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时间1974年的,可是为啥我小时候看过?
想起这部影片纯粹因为同事一句电影里的台词: 我胡汉三又回来了。勾起了回忆。
记忆里潘东子小演员好灵啊,带着一股子聪明劲,看到过他长大的照片,就有点。。。反正就没有那个机灵劲了,不过人总是要长大的。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这首歌的旋律我还能唱出来。
都说这是一部神剧,也可能前世今生巧合太多的缘故吧,不做评论。
单就这部电影,能成为经典一定是有独到之处,很好看的。
暑假里我和家人一起观看了电影《闪闪的红星》,影片反映了党和红军为了穷苦人民翻身得解放,打土豪,分田地,同敌人进行着艰苦的斗争。冬子的爸爸在战斗中负了重伤,为了省下医学专用药给其他红军伤员用,坚持不用医学专用药动手术,手术中他浑身冒汗,但他咬紧牙关没发出一声呻吟。这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啊!冬子的妈妈为了掩护群众转移,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最后在烈火中光荣牺牲,看到这我流下了眼泪。潘冬子从小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有志气,有胆量,勇敢的完成了给山上红军送盐的任务,巧妙地躲过了敌人的搜查。 看完这部电影,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红星闪闪放光芒,红星灿灿指路程”的歌声总在我耳边响起,今天的幸福生活真是来之不易,它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什么是正义凛然的眼神?在《闪闪的红星》里面,潘冬子在胡汉三的家里,准备烧死胡汉三的时刻,那眼睛里的火焰,不仅仅是仇恨的火焰,更是大义凛然的火焰。这火焰从年幼的潘冬子眼睛里迸发出来,竟然有种惊悚感。
潘冬子在江上划竹排时,那首“小小竹排江中游”的歌声非常的好听,它和“我胡汉三又回来了!”这句话一起,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经典。
电影最后的结局很值得深思,冬子的妈妈死了,但是整个国家的人民却获得了解放……
好像是上个月,还是上上个月,央台放了好多老片,今天想起来评价一下,一搜,居然还有几个版本的红星。反正我也就只看过这一部,感觉里面的景啊人啊,都很有生命力,最后小主人公和爸爸相遇,虽然有那个年代特有的舞台剧式表演,但真的真的很感人。
小时候看过,算是很好的回忆。
不知道等以后再看是个什么感觉,记录一下。
故事发生在红军长征离开后的江西苏区。少年潘冬子的父亲响应号召,参加红军抗击敌军去了,只剩下母亲与东子相依为命。母亲也是抗敌的积极分子,从小耳濡目染的冬子虽然只有11岁,也立下了决心长大参加红军对抗日军。 一天,反动地主胡汗三前来捉拿东子的母亲,眼看形势危急,冬子妈决定留下来掩护其他群众撤退。在连扔两枚手榴弹砸死多名敌人后,冬子妈亦英勇就义。目睹了妈妈被敌人杀害的惨况,冬子决心用自己的力量为母亲报仇。 冬子开始用自己的机智与勇敢与敌人周旋,暗中帮当地的游击队送盐送信。通与敌人的斗争,冬子渐渐成长,替母亲报仇的时刻也终于来到。
最近突然回忆起儿时看过的一部电影,而引发这段回忆的引线似乎就是《映山红》这首歌。
对了,这部电影的名字叫做《闪闪的红星》,是一部爱国教育类的儿童电影。
笔者第一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应该是小学二年级左右,那时候应该是上个世纪的1997年——突然有了沧桑感。
电影的内容讲述的是潘东子的人生蜕变,由一个普通的少年,蜕变为一名英勇的红军战士,从而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电影中潘东子的第一个镜头是在山上砍柴,听到远处枪声响起后,他爬到树上向枪响处眺望,眼中含着期待兴奋与欣喜——此时的潘东子看起来也就10岁上下的样子。笔者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还比潘东子的年纪略微小一点点。
现在的小朋友们可能不会去看这部电影了,因为从娱乐性上,这部电影不会满足小朋友们的需要,但是这部电影应该我们每一个人都去认认真真的看一遍。
在和平而又繁荣的时代长大,是每个人的幸运,也是每个人的不幸。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不需要向潘东子一样小小年纪就去山上砍柴,也不用与敌人斗智斗勇,更不会眼睁睁的看着母亲牺牲在自己眼前。
笔者对电影中印象最深的便是电影主角潘东子的母亲被敌人烧死在屋里的那一个场景。为了掩护乡亲们撤退,潘东子的母亲壮烈牺牲。而文章一开始提到的《映山红》便是此处的插曲——时隔23年,笔者现在还记得这首歌的一部分歌词——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 · · · ·映山红哟映山红,英雄儿女哟血染成;火映红星哟星更亮,血染红旗哟旗更红;火映红星哟星更亮,血洒红旗哟旗更红;高举红旗哟朝前迈,革命鲜花哟代代红。”
而此处场景也是故事中潘东子的母亲给潘东子上的最后一课,也是最重要的一课。
这堂课的主题便是——信仰与期待。
信仰可以让一个人变得强大;期待可以让一个人向死而生。
当时这部电影的创作者们在创作之初想要表达的也应该就是这个主题吧。
找到那个属于你的、让你发自内心承认和接受的信仰与期待。
信仰和期待,这两个词十分的古老,大概是人类最初创造文明时,就有了对这两个词的认知。
那时候,人们信仰着太阳、月亮、生殖、力量或是其他的什么;人们也期待着自己能更强大一些,这样就能捕猎更多野兽,养活更多孩子,让家庭以及部落更强大。
渐渐地,人类创造出偶像、人类期待自己可以像偶像一样伟大,然后人们又创造出宗教、学派、党派,人们的信仰也从人转向了各种复杂而又系统的理论。
而人们的期待开始变化——期待渐渐不再纯粹,而成为一种停留在口头的自产自销的安慰剂——
期待今年夏天可以穿上漂亮修身的小黑裙——其实这名小姐姐一天吃七八顿、吃完就躺着,除了加肥或是男款,其他衣服都无法包裹她的身躯;
期待今年年底可以拿到部门的年终冠军奖——其实这名小哥哥每天晚上吃鸡吃到凌晨两三点,平时日日顶着黑眼圈到公司上班,上班迟到是常事,一年下来全勤奖都没拿几次,也就更是稳定在部门倒数第一的位置上。
这样的期待,怕是没有什么效果吧。
电影中潘东子的母亲信仰的是什么?
她信仰的是那一份可以让世界变好的事业。
为了这份事业、这份信仰,她努力地做着每一件对这份事业、这份信仰有益的事情。
而在面对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她更是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这份信仰,让信仰可以不被破坏继续生长壮大。
那潘东子母亲的期待是什么?
她期待的是她的信仰、她的事业能够成为更多人的信仰与事业;她期待着她的儿子潘东子能够坚定地继承她的信仰、她的事业;她期待着有那么一天,世界可以真正的变得美好;她期待着冬去春来、百花盛开。而如今看来,她的期待,被她用生命来奋斗的期待,实现的很不错。
那我们应该寻找什么样的信仰去坚守,寻找什么样的期待去奋斗?
不过像是电影中的这种宏大的信仰和期待很难有人可以有自发的觉醒力去寻找到,但是我们可以从相对细小具体的地方入手,由小及大的去培养信仰和期待的成长与壮大。
我们不能改变世界,但是我们可以改变我们自己——所以我们从信仰和期待更好地自己开始——
从最最基础的自律开始,比如每天完成10卷腹,每天读一章自己喜欢的书,每周完成一次5公里跑,每天早睡半小时,以及等等所有可以让自己慢慢改变、变得更好地事情。
一切都从和自己有关的最基础的地方开始向对自己有益处的方向进行改变,然后一日日一夜夜的去积累这些改变,时间会把这些量变变为质变。
到那时,你会发现你会想要更宏大的信仰与期待,因为你已经有能力去为更宏大的信仰与期待做有益的事情。
《闪闪的红星》虽然是一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老电影,但是他的故事内核——关于信仰与期待的内核——却依然可以让今天的你和我受益匪浅。
可能现在的你十几岁、二十几岁甚至三十几岁,但是如果你没有为自己树立信仰与期待,那么你只能仰望那个电影里只有十岁的潘东子。
这他妈也是我偶像~红星闪闪放光彩
本身题材就涉及儿童,阶级之间的抗争还这么简单化处理。一提红军就是MZX,在剧情中植入意识形态的洗脑,对个人的崇拜更是无法自恰。更有“把自己交给了党,当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这样赤裸的台词。红军消灭了地主压迫就好好说红军军队呗,组织上的人给母子两说什么会议,一个孩子能理解什么左倾右倾?野菜野果当干粮,军队能活得下去?贴合实际了吗?
江的意见一部分在视听上绝对正确有一些则矫情还一些确实无法剥离政治。想来盘妈和田转发时都没有意识到政治性,为何没有意识到,猜想微博上说说没细想二来自己关注的领域不在此三可能和时代与经历有关。但张老就此抓住,随后强加和跑偏。张老地位让他在本该公平的讨论上有点强势。因此事翻篇偷写在此。
儿童片里比起小兵张嗄还是差了很多,最大的问题是祝新运这张大肉脸,完全不象被胡汉三和米店老板压榨的穷苦孩子,这个问题存在于很多电影里,比如红灯记里的李玉和魁梧健壮,女儿李铁梅肉墩墩的,也不像穷苦的无产阶级
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都交给了党,以后我是党的人了。党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
绝不给儿子看的暴力电影系列之一,要问为什么,你看看李双江大大的儿子有多暴力就知道料
母亲喜欢这个娃,父亲喜欢唱里面的歌。父母青春时的偶像,哈哈。每次电视上播,都会看。
主题曲好听,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潘东子!我胡汉三,又回来了!经典啊经典
原来20年前看的经典,现在看来竟是那么假俗。
上世纪的戏曲化、话剧化的表演风格倒不是问题(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和滤镜难道很生活化?),让我比较不满意的是对阶级压迫的深重、阶级斗争的残酷表现并不怎么到位,能成为唯一一部如今还允许在电视上播放的WG电影恐怕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60 years later
儿时写的第一篇观后感就是它
小学时学校集体去俱乐部看电影的第一候选,似乎只要放映员没新拷贝放就会拿这部顶,如今看倒觉得其实可看性还挺强,叙事表演都过关,潘冬子算是中国银幕上最出名的小男孩之一,胡汉三也是经典反派阵营里的重量级人物,虽然也有那年代电影的固有缺点,但能让几代孩子都乖乖坐在影院座位上也是挺光荣的。
一个带盐人,要想获得高收益,就必须承担高风险!近半个世纪前就已经把道理讲得透透的。
他妈宣誓是党的人的时候,我记得礼堂充满了猥琐的怪笑,虽然当时是六年级儿童节,哎,可见男生从多早就开始ws了,啧啧
很多人就是吃饱了饭闲的,再饿十几年就不一定有你们了
长大后的潘冬子不用化妆 仍然可以演GCD。。。
小小竹排江上行。。。胡汉三现在确实又回来了 而那红星现在只出现在小资青年的帆布挎包上
“毛主席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