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安藤樱素净的美,安藤樱饰演的寺子就是这样一个简单干净的女子。没有工作,一个人孤单在家,长时间躺在洁白的床上睡觉。唯一的活动是和男友吃饭,男友是一个有妇之夫,喜欢带她去吃昂贵的餐厅,看她穿漂亮的衣服,不工作在家,只是等他的电话响起。寺子有一个好朋友,不久前自杀,寺子一直不明白她的死因。好朋友诗织死前有一份奇怪的工作,陪客人睡眠,不说话,整夜睡在客人身边,只为了让客人安心睡眠。诗织开朗爱笑,不像寺子表面成熟内心孩童,两人似无共通之处,但是都爱做同一件事情,就是睡觉。睡觉是很简单的事,但影片中的睡觉,是一件乐于让人反复做的事情,是生活的必需品,是沟通、是怀念、是独自面对的生活内容。我和寺子一样爱睡觉,睡觉是排解压力的好方法,当想逃避的时候就一头扑进床被,即使没有电影里那么干净整洁,睡眠是救赎、是遗忘、是结束和开始的地方,在睡眠中灵魂才自由,回到梦最初的地方。
寺子总是吊带衫示人,她似乎不穿衣服,永远呈现一种在睡觉的状态。她的时间,像在床上一样无限又蔓延,除了和好朋友诗织在一起的时候。诗织总是在笑,她们一起分担快乐和忧伤,笑着笑着就没了烦恼,朋友就是简单纯粹,暧昧不明,难舍难分。诗织的去世,像一个黑洞吞噬寺子,洁白的床是唯一的安慰和释放,释放孤独的力量,释放内心的梦魇,释放唯一的爱和希望。寺子没有成人的标志,虽然她的穿着成熟,细细的吊带勾勒她简洁紧致的皮肤和轮廓,穿着暗色妖娆的裙子,走路拖拖拉拉,像个不谙世事的少女。安藤樱无忧无虑释放她的美,在镜头前像个小男孩一样裸露她的身体,不带一丝伪装,彻底纯洁,爱是如此浪漫而迷人。就像静静流淌的河流,在冬夜散发孤独而残酷的美,冰冷寂静,又如白色般纯洁无止尽。
像女人油亮的长发随意铺散在床上,这是一条河在夜晚应有的美丽姿态。岸边街灯点点,犹如珍珠发饰零星镶嵌。独自撑一支竹篙,缓缓从一处黑暗渡向另一处黑暗,把珍珠碾碎,让它们分身成更多摇晃的碎片。梳子一样在河水表面理出缝隙,所过之处缝隙旋即紧紧粘合。与光明不停歇地擦身而过,从一处虚无挺进另一处虚无,怀揣某种厌世的消极情绪。这就是我感受到的生活。小格局的《白河夜船》用生物标本状的横切面向我们展示了几个人物的精神状态,也顺势插入了怀有相似情绪的观者内心。
放置于当今电影生态中考量,《白河夜船》这部影片有着格格不入的调性。上世纪几十年间,随着电视的普及,在挤占电影生存空间的同时,肥皂剧和各种电视节目也逐渐牢牢把控住生活化叙事话语。家长里短,恩怨情仇,电视成为家庭聚合的工具,又因剧集一般无严格时间与篇幅限制,可以用数集、数十集甚至上百集的体量来呈现生活中种种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具体事件。主流商业电影逐渐移位到“奇观化”的表达方式和主题内容上来,除了讲究强烈、紧凑的叙事冲突,还一般采用“去生活化”——即远离普通大众生活的题材进行刻画。人们在电影中逃避自己的生活,焦虑、悲伤甚至情欲得到一定的释放与满足。与此同时,欧洲艺术电影的美学传统也影响了很大一部分创作者及其影片质感,《白河夜船》就是着眼在三个主要人物的内心境况与生活碎片,“生活流”般截取某一时间段给观者欣赏。这里没有完整的故事,有着不太明确的过去背景,也有着无法预知结果的开放性结局。写实主义手法下,是对当下城市人群生存现状的呼应和某种症候性阐释。被其情感和内心氛围打动的观众会觉得细腻和真实,而期待视域聚焦于强烈情节冲突的观众,也自然会觉得沉闷或不知所云。
因为影片注重情感和内心层面的探讨,所以选择的叙事空间皆可看做是内心空间的外部化呈现。影片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停留在诸如卧室、酒店房间这样并不宽敞的空间中,房间多以白色为主色,传达出日本和北欧的极简主义装饰风格。降饱和的整体色调和大量纯色块的运用,除了营造出日本电影独有的清新文艺感,也与人物内心的空虚、矛盾相互映照。在这样的有限空间中,影片总是出现1、2、2的人物组合形式,或是寺子(安藤樱饰)独处其中,或是寺子与诗织(谷村美月饰)相伴,再或是寺子与岩永(井浦新饰)相互依偎。独处时寺子喜欢用睡觉的方式打发时间,用这种独特的方式与现实的无力感对抗,或在某种程度上理解为妥协,具体原因和心理动机会在下文中再做分析论述。寺子与诗织相处的空间仅限于卧室,二人的角色分工往往是寺子作为倾听者,诗织为倾诉者。诗织在不断讲述自己内心的感悟、痛苦,分享她工作中遇到的人们是多么需要慰藉,在这个社会中生活的人大都痛苦、压抑和麻木,情绪找不到合适的出口。岩永与寺子相处时的空间也表现出极为强烈的排他性,若二人在封闭空间如酒店房间中就有情欲在发酵,很少看到二人交谈,大都呈现缠绵的两性互动。所谓的“排他性”主要体现在二人的交谈空间内,这样的空间一般是缺少他人参与的公共场合,如夜晚桥上的会面,大光圈背景虚化只突出两人停靠和行走;没有其他人在场的地下停车场;冬日里空旷寒冷的海滩;餐厅带有旋转圆桌的包房等。含蓄的情感在这些场域中包裹流动,因空间的拢聚而越发浓重。
电影中有三次情感表达的尝试,但表达出的情感再次回流,形成更加强烈的悲伤和无力感。第一次是寺子与岩永在地下停车场一番谈话后,寺子在大街上狂奔起来。黑暗的夜在霓虹灯和路边招牌的照射阻挡下形成上下两个层次,寺子在人群中穿行显得如此渺小,溃散出的情感被这种社会的网膜聚集起来,观者与寺子一起,得到的不是宣泄的痛快,而是繁复世界中无人可以倾诉表达的失落。第二次所谓的情感表达发生在冬日的海滩边,寺子脱掉鞋子,二人走走停停,说着当下自己的处境,最后在寒冷的海风中相互依偎着。这场戏没有强烈的戏剧动作,情感的爆发代以含蓄的相拥。隐忍的情感在苍白的天海相接下看不到尽头,这段有悖于道德的情感,再次令人窒息和看不到任何希望。最后一次发生在影片结尾处,寺子与岩永抬头观赏天空中的烟花。美丽的烟火转瞬即逝,二人也只能在夜晚用这种极致美学寻求内心情感失落和道德困境的慰藉,毕竟樱花一般灿烂绽放又迅速凋零是日本传统遵循与信奉的生命哲学观。
《白河夜船》的英文名字是Asleep,睡觉这一行为在这部影片中并非只是单纯的人物动作,而是有着深刻的寓意指涉。诗织生前有着奇怪的职业:陪他人睡觉。影片中并未明确指出这一职业伴随着性服务,单纯从陪他人睡觉这一行为和诗织自己的解释来看,这种职业的实际作用类似于心理医生或心理治疗师。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带给人空前的机会和财富,也让人背负了沉重的压力。内心积郁各种情绪和压力的人难以入眠或无法得到高质量的睡眠。诗织作为一个“心理医生”,负责倾听他人的苦恼,并通过“对方醒来时给他人倒一杯水”这样的持续陪伴,帮助他人得到内心的缓适。除了自身无法再得到充足睡眠外,也吸收了他人太多的负面情绪,或许这也解释了诗织为何自杀。而诗织之所以能够和寺子成为特别的好友,也可能出于寺子是愿意倾听诗织的人,诗织在她身上得到了自己的缓解和补偿。在诗织死后,寺子也越来越沉浸在与岩永的感情中。岩永是个已婚男人,妻子是植物人常年卧床需要岩永的照顾。岩永无法在妻子身上得到正常感情的陪伴、交谈和有效互动,而又出于道德与责任无法割舍妻子,他陷入了这种道德困境中无法自拔。在与寺子的交流中,他有意或无意传递着自己的疲劳、无奈和痛苦。这时寺子的身份微妙地发生了变化,她与诗织成为了同构的人,区别是她只需要陪岩永一个人睡觉,照顾他的感受和情绪,而诗织则需要陪很多人睡觉。那么面对岩永不断传来的负面情绪和道德愧疚,寺子能怎么做呢?睡觉。寺子整日消磨时间的方式就是睡觉,这也是她自我治疗的途径。某种意义上来看,岩永是自私的,而寺子是伟大的。
影片在主叙事中使用有诗织出现的插叙和寺子的画外音对位来结构,在主叙事、插叙和寺子的主观诉说中,现实、过去和梦境的边界渐趋模糊。这也是用虚无来抵抗虚无的无奈之举吧。毕竟我们在夜河中前行,都是正在摇晃的渺小碎片罢了。
原文首发于微信公共账号:眼之愉阅
书里仿佛隔着一层的句子,被人亲口念出来就变得昭然若揭。每个人看起来都特别好懂,目的性未免太强……
但是不妨碍我吹一波ARATA,万万没想到他是放下刘海戴着金属框眼镜这么青春的造型,完全就是个男学生,比起乒乓里真的就只多了点皱纹而已,身材都没变!而且太温柔了吧!睡到一半被吵醒一点脾气都没有,被他演出来比书里还要温柔五百倍!而且怎么这么爱笑!嘴角弯弯的也太好看了吧!啊这个人真的是,文艺起来丝毫不做作,周身并没有荷尔蒙散发出来,像一块常温的冰,无色无味可以安全地握着,莫名有种中性的气质。
有些小情绪表现得相当精准,安藤樱厉害啊。两个人走路的时候别别扭扭的,仿佛测不准彼此的距离感,时而绊在一起时而离开十几公分远也很可爱。抱在床上亲吻的时候也仿佛在温柔地较劲这点也很可爱。
岩永似乎只对寺子的脸着迷,这里稍微有点不懂。我还以为他喜欢寺子作为“健全的人”这个鲜活的个体,就像入殓师的男主对他妻子那样,有种面对活物的欲望。不过他在里面本身就是温柔过头的人啊……是真的最喜欢亲吻脸呢,还是哪怕和情人上床也要保持优雅体面呢,还是更倾向于把情人作为心理寄托呢,还是作为文艺片不太好动作幅度过大呢……总之亲热戏这里稍微有点奇怪啦。
最后结尾的地方,应该是ARATA全片里演得最尴尬的地方。不过(因为粉丝滤镜)我觉得是故意的。
烟花的镜头想起来我有次晚上在Hawkridge宿舍里看书还是写作业,写得有种被世界抛弃的感觉。然后外面有人放烟花。其实隔得蛮远的,两公里肯定是有的,但是楼都矮,宿舍楼简直鹤立鸡群地高,看得很清楚。并没有放得很热闹,当时似乎是Bonfire Night刚过没多久,就像过节没放完拿出来随便消耗掉一样,稀稀落落的。看得我是真觉得空荡荡的。但是又cynical,偏要给自己营造一种主动隔绝全世界的氛围,心说烟花这种东西真是寂寞。片子里这种热热闹闹的烟火大会也看过几次,寺子的幸福感,我是相信的。边上的情人看起来只是尴尬的背景板,对他的爱、对昔日友人的爱,还有和太太之间难以言说的默契,不知道哪种感情在她心里最有分量。
贝多芬的g小调19号协奏帮了大忙。这首我以前没听过,听的时候完全没往贝多芬头上猜,还以为是肖邦之类的……全片都没什么BGM,这首曲子就格外抓耳朵。看预告片的时候也是因为这首才觉得惊艳。行板和海边风衣ARATA真是绝配……他怎么能,又干净冷淡,又温和有礼,搞不伦都像写诗……还好本人画风不是片子里这样,不然真是,祸害啊(叹)。
真的要是有Arata当男票的话我就什么烦恼都没有了
看过 爱的曝光 0.5mm 百元之恋后,屁颠屁颠的滚过来支持sakura了……
盗梦空间文艺版
终于get了井浦新的苏点。夏季海滨属于年轻人,冬日海滨属于不伦中年。
ARATA保持这样就很好,再也不要用力过度去演戏了。
看了一个半小时安藤樱裸着半身,发呆、睡觉、呓语,和不伦对象的男主对视、默笑、在黑暗中相拥缱绻、有一搭没一搭聊着并没什么所谓的话题,调子很静很缓,就是坠入睡眠前的节奏,竟然丝毫不闷。Arata是我的理想型,长长的大眼,眼角耷垂,说话嘴角含笑柔声商榷,气质干净淡然,一直好看到指尖和喉结。
最迷恋的演员在镜头里讲着那些最让人迷恋的话 大概这样的角色只能让安藤樱和ARATA在诠释 太喜欢ARATA了 明明是清冷的样貌又充满了欲望 眼神里都是慵懒和野心
Arata和安藤樱,简直就是我心里最完美的恋人形象
3.5 两人一起窝在沙发上看过期片,他喜欢安藤樱,我喜欢井浦新…读过香蕉小姐的这篇小说,没有期待也没有太失望。只是曾经有一段时间里,我也是长睡不醒的那个人。
谁不想和井浦新偷情啊
我已经不记得小说怎么写的了但选角感觉很符合芭娜娜那种清水滴答的心累。Arata这个扮相太美,老头子短袖衬衫束在腰里,活脱脱是充满魅力的有妇之夫的最佳人选,跟安藤樱也很配,演员气质战胜了电影的贫穷感。
在生活中下坠,梦境与现实交错的瞬间感受到失重的压迫,在这部电影里仿佛可以看到真实的二次元结界,以及清晰看到结界对面的彼岸之物。白川夜船,醒了固然是最好,而不醒也不过就是去彼岸更深处了罢了,不必伤心。好故事好演员,只是欠了制作。
小成本电影,制作简单,场景单一,导演身兼摄影师,有些地方录音太虚,镜头对焦不准。日本明星价格便宜,小制作都能请到安藤樱、井浦新、谷村美月出演,咱们的独立电影人羡慕去吧。睡觉,做梦,起床,聊天;脱衣,继续睡,继续做梦,继续聊天,偶尔出逛街、约会。安藤樱也都脱了,二阶堂富美应该不远了。
剧情一般啊,不过男女cp真是配我一脸,而且井浦新怎么可以这么温文尔雅,特别是两个人sex过后互相拥抱,聊家常说情话的fiu,真好啊~
描绘了女主非常缓慢单调的生活和非常疏离散漫的状态,实在是太文艺节奏太慢了。男女主两个人打电话但是半天都没有人出声是要干嘛。安藤樱的演技不错,但是这部电影里频繁曝露没什么看点的普通人身材,让人好尴尬
生命苦短,及时行恋。趁红唇未减,热血未寒,岁月终有明天。
ARATA真是从脸到肉体到气质、从年少到大叔、从清瘦到稍壮都正翻翻啊,这种天身自带疏离感的人一旦暖起来估计不可匹敌啊;海边吹风一幕光是看着都冷暴了,特别喜欢镜头突然推进到安藤樱脸部的摄影,拉近二人手围拢的特写视角拍得真是好到拍手;演员光芒太强无奈本子确实弱,点太少,3星勉强;神烦CPYY党
人世间最大的痛苦不是伤害,而是对抗无聊,“如果合着他睡觉时的呼吸节奏呼吸,说不定会把他心中的黑暗也吸进去”。要如何像烟花一样爆炸呢?真是永恒的命题,没有答案……(戏里的安藤樱就是每天女巫老师叫不醒的我的状态,everyday……这片真是抑郁症禁看)
漂浮的气息挥之不去。越睡眠越孤独,越孤独越疲倦,越疲倦越睡眠。自闭的圈子没有出口。
井浦新高高瘦瘦,穿衬衫戴眼镜系皮带以及冬天穿大衣的样子……还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