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的证明EP1】
看来记忆没错,就是这段对话,让当时还在上小学的我印象深刻,心里五味掺杂,没记错的话,当时看到这里,眼眶是有泪水的,心里虐的难受,感动?纠结?难过?悲哀?那真是分不清了,这些还没上战场的学生日本兵,人性犹在,其实还是个什么都不懂的孩子,与冈田他们截然不同
【记忆的证明EP11】
现在还有这种的,这搁德国估计得坐牢,搁日本就是人人冷漠路过。德日的对比太明显了。 不是没有有历史责任感的日本人,但遭到的是这种骚扰而不是民众大力支持,更多的是事不关己的漠然,就像德国总理讲的那样,这样国家是最可怕的,搞不好就会再次【军国主义,全民皆兵】
【记忆的证明EP12】
这诡辩确实像现在洗白侵华历史的套路,完全把个人和国家割裂开,按这逻辑,如果今天我们把日本人全虐杀了,等我们这一辈人死绝了,那这滔天的罪孽就可以完全抹去了?这种无耻的逻辑也就他们能想的出来,不是[历史]阻碍,是[日本对侵华历史的不诚恳态度]阻碍中日友好 。
【记忆的证明EP12】
这一点冈田倒是看的很明白,这也是为什么我对这角色抱有复杂感情的原因,从他的立场看,他无疑是一名称职的军人,他有与君子对弈交心的气魄与胆识,也有对惺惺相惜的知己对手尊敬怀念的真挚感情,但错就错在他站错了队,错就错在他生在军国主义的日本时代,所以他也有阴暗的那一面
【记忆的证明EP19】这段对话真是经典!!这两种日本人,都有,只不过像这个日本教授这么有良心的,少之又少,像议员这样的估计是大多数吧。。。还剩下一些就是对历史漠然的。如果大多数是日本教授这样的,参拜神社的事也不会发生,为什么?民众抵制啊,能想象德国领导人去给希上坟吗?
故事是个非常好的故事,感人,深刻,而且悬疑性强,最后一集揭底告密者,非常有故事性。寻找老兵的过程,表现了右翼势力的猖狂,日本老兵们的心态,串联起来也精彩。
央视的资源相当棒,在日本拍摄,大制作,日本韩国演员齐聚,央视黄金时间播出。
我的团长我的团这种剧,即使在央视播出也会是骂声一片,因为很多人看不懂,央视绝不可能宣传团长这种,不禁播算好的。幸好电视剧观众们普遍看不明白知识分子的矫情和愤怒,自然就劣币驱逐良币了,我的团长跻身最好的反战剧啊!
而记忆的证明,非常浅白,明明白白的线索,绝不深刻,没有团长的哲学命题,却始终没有火起来。
因为不好看。
非常可惜这部剧,段奕宏和冈田总监等人演技被埋没了。我希望这部剧能重拍,剧情、人物要改。
首先,把偶像剧穿插进正剧效果很差。展现新一代青年人的美好,很不错的构思,可惜俩青年演员演技差劲。饰演萧连长孙子的萧忆一头花泽类同款的日本花美男发型,神态举止一看就像日本人,一查果然是中日混血日籍演员。嘟嘴扮可爱或是皱眉表示气愤,嘻嘻哈哈演技差。从头到尾我能看到的都是个日本年轻一代,而不是中国青年。女演员小百合从头到尾扮可爱,大呼小叫,感情没有起伏变化,看多了装疯卖傻,就很厌倦。使得这个本来很有光彩的日本新思想青年暗淡无光。偶像剧的表演方式,中夹有深情高富帅炮灰男二,在沉重的生存之争里谈情说爱不伦不类,被迫看了十集的偶像剧用户体验糟糕。日剧和抗战剧的受众不太重合吧,越想统一收视越是四不像。简简单单就是青年人追求真相互相倾心对抗家庭阻碍,不是很好吗?非搞出偶像剧套路,搞砸了收视。老头老太太作为抗战剧收视主力,能爱看小年轻眉目传情谈恋爱?
第二,人物设定崩塌。萧连长认为要发动人民战争,频频出招。盘点一下萧连长做了什么?1.送两个朝鲜人出去送情报,没有计划出去后的逃跑路线,结果两个人死。2.然后枪伤未愈转重伤的周尚文为不分裂承担下了破坏工具的责任,萧连长替周尚文在站笼吊了三天,被周以罢工解救。萧连长树立光辉形象,周尚文被轻视。3.然后继续招炮灰。和特工等三人成立邪教组织唐山,所有劳工都躲着他们仨,没有群众基础。于是硬把无辜者李继成骗上贼船,在李继成明确反对参加的情况下,趁一次矿难把李报为死人,李继成跑出了送出情报,但策划营救时被日军识破,被杀。4、第一次组织暴动,为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女扮男装的红石阻止不杀对她有恩的两个日本兵,行动中止,已经跑出去的五六个劳工被杀。5、随后是组织成员等三人暴露被抓,理直气壮要求周尚文去救,肺痨的周尚文和冈田下棋到吐血得整个棋盘。放组织核心两人,萧连长威望日高,周尚文被叫维持会长。6,黑社会大哥刘家正继续关押,夏特工莫名其妙怀疑刘家正泄密要杀人灭口,告诉伙夫下毒,在饭里明目张胆下毒,毒死误食的日本兵,伙夫刑囚掏肠死。7、刘家正也因此被日本人杀,他的人归了萧连长。死了都是糊涂鬼为仇人作嫁。日本人明知是中国人下毒但居然没加以利用,剧情编得差。8,之后夏特工杀死发现秘密的密探林山好,萧连长和夏特工争着要顶罪,被日本兵发现,到晚上两个人都没编出合理解释,男扮女装与萧连长有私情的红石主动自污,称被林山好欺负,暴露女性身分,夏连长为了避嫌把俩人一起睡的红石铺位搬远了。冈田不容许有女性在营,乱了劳工的心,红石很快被日本兵杀害,夏连长逼迫冈田枪杀了肇事日本兵。毫无愧疚从不觉得对红石的死有责任。9、核心成员贺子俊、陈四妹暴露,杀死监工,贺主动制造塌方受伤,日本人故意放回贺子俊,夏特工怀疑贺,说组织要审查,贺子俊为证明清白偷冈田施工图被打死。10、邪教组织开会策划时被冈田佣人偷听到需要施工图,小炮灰佣人主动偷图,卒。11、暴动逃跑时坚持一个也不拉下,许多劳工已经站不起来了也要带走,遇到追击时也不弃伤员和走不动的,枪林弹雨中大队人马闲庭信步,团灭。
所以,萧连长左右不定、优柔寡断,夏特工性格冲动、刻薄寡恩、缺少智慧,两个人害死了许多人命,从来毫无愧疚,从来不反思,编剧想由此树立我党和统战国民党特工光辉形象,简直让人瞠目结舌,怀疑是我党的高级黑。一听到萧连长一成不变的“某某某,我的好兄弟”深情独白,就起鸡皮疙瘩,感觉某某某又要被送人头。夏特工原本是特立独行,睿智冷静人设,最后几集从日常耍酷突变兄弟情深,谁死了他都要高喊着冲上去拼命,得几个人拉着,比重情义人设的萧连长还抢戏,浮夸,镜头就看如何耍帅,老实说两个智商不足的角色,演员实在是都不好看。不是真帅,夏特工脸都瘪没了。萧连长一个韩国人汉语是好,但是演八路军战士真心出戏,眼睛里没戏,演技尬。
第三,情节雷。生硬加戏。编剧是真爱周尚文,我怀疑编剧故意在审查范围内黑萧连长和夏特工。他们俩得到了最好的镜头和时长,视觉效果光伟正,嘴里讲大道理,嚷嚷随时准备赴死而随时推别人去死。为了我党的光辉形象,邪教组织唐山虽然很长时间招不到人,仍然被挂在嘴上,严格的党组织运作。甚至给主角萧连长硬加铁汉柔情的感情戏,为增加收视吧,萧连长一直对娇小玲珑的红石怜惜照顾,拥挤的大通铺让红石睡在旁边腻腻歪歪而一直没发觉眼瞎也就罢了,发现红石身份后,红石先跪在地上恳求别泄露,害怕得发抖,下一刻红石就主动投怀送抱确定双方感情,感情戏突兀尬得要命。还有夏特工,明明可以自己出去送情报,偏偏不,我们都以为有伏笔呢,结果一直看该特工卖蠢下去,智商一路下线。
第四,台词白,不知所云,大量翻译重复占用时间,翻译者的台词居然和人物台词一毛一样,居然还带语气,出戏得十万八千里。台词本来可以深化主题的,可是在大量日语式拖沓寒暄中,干货实在少得可怜。编剧文字功底不够。比如最后暴动失败全体被杀,冈田发现唯一幸存者萧连长时的对手戏,明明是很好的控诉、仇恨,深化主题,发挥空间大,层次分明,结果搞成了什么玩意儿?萧连长眼神一点儿仇恨愤怒狰狞也没有,眼睛都没红,没泪水,他就这样眼神清澈地,同劳工们讲话时同样柔和的脸,开始了…辩解?因为冈田为推卸责任,要萧连长活着上法庭接受暴动和分裂国家罪名的审判。萧连长就说我咋能定这罪呢。身边全是死的同胞。这段戏非常失败,台词不知所云。冈田的扮演者是个好演员,但也没办法演出这么尬的剧情吧。
第五,两条线穿插得生硬,构思很巧妙但场景切换得太突兀,从灰头土脸一下切到精致雅间,情感根本没切换。用个简单音效加闪回的画面本可以轻易解决的。
第六,军事场面全是雷点,毫不上心,怀疑自己的智商。最后两集高潮的暴动戏,萧连长,夏特工演员为耍帅没有任何闪避、卧倒(炮在脚边炸开)什么的都可以忍,林中对峙一幕简直让人自挖双目。负责掩护的30个战俘被萧连长安排拖延日本兵大部队,职业军人,有武器弹药,开阔地林中,居然……居中设路障?找死呢?观众的常识呢?没有地利、不据险要,扎成一堆,平地鬼子绕过你不就包抄了?一通掷弹筒,全部送人头,根本没阻碍日军进度好吗。这种拍摄失误妥妥女导演的黑历史。
第七,结局揭晓情节差,不能自圆其说。最后的悬疑是谁出卖了计划,萧连长一生困惑,怀疑有内奸并害死了两个人。结局揭晓是女医生发现了李继成伪装的邮递员,冈田因此掌握了暴动撤退的路线。可是之前交代冈田并不知道暴动的规模,突然料事如神的设定简直成谜。不能合理化自圆其说的故事不是好故事。
本来好好的戏啊,多好的故事,容易理解的剧情,难得的制作班底和平台,没火起来,一定是存在很多问题。希望重拍。可惜了几个好演员的演技了。年轻和年老的冈田都是好演员,起码入戏了,善良的池田很贴切,年轻、年老的变态狂山花队长蠢得居然也有点可爱,都很出色,本该是好好的群像剧,被强行耍帅的毁了,非常可惜。为了两个光辉形象而拉低了整剧的逼格,又成了主旋律影片,编剧再腹黑也改变不了捧党员的格局,又丑化两个毫无领导才能的人导致的悲剧,这样的分裂,也使得剧里破绽百出。
段奕宏饰演的周尚文令人惊艳,表演有张力,隐忍、骄傲、坚毅,以病弱之躯争取来了劳工的生存空间,对人们的误解云淡风轻,不辩解,不焦虑。一个真正通达世情的知识分子,对国家有担当,对国人有兼爱心,如果不是身体原因不会放弃的。得知全部处死令后身体重病又被监禁,不得不交出领导权时,内心是崩溃的。如果暴动由周尚文策划,也许是另一番局面了。白瞎了老段的演技了,和萧连长、夏特工尴尬的扮酷表演对比强烈,可惜了这部剧,老段在这里的戏大家所知甚少啊。看完这剧又去刷我的团长治愈了,别看豆瓣评分高,为情怀吧,剧经不起推敲,逻辑混乱,死局。
1.日本人和中国人之间的交流通过翻译,翻译的语音语调很不舒服,有时候剧中部分又会没有翻译;2.推理上肖忆是会日语的,类似于日本人之间对话的处理,此部分直接用中文取代,但说话的声调,尤其是小百合和肖忆之间的对话,让人感觉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引进的台湾片;3.诸多剧情的不合理,如闪红石作为劳工营中一名女性,可能出于创作艺术的考虑,但那么长时间不被发现,甚至于被日本人保护,到被发现时也没有另作处分实在不合理;爷爷快要不行了,肖忆还在慢悠悠的调查取证,尽管过程中和爷爷电话交流了几次,但临了也没赶上送走爷爷也没给到爷爷想要知道的消息;劳工营里刚开始对劳工紧张和残酷的手段,在后面的剧情中明显缓和减弱;明明知道肖汉生几个人在图谋暴动,却只为了找到主使而迟迟不采取行动;肖汉生和闪红石在地震中明明有机会干掉日本兵包括山花隆美,甚至直接趁此机会直接暴动,却反过来还救了他们……4.结尾部分的处理太过草率简单,爷爷突然转性让之前对外孙的帮助前功尽弃,而没有一点过渡处理;两个年轻人在一起不是完全不合理,,到处理的手法太过简单,使得感觉犹如狗尾续貂。最后感觉豆瓣得分那么高,主要是基于抗日题材没有被拍成抗日神剧的原因吧……
我电视剧涉猎得比较少,印象中,这一部是最好的。好在以下几点: 第一,让国民党军官做了第一主角,在天朝这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
第二,视野非常国际化、现代化,比较客观的描述了各类人物,共产党、国民党、日本军人、普通百姓、土匪等等,对卷入战争中的各类人物都没有脸谱化,这种视野是好莱坞电影惯用的,但在中国还比较少见;
第三,关心个体命运,中共文化向来推崇集体贬损个人,要求个人为了国家、集体、大局而牺牲自己的生命,可以说很不尊重个体生命,但本剧的主角周尚文却是个有大局观愿意牺牲自己但不强求别人为了更大的目标而牺牲的有人文情怀的人,这个角色实在太棒了,搁到今天也是意识超前的人物。
萧汉生(共产党):你根本就不懂什么叫人民战争! 周尚文(国民党):因为战争根本就不属于人民!
看完之后,我决定再也不买日货了。
没有脸谱化的角色,故事太惨烈。老段真绝色!李光洁在里面真好嫩…裴秀彬居然会中文(配音大概是赵岭老师)。减一颗星是因为时空穿插这个点没有把控好,两边的交叉过于频繁,导致剧情严重割裂,情绪刚培养好呢,就又转场了…实在是出戏。
2011-8-30,三星改四星~至今没看到结局
在我还电视的时候觉得最好的有关抗日战争的电视剧没有之一。撇开"政治正确"这一点不谈, 光有 "你永远都不懂得人民战争。" "因为战争根本不属于人民。" 这两句对峙就够出彩了。
不记得剧情了……只记得小时候暑假在电视中看到,被惊着了……阴郁的氛围……又害怕,又想知道这些人的结局
2014-11-22 其实应该好好看看的……结局是毛?毛?
当年看时候,还觉得挺好的,立意挺新颖的,后来看了五十年代的《桂河大桥》,突然好想问编剧,你是不是借鉴的有点过了!段奕宏的儒雅还是很让人难忘的。
气氛压抑,对待中日之争,既有情怀也有胸怀,故事和立意都是稀缺类型,但我对剧情走向提不起兴趣,4集弃
我们记住那段历史是为了避免历史的悲剧再次发生让人民远离战争 就像周尚文所说的那样“战争根本就不属于人民”,但绝对不是为了把老一辈的那段仇恨延续下去!个人评价:8.7分
杨阳拍摄的比老陆川靠谱多了
这么冷清,看来央视的人气不行啊。不过段奕宏演的军官是超帅啊!
高中时代教育频道播放,当时还不认识什么明星,具体细节也想不起来,唯一留下的印象就是:好看,扣人心弦!还记得当时的《上海电视》和《新民晚报》都有评论为神马中国人设要用个韩国人来演,也是一时热点了。
其实现代部分的戏更有意思一些,除了两个小年轻,其他日本人的演技都不错,还算合格地表现日本这方老兵的众生百态,而过去这部分的演员演技太良莠不齐了,老段话剧腔太严重。另外那个韩国人演的角色的智商太令人着急了。
创作前后历时近5年,当然留给观众的印象和影响更会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PS: 矢野浩二帮了中国影视业不少忙。
zzh事件发生后想到了小时候看的这部剧,在我看来这部是央视当年抗日题材的一个特例,他太真实,太压抑,选题又太少人了解,是多数人不知道的抗日战争。 db很多人都大赞那句,“你根本不懂什么叫人民战争”“因为战争本就不属于人民”,充分表现了当年(或者现在依旧是)的豆瓣是多么的小布尔乔亚的无病呻吟,我看来这句话正是说明果党失败的原因,虽然我很喜欢老周,但这句话他不该跟老萧说,他该去问问那些俘虏他的日本兵,为什么把中国普通人民拖入一场战争…该去问问后面他饰演的团长,为什么上峰要抓壮丁把人民拖入战争,该去问问他淞沪会战的好同僚飞将军孙元良,为什么强抢女学生,把人民拖入战争…然而最终老周也逐渐认同的老萧的主张,并且认同战俘团结起来组织暴动,我想那些推崇这段对话的人,大约是不愿意谈论后面这些情节的
生灵涂炭的民族耻辱史,活灵活现地展现在面前,重温民族的痛史,警醒和鞭策
小时候看过感觉挺震撼的,现在才发现韩国演员裴秀彬居然是主演之一
说它是一部抗战片,不如说是一部反战片。一直觉得在中国,真正宣扬反战思想的片子,其实不多。当然它的精彩之处不仅在于反战的主题,更在于塑造了一个个典型又生动的人物形象,各色各样有着不同背景和经历的人,在面对或者回顾同一个事件的时候他们的一言一行,展现众生百态。
很小时候看过的,我印象里最好的日本相关历史电视剧前三名,不管是剧情还是演员。记得有一个矢野浩二在房间里,听一个姑娘唱樱花的镜头,感觉我这辈子都忘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