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这片子刚出来的时候,我刚把83版射雕看完一遍,翁美玲的黄蓉当时很喜欢,揪辫子嘟嘴当时还不叫非主流,十分惹人喜欢。再来看这部电视剧,李亚鹏“夸张”的拖长了腔的憨傻和周迅沙哑的嗓音很不入我口,迅速关上了电视,以免破坏了我对射雕的美女回忆。当时也没有看过原著,83版给了我第一次了解情节和人物的机会。
前些天在做实验之余突然心血来潮看起了原著。看到不到一半的时候就再也按捺不住,晚上能看到两点才睡觉。同时把射雕的两个版本(03和08版)都下载下来,一口气看了将近三十集。为什么不温习旧版呢?暑假时看了部97年黄日华版的《天龙八部》。说实话对这部人人交口称赞的电视剧我一点好感都没有,黄日华程式化的表演和招牌式的笑容只能说是英气有余而威猛不足(顺便说下,胡军版的乔峰则是相反,威猛太过,表演太用力,这可能和张纪中的这版强调悲剧气氛有关,不能全怪到胡军头上),其他的角色说好听点是不温不火,说难听点就是在走过场。编剧拖沓,人物表情木讷,实在是愧对“经典”二字。这么多年了,TVB搞普通话配音的还是来来去去五六个人,更兼香港电视剧人物语言太稠密,基本上一集下来百分之八十的时间在滔滔不绝地说话,肢体贫乏无力,脱不了舞台剧的味道。二十多集的电视剧,我看了不到一半就再也没有看下去的兴趣了。
回头再说03版的这部吧。外景场面什么的就不提了,主角的表演实在是比二十年前的旧版要好上不少。
李亚鹏在蒙古时的语速放在南下之后其实也刚刚好,但是故意拖慢语速拉长腔调有点卖力不讨好。张纪中后来说李亚鹏前后的表演缺少变化,缺少郭靖在种种经历后的成长,这话大柢不差。这是缺点,但优点也相当多,不能因此而掩盖。李亚鹏扮相好,某些时候的“装傻”却也得原著精髓,比如惯常的左右张望及张口傻笑也不算做作。看过原著都知道,郭靖确实是比常笨一点,尤其是在像黄蓉黄药师这类绝顶聪明的人面前,更显愚笨,因此稍作夸张也无不可。李亚鹏前后的表演来看,也未免程式化了一些。想想原著中的郭靖,作者除了用语言用动作外,也只是借他人之口或自己之口来说,缺少对“笨”的直接描述,这给表演带来了很大的发挥空间。从这点来看,李亚鹏的表演是显得拘谨了。
相反,周迅的表演则恰当地多。当然,沙哑的嗓音还是硬伤,不如找个人来配音。不过连续多看几集,也不会让人讨厌了。周迅的扮相灵动飘逸,比翁美玲强。说实话,刚出场时的小乞丐那段让我惊艳了一把,不管是自然地抹鼻子还是在饭桌上把碗拿来拿去都让人觉得这人把黄蓉演活了,演出了自己的心得体会,而不是让剧本牵着鼻子走,局限在剧本的语言里不敢发挥。香港的电视剧重视语言而轻视演员自己的发挥,全剧基本上在背台词,很难说是电视剧而是话剧了。归云庄一段显得偷懒,用力不足,表情也显得冷漠,得知自己亲父身亡后也显得反应太淡。云霞岛上不管是从情节还是从表演都是这部剧中的精华,很耐看,周迅的表演也在这时发挥出了自己的功底。整体来看,03版的射雕里靖蓉恋比83版丰满真实,周迅的眼神微笑也让这个人物形象更有层次感。
其他的配角人物,如孙海英、杨丽萍等都是老戏骨了,拿捏这些人物也显得老道。洪七公刚出场不喜欢他絮絮叨叨的讲话方式,声音也显得刺耳,不过到后来有所改善。吕丽萍的李萍把郭靖的娘演活了,也是本剧的一大亮点。
张纪中把金庸武侠当正剧拍,在我看来是正得其精髓。金庸的小说都是将情节放在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去演义,让这位拍过《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制片人来拍正得其所。电影化的叙述语言用得还不算纯熟(有成本的因素也有他自己对原著领悟的因素),但确实是开拓了武侠剧新的境界。十年过去再来看这部电视剧,再想想他后来拍的几部武侠剧(越来越好),只能说再过个十年,这些剧作像83版被人怀念的可能性,还是相当大的。
我很负责任地说,这是一部认真拍摄的史诗大片!
剧情还原很真实,不仅超越94版,83版,还超过今年刚上映的17版!
这一版的失败在于,我觉得李亚鹏真的不适合演郭靖,周迅也没有把黄蓉的古灵精怪诠释得很好。杨康、黄药师,等角色,和83版相比,人物形象也是逊色很多。
但是,这部剧也有它自己的亮点,而且很多。
首先,最经典的是铁木真的演员,他是目前世界上演铁木真最符合人们想象的演员,据说他自己本来也就是铁木真的后人。我可以打赌,没有任何人能把铁木真演得超越巴森!
胸怀天地,腹有韬略,既重情又冷血,只需要一个眼神就诠释
其次,蒙古草原的还原程度很高。我很喜欢这种天高地阔纵马驰骋的草原。
第三是,童年郭靖演得很好,我对比03版和17版的童年郭靖,感觉03版的更符合郭靖的形象,木讷、倔强、义气,不怕苦、不怕死。
其他一些形象,例如笑弥陀张阿生、全真教马钰等,感觉也都是很经典的形象,因为戏份不多,就不贴图了。
另外,剧中道具、服饰等,都是考证过的,而不仅仅是弄个好看的给你娱乐一下。
这样一部认真拍摄的作品,居然被骂得狗血淋头,我觉得网友太浮躁了!他们不喜欢这一版射雕,不是因为拍的不好,更不是因为拍的不认真,而是因为,她们是一群已经被83版夺走了初恋和初夜的少女,所以,她们内心里只认那一个男人,同样优秀的男人再想获得她们的真爱,是比登天还难了。
作为90后,我大概是读小学5年级的时候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射雕英雄传,至今觉得很幸运自己第一次入眼的版本是张纪中版本。尤其是后来看了金庸的所有原著(除了雪山飞狐和越女剑),能接受的影视化作品还是大陆这几版,更小的时候大陆电视台也曾反复播放tvb的天龙和神雕,这两个vb版本的场景配乐对我来说也很经典,但成年之后,也看过几眼后面新拍的版本,但终究还是觉得张版的这几版应该排在前面。
说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这个说法有趣但也特别贴切。其实回想金庸写作这几部经典的小说的时代,再结合小说还有电视剧里呈现的那些其实很夸张的武功及所谓的武学内容,换一个角度讲,包括金庸在内的从19世纪末以来的那些武侠小说,未免不是一种意淫,一种对人的平庸脆弱的肉体的现实的逃避,一种对现实世界里国家与民族民众的无力的叹息。
但武侠小说作为一种原本并不入流的“地摊文学”却能在金庸的笔下成为一代经典,金庸也终于在华语通俗文学世界里堪配大师,除了他奇谲丰富到令人乍舌的文学想象力构思了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个极其丰富立体有血有肉的人物,人物之间真挚动人的情感让无数的读者谈论不尽之外,相比于其他有名气的武侠小说作者,金庸之为金庸,更是在于他几乎是最后一个在中国文学彻底西化之前,还凝结和保留了最后一点传统文学的写作方式、文字语感甚至价值观的写作者,也是近代一百多年以来面对外部世界的冲击导致的社会结构巨变里,中华文明第一次产生家国意识和民族意识在他这个个体身上的意识结晶。
横向上,金庸小说涉及到了中华文明圈波及到的几乎大部分地域,蒙古、辽金、华北、中原、西域、江南、西藏、西南、闽台 etc. 天南地北,对这些地域的描写和情节背景的烘托,不能不让很多读者心里对金庸小说里的情节产生一种壮阔豪迈的感受,这一点在读小说的时候让我感受颇深。虽然我意识到可能大部分“正常”的读者更应该是被小说里的情节张力,被人物之间的冲突和爱恨而吸引,可能忽视掉了金庸的写作里,他笔下这个浓郁的“中华”背景。
纵向上,金庸小说几乎每一部都会明确一个真实的历史时代,会涉及到很多真实的历史人物,尤其是射雕三部曲。所以金庸作品里历史感非常的浓郁,有时候甚至会让人忘记掉这是武侠小说而绝非历史小说,所以我想金庸的小说也许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很多中国人对一些历史人物的印象和观感。但必须要明确的是,无论如何,金庸先生终究是一个生活在现代世界里的人(金庸出生于1924年,五四运动之后),所以他笔下的故事的视角其实肯定不能够是故事发生的真实时代里的人们真实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而恰恰是20世纪以来被外部文明激烈冲撞,处在转变中的一种视角·····
总而言之,体会到这些“背景”之后,体会到金庸之为金庸之后,对央视版的那几部金庸剧产生偏爱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有人不喜欢大陆版,理由是认为大陆版的把武侠剧拍成了水浒或者历史剧,恰恰表明了其对金庸作品的欣赏无能。虽然其实这几部也有很多缺点,比如大陆第一次拍的《笑傲江湖》,镜头和剪辑差强人意,配音杂乱,在影视制作这一块儿可能不如香港的成熟,李亚鹏的瘪嘴也让人有些失望。但是这一版的东方不败很赞,最后一集令狐冲和任盈盈在山水之间的琴箫合奏这一幕实在是让人心神荡漾!
而03版射雕,就比笑傲在镜头调度方面成熟一些,好像预算也更充足。让我惊艳并且一直偏爱03版射雕的其实主要是所有在蒙古的戏份——基本上我看射雕就看在蒙古的那些戏怎么拍,迄今为止只有这一版把蒙古人的感觉拍到家了。
就第四集第五集在蒙古的那几场戏,蒙古人的衣着发型,神态气韵,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方式,蒙古人的价值观,大漠的风沙、光线、哲别头上的汗珠和污渍,人们和马匹身上可见的尘土,哲别和安达结交的时候彼此的眼神表情举止,小孩子被剃掉部分头发的发型等等,完全满足了我对于金戈铁马的蒙古人的想象——当然我也只能说是满足了我的想象。
那么在总体剧情反而比tvb版更尊重原著的情况下,喜欢人文历史地理的我真的就很难不更推崇这版,所以对我来说这部射雕里周迅的鸭嗓和李亚鹏的表演只是瑕不掩瑜的瑕而已。毕竟在剧情上其实大陆版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跟原著出入不大,也不会像tvb那样出于粤语台词的需要大量改动人物台词。虽然从原著出发也不能说没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比如人物的内心活动和动机,还有人物情感的深度——这也是金庸小说的动人之处——就因为影视呈现的局限而往往被直接忽略掉了,所以其实倒也理解金庸先生给这版评价最高但却认为只是及格——跟想象力相比,永远没有完美的版本。
张纪中这几部金庸剧的制作唯一让我觉得挑剔的是除了笑傲之外,其余几部里奇怪的打光,这个问题在06的神雕里尤其明显,就是所有夜晚的戏,光线会从莫名其妙的角度出来,既让人物的脸色显得奇怪,也很出戏,可惜了。
本人是金庸迷,他的每一部小说的原著和电视剧都看过不止一遍。其中最爱的还是射雕英雄传。作为看过原著的人,我希望能在这里为03版射雕平反,因为豆瓣上的总评分实在让人痛心,个人觉得并不是对它客观的准
确的评价。
83的港版自然不用说了,在那个香港电视剧独占鳌头的年代,必然是大家追捧的对象,我第一次接触金庸的作品也是从那部电视剧里得来。在那个年代来说的确算是经典,剧情的安排虽与原著有太多的不符,但也能显示出编剧的功底不浅,对某些人物的性格和某些恩怨情仇上的纠缠是夸大了不少,翁美玲的更是成了无数人心中永远的黄蓉。
可是过了这接近三十年,我想重温射雕的时候,实在不能再看83版的了,场景布置和人物表演都已过时,而且剧情与原著出入太大。因为想看一部不一样的射雕,所以才把03版的这部拿了出来。幸亏有勇气拿出了这部骂名满天下的版本,不然我还真的不知道还有一部拍得如此和我心意的射雕英雄传。
先不讨论为什么人人都觉得黄蓉的声音不可以像周迅那种略粗一些,也不讨论李亚鹏演的郭靖是真傻还是假傻。这里的每一个演员,无论主角还是配角,都非常符合原著中所描述的形象,印象最深的就是江南七怪和梅超风。七怪中每一怪的特性都展示得非常充分,梅超风的九阴白骨爪在这里更是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在看原著的时候,我头脑中梅超风的出现就应该是诡异中带一些美感。特技这种硬件条件不作过多评价,但是许多特殊场景所营造出来的内容都比较到位,可以看得出导演在这里是花了一番苦心的。不得不特殊提出来的是,第一,北丐洪七公出场时,我原本对孙海英不太习惯,但回想起原著中的描写,觉得这正是洪七公应有的形象,洪七公是方脸乞丐,言语动作不讲究,出身低微,却自有一番威严;第二,看完了周迅的演绎,我不得不说我心目中翁美玲不可动摇的黄蓉的地位真的要动摇了。周迅本就是个小精灵,在剧中很多情节的细枝末节都拿捏的非常到位,把黄蓉的精灵古怪,遇事识大体,这一不受约束的大家闺秀加小妖女展示得很有张力。李亚鹏虽然演技不是很高明,却也坏不到哪去。与我心中的郭靖出入也不大。
小时候看83版射雕的时候,百看不厌,台词都差点倒背如流;现在时代不同了,老版的不喜欢了,看了08版的,却是有一集没一集的随便看看,因为黄蓉和郭靖都不是我想看到的样子;直到现在不顾众议看了03版的,才终于得到安慰,回味无穷。
2003年,我小学三年级,那是射雕英雄传在央视首播,每天晚上7点半到9点半,我都准时趴在电视机前。一直到现在我都记得每集结束的时候屏幕上第一个出现的广告是“依波表”。
可一直到我高中毕业,我似乎从未在电视上各个频道“偶遇”过03版射雕了。播放量之低可见一斑,首播之后骂评可见一斑。
家教严,高考之后才能接触电脑,高考之后那个暑假在自家电脑上点开的第一部电视剧就是03版射雕。现在买了硬盘专门收集自己喜欢的影视作品,便费尽周折从网上找了部720P的资源(真的很难找,和现在720P的电视剧清晰度没法比,也有人说是当年首播后骂声一片,故无人修复)。
喜欢金庸,喜欢这部电视剧。实在不理解,这么一部契合原著的作品怎么落得个6.5分。(第一次在豆瓣上看到是2014年,当时大约5.8)。
偶真的不记得别人津津乐道的八几版了,就记得这里面风景如画,这两人也有真正的火花
明明很好看,黄翁版不过是浮云。
周杰的杨康扣半颗星,李亚鹏和周迅没用配音扣半颗星。剩下的我真不知道有什么可扣的了。
张胡子拍的金庸剧中最OK的一部。
非常喜欢,入心刻骨
那时候高中还没毕业,李亚鹏是二傻子,周迅是公鸭嗓。当然,那时候还没有天后的戏份。。。
这是唯一评的一部电视剧,被义愤的年代毁掉的诚意之作。中港台三地有史以来最棒的武侠剧。
没错这就是我最喜欢的版本
最贴近原著的射雕,最有千古侠情的武侠剧,没有之一,片头曲荡气回肠,古韵浑厚,开口就咬的狗狗你们看过几部金庸原著,懂个一毛的武侠精神?
2003版射雕其实是很用心的一部电视剧,配角个个出彩,景色分外养眼,动作设计非常意境,配乐也很有特色,主题曲相当有苍凉感,这实在是一部被低估的电视剧。拍摄周期七个月在国产剧中属于精良制作了。恶评连连的唯一解释是:他试图颠覆那个象征着许多人青春和初恋的83版。他不懂的是,初恋永远是
蒋勤勤不错,最美穆念慈,柔中带刚很有原著的感觉。周迅和李亚鹏也算中规中矩完成任务,就是周杰挫了点。这版比83版大气多了。
最喜欢的一版射雕!
无法相信评分如此之低
楊麗萍不愧為史上最美梅超風
片头曲那段画面很有侠味
这是一部被严重低估的大陆武侠,当然这部剧还有不少不尽人意之处,但其他任何一部射雕的综合水平都比不上该部。 张智霖那部可算合格,其他各版连合格都算不上
忠厚不等于弱智,谢谢
除了郭靖和杨康的选角,好像也没那么烂
歌真的很好听!
喜欢周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