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往事

全24集

主演:刘若英,赵文瑄,寇振海,严晓频,茹萍,王琳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04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剧照

上海往事 剧照 NO.1上海往事 剧照 NO.2上海往事 剧照 NO.3上海往事 剧照 NO.4上海往事 剧照 NO.5上海往事 剧照 NO.6上海往事 剧照 NO.13上海往事 剧照 NO.14上海往事 剧照 NO.15上海往事 剧照 NO.16上海往事 剧照 NO.17上海往事 剧照 NO.18上海往事 剧照 NO.19

 剧情介绍

上海往事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该剧以文坛传奇人物张爱玲的一生为线索,讲述了张爱玲从14岁一直到74岁的人生经历。故事采用倒叙的方式展开,从张爱玲到美国的婚后生活说起。一天,张爱玲(刘若英 饰)收到国内寄来的一个箱子,里面是母亲的遗物,她睹物思人,记忆的闸门像泄洪般被撞开,随着她的回忆,观众将被带入了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灯红酒绿的上海滩。张爱玲的一生不动声色地缓缓向大众掀开:她如何在一个沉腐败落的家庭成长,而至老死他乡。她生于上海,上海的富丽文明孕育了她;她求学香港,香港的殖民文化点拔了她;她轰动台湾,台湾的文化菁英,莘莘学子拥抱了她;她隐逝美国,客死异乡,尘归大海,她的故事仍未完。所以,她从海上来,来说她自己的故事……厨师杰克冒险记隔离故事家庭法则少年白马醉春风剧版银驹(原声版)吹向越南的风武林女大学生三国演义[1994]夜之亡灵秘密配方天大地大刀马镇之永贞哈啦大发师3勿忘初心宇宙大爆炸我们中间的动物牧师神探第四季阿尼巴尔午夜索魂一夜到永远?一片冰心在玉壶闪电侠 第三季最后的锦衣卫烈日灼人2(下):碉堡要塞无重力男子古战场传奇 第五季碧玉惊魂夜寻找格蕾丝天龙寺之星辰传密西西比风情画星球大战:克隆人战争第六季绣春刀II:修罗战场渡念师再造战士3:重生甜蜜阴森的家族狄仁杰:长安变海军陆战队员4相棒第八季鸭羹我要成名粤语

 长篇影评

 1 ) 刘若英终归是没让我失望.

是K突然提起要我看<她从海上来>. 也不记得那夜电话是怎么从往事摊到张胡的头上, 仿佛是那封邮件♣, 仿佛是其他的, 因为当时是在[明明已经进入度假状态却还在赶恼人paper也幸亏LA在下雨]的状态, 所以印象什么的都失了准头. K下了注脚说要有心理准备—-意头是对的, 只是看着看着就让人茫了过去. 当然, 要试了才知道.

试了才知道, 三宝的音乐真是极好的. 特别是theme, 这般姿态的调子竟然都不催我眠[断不是讥讽之辞, 真心说不催我眠是真不容易]. 虽然约莫是合理的, 从Reyher开始讲. 但看到New Hampshire那糟心的苍茫, 姐就有点急躁(从”糟心”和”姐”两个词开始…宣告本文装十三失败). 后来倒回去开始讲小时候的故事, 便也上了轨道.

很多人争论刘若英是否演张爱玲的佳选. 单这么想, 当然不是的. 刘的眼里从来都没有张的相片里可见的冷, 身量也不够. 看着看着还有另一个问题, 刘的气场也架不起张的那些奇装异服. 流苏旗袍倒罢了, 祖母被面裁的衣服也罢了, 都是傲着, 多少也不别扭的. 问题就出在那一身(就我看到现在为止, 十三集二十七分, 因为等着缓冲, 索性就开始说几句, 怕看完也就忘了这时候突发的奇想), 宝蓝底艳色大花上衣, 宝蓝绸裤. 这样, 真是难为刘驾驭了—-不然就是我太苛刻. 这衣服里不只是傲, 还衬着反其道而行之的张扬. 看着这样的衣裳, 谁还敢上去搭话? 要么, 也就胡兰成了把. 不过我最中意还是着那套白丝绸灯笼长袖衬衣, 袖口绣着小红花, 再着件湖绿蝴蝶对襟绸背心, 给倾慕的胡泡茶时撇去茶油(定系茶沫?)的张. 摘了眼镜说: 雾里看花.

有人点评说: 赵文瑄比之胡兰成太儒雅, 刘若英比之张爱玲太亲近. 我倒觉得不尽然. 先说胡. 我眼里, 这般男人是无他可描摹. 哪般? 那般女人见了就像被下了降头样低眉垂首[用张的意思就是所谓低到尘埃开出花]. 其他的都不大紧, 这类男人纵然是长得大相径庭, 意思在那里, 是一样的. 段正淳大概是一个. 倪震有可能也是一个. 胡兰成自然也少不了是一个. 那赵文瑄演出这样兴味的, 真是无甚差别了, 何来太过”儒雅”一说. 再说张. 世人就道她清冷孤卓, 仗着身形更是难以接近. 而我是觉得, 局促大于傲心. 刘的台腔国语, 确实是过矫情了些, 时而我会觉错乱; 但那待人接物的局促+真淳的秉性, 却是到位的. 更何况, 在胡的面前, 婉字当头的张, 也不可说是不合情理的. 要一个人演另一个人, 哪里有十全十美的事情.

[补充. 镜头破碎感尤甚. 说是一大缺点又怕外行见解被骂.]

其实开头K跟我描绘本剧特点, 是说把张的小说也一并演了出来. 当时K举的例子是<封锁>—-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封锁>撮合了胡张. 但这么几段情景再现里, 最让我觉得别扭的反倒是<封锁>. 好像是因为里面的吕宗桢, 同我预先试想的差了太多.

我是很喜欢戏里刘伏案的样子. 有点Comfort Zone的意思.

两个人以退为进玩文字游戏. 一个人没头没脑地冒一句, 另一个人没头没脑地接上.

“你让我生苦恼.”

“为什么要苦恼?”

“不应该苦恼吗?”

急急不安的theme出场, 却每次都让我亢奋异常.

我还记得那张叫作<我的失败与伟大>的专辑. 姐真金白银买来的(那时节要从姐口袋里挖钱买张正版真是实属不易, 哪像现在立场这样不坚定的). 同名主打歌真是欣赏不来. 但是也记住了那首叫作<原来你也在这里>的歌. 我又要说她唱歌. 真的是没什么技术. 但即使后来不再关心她的新歌, 当年欢喜过的却是没有褪色. 人家叫奶茶, 自有股醇香在. 这么回头看都觉得自己写来有些刻薄. 不过是真心喜欢她–作为一个女人的样子.

说来是有点惭愧的. 从小有意无意为了装十三, 张爱玲的小说并不是没看过—-也都可以说, 看过不只一次的. 但是奇怪, 情节是全都记不得的, 好像按苏青的话: 风一吹就刮跑了. 最后都只剩下些残存的意想, 甚至只是一股子惨淡的味道在. 而要说扎紧, 那是真的要算文人八卦, 仿若确是真切的生活要凌驾于那虚构的情趣之上了—-也是, 哪一段不是精彩到让人不能信的. 所以对张爱, 也不例外. 故事, 除了最众所周知的那几个, 真是不敢妄言拜读—-前读后忘连主角名字都磕磕绊绊怎么好算拜读. 但所说的那阵味道, 却是很多年没有散去. 临到现在要拖部电视剧出来看, 也还能抽丝剥茧般把那味道一缕一缕地扯出来.

最后忍不住要说一句: 赵文瑄着长衫, 真的是极登样的阿.

[虽然只过了三分之二, 但也不好意思再一头看一头写. 这样看也不是滋味写也不是滋味. 同当初八Cranford一样, 见好就收把]
-------------------------------------------------

♣是好几个月前曾摘给K的一封无标题邮件. 我总是兴起, 又厌倦标题—-需得是要点进去才有意思阿. 就这么一来K竟说她没仔细看明白, 到那日给我电话才突然想起这回事来. 而我, 兴头过了也不再记得要质问她为什么不回我邮件. 这段话是<今生今世>里的, 截给K看是因为很像我俩惯常的对话及观点. 诶, 错了错了, 只好说是我们像他们.


姓崔好,我母亲姓黄亦好,《红楼梦》里有黄金莺,非常好的名字,而且写的她与藕官在河边柳阴下编花篮儿,就更见这个名字好了。”她说姓胡好,我问姓张呢? 她道:“张字没有颜色气味,亦还不算坏。牛僧孺有给刘禹锡的诗,是这样一个好人,却姓了牛,名字又叫僧孺,真要命。”我说胡姓来自陇西,称安定胡,我的上 代也许是羌,羌与羯氐鲜卑等是五胡。爱玲道:“羌好。羯很恶,面孔黑黑的。氐有股气味。鲜卑黄胡须。羌字像只小山羊走路,头上两只角。

诶.你说说看. “真要命”

P



P.S.近来看郑念的<Life & Death In Shanghai>(<上海生死劫>),也发觉有人要把她跟张比.

比来比去且列伐.

———————————–

至20集

他怎么可以把和另一个女人在汉江边欢声笑语的事情, 这样毫无芥蒂地说给她听?

他跟她说英娣要跟我离异, 好像在等她表态. 我心里念叨: 你要她说什么?

谁料想她真的是这句: 你要我说什么.

他说假使我有第二个爱人你会怎么办?

这是文人才会这样唐突么?

怎么天底下会有这样的事情.

果然我说得对. 这样的男人 真是说什么做什么都是对的.

我也总是不怠以恶意去猜想: 赵文瑄老说自己演胡兰成手足无措, 连镜头都不敢多看一眼, 是不是因为怕也被联想成这般的男人? 诶. 我是有点好笑的.

-----------------------------------

http://theimportanceofbeingidlepola.wordpress.com/2010/12/31/%E5%BC%A0%E7%88%B1/

 2 ) 三年五载是一生一世

    在酷夏发现这部电视剧,让我苟延残喘宅在家里百无聊赖之际终于有了砍杀时间的利器。

    编剧是王惠玲,她将零星散落于张、胡文章中的事迹针脚细密的编织成了流动的影像,细节皆有出处,并非胡诌,可见是做足了功课。

    对白细腻,演员表演也算到位,只是由赵文瑄来演胡兰成有美化之嫌。赵文瑄人既英俊,称得上是美男子,气质又儒雅,简直可以算完美。

    他的“胡兰成”,明明始乱终弃,却好像还得着一点理,还带点天真,“我以为我喜欢的,爱玲一定会喜欢”,仿佛天经地义,却让人不怎么讨厌得起来。

    看来以貌取人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以前看到胡兰成的一张相,已经年近花甲,鸡皮鹤发,我又听了很多评价(不外乎骂他),看了《今生今世》,只觉得这人油嘴滑舌,面目可憎。

    看这部电视剧,又觉得胡兰成本人年轻的时候,不一定仪表非凡,却必定相貌堂堂,一表人才。行止见识也一定是极为舒服妥帖的,是人见人爱型。若是你我见了他,多半对他心存好感。

    你别骂,如果是你我看得出他的面目可憎,张爱玲又怎么会看不出来?她的眼光何等挑剔!她是你我觉得平常的人她都觉得猥琐荒唐可笑的。

    况且他这一路这么多女人,小周尚可以说年轻无知,范秀美难道也眼浅?更何况见惯世面的佘爱珍。她们可都是知道胡已有妻室的(包括张爱玲)。

    也可以说这男人手段高明。不过骗人的最高境界是先骗得自己相信。胡兰成是坚信他对每个女人都是真心的。你觉得可笑荒唐,却也有几分真实。

    不过多情却是无情。胡兰成形容张爱玲是与世间万物都撇得干干净净的无情的人,像神仙一样的存在,却唯独对他动了凡心。

    张爱玲抱定决心做像她母亲姑姑那样精神与物质皆独立的女子,而她又那样聪明,鹤立鸡群。凡夫俗子庸情俗爱皆不入她法眼。她得学会忍受寂寞。不过毕竟她年轻,一时遇上个有能力欣赏她,精神上与她交流的,就深陷迷途了。

    初相识,张爱玲在送给胡兰成的照片背面写道:“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分手时,张爱玲说:“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突然觉得张爱玲爱胡兰成实在不浅,所以既是不幸也是幸。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必定是极快乐的。

    人生无常,欢喜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沉寂与荒凉才是常态。

    张爱玲写《十八春》的时候与写《传奇》的时候笔触已经不同。先前她是冷眼看世事,自己全然不沾衣,无欢喜亦无悲哀,无同情也并不憎恨,顶多取笑两下。

    《十八春》里,她写道,“星期六是最好的,到了星期天,却已经是夕阳无限好了”,“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缝间的事。可是对于年青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她开始喟叹人生。

    我想,她与胡兰成在一起的那段日子,虽然结局悲凉,快乐却是让她终身难忘的。毕竟,他曾让她“开出花来”,让她曾经盛放。

    电视剧对于时间表现的不够充分,半生的岁月变迁没有怎么体现出来,毕竟电视剧的表现手法有限,无法做到像《甜蜜蜜》那样,所以我也不怎么伤感。我只是觉得,我们不必替张爱玲跳脚骂胡兰成,因为我们未必了解。

 3 ) 张· 爱

1995年9月8日,张爱玲逝世。那一天,是我的19岁生日,也是我跨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天,或许,因为这样的巧合,才记住了这个名字,才知道了这个奇女子,开始在寝室床上的书架上摆上了一排读她的小说、散文.......

或许因为《色戒》的缘故,想起了看连续剧《她从海上来》,开头的好几集显得如此漫长,以至于让我怀疑自己这次居然没有了要一口气看完连续剧的毛病。但是,心里明了,其实,自己只是在期盼着看到那一段爱情的来临,而旧病是不改的。

看着胡兰成手里揣着写着张爱玲地址的纸条坐在黄包车上赶去她家,我傻想着,此刻的他,可曾想,这一晤将会铸就一段旷世奇情、会改变一个奇女子的一生呢?

那相见甚欢、相知相惜之情,看得我心里也柔软万分,却也才知,原来,这甜蜜竟也是不足一年的。一年,在人生命中是何等的短暂,不过一瞬,却足以教人一生不忘、成永恒。张爱玲离开胡兰成时说,“我是不会再爱别人的了,我自将萎谢了......”

而这男人,自是到哪里都可以找到那份替代的。天真多情,竟也令人不忍责怪。而女人,再独特,也是尘世女子,为情为爱都是没两样的。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有时想,那些情情爱爱,放在浩瀚尘世,是何等的微尘渺小不值一提;可是,世界再大,也是别人的,于自己何干,于自己于每一个个人,一段情,即可是一生的所有。再说回来,这世界再大,也无非就是一个个的人,一段段的情、男人和女人罢了。

如今看这剧,就像是把自己曾经对张爱玲的碎片般的点滴所知像珠子般一颗一颗的串了起来,终于完整了的。想来也是编剧王蕙玲的好,将张爱玲的一生遭遇与她的文字细密缝合起。而她的童年、少年时代的遭遇,也让我想起了《滚滚红尘》中的那段关于玉兰的故事;她去温州看避难中的胡兰成却见到了范秀美,在《滚滚红尘》中也有类似一段......

想来,大学时代读的小说和散文几乎是都不记得的,也未曾读懂的,而十多年后的今天,心里这才会多了一份懂得,想必如今再读她的文字,会是不同。

其它的都已忘记,只唯独记得这篇《爱》,短篇集翻开的第一篇,或许是也因有份懵懂好奇在,那寥寥数语、短暂相逢,竟是一段爱情,只是一句,哦。你也在这里么...... 那扶着桃树的女子,和那桃花瓣里生出来的孩子......

很喜欢剧中的一些细节,因为读的书都忘了,想来该是取材于她的文字的:一个便是当老式电梯经过一层又一层上升时,传来每一层不同的声音,钢琴声、吵架声、广播声........ 看见她坐在电车上,周围的乘客聊着天,东家长西家短,都是故事,我不禁要笑,那也是我喜欢的,倾听。

尽管剧中张爱玲童年时代的故事让我有些惊讶难以置信她竟有此等遭遇,但也还是觉得有些长,而刘若英在此时怎么看也还是觉得是刘若英,直到胡兰成出现。:P 剧中很多的声音让我也回想起很多关于童年时代上海的回忆,那些飘荡在弄堂街市的声音。也最喜看张爱玲与胡兰成初见时的畅谈,才思泉涌,连我这“观众”也受益匪浅。而当她处于与瑞荷的婚姻中时,一封封信中满是生活拮据而生的琐碎、对每一分钱的开销的算计,真是让人不忍,我想我明白那是一种怎样的“残酷生活现实”,而最不忍也便是看到苍老孤苦的晚年张爱玲了......

散乱的,一些感受,自己的文字也是越来越没条理逻辑的了。就这样吧。

 4 ) 张爱玲与赵文瑄

窗外阴雨绵绵,躲在寝室看关锦鹏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十几年前的老片了,陈冲并没有印象中那样王娇蕊,也没有我期望见到的鲜辣绿缎子礼服配桃红衬裙,白玫瑰孟烟鹂是九十年代红极一时的艳星叶玉卿,难得伊低眉颔首的演绎半点风情全无的良家妇女,却让人觉得她本该如此,和谐的到错。赵文瑄实在好,那张英俊端然的脸孔。落落儒雅的风致,难得几个女人不着迷。却不该拿他来演佟振保——一个自私胆怯,充满了控制欲的男人。振保可恨,却因为赵文瑄让人恨不起来。他最终为娇蕊留下的泪水,是那样清澈哀伤,而不像原著里,偏于嫉妒与不甘。赵文瑄将这一角色演绎为由于命运的无奈而错失真爱,是不准确的。如果还有重来的机会,振保还是会从王娇蕊身边逃开。这本是一场追逐的游戏,振保以为她与谁都可以,不想娇蕊当了真,要寻一个结果,反而闹得不能收场。
  
这样一部电影,我在看不懂的年纪便懵懂的看了,以至于在很多年里,我都对佟振保抱有一个比较正面的印象,哪怕看了原著以后,只感叹振保原来没有那样潇洒倜傥,原是赵文瑄的缘故。

此后,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翻出张小说改编的电影,却发现已经系数看过。再去翻赵主演的,基本也都入过眼了。诧异赵文瑄的作品竟然这样少,却这样有分量。这个机械系出身,当了八年空少,说流利英语,祖籍山东莱阳的优雅男人,于演艺怎么看也只是淡淡。儿时的《红玫瑰与白玫瑰》《宋家皇朝》,少年时惊为天人的《雷雨》,《大明宫词》,成年后更耐咀嚼的《喜宴》,《饮食男女》。对这个男人的喜爱,由表及里,兴致盎然。记得《宋家皇朝》里,看到他扮演的落拓的孙中山,还嗤笑,这位国父怎么这样软弱无能,全不是金戈铁马霸主一方的样。后来晓得了更细微的历史,在总统府瞻仰了孙先生年轻时的照片,那分明的轮廓,柔和的目光,分明是赵文瑄没错。他演的人物,能从细部着手,体察入微,只是无论演什么,似乎还是很难脱壳与自身。

翻来找去,竟然找到他跟刘若英出演的一部《她从海上来》,是张爱玲的传记,这就不得不看了。首先不说别的,编剧和导演下了苦工,所有的演员一出来,总要惊呼一声“真像”!全部是《对照记》里熟悉的面孔,譬如张爱玲的弟弟张子静,《对照记》里只得儿时照片,但那演员一出现,却让人很难想象那孩子成人后会不是这个样子。最绝的是他们竟然让演员翻拍了《对照记》里的几乎所有照片,无论服饰布景,神态举止,相似度达到95%以上。我就知道,这世上还是很有一些人魔障一般爱着张爱玲的,奉其一举一动为天皇圣谕,梵谷清音。剧中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情节几乎都有出处,主要来自于胡兰成写张爱玲的那篇《民国女子》,和后人集结的《张爱玲传》和张自己的作品,譬如说其中有一个张爱玲打蚊子的情节,咕哝了一句“住的这么高还有蚊子”,我记得,这来自她的《公寓生活记趣》。有时候演员一张嘴我都知道他们要说什么,因为那些字字句句,都实在太过熟悉了。

刘若英入了戏,很像张爱玲,大才大慧的女子,古怪而有些神经质,但是在爱情里,笑容依旧甜蜜。无奈他们居然找了赵文瑄去演胡兰成,我便知道我又必然会对胡兰成改观。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在想,赵文瑄究竟适合演张爱玲笔下的哪个人物?也许是范柳原吧,但他又太像好人了,便宜了范柳原。也许是沈世钧?不,他又太聪明,太潇洒,沈世钧只合黎明这种呆呆傻傻的来演。确实没有,张笔下心灵与肉欲都残破不全的男人不适合赵文瑄,他倜傥的太健康,风流的很向上,性感的近乎温和。他只能是赵文瑄。连胡兰成这种薄情小人都被他演的多情且贤良,我真是没什么话说了。

不过也由于他的出演,我才对胡兰成发生兴趣。以前,他的《今生今世》《山河岁月》我是碰也不要碰的。说他汉奸也好通敌也罢,我原是不在乎的。文人最可怜,总是给搅在时局漩涡里随波逐流,事实上有几个能捉笔代刀手刃敌忾,只是政见不一至多是出名心切,又何必把高帽子扣的那样严重。但我实在无法忍受他二三其德,滥情不专,寡廉鲜耻。1944年初,胡兰成与张爱玲在上海相识,同年春夏相恋,8月结婚,9月他离开上海赴武汉创办日伪报纸《大楚报》,其时战时激烈,时有轰炸,他给爱玲的信里写道:“想到(倾城之恋)这是你第一出剧目公演,我却不能陪你一起观赏,心里既痒且恨。旁人看到我爱玲的好了么?观众的掌声,有几分是为台上的演员,有几分是为我的爱玲的?……这一向汉阳经历了几次惨烈的空袭,每次随着人流仓皇奔逃,扑倒在地时,也只能呼一声"爱玲"罢了……”这男人真不简单,甜言蜜语从他嘴里说出来,竟是可以如此熨帖窝心,难怪连“临水照花”不食人烟的孤高才女都为之折服。但是与此同时,他又与当地一名17岁的护士小周相好,转年5月二人结婚。

随后,日本投降,胡兰成如丧家犬般奔逃到温州,又与他避难的斯家小娘范秀美相好并结婚。小周17岁,张爱玲24岁,而范秀美已经41岁,这位多情才子真可说是油盐不忌,老少通吃。46年2月,张爱玲赴温州寻夫,胡兰成见了她,只惊不喜。张爱玲却说:“只因你在这里,温州城也像含着宝珠,放出光来。”她一心一念只有他,这次来是为了让胡兰成在她和小周之间做出选择,却不想这段故事又添了新人。胡兰成说,“我待你,天上地下,无有得比较,若选择,不但于你是委屈,亦对不起小周。”他还说了一些我听不懂也想不明白的话。这男人的奇怪之处在于他不避讳,也不愧疚,他只说爱玲不是凡品不应有这般琐事萦怀,他居然不厌其烦的在张爱玲面前描述和夸赞小周与范秀美,陈述自己对他们的迷恋,他只说“爱玲是应该懂得的,爱玲最懂我。”稍有些血性的女子都免不了大耳刮子贴上去。张只是保持沉默。

在温州时,常常三个人上街,胡兰成白天陪伴张爱玲,晚上陪范秀美。当着张的面向范诉说自己身体的不适,还说对范好像就像亲人。他恨不能,就这么相亲相爱的三个人,啊,不,四个人亲密无间的过下去,爱玲是他的知音,秀美是他的亲人,小周是他梦想。我真是不明白这个男人是不是小时候脑袋让门挤过!要不就是有遗传性精神病。张爱玲不悦,他反而不解,“爱玲不应该生气啊?爱玲最是脱俗离世的,只有爱玲明白我。”他就拿住了这一点,迟迟不肯给一个交代。张爱玲说:“你与我结婚时,婚帖上写现世安稳,你不给我安稳?”胡兰成答道,世景荒芜,已没有安稳,何况与小周有无再见之日也无可知。爱玲道:“不!我相信你有这样的本领。”她叹了一口气,自伤自怜地说:你到底是不肯。我想过,我倘使不得不离开你,亦不致寻短见,亦不能够再爱别人,我将只是萎谢了!

原谅我如此详尽的引述这些对话,但我只希望列位看官能够明白,这已经是天性亲绝的张爱玲能够做出的对于感情最激烈的反应了。她离开温州时,肯定已经伤透了心。她用下半生的时间印证了自己说过的这句话。这孤绝的女子,摒弃了人世的所有欢乐与温暖,远渡重洋,过拮据懊丧的生活,深居简出洁癖臆想。这一生唯一的爱恋伤她实在太深。

一年半后,张爱玲写最后一封信给胡兰成:“我已经不喜欢你了。你是早已经不喜欢我的了。这次的决心,是我经过一年半的长时间考虑的。彼惟时以小吉故(“小吉”,小劫,劫难之隐语。),不欲增加你的困难。你不要来寻我,即或写信来,我亦是不看的了。”随信还附加了30万元钱,那是爱玲新剧本《不了情》《太太万岁》的稿费。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张爱玲一直对胡兰成进行经济援助,哪怕他明知道胡兰成使用这些钱与其他女人在一起。

我不是一个才子派的文人,无法理解他们行为的用意。当然,用常理来推敲是不适宜的,张爱玲用尽心力去爱固然值得嘉许。看了胡兰成的文章,他的才华学识也确实当得起张的一片深情。只是任你才高霸道气冲斗牛,这样一个人恐怕也只能称为斯文败类。但是赵文瑄依然吧他演好了,那是一个软弱,矛盾,但却十分宽厚可爱的男人。我端着对胡兰成满满鄙夷的机关枪,却看到赵文瑄这个翩翩绅士微笑走来,一项愤恨无处扫射,真是有些惆怅和枉然。

其实张爱玲的传奇,在她30岁以前就已经写完了,这个早慧而多舛的女子,快速的体验了极端的成就,瑰丽,情爱和伤痛。最终黯然萎谢。但是这些她挥笔而就的旧作,却穿越时间让一代又一代人产生共鸣。这也许不是什么好事,也就是说我们这个时代已经荒凉的如同张爱玲的笔端,那些虚伪的情感和光怪陆离的传奇故事,离每个人都越来越近。只是我依然相信,人生中会有明朗的爱恨,我们可以投入的去爱,也可以如王娇蕊或张爱玲那般决绝离开。无论是什么样的坎坷和情爱,都可以背弃一旁不再回头。这是女人应该有的态度,尽管命运注定茫然。“自你以后,我才懂得如何去爱……往前走总是好的,除了男人,多少还会碰到一些其他的。学会了东西总是有用处的。”张爱玲借娇蕊的嘴,诉说自己的态度。对于爱情,她从未后悔。

也许有人会认为张爱玲只是上世纪初页伤春悲秋的小资作家,那么请去看看她出国后创作的禁书《赤地之恋》和《秧歌》。她绝对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一直在进步,一直在成熟。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只把她当作一个古怪的小女人,对她的胸怀和才华视而不见。

 5 ) 她从海上来,带着记忆的余香

前几日看完《她从海上来——张爱玲传奇》。很早以前的电视剧,不知道什么原因,去年底才拿出来播,还改了名字,叫《上海往事》,辜负了如此美好的名字。
剧集的叙述是极其平淡的,没有任何的戏剧曲折,甚至不能算是讲故事,只是娓娓道来,诉说一个传奇女子的一生,只是回忆而已。有的只是一些琐碎的生命细节,以及来自张爱玲文字的生活感受,也许这样才最好,不带有任何主观的评判,每个人的心里都可以有自己的解读。这不是好看的电视剧,但至少是一部很有味道的传记。
刘若英的演绎也不功不过,十分淡然,柔美,知性,孤独,世俗,但是终究少了些张爱玲的傲气。奶茶始终过于温润,没有张爱玲的那种凌厉和孤傲。不过很喜欢她念张爱玲的文字,有一种柔中带刚的坚韧和沉静。
人的一生何其的漫长,从出生到死亡,从童年到少年,再到青年,直到垂垂老去,张爱玲一生的时间都在写着,不停地写,不管周围的世事变迁,人情冷暖。
张爱玲翻开母亲那个古旧箱子里面的那张相片,伴随着三宝作的音乐,钢琴丝丝入扣地铺垫,尘封的记忆就开始如同一扇大门一样徐徐开启,迎面而来的,是一阵回忆的淡然气息,带着岁月的余香,满目沧桑,余韵悠长。然后时空的交叠,文字与现实的交错,张爱玲的平实而又传奇的一生在荧幕前展开。
张爱玲的童年是惨淡的,母亲是她唯一的希望,是她童年时期的救赎,她是如此渴望着跟着母亲生活,可最后发现,与母亲也是无法完全亲赖的。这样的家庭造就了张爱玲的孤傲和清高,自私还有冷漠,才会写下“生命是一袭华丽的袍子,里面爬满虱子”。
童年的记忆显得冗长而又艰辛,如此的遥远和压抑,其实一直在期待张爱玲和胡兰成的邂逅,等待“原来你也在这里”的欣喜。
张爱玲: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时间的无涯荒野里,没有早一步,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也没别的话说,也只是轻轻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那个让张爱玲写下如此文字的男子该是怎样的?那个让张爱玲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的男子该是怎样的?
赵文瑄演绎的胡兰成是儒雅俊朗的,眉目分明,才华横溢,有着旧日文人的浓浓书卷气,成熟稳重,又有着孩子的纯真。张爱玲和胡兰成,是一种知己式的相知相许,有着对彼此的尊重和欣赏,“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很喜欢他们倆的对手戏,对白有着十分文艺的书卷气息,在谈话的内里是有着欢喜和爱情的。对照着看胡兰成写的《民国女子》,别有一种巧妙的感觉。
胡兰成不是专一的男人,滥情。但是,对于每个女人的喜欢却是真的,只是没法长久而已。所以,对于张爱玲,确实是倾心的。而他要的,也是不牵绊的爱而已。
也许,和胡兰成的爱情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张爱玲再也没有了激情。正如张爱玲离开胡兰成时说的,“我是不会再爱别人的了,我自将萎谢了。”所以在美国与瑞荷的恋爱与婚姻更多是寻求一种慰藉,一种对温暖的需索,这是张爱玲一生都缺少的,在美国孤立寂寞的张爱玲需要一个依赖,需要一个家。在瑞荷去世之前,生活虽然拮据琐碎,但至少是有依靠的,也会有略微的幸福。但瑞荷死后,不停辗转在汽车旅馆里面的张爱玲,闭门不出的张爱玲,在公寓里面孤然死去的张爱玲,心中是有不忍的,终究是残忍的现实。
在原声音乐里钢琴的流淌下,写下的这些文字。不是张迷,但准备回头找她的作品来读。

 6 ) 有女倾城─与夏志清谈张爱玲

有女倾城─与夏志清谈张爱玲(上)

夏志清在一九六一年出版了英文版著作《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次让美国人知道了鲁迅、茅盾、老舍、钱锺书、沈从文、张爱玲……

今年夏天回国商务旅行时,从上海淮海路新华书店买了一套台湾知名女编剧王惠玲的电视剧《她从海上来──张爱玲传奇》DVD带到纽约,一口气看完。像王惠玲的《人间四月天──徐志摩传奇》一样,这部电视剧令我深深感动。当看到最后一集张爱玲临死前不久念写给夏志清的信时,我决定去找夏志清。

二○○四年十月十日 星期日

今天早上,阳光灿烂好心情。「找夏志清去,请他出来吃个Lunch!」十二点三十分,我开车到他在哥大附近的寓所接他,一起去东六十四街的China fun「中国欢」饭店共进午餐。

明亮豪华的店堂内大都是美国人在品尝中国美食,我和夏公坐在阳光射进的落地窗前,一边大块朵颐一边聊天。我讲:「夏公,我最近看了《她从海上来》,我算是半个张迷吧。看过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封锁〉、〈金锁记〉,可能因为我和张爱玲都来自上海,我对她的人生与感情世界实在很有兴趣。」

「什么《她从海上来》?我没有听说过。」夏公说:「不过,你该感谢我啊,是我把张爱玲从遗忘中挖掘出来的呀!」他讲张爱玲一九二○年生于上海,比他大一岁。他就读上海沪江大学时,张爱玲在圣约翰,正大红大紫地发表〈沉香屑──第一炉香〉到〈金锁记〉一系列小说,用柯灵的话来说,张爱玲的辉煌时期只有两年。夏公和她的第一次见面是大学文友聚会,他只记得张爱玲戴了厚厚的眼镜,穿著自己设计的「惊世骇俗」的奇异服装,她的清高和与众不同时尚风格,让他印象深刻。

夏公取得耶鲁博士学位后到哥伦比亚大学东亚文学系任教授,获得了洛克菲勒基金会拨款的研究资金,专门从事中国文学史研究。他在一九六一年出版了英文版著作《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一次让美国人知道了鲁迅、茅盾、老舍、钱锺书、沈从文、张爱玲的名字。在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期间,夏志清大量阅读博览从明清到现代的文学戏剧小说,突然他发现「张爱玲的〈金锁记〉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出色的中篇小说」。这样的评论引起不少人的异议,认为他「过分偏颇」。但是现在我相信此书发表的六○年代初,张爱玲正在美国忍受贫困生活煎熬,这句话一定给她带来了极大的安慰和新的希望。

「夏公,您和张爱玲关系如何?」我问。

「好朋友呀,我是她最信赖的人。我欣赏她能用中、英文写出漂亮小说。」老人笑了,用令我熟悉的上海话讲:「张爱玲去世前几个月给我写了最后一封长信,哀歎老年孤独生活的不易和对文学的依恋。唉,胡兰成是个大坏蛋,什么女人都要沾手,生活品格比政治品格更低下;赖雅又太老太穷,自己明明中风多次却不告诉比他小三十岁的张爱玲。结果婚后仅两个月再次中风,给了她沉重打击。张爱玲为了给丈夫筹钱治病不得不为港台写应景笑剧,白白浪费了自己的才华和大好时光。嫁给这两个丈夫,真真作孽。」
「张爱玲在美国为什么这么穷?她在美国的生活资金来源究竟是什么?」

夏公讲:「刚来美国时她到麦克道威尔慈善文艺营免费吃住写作,但期限很快就到,她的小说《粉泪》也失败了。后来胡适介绍她去哈得福特文艺营,我再介绍她去麻州赖氏女子学院研究所专心翻译清代小说《海上花》,时间都不长。我再后来是推荐张爱玲到加州柏克莱大学当了短期驻校作家。但是都没有解决她的经济困境。真正关键的忙倒是在我的英文著作《中国现代文学史》出版之后,我和台湾的《皇冠》出版集团的平鑫涛、香港的宋淇一起协力陆续再版她四○代的小说。《皇冠》和张爱玲的合同还是由我代张爱玲签的呢!虽然版税有限,但总算可以维持生活,不须四处颠簸了。张爱玲后来精神出现幻想症,认为美洲跳蚤到处跟着她,她不断搬家。根本没有家具,拖著一大堆纸袋不断四处搬家,把自己翻了十几年的英译《海上花》手稿搞丢,把赖雅的信和我给她的信也弄丢了。死时家徒四壁,屋里连一张写字台也没有,只有一个旧床垫,她太苦了!」夏公唏嘘感歎,接著话题一转,讲:「唉!张爱玲的英文、绘画、服装设计倒是样样有功底,如果她不是一头钻进什么文艺营搞创作,而是先到纽约,像你这样先打工,再读书做生意就好了。如果张爱玲搞服装设计,很可能会打入美国主流社会,等经济富足生活无忧了,再像你这样拿起笔来边经商边写作就好啦!问题是张爱玲绝不肯纡尊降贵放下身架从打工做起,她一来美国就把自己在『文学』中限制死了。」

我又问:「胡兰成是汉奸、赖雅信仰共产党,您看张爱玲是否有爱无类?」

「张爱玲作为文学艺术家,对爱情自然神往。她看重的是胡兰成的才华和赖雅的剧作家及哈佛背景,自然不去计较他们的政治身分了。这两个男人的政治倾向都给她带来了灭顶之灾。胡兰成作为通缉犯耻辱地死在日本,赖雅原来不是个等闲之辈,他的好友辛克莱·刘易斯在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时,曾说这个奖有一天会颁给赖雅。但后来他成了捷克共产党头头的好友,信仰共产主义,遭到美国文艺主流社会排斥,再加上写作不出成果,一穷到底。依我看除了在麦克道威尔文艺营那段初恋时间,身无分文的他给张爱玲带来的幸福也实在有限。」


有女倾城─与夏志清谈张爱玲(下)

「夏公,赖雅死时张爱玲也只有四十多岁,依我看她也是可以再找个伴侣的。」
「哪里容易!除了赖雅这个老头儿,依我看在美国再没有一个男人追求过张爱玲!赖雅多次中风造成婚姻不顺,后来她得了幻觉症。不过即使如此,张爱玲清醒时心地仍很清高。」

「您举个例子好吗?」

夏公讲,张爱玲有一回在纽约逗留数日,他去看望她。张讲胡兰成写什么《今生今世》、〈民国女子〉借自己的名字为他粉饰炫耀。给她写的信也有阿谀谄媚之意。张爱玲对这个当年曾经让她「欲仙欲死」的人早已冷漠鄙视,不予理睬。「后来张爱玲给我写信说,如果她回信给胡兰成,势必要『出恶声』的。」夏志清喝了几口青岛啤酒后继续畅谈:「相比之下,赖雅虽然苍老体弱一贫如洗,但毕竟对她怜香惜玉,关注她的写作也护呵她的幸福。赖雅以后,依我看她对男人完全失去了关注与兴趣。」

讲到这里,夏公变得愤慨起来:「但是这个赖雅,因为穷得淌淌滴,一定要张爱玲去流产!孩子对于女人就像生命一样重要啊。张爱玲流产后真真是萎谢了。如果她有个一男半女,在以后寡居的几十年中会给她带来多大的欣慰快乐!我想,这可能是她在最后的《对照记》中既没有胡兰成,也没有赖雅的照片文字的原因。这两个男人实在都不值得她爱恋思念!」

「夏公,恕我直言,张爱玲从六○年代到八○年代给您写了一百多封信,在当今社会就是情人也很难写这么多信,你为什么对她这么关心备至?」

夏公哈哈一笑:「因为才华啊,我喜欢她的才华,也同情她的境遇。张爱玲原来有一个梦想、一个期待,那就是定居纽约市,东山再起。但是她太穷了,又不肯做写作之外的事,怎么可能在纽约生存呢?我有时想,如果她生活在纽约,可以写写第五大道、时代广场、林肯中心这些有血有肉真实的美国大都市生活。可她来美后一直在小地方生活,孤陋寡闻,拒交朋友,总是独自埋头写些三、四○年代旧上海的东西,虽然她英文好,但美国人是不要看的呀!张爱玲对现实的社会和人失去了兴趣,这是她的致命伤啊!」

我又问:「据讲在纽约,最关心、最帮助张爱玲的只有两个人:您和胡适先生,是吗?」

「张爱玲五○年代刚从香港来到美国时,住在纽约市救世军女宿舍中,胡适放下架子去看望她,还仔细读完了她的英文小说《秧歌》,我知道后很感动。这也促使我后来静静地读了张爱玲的全部作品。她因为胡兰成的关系被打入冷宫,但我发现她的中篇小说是最好的,无人可比。」夏公讲到他六一年的论断,还这么固执。

「胡适在张爱玲经济窘迫时,写信推荐她到哈特福基金会去住了半年,后来胡适结束了在纽约的生活,回台湾去了。我继续尽自己的努力,联系在美国各大学、研究机构的朋友,推荐她、为她找工作,这样成了张爱玲最信任的朋友。论人论文,我还是最喜欢张爱玲的华丽与凄凉。」

我讲:「华丽与凄凉,这句话是你这儿来的呀?」

夏公讲:「唉,张佩纶曾是位封疆大臣啊,李鸿章爱才把女儿嫁给他,两人恩爱生了张爱玲的爹,可这风流高贵的张公子却不幸成了吸鸦片的败家子。李鸿章家财万贯啊,张爱玲也是含著银汤匙出生的;可到了张公子卖掉母亲(李鸿章女儿李菊耦)陪嫁的十一幢别墅中最后一幢别墅,还清鸦片债后,他只能在上海小弄堂租一个十四平方的小屋,窝居等死了!李鸿章作梦也不会想到,他当年来美国时被美国达官显贵团团围绕,可他的曾孙女却在美国沦落去住救世军宿舍,穷到去嫁美国穷老头,穷到去打胎……这载沉载浮的人世本身就是一本小说。」八十三岁的夏公思维清晰敏锐,不愧为耶鲁英美文学博士。

十月十七日 星期日

这一周忙碌于商务和社交活动中,有朋友讲「在纽约生活, 好比天天过节」,说实在,不少觥筹交错的晚会,和上周日相约夏志清比起,只是淡淡一滴水。

我几天来挥不去一个疑问:「为什么在张爱玲生命中如此重要、在台湾文学界又名气很响的夏公,居然不知道风靡两岸的电视连续剧《她从海上来──张爱玲传奇》呢?」我拎起电话:「夏公,距上次见面,又一个星期过去了。今晚上我想到您家拜访,并请您去哥大餐馆吃饭。」

五点钟左右,带了我的宝贝DVD《她从海上来》到了夏公家。我们在沙发上坐下,我取出第十盘碟片,夏太太放进DVD机,电视屏幕上出现张爱玲正坐著公车去看牙医,然后坐在家中地上杂堆中给夏志清写信。

张爱玲旁白:

「志清,多谢你来信问候,我这几年是上午忙著搬家、下午忙著看病,晚上回来常常误了公车。剩下的时间只够吃睡,所以才有收信不拆看的荒诞行径。直到昨天才看了你一九八五年以来的来信。

我这样莫名其妙,望你不会见怪。你来信问我为何不趁目前中国出版界女作家热振作一下,问题在于我得了慢性病。虽然不是大病,但光看牙医就是两年多,目前还在紧急状态。收到信,只看帐单和紧急的业务信,你,还和久不通信的炎樱的信,都是没有看就收起来了。日而久之,我也荒废了日常功课。」

「夏公,」我犹豫了一下说:「从六三年到八二年,张爱玲给您写了一百多封信,你能拿出几封给我看看吗?」

夏公从书房拿出几页张爱玲的信和一个她的信封。张爱玲的黑色钢笔字很清秀,信都是竖式书写的,用的是薄薄的白信纸。有一封八三年十二月二十二日的信,六十三岁的张爱玲在圣诞节前,孤坐在陋室的灯下给夏志清写这封信:

「志清,年底写圣诞信,也没找出上一封信来再看一遍。忘了你提起Diana Chang的小说,寄出后马上想起来了。前几天匆匆写信,又没来得及说。其它你找人译出来,一定有许多人赞赏。……宋淇前一时又生了场大病,现在刚好点……光就我来说,我一向对出版人唯一的要求是商业道德,这些年来?珔皇冠?珝每半年版税虽有两千美元,有时候加倍,是我唯一的固定收入……」

张爱玲用打字机打出的地址,她既没有用Eileen,也没有用赖雅Fedinomd Reyhor的姓氏,而是一个Chang。

时间飞逝,夏公拿出一本英文著作The Classic Chinese Novel(《中国古典小说》)送给我。出门前,夏公坐在书桌前,用清秀的字体为我写下张爱玲给他信中的一句话:「我是爱著人生,对文艺往往过苛。」和张爱玲所喜爱的《论语》中的一句话:「如得其情,哀矜而勿喜。」

(周励寄自纽约)

 短评

明知没人能演得了张爱玲...可仍狠不下心视而不见

5分钟前
  • 王小邪
  • 还行

剧中的情景皆为在读张爱玲作品时脑海中想象到的景象~太经典了!

7分钟前
  • 迪仔I编号223
  • 力荐

最凄凉的不是张爱玲 是张子静+1

11分钟前
  • 茶糖
  • 推荐

刘若英太乖了,念着张爱玲的台词却没有她的气韵,胡兰成给赵文瑄演得越发绵软,全不见政治“抱负”,虽然纯粹当一个唐璜式的情人来看也算得上魅力无边;剧本看得出的用功,许多有据可查的细节,才女的一生真让人一声叹息呀

16分钟前
  • Sylvia
  • 推荐

不知道怎么会有人诟病。王惠玲的编剧、三宝的作曲、金马影后刘若英的表演,剧情完全还原历史,很多对白都是参照张爱玲的回忆文字写的。只能说觉得不好看的人首先不喜欢文艺片,再者就不了解张爱玲。资深张迷五星力荐 @2011-08-03 08:06:00

18分钟前
  • 老咪
  • 力荐

影片结束的照片回放中泣不成声。感谢编剧对滔滔人世、艰难红尘中的每一个人、每一颗心的体贴与慈悲。

20分钟前
  • 徵音
  • 力荐

赵文瑄演得更好

23分钟前
  • 小壳
  • 力荐

张爱玲其文是一码事,张爱玲其人则是另一码事,张迷粉丝就更是别的一回事。这部剧演的玲不似玲成不像成格局低视野浅还能如此高分。。顾影自怜太掉价了。。

28分钟前
  • UVU
  • 很差

真实的胡兰成若是有赵文瑄的半分儒雅,我也是相信张爱玲会陷的。

33分钟前
  • 南国的小伙子
  • 还行

赵蜀黍出现之前我是拉着看的,赵蜀黍出现之后我一不小心就看了通宵。。。

35分钟前
  • Iras🍃
  • 力荐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38分钟前
  • 心玦
  • 力荐

李安御用编剧王蕙玲的深厚文本做引;继张幼仪之后,刘若英从林忆莲、秦海璐、徐静蕾等候选女演员中脱颖,诠释张氏传奇;加之赵文瑄击败陈道明、孙红雷、陈宝国、王志文而出演胡兰成;张艾嘉也赠献外婆的一件绣金线旗袍;奶茶塑造哀怨柔和版的张爱玲,虽少了冷漠孤高,亦是相对还原史实的佳作。

39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登高自卑,行远自迩,昨日自你处归来,心头盘唱这八个字。上海的云影天光,世间无限风华,都自你窗外流过。粉白四壁,乃是无一字的藏经阁。十八般武艺,亦不敌你素手纤纤。星沉海底,斜阳古道,临水照花,这些恭维赞美之词出自赵文瑄之口,实在难以不沦陷,温柔儒雅得不像话,他太合适又太不合适。

41分钟前
  • 秋天的黛西
  • 力荐

连胡兰成这种薄情小人都被他演的多情且贤良,真是没什么话说了。

45分钟前
  • wa1492
  • 推荐

茹萍太美,字字珠玑。

46分钟前
  • 邱尔
  • 推荐

胡兰成是多情近乎滥情,张爱玲是薄情近乎专情。刘若英演张还是过于钝,张的面相和文字多少都给人一点尖锐的感觉。很喜欢张爱玲和胡兰成恋爱阶段的台词,就那么不疾不徐娓娓道来,深情又不甜腻,文艺而不酸腐。但是想想张爱玲一生为父母战争爱人所伤,最终孤苦终老,不免叹息。

49分钟前
  • 烟视媚行
  • 推荐

中文系必看!

52分钟前
  • 沐恩
  • 推荐

编这个戏的,写本子的,演的,其实都在做一件不讨巧的事,稍不留神就要被口水淹死。不过……其实真的挺好的。

56分钟前
  • 松如
  • 推荐

台词都是根据书信回忆录写的,但比许鞍华的《黄金时代》要聪明。塑造的最好的人物是赵文瑄演的胡兰成,温柔儒雅滥情,真诚又不知廉耻,想当渣男的人都该学学他的话术。

59分钟前
  • 獭君
  • 推荐

总觉得奶茶的性格难以和张奶奶的“傲”联系在一起,不知演员为什么选她。第二遍看了,任何关于张爱的八卦我都不愿错过。只是把该剧的赵文瑄联想成胡兰成,怎么着都觉得抬举了胡兰成。

1小时前
  • Mancy Tsai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