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颁奖礼不只是电影的盛会,也是时装的盛会。每个明星都追求最美的呈现,不管是提名影星还是颁奖嘉宾。音影同盟综合各大媒体的数据,选择出十佳着装供大家欣赏。辛西娅·埃里沃又白又美。
雷吉娜·金穿着粉色的礼服,上面闪烁着水晶装饰。
凯利·瑞帕穿着黑色的克里斯蒂安·西里亚诺单肩礼服。
劳拉·邓恩黑加粉,喜获最佳女配角。
凯特琳·德弗穿着无肩的LV礼服,上面水晶闪闪。
茱莉亚·路易斯-德瑞弗斯穿着海蓝的礼服,线条毕现。
布丽·拉尔森的粉色礼服让人迷醉,披肩与礼服一样长。
玛格特·罗比穿着无肩带的香奈尔海军蓝礼服,胸前装饰着项链垂饰,臂带的悬垂性也很好。
斯嘉丽·约翰逊穿着银灰色的奥斯卡·德拉伦塔礼服,长长的裙摆看起来像一条美人鱼。
查理兹·塞隆穿着黑色的礼服,裙摆很长。
今年疫情,蝴蝶的翅膀在我这里变成了连续在线坐班。
上周一九点半,在线办公第二周,第92届奥斯卡颁奖礼开始。整个上午,在明星们你方唱罢我登场中,我忙碌地穿梭于多个工作群组,噼里啪啦打字及语音。
社交媒体喜欢用“疫情时期的____”来当标题。
这让我想起有一年上海白天日全食。那天没上班,明晃晃的天空,忽然变黑。我跑下楼,不敢相信天真会变黑。看见天地异象,总觉得会有特别的事要发生,或者什么启示。当时,我记得自己很朴素地眯起双眼,在黑暗中,许了个愿。
以上是开场白
我将随感近期看的获奖和提名片,
一句话=100字。
开始前,
请让我戴上口罩。
/\
毫无悬念的男主。
珠玉在前还能呼声震天。
小丑这个疯狂宿命的悲剧形象,
再次影史留名。
优秀的创作者多少都有些宿命感。
华金站在领奖台的一番演讲,
以及最后纪念哥哥River,
不禁让人觉得,
演员自身与悲情角色合二为一的气质,
如此明显,
仿佛,他仍在戏中。
/\
跟华金的小丑一样,
蕾妮演绎的美国已故传奇歌手朱迪也是悲剧。
伊人过世五十多年,
一曲传世的彩虹,今天被LGBT推崇。
开奖前一刻,蕾妮低调浅笑,
气势输了
谁知下一刻花落女主。
当时还在为寡姐不平,
前日看完朱迪,怅然失落。
片子一般,
但蕾妮最佳女主绝对担得起。
/\
大家惊艳于邓恩高挑纤瘦的外形和强悍气概,
其实早在《大小谎言》即有的鹤立鸡群感,
是连妮可基德曼也压得住的。
大家最爱的,
从不是朴素平实的邻家中二或中年loser,
而是,
从内而外,都能把你摧古拉朽、
一把年纪依然美瘦不可一世的
灭霸队友。
这里的你,是指离婚夫妇中的男性。
/\
正片名Once upon a time in Hollywood。
正如金球颁奖礼上跟莱昂纳多自嘲过气,
如今年过半百的皮特确实是好莱坞
不当红演员。
他俩更像是本色出演,
让时光回溯到了1969年自由疯狂的洛杉矶,
演绎了替身和演员的风华正茂和狗血友情。
帅得出戏,才是我的最大观感。
/\
载誉无数,
韩国电影工业的集大成。
初看欲罢不能,
看完情感体验丰沛,刺激欢乐不沉重,
数次读懂导演,工整得出关键词条。
比起类似题材小偷家族,
简直是超级教科书剧本。
不过,
深度影评让我强烈意识到,
自己普通观众的视角浅薄。
也许西方评委看它,如同我们喜欢《何以为家》?
/\
猎奇而魔幻。
看完之后,像很多人那样,
总体感觉是悲伤的。
这种悲伤并不是对工业4.0时代下,
蓝领生存境遇普遍不幸的感叹,
而是对蓝领阶层在吃不上饭的窘况下,
放弃了曾争取到的工作权益,
向没那么先进的劳工制度集体投降的感伤。
论艺术性,更喜欢大热的提名片《蜂蜜之地》
有种
孤胆女侠道法自然,马其顿采蜜末路狂花
既视感。
/\
此前印象最深的长镜头,
是《真探》第一季
Rust从毒贩那逃出的十几分钟。
《1917》的长镜头长得不可思议,
常让我担心摄影机调度。
枪火中穿越末日般的教堂,
飘浮在冰冷湍流上的花瓣,
尸骨堆旁被砍掉的粉白花木,
如梦如幻,
仿佛与战场亡灵的久别重逢。
服装确实很美,
复古、繁复、优雅。
/\
从小长在冰天雪地,
并没有期待过圣诞老人,
更没有写下什么愿望,
寄信出去。
真希望,
从前多下几场大雪。
所以,
相比获奖玩具总动员,
我更喜欢这个冰雪故事的秘密。
安东尼-霍普金斯 饰演本笃十六教宗
/\
如果没有最后十几分钟,
摄影画面和音乐都堪称完美,
优雅而沉重
(专业人士称尚不够沉重)。
信仰的消失和勇气的交付,震撼人心。
这是今年,个人层面最受触动的电影。
尽管,
最后部分让人也意识到确有宣传片嫌疑,
岁月忽然静好,
信仰的重力,
从地球升到了月球。
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
/\
这也是一部以勇气回顾过往的故事。
所有的错失和过错,
都因年龄带来的身体伤痛,
放慢了脚步。
我们看到了影帝班德拉斯真实的精神和身体之痛,
以及阿莫多瓦最初和一直傍身的荣耀。
他抱着画留下泪水。
这为他的痛苦和孤独,
带来巨大的温柔的慰藉,
激荡人心。
而这一切,
在五六十年前,就已在前路绘成,
静静等待他的到来。
让我想起,
有个艺术家晚年说的那句,
悲欣交集。
最后
希望疫情早过去
赐予我们 疫情时期的勇气
每年《名利场》都会举办盛大的奥斯卡派对,派对时间与奥斯卡颁奖礼同步,那些没有奥斯卡邀请函的明星会来到这里,参加完颁奖礼的明星也会来到这里。艾玛·罗伯茨穿着无肩带的黑色礼服。
玛德莱娜·佩切穿着深V礼服,裙摆切口高至大腿,红褐色的长发甩向一侧。
海莉·斯坦菲尔德为银色的礼服加了防护网,卷发却充满诱惑。
丽丽·莱因哈特穿着花卉礼服,化妆也很粉嫩。
索菲娅·维加拉穿着水晶装饰的黑色礼服,完美地展现了自己的沙漏体形。钻石耳坠与水晶装饰相映成趣。
帕丽斯·杰克逊是已故巨星迈克尔·杰克逊的女儿,她穿着粉白蓝色彩交汇的范思哲礼服。
艾米丽·拉塔科夫斯基穿着白色的紧身抹胸和低腰的长裙,简洁明丽。
查理兹·塞隆穿着金色流穗礼服,她因在《爆炸新闻》中的出色表演被提名最佳女主角。
佛罗伦斯·珀的礼服极具金属质感,像一个鲜活的兵俑,她在《小妇人》中有非常出色的表演。
阿德里亚娜·利马穿着单肩白色礼服,裙摆开口很高。
「寄生虫」是回归到电影本身的一部作品,承认人家优秀没什么难的。92届奥斯卡,头一次把最佳影片颁给了非英语片,这算是创造了奥斯卡历史,对影片本身来说,也算实至名归。
寄生虫影评:
小丑影评:
[Joker]:电影评价+DCEU到底如何扑街分析 - 日记
它的主创团队全部由黄种人阵容组成,不符合ZZZQ 的多元化趋向。它的剧情并不压抑,而且还带着强烈的黑色幽默趣味,完全不像一部志在拿获大奖的严肃艺术作品。而且它还是一部正儿八经的商业电影,而奥斯卡各大主要奖项历来都更加中意文艺作品。
韩国电影的整体技术进步,不仅仅是因为起步早,而且他们基于本土市场制造了大量需求。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我们把电影看成是一种制造业,它是需要多个高度专业化和细分化的子系统才能完成最后的高质量成品。这种细分化和专业化环节,必须要给本土市场足够的市场空间和需求,才能培养出足够多的本土化专业公司。
电影,尤其是高成本的商业类型片,是对一个国家的主流文化和流行文化做微妙平衡的巨大商业考验。某国电影打比方是一个成长的孩子,本身就从小营养不良,长大了还缺乏造血机制,被过于严厉保护限量吃饭,短期内很难有质的突破。
某国的电影和光电腙菊的关系像极了长发公主乐佩和后妈的关系:
很多人谈及国产电影必谈发现时间短,人家好莱坞发展百年不能比之类的,仿佛一开始就给自己找好了理直气壮的理由似的,我弱我有理,你不保护我你就是不对!好莱坞商业市场已有百年咱不敢跟他比,那我们来看看韩国影视工业发展:
中韩商业片市场同样历经数十年,人家腰板挺得笔直,有带领下层基础反抗上层建筑的柯蒂斯,有历史洪流中看相的小人物金乃敬,谍战中救国和自救的表宗盛,被国家抛弃数年内心无比挣扎的金秀贤,和恐怖分子殊死较量的男主播河正宇,哪个不是真的英雄?同样面对好莱坞大片的入侵,韩国没有选择和复仇者联盟们正面硬钢,好莱坞特效和投资我们对抗不起,他们选择另辟蹊径创造自己的本土英雄。
韩国电影的崛起,有三个代表事件,98年的分级制代替审查制,99年的光头运动,以及最关键的06年电影界大规模示威,为了抵抗韩政将每年放映本土电影的天数削至70多天,后两个算是韩国本土电影人士为了保护本土电影,折腾了两次暴动,99年是韩政配合WTO引发,06年是韩政为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引发,直接导致韩国电影和好莱坞正面较量。
某国呢,采用行政手段限制外国大片的进入,一面是对内严格设立条框,你要想引进赚我们的钱?有限额的!每年不超过三十部,你想合拍?有演员和投资门槛的,国产演员打一个酱油可不行!我们家的孩子都是花朵都是宝,还有,题材和故事必须符合我们的价值观,黑我们可不行,我们坚决不能当反派!啥啥啥?敢阴阳怪气的讽刺我们?信不信我们封杀了你!故事区域有许多红外线,这样就导致资本运作无人再敢冒险在一个注定赔本的生意上去投资,再看某国青春题材,打个胎就疼痛至死的青春,买不起驴牌就白活在这个时代,开个破车上个戈壁滩就是燃死的人生。某国不是没有好题材好演员,但是很难在剧本里看到深层的自我批判。缺乏了自我批判的精神,在立意上就很难有突破。
奥斯卡的反例:
电影目的不是愚民,而是探讨社会种种问题和本质,如果电影不能起到这种反思的作用,变成了郭嘉机器的传声筒,那么电影也会死去。某国想拿奥斯卡?很容易,拍一部电影[C-h-u-i-S-h-a-o-R-e-n]吧!
我起了个大早。原本以为有网课要上,但是后来并没有。九点十分左右我打开明珠台,当时颁奖典礼已经开始一阵子了,然后好快就颁男配了。后来我想调一下声音,结果遥控器有问题,直接把电视机按花了…中间我一直在尝试修复它,错过了一大段颁奖典礼。我放弃应该已经是十点十分左右了。我迅速跑去找直播地址,挂了vpn就开始看。后来电视修好了我就在电视上看了一会,中午吃饭的时候也一直守在电视机旁。不过这个颁奖礼能颁这么久也是挺迷幻的,那个list上也没几个奖…
我想主要说一下女主。我这个人最喜欢的就是颁女主了,每一届都是。拉米上台念提名的时候直播卡了,我就跟疯了一样跑到电视房调台,还好只错过了一点点女主的视频混剪。今年的混剪真的很奇怪,四处穿插界限模糊,这样最不能体现每个人的moment…不过也不太影响观感,因为演技类大局已定。在念到Renée的名字时,我真的超级高兴,在电视机前疯狂鼓掌。虽然意料之中,但是真的太为她高兴了。蕾妮虽然好作品不多,但是每一部好作品都是上乘之作。单凭BJ系列和芝加哥我就会爱她一辈子。03年的女主大年给我我也选不出,我还宁愿来个双黄。但结果摆在那里还是会为她可惜。芝加哥是我最爱的音乐电影,她在里面也确实献上了贼nb的表演。这么好的演员果然不能一个女配打发,现在终于拿到女主,已是十六年以后了。真的没有什么比看着她带着强势作品重新杀回来,横扫颁奖季再封后更开心的事情了,她真的值得。
再来说一下Judy这部电影。颁奖礼前我只看了两部,Judy和爆炸新闻。颁奖礼之后又看了几部。我知道Judy和Bombshell国内铁定不会上,所以特地去看了。我真的挺喜欢Bombshell的,对于我这种阅历较浅并且在成长的女权主义者很有帮助。片子给我注满了热血,让我想以后在工作岗位上大展拳脚,为女性争夺权益。再说到Judy这部电影,其实看的时候觉得还行,但是感觉片长有点太长了,显得比较累赘。在看完Judy不久以后我又看了玫瑰人生,其实两个故事相差不会太大,都是一个模子的,但是玫瑰人生比前者要好很多。Judy的电影我是真没看过几部,只看过半部相逢圣路易,但是You Must Remember This的Judy单集帮我过了一遍她的人生,所以我对她的事情都略有耳闻。甚至连片中年轻Judy暗恋Micky Rooney我都看出来了lol。有了对Judy的知识储备,我看片子没有看不懂的地方。虽然导演功力有限,但是蕾妮的表演真的可以吹很久。把自己的人生阅历揉合到角色中去,再加上Judy的各种小动作小表情,她演活了Judy,也让大家透过Judy看到了她自己。过气的滋味她也尝过,也遇到过不靠谱的爱情。很多事情她和Judy都是共通的,难怪演出来这么打动人。我现在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年轻演员不那么容易拿奥斯卡了。其实在每个行业都一样,你年纪越大阅历越丰富。只有遇到的事情足够多,碰到角色才可以做到感同身受。生活可以比电影更加狗血,但是你必须体验过生活中的狗血,才能吸收自己当时的感想,并选择在一个角色中放大或缩小这种感想。如果让没有经历过事业低谷的蕾妮来演Judy,她未必演得出这种感觉。这个角色除了献给Judy,也献给了她自己。希望她未来有更多好作品,我也会一直支持她!
最后我想来讲讲BP。宣布寄生虫的时候我也惊了,虽然我当时还没看,但是预测贴看得不少,基本都是预测1917。我基本没怎么看过韩国电影,但这是奥斯卡第一次把BP颁给外语片,而且还是亚洲国家。写文书做申请我才知道我们亚洲人团结在一起的重要性。在外国大家都只有一个统一的Asian的称呼,所以某种程度来说我们都是一样的。老白男投给亚洲人真的太不容易了,这一瞬间值得被记载。我们也没什么好酸的,毕竟只要censorship还在,征服外国电影界的使命就不会落到我们手中。希望亚洲电影都能走上更好的舞台吧,也幻想一下我们能重回90年代的艺术巅峰…
虽然过程十分曲折,但是第一次看直播其实也挺有意思的。别人都觉得没劲,但可能是因为没有对比,影后又是喜欢的人拿,所以真觉得蛮有意思的。(我还数了一下,虽然妮可还是在家抠脚,但是还是有她的电影闪回,红磨坊和爆炸新闻。女人你能不能勤快些!) 其实这也是我第一次看完整场颁奖礼。以前要不就是看片段要不就是直接看获奖名单,所以这样慢速下来真的太不容易了。希望还有很多很多很多个下次,在外国读书看奥斯卡应该会容易些。
提起奥斯卡好像总是绕不开“政治正确”这四个字,但今年确实不太一样,既没有像《黑豹》这样侮辱观众智商的电影提名,也没有像《一个明星的诞生》这样完完全全纯靠资本运作上位的电影,显然,看上去没有一个电影是专为冲刺奖项而制作(说的就是你!《荒野猎人》),但仔细看看也还是蛮有趣的,奥斯卡本来就不算不上什么冰清玉洁,只为艺术而生,结合潮流,资本,以及好莱坞的政治倾向来看这些获奖作品,也就不奇怪了。
首先来看看最佳影片以及其背后的资方们:
《极速车王》:20世纪福克斯 华纳兄弟 迪士尼
《 乔乔的异想世界 》: 福斯探照灯
《爱尔兰人》制作方: Fábrica de Cine STX Entertainment Sikelia Productions Tribeca Productions
发行方: Netflix
《小丑》:华纳兄弟
《小妇人》:哥伦比亚,索尼
《婚姻故事》: Netflix
《1917》:环球影业
《好莱坞往事》:索尼,博纳,哥伦比亚
(《寄生虫》就不说了)
《爱尔兰人》是不是看上去有点奇怪和陌生,除了奶飞看美剧的时候有点印象,剩下的一个都不认识,没事,能认识就奇怪了,最大的投资方就是个拍网剧的流媒体奶飞,剩下的在其他影片背后的资本大佬看来不知道是个什么野鸡公司,《爱尔兰人》除了奥斯卡把美国本土的其他奖拿了个遍又如何,提名全给你和《婚姻故事》,能获奖算我输
另外,相较于上次奥斯卡铺天盖地的意喻在种族问题上的影片,这次突出美国社会矛盾的影片占据了主流(最佳纪录长片《美国工厂》),《寄生虫》就更不用说了,韩国的问题是美国一手造就的,这与特朗普在任期间的一系列动作不无关系,而好莱坞是民主党的大本营,几年前竞选的时候好莱坞的明星们纷纷为希拉里站队,而“精英白左”们的口号无非“自由”“平等”(包括LGBT什么的)这几个,于是也有《绿皮书》《黑豹》《罗马》们的诞生
有了资本与社会倾向的影响,就会有牺牲品,《双子杀手》120帧+3D动作摄影还有年轻化特效加持也仅仅是入围最佳视觉特效,连个提名都没有,和2010年《阿凡达》与《拆弹部队》的情况十分相似,《双子杀手》当然比不上《阿凡达》,但是《拆弹部队》这种为政治洗地的作品拿了最佳影片不可谓用意不深
最后有个耐人寻味的,1月份特朗普刚刚一炮炸死苏莱曼尼,惹得中东一片混乱,然后《 乔乔的异想世界 》这样以反战为核心的电影就拿下最佳改编剧本
《寄生虫》成为奥斯卡92年历史中第一部获得最佳影片的非英语片。
这次奥斯卡的几个看点在于,它为韩国电影创造历史,它追忆了我挚爱的River,它还问候了浙江卫视,它在中国全民闭关期间完美贡献了一次话题转移。
寄生虫slay
奉俊昊封神的一年,韩国电影封神的一年。四大奖项,个个含金量十足。第一个外语片获得最佳影片,第二部金棕榈拿到奥斯卡最佳影片。今年真是妥妥大年,《1917》和《爱尔兰人》都太可惜了,放到往年绝不会(近乎)颗粒无收。
给奥斯卡彻底跪了,这么drama的颁奖除了把影迷搞疯,大概就是所有人的情绪都跟马丁老爷子实现同频了吧。当你觉得昏昏欲睡准备结束怒打一星并让奥斯卡彻底滚粗的时候,奥斯卡突然给你一记响亮的重锤,并告诉一众野鸡奖——“谁才是真正的皇后”!
奉俊昊太会说话了,在获得最佳导演的时候,他已经靠着谦逊将颁奖礼推向了最高潮。谁能想到,真正敬仰美国电影界前辈并串起电影血脉的,竟是这个韩国后生。《寄生虫》取得的所有荣耀都具有历史意义。华金的陈词方式,挺“小丑”的。当宣布《寄生虫》获得最佳影片时,他奋力鼓掌,也挺“小丑”的。可以说,华金活成了电影,他是全场最孤独的人。
拜NCP所赐,难得看了场直播……寄生虫居然大满贯了,简直寄生兽!这片真是太符合西方主流价值观了,搞不好会登上百老汇……异形女王左漫威右DC,又加调戏本届最佳男配(ref fight club);然后登场的埃尔顿·约翰(aka 亲吻狂魔),昨天看Come to Daddy时他还在里面贡献了个段子哈哈,配上这场景就哈哈哈……然后就是发言最棒的无疑小丑菲尼克斯,奉俊昊得最佳导演时向斯科塞斯和昆汀示爱也是为数不多的亮点……
《寄生虫》既拿了欧洲金棕榈又拿了美国奥斯卡,相当于打破了竞赛片和商业片有壁的概念,“私密化”和“流行”不是反义词。更开心的是《小丑》《好莱坞往事》只拿了演技奖嘻嘻嘻嘻嘻。
不是为国争光而拍电影 但是拍电影真的可以为国争光 韩国电影 你们值得拥有今夜的荣耀
全程下来,原以为是神仙打架,却差点被奉俊昊打成诸神黄昏。
如果你对奥斯卡不满,不要一味地指责、谩骂、逃离,而是应该加入学院,去改造它,你在哪里,哪里就是好莱坞。
在奥斯卡大年见证的奇迹才真的叫奇迹~
小丑奥斯卡最佳男主
不知道为什么想喊一句 “热烈庆祝大东亚电影共荣圈繁荣昌盛!”
《寄生虫》奉献了所有的高潮迭起……
奥斯卡就像一个常年杨威的男人,终于硬了一次!寄生虫!寄生虫!寄生虫!让ZZZQ去死,让好电影重回应有的舞台!继续鄙视并diss某国那个🐔电影颁奖典礼,电影目的不是愚民,而是探讨社会种种问题和本质,如果电影不能起到这种反思的作用,变成了郭嘉机器的传声筒,那么电影也会死去。套用最近的经典句式造句“如果对奥斯卡的结果有什么不满,你就去当导演、当演员、当制片人,去建设它、改变它!而不是一昧的谩骂、抱怨、逃离!”
你要不说是奥斯卡,我还以为这是釜山电影节……
非常疯狂的一届,虽然不喜欢看到韩国媒体开始各种吹牛的嘴脸,但必须承认奉俊昊牛逼,如果必须选一个亚洲人做到这件事,我也会希望有他
BP太惊喜,下一步就是防弹少年团勇夺格莱美年专
哈哈哈最佳影片爆大冷,吃瓜群众很满足;按获奖感言来看,这其实是一年一度的好莱坞说教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