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古开会先表扬,我把表扬的话先讲一遍——
《犯罪现场》最大的优点就是,故事讲述完整。
很多人以为拍电影先把故事讲完整是首要的,我也这么认为。
但偏偏现在的很多导演,不知道是水平问题还是观念问题,老是会给你整一些没头没尾的PPT电影、VCR电影,看完全场你都拎不清来龙去脉,搞得你一头雾水。
别以为只有国产神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们有这个舍本逐末、不讲故事光渲染的毛病,好莱坞流水线作品《阿丽塔:战斗天使》等不也一个德性?
我看《犯罪现场》起码能把故事讲完整,就体现了冯志强的基础业务能力和诚意了。
香港刑侦剧一般前三分之一交代案情及安排人物出场,中间三分之一丰富剧情并加深悬念,最后三分之一破案、真相大白。
《犯罪现场》就像剧场版的香港刑侦电视剧,开局安排“珠宝店抢劫案”前后,将相关人物放出;中间通过汪新元和叶警官两条线上两个人的“反常”行为推进情节、“虚晃一枪”;最后“四人枪战”、“乱葬岗枪战”两场戏让全剧落幕。
从开头到结尾,每个人原来什么样子、遭遇什么情况、最后什么结局都交代得清清楚楚;你让一个小升初的孩子来看,保准也能看得明明白白。
《犯罪现场》是冯志强的第四部荧幕作品,尔冬升是将他作为青年导演来捧、来合作的。
青年导演不好高骛远去搞一些《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大卖内涵无疑是明智的,拍出《犯罪现场调查》这样故事完整且还有几处亮点(比如画面、配乐和矛盾场面的动作戏处理等)的作品,即便相对平庸,但前途还会一片光明,毕竟现在这个电影市场,只要不算太烂,都算好的——观众的期待值真心算不上高,整体欣赏水平也算不上优秀。
没错,我说《犯罪现场》最大的优点是故事讲得完整,又说青年导演冯志强先拍成这样还算可以了,言下之意是想说:
《犯罪现场》是实打实的平庸之作,算不得大片,也够不上艺术。
先说为什么算不得大片。
完美的大片讲究什么?宏大主题、高深立意、恢弘场面、大牌明星、精湛表演、前卫拍摄手法等,起码要占到两三样。
《犯罪现场》看起来只是个成本不怎么高的港片,明星噱头无非是敬业古天乐及其与萱萱荧幕重逢,况且还是古天乐2019年面世的第六部戏,观众难免都有点审美疲劳。
说到主题、立意,不存在的,观众看完顶多觉得古天乐终于能睡着了,坏人也没那么坏,还能体会到个啥?
还有场面、表演、拍摄手法等,真心只能算还凑合。
几场枪戏,尤其是最后的“乱葬岗枪战”,显得那么仓促、草率,仿佛等不及收工吃盒饭了一样。
表演来讲,只能说中规中矩,该演冷酷的汪新元看起来是冷酷,该演沙雕的林警官看起来是沙雕,如此而已,就连萱萱饰演的女房东,说实话,也没将市侩、柔弱、善良三个特点演出彩——只是每一点都有那么点意思而已。
至于拍摄手法,开头鹦鹉+字幕倒是很适合做PPT封面,配上背景音乐倒有种大片即将登场的感觉,但可惜往后并无亮点,尤其凶案现场的画面让人感觉摄像老哥没吃饭手抖,晃得有点不舒服。当然,不可否认冯志强还是有尝试玩一哈子的,比如“洗衣店爆炸”这一PART一镜到底,看得出来是花心思的。
这片子吧,平庸的关键点在于,导演+编剧的文化格局和讲述水平上。
导演和编剧都是冯志强。
说故事完整,是他的功劳;但是说电影平庸,也正是他全责。
第一点:文化格局
我看完《犯罪现场》最大的感受,就是,感觉像中学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要同学们讲一讲好人不一定是好人、坏人不一定是坏人,然后冯志强同学就交了这么篇60分的作品。
《犯罪现场》的故事矛盾非常简单,几乎每个角色的矛盾及处理都很LOW。
抢劫犯头子汪新元,是坏人,然后因为同伙被杀、鸭梨山大而略显精分,于是想找出真凶然后彻底睡着;叶警官,伟光正的人物,因为卧底被杀、出离愤怒而尤其亢奋,于是黑化、以暴制暴然后领盒饭;林警官,怂包一个,因为汪新元跟他说自己不是凶手,就走上了寻求真相之路,从磨洋工人设转变成警局急先锋……
是不是有点太形式化、太儿戏、太粗糙了?
所有带悲剧色彩的故事,人物矛盾哪个不是重点突出一个人物情感上的“量变到质变”以及“抉择”上的痛苦、艰难?
你看同样是港片的《无间道》里一句“我想做个好人”,台词声音不大,但因为前情里种种杀戮、背叛、痛苦的堆叠,渴求但求而不得、抉择也身不由己的境遇,就让这句话显得振聋发聩!
那么《犯罪现场》的各位角色的转变呢?
你是编剧你来写的话,你觉得一个深受爱戴的高级警官会因为卧底因公殉职就毅然黑化、教唆犯罪?一点心理上逐渐转变的铺垫都没有、黑化起来行为那么娴熟就算了,最搞笑的是居然让叶警官接受了复仇团伙的提议、接受一笔钱给卧底家属——拜托,如果复仇是一个变节的话,接受赃款又是一次变节,咱这个高级警官这么容易变节、动不动就说服了自己,那他是怎么能混到以前伟光正的形象的!
劫匪头子汪新元,劫案时你看心狠手辣、形象鲜明,但往后走却变成了理中客,仿佛导演要告诉你长得帅的坏人也很可爱一样。
那个废柴林警官,积极分子变磨洋工代表交代得不清不楚,好像一个人很容易就变了,一句岁月蹉跎就可以含糊过去,等磨洋工又变成积极分子,又很突兀,只因为汪新元没杀他?就算他是白莲花舍不得汪新元,那也好歹说清楚是什么动机让他积极办案吧,就算是扳倒叶警官也是一个好的动机啊——要不然,按照这种废柴性格,躲一边不就是了。
还有复仇团伙的伙计们,什么心理变化过程都不交代,直接就让他们复仇了。诚然老妈去世、对象瘫痪等是非常大的复仇动机,但是要知道,那么多刑事案件的受害者,99%都没走上复仇道路吧?你看以暴制暴的电影,哪个不是起码交代下官方不作为,自己没办法才自己出手以暴制暴的……这就算了,居然还安排“分赃”的一幕杀叶警官,这……复仇的初心在哪?最扯的是,叶警官居然接受了提议;最最扯的是,他们还杀了要分一份的叶警官,全员黑化……导演你在想什么?
总之,看下来,感觉导演的文化水平、审美水平一般,跟文学艺术应该搭不上太大的关系,写作水平应该平平无奇。你让一个学生写作文,他也会给你安排故事矛盾,然后黑变白、白变黑,但他仅能做到这样。而冯志强的《犯罪现场》,就是这么个水平。
对比一下你就知道什么叫“文化格局”了。
你看《我和我的祖国》里陈凯歌执导的《白昼流星》,算是里面比较差的一PART了吧?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陈导这个思想水平、文化水平肯定是有的,这片子不管你往文学的“回归”主题靠还是套个“割肉喂鹰”的故事去思考老书记,反正能判断,给一定的篇幅和空间陈导,大概率会出个有深度的片子。
但你看《犯罪现场》的话,你不存在这种期待、指望的。
第二点:讲述水平
讲述水平不够的特点就是该说的不说,不该说的啰里啰嗦。
该说的,比如前文提的焦点场面仓促、人物变化铺垫不够其实都可以算。你会讲故事的话,一定会注意到要让听者信服,情节铺垫不够或者场面太过仓促,明显不能让人信服。
几乎所有创作新手都有这个问题。就算你把情节大纲列给一个中学生,让他去丰富写作,你仍然会发现,他笔下的人物转变会很生硬、矛盾场面几笔带过——肚里没货、水平不够都这样。
不该说的呢?有些创作者热衷花篇幅去讲开头,细得很,到后面虎头蛇尾;有些创作者喜欢洋洋洒洒搞辞句、渲染画面,结果搞成PPT电影;冯志强这个不是这两种,起码他是认真讲故事,且结构、层次相对合理。
问题在于,那些有的没的,留白就好,别浪费时间。
女房东的所有戏都有任何必要?主题既然系在最后“这个世界不应该是这样”上面,汪新元和女房东这段“情愫”放这里算啥?你放个照顾老人很温暖的女房东,OK,请问这就是杀人不眨眼的魔头立地成佛的理由?你放个市侩样样收费的女房东,OK,请问这个市侩形象跟剧情有半毛钱关系?你放个柔弱被人欺负的女房东,OK,请问你是想塑造抢劫犯头子江湖大侠拔刀相助的一面?拜托先讲好主线、丰富好人物主要特征好吗!
除了现在几乎所有电影都喜欢的——不管有没必要我就加感情戏——这个毛病,《犯罪现场》还有好多拖沓、注水的细节,包括主角那啥失眠症,都可以稍提即可。你看废柴林警官养猫这笔墨有必要吗?他有爱心就能帮助到观众理解他对汪新元产生圣母心?借高利贷养猫是脑子不好,这跟郁郁不得志、颓废、磨洋工有毛线关系?
想说很多,OK,那也要大师来讲,取材用料信手拈来、省略得当可不是好干的活。
最后,还是感谢古天乐,你的电影我都会看的。说我闲也罢、情怀也罢,反正老面孔们拍的港片我还尽量都是看了的。
但是,如题目所说,我挺怀疑港片未来是否能“重现荣光”。市场环境已经完全变了,优秀的演员们也逐渐凋零——说票房,除了古天乐,香港中生代的演员里,还有一个能打的吗?
现在看《犯罪现场》,让我又认识到,香港青年导演的“上限”,好像并不太高。
希望只是个例吧。
每当院线有新电影上映,“大片会议室”都将在第一时间奉上新鲜视角的原创深度影评,希望与善于思考的影迷探讨、做朋友。君子和而不同,观点差异常有,只希望您支持我们独立分析的态度。欢迎关注与评论,我们尊重每一位不做复读机、正儿八经去思考事物的人。
出租房里汪新元敲晕了Joy之后,坐在沙发上挤出了面部抽搐很悲伤的表情,心疼古天乐一会,这确实不是他擅长的戏份 汪新元,劫匪,业内数一数二,因不知名的某种精神疾病长期有幻觉并且失眠,治疗药物只有镇静剂,身手不凡,惯用暴力手段:按住人脑袋撞墙,不太换衣服,价值观不清晰,似乎很讲义气,但兄弟们对他不太讲义气,梦想:睡个好觉 Joy,眼疾患者女房东,被汪新元救了一次并扁了一次后对其产生了朦胧的情愫,其他信息不详 林警官,经常借高利贷用来收养流浪猫,颇富正义感,虽然身手很差但年轻也做过跳山救人的事情,仕途不理想,只愿与动物为伍,因此将破案押宝在一只鸟身上。 叶警官,嗓门大,任何时候均能保持鞋带不松发型不乱脑门无油。看似无脑实际上也无脑,小气,但在汪新元的屋子里双手同志式的拥抱大雄让人费解。联手受害者搞破坏的思路让你成为整部片死的最不怨的仔 珠宝店女店员,出场机智勇敢,与歹徒斗智斗勇找警报器,残废后性情大变,男友屠杀警官于面前泰山不变,到底是人性的泯灭还是道德的沉沦? 珠宝店女店员男友,因女友残废而杀人,因叶警官要分钱而杀人,因对这个世界看破而去死…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反正编剧和导演叫我这么去演 鹦鹉,本片最佳演员 不管这部电影该不该这样,学校已捐!古仔加油
為了古天樂我多打一星。如題,戲中那4個人表面上都有著不同的原因去犯罪,但其實都只是為了放不下三個字。
有一個是為了殉職的卧底所以犯罪,對通輯犯恨之入骨。有一個是為了半身不遂的老婆而犯罪而且更有了貪念,把賊贓偷了,還用藉口催眠自己,有一個就是因為媽媽被通輯犯的槍聲嚇死了而報仇,最後一個卻是因爲自己下半生也不能再走路而犯罪。
犯罪的人總有藉口,但卻是每個人也住著心魔,覺得所有人都對不起自己,漸漸的只會泥足深陷,即使手刄仇人又真的可以解脫嗎?明顯是不能,但卻要繼續自欺欺人。這是可悲的。某程度上也是可憐的,因為恨的情緒太多,令自己也迷失了方向。
死可能是最好的方法,死是脫罪、是解脫、是結束恨的感覺,但亦有人是死後去幫助有需要的人,而這個人真的最後可以安安樂樂的睡一覺了。
而繼續在世的人卻要繼續一生的責備,殺了人不是不需要負責任,坐牢只是最表面,內心的不安才是一輩子的,可能那一刻不是這樣想的,但夜深人靜的時候,良心會不安、責備一輩子,因為放不下而做壞事,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继《花椒之味》后,《犯罪现场》可以说是近期内地上映的又一部“纯正”港片。其实,香港回归后,香港与大陆的电影行业互相渗透,香港纯粹的“本地制作”已经少之又少,许多“纯正”港片的“纯度”也大为降低。相对于《花椒之味》的故事发生在两岸三地,《犯罪现场》算得上是更为“纯正”的港片,影片中几乎看不到内地演员,整个故事也与内地毫无关联,幕后主创也是本地班底为主。
正是因为与内地毫无关联,《犯罪现场》中的“黑暗中的罪与罚”才能够原汁原味地在内地的大银幕上呈现出来。在影片中,“公义”最终得到伸张,但“私刑”的过程,却也是难以被内地的主流价值观所接纳的。在某种意义上,《犯罪现场》算得上是一部“黑色电影”,因为它所呈现的“罪与罚”,主要是在“黑暗中”进行的。
“谁杀了徐慷(影片中的劫匪之一)?”影片一开始就抛出了这个“疑案”。这奠定了影片的悬疑推理气质。甚至,在抛出这个“疑案”的时候,金培达(本片配乐)用音乐向希区柯克致敬了一把,更加确认了这种气质。当金铺劫案“闪回”时,影片的“疑案”其实已经解开,此后的剧情走向,大多数观众都能够猜个八、九不离十了。过早的“释疑”,削弱了影片的悬疑推理气质,不过,后面的剧情发展及细节处理,总的来说还算缜密,没有出现明显的漏洞。
在汪新元(古天乐 饰)这个人物身上,导演冯志强倾注了太多的“复杂性”,以致于他不得不人格“分裂”,一如他在影片中的“精神分裂”。汪新元是悍匪,讲义气,也冷血,但他最终却以非常“温柔”的方式“献身”——种种迹象表明,林法梁(张继聪 饰)根本不是他的对手,他最终倒下无异于自杀。
很难想象,与丁喜悦(宣萱 饰)短暂的相处,能够给汪新元带来如此彻底的改变,这几乎是影片的黑暗基调中童话般的一抹暖光。与其他劫匪有着简单粗暴的“需求”不同,汪新元抢劫不为享乐,不为“照顾”家人,只想干完这票“好好睡一觉”。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境界?我想,冯志强也许应该给汪新元拍一部“前传”,为广大观众答疑解惑。
当然,古天乐和宣萱这对TVB史上最佳CP之一(《寻秦记》2001),他们在十八年后再次相遇,擦出火花也是理所当然的嘛。
既然说到TVB,不得不多说几句。观影过程中,我还真觉得《犯罪现场》挺TVB的。影片中的那些面孔,不少是TVB的熟面孔。相对简单明快的叙事节奏(对观众的智商不够信任),也有点TVB的影子。甚至,“我给你煮碗面吧”这个TVB梗,在影片中也不过变成了“我请你喝碗糖水吧”。其实不奇怪,导演冯志强算得上出身TVB,曾是TVB经典剧《创世纪》的编剧之一。
冯志强是编剧出身,曾任星爷的《长江7号》(2008)、《西游降魔篇》(2013)、《美人鱼》(2016)等作品的编剧。编而优则导,冯志强不是一个新导演,他在2012年就执导了自己的长片处女作《悬赏》,此后,他又导演了《超级经纪人》(2013)、《大乐师.为爱配乐》(2017)等作品,但反响和口碑都很有限。
据说,《犯罪现场》是冯志强十年前就成型的本子,为了等一位明星的档期,耽误了几年。这次是尔东升出马,挂帅监制,更拉来古天乐主演,才成就了这部影片。《犯罪现场》不无瑕疵,但可以肯定,它是冯志强的心血之作,也是他迄今为止最好的导演作品。
冯志强是从电影产业中摸爬滚打出来的导演,他的浸会大学同学刘浩良也是。刘浩良和冯志强几乎同期入行,熬了大约15年,才于2015年拍出了《冲锋车》。和他们经历类似的还有袁锦麟,也是熬了十多年才获得独立执导的机会——《风暴》(2013)。这三位导演的“成名作”都是警匪类型片,各有特色,而且表现都不错。可是,今年上映的《素人特工》让袁锦麟几乎成为了行业的笑柄,我也没想到他的第二部会和第一部落差这么大。刘浩良的第二部还没有出来,那么,冯志强的下一部呢?他们有可能接班麦兆辉、庄文强这一拨,成为香港新生代类型片导演的中坚力量吗?
最恐怖的犯罪现场,是在脑海里。 片头的蚂蚁侵袭、蜘蛛被围困致死,其实已经暗示了结局。恶人总有恶报的道理亘古不变,汪新元最终失败,无非是为曾经犯下的一桩桩滔天劫案而买单。但真正打败他的,是心里关于兄弟无数沉重的回忆,是许久不曾感受的来自陌生人的温情,是对长期提心吊胆的生活的崩溃。 他的确坏到杀人不眨眼:抢劫现场对警察一片扫射,背叛组织的人也绝不多留一刻。但他也不是没有半点感情:誓要找出杀害兄弟的幕后黑手,为善良的女房东留下他唯一能付出的,是自己的眼角膜。 电影保留了港片最经典的兄弟情谊,又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剖析了人性感情的复杂。观众为什么能有如临其境的感觉?除了在拍摄场景上大用真枪实弹外,汪新元的心路历程之坎坷更加有代入感。耳边时刻闪现死去兄弟的怨语,尸身上的蚂蚁似乎也无休止地出现,提醒他没找出凶手不能放下包袱一走了之;整日被警方通缉,不停地吃镇静剂强制入睡,始终还是双目圆睁难以安眠;提防着身边所有人,甚至出现幻觉差点错杀女房东。 逃亡生活的惊心动魄一点点侵蚀着他的精神支柱。面对Joy的拥抱和宽心话语,汪新元不知所措的表情和笑中带哭刺痛了人心。 还要提几个电影中戳心的小细节: ①因为被流浪猫救下一命的高利贷主,入股流浪猫场,林法梁的欠债也被一笔勾销。他说得很对,人心真的很难捉摸。 ②可能有人疑惑,为什么一个警察五次三番反倒被罪犯恐吓,还弱鸡到被铐住,这可能是来搞笑的吧?但剧情交代过,林法梁是马仔出身。所以有些许当小混混臣服于大人物的阴影,还算合理。更深一点的意义,他也算是改邪归正的一个人物剪影。 ③手作仔对汪新元有无尽崇拜,但又只敢做点小勾当,一遇强敌就服软,这才是社会上更多的坏人的面目。 ④贯穿整部影片的鹦鹉,才是犯罪现场实实在在的见证人,最恐怖的影象定格在它的眼中,因此它见到真凶慌张惊恐,又印证了心理压力对人的强烈压迫。 ⑤女房东的名字叫Joy,她的租户是三个可爱善良的老人,他们生活的平静悠闲,更加衬出汪新元这个亡命之徒的心酸。 ⑥本以为汪新元的礼物真只是那一张维港的明信片,但最后才明白,当Joy双眼重见光明带着他的眼角膜来看维港夜景的那一刻,他兑现了诺言,送出了最珍贵的一份礼物。(到这我真的泪目了!!) 而汪新元和Joy之间的感情,我更愿意理解为陌生人之间的关心,到逐渐升温成为朋友,而不是爱人。有时候自己的痛楚对最亲的人才最难讲出口,他们偶然相遇,Joy能给的不过是让他在苦日子里加点甜,这样的帮助已经足够。 最后,不足之处也要一提: ①整部电影的几次反转虽然看起来津津有味,但也有几分套路的影子,并不算惊艳。 ②汪新元捐赠眼角膜一举,足以惊动警方,但影中丝毫没有提及这点,稍有欠缺。 ③结尾太过仓促,汪新元或许无可留恋要拼死干掉对方;但何兆东已经结婚,尚有瘫痪的妻子要照顾,犯不上暴露自己和对方比谁出手更快。 或许我的看法依然带有些许粉丝滤镜,但古仔2019年的几部影片上映以来,质量都有肉眼可见的提升。之前看尔冬升监制坦言,为了撑起香港电影行业,古仔真的付出太多了。而片尾鸣谢的公司中,天下一ONE COOL出现了好几次,配音、制作,样样都占。感谢拍出《犯罪现场》,我也不能分担其他什么,但支持你的电影票还是能买得起,以后的每一部电影,一定会去看。 我会一直记得你说的:这个世界没有劳模,只有珍惜当下。
这片子确实有点烂尾了,开篇还是不错的场景气氛营造的不错,一开始鹦鹉这个桥段也让人有了想象空间什么学语言啊本以为后面会用关键字找到线索,结果没有,然后意外的一个蓝宝石作为非重要线索,一些搞笑的情节还是可以的确实让人笑的出来 但是感觉前面铺的太大了,本以为至少两个小时的电影后来一看时长也注定烂尾,演员演技在线,主角警察的铺垫,原本救了那个女警后来颓废,原以为有个合理的转变回复雄风然后双雄线说然而也没有,再后来古天乐的感情线加入时我觉得结尾就要凉凉了。 冲突方面和打斗都非常的不错,很强的打击感,但中后段为了全篇的高潮,莫名的连死几人冲突十分突兀,几个人组成的复仇团体杀人计划什么没有体现,本来可以是亮点,然后见利益杀黑警性格时突然转变,那个黑警本是他们掩盖真相的重要人员,突然就杀了从复仇转向利益没有铺垫也没有解释,然后都死了 主要开篇的期待太高了,比如本应双雄对决的警察却成了搞笑和案情的见证人一般,心狠手辣的古天乐,本以为重点是一边找出真凶为兄弟复仇一边与警察对抗,然后在警察的火力下手刃仇人而赴死的枭雄一般,却突然同归于尽。最后的几幕想升华却失败了
这个电影的名字给我的感觉应该是一部在现场抽丝剥茧寻找细微细节推论的电影,结果现场好像没有什么篇幅,在抢劫片段的场面很不错但没有体现人物性格,就好像肉贩子还有薛凯琪老公你都不知道他们复仇的决心有多大,也是没有篇幅就开始组队杀人。
古天乐的感情线感觉就是为了煽情和最后升华的铺垫还有搞笑,除了搞笑好像都失败了,我看的时候也猜想会不会这个枭雄过上了一段平静的生活后在赴死前有了留恋,然而还是毅然决然的赴死
这电影还是时间太短,然而人像又多,关系也多,每个人的性格和转变来不及塑造,线路也多,黑警线,枭雄线,双雄对决线,复仇团队,劫匪团推,老人团队还有女警和萱萱等等,然后铺垫了很多东西,结果都好像没起什么作用的过度了,然后结局,开篇到中期无数的猜想,告诉你都是猜不到的,我不会按套路出牌,一会死一个,每死一个人好像无所谓似的,劫匪死了,线人死了,警察死了,没有去分析线索厉害关系,然后说你们都是凶手,出乎意料
古天乐时常出现的幻觉起应和剧情发展的结果似乎没有太大的影响,就是加入的惊悚元素,这片子涉及了很多的元素,犯罪警匪,暴力血腥,惊悚悬疑,搞笑温情等等,单方面看都具备了佳片的情节和潜质,但整体就好像只是为了讲一个完整的故事,加入了特别多的元素一般,虽然故事性比较完整
最后说一下,总体来说还是值得看的,打斗场景,一些画面电影语言似乎都不错,就是开篇到中期时给人的期望太高了,篇幅短要素多野心大,架构不错但转折生硬,几乎所有演员演技都很不错,就是很可惜的一部片子
设定其实挺有趣的,抢劫额悍匪却陷入其他悬案当中。这让整个查案过程多了些乐趣。古天乐这个角色也挺好玩的,亦正亦邪,而且战力很强。
一个很值得包装的故事创意在最后被导演处理得稀烂,什么鹦鹉目击者,什么悍匪查案都只不过是一个老套的复仇悲剧的烟雾弹。近两个小时的电影真正传递出来的悬念感少之又少,警察查案基本上也靠蒙和巧合,角色塑造和故事发展其实都非常奇怪,尤其是古天乐的角色,明明花了这么多时间扯闲篇构建与女房东的感情,却没有空间说说这个角色心魔如何而来,最后的结尾说教味浓到让人作呕。
我说句实话,我仿佛是在看贪玩蓝月。电影水准无限逼近贪玩蓝月水准,游戏体验是真的爽啊……爽过之后就没什么了
一定要选个好的影院,第一视角的镜头都值得看
全场最佳,鹦鹉
20年前徐飞第一次见俏君,她也是看不见的;20年后,依旧虐恋。
剧本不错,人物内心和悬疑线底子都很好,可惜就是典型的“会编不会导”,想表达的东西我都能get到,但拍出来的成品实在有点低于预期,人物没打透,悬疑部分因为沦为副线也缺了足够的冲击力,最终也都归于绵软无力。唉,实在有点可惜啊。三星鼓励港片加油。
吴肇轩和古天乐那两场戏,是香港新演员对古天乐的告白
为了公益,再烂我都会去影院贡献一张电影票。其实,我就是古sir的脑残粉(捂脸)
“一个人,可能是好人,也可能会犯罪”,编导就是围绕这个主题创作(杜撰)了该片。明明是个凶残的劫匪,却塑造成有情有义有爱心还温情脉脉的“好人”,颇为牵强。而其他一些人物的行为动机也缺乏说服力。且一些情节同样牵强,比如古天乐在片中作为杀人通缉犯居然敢完全不加伪装就随便出门逛街;又如买了一堆空气清新剂,因为屋里杀了个人……另外,无论警还是匪不时穿插的情感文戏过多,也打乱了这部犯罪悬疑片的节奏,略嫌拖沓。影片悬疑部分意图效仿《东方快车谋杀案》,但却没有共谋者的巧妙配合。结尾则是拙劣地致敬了一把《柔道龙虎榜》吧。整体上,就是一部小格局的港产流水线警匪片。。。
开了个好头,看到自编自导以为导演憋了个什么高概念,结果都是老朋友。从张继聪停职开始就崩了,整条古天乐内心戏的线都是废的,你都以为要有搏击俱乐部了,结果啥也没有,连带着萱萱线也没什么意义,建议向阿加莎克里斯蒂谢罪
60/100 放到二十年前,《鉴证实录》一集的故事可能都比这个要好。但本片胜在在内地的院线居然上映了一部为罪犯树碑立传的华语影片,一时不知道这算是漏网之鱼还是别有用心。
古天乐今年的几部犯罪题材作品中,《犯罪现场》算是整体质量最好的一部了,虽然故事缜密性仍然不够,bug太明显,中间有条线强行设定,但作为警匪片态度是认真的。
编剧我知道你想说什么😂
不想看到古天乐在冷面僵尸🧟♂️演技上越走越远,可不可以戏路宽一点。
3.5 今年古天乐的六部片都去影院看了,这部算得上是最佳,但票房估计不会好。剧作/视听都不是如今浮躁电影市场里的常规大路货,而是小而精、夹带不少私货,令人一直处在有点小惊奇的观感里。看时一度以为第三幕的剧情会崩,没想到最终的结局又残忍又温情,黑色的宿命感有些许银河映像的余味。另外张继聪饰演的蠢萌猫奴警察,可爱分加太多。
悬念犹如东方快车谋杀案,执行一片乱麻麻,节奏不行,几条线乏味,没有感染力,薛凯琪好看。
今年在院线看的第五部古天乐主演电影。古仔高产似……但真心觉得还不错,也可能是因为前几部太难看。有剧情,人物有刻画,叙事清晰有条不紊,单从这几点来说,就足矣甩开近年来一众流水线港片。结尾反转还有点《东方快车谋杀案》的意思,剧本用了心,编剧做导演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哈哈哈哈哈这部电影应该叫《一只鹦鹉的查案故事》!
重温童年cp成了抢劫犯和包租婆,岁月真是猪饲料。反方行动自由比警察还像警察,古仔的角色仿佛自带jojo光环,见人就是欧拉欧拉。剧情比笑点好笑,太浮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