小小的一步退让,但文化融合还是在尝试中缓慢前进的。

全片的第二条冲突是老朱的情感线,英雄暮年的另一种过法。从后面的情节我们可知,老朱在文革的时候为了救小朱,分身乏力让妻子死于狂热的乱棒之中,他也因此深深自责,多年来一人抚养小朱长大,也未再娶。武学大师空有一身武力,却无法保护身边挚爱,李安这里运用了中国传统悲剧的手法,如天龙八部里的萧峰、卧虎藏龙里的罗小虎,将六十多岁独自来美国的老朱衬托的格外凄凉,这也为后来陈太的出现和轻易打动他埋下伏笔。

遇上陈太太,气定神闲的老朱心乱了。两个人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一样的老北京口音,一样的丧偶多年,一样的命运多舛,一样的有一个洋儿媳(女婿),一样宁折不弯的刚强性子,一样的被包裹在文化隔膜里接近窒息…..电影里有两出父子下棋的戏很有意思。第一出在影片刚开始,老朱稳坐钓鱼台与小朱对弈,两人杀得不分你我;第二出是在老朱见了陈太之后,心里有了牵挂,不再似原来那样心中无物的下棋,接连被小朱杀掉了几处片,茫然无措的样子被小朱看在眼里。

影片中另有一出戏也是明证。小朱给陈太家留言之后,老朱回家等陈太电话,一边坐在地上练气,一边又把电话拉到身边,想及时接电话。郎雄在这的演技也是出神,将一个禁欲多年的武学大师老来动心的样子表现得活灵活现——盘腿吐纳,心却不在呼吸上,以一种及其怪异好像下一秒就要扑向电话的样子打坐,眯缝着眼看着电话,耳朵立起来听着电话。等到来了电话,一听到陈太的声音,平时古井无波的脸上笑满了皱纹。我想但凡年少有过如此心动经历的,都会对这段戏感触万分吧。这也反衬出了老朱几十年来的情感黑洞,不是不想爱,而是不停得克制,告诉自己不能。

老朱的结局让人唏嘘。在家庭冲突、文化冲突以及情感失意之后,他选择了主动退出、老年重新成家、寻找知己作为解脱的方式。这个结局很意外,即中式又不中式,既有传统观念的成人之美观念,又有西方提倡的独立自主精神。这点不像近年年来的国产家庭剧,看似在诉说家庭问题,揭开外表却是一次次道德绑架,将家庭牢牢地绑在传统这几个字当中。

老朱离家出走在餐馆打工那一段很有意思,武学大师凭借一身武艺在纽约街头大闹中国城,包括后来老朱自立也是凭借着这身本事。我在想,如果老朱只是个普通的经历过浩劫的北京老头,那这出戏又该怎么安排呢?传统的中国是否就这样屈服在西方文化脚下?不禁让人想起《洛丽塔》——年轻力壮的美国强奸了年迈传统的欧洲。但这次美国失败了,被老道的太极推手打得毫无无还手之力,最后留下了英雄迟暮独孤求败,不得不寂寞隐退的背影。

真难很难让人相信《推手》是李安的处女作。电影虽然局部还有瑕疵,摄影与画面不够成熟,但不得不承认,此时的李安讲故事和塑造人物的功力已经登峰造极。电影的每句台词都细腻、老练、含蓄、把握得体,深深烙上了传统中国的印记,再配合郎雄堪称绝妙的演技,《推手》足够在影史留名。有时候不禁想,如果郎雄能多活几年,李安和他又能合作出多少好故事。

最后想把电影里老朱写的王维的《酬张少府》附在下文,这可能就是老朱心里最真实的愿望吧。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短评

(9/10)虽然很多人说这片是中美文化冲突,可我看到的却和文化冲突没有一点关系,这是两代人之间代沟。父辈对后辈的事不好奇,只想子孙遵循以往;后辈对父辈的事也许好奇,但好奇中会带着厌恶……郎雄只是没有长得一张小白脸,但他的演技可以完爆绝大部分当红炸子鸡。

7分钟前
  • [己注销]
  • 力荐

这部能看到李安的工整和匠气。我开始理解李安为什么说“王家卫是天才,我最多算人才”,那种天纵激情自由不羁,超越时代和文化界限的电光火石,在李安那里是《饮食男女》《断背山》的灵光乍现,但在王家卫的作品中,哪怕是最差的作品,这种光芒也都俯拾皆是。

8分钟前
  • 哪吒男
  • 推荐

朗雄演的当然是好的,而且并没有去一味美化这样一个人物,我想真实生活中老朱应该是善良但有点迂腐、烦人的老人家,印象最深的是他请求再多一次机会洗碗,然后咽不下去饭的僵硬表情。而全片印象最深的倒是儿子的两次暴发,一次对小孩子说,“你比爷爷、妈妈都会照顾爸爸”,一次是监狱中的痛哭,还有别的办法吗?

12分钟前
  • 半袖
  • 推荐

大概电影也是有保质期限的,很遗憾,看这部看得太晚了,要是几年前,大概是会喜欢的吧。现在只觉得太表面太公式化,后半段的处理尤其不好。

17分钟前
  • 蜉蝣
  • 还行

那您...慢走,那您忙去

21分钟前
  • #Pekingcat#
  • 力荐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26分钟前
  • 握不住的灵魂
  • 推荐

老爷子若没有一技傍身该如何是好……

28分钟前
  • 维城乱马
  • 推荐

饮食男女讲中华传统膳食,推手讲中国太极。李安这手文化牌打得好。儿子太娘,儿媳太傲娇,女一号老来骚,郎雄一人演技压全场。

29分钟前
  • 光年‖影视歌三栖民工
  • 力荐

五千年的文化传承到一双手上,还是打不过生活这个对手。

34分钟前
  • 惧色
  • 推荐

看的太心酸,李安自己写的剧本,那心理年龄得多老才能拍的这么丝丝入扣。郎雄演技太好,王莱气场也很赞,这种矛盾冲突还是中国人自己看感觉深刻啊

35分钟前
  • 爱幻想的小孩
  • 力荐

首先我相信这部片子绝大部分外国人是看不懂的…甚至是新生代的华人……<推手>是李安父亲三部曲中感情最为复杂也最为原始的一部,它有着<冰风暴>般的暗流与涌动,结局与Mike Leigh的<又一年>有着本质的共通。这是父亲三部曲中唯一的悲剧。【观影的时候请勿过于纠结情节的刻意……这可是91年的老片子啊!

36分钟前
  • D I D A
  • 力荐

至此终于把李安的家庭三部曲看完,最醇熟的自然还是饮食男女,其次是喜宴,最后是推手,原因在于后者太露,讲中国文化精髓在于含蓄吧,若太急于表现冲突则显得功利心太强了。

39分钟前
  • 樹一
  • 还行

若是郎雄没有去世,不知道还会和李安合作出多少好故事。

42分钟前
  • 小艺
  • 推荐

挺牵强的情节

4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天下之大,何处养老

44分钟前
  • 心生
  • 推荐

影片仿佛太极推手一般,缓缓而来,却暗含内劲,把我的一份心情狠狠朝感动推去。中国式的亲情,中美间的文化冲突展示得很尖锐。除中国城餐馆那段打中国流氓、美国警察比较不喜欢,其余十分满意。

48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李安第一部剧情长片,就已经有了他一直以来最让人心动的温柔和细节。剧情方面或许有点把中国功夫太神话了,不过郎雄确实演得好。很多时候啊一家人的关系还真不是绑在一起就能解决的,当然推手的概念用进来不错啊。李安的儿子从小就像东南亚人。。。=__=

52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首先我不明白为什么豆瓣把这一部电影归为喜剧。李安,真的把人性看得太透彻了。感觉很多时候,其实人没活明白,不知道一直每天念叨着的努力过明天就会等得到的美好日子,有多么不实在。身边这样的例子一点都不少。家庭原来就是本难念的经,但是没有人付得起不去念不去用心经营的代价。

54分钟前
  • ReEi酱
  • 力荐

就像老朱一样,住在美国的感觉就是周围永远都是无聊的客气。简直想大哭一场。

55分钟前
  • 赫恩曼尼
  • 推荐

【其实家庭生活就像是打太极拳,讲究借力用力,以柔克刚。】看了李安的家庭三部曲,才发现李安才是真正的太极拳大师,对中外生活差异下的家庭琐碎刻画的淋漓尽致,故事如秋日落叶漂浮着的小河流水,虽波澜不惊,却凄凄惨惨戚戚,有点人生的无奈和悲伤。

58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