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很有门槛的成人动画。
在声音方面,这部动画做得非常好。一是音效非常棒。可能是因为男主有收集声音的癖好,所以在音效方面做得很细致、很逼真。苍蝇振翅的声音,风声,打火机的声音,地铁压过轨道的声音,孩子的笑声、咀嚼声,刀尖割开木板的声音,脚踩雪地的声音……都让我印象深刻。二是BGM很好听,拉紧心弦和放松后的BGM很喜欢,有一种很空旷、很寂寞的感觉,十分贴合整个作品。
但是,对故事本身,我可能理解得并不深。
我认为这部作品的主题还是“孤独”,这仿佛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男主小时的生活单纯而幸福,父亲母亲都是亲切而开明的人。他的梦想是成为能上太空的钢琴家,而平时最大的兴趣爱好是用便携式卡带收集生活中的声音。但有一天,正是因为收集声音,他的父母永远离他而去了。从此他的生活不再明亮,慢慢变成了每天混日子的大人。
终于有一天,他遇到了女主,多一句的关心为他孤独的生活点亮了一盏灯。也难怪他会丢掉防备,鼓起勇气去靠近光亮。无奈“孤独”还是包围着他,女主对他只是平常态度。他的那个小小的冰屋,挡住了灰暗的天空,冰冷的温度,但生活依旧平静。最后,我觉得他有点“痴”了,所以——失去了手。
而片名的“我”不是我,而是这个手。这只手,却展现了与“我”不一样的人生态度。手用自己的力量穿越了整个城市,它勇敢对抗老鼠、机智应对变故、多次展现“跑酷”技巧,但同时也包含温柔,为婴儿捡起掉落的奶嘴、偷偷坐到盲人音乐家身边静静凝听他的钢琴声、最后轻轻地回到“我”的身边。后面这两个情节,现在想起来竟然有点想哭。坐在那里凝听钢琴声的时候,它回忆起了自己很久以前也曾弹奏钢琴的模样,小时候的一切都回不去了。难过的是,偷听被发现,还要被当做过街老鼠,被棍棒打、被狗狗追咬。而最后终于回到“我”身边时,它已经筋疲力尽了,它只想回到最初的位置好好休息一下。但导演残忍地在我以为作品走向玄幻的时候,把我拉回了现实。
整部作品几乎都是灰暗的色调,唯一明亮的地方是第一次看到女主真人的时候,那一点明亮的薄荷绿。而在他向往的北极,也是茫茫一片真干净。这样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一定十分常见,他们没有什么目标,只是沉浸在孤独当中,寻找着一丝一点的光亮,然后努力去抓住,最后再次被生活折磨得遍体鳞伤。
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接受孤独”。孤独是人的常态,人是独自来到这个世界的,也将会是独自离开这个世界的,眼睛、鼻子、双手、身体和大脑都是属于我们一个人的。所以,我们必须接受孤独,用自己的双手去点亮打火机,而不是将生活的希望寄托在他人散发出的光亮上。
男主在最后也是接受了这种孤独吧,所以他将自己的孤独也用卡带记录了下来。那场跳跃是一次面向死亡的狂欢,是一次自我解放。我不知道他最后是自杀了,还是活下来了。但我知道,那只“手”欣慰地“放手”了。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一种乖僻,今天才在书里看到关于“乖僻”的点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点“癖”,但这种无法与他人相处的孤独的“癖”,不知道有没有必要“治”呢。
2020.1
作为一部视角特别、结构精巧的法国动画长片,电影《我失去了身体》的剧情流畅自然,剪辑与音乐更是配合得恰到好处,更重要的是,在基于现实的基础之上,展现了了不起的想象力。
动画电影的成本相对来说小一些,同时也可以为故事牺牲一些现实逻辑,但要拍好并不容易,因为必须展现出令人信服的想象力。于我而言,看动画就是看想象力,想象力是动画电影的精髓和生命力所在。
《我失去了身体》在这一方面无疑是出色的!
披萨男孩与他的右手
《我失去了身体》中有两个主角,披萨男孩劳伍菲尔以及他的右手,整个故事双线并行,一条线以倒叙的方式展现了男孩劳伍菲尔的生活和经历,另一条线则是,一只独立的右手突然有了生命,逃离冰箱和医院,开始了在城市的探索和寻找。
男孩劳伍菲尔过着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生活,他的工作是外送披萨,上班常常迟到被老板骂,下班之后回到出租屋里,忍受生活混乱的舍友。如此现实之下,他总是忍不住想起童年的生活,父亲教他各种知识,母亲则教授他乐器,他的梦想是成为宇航员和音乐家,直到一场车祸夺走双亲的生命。
美好生活戛然而止,他从中产阶级沦为城市的底层边缘人,没有完成任何梦想,甚至没有一份像样的工作,有的只是一个手提箱,装着一些录音带,里面记录着和父母的对话。
在一次送外卖的途中,他遭遇了小事故,送餐迟到了40分钟,不过他也因此认识了订餐的女孩加布丽尔,出于害羞,他开始像变态一样尾随女孩,但在机缘巧合下成为了女孩爷爷的学徒,开始学习木工。本以为可以顺势接近加布丽尔,在道出真相后,被女孩斥责为混蛋,彻底失恋。
尽管生活一塌糊涂,但还是有可以更糟的余地。心情低落的劳伍菲尔在派对上喝了许多酒,与人打架,翌日清晨回来做木工的时候,为了抓住一只苍蝇,付出了整只右手。
而另一边,这只右手的城市之旅,它似乎在努力地想要存活下来,避免从高空坠落,避免被老鼠、蚂蚁啃食,避免在湖水中溺死……在努力求生的过程中,手的记忆也被彻底唤醒了,在海边触摸沙砾,弹奏钢琴,与他人相触的感受。
最终,右手回到了男孩劳伍菲尔身边,却无法再与胳膊连上,成了一场徒劳。
人生,像抓不住的苍蝇
不得不说,整部电影的氛围被笼罩于一种悲凉之下,人与人之间好像也无比冷漠,有一种难以形容的末日感,仿佛所有人都在忍受着什么。故事聚焦于劳伍菲尔,一直在失去的男孩,失去双亲,失去富足的生活,失去梦想,失去恋爱,最后失去右手,彻头彻尾的一个悲惨年轻人。
电影中,“苍蝇”是尤其特别的意象。童年时代,劳伍菲尔询问父亲,“如何逮住苍蝇?”。
父亲告诉了他一些技巧,但对于劳伍菲尔来说还是没用,于是父亲安慰他,“你不能事事如意,这就是人生。”
用一段童年回忆开启故事,同时以“你不能事事如意,这就是人生”为整部定下基调,苍蝇则成了人生转折点中的反复出现的意象。第一次出现时,一家三口车祸,第二次出现,劳伍菲尔成了残疾人。
苍蝇,尽管看起来肮脏恶心,但很难徒手捉住,并且也难以预测其行动轨迹,某种程度上来说,就像人生,充满变数和未知,不仅无法事事如意,更可能的是,事事不如意,而我们必须要活在这种不如意之中。
真实存在的体验
那么电影到底在说些什么呢?仅仅是在讲述一个男孩的悲惨人生吗?并非如此!
在观看的电影的过程,我想到了另一部电影,2016年的科幻电影《降临》,改编自华裔科幻作家特德·姜《你一生的故事》。
女主角因为学习外星人语言而预知到了自己的未来,她会和身边的人结婚,生一个女儿,然后离婚,女儿也会在某一天离世。即便知晓了这一些,她还是选择了结婚生子,顺从了命运。
有人将故事理解为宿命论,在我看来,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人的存在以及存在的体验。
所有的生命都有时间限制,人类也如此,但人类更惨,因为作为智慧生物,人会意识到自身的衰老和死亡,并有所预见。如果迟早都会死,那么人类的存在到底有什么意义呢?范围缩小至个体,你我的存在有什么意义呢?
是拥有工作或者婚姻关系?工作仅仅是赖以糊口的工具,拥有婚姻也未必不会失去。
是繁衍下一代传承文明?未必,《降临》中的女主角女儿在青春期时离世。
还是其他?
私以为,《降临》给出了答案,存在的意义是感知存在以及体验存在。表面上,女主角顺从了命运,但改变命运又能如何,她始终跳不出人类的范畴,她选择了恋爱结婚生子离婚,甚至可以说她选择了失去女儿,但她也在整个过程中获得了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种种情绪感悟,这是生而为人的独特体验,也只有人才能得到这些体验。表面上,好像经历了不幸,但以更广阔的视角来看,这也许是人才能获得的“礼物”。(礼物一词也许有些冒犯,但请允许我使用这一词)
这也是为什么我在观看《我失去了身体》时会想起《降临》的原因,经历了种种不幸是否就应该郁郁寡欢顾影自怜甚至选择自杀?我想电影是给出了答案的,男孩劳伍菲尔残疾后登上楼顶天台,纵身一跃,不是跳楼自杀,而是跳上了对面的起重机,放声大喊。
男孩在行为上给出了表面的答案,但更深层的答案在那只独立的右手中。
将人的意识植入手中,用手的视角展现存在的体验,触摸海边的沙砾,弹奏钢琴,聆听风声,感受与人相连的温暖……
因为具备意识和智慧,相比于所有生物,我们更能意识到自己在做什么,也更能感受到这些体验,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咀嚼吞咽,每一次拥抱,每一次伤心流泪……
这不仅是右手的故事,更是我们生而为人体验存在的故事。
-END-
这世上到处都是命运的苍蝇,苍蝇的本性就是追逐甜蜜,幸福的甜蜜。 一直相信身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有自己的体验,虽然不确定它们是否也会为回到我身边而奋不顾身。 那只手是否知道即使回到身体的身边也无法与身体愈合,它是否知道它的命运已经被注定,只能独自腐烂,它可能什么都不知道,只是有一种渴望,一种想要找到身体的渴望,一种想要完整的渴望,不过或许它知道,它知道命运无情,但还是想试一试,也许是命运错了,或许它还能恢复,总之有什么能比挑战这既定命运让人兴奋?
我想要当宇航员,我想要弹琴,我想要和你一起去看北极光,我想要和你一起在冰屋取暖聊天,命运作祟么?亦或是我太无能么?命运的苍蝇从未离我远去,这么想要叮咬我腐烂的肉么?或许是我活该,但是怎能一直在这该死的命运的掌控之中,被它苦苦折磨。 对,怎能一直在这该死的既定的命运的掌控之中,怎能这样,我不想如此,我不同意,我要做出跳脱掌控的行为,那么就奋不顾身吧,奋不顾身找回身体,那么就纵身一跃吧,跳向那个塔台,这是对命运的挑战吗?这有意义吗?对,这是挑战吗,这有意义吗,即使与身体靠的那么近却还是无法愈合,即使跨越塔台,我还是失去了所有,可是谁在意呢,我只知道那天塔台上翩翩飘落的雪花是如此的打动我,亦如那天归途中的我欣赏的夕阳西下,纯粹而又美好,迷人而又寂寞。
来源://www.renderbus.com/share/Oscar-i-lose-mybody
2020-03-04 09:28:11大咖专访Oscars奥斯卡
奥斯卡提名动画电影《我失去了身体》在Netflix全球播放,烂番茄评分97%,并在戛纳电影节和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获奖,可以说是非常热门。SIGGRAPH对电影的制片人Marc du Pontavice和导演Jeremy Clapin进行了专访,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更多关于这部电影的幕后制作。
SIGGRAPH: 是什么让你们决定把小说《Happy Hand》改编成动画?
Marc du Pontavice(制片人MdP):当我在2011年读这本书的时候,唯一吸引我的是它的“视点人物写作手法”(POV)。是手错过了身体,而不是身体错过了手。它抓住了我的想象力,我觉得这可以引发非常强烈的隐喻,关于精神的碎片和它对整体性的渴望。
Jeremy Clapin(导演JC):我喜欢这本书的地方在于它从一只手的角度出发并寻找它的身体这一独特的体验。这是一次穿越城市的史诗之旅,也是一次对主角的过去的追忆之旅,让我们一点一点地挖掘藏在表面之下的人物世界。我们第一次用手体验世界。通过我们的手,我们的触觉被唤醒,我们在身体上与世界相连。这是一种普遍的体验,它强烈地唤起了我们的童年,并引导我们真正地用心去旅行。
我也喜欢这本书对奇幻的运用。当幻想的元素在现实中爆发时,它让我们以全新的面貌来观察现实世界。从外在和内在两方面来看,它突出了一些很难正面处理的主题,如命运、对自我的追求和存在的不完全性。我喜欢这种幻想与现实之间的对话所产生的诗意。当然,除了这本书本身的吸引力外,我与制片人的一次会面也是一大原因之一,我们对电影有着共同的热情。我想要将动画电影做得更符合成年人的口味,更有创意,更有风格。
SIGGRAPH:可以简单地谈谈你们对动画媒体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吗?你们从哪里得到这个项目的灵感?
制片人MdP:这个故事最大的挑战和电影作为媒介的最大问题(只有伟大的导演才能回答)是:你如何为一个只有五只手指来表达自己的角色创造同理心?只有动画才能达到这个目标,因为它可以完全控制所需的画面。同时,我也很高兴能有一个没有对白的故事。我在过去的动画喜剧中做了很多这样的事情,但从来没有在电影戏剧中做过。
导演JC:动画给现实带来了距离。它有能力质疑我们的目光和我们与世界的关系。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的世界,它创造了一个世界。我的灵感既来自真人电影,也来自动画片。昆汀·杜皮约(Quentin Dupieux)的电影《橡皮轮胎杀手》(Rubber)是真人版,讲述的是一个轮胎活了过来的故事。如果给一只轮胎赋予生命是可能的,我相信我也可以给一只断臂赋予生命。而给我灵感的动画,毫无疑问,是今敏的《千年女优》和《东京教父》。
SIGGRAPH: 可以和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部电影的制作发行历程吗?
制片人MdP:自从Jeremy上任以来,这是一段漫长的旅程。在讲故事方面,他的野心很大,所以他花了许多年的时间尝试了许多途径,从剧本到故事板再到编辑。此外,工作流程也很创新,所以我们的前期准备很复杂且充分。但是,获取资金的困难给了我们很多时间去寻找技术和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在五年的时间里,我们没能说服第三方加入我们的团队,于是我们决定用自己的钱启动这个项目。那是在2017年,做出决定的那一刻,我们觉得,花了那么多的努力准备,我们想要制作的电影在我们的脑海里是如此的清晰——我们不能放弃。最后,当电影最终定稿并在戛纳电影节上放映时,Netflix向我们提出了一个方案,清楚地表明了他们对这部电影的热情。我们知道它找了最好的归宿。
SIGGRAPH: 分享一下在电影中你最自豪的镜头或场景,以及为什么?
导演JC:就是Naoufel和Gabrielle第一次通过对讲机说话的场景。他们不是身体上的联系,而是通过他们的想象进行联系。通过Gabrielle的声音,Naoufel以一种感性的方式重新与这个世界联系起来。这组相对静态的镜头持续了7分钟。这组镜头最大的挑战就是,要成功地把观众和男主角Naoufel一起置身在走廊里,但思绪可以和Naoufel一起去到另一个地方,这是令人愉快和意想不到的。这是一个决定性的场景,因为它证明了Naoufel未来所有行动的正当性。那就是他坠入爱河的时刻。从技术上讲,这是一组相当简单的镜头,但在叙述和节奏上要复杂得多。我将整个场景用故事板呈现,然后和剪辑师Benjamin Massoubre做了很多节奏方面的调整,让它看起来很自然。
SIGGRAPH: 配乐与动画的关系是观众理解电影的关键。团队在这方面是如何紧密合作的?这对电影的动画师来说意味着什么?
导演JC:音乐的作用是让我们远离现实,远离日常生活的城市和环境,让观众的感受升华到更奇妙的层面。音乐可以为创作带来了现代感。音乐可以从情感上连接电影中不同的时间线。音乐可以闯入城墙,迷失,并在声音设计中重生。
上面的细节大概就是我给我们的作曲家Dan Levy的一些介绍。在Dan加入之前,为了找到电影的气氛、情感和节奏,我们先制作了模拟音乐。这使我们确定最终的目标。这个阶段的编辑相对来说是锁定的。Dan来的时候,一切都很简单。我们聊了一会儿,他甚至没有听,为了不受影响,他删除了所有的模拟音乐。【笑】然后,他循环播放电影,开始自由地创作音乐。这是一种非常形象化的方法,通过这个方法我们可以在整体上定义音乐格局,避免迷失在细节中。一周之后,Dan已经为这部电影奠定了几乎所有音乐的基础。我们只需要在正确的地方分配这些作品,并将它们详细地混合在一起。然后,我们花了大量的时间打磨,使音乐与声音设计相互作用。有时很难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我和Dan的会面是天赐良机。这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和人类的邂逅。毫无疑问,他是这部电影的作者之一。正如我经常说的,如果电影是一个星球,那么音乐就是让这个星球运转的宇宙。
SIGGRAPH: 以一只手作为电影的主角已经是一个非常独特的挑战了。那么从技术上讲,在生产过程中还有什么其他的挑战吗?
导演JC:我想要创作一部现实主义的电影,但我希望它是用木炭和少许“粗糙”的线条画出来的。我还想要一些非常电影化的东西,有灯光、特定的氛围和身临其境的摄像机动作。我们必须使用CG和传统2D的技术组合来实现这一点。这个电影所有的制作都是在Blender上完成的。
我们以一种基本的方式建模了所有的场景和角色,然后用CG(角色和摄像机动作)制作了动画。这让我们得到了一个更加有“实景”感的舞台,不同的角度和镜头移动比传统的2D电影更加进化。当观众从“手”的视角出发,他们会感觉到周围的空间,这是一种更强烈的体验。接下来,动画师重新设计了所有的东西,让电影最终呈现出来。动画师可以直接在CG上作画,这要归功于Blender里的Grease Pencil工具,让我们获得了宝贵的时间。然后,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来合成,以便把这种非常电影化的一面融入进画面。
主要的困难是这个电影是完全混合和新的。你需要知道什么时候停止CG,什么时候开始2D。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一开始我们就笨手笨脚的。我们必须在内部开发脚本,以促进和加速工作。制作这部电影花了18个月的时间,这对于一部动画电影来说是相当短的时间了。
SIGGRAPH: 这部电影获得了奥斯卡提名,你认为这对未来面向成人的长篇动画电影意味着什么?
制片人MdP:这意味着我们的行业希望多样化。很多人想通过动画媒介来创造和感受不同的东西。《我失去了身体》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它证明了动画可以传达成年人的情感和复杂的故事。在动画中,我们找到了一个可以讲故事的世界。
导演JC:这意味着长片在短片之后。到目前为止,这个行业设置了一些限制(家庭电影、市场推广等),而我们需要清醒过来,对成年人进行动画教育。在这个行业里,人们对短片文化的了解还是比较欠缺的。现在行业中有着擅长做成人动画的创作者。如果人们想看到更多的成人动画,我们需要为这些创作者留出更多空间。
可以说是2019年最具创意的动画
Pt.1 从文本到形式灌注的创意——影片优点
动画在叙述上用了倒叙的方式把事故放到开场,而后一条线交代在事故发生前纳乌菲尔的生活;另一条线讲述事故后断肢寻找纳乌菲尔身体的旅程两条情节线来回穿插,最终在断肢找回身体而纳乌菲尔也决定要放下过往的这个夜晚,两条时间线自然地融合
其中第二条线作为主线,在片中更多地承担了凸显整个动画创意和风格的功能,断肢作为这条情节线中被赋予生命和视角的主角,它同时又是这部影片里最为重要的一个意向
具象上它是纳乌菲尔身体的一部分,导演巧妙地在断肢从高楼坠下的时候、在断肢聆听盲人演奏钢琴的时候、在断肢抓着雨伞被车辆擦过旋转起来的时候,这几个时间点闪回
一点点拼凑起纳乌菲尔的童年回忆和儿时对未来的憧憬,这个过程中,导演赋予了断肢抽象的意义,它象征着纳乌菲尔活在记忆与悲痛中的那部分
所以形式上看上去是断肢跋山涉水,奇幻地最终找到了自己的身体,实际上却是纳乌菲尔一直都没有从记忆的阴影中走出来——
他失落地生活在巴黎的边缘角落,没有人生方向。眼前的现实中小时候的梦想已成泡影,而他显然不愿意和这样支离破碎的现实达成和解
哪怕是加布里尔的出现让他获得了一些寻找新的方向的动力,但我们知道他还是怯懦地回避了这个关键的问题...
理解了这一点,再回看影片的结尾——纳乌菲尔在木板上纵身跃过,身后是记录了他的童年与那次车祸的录音机,积雪上纳乌菲尔的残肢缓缓挪出镜头,就像童年里那个美好的夏日,纳乌菲尔在沙滩上留下了手印奔向海边,这一次,它也要看着纳乌菲尔一往无前地奔向下一段人生...
到这其实就不再难理解整部动画的核心:伴随苍蝇的纠缠,意外一次次降临到纳乌菲尔头上,虽然爸爸告诉了他抓住苍蝇的诀窍,但是最终的代价却是手被卷进了锯齿里,意外就像最终从断肢指缝里飞走的苍蝇一样,你预判不到,也回避不了,下一次它可能还会找上你
纳乌菲尔比其他很多人都有更充分的理由沉溺在过往与伤痛中,但如果他想要重拾人生方向继续前行,他就必须放下记忆与伤痛,割舍掉属于过往的那部分自己,从而自信地面对眼前破碎的现实,迎接一个意义上更完整的自我,重新出发
除去在意义上为主题所服务,整个第二条线里几乎每个场景都可以说是想象力的代名词
从一开始残肢从一个医学实验室逃脱,到醒过来一路和各种生物搏斗
还设计了残肢偶然看见河里的天鹅和第一条线纳乌菲尔结识加布丽尔的情节产生互文
其中最让我觉得最惊艳的地方,是残肢撑着雨伞飞越的场景,摇曳在马路上的断肢眼前划过无数来往穿梭而过的车流,从车灯到行星的一个图形匹配剪辑,断肢想象自己漂浮在行星密布的太空中
这一场景也是影片,继断肢遐想纳乌菲尔在演奏钢琴的场景后,再一次向观众诠释断肢背后承载着纳乌菲尔记忆中的梦想,赋予断肢以象征意义
所以,整个第二条线这条主线其实成功地从文本到形式,完成了对于主题的表达以及整部动画的风格呈现,并且导演也没有刻意回避一些猎奇和捎带血腥的元素
使得观众会很容易代入纳乌菲尔或者手的视角,体会他们的人物状态,从而浸入到跌宕起伏的情绪空间里...
Pt.2 超现实主义外壳下的小瑕疵
说了这么多算是动画的优点部分,接着聊一点个人觉得的本片的瑕疵——
整部动画虽然在外在上借用了超现实的形式,也就是整个主线断肢寻找身体的旅程,但显而易见动画主要的篇幅是在交代现实中发生在纳乌菲尔身上的故事
虽然主线中断肢找回了纳乌菲尔的身体,但我们都看到他除了用方糖在橱柜里堆了个‘雪屋’提示加布丽尔
实际上并没有和现实的这条线发生联系或者说产生影响,从这一点出发,再看在场景上——
导演用3D真实地还原了巴黎这座城市的样貌,再看整个动画的内核,其实不难发现这是一部指向现实主义的作品
既然如此,我就要说回动画的结局——
我们可以看到纳乌菲尔重新拿起录音机和记录了童年时车祸的磁带,以这个行为作为心理动机,触发了他最终决定直面并且放下过往和伤痛
从我的视角是觉得有些突然而且缺少了挣扎的过程的,毕竟他眼前的现实已经不仅仅是童年失去家庭的打击而已,他现在又要面对的是身体上的残疾,可以说是身心的双重考验,单单凭一个晚上的思考就愈挫愈勇这一点让我对于人物情感的体会是断裂、跳跃的
而且再看本片最终在一个情绪高点拉下帷幕,加布丽尔和纳乌菲尔虽然各自来到了一个新的人物状态,关于后面故事动画都做了留白处理,给了观众一个半开放式的想象空间
但是我想说就算纳乌菲尔在心理上有了新的起点,现实中他却似乎没有一个能够能重新出发的地方,等待他的,很有可能是更加严峻和残酷的现实,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有些观众,最后从动画中感受到更多的是,弥漫而去的疼痛感,因为我也同样觉得结尾处的自我和解,或者说是希望的建立,有些脱离于现实
当然,正如导演自述,这部动画的预算比较有限,相比<克劳斯:圣诞节的礼物>和<普罗米亚>这样大制作的动画,也不难发现这部独立动画最终呈现的的质感受到了预算限制的影响,包括我提到的瑕疵很可能也是由于动画的篇幅受到了限制
Pt.3 外延部分
不过总的来说,从目前这部动画收割的一系列奖项以及在各大外国电影网站上观众不俗的评分来看,些许的瑕疵难掩这部独立佳作的光芒
其中最有分量的应该要数戛纳电影节的影评人周单元大奖和安妮奖最佳独立动画长片两项了,奖项的背后单提导演杰赫米·克拉潘的名字或许很多人都不熟悉
不过要是说到他的另外一部动画短片<91公分之外>,很多人应该看过
这部之前的作品短小但是精悍,同样也是超现实的一个故事,短短十几分钟就能够直击观众内心深处,也是一部极具创意与风格的动画,目前在豆瓣上的评分达到9分
这一次从以往的短片迈向第一部独立长片动画,可以说导演收获了更大程度的认可,以后也应该会看到他更多的长片动画作品涌现
PS:最后再提一下这部动画的配乐,不得不说丹·莱维创作的配乐跟全片的风格和情绪氛围高度契合,在人物情感的表达上也起到了明显的助推效果,所以在大大小小的奖项中也能看到拿了不少最佳配乐或是最佳原创音乐奖,也可以说实至名归
-End-
这个片子的主角就是这只手。片名叫“我失去了身体”,而不是“我失去了手”。
从头到尾是我一直在追寻我的身子,而我的身子不在乎我。即便我已经找到了我的身子,身子也没意愿和我对接,撤回了肘。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巨大雄伟的。甚至我自己的身体在脱离我的一瞬就也变成了我的外部,外部无所谓我怎么样,外部继续它的正常运作,该干嘛干嘛。
外部不受我的影响。若这时我受了苦,那“不受我影响”带给我的感受就是,社会是冰冷的。
我影响不了外部的含义,一方面是它们不关心我,另一方面是,我干什么,干的怎么样,也都无所谓。所以男孩长成了一个不function的样子,漫不经心。
故事的高潮就在这儿,你以为这种货色,再遭受这种打击,得轻生吧。但是他没有,烂也能烂烂得活下去。
你也许遭受了重大打击,失去了宝贵的东西。若你带入那个被你失去的东西的视角,比如说这只手。然后观察到,身体在失去手后还是能放得下,继续活下去,身体没你这个手也没什么,此时就体现出电影的人文关怀了。以这只断手做主角,体己的话变得更有说服力了,这是制作人的巧思啊。
8/10。男孩和他的手两条线路平行进行,手找到身体似乎是种找寻自我的象征。结局男孩毫无所获。人生并没有想象中顺遂,他失去了父母,埋没了成为钢琴家和宇航员的梦想,以送比萨营生,直到遇到喜欢的女孩。为了接近女孩他去做木工(之类的)学童,并亲手铸造她梦想的事物。女孩知道了一切都是他的设计后愤而离去(这里脑回路有点长,女孩为什么如此快的反感他的所作为)。之后他劳工时意外失去了一只手……每次苍蝇的出现都预兆了厄运。像他所说,一切都如命定,而真正的生活是非理性的决定,就像他忽然从楼顶跳到远处的起重机(之类的)——他做到了。不过是这样。毫不相干的一跳,却是对其既定命运的挑衅。结尾很感动。自己的人生也不过是,期待着跳出常规的时刻带来的感动,是我唯一以为的浪漫,跳脱禁锢仿若是自由的。 05/09/2019
好像明白了:手不是手,是温柔的宇宙
今年奥斯卡提名名单里的惊喜之作,也算是“丧人美学”的极致。抓不住苍蝇,抓不住命运,以为可以一个假动作,逃离命运,“一味奔跑,自求多福”,其实是终将垂直坠落,还幻想粉身碎骨可以迸裂出一粒明亮。很凄厉,也蛮美。
A / 手的运动质态既是跳跃的团块,又是冰层下的水流,又是飞旋的雪与风乃至宇宙尘埃。感官的记忆追逐着身体,而身体又追逐着你。而当思绪试图越过身体去触碰记忆,切割的疼痛带给我们最切肤的身体在场性。幸运的是,哪怕被分离,我们依然可以想象身体记忆的留存,并与无法触碰的他人开启新的共鸣。这微观的感知之力又是何等宏大呢?
希望成为钢琴师,也想成为宇航员,抓住苍蝇,逃离命运。在所有感到被这个世界疏离的夜晚和雪天,我想记得可以触碰到的昆虫、海沙、夜风、炫目如梦境的川流的霓虹。
音乐太棒了!手的部分也很棒~观感真的超舒服
一只手的回家路,一个丧B找到自己人生的旅程,脑洞大开的冒险交织着记忆的过往,很感官、很细腻同时又很有呼吸感,而本质上其实是一个颇为高级的励志片,展现失去的痛,却也不忘生活下去的光芒,配乐的情感冲击力也是相当巨大。
男主经历的一切何其像为不可挽回的过错而自责的你我。。。这部戏的配乐太带情绪了,悲怆感,孤独感会不由自主包围你
好久没看过这么独特而精彩的动画片了,尤其是前半部分大量运用蒙太奇和音乐(而非对白)叙事,把一只手的郁闷悲伤害怕和幽默通过一个个close-up表现出来,难度不小。本身选择用手做主角就挺复杂的,手是人身上最富表情但也最难画的部分。
我穿过街道滑过天窗,在肮脏的水渠与群鼠决斗,在刺骨的冰河从犬口逃生。他避开拥挤拨开人群,在下雨的门外送一份快送披萨,在城市的房顶造一座木质冰屋。我离我的主人那么近,他离他的爱人却那么远。断手凝望夕阳有多寂寞,男孩跳上塔吊就有多孤独。找到你是没法愈合的伤口,找到她是没法完整的拼图。
苍蝇是命运的幽灵,总在身边左右嗡嗡;右手是儿时的罪疚,成年后潜意识里始终有模糊的自戕冲动。人生有多少失去之物,或许早已写进了命定。解开命运符咒唯一的方法是——“猛的一下,你跳上了起重机,用一件突发奇想、完全不可预测不可理喻的事情,用一个假动作,绕开命运的围堵”。“然后呢?”“然后你一味地奔跑,尽量远离它,交给天意,自求多福”。
丧,极度致郁,个性鲜明,风格诡异。导演一定是个男性,描绘底层小人物的悲苦人生,遇到女主是他人生中唯一温度,自己把一切搞砸却认为是命运不公,自怜自艾。我作为一个女性来讲如果真见到这种男人会觉得非常可怕,心机都不放在正地方。
la vie de Pairs,虽是动画片,但那个轻盈跃升的动作却比绝大多数和巴黎有关的电影,更触动内心,更沉重地落向了情感暧昧的深渊。
我离我的身体91厘米,他人离我却隔着一个星空的距离。
-,剧作不节制,大可去掉“我失去了身体”线,几乎无意义。
想象力爆棚的法国动画,导演与编剧此前拍出过[精神分裂症],而另一位编剧则是[天使爱美丽]的作者。犹如惊悚动作片般的断手视点、主人的童年与近日的往事交叉剪辑,不仅在观者中激活了一种全新的身体感知,更可贵的是在过去与当下相遇后并未止步,又大胆作出了惊人的一跃,让生命延展到短暂超克宿命的、与混沌的自由意志相接壤的未来之中。影片的配乐可谓是年度最佳之一,与影像无缝交叠在一起。鸽子,老鼠,冰屋,磁带,血红的起重吊臂,旋转升腾着的雨伞。(8.5/10)
今年最有创意的超现实动画,主角居然是一只失去身体的断手。手的历险和手主人的回忆穿插,平平淡淡的成长故事一下拍出了喜怒哀愁。失去父母,失去恋人,失去身体,哪怕人生一直在失去,依然没有放弃生活。配乐太有感染力了!
最喜欢两个人隔着门禁聊天的一段
年度动画,配乐好听得让人融化。冰屋、苍蝇、声音、方糖,我们最大的喜悦竟不是实现梦想,而是跳出命运摆弄的奋力一跃。手回归身体得不到完整,却能见证命运之外的奇迹,飘过高速公路,像Mary Poppins一样去找到你。
年度最佳。谁能想到20年代伊始了,还能用穿插在彩色里的黑白诱发最本能的感伤啊?所有通俗与普适到濒临失效的语言,都因为知觉与情绪的完全牵引,释放了四两拨千斤的独特与多义。没有过时的语言,只有衰老的感知。一定要继续相信影像。/只有手能行动是概念的,手具备知觉与情绪记忆的设定是完全由形式与形式的牵引、互动效用一砖一瓦建立起来的。彩色对过去的突然介入首先带来了无数暧昧——比如窗户上画冰屋,你以为是现在的手;一个动作打通了两个时空,你思索为何又黑白,然后马上发现被打通的不是过去,是“属于过去的未来”,知觉和情绪记忆在那一刻交融并成立了——因无懈可击的形式而成立,而形式又是因无懈可击的感知而确立的。→21.1.10 时隔一年大银幕重温。万物有灵。会是经典。开启20年代。©法国文化中心/杰赫米大师课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