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重谈几个我觉得比较重要(黑暗)的点吧:
1 朝阳“推没推”晶晶 (黑暗指数:3颗星)
没推,但是朝阳相当于变相杀死了晶晶
这个点很多人都分析过了 相对而言是最容易分析的一点 首先我为什么认为朝阳没推晶晶 是因为不管哪个镜头中 窗前的小桌板都坏了 这说明晶晶站到窗前踩坏桌角确实是事实,而且12集末尾处 有晶晶挂在窗边时发出的悲鸣 从这个到坠下来时的叫喊 中间有几秒的间隔 说明晶晶至少在窗前挂了几秒钟 朝阳伸出头看见了 而如果是推下去的 更有可能是立刻掉下去才对 所以我认为 朝阳没推晶晶 是个好孩子(没错,在我接下来会说的黑暗指数5的事实披露之前,这都算是好孩子了)
2 晶晶和严良死没死 (黑暗指数:4颗星)
死了 全死了......
首先说普普:为什么说普普死了呢?
第一是张东升心态的转变,在普普哮喘发生前后 张东升行为完全变了个人 你说是因为背叛当然可以 但是也可以理解为 他理性的最后一根弦已经断了 在他对普普见死不救(注意这个词 贯穿全篇)后 他已经彻底放弃做人了(朝阳!我不做人了!)
第二 是关于警员找到普普时的表现
一是神情慌张 二是语气慌张 注意这里说之前 还深深叹了口气 这不是查出普普在哪个医院时应该有的表现(不应该这么急) 更像是发现了尸体时的表现
接下来说严良,这个更明显了 因为证据很多
首先是严良出现阻止朝阳时....
不小心摔了下去挂在边上 是不是很熟悉的画面? 没错 这和晶晶当时一模一样
我当时没太注意 回看这里时我简直毛骨悚然......这里太诡异了 首先是太巧 为什么刚好这时出现阻止朝阳?为什么刚好也挂在这里和晶晶一样? 其次是为什么朝阳一丁点要去伸手救的意思都没有? 而是抬头 思考几秒随后平静的转过头? 再然后是最恐怖的一点:
东升叫朝阳快来杀他,注意这里的语气 是非常平静且催促的语气!而这时朝阳在干什么?在和严良“搏斗”!为什么张老师这时可以平静且稍有不耐烦的催他?
因为这里的严良并不存在! 这一切都是朝阳的心里斗争! 而严良已经死了!
接下来就是更明显的证据了
大会上那么多人 严良独自走进来 又走出去 没有人看他一眼 质疑哪怕一句话?这说明别的人都看不到他! 严良只是朝阳的想象!还有论据是门口的白光 众所周知 这像极了天堂世界的白光 说明严良是“从天堂回来见朝阳一面”
而第二张图 严良吹口哨叫大叔 结果只有大叔一个人回头没有其他人听得见,这是因为严良只是大叔的想象!
好了 说完这两个 接下来希望大家做点心理准备 我要说黑暗度5的故事了....
3 朝阳是否对严良“见死不救”
很多人估计蒙了 什么?朝阳什么时候对严良“见死不救了”?这不是胡说嘛...但我要说:
是 朝阳确实对严良见死不救了 而他做出这个决定 是从这个时开始的:
你想报警吗?
你想报警吗?
你想报警吗?
对!此时的朝阳已经对严良起了杀心! 为什么约在船上独自见面?为什么这个电话是朝阳自己打的?要知道以前这种狠话都是严良说啊!这次却是朝阳打的! 而最令人细思极恐的 还是这里:
朝阳报警了?! 注意看这是什么时候报的警 这是他们已经都在船上后才报警 聪明的朝阳会傻到不在之前报警 而是行动已经接近完成时在报警?为什么?是因为那时严良还没死! 朝阳要让严良先和东升见面 等严良被杀死后再让警察来逮捕东升! 这也是为什么朝阳不和严良一起对付东升的原因!
然后是最后一个 最黑最黑的猜测来了...
4 朝阳是否设计杀掉普普 (?!)
实话实说,当我想到这个可能性的时候 我对自己都感到了厌恶 而这一切来源于一个我当时无论如何都不能理解的点:
朝阳为什么要给严良一张空卡 却在厕所里告诉严良把卡扔掉?
我知道朝阳给的是空卡时 我真的一百个问号冒出来! 我最开始的理解是:朝阳接受了严良的委托答应给卡 但是他并不真的想让对方去把真相爆出来 所以给的其实是空卡 但他又怕严良去爆料时发现其实是空卡因此怪罪朝阳 所以想在他自首前把卡扔掉以放弃自首
但这个想法怎么都无法说服我 直到我看到最后 我才意识到 还有一种可能性:
朝阳想借张东升之手 杀掉普普
在看到结尾之前 我不知道朝阳对晶晶的见死不救 也不知道普普是唯一知道这件事的人 而当我知道这一点 前面这里就突然想得通的 虽然是一种我无论如何都不想接受的方式:
朝阳当时为什么主动提出把张老师留下来一起吃饭?
朝阳为什么刻意在此时拉严良去厕所聊这个事 而且声音说的很大?
朝阳为什么给严良一个空卡?
因为朝阳是故意让张东升听见这话 让对方逼迫严良交出空卡 并且引诱他气急败坏杀死普普和严良!
而他自己呢??因为在厕所里他主动说希望对方扔卡 所以也相当于故意让张东升听到他才是唯一那个不想伤害他的人!把杀意从自己身上排除!
朝阳真的在设计杀死普普!
我是没看过原作 我不知道原作是不是也这么黑,但我从电视剧版仅有的片段 看得出来一点:在从见死不救到设计出一个令自己见死不救的画面 这一点,朝阳和张东升完全是一类人 甚至可以说 朝阳已经凌驾于张东升之上 朝阳从始至终没有亲手杀死一个人 但是众人皆因他而死!
这才是本剧最大最深的黑暗
5 朝阳是否杀死了王瑶
这是个帖子里比较热门的话题,对此我的回答是:朝阳没有杀死王瑶.......
首先是这两张图:
分析贴之所以热门讨论王瑶是不是被朝阳补刀主要就是这个:王瑶的尸体位置变了 以及朝阳手上貌似红漆的部分 不得不说我之前也被误导了,擅自相信了这种观点而没有去求证...感谢评论区 的回复 我重新看过这集后改变了想法
首先分析下王瑶的死亡时间和地点:朝阳和严良到达之前 朝阳爸爸和王瑶就已经提前到达了 这时朝阳爸爸被打晕 王瑶被杀,而朝阳爸爸是在小库房被打晕后单独绑到库房,王瑶则是在距离滑动铁门(大小库房出入口)外不远处被杀
这之后朝阳他们赶来 剧情基本没有空隙的 朝阳被张东升绑起来放在他爸旁边
剧情继续推进 张东升出了小仓库 在大仓库找被发现的严良 而后被严良打晕 严良跑进小仓库寻找普普 这途中在大仓库角落看见了已经被堆放进角落的王瑶尸体.....而后张东升醒来,立刻先锁了大小仓库的出入口:滑动铁门,而后开始放火以及锁住正门
朝阳解绑后走出来 试图从大仓库的出口出去 却发现滑动铁门被锁(我确认过门的打开方式 是那个滑动铁门)他无法再进入大仓库,至此 朝阳失去了一切补刀以及移动王瑶尸体的机会
这个逻辑是如此简单明确 以至于所有问题都以一种更好理解的方式得到了回答:
1 王瑶的尸体为什么被移动了
因为王瑶她们先一步到了厂房 张东升怕朝阳他们来了之后看见尸体引起警觉 所以粗糙的藏起了尸体
2 朝阳手上的红色“漆”是
那不是漆...是他爸的血..........
所以 朝阳在全剧 没有杀一个人
6 老陈到底死没死?
因为太多人觉得老陈已经死了,我觉得并没有,因为老陈并没有死亡的契机
咱们首先看这段,这段剧情明显是虚构的 因为受伤的老陈没有理由有这么大的力气救起严良,所以这段剧情是假的 那什么是真的呢?
合理的镜头才是真的! 老陈在家捂着伤口是真 严良死前把包留给老陈(注意这里是水产事件后了 说明那时他还没死)是真 唯独老陈救起严良是假 那么就是说 至少在严良遇害前 老陈都是活着的 那就更没有其他理由死在别的地方(例如死于救严良,因为这里镜头明显是假的)
而画面显示:老陈的确和民警一起去了海滩
注意看这里 老陈捂着伤口 说明这段剧情是真的,但可疑的地方是 老陈和这么多民警一起来到海滩,但是却只有受伤的老陈一个人下来救人 其他健康的民警在旁边看着?这合理吗?
所以真相其实是:老陈在海边发现了严良并将其救起来的整段剧情 都是假的!真相是老陈和民警一起发现了被张东升杀死后扔下海并被冲上海滩的严良尸体(这里变相证实了严良已经被张东升杀了 因为按照剧中严良阻止朝阳后落海的片段 严良掉下海是很难死的 因为是近海 他可以自己游回去 反而正因为死了 才只有尸体漂了回去)
接下来我来把整段逻辑给捋一遍吧:
1. 老陈和民警是一同来到的海滩 这时老陈是捂着肚子的 这说明什么?说明这是真实发生的镜头
2. 而1的下一个画面:老陈独自救起严良 肚子好像什么事都没有?而那些健康的民警的?完全没有出现在画面里!他们就在旁边看着不去帮忙吗?这合理吗? 不合理 所以这只能说明老陈救严良这段镜头是假的
结合1 2 推理得出结论1:老陈确实和一群民警一同跑向海滩,但真实的镜头到此为止,老陈独自救起严良的镜头是虚构的 不存在的
那么进而推理一下:既然老陈和民警一起来到海滩的画面是真的 那么他们为什么慌张的跑向海边?这里给出一种靠谱的推测: 因为他们看见了严良(从关于严良的单独分析可知严良确实是死了 所以这里看到的只是被张东升杀死后抛尸海里并被冲上岸的严良尸体)的尸体
根据结论1 进而推理可知:老陈已经失去了死亡的契机
什么意思呢? 既然老陈救严良这段没发生 也就是说明了2点:
1 老陈伤口撕裂假说不成立(实话讲这个假说太傻了 那么多民警在现场 就算看见的是活着的严良 可能让老陈一个人去救 而且死在自己面前?)
2 老陈直到白船事件发生那时 都还活着
而此后 老陈欠缺了所有可以死的契机:他不可能死于救严良 那紧接着海船事件后发生的剧情里 老陈也不应该是死的
当然你也可以yy:老陈虽然没因为救严良而死 但我就是觉得他死了! 让我想想.....有了,老陈和几个警察发现了严良的尸体,老陈一激动一个踉跄踩在沙滩被人乱丢的西瓜皮上 导致伤口崩裂而死
或者:老陈悲伤过度饮酒一夜,骑自行车醉驾回家时出了车祸,一代老警察知法犯法呜呼哀哉....
你们要是这么说,那我真的完全ojbk......
接下来说紧接着的剧情:跳舞那段 是紧接着海船事件的,这时老陈伤还没痊愈,来跳舞合理吗?不合理! 所以这段剧情也是假的 真正的老陈 正在家里养伤,她老婆自己出来跳舞了,所以严良和老陈的见面 也是完全虚构的画面.....
好的 又有小朋友来说了:不对!严良已经死了 老陈如果没死,那严良怎么会和他见面而且说话呢? 你说这都是虚构的我不信我不信我不信!哼! 和死人见面的 只能是死人!
噢噢 那灵魂体严良见老陈前 刚刚见过朱朝阳 也就是说:朱朝阳其实也死了!!
我真的越想越觉得有道理!细想一下:大厅里那么多人 为什么只有朱朝阳可以看见死去的严良?为什么朝阳在那么正式的场合转头看时 周围的人都没有一丁点反应? 那只能说说明一点:朱朝阳其实那时已经死了!(我难道是全知乎唯一一个用严密的推理证明朱朝阳已经死了的答主吗?开心~)
但是朱朝阳到底是什么时候死的呢?
我给出另一个大胆的假说:朱朝阳其实在白船事件就死了! 那时张东升举起匕首 警察向他射击,但是没想到误射中了朝阳! 所以最后朝阳才是死的那个! 张东升看着死去的朝阳 绝望的选择了自首!
行了行了...我也不扯皮了,如果现在还有觉得老陈已经死的了 我真的米有精力再争辩了......
最后聊一聊关于本作和原作的一些事,我是没看过原作的 不过因为很多人在评论区聊到原作更黑 我也就去了解了一下,确实黑啊...(捂脸)
我是看过紫金陈不少作品的(但没看过坏小孩) 我觉得紫金陈的作品向来这样:过分表现人类的恶,我觉得这种“偏激”有点无视人内心的转变 拿坏小孩来说,就算你再怎么说这个小孩有“潜质” 也没有人会突然从一“好好学生”变成“疯狂杀人魔” 而改编后剧中的转变我觉得合理的多 从一开始的“见死不救” 到后来策划出令自己“见死不救”(实质上就是策划谋杀)的场景 到最后实质下手杀了王瑶 这种转变非常合理 要知道:见死不救的罪恶感要比杀人弱的多 但就像大麻作为gateway drug的效果一样:见死不救作为一种:gateway murder 其影响已经远超人们想象,这大概也是古人那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含义吧
而关于朝阳爸爸:我觉得改编后最令人感到深思的点是:不同于原作朝阳“有样学样”般策划杀死父母夺遗产,在改编后的剧情里,朝阳试图尽一切可能维护他和爸爸的亲密关系,包括但不限于发现爸爸录音笔后不翻脸却顺水推舟拉进关系,努力着家练习潜水,为了怕爸爸知道自己对晶晶见死不救而试图策划杀掉晶晶,但他千算万算没算到他和张东升见面那天 他爸爸也会恰好来到现场并最后因此而死,他用尽一些谎言试图维护的关系,最后却让他爸爸死于他的谎言,当朝阳声嘶力竭哭着对已经没有意识的爸爸坦言真相时,他爸爸已经再也听不到他的声音 这才是最大的讽刺,或许他爸爸眼里 朝阳真的推下了晶晶,但事实上,朝阳只是见死不救而已,而晶晶的死最根本还是事故 这时候朝阳的自白 已经从无罪到有罪的自白 变成重罪到轻罪的辩解了 但可惜的是 他爸爸再也不会知道这个真相了
最后分析一下为什么张东升最后会赴约白船的事:
其实东升在水产事件后 已经完全陷入被动 是个待宰羔羊了 很有可能随时被警察查出来是他杀的人 而朝阳在除了普普以外的任何人的故事里 都是一个清白无暇的旁观者 甚至是被害者 因此不管张东升被不被抓 朱朝阳都没有罪,所以 白船事件真正的目标本来就不是张东升 而是严良
要知道 虽然最开始是严良说要报仇 但是打电话的却是朱朝阳,因为朝阳听严良说想报警,在知道严良有可能也知道朝阳和晶晶之间故事的前提下,故事已经从“严良找张东升寻仇”变成了“朝阳把严良灭口并趁机搞杀父仇人张东升”了
于是白船事件中 观众看的是严良想杀张东升,故事中局外人(民警等)以为的是张东升想杀两孩子,但实际上是朝阳想杀严良和张东升
话说回来,朝阳想借张东升之手杀严良然后让东升被警察判死刑 张东升其实已经识破了这一点却仍然赴约(要知道这时张东升其实已经不在乎卡的事了) 最后在船上张东升杀严良 而后本应按照朝阳的原计划直接被捕 但是没想到张东升还是提前来到了朝阳面前 并希望朝阳杀死他:要知道这本来不在朝阳计划内,朝阳是想杀他 但不是以这种方式,张东升这么做 都是为了让朝阳彻底坠落 成为和他一样的人 结果朝阳没下手 警察却已经来了 本来张东升这时被不被抓 朱朝阳都没有罪(朝阳的罪只在普普脑中)所以朝阳不怕东升被抓 但是张东升为了让朱朝阳坠落(堕落) 试图杀死朱朝阳并被射杀 一方面强化朱朝阳:我也是你变相杀死的 这个印象 另一方面对朱朝阳说你可以相信童话 也就是强化朱朝阳对谎言的依赖 就此完成了他最后一段:杀人教学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美好,皆大欢喜,但是我觉得三个小孩里严良和普普已经死了,老陈或许也不在了。
1.开场动画三个小人被追杀,最后只剩下一个躲在黑暗里。
2.普普哮喘发作,张东升产生的一丝恻隐之心在听到医院问及地址立马就消散了,挂了电话。这样不愿跟三孩子扯上关系的他可能会把普普送到医院吗?何况当时普普已经昏厥过去,吸氧都不能,送去也很难说来得及了。后面她也再没出现过。
有个花絮张东升一个人吃着三份麦当劳套餐痛哭,之前他答应过带普普来点三份,这证明了普普的去世。不过这段被删了。
3.朱朝阳在读普普写给他的信泪流满面,全剧他只哭过三次,之前都是很受伤的事。为何如此伤感?
4.严良在船上掉下去就死了。老陈腹部重伤住院,上厕所都要老伴扶着,才几天突然就能没事人一样下水救人(在周边那么多jc的情况下让他一个伤员下水救援就不科学),还及时赶上准确无误救下了严良,这未免太像张东升和朱朝阳口中的童话了。
如果仔细看可以看到他之前还是捂着肚子走,水里捞起严良就安然无恙一般生龙活虎的给严良做心肺复苏(我觉得可能这时老陈就没了)。如果普普已死确立,那么后面说普普配型成功的严良和老陈就更不真实了。
5.礼堂那个画面仿佛天堂来客,配的音乐也是所谓的“阴间”音乐,严良一个外校人淡定走进学校礼堂,全校师生跟没看见一样,只有朱朝阳转过头。
严良看朱朝阳的眼神明显带着不满,作为一个算得上有正义感的人,他根本不原谅朱朝阳,如果这是朱朝阳幻想中的童话日记,那还是隐喻了一部分现实。那就是证明了他作的恶,他复制卡的谎言与故意传播害死了普普。温暖的画面配不安的音乐,漠然的与仇视的眼神的对视,绝了。
甚至在船上严良挂了那么久,朱朝阳也并没有伸手拉他一把,就这样眼睁睁看着他掉下去。已经很明显了。
6.至于朱晶晶的死,在我看来已经算明喻了。最后普普信里说的这个真相她连严良都没告诉,那对应她前几集对严良说看见朱晶晶自己摔死了,就可以得出朱晶晶绝对不是意外摔死。要么朱朝阳推下去,要么他见死不救,个人倾向他有看到朱晶晶挂在外面(有衣物挂在外面)并助推,不然只是冷眼旁观的话,他与普普份量是一样的,普普不必要在信里说希望朱朝阳承认真相重新开始。
那个柔光画面(与普普回忆家人的滤镜如出一辙,代表虚假与谎言)朱朝阳探头去看,随后黑屏,出现一段小女孩的哭声,再才是坠地声。坐实了朱晶晶是在外面挂住了没人救才摔下去的。
朱朝阳最后一集说出的后悔给他们开门也印证了他黑化后对朋友截然相反的态度。我觉得他黑化的几个关键点一是被亲爸猜忌,二是被后妈羞辱与王立三番两次置其于死地,三是亲眼目睹张东升杀人现场(质变的一次)。
担心严良在解决张东升的事后主动自首暴露了自己,所以朱朝阳隐瞒了王立绑架自己/张东升杀王立事件(既能在亲爹那刷好感,离间亲爹与后妈关系,又能拉拢张东升,利用他做侩子手除去自己要除掉的人),也开始对朋友目的不纯,不择手段。
他最后两集两次问严良“报警吗”就有了杀意(有趣的是刚开始看到杀人事件先提出报警的是朱朝阳,被不想送回福利院的严良阻止。而后面反过来,是朱朝阳不想严良报警),在看到张东升与其他两人“其乐融融”的情况下,他故意说复制卡的事,并祸水东引到严良。嘴上说着销毁,但他清楚严良不会销毁(毕竟对杀人犯总有戒备心),因此严良必会被张东升视为眼中钉除掉。
结尾他一通电话把两人引到轮船上,说走到尽头就可以看到自己,结果却是让张东升和严良碰头,导致他们打起来。有个猜想是严良是在这里被张东升杀死的。未成年人严良肯定打不过张东升,就算打架经验多,但张东升毕竟杀过那么多人,连王立这种坐过牢的地痞流氓都能干掉。而且当时张东升已经掐住了严良脖子举起了刀,按照这个动势和张东升杀人干脆利落的性格放过他太奇怪了。也已经出现悲凉的配乐与严良遗言一类的话。后面那个严良可能就是朱朝阳想象出来的劝自己不要下手的正面形象,在他童话里这是要当jc的人也说的过去。
普普属于意外情况不在他计划之内,但是他防备普普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心普普把朱晶晶事件告诉严良,所以结局看到信哭出来除了为她的死,还有就是愧疚感。
最后一次朱朝阳跟妈妈吃饭笑着说自己成绩又是第一名,妈妈脸上已经没有笑容,在父亲刚死的情况下还笑得出来跟母亲讲成绩,朱朝阳已经没那么在乎父子情。这个剧里的母亲直觉都很准(包括没有证据就死揪着朱朝阳不放的后妈),或许母亲早就察觉到了儿子身上的变化超出了自己的控制,而无力挽回。
当初三人一起在船上飞往月球的美梦,终于变成了一个阴暗中孤独生长的“旭日东升”。张东升与朱朝阳有许多共通之处,都热爱数学,都喜欢笛卡尔,相信事物的两面性,有阳光的名字与阴暗的个性,都可以为了得到至亲心目中的第一顺位而对关系不好的亲人痛下杀手,甚至都爱穿白衬衫。后期还有种亦师亦友的惺惺相惜之感。在船上那番交接,也是彻底失败的张东升把这面阴暗的旗帜递交到加强版自己朱朝阳手上的节点。只是朱朝阳做的更不露声色,成功将自己伪造成了一名受害者,以至于演的都感动了自己。
————
仅发在豆瓣
刚看完全集,可以说后面6集和原著基本没什么关系了。
如紫金陈所说,原版的结局是铁定播不了的,但他追完之后表示很“满意”。那么他到底满意在哪里呢?
陈思诚在唐探1里写的最出彩的角色,就是张子枫的邪恶小孩,可以说这个角色的反转直接拉高的整部电影的高度。毫不避讳的说,这个人设就来自朱朝阳。
剧里和书里,朱朝阳都在写日记,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线索,因为录像证据被销毁后,他的日记成了警方唯一的证据,所以他的日记不是写给自己看的,是写给警察和“我们”看的。在他的日记里,他当然不会是个“坏小孩”,他做的错事都是被逼无奈或者情有可原,他是品学兼优心地善良的好孩子。
所以,我们看到的剧,与其说是根据紫金陈的小说改编的,不如说是根据朱朝阳的日记改编的。“我们”作为局外人,自以为聪明不会受小孩子的蒙骗,但殊不知我们从一开始就掉进了他编织好的谎言里了,“小孩子不会撒谎,就算撒谎也一定会被大人揭穿。”
第11集片尾曲之后突然出现一个彩蛋,是朱永平听录音时发现了朱朝阳拉开他手包拉链的声音,此时他抬起头看了他女儿的遗像,然后甩给自己一巴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细节,他已经明白儿子在撒谎了,但他还是把录音删掉了并且加倍对儿子好。这本可以存在于正片里面,但却突兀地出现在彩蛋里,是不是说明,正片里的是朱朝阳的日记版本,而彩蛋是现实情况呢?
至于结局在学校出现的严良,他显然不像个阳间的人,那么是否暗示他已经死了呢?而普普,她的“结局”是没死,还救了她的弟弟。但在书里她哪来的什么弟弟?并且她晕在张东升家里后,就再没出现过。
小说里死的人,剧里都对他们的死法做了修改,但殊途同归的是:他们还是无一例外的死去了。也许只有按电视剧里的死法和情节发展,朱朝阳才能“过审”吧,他才能干干净净地“重新开始”。
再补充一句,我认为朱朝阳的朝应该读“zhāo”,呼应张东升的名字,合起来叫“朝阳东升”,这也是原作者在微博里提过的。剧版结局里他们两个都身穿白色衬衫,也许,朝阳已经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活成了东升,又或者,他终究会成为东升。
这部剧好到让我觉得超前点映的钱都花在刀刃上了,真值。
首先必须夸到飞起,本剧制作精良、剧情引人入胜、演员演技过硬,选角堪称完美,人物塑造极其鲜活,配乐和细节都值得拿出来反复分析玩味。如此水平,别说国内,美剧、韩剧、日剧近期也没有看到如此完整而风格鲜明的作品。
除了佩服制作团队,看到这么优秀的流媒体内容,简直开始相信爱奇艺能做东方Netflix了哈哈。
巧的是上一次为电视剧写剧评还是三年前的《无证之罪》,同为紫金陈的作品改编,主演都有秦昊,但《隐秘的角落》无疑更甚一筹。
于是我写了这篇长文,从结局分析到创作意图、题材解读,希望同样喜欢本剧的朋友能够一读。
先来说一说结局,已有不少人写了分析,也看到一些分歧,争论焦点主要有以下几个:
1、严良和普普是不是死了,是什么时候死的;
2、朱朝阳的“黑化“程度,朱晶晶究竟是意外踩空,还是朱朝阳将其推下楼的;
3、欣欣这个角色是否真实存在,普普是不是才是全剧“大恶人”。
那么我来回答一下这些问题,会尽量避免和目前已有的热门影评重复。
1、严良和普普死了是板上钉钉的,普普死于哮喘病发,而我认为严良死于船上打斗,而不是火场。
最明显表达“严良已死”的一幕,是朱朝阳选择隐瞒一切以求重新开始,在开学典礼上,严良穿着一件白衣服突然开门走进来的镜头。
逆光中,严良进门,满屋的学生却没有一个人侧目,都没有看到他,很显然他并非真实存在。而他的表情则是明显的愤怒,只有朱朝阳转过来和严良视,片刻就扭回了头,不再看严良,严良则是又盯了朱朝阳一会,表情严肃而失望地转身离开了。
这里的表达意图十分明确,若严良还活着,他以虚拟形象出现违背常理。严良最后一次对朱朝阳说的话是“不要成为张东升”,而朱朝阳的选择很明显,他没有跟警察说实话,而是隐瞒了真相,这里的严良象征了“朝阳最后一丝对坦白真相的纠结”,而最后,他选择了幻想一个“童话”,自欺欺人地“重新开始”。
后续严良和老陈其乐融融的画面也符合这个和现实背道而驰的“童话”设定。前面的剧情严良将三十万扔到了老张家里,就算破案,依逻辑来讲他还是要进少管所,再者以他和普普的感情,他没有去哈市陪伴普普配型,就从老陈嘴里听这么随意的一句欣欣配型成功的happy ending?本剧一直都很注重故事完整度,绝无可能如此草率。
另外就是船上严良在船边落水前的段落。不少分析也有讲到,朱朝阳的一系列做法都是在“借刀杀人”,他是故意引严良去找张东升。
这个观点我也是肯定的,首先朝阳明明没有复制影片,那就没有必要提到复制卡,还非选在环境逼仄张东升在场的麦当劳,其次在船上他也是故意引严良和张东升发生冲突,整个过程中他既没有过去帮严良对付张东升的意思,也没有流露出丝毫对严良安危的担心,甚至没有在多次和张东升同框时询问过一次普普的下落。
在最后一集中,朝阳也明确说了这么一句话:“我最后悔的一件事就是给你们开了门”,在经历了一系列惨案之后,朝阳想要抹去一切重新开始的心早就大于了他对三人友情的珍视,而这个“重新开始”的前提就是抹去故事中除了自己之外的所有存在。
所以船上的严良和张东升打斗,张东升突然放开严良,严良又落水,这段的镜头的剪辑看起来并不连贯,并且很跳脱和别扭。严良落水前,朱朝阳也没有丝毫要拉他上来的意思,而是很平静木讷地听他说出了最后一句“不要成为张东升”,这个过程都不太符合常理,同时,这个镜头的色调也不真实感极强,前后变化很大。
当朝阳看着船边的严良时,天空是深邃而云彩密布的,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前几集表达三人友情的“幻想飞船”的童话色调,而在此之前和当警察赶到后,类似的角度,天空是发白而万里无云的。镜头的差异之大,你们自己感觉一下。
因此可以推断,严良在打斗中被张东升捅死了,后面的部分是朱朝阳为了“重新开始”自欺欺人的“幻想童话”。
另一些分析认为严良在火场就已经丧生了,我不赞同,一个是朱朝阳对火场父亲和继母丧生最后给出的说辞是还是继母为了朱晶晶的事把他绑过去的,如果警察还发现了严良的尸体,这个说法在逻辑上就很难蒙混过关,另外如果前面严良就死了,最后的一整段对峙就有点画蛇添足了,整个过程要表现的是朱朝阳步步“黑化“的递进。父亲和继母的死是意外,朱朝阳为了私欲选择隐瞒事实;严良和张东升的死则是朱朝阳设计为之。
(我知道原著中爸爸和继母的死也是他设计的,但剧我认为就是改编了的。)
普普已死就无须多言了,“普普没死”这件事只有一个论据支撑,就是张东升在打斗中放开严良然后说“我早就送普普去医院了”,前文已经说了此处开始已经是朝阳的“童话想象”了,因此并不是真实的。
而且按道理说严良和朝阳都并不知道普普哮喘病发没有及时用药的事,张东升不是应该说“普普很安全”或“普普在xxx”之类的么?
还有就是警察出发抓人前说“岳普找到了,抓捕张东升”,那找到的是尸体就比较合情理了。再者这么严谨的剧,普普之后就再也没出现过也已经说明了一切。
可见普普哮喘病发身亡被张东升弃尸才是真相,“童话”幻想是基于这个延伸的。
2、朱晶晶不是意外坠楼,就是朱朝阳杀了自己的妹妹。
大家都知道本剧是由《坏孩子》原著改编的,原著中的三个孩子的黑暗程度远远大于剧中,设计杀人和对生命的蔑视表现的比较明白,朱晶晶就是朱朝阳杀的。
当然二者的剧情还是有很大差别的,我就不展开讲了,但总体来说剧的改编非常出彩,一个是对许多动机做了合理化,感觉更有血有肉,对“人性之恶”部分的表达也铺垫更足,相对隐晦的表达也更具电影的所谓高级感(原著情节还挺露骨,用词还挺粗鄙的。。);另一个则肯定有为了GDZJ能够GS而改编的,如果剧中直接演朱朝阳杀了妹妹,首先肯定是要让很多观众不适的,其次结局朱朝阳是必须被绳之以法的,那么这个“真相还是童话“的选择和最后这种震撼内心的感觉就没了。
最后普普留的信已经很明白了,“少年宫的那件事我从来没有跟严良哥哥提起过,也不会告诉任何人,我会永远替你保守这个秘密,不过我还是希望有一天你能有勇气说出来,那才能真的重新开始。”
“她把朱晶晶引到楼上杂物间,他们对峙吵架,然后朱晶晶失足摔下去”这个故事他们已经给严良讲过了,那还有啥事是严良也不能告诉的呢?也只有朱朝阳在晶晶言语相讥时,激动之下将朱晶晶推下去的事实了。
有人说是“见死不救、间接杀死”,最后严良落水那段是一种暗示,我觉得有点牵强,那意思是朱晶晶踩空和掉下去之间她在窗台上挂了一下,朱朝阳有机会拉她上来?我觉得这样剧情合理性挺弱的。
而朱朝阳的黑化递进过程和心理变化这个我会留在后面整体分析时候讲。
3、我不认为普普是“大恶人”,以及其实欣欣这个角色其实不重要。
有一些分析搞些“细思极恐“的标题党,说普普看到朱晶晶唱小白船时出现意象,父母和弟弟在一起的照片出现,说明欣欣早就去世了。我觉得这个有点过度解读。
先别说在这个设定下,得普普自己编出来弟弟是什么病,还要配型,手术费三十万等信息哄着俩大哥哥团团转,中间还演过普普得到弟弟的病恶化了,着急想去哈市等信息,最重要的是“欣欣不存在”或者“早就去世了”这个信息对剧情其实起不到什么加强作用。要说严良是被普普骗出福利院,那实在也谈不上,严良本来就也想找他爸,也不想待在福利院。
另有一些人分析普普是个BOSS一般的存在,欣欣也不存在,她就是一路坑害团队,我觉得有点过度解读了,普普和严良其实还是有些工具人属性的配角,“恶”主要还是展现在张东升和朱朝阳这两个角色身上,普普的行为更多地是在推进剧情、推波助澜。
“欣欣“就是我前文所说的,书改编为剧的时候,对动机作出的合理化解释,他们敲诈勒索是因为“给欣欣治病”这样一个有说服力的动机。欣欣没死、存在与否在这部剧里并不重要,也不太值得纠结,对本剧内核没影响。
要说普普有啥问题,大概就是她严重缺爱、是非观不健全和有些表演型人格吧,跟严良的“憨、直“确实有很直观的差别。但说坏孩子指的是普普,最坏的就是她,我觉得故事的内核就很奇怪了,为什么要搞这么个设定呢?就为了故弄玄虚?
其实我觉得“坏小孩”这个词的意思是:朱朝阳是一直是家长、老师眼里的“好孩子”,最后他做的所有事都是希望能重新开始,再次变回一个“好孩子”,但他的人格在这个过程中已经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坏小孩”。严良和普普两个人则本来就是表面“坏小孩”(福利院偷跑出来、说谎成性、父母是罪犯),这两个人物的剧情张力没有朱朝阳那么大。
第十集开头狐狸请三只小鸡来家里做客的动画,也将谁是“坏小孩”表达得很明确了。当其他人都死了,朱朝阳拥有了“重新开始”的权利,也成为了另一个张东升。
此外我还想说的是,没必要把所有逻辑点都和原著对比,强行引申解释,虽然有因为审查而隐晦表达的部分,但书和剧还是不一样的,剧中“坏孩子”坏的程度、坏的动机和原著中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以上就是对结局的解读了,在看懂这些的基础上,我想聊一聊这部剧到底在讲什么。
首先是这两个人:朱朝阳和张东升,朝阳东升,本就是镜中人。
而在结局时刻,张东升死了,朱朝阳则成了另一个背负真相、活在谎言中的张东升。
张东升是个什么样的人:寒门贵子、痴迷数学、老实本分、万事隐忍,为了妻子定居在无亲无故的城市,做了上门女婿,却没混上个真正的教师编制,只是个少年宫老师,秃顶,清贫,开车向妻子借,妻子家的亲戚都瞧不起自己,生育能力有问题,妻子出轨且准备离婚,岳父岳母早就认为他配不上女儿。
朱朝阳是个什么样的人:全班第一、痴迷数学、性格内敛,班上的同学孤立他觉得他“假正经”,父母离异后跟随母亲过着拮据的生活,母亲自以为对他无微不至,实则只停留在“吃得好“、“考第一”两个简单的层面,父爱则是基本缺失,他努力去够的父爱在同父异母的妹妹那里则是得来全不费功夫的。
除了性格和背景的相似性,对“重新开始”的执念,让朱朝阳最终成了张东升。
张东升两次杀人前都问了一个问题:“我还有机会吗?”第一次在岳父岳母那里得到否定答案,他杀了他们,其实比起泄愤,更重要的是他希望他们的死能让已经漠视自己的妻子能和自己再次交心,结果也是如此,妻子伤心过度,先是捶打他,再是伏在他怀里哭泣时,他满足极了。
但这种满足并没持续多久,他又发现妻子早就有了外遇,打定主意离开自己,送妻子走的时候他又问,“我还有机会吗?“,再次得到否定答案之后,他送妻子上了黄泉路。
连对几个孩子也是这样的,他在麦当劳给普普挑玩具的时候流露的怜爱也并不是假的,因此当他发现孩子们的“背叛“时,愤怒是那么真实。但这些奇怪扭曲方式获得的片刻的感情,注定都会被推翻。这是一个孤独到极致的人,连“勒索自己的人”都算是少有的“和自己有联系“的存在了。
张东升“短暂地得到过妻子和孩子们的爱”,就像朝阳“短暂得到过的父亲爱”是一样的。
前期朝阳爸爸的父爱一直是奖励式的,朝阳考了第一名他就带朝阳吃饭、买鞋、边打麻将边对牌友炫耀,但朝阳真正需要什么,开不开心,他从来不曾关心。女儿死后,面对疯疯癫癫的妻子,他填补空虚将关注给了朝阳,则是出于愧疚和补偿。
但朱朝阳是如何得到的这种关注呢?他是发现父亲偷偷放了录音笔之后利用了父亲的愧疚,说了一番“我应该替妹妹去死”的话。这份爱本来就基于谎言,为了掩盖一个谎言,只能制造更多谎言。父亲给他量身高,带他游泳,和他用心地聊天,这用谎言换来的关心,能持续多久呢?(虽然他爸听到录音里的拉链声,但也会立刻就认为朝阳杀了妹妹吧,我觉得他应该会觉得朝阳看到他录音还没揭穿而更内疚。)
朱朝阳同样是“重新开始“了两次,第一次是朱朝阳期望妹妹死了,他就能重新得到父爱了。之后事情失控酿成一系列惨剧后,他执着于再次“重新开始”,而终极“重新开始”的办法只有,抹去普普、严良、张东升这些人的存在。以后他就可以继续扮演好学生,照顾妈妈,“正常”长大。
父亲在冷库中濒死时的遗言是“忘掉今天的事,重新开始”。其实我对他爸爸到底有没有说过这话也是质疑的,因为前面的剧情中朱朝阳根本没有来得及解释发生了什么,“朱晶晶死的时候我在五楼”这句话也是爸爸死了之后才喊出来的,在当时的情形下爸爸说快跑或者报警之类的都会比重新开始要合理。
不管他爸是不是这么说的,总而言之这里表达的也是朱朝阳对于“重新开始”的执念,和解释他后面的所有行为。
对于“重新开始“和“童话”这两个概念,本剧可以说是首尾呼应地反复点题了。朱朝阳和张东升都讲过笛卡尔的故事,张东升死之前也说了一句:你可以相信童话。
言下之意,你可以“重新开始“,方式就是掩埋真相,编造“童话”,自欺欺人地过完一生,而这一刻,朱朝阳成了张东升。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部剧最厉害的地方,是对现实题材的刻画。
近年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题材的影视作品真的不少,但有很多都是隔靴搔痒、生搬硬套,斗殴、早恋、堕胎、自杀、明目张胆的校园霸凌,大部分国人的青春未必有这么激烈而出格。(当然也有不错的,比如《狗十三》)
但和父母的隔阂、沟通断层,深刻的敏感和孤独,是绝大部分人真实经历过的青春。
剧中的朱朝阳就是90后的年纪,时代背景造就,这一代多为独生子女,且因为和父母的成长背景差异巨大,很难做到真正的沟通与理解。
前面说了朝阳父爱缺失,那母亲呢?
从第一集开始我们就看到,老师向她反应朱朝阳虽然成绩好,但不爱与人交际,本来是很善意的,但朝阳妈妈直接阴阳怪气、夹枪带棒地讽刺老师,强调“孩子就是最重要的就是学习“。
而她所坚持的“好母亲”的标准是,一心一意照顾好他的身体,感动自己式地牺牲幸福,她固执地坚持着“朝阳必须把奶喝了才能睡觉“,“我必须等朝阳成年了才能谈感情”这些“好母亲信条”。
但在这“无私奉献的母亲”的表象之下,则是另一种“自私”,她固执地相信“孩子只能是孩子”,不应该懂得大人的复杂感情,将离婚的缘由也粗暴地简化作“你爸爸抛弃我们母子”,她完全没想过幼年的儿子对这些也是有记忆、有自己的理解的。
如果你质问这样的母亲一句“你为何不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她势必回以“我已经辛辛苦苦拉扯他长大,你还想要我怎样。”
这是这个时代亲子关系的普遍矛盾,也不能简单地说谁错了,但往往就是悲剧感扑面而来。父母和孩子都小心翼翼地扮演自己应该扮演的角色,从来没有过平等的对话,也没有人是真正快乐的。
在这样家庭成长的孩子未来在亲密关系中也很容易“爱而不得“、“爱无能”,这一切也源于家庭关系里的孤独。
也许很多人的原生家庭是大体美满的,没有这么戏剧化的分崩离析。但是我想每个人的少年时光里,大概都有向父母长辈“隐瞒真相”,给他们粉饰出他们期待中孩子应该有的“童话”模样的时刻吧。有多少人能拍着胸脯说,父母是真真正正了解你的呢?
其实,理解这一切才能避免悲剧继续发生,接纳自己、面对现实、表达自我才是情感与关系稳定的基础。
我想比起展现一个环环相扣的“少年之恶”悲剧,这才是本剧最后的字幕“献给童年”的真正含义。
希望我们都不是下一个张东升。
第一集确实非常出彩,只是完满的铺垫下来,却没有后续精彩的展开了。
1.题材 在刷剧之前了解到原作是一部名叫《坏小孩》的小说,当时想是不是关于未成年犯罪的题材,如果是的话这样一部剧对于如今未成年犯罪案件的层出不穷也许会有一些帮助,原著确实是,孩子们也多次明确提及了“未满14周岁不负刑事责任”的条款,只是在《隐秘》中几乎没有涉及,坦白讲我看完后很难get到作者想表达的点——未成年犯罪,我先看的剧。
2.主线 “朝阳东升”,暗示主角是双雄路线,只是两位主角的戏份不少,但不怎么出彩,很难抓住人心,反而是后面王瑶和亲妈周春红表演着实亮眼。 朱朝阳, 高智商犯罪天才,可是《隐秘》中除了他经常拿第一的剧情安排之外,很难让人感受到这是一个在幕后把握全局笑到最后的胜者,尤其缺乏那种灵光一现的眼神。 张东升,一个长期内心压抑的变态杀人犯,第一集隐瞒多年的秃头甚至妻子都不知道,确实惊艳了一把,但仅此而已了,个人觉得这个角色有一点像“joker”,压抑的越久,爆发出来就越可怕,本以为杀害岳父母就是爆发的开始,没想到竟是巅峰,我们总说欲抑先扬欲扬先抑,不论怎样,总是要有区别才能对比出来,可张东升作为一个内心扭曲的变态,竟没有在之后的剧情里表现出一丝一毫因为长期压抑而扭曲的疯狂,甚至在车里对严良发火的时候,他都表现的像一个正常人,可正常人,会因为离婚而杀害岳父岳母吗?
3.演技 这一点和上面一点结合起来一起说,网上力捧的演技,真的有那么好么?
朱朝阳——bad kid,说普普和严良勉强还可以认同,夸这个孩子的是认真的吗?从头到尾一个表情,大多数情况皱皱眉毛,也就朱父死的时候喊了几声,尴尬的不行,相比之下,同样是靠日记虚构事实的《唐人街》里,被子枫妹妹的低头冷笑甩出去十八条街。
张东升,还是上面那点说的,这个角色太“正常”,可矛盾之处在于他要是个正常人,能干出这种事吗?而说变态吧,又没有变态的样子,如果表面装作是温和的谦谦君子,就一定要有不经意间展露出的变态的扭曲与疯狂,不过这一点不知道是由导演安排还是演员发挥,就不多评价了。
这里补充一点,相较于张东升杀害妻子前的痛苦,其实我更喜欢《无间道2》里陈冠希在刘嘉玲临死前的克制。
4.剧情 《隐秘》由于剧情改动较多,难免有照顾不到的地方 (1)张东升杀害岳父母的动机 原著中明确说明是为了妻子家的钱——在他们所在的城市有五套房子,《隐秘》中并未明确说明,只是在爬山的时候有一段对话的戏码,可难道只是因为二老对他们的婚姻不看好,就临时起意痛下杀手吗?(原著中张东升为此准备了一年之久) (2)不回孤儿院的理由 也是改编的原因,原著中是因为孤儿院院长变态残忍,喜欢猥亵儿童外加体罚,抛开这一点的话,剧中说服力就极其薄弱了,孤儿院又不是监狱,大不了再跑出来呗。 (3)配角太过抢眼 周春红和陈警官戏份太多,过于抢眼,但是仔细想想又对剧情推动不大。 个人补充:原著中王瑶是派手底下的人去主角家泼粪搞破坏,剧中换成了缅甸回来的弟弟,说起这个人我真的觉得傻*,以为自己跟个杀手一样,像个愣头青,“他不怕我报警的吗?”,不出一集——卒。
先想到这些,待更。
5.隐喻
我一向认为细节只是为了更好地铺垫剧情,不能反客为主,只能依靠细节来推敲剧情。(三只小鸡的细节我觉得非常棒)
由于审查制度,剧情自然需要大刀阔斧的改动,只是改来改去,剧情的主线却变得很模糊了,而太多的隐喻又会失去重心,让观众陷入云里雾里之中,如杜琪峰导演所说,讲好故事是导演的责任,在类似的剧情中一般会有一个像原著的严教授(《嫌疑人X》则是汤川)一般的人来梳理脉络。 尤其在有人解读通篇均是朱朝阳的日记,而又没有明朗的叙事主线的情况下,看不懂自然不能全怪观众本身。
不过这一切问题在看完原著后似乎都会迎刃而解,网上满天飞的推测已经早已超出了《隐秘》本身向原著靠拢,只是作为一部独立的作品,难道还需要依靠原著来充当观影说明书吗?那这还算得上是一部优秀的作品吗?
PS:“后妈王瑶之死是朱朝阳所为”据导演表示,是观众自行脑补。
希望在政治正确的今天,每个人都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不掺杂多余的感情,不因为想标新立异而差评,也不因为随大流而硬说自己喜欢。
个人拙见,多多包涵。
————————————————————
看完电视剧《隐秘的角落》,我想很多人对周春红的扮演者刘琳应该印象深刻,演技太好了。这本来是一部悬疑推理剧,但是关于母子关系的刻画,却十分写实,甚至比一般的家庭剧更加贴近生活。
刚开始的时候,母亲周春红出场并不多,大部分时间里她都是隐身的,只出现在电话里。她的寥寥数语,刻画出一个典型的和儿子相依为命的单亲母亲形象。不过让人难以理解的是,虽然母亲对儿子百般关心,但是朱朝阳似乎有点冷漠,甚至还有点刻意的疏离。这就为以后的情节埋下伏笔。
其实有一个小小的细节,就能看出周春红的控制欲很强。周春红打电话给儿子,告诉他中午吃鱼,朱朝阳的态度很不热情,甚至还有点不开心。中午的饭桌上果然就出现了鱼,而周春红还一个劲让朱朝阳吃。从朱朝阳抵触的态度里可以看出,他不喜欢吃鱼。但是母亲根本就不管儿子的喜好,还不停地说:“吃鱼好,吃鱼补脑。”她非常会利用“为你好”这个手段,所以朱朝阳只能硬着头皮吃了一点。
剧情发展到这里,还仅仅是点到为止,你可以去猜测,也许周春红有点控制欲,但是还算是一个任劳任怨,尽职尽责的好妈妈。但是接下来的情节,就把这个家庭的内幕全部揭开了,我称之为“妈妈逼你喝牛奶”。很多人都说看完之后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阴影,甚至不敢看第二遍。说实话我看的时候也感到窒息,明明是一件简简单单的事情,为什么能够如此让人讨厌呢?
首先要提一句“喝牛奶事件”发生的前因,也就是周春红情绪第一次大爆发,是因为王瑶诬陷她杀了朱晶晶,在她工作的地方闹事,把她彻底逼急。面对诬陷,周春红脑海里的唯一念头就是洗清自己和儿子的嫌疑,所以她拿着广播的话筒就说出了自己和马主任开房的事实。这个情节让人非常震撼,在周春红心里,儿子的清白和名声是最重要的,哪怕是说出自己不愿意公开的恋情也无所谓。刘琳演绎得非常好,演出了那种绝望的母亲奋力挣扎的感觉,甚至有点疯癫了。从这一幕开始,母亲的角色变得鲜明起来。她是爱儿子的,儿子是她唯一的骄傲,是她要拼死维护的。
如果她的爱真的如此纯粹,那么为什么朱朝阳和她不亲近呢?接下来就是谜底揭晓的时刻。外人只能看到周春红对朱朝阳无微不至的关心,却不知道这种关心下面隐藏着什么样的控制欲,只有当事人才知道这种控制欲有多么让人窒息。
煮牛奶的时候,周春红走神了,说明她在思考该怎么面对儿子,并且感到有些为难。进门后,她选择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放下牛奶,坐在儿子的书桌前。她的目光停留在桌子上摊开的作业本上。从这里能看出,她想通过儿子写的东西来了解儿子的想法,说明他们平时极少谈心。据我所知,很多控制欲强的父母,不仅仅会偷看孩子的日记,甚至连孩子的小纸条都要看。有些父母恨不得能钻进孩子的脑袋里,控制孩子的思想。母亲不知道儿子在想什么,儿子也不愿意敞开心扉。
接下来她就催儿子喝牛奶,刚开始她的语气还算温柔,但是朱朝阳不喝。周春红立刻变得不高兴,她发现儿子竟然学会反抗了。接下来她第一个动作就是关掉电风扇,这是控制欲的第二个体现。家长总认为电风扇一直吹对身体不好,吹过了容易面瘫,容易感冒。所以不管你热不热,只要我觉得你不能吹电风扇,我就可以把它关掉,根本不用征求孩子的意见。
接下来她喝了一口牛奶,用不容置疑的语气说:“牛奶不热,温度正好。喝凉的对胃不好。”又是“为你好”的套路,这个套路屡试不爽,让人无法拒绝。要知道孩子的口腔是比成年人敏感的,所以成年人觉得正好的温度,对孩子来说是稍微有些烫的。不过母亲不管那么多,重点在于:我说什么,你就必须按照我说的去办。就算热,只要我说正好,那就是正好。所以朱朝阳别无选择,只能一口气把奶喝了。
喝完之后,母亲看着朱朝阳,想为他擦嘴巴,朱朝阳本能地闪躲了一下。那一刻周春红的眼神一下子就变了,她的眼神太复杂,夹杂着很多情绪,不过此刻她还选择隐忍,没有爆发。
朱朝阳说了一句:“其实你可以告诉我。”其实这一句话本来可以成为他们母子关系改善的契机,但是周春红没有抓住。朱朝阳的意思是他明白母亲为自己付出了多少,同时他也愿意试着敞开心扉,和母亲沟通。
可是周春红却感觉遭到了羞辱,于是她立刻就爆发了,她说:“你懂什么?你只要好好学习,快快长大,等你长大,一切就都好了。”
这句话中包含的信息很多,她对孩子的爱是毋庸置疑的,为了孩子,她牺牲了自己的需求,所以她只能把自己的未来全部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但是她的付出并不是无条件的,周春红对儿子的期望,就是她付出的条件。她从来没有想过,她的寄托对儿子而言,是多么沉重的负担。她只看到了自己的牺牲,甚至被自己的付出感动了。
其次,在她眼中,她从来没有把朱朝阳当成是独立的人来看待。他是她的孩子,孩子什么都不懂,根本不是可以平等交流的对象。只有等他长大,他们之间才能平等地对话。我觉得这种想法十分荒诞。难道十八岁就是一道分界线?十八岁之前的孩子都不能交流,十八岁之后就一夜之间成熟了?其实孩子什么都懂,甚至比成年人还心思重。周春红和朱朝阳之间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他们从不交流,母亲只在意孩子的衣食住行,却从来没有关注过孩子的心理变化。
其实我和母亲的交流,也是等到我大学毕业之后才开始。上学时,母亲从来不和我讲成年人的世界,有一次她是这样说的:“我希望你就像一张白纸一样,不要知道成年人之间这些事情。”她想尽办法想把我保护好,但是我总是要长大的,而且我也不像她认为的那般单纯。
从那以后,朱朝阳就彻底封闭了自己的内心,他意识到母亲并不是可以依赖的对象。如果他东窗事发,他觉得母亲不会无条件爱他。其实这是一件十分可悲的事情,这也是造成朱朝阳的悲剧的一个主要因素。郑渊洁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孩子在外面遇到危险,第一时间不是想到找父母,那么他和狼孩有什么区别?”其实很多孩子遇到危险都不敢告诉父母,比如在学校遭到霸凌,遭遇亲人的侵犯,或者自己犯了错误等,因为很多父母第一反应就是指责孩子,而不是站在孩子这边。这实在是太让人感到寒心了。
朱朝阳经历了一系列事情之后,他和母亲在医院里又发生了一次争吵,也就是在这次争吵中,他才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周春红认为他偏袒父亲,这让她十分绝望。因为她自认为自己是牺牲最多,付出最多的人,却没有得到儿子的心。朱朝阳一句话点出了他们母子关系的真相:“其实你们都只在乎自己而已。”
他看透了母亲的真实想法,她以爱为名控制着儿子,实际上朱朝阳已经成为了她炫耀的物品,成了她对付前夫的手段。这正是这句话点醒了周春红,她发现儿子已经看透了一切。她的心里也许会想到这样一句话:“我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她一直以来给自己设立的“伟大母亲”形象坍塌,而儿子再也不能成为自己的精神支柱了。
我觉得周春红早一点看清楚这个现实,也不算是一件坏事。还是那句话,任何人都不要把自己的人生,全部寄托在别人身上。无论是情侣关系,还是夫妻关系,或者亲子关系也好,每个人都应该先学会成为独立的人。只有这样,关系才能健康持久。
最后一个场景,朱朝阳主动夹起了曾经不爱吃的鱼,还笑着对母亲说:“我会成为你的骄傲的。”母亲的脸上已经没有了微笑。那时候她早就明白了,原来她完全不了解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儿子。说实话,他们在精神层面,差不多算是陌生人了。但是点睛之笔来了,朱朝阳说:“难道你不高兴吗?”周春红只能挤出了一丝勉强的微笑,说高兴。其实到这里,母子关系已经发生了反转,从之前周春红控制朱朝阳,开始变成朱朝阳控制周春红了。
任何关系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今天是你强我弱,说不定明天就变成你弱我强了。我还是希望父母能够把孩子当成平等的人来对待,孩子不是物品,不是你控制的玩偶。而那些遭受过父母控制的孩子,内心一定会留下阴影,但是不要自暴自弃。摆脱控制,并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想办法经济独立,空间分离,让自己快快强大起来。
一群电影咖来拍电视剧简直就是降维打击。秦昊演的张东升在电梯里被小孩滋水,嘴角微微一撇,怒而不发的样子让我想起了安嘉和这个恶魔。一个细节:从朱朝阳选择相信的笛卡尔故事结局,就已经揭示了朱朝阳是怎样的人了。
以为不连戏的地方其实都是暧昧的暗示,值得细品。看看大部分黄金热播国产剧的脑残现状,还是宽容点吧,不能那些都考全国卷,单给这个考江苏卷啊……
集齐刷口碑利器:年代、方言、涉案、小城、孩子和不红的中年演员。但还是忍不住产生十万个为什么,朱朝阳把小伙伴带到妈妈工作的景区就这么不怕被妈妈撞见吗?两个山头离得那么远,这是用了多小的光圈才能让三个孩子看出那是把人推下山而且推人的就是停车场见过的人,秦昊为什么一点也不挣扎就认了,以三个小孩面对他时所展露的智商,他说自己是去拉人没拉住我觉得也是可以糊弄过去的……还有民警同志啊,发现小女孩坠楼不上去查看还立刻把现场所有人都赶走,这是保护现场还是保护可能存在的疑犯呐(扶额
弹幕有人吐槽节奏慢,没看过原著,看前两集根本不敢眨眼,张东升人前人后的反差、朱朝阳被校园软暴力、朝阳妈妈的教育理念、严良的身世、普普的内心世界,细节真的太多了,每个角色的人性丰满让人惊讶
秦昊的是影帝级别的演技担当,看他演技真的太爽了。我单方面给他搬一个痞帅影帝吧。虽然没得过影帝,但他的确是非常非常有实力、有魅力的男演员了,近年来我最最喜欢的男演员!
维持在9.0就OK了,第一次看国剧有了那种刷美剧日剧的优越感,发自肺腑的开心和骄傲。既然都把标准线定这么高了,咱就别再掉回去了吧。别的制作方来看看,别天天拿过不过审当借口,但凡动动脑子就成,是好东西,大家都会花钱的
其实从我的角度,最后一集是显而易见的烂尾了。哪怕是学李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表层故事也要做到合情合理,深层故事才有发掘的价值。而这剧最后一集的表层故事里,张东升、朱朝阳和严良的行为逻辑是混乱的。但从一个创作者的身份,我愿意给这个剧打五星。我完全能够想象这个剧在改编过程中的艰辛。很多时候我自己面对苛刻审查与IP资本的双重压力,最后就是选择破罐子破摔。而这个剧真的做到了在尽最大可能去呈现出创作者的追求和情怀,对每一个角色都倾注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情,然后还有这么一群非流量的真正表演者,去用心诠释自己的角色,仔细打磨每一场戏的表达,而最后这样的作品真让那么多观众看到了,并且喜欢上,这是让我非常感动并且深受鼓励的。我本来以为中国影视就这样了,就是混口饭吃了,反正大家都不在乎了。但事实证明还是有人在乎的
牛逼,小演员的表演太惊艳,秦昊演这类角色毫无压力,湛江取景选的真好,某一刻都以为在看《风雨云》了......这种国产剧我愿追。
你知道我有多久没看到这样的国产剧了吗
我,笛卡尔,一个感情失败的秃子,追不回我的公主,拿不到我的相机。
选景很到位,破旧的海滨城市搭配上火辣辣的阳光,整个画面看起来很有夏天的感觉,非常有代入感。除此之外,我感触很深的是几个小演员们的造型,朱朝阳让我回忆起了小时候班里那些整天埋头看书、不怎么爱说话的学霸们,还有严良的服装、发型和小演员的气质非常搭。总体来说,这种角色设定非常考验小演员的演技,但很幸运,这三个小孩的表现都非常不错,特别是演普普的小女孩,我真的太喜欢了,即使不说台词,眼神里满满的都是戏。
秦昊早该演变态的反派啊,这下要成多少孩子的童年阴影……(6.19刷完记,没烂尾,还成了“剧版《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稳。
多好的一个张颂文啊!
音乐真的绝了,朱朝阳这个小孩演的好好呀!细节处理的太好了,一开始的极度谨慎,用梳子上的头发丝放到衣柜门口,检验门柜是否被打开。后面三个小孩抱团取暖的感觉温馨到我了~草刚刚看剧透,他妈温馨个鬼哦,看的我后脊背发凉,坏起来真的不敢想象,人性哦~
说那么多,就没一个人看出来,这剧很娄烨吗?
还真的是挺棒的,审查把创作逼成了少年派。我觉得最可深究的角色是普普。这个女孩儿是朝阳和东升之外的另一层映射,普普不停地说,我是不会告诉严良的,然后要钱去救一个不存在的弟弟,细想才是毛骨悚然。
秦昊演坏男人永远让人恨不起来!加上影帝王景春张颂文这阵容妥妥的文艺电影冲奖标配啊。。。(很想连麦一下娄烨导演,问问他看到秃头的秦昊心生怜爱和疼惜了吗?还是会给一个三分薄凉三分讥笑四分漫不经心的眼神哈哈哈哈)
秦昊+张颂文,两位文艺片男神坐镇,广西六峰山和广东都有取景,时不时还有粤语乱入,一瞬间突然似乎就穿越到了《风中有朵雨做的云》了有木有!这个导演之前在《幻乐之城》似乎就有拍过短片?印象很深,他的镜头运用一直都非常有质感。(希望我没记错)当然,这部剧更让我喜欢的是这三个小朋友,尤其是朱朝阳这个角色。小小年纪就能hold得住这么有层次的角色,未来可期啊!
非常好,我挑不出缺点的好。既商业又情怀。
让张东升杀掉朱永平简直大败笔(可以理解是考虑审查),杀父之仇是太强烈的情感推动力,改变了整个故事的逻辑,如果没有这段,故事是完全可以朝着更黑暗的方向讲述的:三个孩子和一个大人合力毁尸灭迹,张东升收养普普,严良跟随老陈,朱朝阳一家三口团聚,每个人都得到了幸福,大家藏着秘密再也没有见面。人生是很沉重的,我们从小就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