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
催产素的研究:母亲的催产素水平在怀孕和哺乳期比较高是自然过程,父亲对孩子的陪伴也可以提升其催产素水平和母亲一样高。
Still face experiment :
FMRI :得到父母更多响应的baby其海马体没有得到父母响应较少的baby大,海马体是负责
EP2
母乳:生的娃性别不同,母乳成分会有一些不一样(女生,钙磷比更高,女生骨骼比男生发育快)
矿物质:铁很重要,矿物质在出生前
微生物:宠物少的家庭,细菌种类少,小孩儿长大患哮喘的概率更大
Ep3
爬行: 不是反射动作;2天的baby也可以爬;爬行不仅仅是直立行走前的一个短暂阶段;爬行的方式多种多样;爬行并不是必不可少的阶段,宝宝不喜欢爬行自己选择学会行走; 宝宝身高的成长是间隔式成长,不是每天线性的
EP4:
『Netflix』Babies S1E1-6 ●婴儿与父母爱的产生(孕激素、杏仁体:取决于事实看护者而非性别) ●第一口食物:母乳成分完全不同(逐次孕期增量,哺女时多磷确保其成熟期早于男婴,婴儿生病时免疫物质增加) ●爬行:生来会爬,只是无法支撑体重,爬不是走的必要转折阶段 ●说话:能够从韵律中分辨自然语言的连接与停顿方式;用内置的统计方式区分语素 ●睡眠:胎儿生长的非连续性(阶梯性),婴儿初期无稳定的睡眠规律(海马体太小,需要多周期睡眠将短期记忆转为脑前额叶的长期记忆),后期才逐步形成。睡眠影响婴儿的记忆与学习 ●走路:会走路不只增加活动范围,而且对于婴儿的语言掌握极为重要,会走的孩子学习语言能力大幅提升。生来会走路需要的最两种基本步态(支撑和移动),但不会调速。
S1E1 爱
●催产素(oxytocin)从孕期到生产处于高水平状态。父母养育婴儿会产生催产素,从而使他们更希望与婴儿联结。
●杏仁核(amygdala)会在母亲生产时被打开,并在一生中担心下一代。部分父亲的杏仁核却只有母亲三分之一大小。然而研究表明,在男同性恋共同养育的情况下,或者在其他人担任固定看护职责的情况下,看护者与通常母亲的杏仁核并无二致。因此,成为父母是一种选择!!!
●婴儿会主动修复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这是他们的内在本能。(面无表情实验)
●越是得不到父母及时回应的婴儿,海马体(hippocampus)越大,海马体与处理压力有关。
S1E2 食物
●生女儿时母乳的钙磷含量比生儿子高。
●母乳会根据宝宝的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
●缺铁宝宝的海马体记忆功能会有障碍。铁锌碘对大脑发育非常重要。
●养猫狗家庭的婴儿在童年时患哮喘等免疫性疾病的概率更低。
ep1:
1.无表情实验
2.谁照顾宝宝更多,谁的催产素更多,无论男女
3.教育方式:立刻回应,让孩子自行选择自己的玩具,孩子的海马体小(知道是一个安全的地方)这样有更多的时间去探索世界
ep2:first food-宝宝的食物影响免疫系统
1.性别:猴子为不同性别准备不同的奶,钙磷女孩多于男孩(女孩牛产奶量多)
2.固体食物:孩子会自己抓父母的表示他已经愿意接受固体食物了
3.补铁:鱼,红肉,绿叶
4.往嘴里放的微生物:最好一个月就开始接触,早期接触狗的,哮喘概率更大
ep3:爬爬
1.6-8月份爬只是行走前的预演,是这样吗?它不是一个阶段,是人类运动非常重要的部分?
2.假设1)婴儿出生不久就会根据环境变化运动,只不过他们因为重力和肌肉发达原因为达到支撑他们的作用。2天在crowly scste就可以推动自己,
3.一天张多快?是否能缩?一天内0.5-1.65cm一天,可缩
4.面对陡坡已会爬婴儿会不会直接下来?会,但是更多是刚会爬20天以内还没有准确的认知
5.爬是不是必须?不是,他愿意走,怎么整开心舒服都可以
1、爸爸越多参与育儿,越有利于其催产素分泌,也就成为更好的养育者;2、养育方式会影响婴儿大脑结构,要给婴儿及时有效的回应,否则将迫使他们自己处理压力;3、母乳居然会根据婴儿不同调配营养成分;4、有菌环境更有益于婴幼儿免疫系统构建;5、不要在孩子没准备好的时候给他第一口固体食物;6、生长曲线并非平滑而是阶梯状的,猛涨期确实存在;7、出生2天的新生儿也能在辅助工具下爬行,但真正独立爬行需要肌肉和骨骼发育到合适状态;8、爬行20周后宝宝具备判断路况和决策适当爬行方式的能力;9、大运动发育并非按部就班,可能有反复,可能会跳过;10、婴儿通过统计方式学习语言,增加交流(对婴儿的表达做出评价和反馈而不是单方面向其输出)有利于快速掌握语言;11、新生儿前3个月没有固定的睡眠模式,没有昼夜节律 到8个月开始形成;12、睡眠有助于记忆力;13、新生儿天生具有走路的能力,但需要等待大脑和身体发育才能实现独立行走。
整体来说稍微有点枯燥松散,没有科学的严谨感,有种就事论事的研究(已经被证明的事实),而且单反研究推测到最后都能被证明是有效的、正确的,或者有重大发现的,有点太“准确”了,可能这也是我觉得假假的原因,但是还是能在其中拾取一些有意思的东西。首先来说一下第一季&第二季篇章结构:
Season1
1.Love
2.first food
3.Crawling
4.First Words
5.Sleep
6.First Steps
Season2
1、婴儿知道些什么 What Babies Know
2、动作 Movement
3、感官知觉 Senses
4、关系 Relationships
5、先天与后天 Nature & Nurture
6、幼儿 Toddlers
其次,有些观点还是满有启发意义的
新生儿的成长探险,就像宇航员返回地球;
和bb的互动有助于泌乳素的产生
可以创造双语模式的家庭语言环境,中文+英文;
孩子没有使用说明说,需要父母和他们共同磨合探索;
一周岁结束通常学会5-50个单词;
更好的睡眠有助于提高婴儿的记忆力;
家里养宠物能提高baby的免疫力(其实早就已经被证实了);
孩子不一定会经历由爬行到站立行走,可能是跳跃式的,家长们没必要过度焦虑;
Bb也会制造幽默,并非什么都不会,他们观察力和模仿的能力也很强,学步儿童是卓越的模仿者;
婴儿睡觉翻白眼往往是在做梦,抽搐是梦的副产品
关于有趣的科学家们:
片子里的女性科学家还是挺多的,而且镜头语言都把她们塑造成“行走的思想者”
自己生孩子,一方面可以体现养育的乐趣,一方面还能作为自己科学领域研究的“小白鼠”一举两得,哈哈哈
细思极恐的科普:基因为了延续自身设计出了一套严密的连环机制:母亲在怀孕期间催产素激增,生产后仍处于高水平,这会让母亲有照顾婴儿的欲望,而照顾婴儿会让激素持续上升,大脑获得强烈的回报感,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而催产素激增还会导致杏仁核激活,这会让母亲(或承担主要照顾任务的父亲)睡眠极其敏感,从而能更好地照顾夜间哭闹的婴儿。而杏仁核一旦激活将终生无法恢复!也就是说后半辈子再不可能睡一个好觉了!即使孩子长大,睡眠障碍也不会得到改善。而杏仁核没有被激活的那位仍然会保持很好的睡眠状态。从现在开始要好好珍惜每一个好梦的夜晚~即使今后真的有那么一天,也要戴上隔音耳罩好好睡觉,努力抵抗激素的奴役,任其哭声震天响,我自岿然不动!
作为新手爸妈,边带娃边看这个,感觉十分安抚
婴儿的成长是一个有机整体,营养、运动、智力、情绪的发育相辅相成,并不是单独作用的。铁元素的摄入影响记忆力,蛋白质影响肌肉,钙影响骨骼,大脑发育影响运动机能,运动机能的进步推动大脑发育和语言能力。小baby真神奇
感觉像没完稿的研究拼拼凑凑出来的片子…当娱乐片太闷,当纪录片太松散,当学术片太不严谨…
每一个宝宝都是奇迹。
如果爸爸也悉心照顾new baby,那他体内的催产素和妈妈是一样多的🤔母乳是每个妈妈为自己的baby所定制的🤔baby不是慢慢变长的,是有可能很久身高不变,而突然在一天内长高几厘米🤔家里养宠物能提高baby的免疫力🤔有些baby是不会爬直接会走的🤔本来是当下饭纪录片看的,结果看完涨了很多姿势~
2020春节被禁足在家里看的,很开眼界!比如睡眠是为了学习!我要说其实这个技能到现在还没有退化好吗!
初为人父 深有感触
大部分很不错 很多知识点以前不知道 但是如果少切换点家庭就好了
相当硬核,实际上每一季都是科学家在讲述自己如何力排众议,研究不被看好的课题。他们的努力也告诉我们一些不为人知的事实:婴儿的非线性成长、新生儿的crawling本能等等
孕中晚期看的,十几个宝宝,三十多个科学家研究他们成长中的发展情况。从提出议题到实验、观察,还不错对于未来的宝宝多一点点了解。
对于我这种新手妈妈,的确看过对宝宝的生长过程有了更好的理解,也惊叹宝宝的某些天生的技能是多么惊人,我们所需要的就是陪在他们身边,给与帮助和爱,让他们更安全自在,开心地成长!
虽然感觉有些实验不那么严谨,但是学到了很多小宝宝成长的知识。
和宝妈下饭专用~
收益匪浅。新生儿真amazing。稍后整理一下笔记。
光是看这些宝宝也很养眼。里头的科学家都很斜杠。
非常scientific,很涨知识~有必要养个修勾了…
每次都可以看睡着,因为有大段的研究内容。还是有收获的。
对婴儿来说,这个世界太神奇了,对这个世界来说,婴儿太奇妙了……
1.Love 催乳素的产生与和baby的互动程度有关;2.first food 孕期和辅食期增加铁元素对婴儿的记忆力有帮助;3.Crawling 当婴儿的肌肉力量足以支撑头部时,开始可以爬行;4.First Words 婴儿的语言能力与其识别旋律的能力有关,多反馈和启发练习有助于提高语言能力;5.Sleep 婴儿在1岁左右会形成固定模式,睡眠有助于提高婴儿的记忆力;6.First Steps 婴儿一直拥有走路的能力,多鼓励婴儿走路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