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擂台

HD国语

主演:王龙威,高雄,吕良伟,阮天云,林凯玲,徐锦江

类型:电影地区:香港语言:粤语年份:2010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打擂台 剧照 NO.1打擂台 剧照 NO.2打擂台 剧照 NO.3打擂台 剧照 NO.4打擂台 剧照 NO.5打擂台 剧照 NO.6打擂台 剧照 NO.13打擂台 剧照 NO.14打擂台 剧照 NO.15打擂台 剧照 NO.16打擂台 剧照 NO.17打擂台 剧照 NO.18打擂台 剧照 NO.19打擂台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关于《打擂台》的二三事...

•《打擂台》是向桂治洪导演的《成记茶楼》致敬的作品。

•本片的拍摄期共计18天。

•片中搭建的茶楼武馆景设在屯门和元朗之间。

•林家栋(本片监制)看到郭子健的剧本大纲后非常喜欢,就推荐给了老板刘德华,本片才得以顺利开拍。

•泰迪罗宾、柯星沛(本片摄影师)是郭子健和郑思杰当年在导演会的导师,他们相识已经超过十年。

•郭子健的童年偶像正是陈观泰和梁小龙。在老友叶伟信的《龙虎门》片场,郭子健跟陈观泰恳谈良久,终于落实了角色。

•泰迪罗宾当年曾拜入大圣劈挂门下(大坑道址),而陈观泰正是其师兄。

•梁小龙当年在佐敦开武馆,曾在楼梯遭遇(据传)几十人持械打劫,他竟赤手空拳挡刀击退了歹徒,到现在手上还留有疤痕。其实梁小龙的入行经过也颇具传奇性:当时他在街头与水兵打仗,大导演吴思远刚好路过见到,对他的身手颇为赏识,遂提携他加入演艺圈。

•郭子健给邵音音提供的角色参考是《花样年华》里的张曼玉。

•泰迪罗宾的角色最初是想找刘家良师父做的;而罗永昌的角色原来是想找曾志伟做的,后来因为曾志伟的档期实在排不开,林家栋便找来昌哥救火。

•监制林家栋、制片陈献官、演员罗永昌、美指张世宏、剧务赵志诚、鸣谢郑保瑞均为银河班底。

•郑思杰最喜欢的场景是太极罗生临死前训话的一幕;郭子健最喜欢的场景是雨中训练的一段蒙太奇。

•原来设想过片尾字幕出完后有一场泰迪罗宾和林子祥的两分钟对打戏,交代太极罗生为什么会昏迷不醒三十年,但后来因为技术原因而不了了之。

•郭子健为泰迪罗宾写了一个有关罗宾探长(《鬼马智多星》、《我爱夜来香》)的剧本,目前尚未找到老板投资。

•郭子健的下部作品《为你钟情》业已拍摄完毕,是一部讲穿越的“伪科幻”片。

 2 ) 《打擂台》:打断骨头连着筋

        这注定不是一部像《叶问2》那样可以通吃的电影,虽然同样是打擂台的功夫片老套路,《叶问2》是在逼着自己往前走,它的姿态是张扬的,对观众心理的把玩是带有侵略性的,而《打擂台》则是牵引着观众和自己一起往后退,一起去挖掘深埋在记忆深处的点点滴滴,每一点小花招小心机都在算计着如何让观众投入到这场遗老遗少的春梦之中,如果能体会到对香港电影黄金年代的片刻穿越,创作者就觉得功德圆满了。
        应该说《打擂台》是一部有点门槛的电影,对于我这样对邵氏动作片只停留在“见过猪跑”水平上的观众来说,并不是影片暗送的所有秋波都能意会的,不过骨灰级功夫片迷自有骨灰级的解读,而我对《打擂台》的观感尽管业余,但也许能代表大多数围观群众的感受。
        《打擂台》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场戏是泰迪罗宾、梁小龙、陈观泰师徒三人逛夜总会,呆若木鸡、歪瓜裂枣的陪酒女很有早期香港电影那种尽管顽劣但混打混有理的感觉,记得当时在录像厅看香港电影中的群众演员就感叹,这些人怎么这么丑啊!但是那时的香港电影气场很强,足以让观众无视掉一些制作环节上的简陋和敷衍,这是一种基于对导演和演员个人能力和号召力的自信之上的挥洒自如。昏迷30年后醒来的罗新点了一首“新歌”《万里长城永不倒》,三个人的豪迈让我有点心酸,想起了当年靠《霍元甲》和《少林寺》完成的功夫片启蒙教育以及此后在录像厅内享受巨星耀眼光环所带来的心灵激荡,用我们的成长来见证他们的老去和落寞,这本身就很残酷。剧中泰迪罗宾扮演的罗新始终是乐观昂扬、自信满满的,只是因为他的记忆停留在三十年前,他活在自己的境界中,所以这个自称“阿ben”的人就成了影片中最重要的喜剧元素,但这只是一个混沌中的喜剧,清醒时的悲剧。其实这是这部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五短身材的泰迪罗宾在这里真是有气场啊!举手投足全是岁月的积淀,大有鬼马成精的感觉。只不过一个昏迷30年的植物人一朝醒来就谈笑风生健步如飞还不忘泡妞,医学上好像解释不通,香港电影有时在假定性上的反逻辑性是很霸道的。
        片中已是满头华发的邵音音扮演的阿芬无奈地离开泰迪罗宾时,桌子上是她年轻时笑靥如花的照片,曾经的鱼水之欢到现在暧昧的守望,也正是这一代电影人与断代前后香港电影的关系。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给这些曾经风光但现在已经渐渐被人遗忘的香港电影人一个鸳梦重温的机会,《打擂台》也算是一部公德电影了。
        如果不是邵氏功夫片的死忠,对于陈观泰这个名字的认识应该是相当模糊的,更不会想到当年的功夫明星会成为《锦衣卫》中出场没多久就直接被秒杀的龙套。早在李连杰和甄子丹之前,梁小龙版的陈真才是亿万人心中真正的精武英雄,而这个秃顶老头现在只能成为《功夫》和《越光宝盒》中被暴打和调侃的肉靶子,想当初看到《功夫》中梁小龙被周星驰踩在脚下扭曲的脸,心中泛起了一阵酸楚,为了陨落的英雄梦。但是在《打擂台》中,梁小龙和陈观泰的出场方式让我一度以为又进了一个猪笼寨,这次他们真正来到了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舞台,虽然是一个小格局的反拆迁故事,但毕竟是用自己熟悉的方式去演绎迟暮英雄,而梁小龙最后的飞身跃起横空侧踢的动作所再现的正是当年风靡华人世界的电视剧《陈真》片头定格画面中陈真踢飞“东亚病夫”牌匾的动作。影片从片头字幕完全是70年代老电影的风格,动作设计也是在邵氏功夫片基础上改良而成,最重要的是对抗节奏和强度的改进,由此我们完全可以看到香港功夫电影在动作和电影语言上的传承关系,其间尽管经过了新武侠风格的演进以及视觉特效比重的增加,但这种拳拳到肉的热血真功夫才真正代表着功夫电影的外在价值和内在精神,也是能够在电影市场上与好莱坞大片相抗衡的支点。
        《打擂台》中有丰富的细节可供老港粉丝回味,但故事方面略显薄弱。这个故事实际上是由黄又南扮演的收楼员串起来的,但是由于他在事件过程中的成长有欠完整,导致影片戏剧高潮不够劲,结尾有点仓促,观众会感觉还没有真正过瘾电影就结束了,当然也可以说是意犹未尽。按常理来说,线索性的人物的历练最后应该达成一个具有目标性的结果,这样剧中的很多情节才能最终被赋予意义,这是《打擂台》这部电影缺憾之处,本来可以更完满一些。另外,与黄又南这个角色相对应的欧阳靖可以说是这里唯一能与“帅”沾边的角色了,展现了几下子花拳绣腿,倒也显得斗志昂扬,想必是当年在美国与黑人斗rap养成的好斗气质使然。

《南方都市报》稿件

 3 ) 打擂台:你要相信感动你的就是你自己

“功夫片岁月的往昔情怀。个人情怀很珍贵,市场现状要正视。但无论如何,做自己喜欢做的电影。”



虽然很多观众都以为《打擂台》是一部类似《叶问》那样的香港功夫片,但实际上它却是一部讲述导演往昔情怀的文艺片。如果观众带着娱乐和消遣的心态去观看这样一部电影,失望是在所难免的。但如果你是一个对老式香港武打片很熟悉的观众,如果你的青春岁月曾在黑漆漆的录像厅里混迹过,那么《打擂台》就会是一部让你感动的电影。

影片开场故意作旧的老胶片效果,刻意复古的出字幕方式,以及片中经常出现的快速推拉的变焦镜头,对于那些曾经看着邵氏功夫片长大的观众来说,应该是会让他们感到内心澎湃,热血沸腾。随后片中多场功夫打斗场面,梁小龙和陈观泰这样的老演员都亲自上阵,虽然二位年岁已高,但所有的拳脚来往都一板一眼毫不马虎。对于那些老港片迷来说,仅仅在银幕上看到梁小龙和陈观泰就足以值回票钱。

但是对于那些不是非常熟悉邵氏功夫片的观众,未必能从《打擂台》这部电影中得到足够的观影快乐。作为一部有观影门槛的电影,在现在这个观众平均年龄只有21岁的电影市场来说,注定不会大卖。这样一部挂着功夫片的幌子,卖的却是导演个人情怀的文艺片,在市场上遭受冷遇似乎并不奇怪。在大部分影院,《打擂台》的排片量和上座率都很可怜。

对于年轻观众来说,光有“情怀”是不能卖钱的。我对邵氏功夫片也不能算是死忠粉丝,大部分邵氏功夫片都是当年混迹录像厅时留下的底子,多年之后再用来解读《打擂台》这样的片子,已经明显是力不从心。对于像我这样的观众来说,我不是去电影院看一部郭子健导演的电影,我是去看梁小龙和陈观泰,以及自己的回忆。如果你自己心中没有这种情怀,那你从这个电影中也一样看不出来。

《打擂台》是一部典型的“文艺有余、类型不足”的电影,影片故事以一个典型的功夫类型片模式开头,当观众开始对这个“傻小子拜师奇遇记”产生期待的时候,影片故事忽然急转直下,变成了一个缅怀功夫片往昔岁月的情怀文艺片,虽然中间不时出现两场打斗,但很明显导演的叙事意图志不在此,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刻画香港版“逝去的武林”,最后的结尾干脆变成了两位往昔大侠的精神胜利。对于那些有着丰富观影经验的观众来说,这种夹带私货的叙事类型非常有个人情怀,甚至可以将本片上升为cult片的范畴;但是对于那些怀有类型片观影期待的观众来说,一部类型片忽然变身为文艺片,却是让他们有些猝不及防。

(先声明一下,“文艺片”(wen yi pian )和“艺术电影”(art film)是两回事。)“文艺片”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喜欢思考人生拷问人生但不负责解决人生,换句俗话说就是挖坑不管埋。而商业类型片不管开场提出的话题多么宏大多么离奇,最后一定会给观众一个封闭性的结尾。这种强制性的封闭结尾尽管根据叙事技巧的高下有好有坏,但对于观众来说这是一个必须的组成部分。二者并不分高下优劣,只是不同的电影叙事类型。但很明显,对于“文艺片”来说,它的观众群体一定是相对小众的。

《打擂台》的结尾,就暴露它其实是一部“文艺片”的本质。只要你被它感动了,你可以从中得出无数种解读,反正最后的目的都是要你相信感动你的就是你自己。但如果你没有被它感动,那就什么都没了。

对于这样的电影,我作为一个没被它感动的观众,我只能尊重导演的个人情怀,以及电影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品质。但所谓“情怀”,并不能掩盖它在市场面前的尴尬。

 4 ) 壳是功夫片,核是励志片

这片子是展现老先生们现状而非故态的电影,多的是对一生的总结,看得人唏嘘,少的是对功夫片黄金时代的致敬,酣畅淋漓的感觉。除了打斗段落之外,从镜头到技法都是现代文艺片的路数,不如预告片爽快。最后决斗还是梁小龙搞定,情感无处宣泄。所谓港片开头,日片收尾。

这部电影应该算是功夫片,但绝对不是打来打去的鸡血片,壳是老港片式的搞笑功夫,核却是励志,看到最后满腔热血,充满斗志。老家伙们的演技像陈年的老酒,品起来有点苦,有点甜,回味却绵长。不能不说戏骨也要看骨龄。

 5 ) 一套不合時宜的奇片

今年的香港电影不知是回光返照,还是谷底反弹,佳作信手拈来。岁月神偷,月满轩尼诗,志明与春娇,甚至飞砂风中转这种黑帮片都令人看得如沐春风。现在清单里要加入“打擂台” 这部电影。

第一次听到“打擂台”的时候,我已经热血沸腾了。尤其是知道梁小龙担纲演出武林高手,而非插科打诨的谐角,更是满是期待。到了预告的公开,我更是平添期待 - 那种老式的旁白,毛笔写的名单,奇妙的剪接都散发著浓浓的六十年代味道。这还不够,点睛的是欧阳靖的音乐,他将万里长城永不倒这个一代经典披上了年青人易接受的hip hop外衣,再塞回疑似六十年代预告片中,音乐和画面碰撞得灿烂缤纷,更令我期待这个似乎出生在错误的时代的电影。

注意:下含剧透!

这其实是一个失败者的故事,讲述的是一群被时代巨轮无情碾碎的过气拳师的故事。

我们都清楚得很,中国人最容不得的就是失败者,成王败寇是公理,历史从来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崇祯帝,溥仪,那个不是被描画成昏庸透顶,不识时务的混蛋?有多少人会认真地看待那些历史的失败者,听听他们自己述说的,跟成功者不同的故事?

在我们的功夫电影里面,几乎所有的主角都是成功者。李小龙,李连杰,甄子丹,这些巨星的成名作里,基本上都是以主角得到最后胜利作结,即便是最后死去,也是在战胜敌人,以最伟大光辉正确的姿态化为武神从此不朽。

打擂台并不是这样,三名主角中,陈观泰手被打断,吊着绷带只能旁观;梁小龙拼尽毕生功力打出雷霆一击也无法撼动对手;黄又南认真习武,彷佛进步神速,也只是能捱上两脚就瘫坐在墙边。他们一败涂地。

银幕上的梁小龙被击倒后,先是开怀大笑,后来笑声杳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嚎啕大哭。

他笑,是因为压抑了三十年的功力,终于可以尽情挥洒,不用管那个推广为名,敛财为实的比赛,也不必在窗明几净室内禁烟的拳馆里挥汗。有的只是两个武者,一个破烂道场。一切都是那么old school,那么不合时宜。

他哭,是因为空有一身功夫,面对着年轻自己几十年的后辈,到最后只能胡乱挥拳泄气。人人都说一胆二力三功夫,可是拳怕少壮才是真理。明知自己不是不会打,只是身躯日渐老去,凭你身负绝世武艺,面对岁月神偷,也只能徒叹奈何。

电影如果就此打住,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毕竟有多少直面失败的功夫片?但是偏偏导演要电影演下去,要这些失败者坐在一起,一起开开心心分享那只臭死人不赔钱的蜡鸭。

这才是影片的深意!

就算他们刚刚面对了人生最大的失败,以前的努力彷佛都随风逝去,但是so what? 太阳还不是照常升起?人还不是要继续吃饭?武者的精神不在于挫敌制胜,而是那股桀骜不驯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风骨。有了这种精神,昨晚的那场失败算个屁!就在这时,万里长城永不倒适时地响起,这才为电影画下了完美的句号。

执笔时,仍然心潮澎湃,不能自已。在下曾经盛赞阿凡达,但那只是一杯烈酒,心动的感觉稍纵即逝。而打擂台更像功夫茶,刚看完时只觉得是拍的较好的cult片,但现在冷静下来,电影浓烈的回甘开始涌上心头。

打擂台绝对是沧海遗珠,在下十足诚意推荐!

 6 ) 多少青春不再 多少情怀已更改

朝阳门外的繁华地,居然有一片荒草丛生,我看着这个正在装修中的大楼,连入口在哪儿一下都找不到,还好墙上有字说“博纳影城正常营业”。沿着指示标走到地下一层,穿过木板围墙的通道,找到了售票处。旁边还有叮叮当当轰隆隆的装修声,售票员说“影厅里也会受干扰,您还看么?”我毫不犹豫地付款买票。没得选,这是我家附近唯一上映此片的电影院,也许也是三环里唯一的。

提前十分钟入场。看到百多人的放映厅只坐了四五个人,其中一位老人后来起身去了放映间然后银幕上开始有贴片广告,让我知道他其实是放映员。昨晚还在微博上询问美嘉影城为何不上映此片(那是我最常去也很满意的影院),但此刻,我终于面对现实,这是部小众电影,甚至是部偏门电影,估计除了像我这样看海报看预告片就期待万分的一小撮爱看邵氏片熟悉上世纪七十年代功夫明星的人之外,广大影迷是没兴趣的。

一出场就很衰的黄又南。记得曾经就为一句台词而看的一部小众电影《一碌蔗》里也有他,也很衰。所为的台词就是葛民辉饰演的武馆师傅怒斥徒弟少看那些打打杀杀的片,“最近那部《报仇》,狄龙啊姜大卫啊……”,我们一众争论明明看过的人都知道《报仇》是姜大卫主演且凭该片拿了影帝,为什么编剧这句台词放狄龙名字在前。看,为这么句台词还讨论的人,能有几个呢。跑题了。

片头字幕是浓烈的邵氏风格。毛笔字的演职员姓名一个个弹出来,竖向,从右至左排列,背景是剪影人像跟着强劲音乐节奏做出一个个武打动作。我开始在包里翻手帕,因为眼泪已经忍不住涌上来。多少次在家里的液晶屏前看过类似画面,终于,第一次,看到大银幕了,而且是熟悉的那几个名字,瞬间有时空交错感。

我听说其实此片拷贝是双语的,影院可以自行选择。因为在北京,所以这里放的是国语配音,稍微差了一点儿怀旧意味。但反正我看的邵氏片也都是国语配音版,所以不那么在乎,尤其我也听不太懂粤语,国语版反而省得我因为看字幕而分心了,可以专心盯着画面上的每一个细节。

连人物出场的字幕也是邵氏片式的,每一个角色刚一亮相,一个面部特写,旁边竖排字告诉你他姓甚名谁由谁饰演。
梁小龙的出场是港版漫画式的情节,大隐隐于市深藏不露的高手,其貌不扬身手不凡。
茶馆里众茶客闲话当年风云人物的往事,连说带比划的样儿,令人忍俊不禁。我等影迷聚在一起讲起邵氏片来不也是这副眉飞色舞的劲儿么,只是还没有像他们一样鸡皮鹤发而已。
期待着,期待着,最最熟悉的陈观泰出现了,两鬓斑白微微发福的英雄暮年,但我还是忍不住赞一声“帅!”
到了这种岁数的人凡事都能忍则忍能让则让,但该出手时就出手。对手是罗莽,曾经坦胸露腹红披风的壮小伙儿现在人到中年穿着T恤衫领着一群小混混来闹事了。
一场小规模冲突引来了片儿警,挖,是小顾,要退休的老了的顾冠忠,呵呵。
穿旗袍的老婆婆医生邵音音颤巍巍出场诊脉,白发苍苍的她曾是老照片上那明媚艳丽的女郎。
躺在床上做僵尸状的泰迪罗宾还是通过床头挂的腊鸭让人感到一丝幽默,果然后来他醒转后调皮谐趣依旧,笑料主要来自于他。当他指着两个老徒弟(孙)说“你俩长得还算帅”的时候,真是笑死了,夜总会歌厅一场也是令人捧腹。
几场对打与其说跟对手较量,不如说是跟时光较量,一拳一脚又是热血又是沧桑,重一下是昨日重现,痛一下是岁月无情,笑是赢了自己,泪是谁都赢不了时间。

不想述说太多细节,从我的视角看出去,此片太多亮点(连牌匾我都一一细读,那里“中国功夫 天下第一”,这里“身是菩提树 心为明镜台”,道具布景做足了氛围)。但在大陆院线,这注定是一部小众电影,他们最辉煌时候的电影都从未在此上映过,只靠近几年修复发行的DVD而聚集了一小群年轻热情的影迷。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好在,电影是不朽的,胶片上凝聚的画面是风采永存的。每一滴血,每一粒汗,每一颗眼泪,每一个笑容,都会永远留在影迷心间。

多少青春不再,多少情怀已更改,你还拥有我的爱。

PS:影片中某些回忆以及打斗瞬间的漫画式处理效果很好,去年《风云》里也有类似做法。

 短评

怀旧.

6分钟前
  • 芥末蘸酱
  • 还行

怀旧风席卷而来,就算我没赶上那个《霍元甲》、李小龙的年代,还是觉得这样电影的感觉真好

8分钟前
  • 蚂蚁没问题
  • 推荐

最愚蠢的致敬手法之一,反例参照热海搜查官

11分钟前
  • 耳田
  • 较差

师傅醒过来后,当时我就精神了。

14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励志励的我好窝火~

15分钟前
  • L@TtE™I我亲爱的偏执狂
  • 还行

旁邊一哥們笑得不行,不是他有問題就是我有問題。

17分钟前
  • 左手斷掌@HK
  • 还行

这片子是展现老先生们现状而非故态的电影,多的是对一生的总结,看得人唏嘘,少的是对功夫片黄金时代的致敬,酣畅淋漓的感觉。除了打斗段落之外,从镜头到技法都是现代文艺片的路数,不如预告片爽快。最后决斗还是梁小龙搞定,情感无处宣泄。所谓港片开头,日片收尾。不如《刑房》系列。

20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当年两个新人导演和第一次做监制的林家栋站在金像奖领奖台上,多次感谢刘德华愿意投资这部很可能会赔钱的电影。现在差不多过去十年,今时今日的hk更让人觉得「唔打唔会输,要打,就一定要贏」不单单是一句口号,更代表着深入每一代hker骨髓的香港精神

24分钟前
  • Redux
  • 推荐

是功夫片,但绝对不是打来打去的鸡血片,壳是老港片式的搞笑功夫,核却是励志,看到最后满腔热血,充满斗志。老家伙们的演技像陈年的老酒,品起来有点苦,有点甜,回味却绵长。不能不说戏骨也要看骨龄。

25分钟前
  • 英炸鸡
  • 力荐

功夫片岁月的往昔情怀。个人情怀很珍贵,市场现状要正视。但无论如何,做自己喜欢做的电影。

26分钟前
  • 张小北
  • 还行

还好吧

29分钟前
  • jameswoo127
  • 还行

陈观泰都这德性了

33分钟前
  • 辽东胖尊者
  • 较差

很精彩的小制作电影,刘德华作为投资人的眼光以及品味确实值得称赞

36分钟前
  • 张朋辉
  • 推荐

万里腊鸭永不倒

37分钟前
  • 云中
  • 还行

因为泰迪罗宾,我已经失去评判的能力。

40分钟前
  • 沒有魚的貓
  • 力荐

居然是金像奖最佳影片

43分钟前
  • mmhh
  • 还行

不看好郭子健

44分钟前
  • 大宸
  • 较差

泰迪罗宾就是龟仙人!

48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如果你不知道梁小龙和陈观泰是谁,那么你就别评论这部电影,因为无论你评论什么都能显出你的无知

51分钟前
  • 大黄哥
  • 力荐

说什么港片复苏、往昔回忆,不过就是起用了一批老演员的小成本影片而已。

56分钟前
  • 大侦探凤梨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