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来

HD中字

主演:米兰达·裘丽,哈米什·林克莱特,大卫·沃肖夫斯基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1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将来 剧照 NO.1将来 剧照 NO.2将来 剧照 NO.3将来 剧照 NO.4将来 剧照 NO.5将来 剧照 NO.6将来 剧照 NO.13将来 剧照 NO.14将来 剧照 NO.15将来 剧照 NO.16将来 剧照 NO.17将来 剧照 NO.18将来 剧照 NO.19将来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将来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索菲亚(米兰达·裘莱 Miranda July 饰)和杰森(哈米什·林克莱特 Hamish Linklater 饰)是一对感情十分要好的夫妻,他们准备在下个月领养一只猫咪,这只小猫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份要伴随他们十几年甚至更长的责任,这也就意味着,他们两人自由自在的生活只剩下最后的这一个月了。  于是,索菲亚和杰森决定辞职,好好享受这最后的疯狂。苏菲决定每天录制一支舞蹈,上传到社交媒体上,而热爱大自然的杰森则开始研究全球变暖带来的危害,开始挨家挨户的推销小树苗,希望大家能够用实际行动来对抗全球变暖。然而,小夫妻两人的计划都进行的不如想象中顺利。有爱第一季预告犯-THEPAIN-向往的生活我爱唐人街(国语版)洛奇3(国语版)走山人OSS 117之非洲谍影双全浪漫的西街战栗怪奇档案剧场版序章新说·四谷怪谈岩石的诅咒特殊案件专案组TEN2美梦成真1994300杀手德州电锯杀人狂前传夺命地铁(国语版)千挑万选的爱新教宗非常营救卢克·凯奇 第一季扫毒粤语情痴の檻跨过鸭绿江病毒抗体忧伤的情歌(国语版)超级飞侠第十二季灰色气流中东极速争霸赛古董局中局之国画密码年轻的教宗第一季铁塔油花浪漫曲你微笑时很美英雄泪披露五个Junko患难之交催眠师幻想之爱好人2020傲椒的湘菜第三季里米尼异常

 长篇影评

 1 ) 隨感

看完電影,有一種難言的哀愁,因為“只能這樣”;也有一種力量,是“好好活著”。

《將來的事》在我看來其實是“活在當下”,是“斷捨離”。

電影的主角娜塔莉是學哲學的,哲學是辯證,沒有絕對的真理(電影中有一場娜塔莉與學生關於“真理”的討論),一如生活本身。就像電影中說她經歷過激進的青春,也加入過gong產dang,但時移勢易,年紀漸長的她不再相信偏激的理論,而變成了年輕人口中妥協的“中產”,她嚮往生活本身,栽花種草,面朝大海——因為“就是這樣”,她不再是過去的她,不再相信過去相信的真理。

電影中她愛慕的學生法比安是她年輕時的“原樣複製”:青春,熱愛哲學,參與和熱衷討論社會運動。她愛慕他,不無對於自己“青春”的留戀和投射,雖然她知道自己已不一樣。法比安暗示她“妳或可和年輕的男子再一起”——“怎麼可能?”,這是她脫口而出的態度,也是心裏的想法。因為她縱然欣賞,但她知道自己是另外一種人,要過另外一種人生。電影中她和法比安及法比安的一幫朋友一同生活了一段日子,她獨自去看山、看風景,安逸自在;但在和法比安的朋友們一起時,卻時常是孤獨的,她兀自躲在床裡哭,因為知道自己是一個局外人,格格不入。最悲傷的是她也已經看到了法比安的未來。法比安和她說,現在先這麼過日子,但是有了孩子以後就不知道怎麼樣了。娜塔莉其實已經預見了法比安會面對來自生活的重壓,也許未來的他會變成“她”,但無論如何,生活會給法比安答案。她能選擇的只有告別。

電影中另外一條線,是娜塔莉的母親,她深愛著娜塔莉的父親,但卻以離婚收場,終生鬱鬱寡歡。在母親身上,娜塔莉看到的是自己”未來“的”原樣複製“。她的老公出軌了,但嘴裡卻依然說著“永遠愛她”,如果和他繼續這樣曖昧下去,她就將和母親一樣,和這個男人永遠糾纏不清。母親給娜塔莉留了一隻貓叫“潘朵拉”,潘朵拉是“慾望”,也是“危險”,雖然外表可愛。她最後能選擇的,也只有告別。她把老公手裡的鑰匙要回來,又把潘朵拉送給了法比安。“斷捨離”,不但和過去告別,也和可能的”未來“說再見,好好活在當下。

電影中有一場戲很有意思,她在電影院裡看電影,放的電影就是阿巴斯的《原樣複製》,戲院裡的男子希望和《原樣複製》的劇情一般,和她來一場邂逅之戀,但無論電影內還是電影外,娜塔莉都選擇了拒絕,她無法做那件複製品,生活無法、也不該拷貝。

電影結尾的一場戲也很有味道,她在法比安家的最後一晚吸了大麻,躺在床上睡覺。半夜卻想起了潘朵拉,她來到樓下,潘朵拉躲在爐火邊,而法比安正在電腦前工作。她好像要在那場戲裡和法比安與潘朵拉做一個告別式,和放不下的(對於過去的)眷戀、撇不開的(對於未來的)慾望好好說聲再見——說起來是如此的憂愁,但生活不就是要這樣繼續走下去嗎?

看完這部電影後,有一股莫名的愁緒縈繞,於是在油麻地電影中心的駿發花園發了會兒呆,抽了根煙,又在經常去的廟街吃了碗渣咋,覺得活著已經足夠美好,就像最後娜塔莉抱著孩子,生活還是要繼續,誰說不是呢?

 2 ) 咳!C’est la Vie.

学法语的人一般最初学法语总有两句绕不开,Vous voulez couchez avec moi ? 或者C’est la vie. 前者大概是老美调侃法国人的段子,不知怎么就传遍了全世界。后者呢,虽然教法语的老师总会跟学生说,这句话是法国人的口头禅。可,当真去了法国,倒真没有多少人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C’est la Vie,一般都翻成,这就是生活。到了中文语境,总难免文艺矫情。当你生活都还没有开始过的时候,说这就是生活,不免有种前面是“坑”,后面是“洞”,您到底是跳还是不跳的感觉。但,如果C’est la Vie 翻成,这就是命呀。恐怕就多了几分特殊国情的红色社会主义广大人民群众的地气。

L’avenir, 法语意思,未来。一个55岁的中年高中哲学教师有多少未来呢?米娅·汉森-洛夫用100分钟的时间用镜头聚焦在一个中年法国女人身上。如果联系到,当下中国女权主义的困境,超过25岁的女人已然被社会舆论压的透不过气来了,大概是不会有任何的想象力可以放在一个人到中年,人生处处遭遇瓶颈的女人身上。这种电影大概只有法国人才有心思在现今这种过度消费主义的语境下拍的出来。

于佩尔饰演的Natalie是一名普通的高中哲学教师,她有一个一生郁郁不得的母亲,有一双子女,还有一个同样也是教师的丈夫。她的母亲就像传说中的精神衰弱的法国老太太一样,三天要跳楼,两天要自杀,还有一天得绝食,闹了一辈子,不得安宁。却在每次女儿来的时候,都要给自己好好打扮一下。镜头下,饰演于佩尔母亲的女演员,即便是人到老年,依然能看得出当年的风姿绰约。Natalie跟她的丈夫呢,结婚25年了,放佛一切都开始变得有力无气。一切看似平静,一家人安稳地坐着用餐,享受家庭快乐。而生活的暗涌怎么会放过她呢?

于是,女儿发现父亲出轨。丈夫主动承认出轨,并要搬出和情人生活。折腾了一辈子的母亲,也终于去世了。好像被填满的生活,一下子空了许多。没有任何歇斯底里,没有任何情绪的失控,生活交给她的只是无奈。无奈地接受人和事的变动,命运的变迁。就这样,安安静静地送走了母亲,坐车的路上,看到前夫和情人在路上,她噗呲一笑,alors ça。这一幕真的是,于佩尔把这个角色演活了。谁能想到,她用这样一个反应去演绎这个角色的复杂性。前一刻,仍然因为母亲的离去而悲伤,后一刻又看到前夫与情人,生活猛然地抽了你一巴掌,你却轻松地笑了。

这就是生活,这就是命呀。

她不是没有迷茫过,跟以前的学生走在草地上,也会抱怨社会对过了40岁的女人的不公。25年的婚姻,抵不过一个花容月貌。和学生之间闪烁的情愫,若有若无,这也恰好是许多典型的法式情愫,鲜少有人愿意捅破点什么。感情就这样放着,陪同时间,一同流逝。

电影结束在一年以后,Natalie做了外婆,母亲留下的老黑猫也由学生代为收养。
生活放佛又有了新的开始,可它又何曾断过呢?

女导演米娅·汉森-洛夫的父亲是索邦大学的哲学教授,也解释了一位年轻导演能把一个哲学教师的家庭生活对话写的细致入微,并且情节和对话里的笑点,刚刚好又不显得过多的原因。恐怕戏中些许对白正好来自她自己的生活吧。

而本片承袭了法国文艺片一贯风格,任何电影都能拍成一部精彩的白开水电影。不过,取材于生活,聚焦于生活,又何尝不应该如电影里这般? 平平淡淡,再大风浪,也不过是杯中的一勺水。是惊涛骇浪或是点点水波?大抵皆由个人心境所使然。

如何,不是生活?命运,又何尝需要对抗?

 3 ) 这是一部乐观主义影片:谈点哲学,生活与音乐

Mia Hansen-Løve算是这几年法国影坛的新锐女导演,年仅36岁,现任丈夫是张曼玉的前夫,法国导演Olivier Assayas。这个心思细腻,腹中有货的女人,近期的作品无一不让人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一种从女性视角出发的细致与真实。 Mia Hansen-Løve拍摄的电影,取材多少都来源于自己或周围朋友身上的故事,这部《将来的事》是她的第五部电影,同样也不例外,两个哲学老师的婚姻缩影来自于她自己同为哲学教师的父母。 这是一部德国和法国共同协作拍摄的影片。片子里的生活背景虽然在巴黎,却显而易见融合了德国的哲学思想,德国音乐家的作品。娜塔莉丈夫汉斯这个名字也是个非常德国的名,片子里娜塔莉的母亲说过一句“天呐,你竟然找了个叫那样可怕名字的人结婚。” 法国和德国都是注重思想和哲学的国家,片子里将哲学接入,非常精彩,如果不懂,就只能把这部片子归类到遭遇丈夫婚外情,事业不顺的女性中年危机一类的题材,这是极其可惜的。 娜塔莉和汉斯虽然都是哲学教师,从剧中大量的对话看来,娜塔莉是笛卡尔,柏拉图,苏格拉底哲学派的追随者,而汉斯倾向于康德哲学派,是德国派哲学的狂热追随者。不同的哲学观其实映射了不同的人生观,这便是导演安排在片中家庭生活的几场辩论”的由来,比如两个人对学生游行给出的不同态度,娜塔莉喜爱的学生汉斯却不喜欢,汉斯讽刺娜塔莉曾经受法国68学潮影响,曾经加入过共产党等等一系列的对话。 哲学式的讨论及辩论贯穿这部电影自始至终,通篇被哲学附体,通过思想的辩论来阐述一些哲学的观点。 如何将哲学灌入一部电影作品?会不会枯燥烦闷?Mia Hansen-Løve巧妙而恰到好处的把哲学同个人的生活联系起来,影片并没有用哲学家用推理来得到自我满足这个套路,而是将哲学的观点赋予意义渗透到了实际的生活中,由Isabelle Hupper饰演的主角娜塔莉的生活大量场景体现。 场景一 :影片的开头,娜塔莉在批改学生作业的时候有一道题,“我们是否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这个问题,一直穿插在娜塔莉同她母亲的相处中。她的母亲是一个有点神经质,幻想症的老太太,她年轻时候是个美丽的模特,她常在凌晨给娜塔莉电话,一个礼拜要打几次电话让消防员来抢救自己,她的老年生活消极而颓废,娜塔莉一直为了她在家,学校和母亲之间奔走。在住家及养老院的选择上犹豫纠结,希望尽量选择一种对母亲好的方式。 当我们生活在哲学的世界里,教授哲学,沉静在人类伟大思想家的智慧海洋里,在现实中,我们是否能面对这些存在的,动荡的实际生活? 这其实已经把电影的本意《未来的事》的真正含义慢慢引出来了,未来的事就是生活可能带来的各种新的问题。 对娜塔莉而言,生活中的不断变化不仅仅是如何安置自己的母亲,留在家里还是送到养老院?还有同出版社的合作,以及丈夫因另一个女人要放弃与她的婚姻。 表面上,娜塔莉在面对这一桩又一桩的事情来到的时候,显得冷静而坚强,但其实她并非无动于衷,这就是导演的功力所在,以一个细腻的女性视角和感受切入,将娜塔莉的情绪波动及内心的波澜用诸多细节如肢体语言 ,表情等表现了出来。 比如,当她回到家,看到丈夫放在客厅桌上的鲜花,她愤怒地取出鲜花,正反着塞了两次,试图把花塞到显然看上去就太小的垃圾桶里,然后她又把花拔了出来,拿了个环保袋将花装了进去,她将连环保袋一起扔到了室外的公共垃圾箱,扔进去以后,又回来把环保袋取了回来,把花留在了垃圾箱。这虽然是一个细节,但这一系列动作把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的憎恶和轻蔑表现得淋漓尽致。不稀罕你的花,厌恶得几乎都不能看了,拿个袋子套起来。其实,你的花都不配我拿一个环保袋来陪葬,这种事影响不了我,不必失去理智把一个能用的环保袋白白给扔了。这个细节我觉得真的是设计得太棒了,只有女人能够有那么细小的触觉并将之编入电影的情节。 又比如,娜塔莉母亲的葬礼上,她读了一段选自Blaise Pascal著的《思想录》 场景二 : “这是我所看到和让我不安的, 我到处看,但只看到幽暗。 除了怀疑与焦虑的本质大自然什么也没有给我。 假如我无法看到指向神的事物,我只能自认为负面。 假如我看到造物主的痕迹,我会在信仰中安息。 但看到太多否定与太少肯定,我于是处在怨怼的状态。 我无数次祈祷,神如要加持,那就得明确地指示。 祂所留的印记若是模棱两可,那祂一定会抹去。 祂或明示,或无语。 我才能找到我该跟随的地方。 但我现在的处境是,不知我是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做。 我既不知道我的情况,也不知我的责任 我全心期待至善,并且追随它。 为了永恒,我愿付出一切。” 这段话由娜塔莉的独白插入,和影片的情节结合恰到好处。镜头切换到娜塔莉坐在公车上,哭泣,情绪不稳定,当她看到自己的丈夫和情人走在街头一晃而过的时候,她又哭又笑,这一场景和上面的那段话相相得益彰。哲学影射到生活,娜塔莉的一举一动叙述着她的情绪起伏。 再比如娜塔莉在学生的农场躺在床上,抱着潘多拉哭泣的短暂镜头,这都是她的情绪释放,再一次,她并非无动于衷,她并非为发生的事情不为所动。 场景三 : 娜塔莉同他最喜爱的学生在山中农场里的一段对话, N: 我不知道你连齐泽克(继承了拉康的思想,精神分析学派。)的书都读? ...... F: 我探索行为和思想间的问题。这不是你的教学重心。 N: 为什么你这么说?我向来坚持生活需与思想合一。我自己也一直试着这么做。 F: 好,没错。但不会超出内心的范畴。 N: 怎么说? F: 你只在意你每天的生活举止,不会让它损害你的价值标准。但却无法接受让思想失控,进而导致你生活的巨大改变。 N: 你想说什么? F: 你去示威足够让你觉得自己是知识分子。这样让你舒服,但不会危及生活方式。 尽管这段话,娜塔莉表面并不赞同,但实际上是戳中她的心的。她一直在试图有意或无意地抑制住自己的真实思想,避免情感失控,尽量保持着自己的生活不被变动而影响能继续正常地运转下去。娜塔莉躺在床上哭泣,这也是导演放置的一个小细节,她懂哲学,知道用理性来控制情感,但其实也有控制不住让感情真实流露的时候。也许是逃离及无法面对,娜塔莉编了个理由说巴黎的家漏水了要早点回去,老师和学生之间其实已经是心照不宣了。 这是一场哲学思辨式的对话,结合现实中发生的变动,让所有观众也能看明白。 场景四 : 娜塔莉在课堂上引用了一段话 “当我们有欲望,我们可以是不快乐的。 我们等待它未来成真,假如快乐不来,希望就会延展开来。 激情维持多久,幻想的魔力就多久。 这个状态是自给自足的,其伴随的焦虑是一种满足,它填补了真实。 不幸是属于那些没有欲望的人,他们因此失去他所拥有的一切。 希望比拥有更容易令人满足,快乐存在之前才是真正快乐的。” 这段节选自卢梭的书信体小说《新爱洛伊丝》。虽然是主人公朱莉和圣普乐的爱情描写,但也可以影射到生活里的其它方面。 这里又同片名《未来的事》呼应。也同娜塔莉的角色转变,从母亲升级为外婆,生活未来有了新的期待呼应。享受生活的过程,痛苦和不安,动荡与迷失,真实地生活着,感受着,走过了这一路,回头看,经历过的事都是可以歌颂的人生厚度。无动于衷,没有欲望的人,从来都不曾拥有过什么。 场景五: 影片里,死亡出现过好几次。 片头,在海边的作家墓穴,娜塔莉母亲的葬礼,在地铁里读一本名为《死亡》(拉基米尔·扬科列维奇著)的书。这些桥段的安排,和动荡沸腾的生活形成一个强烈反差,也是一种强调。哲学并非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非行动派,它可以体现在事物本质的运动中。电影中安排的很多不经意的场景:旅行,乘船,从一个地点到另一个地点之间的移动,火车,汽车,游泳,走路,生孩子,等等,这都是对生活的一种渴望和追随,生存就是一种哲学。 最后再简单说说影片中的音乐: 1. 学生来火车站接娜塔莉,两人一起坐着车开往山里的农场。Woody Guthrie的My Daddy (船舶在天空 Flies a Ship in the Sky)缓缓流出,这个Woody Guthrie是今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Bob Dylan的偶像。歌曲欢快,带着小孩的童真和想象,有一种生命力。娜塔莉同丈夫共同生活20年里只听同一类型的音乐,勃拉姆斯和舒曼。车子里的Woody Gurthrie在流动,娜塔莉说自己重新找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在丈夫离开后,孩子长大成人离家,母亲去世后。 2. 舒伯特《水上吟》(Auf dem Wasser zu singen) 歌词大致描写了在湖面泛舟的美景,时光流逝,明日再好的时光也将消失如昨日一样,乘上那翅膀,消失于无穷的时光。 这首曲子出现在娜塔莉离开丈夫在布列塔尼曾经供一家度假的祖屋的时候。 这首曲子应了娜塔莉和丈夫昔日的美好时光逝去。 “逝者如斯夫,欲乘风而去。”这何尝又不是所有人的生活始末? 3. Donova的Deep Peace (* 不要上内网乱找了,列出的都不对的,能上外网的,去外网找吧) 歌曲出现在娜塔莉在送潘多拉去山里农场那次,晚上她头晕的时候响起。这首歌的歌词和旋律都非常美妙,有使人产生安静的力量。随着音乐的缓缓响起,她从农场回到家,生活似乎也渐渐回到轨道。 4. Unchained Melody - The Fleetwoods 影片的结束,生活继续,字幕滚出,放的就是这首歌,很温情,家,新生命的延续,爱,我们所有人都渴望。比较积极的人生态度的影片。 这是一部乐观主义者的影片,人生的任何阶段都能找到幸福,为人师培养了优秀人才的幸福,为人子女的幸福,重新找回自由的幸福,当上祖母天伦之乐的幸福。 这不是一部讨好大众的影片,它在找属于它并且懂它的观众,音乐,书籍,哲学的引入都是导演和她的受众群之间的纽带,暗号和划分同类的记号。 Bravo!最佳导演奖实至名归,不能再写了,我已经控制了篇幅,但还是写了整整四页的文档。

 4 ) 哲学解构这世界,但无法解构片刻构成的生活

格朗贝岛上夏多布里昂的坟墓旁,铭牌写着:“一个伟大的法国作家安息在这里,但愿只听见海和风的声音。过往的行人,请尊重他的最后的愿望。”娜塔莉的孩子先走了,然后她走了,然后丈夫想多留一会儿。夏多布里昂的《勒内》,是带点忧郁的浪漫主义作品,读起来甚是无聊,但是他本人的生平确非常的精彩。和妻子相敬如宾啊,一直出轨啊,政治和宗教都掺和一点啊。娜塔莉的丈夫可能在那个时候已经出轨了,他想像夏多布里昂一样去革命,去推翻自己现在的生活又不敢,还得和妻子相敬如宾,所以他逗留,并踟蹰。

在抗议示威的时候,她说: “如果神的臣民果真存在,他们便可以用民主制来治理,但如此这般完美的政府,并不适合于凡人。你们可不要误解,卢梭是社会契约论的作者,法国大革命正是立足于他的政治思想” 。不是她不再向往哲学世界的乌托邦,而是她明白,如果完美真的存在,那么它已经实现。如果完美将不会存在,我们也无需挣扎,但是并不是说我们就应该放弃我们的努力,而是我们的要抱着向往,慢慢看着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为这个世界的一部分,不妄想一下子推翻或者颠覆什么。无论政治,还是宗教,还是生活的支离破碎,他们从来不存在完美的形态,我们也不应该奢求完美,但是我们要一直努力,才能最终等到他们的破碎和重组。

“激进派对我来说太老了。”

“为什么?”

“Been there, Done that. ”

什么是真理? 在生活中,真理在一些领域可能已经被证实,但是在艺术领域,真理是由时间决定的。而时间也是会出现谬误的,或者说我们的在现实的时间里,是无法判断真理的。我们的所作所为都只能借由后人联系我们的对这世界的影响和改变来分析和评价。一代一代地,在这个领域新的时代来临,旧的要被遗忘前,我们才有资格判断出什么是真理。我们的希望在,所学可以预测将来,我们的无奈在,所来临的将来是我们无法判断的。

她丈夫出轨、摊牌,带走了列维纳斯和布伯描述信仰与希望的力量的书,却留下悲观的叔本华。她丈夫的离开,是她作为中产阶级知识分子无法接受的世俗和媚俗的结果,确是我们人类作为生物的本能。所以她的信仰和希望被带走了,她愤怒了,她的价值观受到了挑战。她觉得丈夫不可思议,“我以为你会一直爱我。”

所以她在公园里说,女人40就像垃圾,她的学生反过来说,女人不会没有魅力,特别是你这样的女人。她在学生身上得到了世俗的温暖,或者说满足了世俗的虚荣心。

她说“想想我现在的情形,孩子们长大离家了,丈夫离开了我,我母亲也去世了,我自由了,彻头彻尾地自由了”。拥有就会害怕失去,我们用经济学、法学、心理学、生物学、哲学去解释生活中的一切,构建自己的价值观,在自己的价值体系里让一切合理。在她哲学的世界里,一切的最终结果其实都是失去,或者说无意义。她理智的哲学观告诉她,你拥有的才是你的束缚,而当你失去,你的内心就会平息,因为你不再恐惧失去,从而你才懂自由。

书架上的普鲁东和傅里叶让她明确的知道,她的理性不允许她选择无政府主义式的自由,她无法从中得到真正的快乐。“只要我们愿意,我们可以牺牲我们的幸福,我们期盼着未来,如果幸福未曾到来,我们仍然要心怀希望,依旧保持我们的激情与梦想,因为这样的状态就足够了,这种状态所带来的焦虑与不安实际上是一种可以替代现实的愉悦感,或许会更好。厄运却降临在那些无所无求的人们身上,他可以说失去了他所拥有的一切,人们对于已经得到的东西远没有对正期望的更加来得开心,只有在没有得到之前才会觉得快乐。”和学生的相处,让她更明白,世俗的快乐对她来说并不能填满自己的内心的空虚。她追求的快乐,或者说能感受到的快乐只能是长久的,纯粹的,卢梭式的古典主义的快乐。不是怀疑主义也不是虚无主义。而最接近她追求的真实的快乐的,就是让一切处在一种正在期待的状态,那是对她来说,能达到的最理想的状态。

当她在公车上看到丈夫身边的年轻女子,她明白了。 如果读了这么多年哲学的她,还在为了一个男人的生物性而愤怒,还在取悦世俗的标准,那么,她才是该羞愧的那个人。她重新去买了一本《困难的自由》,自己成为自己的希望和信仰。

圣诞夜,丈夫来取叔本华,因为今夜的他绝望地渴望温暖,但是她却能平静地让他离开,因为她终于在自己的哲学世界里,达到了自己价值观的统一。她关门瞬间的停顿,让她说服自己,这种统一让她可以面对那些将来的事。

她抱起孩子,暂时放下哲学,唱起了法国民间的传统歌曲:A la claire fontaine (清澈的泉水)

在明亮的清泉旁 我独自去散步 我发现水如此清澈 于是跳进去游水 我爱你很久了 而我永远忘不了你 在橡树叶下 我擦干身体 在高高的树干上 夜莺在歌唱 我爱你很久了 而我永远忘不了你 唱吧,夜莺,唱吧 你有一颗开怀的心 你的心会笑 而我的却想哭

生活需要价值,所以我们需要价值观,才能面对将来的事。

但是偶尔放下我们恪守的价值观,让自己的本能发挥,也不一定是件坏事,而是 感人的事。

希望那些哲学安慰不了的人,可以在宗教里得到慰藉,别再跟自己较劲。

将来的事里可以多一点 感人的事

 5 ) 《将来的事》:哲学、女性与生活

哲学常被视为一种高级而晦涩的文字游戏,深刻的思想和抽象的经验,在精妙的语言和文字间显现真理,曲高和寡,不明觉厉,电影《将来的事》主要围绕一个平凡的哲学老师展开,法国八零后女导演米娅·汉森-洛夫凭借这片拿了银熊,今年接连送上佳作的于佩尔也获得了纽约影评人的肯定,成为各种颁奖典礼的有力竞争者,这部走文艺路线的电影并没有高谈阔论的探讨哲学问题,抑或踏入高深莫测的学术境界,聚焦的反倒是最为寻常而普通的日常生活,平易近人,娓娓道来,并留下了一定回味和思考的空间。

于佩尔扮演的哲学老师娜塔丽是一个年过四十循规蹈矩的人,专心专意的教书,算是中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她最偏爱的学生法比安却不安于现状倾注于“革命”,很容易和历史上那些激情四溢想要努力干点什么激进事来改变社会的热血青年归于一类,同受到哲学的影响,却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态度,一个以绝对的自由和激情选择了主动,一个以绝对理性和保守的立场归于了被动,而娜塔丽接下来的生活变化却在她内心泛起了感性的涟漪,丈夫出轨,母亲去世,出版麻烦,一件接着一件,历经变故和伤痛后,她反倒活得更加的自如和坦然。

叔本华、齐泽克、布贝尔…这些大腕级哲学家的名字相继出现在片中,其中还引用了几段引发关联和思考的哲学经典,哲学不仅体现着思想的高度,能受到启发和慰藉,同时也展现着语言的奥秘和魅力,透过娜塔丽说出来显得格外的意味深长,却难以将她从糟糕的生活中解救出来。屋内的陈设和室外的自然风光,包括一些独到而自然的情节构思,加上台词上的讲究和对哲学的传统热衷,营造出高端、雅致而文艺的文学气氛,一切都很法国,而这种似曾相似、不失深度和思想的日常拍摄手法,很难不让人联想到法国新浪潮电影大师侯麦的影像风格,感觉格外的亲切和舒服。

配乐的选用以及在恰当的桥段出现的考虑上花了心思,两段重要且具有象征性意义的配乐用得很聪明,一段是舒伯特的《水上吟》,是娜塔丽在出轨丈夫的陪同下离开曾经留有美好回忆的度假之家时响起,喻示着她在向过往的那段她为了家庭付出过心血的岁月告别(后面娜塔丽有指丈夫的音乐偏好,听来听去都是舒曼和勃拉姆斯),另一段选用了鲍勃·迪伦的偶像伍迪·格思里的名作《ship in the sky》,是法比安开车接娜塔丽一起开往度假小屋的路上,就像那只受本能驱使可以重新适应并融入新环境的黑猫“潘多拉”一样,从古典到民谣,还有同样需要辞旧迎新的娜塔丽。

女性可以说是这片的一个侧重点,影史上同样有很多女性导演都会将其视为重要的刻画对象,其中的代表就是比利时导演香特尔·阿克曼,米娅同样也做了不少着色,片中可怜又可悲的母亲去世后,娜塔丽讲述了母亲的身世和观念,无疑片中娜塔丽的母亲是一个带点悲剧性色彩且相对底层的女性角色,母亲将自己的遗憾化为对娜塔丽的高要求和期望,甚至是任性的依赖,而到了娜塔丽这她的确活得体面而有尊严,即便被背叛被伤害,她依然能爱得起放得下的好好生活,和今年同样以女性为主导的保罗·范霍文的新作《她》有许多相近之处,但这部要更加的贴近生活,也显得更精巧。

近年来很多电影不再以男性为绝对主角,而是将更多的篇幅和精力放在女性角色的塑造上,男性反倒成了绿叶,女性在受到渣男的伤害时所表现出的状态,不再是传统印象中脆弱和卑微的形象,抑或总以男性附属品的地位出现,而是以相当独立、自主、坚强(势)的姿态示人,娜塔丽显然也是其中的一份子,即便她嘴里说得有点现实而沮丧,有些寂寥和惆怅,也会在夜里对于逝去的曾经和无法倒退的岁月流泪,但后来意外见到丈夫和情人时的破涕为笑,快速了断和丈夫曾建立起的种种关联,而新生命的来临,最后在温柔的歌声和关爱中,自由随性的她表现出的释然特别打动人心。

哲学再明智,女性再伟大,都难以凌驾于无常的生活之上,这片主要是以将来的时间段为分界点来讲述娜塔丽的生活,世事难料,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不同的阅历和年龄,认知、应对的态度与选择的方式都会很不一样,再理智还是难以摆脱情感的牵绊和影响,可能很多人会像片中的学生前后对娜塔丽一成不变的生活提出的质疑一样,不解她的执拗和坚持,但看到最后我对娜塔丽倒是挺能理解,时过境迁,曾经有过的经历会在时间的长河中慢慢沉淀褪色,到头来会很无奈也会很坦然的发觉和接受,平淡,才是生活这道难解的哲学题最终的谜底。

写于2016年12月,不太满意,有待加强,仍需努力。

 6 ) 将来的事儿

娜塔莉在人生的这个时段遭遇了生活的全面崩坏,她的哲学著作在如今碎片化的读图时代,失去了再版的机会,患有疾病的母亲突然离世、丈夫出轨搬去和新欢共度人生,而哲学夫妇分家的方式也是醉人,丈夫擅自带走了娜塔莉标注过的伊曼努尔·列维纳斯和马丁·布贝尔作品,这比婚变更让她气愤。很多人都说,在一团乱麻的现实生活中,哲学其实没什么用,然而哲学所带来的思考习惯会让有头脑的人对骤变的人生有着更深层次的认识,于是娜塔莉的惊异、失落,也来得较一般妇女冷静。顺应自然规律,娜塔莉做了外祖母,有了新的世俗身份,她欣然接受这个辈分升级,如同接受生活中的其他变故一般。曾被娜塔莉戏称为古怪老黑猫的亡母遗物,也有了归宿,在人生的这个阶段,她遭遇了很多,不过,最糟的和最好的都已过去,将来,或许有其他糟的或好的事,相信她都能坦然应对。

 短评

人到中年,生老病死离都经历了,对她来说却是如释重负、一切才刚刚开始。风风火火的步伐,关于哲学和将来的事:一部法国版的“女人四十”。说实话于佩尔阿姨演这种中产知识女性太没难度了,倒是写出这样生活剧本的80后女导演确实该得银熊奖~

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与侯麦那些哲学电影的本质区别是,对哲学元素的征用仅仅停留在报菜名层面,影片本身不具备任何思辨色彩。内核是纯正的小清新风,流畅,舒缓,轻盈。3.5

8分钟前
  • LOOK
  • 还行

“一头黑猫从屋顶走过,它朝左看看,它朝右看看,它归它慢慢走过去了。生活自顾自走过去了。”

10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于佩尔阿姨的表演特别好,精神世界丰富的女人需要爱情么?连艳遇都不需要。

11分钟前
  • 胖胖
  • 推荐

六十几岁的于佩尔梳着马尾穿着红色吊带裙走在林间,这不就是少女吗

12分钟前
  • 彌張
  • 推荐

最后哄宝宝的时候唱的歌,不是他们的舒伯特,不是他的Woody Guthrie,是她从回忆里抓出的Il y a longtemps que je t'aime,不为自己或他人,而是唱给生活本身。

16分钟前
  • CharlesChou
  • 推荐

以一连串生活片段慢条斯理地讲述五旬哲学教师在因婚姻破裂、事业受阻和亲人离世等生活变故而被迫获得自由的情况下如何在自己身上而非依赖男性寻求满足并同时和年龄斗争的过程。影片避免强烈戏剧性和情感宣泄,伴随着政治哲学讨论的丰富对白幽默而睿智,场景转换时常以突然剪辑强调每一片段的重要性。

21分钟前
  • 小易甫
  • 还行

很久没看法国人的电影了,他们还是那么喜欢哲学(摊手)

25分钟前
  • 较差

忧郁症母亲的政治审美,市场和内容所提供的真理能否辩驳,无政府主义农场走丢了潘多拉,分手丈夫的海边小屋,欣慰学生亦非归属,柏拉图儿童读物,平安夜催眠曲……一位哲学老师bitter sweet的小生活,将所有悲痛都过得轻松幽默波澜不惊,只在不经意时悄悄哭泣。很不错

26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女人過40就沒戲了----皈依這種俗見的哲學女教師,生命與學問當然斷成兩截。但能怪她麼?即便是片裡的山中公社,也是群雄聚義高談,女人上菜刷碗;社會不友善,學者常偽善。原生家庭的失愛失學,也暗中左右了她勤學戀家的務實人生。一部完全的電影,精緻典故和雨蓓一樣迷人。將來事不好說,但她扛得住。

28分钟前
  • Reader
  • 还行

过去共你,聊卢梭读福柯拜谒夏多布里昂;而今相觑,叹惋着圣诞节你要一个人过。脚步风风火火,她过着自己的知性生活,却在看到桌上的鲜花时发了火,瞄到出走的黑猫时泄了气。娇艳的花朵映衬着生活的嘲讽,落难的老鼠犹如人生的颓唐。一面墙,隔开含饴弄孙的现时和熠熠生辉的往昔,一杯酒,敬献给明天。

30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就我所知道的哲学系女教师,做了母亲的,没做母亲的,当了祖母的,生活该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不会因为读过了阿多诺和列维纳斯,通晓霍克海默和叔本华,就会有别于旁人。好些道理与意义并不是只有哲学家才懂得。

33分钟前
  • 还行

将哲学视为生命信条的女人永远不孤单。

34分钟前
  • RYZ
  • 力荐

她出演的电影,我是每一部都要看的。她真的是一个很美的人,这种美不是少女如鲜花一样的美,是开过了花结出了果,果实落在地上,又长出一棵小树的那种美。

35分钟前
  • 推荐

“孩子们成家了, 丈夫离开了, 母亲去世了. 我自由了, 我彻彻底底地自由了.”

39分钟前
  • 水包酱
  • 力荐

放弃行动,是一个哲学家的道路。放弃革命,是一个年长者的选择。放弃将就,是一个女人的尊严。

43分钟前
  • 咯咯精
  • 推荐

年度十佳!仙女于佩尔演这类角色信手捏来,就像喝水一样轻松。有趣的是,这片儿很容易投射到自己,如果我到了于佩尔的年纪,还没有她那样的仙气,没哲学做精神支撑,没法国帅哥学生,突然又遭到各种各样的家庭变故,我该如何处理?这片细看下来太致郁了....

44分钟前
  • 朝阳区陆依萍
  • 力荐

2019-9-8重看;掉书袋于无形,各方大咖随意闪现在细枝末节,生活的琐细真实消解哲学形而上的沉重,「生活在别处」的远方诗意虽无法解决现实的具象问题,却拥有日常的温度和肌理,沿袭侯麦式文艺(山庄那段尤为同感);几段哭戏甚好,从深陷乱麻到抽离物外(从捧花到抱猫到抱娃的过渡),人生的底色虽不外是荒凉,葆有自我,未来总是更好。

4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一个经历五月风暴的激进女青年,也终将像水滴一样融入市井生活;衰老的是容颜,弥坚的是智慧;普通夫妻离婚分财产,文艺夫妻离婚分书;不同的时空,与68范儿的男孩狭路相逢,岁月是最无情的导演;这个世界不会变好,也不会变糟,因为它本来就很糟;当之无愧的五星。

51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力荐

于佩尔演活了顶着中产阶级外壳的那群人,他们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故步自封,现实世界里的一束鲜花一个陌生人的吻也会吓得他们慌了神,最终唯有亲情才能激起他们心中的柔情。影片用哲学元素展现了一个女教授的精神生活,疲于奔命的同时又能保持理智,导演的手法像是四俩拨千斤,文艺的腔调拿得很好。

53分钟前
  • 超cute侠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