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童年的时候,我也总是想:why dont u stay with me,dad?一段又一段的旅程,当我们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发现目标本身早已失去了他的意义,那些我们一同经历的才是真正的旅行的意义。
谁不想当个船员啊 搭乘一艘如belafonte一样美丽的船 尽管里面并不一定会有专业的水手 桑拿浴室和水下观景舱 不过可以带上吉他和卡西欧牌的小电子琴 努力看到那些闻所未闻的海洋生物 听着david bowie的歌 探索未知的世界 即使为之付出生命 即使孤单一生 没有子嗣
8/10
《水中生活》是我最喜欢的韦斯安德森作品,胜过《布达佩斯大饭店》。
我认为韦斯安德森在这部作品里展现了他迄今为止具备的一切优点:色彩、构图、镜头、定格动画、平面动画、怪胎、插科打诨、人文关怀。没有哪部作品比《水中生活》更适合来了解韦斯安德森。
而在这个基础上韦斯安德森少见地稳住了故事节奏,赋予故事一条所谓的主线,给主要人物相对完整的成长曲线。韦斯安德森终于会讲故事了。
但这就是全部吗?
谁是韦斯安德森?
韦斯安德森的目的是讲故事,还是吸引眼球呢?这里面恐怕有误会。
在《水中生活》以及他所有的作品中,故事是麦格芬,风格同样是麦格芬。韦斯安德森每一次都只想给你呈现一件事情——忧伤,一种明媚的忧伤,一种快乐的忧伤,一种乐观的悲观主义。
就像青年领导人草率地坠河而死,报社编辑随报纸走完一生;就像茨维格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古斯塔夫先生被草率处决,欧洲的优雅一去不返;就像在雨林草草结婚却坚定无比的少男少女;就像船长两次的得而复失,巨大的罪魁祸首斑纹鲨在潜艇旁游弋;就像处理完父亲葬礼却仍旧过不好自己生活的三兄弟;就像经历混乱无序注定一地鸡毛的一大家子;就像经历过一场荒诞至极的人生起伏的文艺青年;就像永远想不清楚人生意义的三个二货;就像被恶棍叔叔心脏移植拯救的新市长侄子;就像荒原里的那匹狼。
越是明媚,越是忧伤,越写实,越人性纯良,越童话,越弱肉强食。
这或许就是韦斯安德森真实的一面,他可以是个风雨中的大人,也可以是个阳光下的孩子。
或许我们都是。
——写在看完韦斯安德森全部作品之后,草草书写,有待完善
当年《水中生活》被标准收藏收录的时候算是创下了一个记录,04年上映的电影,05年就被收录。今天再上网一看,Wes Anderson至今为止所有的担任导演的影片,除了名气最大最新的《布达佩斯大饭店》之外,已经被全部收录,比伯格曼费里尼都要厉害。
夏天的德国会有open air的电影放映,上回随便骑行慕村的时候路过了一片看似废弃的场地,走进去一看,破破烂烂的墙上画满涂鸦,和慕村傲娇的风格完全不搭,却让人迅速想起柏林。内院里面搭了一个露天电影的场子,一直记着要来体验一回。
上网一查排片表,发现这周居然是Wes Anderson周,有三部他的片子上映,其中只有周一的《布达佩斯大饭店》是原版,其余的两部都是德语配音。
虽然德语一直被吐槽,说人生苦短,何必学德语,但是在全世界众多的语言中,德语应该是和英语最近的语言了。我昨天的露天电影马马虎虎看懂了6成,今天网上又看了一遍英语的,感觉能看懂9成,所以这篇影评不从内容,先从语言来讲。
如果一部英语电影加上华语配音,那绝对是两件完全不搭的事情了,因为中文和英文完全不同,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地方。但是由于德文和英文这么接近但是又有不同,所以连看两遍后能够特别敏感地体会到差异。
总体来说,当然是英语的版本更好。影片里面人们说话的语调都和角色配合地十分紧密,而且众多口音让影片更加出色,尤其是小儿子的南方口音。这些亮点在德语配音中全都丢失了。
有趣的是,经过翻译后,很多笑点会发生转移。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儿子摸着女记者的肚子说,你将会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单亲母亲(single mother),英语听起来并没有很好笑,但是昨天的德语版本说她是ausgezeichnete alleinerziehende就超冷超符合影片的整体基调。
为什么标题要提到《红猪》呢,因为两部影片的内核一样,讲的都是中年危机的故事。在绚丽的色彩下,《水中生活》还是涉及到了一些情感的。
但是因为Wes Anderson要独树一帜,创立自己的一套语言,在电影表达上故意选用多隐喻不说透的方式,色彩绚丽,情节夸张,导致他的影片太过碎片化。想在一场原来就没准备好好讲故事的电影中在时不时地穿插让人忽喜忽悲的喜剧效果,对导演的要求未免太高了。
《水中生活》不仅想讲老船长中年危机的故事,还想讲父与子的故事,想讲夫妻的故事,讲男人永远长不大,女人永远不童真的故事,但是这些故事全都被或有意,或无意的隐喻打碎了,就算讲到小儿子和父亲的对峙,甚至小儿子死去的那些情节的时候,Wes Anderson都不得不用一种不够严肃,略显夸张的手法来表达。
出于职业习惯,我往往会把厨师,导演,音乐家以他们的风格和建筑界的某位建筑师联系到一起。Wes Anderson让我想到的建筑师是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他们同样聪明,同样注重外观的表达,但是在内在情感上就失去了其他导演和建筑师所能达到的更大的张力。
最后一个细节是小儿子小时候的梦想,他想成为:
A 海洋学家 B 建筑师 C 飞行员
这三种职业象征了世界上海陆空的三界,建筑师能够代表整个陆地,让人还是很自豪的。
这是一帮有梦想和有爱的人呀。韦斯安德森无疑是个手工制品爱好者,能把少年(11岁半)的爱好保持到现在。影片漫画式的不靠谱气质下描述的是中年危机和父子关系,这种中产阶级式的主题被呈现为有点间离式的电影化方式——造梦,某种程度上这才是极致和作者气质。
爱极了那个半剖面的船,有桑拿室、图书馆、剪辑室、引擎室、厨房、客厅、潜望厅,就如同一个浓缩的人生一般。依旧是安德森那股子怪里怪气、笑又笑不出声、哭又哭不出来的微妙气氛,但是越看越爱。大抵很多时候的心情以及生活就是如此吧!
i don't like wes anderson. i adore him. for dreaming the dreams we used to have when we were young, but afraid to dream when we grow up....p.s. cate blanchett's so cuuuuuuuuuute
韦生早就预见了《菲利普船长》
Odd Wes Movie、失重感、童真味、伪记录、美洲鲨、红线帽队服、嗜好房间剖面、Songs by David Bowie ♫Life on mars
还是具有韦斯·安德森独特气质的作者电影,一如他所有电影一样在连续不断的冷幽默中探讨着亲情与爱情,可这部的结构实在是太散碎了,看得人犯闷;不过那水中探险的定格动画在这本来就荒诞的片子里看着还真协调,一看字幕这部分是亨利·塞利克负责制作的,哈。
好看的喜剧不一定就是让你笑得掀天花板的那种。那只弹吉它唱歌的黑人小哥,好想把他装到笼子里吊起来养在家里噢。
连威廉达福都卖着命演如此低智商的角色,就知道维斯安德森的魅力有多大了。他的片子都跟童话一样,单纯的角色,冷幽默的台词,最关键的是绚丽多彩的颜色!(这还是他投资最大的一部片呢,大概是因为那些枪战⋯)最后大家一起坐在潜艇里看鲸鱼真是暖暖的。原声大赞!
好可爱哇·····最爱一家人各各是怪咖的故事了··················
The.Life.Aquatic.with.Steve.Zissou.2004.HDRip.XviD-BMDRU
父子寻鲨记。开始有段船中隔间介绍的长镜头(之后1h18m45s还有一段1分多钟隔间长镜头)跟之后《穿越大吉岭》中百态人生列车隔间蒙太奇如出一辙,当然,还有一贯的家族(族)主题。巴西音乐家(那个拿吉它的黑人)Seu Jorge唱了葡萄牙语版life on mars以及其它David Bowie葡萄牙片。
哈哈!哈哈!时不时蹦出来的冷幽默!但感觉剧情方面有点像《狐狸爸爸》: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少年爱情,各色人物,营救计划,放弃复仇,善用炸药。
很喜欢海海人生这个名字。韦斯安德森的电影,不能称极好又总是不坏,艳丽颜色神奇人生,冷幽默的细节和有风情的音乐,因为演员面孔总是熟悉,就像看到了老朋友,很亲切。比尔默瑞最后想哭的样子还是让我微微动心了。
几部片子看下来,首先是N多的冷幽默。尤其是比尔墨菲,两人也快黄金搭档了。大量经典音乐的引用。情节相对松散。关注亲情友情。不过他的片大多四星水准,不好不坏的。
不是最好的韦斯•安德森,却是最韦斯•安德森的韦斯•安德森,那些他常用的技俩这里面都有了,时隔一年后终于下决心补完了他的最后一部作品,可以说是怀念中伴着遗憾了。总有人给韦斯标喜剧的标签,可他的作品里却常常有一种孩童般的忧伤,你会因为这些忧伤过于轻飘飘而忽视它们么?其实这种轻快掩藏的是另一种沉重吧。无论多么成熟,我们或许都没法真正理解自己,迷茫着、磕磕绊绊着,我们终究都是个孩子。
好棒,Wes Anderson这部满足了幻想/设计/情怀的各种指标,我觉得是比较上乘的一部。船里的一个个小舱太赞,三条腿的狗,大蟒蛇,还有那条神奇的大鲨鱼,意象满分。
3.5 如果大银幕观影也许会甘心给四星。wes的片分可爱有趣而已/不只可爱有趣,做到前者就已经秒杀大部分电影了。
不知是影片节奏有问题还是自己的状态出了问题,就是感觉整部看下来都不知道到底讲了些什么,尽管小包袱还是一如既往地密集;鲍爷的原唱和翻唱都用得很赞;配乐果然还是Mark Mothersbaugh做的啊,这次太Devo了暴露身份了哈哈~
这个电影太嗲了!
安德森式的【老人与海】,永远与困厄、与失意、与危机斗争;Bill Murray 简直是招牌;12岁是我喜爱的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