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对本片的题材,以及导演各种玩技巧的剧情推进方式都不感兴趣。这种事儿,和妓女、杀手一样会伴随着人类从诞生到灭亡。不以什么人什么组织的意愿为转移。翻开上下五千年,不知道多少个士大夫边把玩着幼女的小脚丫,一边琢磨着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诗句。放到现在,发生这种事儿,能否立案不说,即便上了头条,抵挡的过某爽、某花的大瓜吗?抵挡的了国人的忘性吗?但不知道是不是编剧无心插柳的一句路人的台词“i have to believe you kn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gay man and a pedophile”让我有了长篇大论的兴趣。
估计看到这句,同性玻璃心立刻会跳出来驳斥:当然不一样,同性恋往往比世俗的男女恋爱更单纯美好,更重要的是,这都是成年人之间你情我愿的行为。我还想起了一句流行语,大意是每个男人都可以被扳弯,只是还没遇到那个能扳弯自己的人。这句话没有科学依据,但我肯定是同意的,因为这就是一句典型的正确的废话。我也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在这个世上找到最契合自己灵与肉的人,只是大多数人遇不到而已,但什么YPapp、什么珍爱百合赚得盆满钵满倒是真的。回到正题,扳弯这种东西是很玄学的,有快有慢、有短有长,有的也许来自温水煮青蛙,有的可能来自幼时或有意或无意的代插刺激。说同性恋都是三观成熟的成年后被扳或自行发现,那我却是万万不信的。
如今在主要的发达国家,LGBT已经平权了。这些曾经只能躲在阴影里,被发现就得上火刑架的小众们等来的正道的光。那么其它小众呢,恋物癖、异装癖、原味丝袜癖、偷盗内裤癖、虐待动物癖们呢?那别想了,虽然从本质上说其实没任何差别,但你们这些上不了台面。在心理学取得巨大的进步并普照众生之前,这些人既不会消亡也不会被谅解。
绝大部份芸芸众生只会对这样的行为喊打喊杀,也会为更细致的法律出台而叫好。但他们永远不可能思考的一点是,法律真的是在对付这些小众异类吗?大错特错,诚然大部分基因编程里对此十分敏感的人士会奔走呼号,文明世界里以最终立法为表现形式。当然也免不了少部分以此为由为自己大捞政治资本的人,这类人就和这些异类、妓女、杀手一样伴随始终,只要人还有欲望,就不会消失。事实上这类收紧的法律对付的却是圈外唯利是图的商人。这个世界上有无数只属于小众的小圈子,只要被头脑灵活的商人看中,就会在计算了获利和犯罪成本之后,包装成各种猎奇的品味推向上层社会。上层社会可不是游戏里的骨灰级玩家,线性攀登、熟知民间疾苦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恰恰相反,上层社会也是个小圈子,里面的人士往往“单纯的多”,这种单纯是指财富的获取方式,或来的简单、或来的名正言顺、或来的偏科。但形形色色的出身和性格背后,欲壑难填却总是大部分人的通性。有了渠道,有了买家,有了助手,有了参与者,就会衍生出各个层级的销售渠道和开放式结局。上层很稳定很欢乐,插不进的下级商人自然会把自己学到的生意经投向次级市场。想想“大宝剑”在国内是多么熟悉且陌生的词,想想当年支付宝想发力社交如何之间一夜成为“支付婊”又瞬间消失的。小圈子最大的悲哀就在于无法洗白,却被发掘利用成为了不匹配自己合理生存空间的存在。又是什么驱使这些根本不属于这些小圈子也根本没有兴趣的商人去做这些事的呢,还是欲望。
从大航海开始的股份制,到如今各种板块、各种基金、各种玩法,各种普通人永远不可能搞懂的“离岸”公司,有多少成分是因为社会的进步的需要,有多少是上层编织起的高不可攀的保护伞呢?这就像如何成为一个同性恋一样,永远不清楚的杂糅在一起。受害者当然是痛苦的,但绝大多数普通人谁没有难言之隐,没有不能承受之轻呢?上帝又没许诺过每个人的人生都可以走成一部完美游戏的结局。人生一路都有各种看不懂的选择,但不管发生了什么,也allways a life to live。
1
美国看似这个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其实在性方面是最保守的国家。
他们只是将性商业化,公开化,但是仍然极度保守。
中国大地上为什么到处会有哺乳室?就是因为受到美国影响。
中国妇女仍然习惯公开哺乳。𥘵䄇心扉。
而在美国,公开哺乳是违法行为。所有人对其后果都吓得发抖。所以哺乳室已影响到中国。
在这个片子里也一样。对10岁男童进行恋童癖的性侵,让所有人感到畏惧。这本来是一种生物性行为,在动物界都有同性侵犯和对同性未成年野兽的侵犯。但因为是在美国,恋童癖变成了弥天大罪。也因此成为很多片(骗)子的大卖点。
当然,帕西诺出演此片是一种勇气。近10年前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对于80多岁的传奇,宾州橄榄球教练来说是一大悲剧。正如他去世前所说,他只想当个好教练,只想当个好老师。
但是不良记者,无良的媒体就是要摧毁它,他们懂卖点,把身居高位,把一生用来铸就名望的人推倒,这就是媒体想干的事,看热闹不嫌事儿大。
所以一个本身只想踢好球的人,一个讲究哥们义气的男子汉却因此受到牵连,被指责包屁同事。
一般这样的事情浮现,都是由已经长大的男童将20余次受到侵犯的记录和盘托出:20多次被迫口淫,还有肛交!
——说到底还是美国的风化所导致的,恋童癖也成为这个彻底商业化和腐败堕落社会的替罪羊。人们的眼睛只看到这个最底线。
这个片子对帕特诺的心理做了很多的修饰,但我一点也不同情他。
我同情这个国家。
2
权力就会滋生腐败。绝对权力滋生绝对腐败。
和学诚事件一样,焦点根本就不在那个92页文件讲的佛教不应该去和谐小尼姑一样。帕特洛事件的焦点也不在于一个受到总统嘉奖,为这个社会办几千人的儿童慈善机构,为整个球队筹钱的副教练做这件事情是不是错的一样。
而是整个体制构成了犯罪的条件。
按照法律该怎么办怎么办。
帕特诺算是白死了。而且死的时候也没明白过来。
他死于美国人的意识形态。
3 人类的异常行为都是被鼓励出来的。
或者是,习得的。
中国社科院的性学专家潘绥铭先生,就曾指出,80年代以前中国人是不知道什么乳交和肛交的。但到了21世纪,随着欧美和日本的黄带的泛滥,不仅这样的概念家喻户晓,而且很多女性也学会了乳头刺激高潮。我所在的高校,女大学生购买跳蛋等自慰器比比皆是。
旁边我的女学生反驳说,老师,全国女大学生购买跳蛋都比比皆是。
我说,知道了。
再说,美国的黄色网站近年来特别流行肛交和跨种性行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黑白配。这些都会对社会中人类的行为,有强烈的引导作用。
还回到帕特诺事件,在欧美国家,异常行为往往是以邻近法律边界的极限状态被鼓励着的。电视电影的黄色和暴力是如此的普及,正如同过去中国所批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高度腐败。
中国的过去这种批判,换一个角度来看,他就是资本主义的顽疾,为了商业,不择手段,不惜丧失道德标准。
明明知道,在欧美社会的亚群体,在整个天主教的权力系统内,恋童和性虐待如恶毒在滋生和泛滥。那么权力人物,偷尝了禁果之后,反复的触碰社会底线,并且把帕特诺等一干毫不相干的人也拖下了水,在社会媒体的放大之下,也可以说是人类的道德良心受到震动之后,一个腐败权力者导致了他人的死亡。
和动物一样,这就是人类的生态。
南极洲的企鹅,类似的异常性行为也非常多见,但是在动物界就没有法律进行制裁。
所以这毕竟是一种文明病。
权力者,享受着我罪我快乐。
例如法国大革命前后的贵族,如萨德侯爵之类,还变成了道德哲学家呢。
可惜导演没明白这个道理。
4
今日消息:
被控涉未成年人性交易罪的美国亿万富豪杰弗里•爱泼斯坦,8月10日被发现在曼哈顿监狱“上吊自杀身亡”。在詹姆斯的采访中,爱泼斯坦公开讨论了对他的指控,并建议未成年人的性行为不应该被定罪。
此前,一场涉及爱泼斯坦性侵案受害者吉尤弗里(Virginia Giuffre)的单独诉讼宣布判决结果中,多位知名人士被指控涉及爱泼斯坦组织的性交易,包括:英国王室成员安德鲁王子、已故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马文·明斯基、前缅因州参议员乔治·米彻尔、前新墨西哥州长比尔·理查德森等。合照中还有克林顿、沙特王储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伍迪·艾伦。
而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与前任总统克林顿,很早以前就与爱泼斯坦有所瓜葛。特朗普曾将爱泼斯坦称为“很棒的人”,两人曾互相到对方家里做客,参加美女派对。
谁是省油的灯?
有权者当你面说:来抓我呀!
HBO出品的一部电视电影,四平八稳,中规中矩。
老帕的年龄目前处于职业生涯的末期,接片也大都是不温不火,时主时配,而出演一些欧美社会名人的传记,现在已经是他的一大乐趣了。
此片中的老帕,虽然是无疑的主角,但从故事的讲述方式以及人物出场时间的分配来看,再现“宾大性丑闻”才是整个影片的核心,并借此轰动全美的时事事件,展现传奇教练帕特诺在丑闻前后的整个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同时引出的社会问题更是令人深思,因此,这并非是一部“传记”电影。
老帕在此片中所展现出的表演,依旧保持着顶级水准,甚至可以说已入化境。一位万人敬仰的即将光荣隐退的传奇教练,最终在舆论的漩涡中荣光尽散,跌下神坛,而这一切的结果也许正是由于他自身内心的纠结和挣扎所致,将这些复杂心态,在老态龙钟的外表下用极为内化的深度悲痛之感表现出来,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当然,除了老帕的表演以外,宾大丑闻的事件本身也十分值得探讨。从对孩童的保护意识,到制度的整体完善,以及人性的深层反思等方面,都有可以关注的点,而对于在社会事件中媒体作用的展示,则是影片比较着力强调的部分,至于其价值与立场判断,则基本交给了观众,电影没有特别地引导,这也正是偏于纪实的一种表达方式。
2011年帕特诺的前任助手杰里·桑杜士基(Jerry Sandusky)在2002年猥亵男童的罪行遭到曝光,他本人被警方逮捕。因为上报不力,帕特诺被认定有包庇罪,学校董事会因此在赛季中期将主教练帕特诺开除。2018年4月电影《帕特诺》在美国上映,讲述帕特诺被迫剥夺荣誉的事件。电影由真实事件改编,美国的HBO制作阿尔.帕西诺主演。阿尔.帕西诺主演的电影,我是很乐于观影的。
这部电影没有让我失望,帕西诺演绎的帕特诺,相当沉稳老练。把传奇教练对猥亵事件最初的不以为然。到事件升级,帕特诺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进行各种应对。然后到应对无效,被校方强行开除,最后抑郁而终。每一次事件的推进,帕特诺的情感和态度都拿捏相当到位。而我也很喜欢这类真实事件改编,以记录手法去演绎的电影。
整部电影中,这位传奇教练帕特诺的处境一直都是处于被动的形式。橄榄球场上他是一位叱咤风云的教练。他执教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46年,赢得24座奖杯,取得409胜(JoePa的执教成绩是NCAA历史最佳)。学校建有帕特诺的铜像,图书馆命名为帕特诺图书馆。但是,面对助手猥亵男童事件的曝光,帕特诺显然应对的不顺利。他并不擅长应对媒体和舆论,也不会用手中的权威和号召力。这让他面对媒体时,无法握有主动权。在本不应该由他当主角的事件中,他被媒体推到了主攻点。因为帕特诺名声响亮,能产生流量,能上热议榜,使得媒体在他身上不停寻找可舆论的焦点。这场没有硝烟的流量争斗场,帕特诺成为了他们的牺牲品。
电影中,除了获得新闻题材的媒体,没有任何一个赢家。被猥亵的男童艾伦,一个受害者他用了最大的勇气站出来指控罪犯。他承受了别人异样的眼光站了出来,试图将罪犯绳之以法。但因为事件的曝光导致帕特诺被剥夺荣誉。艾伦被帕特诺的拥护者排挤和追打(非帕特诺意愿),变成了被攻击目标。他只是想捍卫他的尊严和权力,却无情的受到了二次伤害。被迫辞退多名高层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在惩戒监管不力的几名高层后,也失去了一些本不属于该事件的高层。其中,施博闻校长的辞职使学校失去了大量的科研经费。校队宾夕法尼亚尼塔尼雄狮队则失去了他们的优秀教练,运动员的奖学金被强制取消,四年内学校不允许参加杯赛,并且自1998年以后的所有联赛、杯赛的胜利场次被取消成绩。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罪犯受到了惩罚,艾伦的站出来并没有白费。
事件为宾州蒙上了一层灰。有许多本不应受到牵连的人被卷入这场风波中,当中最有代表的帕特诺教练。如他电影中所说“终我一生,我一直梦想让我的名字受人敬仰,现在全毁了。”
首先声明,本人是宾州州立大学毕业生,因此在观影之前就已充分了解电影中的事件,认为本片主角Joe Paterno是因为无良媒体而无辜蒙冤。 说回电影本身。Al Pacino可以说是完美地演绎了自己所理解的Joe Paterno:传奇橄榄球教练、执教球队数十载的“独裁者”、宾州州立大学的“教父”级角色、美国体坛举足轻重的大佬。这里之所以强调了是他自己所理解的Joe Pa,是因为他毕竟自己不是Penn State出身,无法完全体会Joe Pa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无法了解和Penn State这所学校和球迷、学生群体之间有些怎样的纽带,更无法理解We Are Penn State这句口号究竟意味着什么。正因为如此,尽管Al Pacino的演技确实无可挑剔,但仍然能看出来,这是一个外人在演Joe Paterno。
当然这并不是Al Pacino的问题。整部影片的基调就是如此:一个仅仅从媒体口中了解“真相”的导演,在影片拍摄过程中甚至一次都没有去过Penn State所在的State College(不过影片中场景的还原度还是很高的),可以说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外人”。整部影片的视角自然也是外人视角:看似客观中立,但实际上还是基于媒体的报道,带着预设立场去拍摄的。事实上,我怀疑剧组中有没有任何一个人完整读过由FBI出具的对影片所涉案件的调查报告。这里不多做剧透,只想提醒不了解事实真相的观众:影片中大量所谓“细节”是根据美国无良媒体添油加醋地想象和捏造出来的。毕竟,同样是这些美国媒体,毫不脸红地捏造出了叙利亚政府用化学武器袭击平民的“真相”。他们所做的报道,可信度至少得打个对折。
扯远了,回到电影。这里还想说一下影片的女主角(疑似)——最先报道这起事件的女妓者。电影中是把妓者塑造为勇于顶着压力揭露真相的英雄,但认真读过FBI的调查报告,了解事实的我,对向她这样的妓者和无良媒体,只想引用这部电影里的一句台词作为评价:媒体就是靠撒谎来挣钱,the bigger you lie, the more you earn. 短评里有一位观众说到电影里女妓者明明是个正面人物,但为什么演的那么让人讨厌?我的回答是:因为演员演的好,活灵活现地演出了无良媒体的丑恶嘴脸。无论是怎么包装这些无良媒体和妓者,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还是会觉得他(她)们面目可憎。
至于为什么无良媒体和妓者要造谣诬陷Joe Paterno?这和影片本身无关,我会在文章最后回答。这里就不多论述了。
这部电影归根结底描述的是一个外人眼中的Joe Paterno。影片整体气氛较为压抑(理应如此),对事件进行了大致准确的还原(刨去大量经不起推敲的“细节”,当然,这不怪导演和演员)。像我一样支持Joe Pa和Penn State的人可以看看影片,试着了解一下不明真相的外人的视角。如果是冲着Al Pacino来看这部电影,或者仅仅是随便看看的观众,我的建议是:把它当个故事看就行了,无良美国媒体编故事的能力还是不错的。
至于评分,三星给电影本身,一星给我当年在Penn State的岁月。We Are Penn State!
补充(含微量剧透):有人问我为什么无良媒体和妓者要造谣诬陷Joe Paterno?妓者跟他有仇吗?他们又没有仇我不知道(如果不算某些妓者是Penn State死对头学校的支持者的话,估计是没有),但西方媒体所追求的是新闻报道的传播量和轰动效应,而不是事实真相本身。试想,如果对这个事件的报道只是说某高校过气助理教练涉嫌性侵儿童,那这条报道估计只能出现在宾州省级报刊的社会新闻版,最多一个星期以后就没人会去关注了。而现在无良记者无中生有地捏造出了“传奇橄榄球教练知情不报”的故事,立刻就让它成为了全国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最初报道事件的妓者的知名度和薪水也水涨船高。至于这样的诬陷对Joe Pa,对自己的母校(是的,那个招摇撞骗的妓者当年居然也是Penn State的学生,估计跟最近那个厦大两面人学生干部有一拼)会无端造成多大的伤害?造成了为学校为母校奉献了一生的八旬老人含冤而死?管他呢!我是媒体,无冕之王!
Talking about timing
这种剧本 导演 怎么发挥演技
帕西诺老的啊……看了觉得心疼,但他的演技简直无以复加了,感觉根本不是在演,就是他本人在经历这一切,每个小动作,眼神,肢体语言,都太有说服力了。另外电影的题材也该被关注,metoo
那个女记者明明人设很正面的啊,可是为啥演起来那么讨厌
为了帕西诺勉强打3星。
就是为老帕量身定做的电影,关于事实,不了解,不评价。我觉得真的有这样的人,我只想做我认为重要的事,只想一心把他做好,做到最好,其他事情我处理不了,交给位高权重的人去处理吧。他们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生活琐事,只会做自己擅长的某一件事。
三星半 虽然略四平八稳 但该有的都有 老帕的表现依然赞
尽管老帕的眼神里仍然戏力十足,不过作为传记片整体太过中规中矩,关于传奇橄榄球教练的功与罪,助手的性侵事件因自己的知情不报惹火烧身,在社会舆论压力下,几十年功勋卓著的教练生涯在一片呼声下成为过往。HBO这些年真是热衷于这类传记片啊,还总能请到老帕老罗来主演,导演还总是巴瑞·莱文森。
片子的节奏和主题其实都不咋地,就是冲着帕西诺看的,其他没什么。不会超过6分,其实影片可出彩的地方有限,帕西诺一直惴惴不安的情绪把握得很到位,总有种无辜却又自责的效果,最后,这个心理状态得到了佐证。
还是想把五颗星都给Al Pacino,我总会完全沉浸在他的表演里,他成为了那个人物,成了故事的灵魂和主导,你跟着他心情沉重地经历这一切,像看一部真实发生的纪录片,然后你想到这的确发生过。面对神的倒下,信仰者和异教徒都同样狂热,很少人记得那本就是被神化的凡人,这发生过,也仍然在发生。人的成就和道德是否应该分开对待?我也还在挣扎这个问题
个人荣誉在社会道德面前不堪一击
HBO出品的一部电视电影,中规中矩。老帕的年龄目前处于职业生涯的末期,接片也是不温不火,时主时配,而出演一些欧美社会名人的传记,现在已经是他的一大乐趣了。此片中的老帕,虽然是无疑的主角,但从故事的讲述方式以及人物出场时间的分配来看,再现“宾大性丑闻”才是整个影片的核心,并借此轰动全美的时事事件,展现传奇教练帕特诺在丑闻前后的整个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同时引出的社会问题更是令人深思,因此,这并非是一部“传记”电影。老帕在此片中所展现出的表演,依旧保持着顶级水准,甚至可以说已入化境,一位万人敬仰的即将光荣隐退的传奇教练,最终在舆论的漩涡中荣光尽散,跌下神坛,而这一切的结果也许正是由于他自身内心的纠结和挣扎所致,将这些复杂心态,在老态龙钟的外表下用极为内化的深度悲痛之感表现出来,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fuck the media
哎呀不好意思不是Penn State人get不到惹,蛮好孝的,嘻嘻。
认怂的教父
飞机片4,真的是再也不想看性侵题材了,打着游戏看完的,最终对于主人公到底有没有纵容球队中的性侵儿童现象并没有结论,所以演得很暧昧不明大概也是没办法。。(所以为什么要拍
老帕演出了这个男主角在生命最后的那两个月被命运戏弄折磨到全程懵逼哑口无言的丧惨模样:明明自己就是冷眼旁观啥也没干却深陷恋童丑闻丢了工作晚节不保,一辈子累积起来名望毁了也就毁了偏偏祸不单行癌症会在这个时候找上门,在冰冷的核磁共振机里还要承受那些嘈杂喧嚷的往事轮番在自己脑海里轰炸,看着曾经的自己在场上获得的409次连胜,那些辉煌事迹仿佛就发生在昨天,却又遥远到失真,人生就像做一场短暂的黄粱梦,真是荒诞至极……Ps这叫409次连胜也抵不过一次知情不报。
这部片下载了好几年了,在我的几台电脑里流转来流转去,今天总算看完了。看得比较费劲,看半天角色都认不全,但整部片把事件、人、舆论的复杂拍出来了。
导演用一场激动人心的球赛开篇,让观众不自觉地站在了JoePa的一边。之后情节缓缓展开,各方观点和缤纷的信息让让人不断思考,直到结尾,更早的受害者出现,传奇教头早在70年代便对罪恶知情,他放任自己的孩子和魔鬼一起戏水,究竟是专心工作心无旁骛,还是深知自己位高权重Gary不敢对他的子女下手……Pacino又一次贡献了真•整容般的演技。
帕西诺出门面对记者使我想起了《热天午后》中的暴走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