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深秋的晚上,我在北京一所大学的图书馆里仓皇拜读了新科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的长篇小说《暗算》,小说并不惊艳,甚至谈不上精彩,但它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却曾经使我纠结过不长不短的一段时间。《暗算》作为一部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情报工作者的谍战作品,充满了设密与解密,天才与疯狂,爱情与仇恨这样的对撞交错。在那个神秘的边极之地“701”,一群不见经传的天才破解着主宰他们命运沉浮的密码。我对这类题材向来没有兴趣,我的全部收获只是在其中发现了黄依依。她是如此真实,我几乎能够触碰这个女人蓬勃的心跳与疼痛,又是如此虚无,以至于遁入书海便难觅踪影。这个女人,也许存在过,用她的全部青春与才华激荡起一首悲怆的颂歌;更加可能的是,她永远是想象中那个回首脉脉的倩影,唇边挂着一丝若有还无的诡异微笑,对往事轻轻叹息。 作为一个密码专家,黄依依无疑是成功的,她是麻省理工才华横溢的数学博士,回国后接二连三的破译复杂的敌国密码,并最终将密码之王“光密”收入囊中。但作为一个女人,她的生命虽然华彩频频,看上去却彻骨冰冷。这个贵胄出身的天才,终其所能,依然无法在懊悖的命运中找到一个支点。701的副院长安在天对她说:你是一个天使。但他说出这句对白的时候,看着她眼神里只有慈悲,没有爱怜。他能够满足黄依依的所有愿望,放纵她成为701最为所欲为的人,却轻捷而有力的捉住她扑向自己怀里的双手,把她最纯洁美好的情感碾碎在指尖。这样一个男人,无论长着多英俊正派的面孔,都无法掩饰他的冷酷和残忍。我甚至怀疑,他对黄依依的那些溺宠与关怀只来源与渔夫和鹭鹚一般微妙的彼此寄生。他要这个女人永远臣服脚下,当然不能掏出心肝喂她。然而这种心照不宣的和谐,黄依依却偏不买单。 一个女人自信与否,往往可以从她对一个男子的爱恋中源本表达。黄依依从头到尾不遗余力的向安在天展示着自己的爱情,即便他只是捉住她的双手任其踢打哭喊而不能靠近。这种行为的全部前提是黄依依有着西西弗斯一般强大的人格,她笑笑的,有条不紊的兀自热闹的爱着。虽然这种关系让人想起《恋爱的犀牛》中马陆那段经典的台词:“我怎样才能让你明白我如何爱你?我默默忍受,饮泣而眠?我高声喊叫,声嘶力竭?我对着镜子痛骂自己?我冲进你的办公室把你推倒在地?我上大学,我读博士,当一个作家?我为你自暴自弃,从此被人怜悯?我走入精神病院,我爱你爱崩溃了,爱疯了?还是我在你窗下自杀?明明,告诉我该怎么办?你是聪明的,灵巧的,伶牙俐齿的,愚不可及的,我心爱的,我的明明......”黄依依把701闹了个天翻地覆,最终赔上自己的性命,表面上看也不过是为了这么个目的。她挑逗他,她冷落他,她跟别人欢好刺激他,她不吃不睡的折腾自己,只是为了换得安在天的一点反应,气恼、悲痛、哪怕是哂笑。有一个镜头,一贯镇定自若的黄依依忽然崩溃的摊倒在地掩面哭泣:“你告诉我,怎么才能让你知道我有多爱你。我快要撑不下去。”而后,不等安在天来扶,她自己站起来,收敛好情绪,擦擦眼泪送他出去。爱到这个地步,别说回报,连对方的厌恶都不要求,爱让人比死更冷寂。那一刻,心疼这个坚毅如铁的女子,她横下心肠、自说自话、银牙咬碎,她爱上的男人,却以一个无产阶级刀枪不入的大无畏对她小资产阶级情调的缠绵熟视无睹。不是不动凡心,只是心有旁骛。每次送走她以后,便要到妻子灵前絮絮忏悔,他害怕这个激烈的女子会让自己精致的理智如沙滩上的城堡一般溃退不止。然而,未及这座城堡表里如一的毁溃,伊人已如黄鹤袅袅。 有一个古老而落套的励志故事,是说一个青年想要游过英吉利海峡。他孤单的游了很久,都看不到彼岸。无论晴天、暴雨,他都在奋力的向前滑行。终于有一天,少年觉得他永远都不可能到达对岸,于是气竭溺水而亡。他死的那天天阴有雾,云雾消弭,人们发现,其实他离对岸已经近在咫尺。黄依依用生命似乎讨得了迟来的爱情,然而这个结尾,毕竟过于戏剧,其力马扎罗山上的雪,任它在赤道也不会有丝毫融化。我一直认为是黄依依精心编排了自己的死,死亡如同头上盘旋的乌鸦,带着一丝不期而至的喜悦悄悄降临。被情夫的妻子杀死在厕所里,这种死法并不美好,也不堂皇,却充满希望。它是通往另一世界的一个出口,给逼仄的人生宕开一番新的局面。她应该和我一样,是不相信会有来世的。 一个女人,要有什么样的资本,经历怎样的心灵跋涉才能成为黄依依——一个对现实置若罔闻,矢志不渝的爱情信徒和虔诚的自我崇拜者,是灵魂完美的独舞者。你可以爱她,恨她,唾弃她,却无法影响她,占有她。她倔犟的挥洒青春、才华与爱情,愿赌服输的丢下生命,她的狂热吓走最勇敢的观众,她的身后一片寂静。我艳羡她的气魄与毅力,因为女人爱或被爱的前提都是足够爱自己。她有一份表达,就有一分自信。甚至到后来,安在天如何对她,我想她真的是已经不再在乎,她是爱他,那又如何。他柔声劝她回头,她只是笑笑,这是她的舞台,没人能够打搅。她实际上掌控着全局,她温暖的拂过他冰冻的心灵,她默默阅读他眼底欲言又止的悲伤,她微笑着接受他余生的怀念与哀悼。哪怕他口口声声说不爱她,但自她离去以后,这男人的心中再无波澜,他生命中的全部传奇只有一个黄依依。黄依依在这场非死即伤的争斗中,终究是占了上风。 大多数的女人,在现实中永远成为不了黄依依,她们如扶风弱柳需要过多支撑。她们的爱情要有柔情蜜意的回应,她们的付出要恰到好处的感激涕零,她们的容颜要适时适度的被人称赞,她们的生活要许许多多的关怀填满。总有中年遇到丧乱婚变鳏寡孤独的女子,生命似已如朽木凋零,丈夫变心、孩子叛逆、工作不顺,样样的哀苦。却不想,这样被别人的需要填满的女人早已如被掏空的蚕蛹只剩幸福的躯壳。有一天流溢在体内的外物一冲而出,便似纷飞的纸片般颓然落地。这不全怪她们,人面花面相交映时,谁不揽镜自照顾盼连连,却不想这样青春娇媚的美人儿终有一天也会伴着鼾声如雷大腹便便的粗鄙莽汉凄惶入眠;爱情来临时,谁不曾骄矜自重满心期盼,但从他人掌心跌落粉身碎骨的痛楚又怎能免;少年壮志时,谁不曾胸怀慷慨想成就一番大事,却不是谁都能追青云直上其势如椽。生活给了我们太多磨砺与挫折,也让我们过于现实,毕竟大多数人的生活并不写就在描写天才的电视剧里,手上的砝码太轻,负气萎顿在地也是一地鸡毛。玉且碎,瓦尽全。最美好的青春、爱情和誓言却最易溜走,留下最琐碎不堪的,慢慢磨折着。但是,也许有些欣赏和赞美,还是应该不遗余力的留给自己,贫病依然,风雨不弃。在心底一个角落,你的形象宛若神明,在这里,你完成对自己灵魂的原始崇拜与安慰,你卸下所有繁复的伪装与虚妄的欲望,你与这个不甚完美的世界达成和解,你宽宥那些伤害过你的人和事,你成为那个终于到达彼岸的黄依依。
国产剧有的缺点它可能都有。然而这个自恋的主创拍出的电视剧处处透露出『讲究』的味道,这是国产剧中罕见的。
难忘阿炳与黄依依。
97/100:没有前两部分的铺垫成就不了捕风的超越和升华,但若只有捕风此剧终究也不过停步于“精彩”的层面。故事起于平庸,步伐缓慢,但却是踏实地一步一步迈向神境。它就犹如结尾奏响的国际歌一般,无比浑厚,无比苍凉,胜过千言万语,盖过无数俗人试图从剧中找出的组织的罪恶或是国家机器的冷酷。
电视剧比小说好
我怎样才能让你明白我如何爱你?我默默忍受,饮泣而眠?我高声喊叫,声嘶力竭?我对着镜子痛骂自己?我冲进你的办公室把你推倒在地?我上大学,我读博士,当一个作家?我为你自暴自弃,从此被人怜悯?我走入精神病院,我爱你爱崩溃了爱疯了?还是我在你窗下自杀?
听风很神奇但是阿炳的死真是宿命般的悲惨。看风我爱黄依依这个女子爱到骨子里,她怎么能这样精灵而忧伤地美丽着。捕风荡气回肠,在罗雪从钱之江身上取出情报时落下泪来,没有了你,我什么也没有了。还有那一曲探戈。总之,好片。
一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的电视剧,也是为数不多的可以从中解读出许多意味的电视剧---不仅仅是爱情,也不仅仅是革命,还有更多......
麦家把版权又卖给了电影了,说实话这部剧一点也不比《潜伏》差,但评论界不知怎的决定把好评都给了后者
麦家、柳云龙故弄玄虚而已。听风和看风以红军时期破译工作为蓝本,捕风就是改编融合钱壮飞和熊向晖的故事。
风筝之后,再看第二遍暗算,已是初看的十二年之后。惊叹这部剧还是依然还是让人欲罢不能,谍战剧的顶峰之作,确实当之无愧。
这是柳云龙最好的一部片子,而陈数是最成功的黄依依,如她所言:自己已经完全被黄依依这个人物附体了。她就是黄依依,不再是陈数。
看过的国内为数不多讲逻辑、信科学的军事题材电视剧
安在天和黄依依都是受害者,他们爱着的党,国家和人民是受益者。而当受益者——人民评价他们时,不仅不感恩,还骂安在天是木头,黄依依是婊子,这才是最大的悲剧!
应该算是看过的国产片里最好的一部。最喜欢是黄依依这个角色。柳云龙稍嫌自恋了一点。
黄依依刚开始是爱自己,非常自信地爱,后来,一次次地遭拒之后,她才顺着爱自己的思路,细细端详安在天的好,看一次发现一点好,而她对自己的爱,随之湮没进去,再也出不来,那是黑洞,也是迷宫。
柳先生还真自恋
神作!
只有最后一个故事能看。至于前面的,我只能说,柳云龙你是自恋狂麽?!==
柳云龙一个白羊座演了一个摩羯座,敢再挑战点儿么?顺便黄依依绝不是天蝎,射手的可能性大,次选是金星在白羊的双鱼,AB血。有些小细节蠢了点儿,为黄依依加一星
看过小说你就知道剧本写得有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