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times I think about the moon, how we're very very far away from the moon. There's so much space between us. Moon, or the closest star, or whatever.. -Celestial bodies - just the amounts of space, too...vast to comprehend. So you know, considering all that, relatively speaking, even when I'm there, you're here, we are very very close. Even when I'm there and... you're here, I'm not substantively any farther from you than I am right now... -astronomically speaking, very close -Yes, very close.”
不得不承认不管从叙事剧情还是角色等等各方面(every tiny aspect)来说都简直就是Looking的双胞胎兄弟啊,属于是像到让你不可思议类型的选手。因为真的喜欢Looking喜欢到发疯所以我是抱着想再找一部基本相似的剧来看的目的入的坑,看了几集发现不太尽如人意,虽然剧情很像但是风格迥异,已经有Looking在心里扎根的我一时间有点接受无能。Looking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的烟火气息,它对San Francisco最最真实的带着温度和心跳的生活进行不加任何修饰不掺一滴水地直接呈现,对生活琐碎和细节的打磨细致到出乎意料,以至于你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进入Patrick的这个世界,你是以San Francisco生活中的一份子而非观众的身份出现在Patrick身边,和他们同喜同悲。显然两者走的不是同一卦,如果说Looking是一场真实生活的沉浸式体验,那看The Outs就最好应该以sitcom的目光去审视它,虽然它也是清新的生活向的,但比起Looking它显得更为浓缩,导演不会深入地聚焦生活平平淡淡的每一角每一隅,烟火味淡了,没有那么强的代入感,你能看到的是一场舞台秀一般的“表演”——是“表演”而非“体验”。到了结尾的强行独白升华未免让人感觉临时抱佛脚,趁着结束的最后几分钟赶紧调动一下观众情绪,不过到了后几集我也算和自己达成了和解,不再一味地以Looking的标准去苛责这玩意儿一定要和它一样,这么看下来感觉观感瞬间提升了不少,也容易接受多了。 最后的最后,我真的很爱Paul Scruffy,我爱死他了,是想和他现在立刻马上原地结婚拖半分钟我都会不行的那种,这样温柔的大男孩真的就是完完全全在我的点上好吗,好想把这种小狼狗抱在怀里使劲蹭,和他共度余生,好吧必须得说我给出的四星里面至少有半颗星都是他一人的功劳。
终于,我也来了纽约。
不知道这是自己第几次看the outs了,每一次的机缘巧合都不太一样,有的时候自己可能在上课,有的时候可能是假期,还有的时候可能是在不知道哪里的去考试的路上。只不过每一次,自己都是单身一个人。
这一次格外有点不一样。窗外面是St John's Cathedral,再往远看是帝国大厦,再往远看可能就是downtown了。纽约这个城市说起来也挺奇妙的,有的时候感觉不到纽约的城市规模的大或小,曼岛上习惯了以后,感觉这里就是纽约的全部了。可是每次去一趟queens可能要花上一个小时,甚至比去一趟jersey还要费时间,可是queens是纽约,Jersey却不是了。
纽约大大小小的地方,Brooklyn竟然是唯一还没有去过的地方。the outs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有的时候感觉自己的生活这么单调,可能是因为自己住在学校附近的原因,唯一一次去Brooklyn的机会也因为各种原因错过了。有时候觉得生活就是这样,有很多你本应该珍惜的机会错过了,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再看一遍的感觉竟然很不一样。这几年自己经历了不少感情经历,只不过到头来发现自己竟然还是一点变化都没有。自己想成为Paul,希望有Jack一样的态度,却到头来还是Mitchell一样的性格和结局。到头来发现其实不幸福的人的原因大多都是相同的,面对机会不够勇敢,面对问题不够直率,面对自己不够真诚。只不过好多时候勇敢了也没有结果,直率了也没有解决问题,真诚了却做不了自己。
如果我能够告诉每一个我喜欢的人我喜欢他,如果我能够坚持不让每一个喜欢我的人逃走,如果我能够大度一点放下应该放下的感情,可能现在就不会这么悲观难过。可是我不能,我解决不了问题,所以对方选择放手;我太患得患失,所以对方选择退却;我太内敛压抑,所以对方选择被动。我以为来到纽约后,一切可以改变,我可以和前任谈笑风生,我可以开始一段新的完全不一样的感情,我可以握住一个人的手然后从此不放开,可是我并没有,我还是一个人躺在床上,看着纽约的月亮,就好像和北京的无数个夜晚一样。
所以我知道我不配得到爱情,我不配像Paul一样可以安心的和Jack相拥入眠,我只能做Mitchell,每天看着窗外的人来来往往,尝试幻想自己和外卖小哥的缠绵,我甚至不如Mitchell,我做不到喝醉了以后给前任打电话,做不到看着前任送来的蛋糕说i miss you,做不到在前任说he's good的时候还和他拥抱告别。我只能做到闭上眼睛,然后长叹一口气,当做什么都没有发生。
终于,我也来了纽约,我以为纽约会不一样,可是并不是这样。只要我还是我,纽约,北京,又有什么差别呢。
就感觉很幽默啊。
挺生活化的,有高中同学、有应聘工作、有叫外卖。没有整天泡在酒池肉林里。挺能了解布鲁克林的20多岁30多岁的年轻人是怎么生活的。
每个人物都挺真实和鲜明的。感觉非常自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肌肉男,也没有出现全裸,这很难得。
节奏不错。不紧不慢的。就像生活的画卷一样缓缓展开。从第四集开始就没那么搞笑了。分手之后就比较严肃了。整体感觉就是人物关系特别简单。容易看。情绪都是满满的。生活竟然被拍得那么不无聊。
五星;爱都一样只是形式不同而已,分手后还是忍不住想你,但又害怕爱你的感觉,在不能放弃你又不想拥有你的夹缝之间。完全真实和细腻的感情表现。
第一季的表现相当不错,故事简单清晰,节奏控制也很好。第二季从前三集来看就有点用力过猛……
【网剧】虽然我坚持认为Oona和Mitchell自带mean face,所以不想看他们==不过我必须承认作为网剧,这样的调子和清新的风格挺满意的。演员也演得好,尤其是有一集结尾时那个想哭又止住的眼神。后面几集会相对比较喜欢,而且最后一集还有Alan客串,很喜欢。
第四集的细节简直戳心,只要Mitch一个电话jack就能穿越半个纽约给他送一只鞋,没有忘记带他的公寓钥匙,而Mitch也没换密码,一切都原封不动,彼此再熟悉不过,但最后却是i should go.真的只有爱过才能写出这么隐忍虐心的桥段。 @2017-04-27 02:02:59
我 們 曾 相 愛 想 到 就 心 酸
如今的第7集之后,真的是The end了,分手还能做朋友,如今这也许很正常了,更正常的是各自找到另一半之后,友谊依旧。★★★
如果我爱你就在凌晨三点半捧着一只鞋穿过大半个城市去找你,可是我不能留下过夜,钥匙也不能带走,因为我已经决定重新开始我的生活。
分手后肿么可以相见,那不是想念,那叫犯贱。我才不要小清新,我要重口味。
Jack还是和Mitchell在一起吧 毛毛留给我 =3=
我靠,超喜欢,清新到爆。
毛绒绒好美!不光毛绒绒还有大眼睛和又白又嫩好看的小手手,这不是要人命吗!三星给毛毛,一星给这剧的小调调儿。有些东西好多人试图说清楚,有些人能说清一点点。那一点,也不是能说出来的,是黑夜中鼻尖上落了一滴水,猛然抬头才发现,下雨了。
不过度不拖沓,难得的好节奏,期待下一季!
我一个单身了二十多年的老姑婆连分手后的生活的体验资格都不具备,OMG!
从hi bitch到 hello mister,两段感情的基调就不一样嘛。一种是绝望但是浓烈,一种是平淡和温暖。FYI,Jack的眼神简直太无法抗拒了。
贊
喜欢这种没那么多抓马的剧情,主要角色们在性格上棱角分明,但内在又都有不一样的温柔的部分。另外值得肯定的一点:编剧兼主演并没有把剧中可爱的男孩子都上一遍。是的,我在吐槽《请喜欢我》。
忍不住看了好几遍 喜欢这样的结局 分手很艰难 好在我们都慢慢挺了过来 不说再见 如果想见还可以再见 只是再也回不到从前 意外地发现导演编剧主演都是一个人呢~ 喜欢Tommy的温柔与包容
分手不是丧偶,退一步海阔天空。小清新挠得正中下怀~
哭的像个傻逼不能停。。。。I haven't felt love&pain for so long that I almost forgot what it was like, and I didn't know I miss it so much until just now TVT[主演既是导演又编剧太牛了嗷 geek的感觉好棒[jack有些瞬间会穿越到qaf的AG叔[里面所有小哥都帅!死!了!!!
放弃要用多大的力气?有多难呢?真的太难了。千辛万苦,修修补补,终有一日,瘫坐在地上眼泪唰就下来了——功亏一篑,反反复复。问我值得么,不知道,更多的时候,思念比爱牛逼多了,爱像个人类,而思念却似鬼魂。你如何忘记那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