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后主与赵匡胤》之娥皇、花蕊CUT篇 观后随感,非剧评
2007年5月1日,《李后主与赵匡胤》(彼时旧名为《问君能有几多愁》),央视一台首播。
2016年7月14日晚凌晨,观罢。
剧终时,觉得心里堵的难受,觉得内底的爱似乎欲喷涌而出,更觉得不可思议,这样美丽神伤的角色,这样的花容月貌、我见犹怜,当年怎么就没有见到呢?
不由想责问,2007年5月,我,何在?
努力的回忆,掐着指头算……终于忆起,2007年时的自己,整天被家庭和工作挤压,几乎是没有时间看电视的,最多也是在午休时间用电脑速食下电影之类。
真是可惜,如果那时打开电视,可能只是一瞥也会钟情吧,我对这样的女子从来是无抵抗力,可是缘分就是这样磨人,当年虽然早闻刘涛大名,但是直到九年后的当下,才通过安迪爱上了她。
这份欢喜,整整晚了九年。
出场和谢幕,犹如花开和花谢
初看此剧时,我还笑二千年后的剧,还是新白时的风格和选景,服装和音乐还是恪守古风不做与时俱进的改良,一股子陈旧味。李煜的讷、娥皇的妆、赵匡胤的老,还有镜头的闷和故事的老套,甚至让我想到小时候看的那些潘迎紫的剧。只不过唯一比老台剧先进的是,这次多是实景,那些花花草草山山水水,比老台剧棚里的岩石是铺绿布的高仿要真实好看多了。
但,因是抱着补刘涛旧剧的心情来看,所以剧是怎样倒不在意了,就如网上的段子那样,所谓重要,再重我也要,所谓刘涛,就算再不入流我都滔滔不绝的爱。
可是多看了几集后,突然有种曲径通幽之后,渐至美好天地的感觉,慢慢的对其的诟词少了,赞叹多了。突然变好看了呢~
一直觉着那些年的台湾导演的审美与我们有些不一样,多了些古典文化的浸润,也多了些鸳鸯蝴蝶派的情怀,拍出来的片子便多了些戏曲的感觉,昆曲、歌仔、黄梅或者别的吧,一股子软软濡濡的南方味道。纵使英雄的气概,也是装裱之后唐宋传奇再生,那么的脸谱化和书面化。甚至有时候为了唯美和说愁,不惜把历史调了又调,历史不再是历史,而是一段段命运的骊歌。现实成了衬板,为一场场的情爱纠缠布幕,美名其曰,戏说。游戏之说,戏谑之说,戏剧之说。
但是,我就是吃这一套啊!现实枯燥,暂时游离,品品令人惊艳的花间波澜,围观下旖旎缠绵,万千风情的传奇,也是几分自我调节的乐趣,有何不可?人生如戏,不过还原。
以戏说为旗的《李后主与赵匡胤》,便多了几分传奇色,少了几分待斟酌的现实感,略了些草莽间的金戈铁马,政客间的尔虞我诈,添了些话本里的儿女情长。
无论是娥皇还是花蕊夫人,出场皆是明媚的,如朝阳底下的花儿破蕾绽开,鲜嫩的明媚。一个是螓首娥眉赛花娇,高台起舞,明妆丽服夺春辉,扬眉转袖若雪飞,一个是妃子璀粲,转眄流精,光润玉颜,拂向桃腮红,两颊笑涡霞光荡,轻香盈路,过街市。
可怜命运从来就是嫉妒美人,惊艳亮相之后,便是曲曲折折,一路黯然去,爱也罢,不爱也罢,怜惜也罢,摧残也罢,最终都是魂归落泉,烛灭灯息,灰暗落幕。犹若花凋而谢,徒留人间一缕香。
【 南唐 周娥皇 】
情窦初开终是隔于宫墙外,明朗不复换端庄,数年后,宫闱变泪涟涟
美人舞中来,周娥皇的亮相是惊鸿一瞥,亮了夜空,亮了世人的眸。
小酒馆初初相遇,美人豪气万千,两壶酒一干而尽,斗舞婀娜又妩媚撩人,明朗的让人想拍掌叫好。
情窦初开,湖畔笑颜,草上策马,止于礼而动于心,兼有知遇之恩,一世情种就此埋下。
应邀入宫,佳节错别,水边濯足,坊中合鸣,至尊家的倾心,如何避的过逃的了。
不妨说所有的悲剧都是命运的戏弄。他可以带她走,但是她却不能走。人活着岂是只为自己活着,偏偏有一颗顾全的心,注定了从此之后,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收了活泼敛了情愫,贤德淑良母仪天下,对于旧人的痴恋,避,避,避。然最终还是被解破。近十年的锦瑟合鸣抵不上对旧日的猜忌,写过再多的宠溺不过是纸上墨迹,不以他心换你心,只是一味的,逃,逃,逃。
然后,便是泪涟涟。夫疑、妹叛、母伤、子散,硬生生的把一个芳年华月逼成了灯枯油尽、香消玉殒。
妆容的不甚喜欢,让我一开始对娥皇,还谈不上爱慕。喝酒斗舞是女儿飒爽,是引起了我的好感和好奇,但是不足以为爱,水边濯足的是活泼可人,脚腕蝴蝶是别致魅惑,但是也不足以为爱,此时她妆容虽娇俏,花钿虽美,但雍容富态的唐代发式过于厚重,显得脸颊略宽,明眸皓齿大气足矣然秀美不足,倒是后面受到伤害渐渐消瘦忧郁的脸颊,愈发秀美清丽起来,让人怜惜,才不由升起爱慕之情,随着剧情愈发虐人,对娥皇的爱就愈发深刻。自认为刘涛最擅长最好看的表演是哭戏,尤其是爆发性的哭戏,她能演得细腻到位又走心,娥皇中后期哭戏甚多,无论是忍泪敛眉,还是梨花带雨,还是泪珠若得似珍珠,拈不散. 还是后来见妹妹抢夫母亲不公又兼之丧子时,哭得恸绝心肝,刘演员均表演的极有层次极富感染力又不失美感 ,将角色完全立了起来,她在剧中凄凄切切,我在剧外悲咽难抑,常常恍然间已觉那不是戏,而是真切切的事儿真切切的娥皇,曾在历史的某个点上发生,而我们只是幸运的知晓了。
终是历史不是架空,再改动的故事也要被套在史实的大框架里,所以娥皇不可避免的玉碎香消。被剧情牵引的悲伤在美人仙逝时彻底爆发了,泪如泉涌。从此娥皇便是心底的一株虞美人,不胜清怨月明中,而李煜容你再表演不舍,依旧登上了我心底的渣男榜。
早知今日何苦当初。
【 后蜀 花蕊夫人 】
艳冠蜀中奇女子,刚烈世无双,才情传千古,换得两朝君主爱,却换不到一寸幸福
与娥皇相比,花蕊夫人在历史上无准确的名讳留世,也无详细的生平记载,只是留在传奇里一个似有似无的名字,几段让人唏嘘的典故,就算是诗名也是同另外几位花蕊夫人相争了数千年。而此剧中与大周后这条线相比,花蕊夫人的线也拍的粗糙多了。也不知为何,虎头蛇尾成为影视作品的通病。娥皇这段用大幅篇章进行铺垫、描写、刻画,大至做到了细腻生动,就是拍摄时镜头语言都仔细而丰富,但是到了花蕊这段,表述突然变得有些仓促,一场连着一场,急冲冲的象赶路,剧情的交待、演员表演情绪还没有很好的释放就转场了。好似花开两蒂,但一蒂吸养分太多,而另一蒂就会营养不足。也好像周母对两个女儿的爱,一薄一厚。
但是,拍的再不好,当剧终时,我还是爱花蕊夫人爱得更深沉。
先不说妆容,后者居上,就是喜欢上的速度,也是后者啊。花蕊一出场,气场顿开,几乎是第一眼就感受到顾盼生姿的绝色之美,可能是前期有同相貌的娥皇做了铺垫,可能是审美上艳丽明亮的更吸人眼球,也可能是想急急的从娥皇逝去的悲伤里抽离,反正当坐着轿子并受百姓赞美的花蕊初初一登场,我就打心眼就爱上了。
找来何中华演四十多岁的后蜀国主倒也妥当,年纪虽大生性虽弱但不失儒雅,后面花蕊夫人对其的念念不忘也说得过去。那些在蜀中的日子,花蕊也的确恩宠在身,过了好几年尊贵享乐的日子,也成就了她的才名和艳名,但是自后蜀降随孟昶入宋之后,便是一路的悲剧。娥皇好歹有数十年的宠爱,有两个男人的一世倾心,有子嗣遗世,死后亦有封诰,可是花蕊有什么,前一个是贪生怕死却死于非命,还要帮他抗起孟氏族人数百人生死的大担,后一个口口说你与她不同却确实是因为她而喜欢上你的男人,虽有担当但终是高山仰止,中间再夹一个禽兽不如的。纵有天赐绝色,惊世才情,可惜有何用呢,不因此得福反而因此遭祸。
据说历史上花蕊夫人不过一个美称,是形容女子生很美。此剧眼见是将史上几位著名的花蕊夫人史实和轶事典故相融而塑造出的人物,所谓艺术的再创造吧。然而我却愿相信这位花蕊是一个真实的人物,隔着屏幕,见她双瞳剪水、千娇百媚,时不时一股子不输男儿的傲然之气迎面扑来,虽然是柔弱的,但是极有气节,尤其是她在宋帝面前,吟出那首传诵千古的《国亡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数年后,我们极爱的那个霓凰郡主的英气已依稀可见。
这样一个奇女子人设如何能不爱。极聪慧富才情,谈吐不俗见解非凡,还有一颗仁义心,不忍别人为已受累逐放了假画师,入宋后又为了族人忍受欺辱。难得是她还能看的通透,又是极为倔强,受辱不诉,就算偶有垂泪也是任之流之,不做委屈小女儿态。花蕊的哭戏与娥皇的哭戏完全是两种状态,后者为情到深处不能自抑,夜夜碧海月明心,而花蕊是烈情刚强忍辱负重,仿佛偶有泪下却流的不是泪而是血。娥皇泪眼是婆娑迷蒙,而花蕊流泪时的眼里还是精精的气、不屈的硬朗和勘破人心的决绝。其实剧在花蕊这里有一个很明显的BUG,花蕊在母后死后明显想要复仇,想利用兄弟俩对她的垂涎挑事端,达到兄弟阋墙的目的,所以说花蕊不是白莲花,她是有心计的,可是不知为何,剧演到这一步却没有发展下去,甚至后面她的剧情完全是靠兄弟俩加李后主之类来推动的,好像那个念头,还有为了表现那个念头,刘演员辛辛苦苦做的眼神表现,都只是随便演演就算了。
入宋,夫亡,受辱、赐婚、逃离再加上回宫,故事性强却拍的蜻蜓点水。因为看的个人CUT,不好说别的线找描叙的如何,但这条线每集不超过五分钟。
恩,花蕊可怜,被强了,看晋王那猥琐的眼神,看夫人脖间的伤痕,是哦,好可怜 ~
恩,被侮辱了还不能告诉皇帝,明知道不能拿人家兄弟怎样,是哦,好可怜 ~
恩,终于明白白白牺牲也换不来族人安全,不如逃走,但是怎么没逃出去,是哦,好可怜 ~
恩,好歹被皇帝救了,获得自己,又结识到窅娘,怎么又被禽兽捉回去了,是哦,好可怜 ~
……
好吧,一切悲惨际遇,拍成了为了表现而表现,走马灯似的刻画,我只能看着花蕊夫人身上的伤和眶内盈盈的泪,还有她让人无比心疼的看破世事的表情,不停的脑补,发散思绪,一曲悲歌自心弹。
后期唯一的长处大抵算是花蕊那几套衣服,还真是好看,比起娥皇的要素雅不少,但是配色考究,绣花镶边依然精致,发式、佩戴也比大周后的更利落秀美一些,基本符合野史上对她空谷幽兰的形容。
当年看新白,我对胡媚娘的喜爱更甚于白娘子,因为媚娘更为悲惨,而这部剧里,我那泛滥的对弱者的同情,让我对花蕊夫人更为怜惜,再加上我的审美情趣一直是以悲怆为上,不是江南烟雨温婉绮丽那种,而是天高云苍大江东去大时代这种,花蕊倔强硬朗气质的更为符合,所以让我更为倾心。
传奇里,花蕊夫人被封为贵妃,与宋太祖也恩爱了数年,但是电视剧里好像没有这方面的演绎,只是最后有几个略为亲近的交谈和捏肩镜头,也不晓得代表了多少日子。既然已拍了亡国诗、送子图等等典故,再多拍一点有何妨。最后花蕊死的也拍得仓促,本来是最为悲情的一幕,极易煽情和感染观众,可惜却处理的太草率,没有让我体会到应有的悲痛感。
看完真觉得这一幕,我还不如选一首忧伤的曲子,然后一边听着一边在脑海里自行想象呢。这一幕真是此剧最大的败笔,太失望。花蕊闭上眼的时候,这首美人绝唱一如弦断,嘎然而止,剪CUT的人也真狠心,硬是突兀的黑了屏,我硬是楞了半天。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历史也罢,人物也罢,终是一捧黄土,不过早晚而已,娥皇、花蕊夫人,料你们如见到后主与太祖的结局,也没有什么好伤怀的了,唯一句,双姝走好,已托青鸾载魂归。
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 2016年7月15日 已无蝉鸣,只闻雷声的午后
(补充:谢谢刘演员演绎的这两位历史人物,真的很好,沉浸在剧中时,已全然忘记现实中的你,只感受到真实的娥皇与花蕊夫人。哦,窅娘和艳娘也是极喜欢的,义薄云天性情中的女孩儿我都是喜欢的)
文|顾小趣
1
每年七夕,朋友圈除了秀恩爱的,剩下的就是拉仇恨的,说潘金莲在这一天毒死了武大郎。然后身边的小朋友就会问,《水浒传》里的那个武大郎真是这天死的吗?……实在有些无厘头了。
但历史上倒真有位名人死在七夕,更巧的是也出生于七夕,他就是南唐最后一个皇帝李煜。
可李煜做皇帝的名气并没有他作为一名诗词家的影响力大。很多人都知道南唐后主李煜被称为千古词帝,诗词才艺非常了得,但很少有人关注到他其实还有个身份是皇帝。
2
不少诗词册上介绍作者生平时,总喜欢说李煜没有政治才能,只钟情于诗词歌赋。其实这个评价并不是很中肯,虽然李煜确实对做皇帝没有多大兴趣,但没兴趣并不代表没能力。
作为老爸李璟的第六个儿子,李煜本与皇位无缘,怎奈几个哥哥相继死去,一心原本想过隐士生活的他偏偏做了皇帝。
最郁闷的是,李璟在位时就割地削号依附于大宋,轮到李煜时,南唐其实已经是个烂摊子了。
李煜继位后,经济上国库空虚,但仍减免税收,与民共生计;同时大兴人才选拔,对臣民宽仁尽用;军事上表面臣服宋朝,暗中却缮甲募兵,随时备战。
如此,兢兢业业,战战兢兢,李煜在位共计十五年。
在中国历代皇帝中,十五年不算短,没有点能力与心智,肯定是维持不下去的。
何况改朝换代时势所趋,即便换成善战英明的刘彻与李世民,在当时当情下也未必能做得比李煜好。
尽人事,听天命,对李煜这个末代皇帝来说,他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3
但历史并没有对李煜的帝王身份有过多的关注与评价,大概也因为他的文学才华太有彰显力,使得他的政治能力被忽略。
李煜精通书法绘画、擅长音律诗词,在诗词人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很多的诗句不知不觉中也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中。
像“落花流水春去也”、“剪不断,理还乱”、“车如流水马如龙”等等,这些我们平时常常脱口而出的句子,仔细去看看就会发现都是源自李煜。
南唐灭亡后,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为笼络百姓人心,没有将李煜这个前朝皇帝置于死地,而是划分了宫中一处屋舍给其居住。
国破家亡,幽禁宫中,郁郁寡欢的李煜靠着作词吟唱苟且余生,但这段不愉快的岁月也成就了他诗词作品的鼎盛期。
4
现代很多人将李煜视为偶像,不仅是他的诗词出色,也因为他一生之中很多故事都闪耀着传奇的人性光芒。
曾经的皇帝寄人篱下,残羹冷炙,生活拮据,李煜经常要向赵匡胤开口求赐银两,日子过得还不如他以前的那些大臣。
有一次,一位旧臣来看望李煜。李煜心中感念君臣情深,便把家中唯一值钱而且是需要用来洗脸的银质盆送给了他。
可惜,这位大臣并不是真的惦念旧主子,更不是特意来看望李煜,他早凭着奉承的伎俩在宋帝那儿混得官职,过得风生水起。此次进宫是为迎合宋帝,顺道再讨李煜的赏。
所以,这位旧臣并不因受恩而领情,反而到处宣扬李煜是个小气鬼,只给自己一个破脸盆。
树倒弥猴散,世人多为薄情客,何况是落魄的前朝皇帝。
5
但即便这样的日子,李煜也没能安生地过上几天。很快,赵匡胤突然暴毙,弟弟赵匡义登上皇位。
赵匡义心胸狭窄疑心很重,总觉得前朝皇帝不死难心安。但最糟糕的是,他竟然惦记上了李煜的老婆。
李煜的命运注定悲剧收场。
这年的七夕,李煜的生日,念及国恨家仇,伤感之余写下了《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明月春风依旧在,皇宫楼宇不曾变,可是人已不再是当年的样子,此番忧愁就如那不尽的春水滚滚向东流。
李煜如此大胆地表达了对亡国的悲情与怀念,这事很快就传到了赵匡义的耳朵里,并且赐酒一杯。
美酒当然是美酒,但酒中放入了“牵机”。这种药放在酒中,毒性会更加剧烈,中毒后身体无力抽搐,如果说话或挣扎会更加痉挛,逐渐蜷缩成弓形,最后头脚相接,状态非常狰狞恐怖。
赵匡义用药之毒而且带有侮辱之意,但李煜死后却追加封号昭告天下,皇家礼仪厚葬,以抚民心,榨尽了李煜最后的利用价值。
6
《虞美人》成了李煜的绝命词,也是流传最广的一首,更是李煜一生凄美悲情的真实写照。
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政治地位,李煜很多诗词被毁的毁,被丢的丢,传流至今的仅剩三十几首。
其实,李煜的诗词也不全是愁肠百断,皇权在位时的诗词多以怡情为乐,最有情调的当属《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
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一个女子在深夜只光着袜子,手提着鞋儿,轻手轻脚地去会见情郎,一见面就娇滴滴地说:我出来一趟不容易,你得好好把我怜爱一下哦!
男欢女爱,情意款款,短短几笔,读起来已是脸红心跳。
7
《菩萨蛮》虽不及《虞美人》出名,但却见了李煜前半生的欢乐。可怜他命薄做了君王,如果不生在帝王家,李煜做个才子肯定风华绝代,至少可以开心安稳地过一生吧。
遗憾的是,他做过至高无上的皇帝,又做过冰冷卑贱的阶下囚,爱过恨过,悲过喜过,人间情仇翻云过雨般寒彻骨,犹如一首歌中所唱:
翩翩一叶扁舟
载不动许多愁
双肩扛起的
是数不尽的忧
江山仍在
人难依旧
给我一杯酒
烽火几时休
悲欢是非成败
转眼成空
给我一杯洒
喝尽人间仇
喝完这杯
一切再从头
……
有的人只是想简单平安地活着,也是很难的。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顾小趣
转载自://www.weidianyuedu.com/content/5419976455224.html
公元960年,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大宋王朝,都城定为河南开封。纵然开封历史悠久,交通方便,经济富庶,可赵匡胤一直不满意这里。赵匡胤登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更是一位高瞻远瞩的政治家,他一定是看到了什么,所以不满意开封。 ……
赵匡胤想到西迁洛阳,可他的远见没有得到群臣们的理解。不到半年,赵匡胤驾崩。赵匡胤的预言在百年后得以验证,靖康二年(1127年),开封被金军攻陷,北宋宣告灭亡。
不记得谁说过,人年轻时候不能遇见太耀眼的人。对这句话的体悟之深,想必没有人及得上赵匡胤。
二十年前,他还是铮铮铁骨的少年,一袭侠客襟袍,纵使破衣烂衫亦掩不住的眉眼朗阔,骨子里的涵浑大度映在藏光蕴宝的瞳仁里,成日月星辰。
他孤身闯荡江湖,凭借的是一身武力,可使出的剑却止以剑柄朝人,不愿伤人性命。那晚在冯府借燕王之机脱身,于急困之中瞬间抓住机遇大摇大摆迈下庭中,却又回头朝敌人咧嘴一笑,恐怕在冯钟等人眼里那笑都带着令人恼火的得意。胆识既已过人,落魄却洒脱、潦倒亦英豪这多少人在尘世摸爬打滚半辈子亦学不来的心性更为难得。他的身上既投射出心系天下的大志,亦包含追求功名的私心,为王为侯仅待时机而已,因他会用钢铁一般的意志与决断力来主宰自己的人生。
而他人生唯一的意外发生在南唐。滁州湖畔偶遇了一舞动人的灵秀女子,仿佛那年江南所有的春光与水色都沉在了她桃花倾世的目中,使那颗万丈雄心渐渐不由自主。他执起掌中她腼腆落下的柔荑,藏起心中的小心,不由自控地悸动着,那一刻,豪气万千胸怀天下的英雄变成了初尝情字一见倾心的少年,青涩与懵懂,将每一秒都在深温的情愫掩盖在知己好友的称呼之下,连交谈都变得刻意与谨慎,还不如人姑娘家明白大方,一语挑开——“我们,止做朋友啊?”生平第一次,在他那激荡着岁月山河的蓝图之中,添上了一抹柔软的笔触,被人轻缓刷上的月色,温柔地照亮了心中整块大陆,扫除了不得志境遇下的全部迷惘。
英雄总在知道阴诡秘密后遭人构陷,可是这话并不全然适合赵匡胤,再一次在周府不小心听到冯延鲁等人的密商,被发现之后他止是整了整衣、坦坦荡荡现身人前。冯延鲁欲在周府对他下手,被他三言两语道破局面的尴尬止好做罢,而再次闻知秘密的他,出于对唐国内斗不休的厌恶,果断抛弃了原先出仕的念头。彼时虽止有二十岁,已微露日后一代帝王的豪阔从容,坚毅果决,与那个作别的话甫一出口便面露后悔、粉衫女子登楼后仍默默相随的男子仿佛不是同一人般。
半年后他在长街上伫成一道残影,远处一身锦衣华服的李煜去往周家提亲的仪仗渐渐在视野里消失,那端连着当时不名一文的他遥不可及的另一个世界,可一直记得的却是下一刻他在旗亭喝酒的镜头。诗仙都说酒入愁肠,可换他身上,止消三杯两盏,便已消了泰半,遭人抢婚的羞恼亦没有战胜他对爱人的尊重,大丈夫来去分明,心存疑惑却不凭自猜忌,找对方说个明白,若真无缘便尊重她的决定。
止是天性中的豪气干云到底不能遇上喜爱的女子。崖岸飘断飞雪,他拥着匆匆赶来救他的娥皇,内心的情涌比火光更明亮,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愿放手了?那天湖畔她回脸朝他一笑,像极了江南的雨声,纷纷洒洒扬起珠屑玉溅,他将彩绘蝴蝶的秀帕牢牢握于手心,耳边回绕着江心她对他的允诺,他以为自己不会让她久等,他以为已握住了一生的幸福。可她在他掌心里流下了能谋杀他呼吸的泪,如自己所愿他已明了她的苦衷,可为什么此时此刻自己却不愿亦不甘放她离去。如果她愿意,止求她愿意,从此执子之手天高海阔。可她不愿意,她走了,可他的心已落在她的手上,而她给他留下的止是那方秀帕与空寂一生的等待。
所幸,他仍然有未筹的壮志,投效军门之后从此开启了后世史书传颂的壮丽波澜。他首先将剑刃指向了南唐,一战即获江北十四州,令李煜失去长江以北从此只能凭借天堑守成。光义将赵普举荐给他的时候,想也未想便拒绝了后者做他帐下策士的提议,果断道:“以先生之才我必举荐给天子,从此一文一武共同兴我大周。”血与火的杀伐、年轮的更迭并未磨灭他安定天下的初衷。当他望着脚下瑟瑟战栗的冯延鲁,内心的恨意一层层涌至胸口,正是这个人害他错失了娥皇。但只要想到大周的明天还需要这样一颗钉子,那些厌恶也突然变得可以忍耐。年少时的急智成了逐鹿天下的权谋,他可以不计前嫌的放过仇人,也能利用他们的畏惧为大周此役增添筹码,同时亦能在未来遥控唐廷内部,这一石二鸟之计使对手在谈判桌上输得止剩下底裤。
比起在大业上的大开大合,赵匡胤于感情上却显得矛盾。他既希望衷爱的女子能被他人珍惜对待,可真当得知李煜夫妇的琴瑟和鸣却也难以抑制心底的嫉恨。他素来达观果断,对任何事都有一份天生的自信,可当耳边传来那些刺耳的字句时,才发现原来自己也会动摇,心爱的姑娘在嫁为人妻后是否已经忘记了他?滁州亦在江北,是他们初见地,再一次踏上这里,他已一身军功封侯拜相,不再是穷困命蹇被人白眼嘲讽的流浪汉,我不知他是否用双脚再次丈量过那些过往之处,止是他也明白,再不会有一个桃花灼灼的少女在琼楼上朝他掷下鲛帕、嘱他“莫负此春情”了。
一个英雄的落幕往往预示着纪年的更迭,是另一个时代开启的预兆。可无论历史还是剧中,赵匡胤的称帝之路都不失为一位仁主所为,他没有忘记柴荣的恩情,在有生之年荣养幼主与太后,亦没有清洗曾经的同僚。只是柴荣死后,后周朝堂不再安定,此时的赵匡胤已掌国之重器,还有手握各支精兵的义社十兄弟唯他马首是瞻。五代的遗风犹存,诸将不能信奉一个垂髫小儿为主,何况还有他人在一旁时刻虎视眈眈妄图取而代之。既然退一步是死,倒不如从心所愿造反称帝,从此便可以一展宏图!
谋划布置自有他人代劳,事实上一切已然就绪,而他首要的问题,是如何将自己从造反的预谋里摘出来。所以当光义和赵普急着游说他时,他止是抛下一句“是佛是魔,端在我心”的偈语,所幸都是人精,无需多言亦知此中真意。大军奉命离京迎战契丹,驻扎在陈桥的当夜,赵匡胤又以喝酒驱寒为借口回帐,临别前却感慨“今夜若是满天的繁星,明天才有真日现身。”旁人立刻心领神会应和“将军放心,今夜定时众星捧月。”
就像是看着一颗大树从青葱挺立生长为茂密参天,曾经仗剑快意恩仇的少年已经成长为了顶天立地坚毅深沉的男子,未来即将撑起华夏的一片天。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我一直不太能理解这句诗的意境,直到看到赵匡胤在登基称帝后迈出宫门,独立御街眺望天际,才拾得了一丝真味。即使已身登九五之尊,握住了乾坤,他的目光在望向南边时仍然充满了遗憾,“来日若你有所成就,托人捎个口信给我,让我一起分享你的荣耀。”那些勉励言犹在耳,今日黄袍加身,这样的日子,如果你在我身边该有多好。他盼望着风能将他的心语送至她的耳边,告诉她自己做到了答应她的事,没有辜负她的期望。也告诉她,他从未怨过她的选择,“只要李煜好好待你,此生的遗憾我就永埋心底了。”
新朝初立,他善待往日的同僚今日的下属,优抚各地的节度使,怀柔以安人心,遇刺之后为了不伤及无辜,甚至放刺客离去。但得国不正的弊端也很快突显,地方军权之一的李筠三番两次挑衅于他,并且企图联合死敌北汉和契丹一起攻打大宋。这一举动终于使赵匡胤忍无可忍,他甚至开始反省在自己的厚遇之下究竟有多少人仍在等他跌落泥端的一天,他将怀疑的目光扫向大殿内那些前朝的官僚身上,在丞相起身秉事的间隙以眼神示意撤掉了延续千年的传统,从此之后朝堂之上除帝王之外没有人有资格另设一座。至此,对企图反抗他的人不再讲君子之道,对于张文表的叛乱他甚至以“借道”为名攻取了湖荆两地,他逐渐有了自己的帝王之道。
可纵使城府在那些角斗中日复一日的加深,血液中仁与义的侠士风度都没有变,无论赵光义如何挑拨,他都没有伤害那些曾一起出生入死的弟兄们,不愿以血腥手段巩固皇权。相反,他选择了一条从未有帝王敢于尝试的道路,却始终符合他做人的一贯——摊开明说,这自然是十分明智的,很多时候争斗都是由误会引发,明智的人在敌强我弱的情形下,如能得到较为合理的利益分配,绝不会做出困兽犹斗之举。比起光义动辄以收割人头的方式解决问题,毫无疑问赵匡胤具有更为灵活的手段,也更适合为帝。
无论如何,大宋的内部终于安定了,他也终于想要放下江南的那段情缘,以如今的面貌再去见娥皇一面,问问她是否过得安好。至少在与弟弟交谈的字里行间,他说自己打算断念。可语言常常是一种不太令人信服的工具,而不经意流露出的举动往往更能代表真实,所以我无法忽略他在赴约途中只因听到卖花女一句“送并蒂莲给心上人”、就买下打算送给娥皇的行为,没有人能猜错并蒂莲的含义,唐人的诗句已然写得清楚明白,那代表着希冀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绵绵情意。所以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我认可赵光义说过的话——“如果大哥见到了周娥皇,难保不会因为她而对唐国感情用事。”对一个不属于你的女人用情至深,无论对帝王还是凡夫俗子,都是大忌。
他身为天子,虽然可以不顾一己安危孤身来江南见娥皇一面,却不可能抛得下千头万绪的国事,偌大一个帝国,强邻环伺,武事频繁,桩桩件件都需他掌舵,身边的心腹有时甚至也会给他添乱。那次他拒绝了赵普的献计,不愿以收购货币来打击李煜,因为这是拿黎民百姓的生计赌国运,身为帝王他做不出这样不负责任的行为。但当他得知光义和赵普偷偷将向节度使借的几万缗全数投进去并且有进无出时,身为主君也不得不担起臣下制造的麻烦,而一贯善于在惊涛骇浪中搏击的他当机立断置之死地而后生,以刚强雄阔的手腕投入所有本钱推倒了江南的财政。。
他是一个擅长斗争的强者。
李煜这个人,纵然在感情和国事上都很混乱,却将他的对手看得明白,无论赵匡胤是否深爱着娥皇,但那方由宋使呈上,经江南国主转送国后的礼物就是对他的挑衅以及对他们夫妻感情的挑拨。我几乎可以理解娥皇在打开礼盒的一刹那难以掩饰的慌张惊愕,也可以理解李煜看到赵匡胤亲笔题写的那行手书时的怒不可遏,没有古人可以容忍妻子曾经将心交于自己的敌人,甚至令对方直到现在还对她恋恋不忘。赵匡胤在写下“寡人犹待此春情”时有多少是因为思念,又有多少是为了给李煜难堪,甚至是否内心深处还隐隐藏有一份李煜夫妇能因此而反目的期望,没有人知道。但那份大宋千里迢迢带至江南的国书,却无比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上邦皇帝对从属国国主的蔑视,全然无视李煜的脸面,以君临天下不容置疑的姿态表明:朕视娥皇为妻子。
他真正的妻子,一位温婉贤良的美好女子,他给与她尊重,却没办法圆她真实所想,但他甚至尊重所有的女性,嘉敏、艳娘、歌姬、敌国太后……身为他的妻子,原来能够拥有的也不过是同衾而眠的缘分却不能走进他的内心。病榻前,他握着王皇后的手哭得颤抖不已,那是唯一一次在他们相处的漫长岁月中他向她吐露心声,他终究弥补不了这么多年的亏欠,可余生里每当想起他都会忍不住愧悔难当,因为曾有这样一个女子,倾其所有为他付出。
他还不知全心付出的沉重,不知那意味着将自己的心亲手捧至对方面前,任它卑至尘埃。他辜负了那样好的一个女子,所以也许注定要被娥皇辜负。
即使是善于揣测帝心的臣属也不会明白,为何赵匡胤会平白无故因他们谈论江南国主的一首偷情艳词而大发雷霆,他为李煜说话的初衷着实令人费解,但纵观他对待后者的鄙薄,我猜想这初衷只能是因为娥皇,因为这首词将她丈夫的变心公然昭示天下,对于一个妻子而言没有比这更令她难堪的。传颂越广,对娥皇的打击越大,赵匡胤不想听到别人对她评头论足又无法明说,所以只能抬高李煜,手里却恨不得将词笺揉得稀烂。
他在车行途中夜不能寐,因得知她病重,那消息从江正口中说出的一刹那,他的心脏便沉了底,他一刻也不愿等待“去江南,立刻就走”,抛下一切奔赴千里之外的金陵。汴京的隆冬已降临,也许遥远的南边会好些但同样是冬天,这令他不由想起十年前的雪夜。金陵城郊的离别,那是从此天涯两端的开始,而今他愿用尽一切方法纠正时光的错。
他的确是个英明伟岸的君王,可有时候理智却与他相距甚远,从蜿蜒水廊另一端缓缓行来的女子早已不再是他的娥皇,她是江南的国后,朱红朝服端严地没有一丝褶皱,象牙金钗整齐地别至高髻,而他只知到来的是他十年里没有一刻忘怀的初心,双手早已先过理智地将对方拥入怀中,他等待得太久了,倾诉的话语瞬间如潮水涌上了心头,无论得意、失意、快乐或者是悲伤,那些自离别以来攒了无数的心声通通由口而出。即使他们之间隔了这么多岁月,即使他早已历经世事沉浮,但只要一见到她,他便无法自抑地心动,仍就是当年执意要带她远走的少年。
“是,每次听到你的消息,我都为你感到骄傲。”她的影响甚至远超赵光义当初所料,南征北战军功无数,平定四方被中原大地拱为上邦天子,千万人的跪拜朝贡却不敌她轻描淡写的一句肯定来得让他激动万分。“我的人,我的心,从来都没有背叛过我的丈夫。”如果天下有能伤他至深的武功,娥皇一定深谙此道,她曾给过他承诺,“带不走的不代表不属于你”,而今却告诉他其实早就已经不是你的了,但纵使知道这些年止是自己一人的空等,他也没有怨怼,仅仅只是想带她走,即使和她隐匿山林,从此远离尘世也好。从他再见她的那一刻起,大概就疯了罢,忘记了越过多少艰难险疾才迈到了如今的位置,从平李筠、李重进,到灭张文表、夺取荆湖,从灭汉,到罚蜀;从以文靖国、科举养士,到定下“不以言获罪”的祖训;在他打下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格局之后,在他还有收复燕云一统华夏的蓝图未完之前,居然要因为一个女人将成就与梦想全部折断,他想让后世之人如何评价,他想在史书上留下一个什么样的名声?
他真是疯了!
直到拖着病躯的女子跪倒在他面前,他才看清那一袭渗进冰冷地面的血色红妆,她的话打醒了他所有短暂的梦,也折倒了娥皇自己对这份感情曾存留的美好情怀,她以江南国后的身份,以一个因丈夫移情亲妹而受到天下人耻笑的失败者的立场,以一个身染重疾弥留之际的女人的最后心愿,恳求他,不要征伐江南。
而他总是愿意为她做尽一切的,她知与不知已经不再重要,就像她从未想过某天她与丈夫的命运会系于他一念之间,而她会抛开自己的尊严,以他们的曾经为筹码换来他的一个承诺。就像他没有想过,再次见面会亲眼见到她扑入李煜的怀中,他在一旁怎么等也换不回她的一个回眸。这于他们而言,或许都是最为难堪的重逢。
他与她之间隔着的,曾经是身份,而今却是岁月。岁月扭不回,却带走了她的整颗心。
但仿佛没有任何办法能够收回他付出的一颗心了。哪怕娥皇移情、薨逝,哪怕无法原谅李煜的所作所为,哪怕后者是令他鄙夷的对手,他也依然守着对她的承诺不动江南,千方百计拖延大军攻唐的计划,尽力安抚着渴望在战争中分一杯羹急不可耐的群臣们。但是,他无法劝阻李煜的不仁不义不智,娥皇用尊严换来江南暂时的和平,却也早已预料这和平在自己丈夫的引导下绝不可能长久,赵匡胤没有违背对她的允诺,但大宋将江南化为版图已是不可阻挡之势。
蜀国灭亡后便是唐,可他想不到上天会将一个一模一样的女子送至他的身边,可除娥皇之外似乎没有任何人事能够令他丧失理性,即使是相同的面孔也难以达到一样的效果,他清楚地知道花蕊不是娥皇,他看她的眼神始终保有一分冷静,在他与花蕊的相处里我再也找不到那个愿意不顾一切的少年的身影。即使光义一箭射杀了她,为了不损后世名声他也没有处置自己的弟弟。可是当李煜抛出一个原本用来讽刺他的问题时,他的回答一如当年在瓦官寺时的不可思议:
“如果让你感受这样的亡国之痛,你愿意吗?”
“如果生命中有娥皇,朕愿意。”
原来止有她是他的一生所系,也止有她,能令他不顾一切。
完.
2018.10.03
重温完这部剧有段日子了。之前还收到过私信,专门告诉我这部《问君能有几多愁》真的让她有回到童年的感觉,可惜后来因为排版删掉了。我一直觉得自己的爱好蛮小众的,也没有刻意挑畅销书或电视剧写,能找到共鸣实属不易。老剧在拍摄和清晰度上必然不如现在,但只要剧情足够吸引人就足够反复回顾多遍了。
(有人提到篡改历史,在我看来电视剧又不是历史纪录片,为了增加可看性肯定不会还原历史,反正就用看剧的心态、当作故事看就够了。)
小时候看这部剧时特别喜欢李煜,曾为他无奈被推为国主感到无奈和遗憾;那时我天真的崇拜他既会写词又浪漫,以至这些年一直记得全剧终的那句:李后主,一个生错了帝王家的伟大词人,以一己故国之悲,写尽千古人事的无常之恸。
说实话我也是冲着这句话再次重温这部剧的,本想重新回顾这位帝王的浪漫,回过头才发现年少时自己的那点幻想已被彻底碾碎,再看只为娥皇不值。李煜身旁明明有自己口口声声说过深爱的且赵匡胤一辈子用心守护的娥皇在身旁,却非得对娥皇妹妹嘉敏深情,他着实配不上娥皇。
赵匡胤
汉隐帝荒淫无度,赵匡胤怒烧观花楼,立志出来闯荡,遇到周娥皇。娥皇送上定情信物,然而阴差阳错六皇子李煜要走了娥皇,赵匡胤就因为这一个承诺,守护了娥皇一辈子。
赵匡胤错过了娥皇却一直惦记她,他想用自己的行为打动娥皇实现当初的诺言,便发愤图强,一路打拼最终为了百姓称了帝。开始他希望李煜可以好好治国,与他并存;然而赵匡胤这边在打天下,李煜那边却还在内斗。
他一直思念娥皇,并把娥皇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他承诺只要李煜好好地待她,好好地爱她,此生的遗憾,就将自己的爱永埋心底,只可惜李煜还是背弃了他心爱的女人。
赵匡胤喝醉了,借着酒劲对艳娘说:
你不要以为皇帝都是无所不能的,其实有时皇帝也很无奈。朕跟你说,你生意做的再好,钱赚的再多,终究还是会寂寞,要是有机会能找到个好人家,还是要把自己嫁出去。朕不是要你去依靠男人,而是女人终究得有个伴儿。
艳娘为自己身世感到难过,身为帝王却安慰她:
胡说,不许你这么说自己,更不许你这么看轻自己。朕告诉你,你是出污泥而不染,你受人所逼却誓死不从,有气节;你又是个娇美的女人,你秀外慧中,朕相信不会有人看不上你的。所以你一定要放心大胆的去爱,放心大胆的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虽然赵匡胤这段话中有几点我并不认同,但他的的确确是全剧中最尊重女人的男人,就连为了国家让赵普将表妹许给李煜时,第一句问的都是表妹是否愿意。
赵匡胤酒后错把艳娘当成娥皇,做了他多年梦中想做的那一幕,果然逃不过男人都那样的定律。这其实和李煜酒后错把窅娘当娥皇其实在本质上并没啥区别,唯一区别就是他的心自始至终都在娥皇身上,艳娘只是情感寄托的工具人罢了。
赵匡胤始终记得:今天,在朝廷得势的人,就是明天被拉下台的对象。因此他做的每件事都非常有气度,以理服人;当他得知李煜背叛了娥皇,对群臣说的却是:你们自己的操行有谁能比过李煜?自己做不到的事就不要嘲讽人家。
娥皇离去后,赵匡胤感叹:
朕曾经梦想能带她漫步在山缘水边、在城市楼阁,在这世间的每个角落,可是她却做了另一个选择。这件事的确让朕尝到心痛的感觉,那真是心如刀割!几年之后,那个人竟然不珍惜她,还移情于自己的姨妹,而且做了一首糟蹋她的词。
她是朕这一生用生命来呵护的爱,那个人怎能如此呢?朕即使到了九五至尊之位,也挽救不了这个遗憾。就连朕要为她讨公道,要伐不伐他江南都左支右怵,顾及连连。伐他,朕又担心别人会说朕是假公济私,挟怨报复;不伐他,也要防止别人说朕是因私害公,放弃一统江山的大业。
“她是朕这一生用生命来呵护的爱,那个人怎能如此呢?”单凭这一句沉甸甸的话就足够哭好久。
最终,赵匡胤把对娥皇的思念寄托在了酷似娥皇的蜀国降妃花蕊夫人身上,但他心里有数,没有因自己的地位去强迫花蕊夫人做什么。
他对花蕊夫人说:朕常常把你想成她,拿你替代她,朕这样做对你她也不公平,让你受委屈了。花蕊夫人表示如果赵匡胤需要可以把自己当娥皇,赵匡胤却回答:唉!你是你,她是她,真心里有数,心里有数。
剧中的赵匡胤是没有女人能抗拒的男人。他有仇必报,有恩必还,上马打天下,下马治天下,很少有姑娘会不为之动心吧!
李煜
剧情前半部分的李煜似乎并没什么错,有爱他、理解他的父母,优渥的生活条件,做着自己擅长并喜爱的事。若不处于乱世,他定是位伟大的艺术家,生活无忧无虑。唯一错的就是生于乱世却未能习得混迹江湖的本事。
李煜是李璟的第六子,在混乱年代,前六个儿子中存活的只有李弘冀和李煜,弘冀因毒死皇叔被废太子后不久暴毙,李煜便被推上太子的位置。
很喜欢剧里李煜的母亲,她非常理解从嘉的心性和处境,经常劝慰从嘉并嘱咐娥皇:
他从小就宅心仁厚不与人争,这是他的优点,也是他的缺点。现在国务都是皇上和太子在操劳,但他作为皇室的一份子,却有推不掉的责任。哪一天这些责任掉在他的身上,他不扛也得扛。
如果说前半部分的李煜值得同情,但做了国主的李煜愈发让人难以理解。赵匡胤和他,一边是杀戮,一边是歌舞升平。只可惜李煜含着蜜罐长大的,不懂人间疾苦。
他的感情一直为女人牵绊,没有自己的判断,感情用事,荒唐糊涂。见赵匡胤派人给娥皇送回了定情手帕,即使娥皇已经选择了他和大唐江山,却仍纠结于此,直至移情娥皇的亲妹妹周嘉敏。
娥皇病重时他仍只顾和嘉敏偷情,写下:花明月黯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这首词成为大家的笑柄。
娥皇离去后,李煜立嘉敏为小周后。在治国、感情上全都一团乱,越看越生气。当然他和小周后半辈子也都比较凄惨,也算是对他们有了安排。
娥皇
娥皇初次见到赵匡胤时还是一位将喜怒表现于脸上的少女。她在酒楼为窅娘解围,送赵匡胤手帕作为定情信物,她看中了赵匡胤的胆识和雄心壮志。后来迫于家族压力她嫁给了李煜,两人琴瑟和鸣也算恩爱。
当赵匡胤派人送回手帕被李煜看到,两人关系出现裂痕,李煜移情亲妹妹,母亲掺和捣乱,儿子夭折,所有亲人都背叛了娥皇,娥皇病重。
这部剧中,三人最经典的一段就是在李煜背叛了娥皇,赵匡胤不顾安危来瓦官寺找娥皇,希望她和自己回去,遇到闻讯赶来的李煜,在娥皇面前赵匡胤、李煜两人展开了交锋。这一幕表明了赵匡胤和周娥皇是互相钦慕的,只是娥皇最终选择了南唐百姓,选择了家族,选择了李煜。
在三人的交锋中,对话中两人对娥皇的爱一见高下。赵匡胤的爱他充足的理由,而李煜只会气急败坏的说因为我爱她。
赵匡胤:你不但计较她的过去,还怀疑她的忠诚,甚至以此来作为借口而移情别恋,你这算是什么爱,你根本就不配爱她!
李煜:你有什么资格评断我对她的爱!我爱她有多深,我自己清楚。即便我多爱了一个人,也丝毫没有减少我对她的感情。
赵匡胤:笑话!你问过娥皇的感受了吗?娥皇她同意了吗?爱情能够允许和别人分享吗?亏你还说得那么理直气壮!要是照你的说法,娥皇多爱我一个,你又有什么好计较的呢?!她只不过来跟我见上一面,我们只不过说了几句话,我们是清清白白的,你却提着剑冲了过来,你这是吃的什么醋!生的什么气呢!
李煜:因为我爱她,因为我爱她!(李煜的理由真是迷惑,你此刻不是正和嘉敏玩得欢吗?)
最终娥皇对赵匡胤讲出这段话,做出了选择:
在我嫁给李煜的那一刻起,我就注定了是江南李煜的女人。我的人、我的心,从来都没有背叛过我的丈夫,以前不会,今后也不会。我知道你一心想当个名垂千古的好皇帝,我也听人说,大宋皇帝勤政爱民,将国家治理得一片欣欣向荣。这不正是你当初的心愿吗?现在你更应该为了这个心愿,为了大宋的子民,了却这份情,做一个人人爱戴的好皇帝。
娥皇此生能得你这份情,已经知足了。可是今非昔比,现在的你我,已不是当初认识的那两个人,我们俩各自都扛着各自国家的责任,我们都有各自的家庭,各自的孩子。如今,我已是两个皇子的母亲。为了我的孩子,为了我的丈夫、我的家国,娥皇以江南国后的身份,正式向大宋皇帝请命。大宋强,江南弱,请您体恤我江南的百姓,在您将来一统江山之际,不要对江南动干戈,让我江南也能千秋万代地延续下去。这是娥皇唯一的、也是最后的恳求。
赵匡胤答应了她。最终娥皇对李煜留下:婢子多幸,托质君门。窃冒华宠,已届十年。世间女子之荣,莫过于此。所痛惜者,黄泉路近。来日无多,子殇身殁,无以报德。憾然离世。
赵匡胤不止一次感叹过娥皇要是比花蕊夫人或是妹妹更刚烈些,也不至于红颜薄命了。是啊!我同样为娥皇感到不值,要是能更刚烈些就不至于会是这样的结果了吧。
窅娘
正在回顾这部剧时,刘真老师的离世让我对窅娘这个角色产生了更多爱怜。
窅娘本是舞女,欣赏李煜,因此进了宫为李煜舞蹈。她开始被李煜对娥皇的情打动,一直陪在娥皇身边。李煜背叛娥皇时她选择离开,娥皇病重时选择回来照顾。
她身轻如燕,擅长采莲舞,据说跳舞时好似莲花凌波,俯仰摇曳之态优美动人。恰好刘真舞蹈出身,剧中的她将敢爱敢恨的窅娘展现得活灵活现,一颦一蹙都很美。
剧中有段插曲让人看了十足难过:李煜得知娥皇仍念的是赵匡胤找窅娘喝酒,醉后将窅娘误当做娥皇拥抱,窅娘明知自己是替身还这样卑微的顺着李煜,窅娘最终也是柔情错付。
想念刘真老师。愿她在另一个世界,依然可以像窅娘一样“衣袂蹁跹,行在云端”。
小周后
周家敏是娥皇的亲妹妹,爱上姐夫,执意与姐夫在一起,企图与姐姐并存,娥皇病逝后,她被封为国后,陪伴李煜走完了后半生。
李煜后来其实一直没有长进,看来看去也就和年纪不大的小周后般配。
花蕊夫人
花蕊夫人是蜀国降妃,长相酷似周娥皇。
娥皇离开后,赵匡胤一直将对娥皇的想念寄托在花蕊夫人身上。赵匡胤很尊重花蕊夫人的想法,给了花蕊夫人足够的尊重和空间,最终花蕊夫人从敌对到被他打动。
以下赵匡胤和花蕊夫人最后的对话,后花蕊夫人被赵光义射死,如果能在这段话全剧终该多好。
花蕊夫人:妾身听说狮象之所以能统一百兽,不在利爪长牙,而在于壮志雄心。固然英雄出少年,但经过了风霜雨雪,离合悲欢,反而倒更练达,更圆润,更高瞻远瞩,更宽猛相济。所谓老成谋国,妾身相信这才是百姓盼的真英雄!
赵匡胤:朕知道你在哄朕,可朕听了很开心。
花蕊夫人:我才没有哄你呢。其实从小到大,妾身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样的男人。有时候感觉像一座壮阔雄伟的山,又高又险。
赵匡胤:那朕让你害怕了吗?
花蕊夫人:有时候的确如此。可是更多的时候倒让我觉得这座山好牢靠,好安心,好想好想奔到山里,永远不再出来。
赵匡胤:好!那你就让朕这座大山永远的陪着你一块长相厮守,一块伴着湖海大地,一块老去,好不好?
明明我看的时候还叫问君能有几多愁,刘涛真的美翻我了,当年。吴奇隆也是年轻的时候帅帅哒。赵匡胤很喜欢。
其实,吴奇隆在该剧里的表现可圈可点,不但高帅富,而且悲剧气质。刘涛的大周后比起何晴是另一种气韵,秀丽不足、大气胜之,但反而就削弱了大周后被妹妹夺其所爱的柔弱感。但是该剧的女配实在是...熊乃瑾个怂货,整和没整都那么丑。
无奈情深······黄文豪演的赵匡胤很不错,刘涛在这部剧里有种大气温婉的美。。
三观不正的小周后,三心二意的李煜,亡国真是活该。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刘涛有一种古典、大气的美。
刘涛的古装扮相真好看
突然发现本片的片名如此地富有基情!!!
我认为这部片子最出彩的其实是赵匡胤啊!
刘涛的周娥皇和花蕊夫人都太美了,赵匡胤和娥皇的感情挺感人的,作为戏说类电视剧挺不错。
为了此片,假期居然每天10点准时起床看!
今天特意翻出来看是因为读初中的时候周日放假在家中央电视台一套中午时候放过一次,当时只看了第二集,周娥皇翩翩起舞的那段特美,舞姿装束特别吸引人,那时特迷恋刘涛演的古装美女端庄大气淑慧,喜欢她迷人的微笑,喜欢这样的爱情桥段。
看到我对李后主恶心到极点,好可怜的大周后~
服饰人物都不错,刘涛的大周后和花蕊夫人太美了!!!作为一部戏说性质的电视剧,还是很精致的。就是剧情比较拖沓。
小学时候就是通过这个剧,知道了李煜和问君能有几多愁,后来还很喜欢他的词,再后来发现他好渣。印象中刘涛在这部剧里很漂亮。
若早知李煜会移情别恋。
历史就不提了反正也是戏说。但是剧情太狗血了= =另:本剧美工过于凶残导致我对后来同时期剧的发饰服装完全看不上眼…
刘涛真的在里面好美
台词太精致了。黄袍加身的前夜,太祖说只有繁星满天,明天才会是好天气,赵普心领神会地说,请大哥放心,必定是众星拱月,光义接着说,为天子缝衣,必定无缝。还有南唐朝臣斗嘴,修好不过是讨好,久安不过是苟安,句句言之有物。虽然词句古雅,但即使没有字幕也能听懂,编剧实在是难得的用心。
就是爱里面的赵匡胤,重情重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