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的故事

已完结

主演:葛优,张瞳,侯耀华,吕丽萍,吕齐,童正维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1992

 剧照

编辑部的故事 剧照 NO.1编辑部的故事 剧照 NO.2编辑部的故事 剧照 NO.3编辑部的故事 剧照 NO.4编辑部的故事 剧照 NO.5编辑部的故事 剧照 NO.6编辑部的故事 剧照 NO.13编辑部的故事 剧照 NO.14编辑部的故事 剧照 NO.15编辑部的故事 剧照 NO.16编辑部的故事 剧照 NO.17编辑部的故事 剧照 NO.18编辑部的故事 剧照 NO.19编辑部的故事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编辑部的故事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位于北京某处的《人间指南》编辑部,聚集着六位性格各异知识工作者。老年知识分子里:主编老陈(吕齐 饰)对待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牛大姐(童正维 饰)快人快语、疾恶如仇;老刘(张瞳 饰)胆小怕事,体现着传统知识分子懦弱的一面;中年知识分子余德利(侯耀华 饰)善于接受新事物 ,聪明圆滑,带着点市井江湖的习气。青年一派,李冬宝(葛优 饰)想法前卫,正直善良,总想和机敏美丽的女同事戈玲(吕丽萍 饰)处处对象,无奈戈玲心高气傲,对待貌不惊人的冬宝不冷不热,若即若离。   因工作关系,编辑部的同仁经常接触社会各阶层的人物,光怪陆离,三教九流,改革开放大潮下的人生百态在小小的编辑部内一一呈现……   本片被称为中国第一部电视系列喜剧,由赵宝刚和金炎联合指导,马未都、王朔、冯小刚担任编剧。只有傻瓜和马 第六季唤醒死者第四季软弱神秘友友悄悄跟着我你好,德古拉侣行攻略之确认你是我的人乡村爱情协奏曲钢琴木马澎堤池警界争雄明星之恋石之岛坠落JK与废人老师爱在天摇地动时丑闻第七季喜马拉雅:风驻足之地绝命急先锋 (国语版)女理发师天庭外传 天庭外傳只因单身在一起妈妈的神奇小子(粤语版)命悬一线全都是泡菜无耻之徒第七季原始生活40天第二季劫中劫向阳而生美女与亿万富翁:巴厘岛我命中注定的人艾曼妞与最后的食人族圣徒妖姬老处女1939一本漫画闯天涯II妙想天开 粤语我的少年时代2024幻世浮生修车铺日班猎人我们这一天第五季谁可相依粤语版没有秘密你是我的菜熄灭的日光红尘1994隐形同盟

 长篇影评

 1 ) 在那个“人间还值得”的年月里,人人都需要一本《人间指南》

“你好,请问是《人间指南》编辑部吗?”

听到这句话,不怕暴露年龄的小伙伴一定马上就能描绘出当年和爸妈一起看这部剧时全家一起乐呵的场景。

这句经典台词以及这本《人间指南》杂志都出自1991年出品的“中国首部电视系列喜剧”——《编辑部的故事》。

如果你实在对它没有印象,那某火腿肠广告一定能让你想起它。

“冬宝,干嘛呢?”

“想戈玲呢!”

葛优饰演的李冬宝以及他所明恋的戈玲(吕丽萍饰)是《人间指南》编辑部的青年代表,他俩和牛大姐、刘书友、于德利、总编老陈,一起在编辑部里各司其职。六个人个性迥异,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有人总结道:

权术专家——陈主编 谨小慎微——刘书友 巧心钻营——余德利 马列主义老太太——牛玉清 文青鼻祖——戈玲 人见人爱——李东宝

于是,编辑部的故事就以这6个人为中心展开。开篇第一集,编剧和导演采用对比的手法,寥寥数语就把人物性格展现出来。

西装革履、很有经济头脑的套路王于德利(侯耀华饰)VS唯唯诺诺,胆小怕事又带着袖套扣扣搜搜的老派知识分子刘书友(张瞳饰)

年轻时髦前卫的戈玲VS张口闭口政治口号的牛大姐

仅用6分钟,编辑六人行中的4位核心人物之个性就一览无余。接着大家话锋一转,提到组稿困难,杂志越办越差,从而引出压轴出场的男主李冬宝。

人见人爱的李冬宝并非浪得虚名,不仅一张嘴特能侃,接下去的每一集你就会发现他负责人、有原则、坦荡善良的本性。而且对戈玲的一往情深也让人动容,尽管戈玲一直若即若离地晾着他。

开篇的矛盾正是为了前两集“谁主沉浮”的主题做铺垫。其实编辑部的故事是以杂志效益不好,面临组稿困难,编辑懒散,前途一片灰暗展开的。

这本杂志不好的什么程度呢?陈主编在路上遇到一个大妈买了十本《人间指南》,老陈问她,买这么多,是因为杂志好看吗?大妈不以为然地说,是因为纸质还不错,可以拿回去给孙子包书皮!

作为主编听到这样的话是很桑心的。奈何其他5个编辑早就因为杂志不景气和萌生了离职的想法。特别是李冬宝、戈玲、于德利三位青壮年,纷纷到人才中心另谋高就。李冬宝甚至明确表示,如果没有戈玲,他早早就撤退了。

这时候,陈主编想出了一个法子,他宣城自己即将退休,并且将在编辑部内部提升一位主编人选。

果不其然,这一消息刺激了整个编辑部,人性也在此时展露无遗。大家开始拉帮结派,窃窃私语。李冬宝和戈玲终于也为了此事在深夜幽会,谋划“夺权”大事。

刘书友更是把非君子行为发挥的淋漓尽致,在老陈面前把编辑部的人各打五十大板,就为了表示自己是最合适的主编人选,虽然被陈主编四两拨千斤拨回来。

接着又是讨好李冬宝,

又是跟于德利摆资历。

而余得利呢,早就以“余主编”自居,到处拉广告,提升杂志的赞助业绩。

正当众人忙得不可开交,也打得鸡飞狗跳的时候,陈主编老神在在地打着太极练着功。等他掐指一算估摸着时候到了,才慢悠悠地晃回编辑部主持大局,并告诉告诉大家,自己这一举动,无非就是想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让大家正式杂志没办好的原因,并且拿出具体可行的方案重振《人间指南》。

终于,在第1.2集老陈carry全局的情况下,编辑部回到正轨,并且开始真正地让《人间指南》成为大众的指南。

为什么要推荐近三十年前的这部《编辑部的故事》,首先因为它台词幽默,金句频出,看问题的方式比我们现在许多人的三观都要正。

(余得利妈妈对于追求自我的觉醒)

(顽固刻板的牛大姐也有这种体悟)

在好听的京片子互怼耍贫中,也常常让人深思。随便拿出一张对话截图就可以赶超现在的段子。

(这句话最早出处在这里啊!)

(李冬宝的撩妹技能满点)

(来自戈玲的吐槽)

其次,剧中所讨论的几个话题,到现在看来分分钟可以上“热搜”。比如侵权问题、人工智能、小保姆、大龄青年婚嫁问题等等,甚至在女性独立方面,其中,人工智能这一集的名字叫做“飞来的星星”,是不是想起前些年大热的韩剧?

虽然是喜剧,但是它并非一味追求完美大结局。

关于侵权话题的那集,虽然编辑部的同仁们个个都是人精,但是也因为一时贪念,导致落入他人的合同陷阱,最终被告上法庭并且败诉。结局虽然大家都垂头丧气,但从中吸取了很大的教训。

《小保姆》中,胡搅蛮缠,无知任性的小保姆米继红实力诠释了什么叫做“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刚结束了对米继红的厌恶,下一集就阐述了夫妻关系的主题,老婆明明是个母夜叉,却在众人面前装可怜,而丈夫懦弱无能,在李冬宝他们为他主持公道时偏偏又打退堂鼓。

这两集让人家不禁反思,人们常常以为的弱势群体,是否真有他们表现出来的那么“可怜”。而要求人人都必须为他们伸出援手,是爱心使然还是道德绑架?

而在《飞来的星星》中讨论到人工智能机器人,更是让编辑部的所有人展现出人性最丑陋的一面。在机器人的挑拨下,为了一己之私互相揭短,互相陷害。眼看着大家同时陷入危险而不自知,搞笑的剧情中却也令人汗颜。

早在九十年代初就会有这么犀利的对白、时髦的话题以及看似光怪陆离却又无限贴近我们现实生活的剧情。来,让我放上百度上关于这部剧的基本信息。

总策划郑晓龙,执笔编剧有王朔、冯小刚、马未都……现在一下子可以理解剧中那些金句是怎么来的吧。再加上以下无法复制、超级豪华的“打酱油”阵容:

濮存昕扮演的诗人

张国立扮演相亲青年的赵永刚

刘蓓扮演的歌女双双

于谦扮演的警察甲

甚至连冯小刚、英达都进去友情客串过。

除了演员阵容,剧情走向,看事观点等等,还有剧中的每个人都真实且接地气,他们缺点很多,优点也不少。这一集让人气得牙痒痒,下一集就让人心生敬佩。没有绝对完美、高高在上的大主角,我们都能从他们身上找到自己,找到身边的每一个人的身影。因此,在看剧的时候总会想到,如果是我的话,我可不会这样/我也会这样。因此,不管过了十年,三十年,还是六十年,也许这部剧,依旧让人很快入戏。

李冬宝说,活着不易,是个人都饱经沧桑。

所以,不管人间值不值得,这本近三十年前的《人间指南》,也许还能在现在给你一些小小的生活建议吧。

END

建议和97年贺岁电影版一起看,可以感受到葛大爷强大气场的提升。

*本公众号图文消息为「黄金妖」独家创作,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

*本平台所使用的图片、音乐、视频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部分作品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以协商相关事宜。

 2 ) 北京西交民巷50号

还没开始 坐那我就开始乐 没皮没脸的乐 等着 说不准 谁就要出来 给你贫感 此时看彼时 现在的腕 意外出现 就像看所有人的青葱岁月 满脸的真实嫩劲和痞气 昨儿看到第13集,甜蜜的腐蚀 莫怀远 北京大老爷们儿 委实的典范 挖社会主义墙角 糖衣炮弹中透着那股坏劲儿 咱不怕 道德败坏 咱个儿高 夹眼缝 微举颌 的痞气 一张嘴 浑身就是劲 别不服 不服就上辙 东宝 也忒坏 最后发起围攻啊 愣是把 莫怀远 挤得 没辙了 看 看 看 就感觉跟看历史回顾片似的 曾经的景儿 一道道的又出现 现在广告词也改了 不再是 东宝:想呢?想葛玲呢呗! 那时候是最北京的时候 北京人就是这么贫起来的 有时候 我在想如何理想主义还未曾抹灭 我也肯在末日前 多吃几份儿红烧肉 会不会就没有遗憾了呢 管他呢 反正现在我只关心打卡一下 打卡二下 其实我还想说很多 但是跟他们比起来 我真是没词了

 3 ) 怀念美人

92年的时候,我8岁,那时候总感觉时间过得很慢很慢,觉得要是到30岁都特遥远,觉得要活80岁的话简直是种煎熬。那时候的歌感觉都是诗情画意的那种,邓丽君的好多歌还有毛阿敏的思念感觉特别美,特别浪漫。那时候最喜欢的运动就是骑自行车,总想着赶快长大,能骑更大的自行车去更远的地方,甚至幻想过爬上我家不远的铁道线上的火车,但是害怕回不来最终作罢。 20岁以前,我相信自己未来很多可能,我相信我会很早结婚佳偶相伴,我还相信我永远不会再跟我的家乡有任何交集,我相信很多事儿一定会发生,有着莫名的自信和无限的希望,那是一段充满情感和幻想的时光,那是一个段充满精力和梦想的时光。 九几年第一次看《编辑部的故事》的时候就觉得特别好笑,挺好玩的,里面说话的风格跟别的电视剧都不一样,后来才知道这就是冯小刚冯氏幽默的专辑啊。那时候我对本剧最大的意见就是很多故事没结局,那个时候还不知道开放式结尾这么个说法,总觉得是没播完。冬宝和戈玲这种轻熟龄的打情骂俏和办公室恋爱还看不太懂,就觉得冬宝你到是直接点儿,上啊!太墨迹了!看那个《飞来的星星》那集看到冬宝和戈玲喝交杯酒了,特兴奋,觉得终于好上了,然后戈玲又不认账了,觉得戈玲特坏,冬宝被耍了。但到结尾导演都没明说让戈玲和冬宝结婚或者谈恋爱,觉得导演特不厚道!还有当时看到那集说地球要末日了,我还觉得自己要抓紧实施地下堡垒计划呢。从小我就一直都有一个梦想:我要挖一个地洞,特深那种,然后自己在遇到战争和地球末日的时候能藏起来,躲过去,而且要谁都找不着那种!我还做了很多准备呢,因为遇到很多困难就没实施成,现在我都觉得地堡这方案有机会还可以实施,觉得自己小时候就特有远见。 今年我2021-1984=37岁了,虚岁都38了,回头再来看这部剧,真是感慨万千啊,特别是本片的一个个大美女啊。吕丽萍当年感觉特别有气质的一个女人,还有演歌星双双的刘蓓、演小保姆的马晓静、爱上老师的大学生王澜、演假智能机器人的李玲玉、跟赵永刚(张国立饰演)相亲的田珉,都是绝代美女啊!天哥皇后李玲玉排第一,至今单身啊,田歌的妹妹田珉必须排第二,也是至今单身啊,新疆塔城人王澜排第三,后来患癌,也是单身,吕丽萍只能排第四,在本剧里真是本色出演,和张丰毅离婚后三婚下嫁现在的孙海英,马晓静排第五,剧里剧外都是个小作精,后来被B X L给B Y了,刘蓓真论颜值必须最后一名。刘蓓一婚嫁给张健做张健的第二任妻子,离婚后嫁给导演张黎,做张黎的第五任妻子,后来小宋佳(还TMD是我们哈尔滨人)第三者插足,张黎为了小宋佳和刘蓓离婚,离婚后小宋佳上位后又把张黎踹了,他俩也没结婚,张健又把刘蓓给追回去了,两人复婚,刘蓓继续做张若昀的后妈了,这些年发生在这些大美人身上的情感历程都关注着呢。不只是因为关注美女,还以为这些人都是时代的先行者,他们到经历真的是一种参考。纵然岁月无情,但是再看到这些大美人仍然是激动万分,坐卧难安的感觉啊!转眼快30年了,搁到今天也都是旷世美人啊!真是又要感叹美人迟暮了……

赵宝刚拍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其实编剧最早是王朔,后来剧本不小心弄丢了,冯小刚把剧本一个字不差的背了出来。于是冯小刚从美工摇身一变成了编剧,模仿着王朔的语言又写出七八集剧本。早年冯小刚就能整本的背出王朔的书来,冯小刚求郑晓龙给自己引荐结识王朔。后来他说认识王朔,就好比“抬头看见北斗星”。这两个人都是冯小刚的贵人。再有才华的人也得需要机遇,郑晓龙和王朔就是冯小刚一生机遇的开始。

 4 ) 经典!!

人来客往的不算,单讲编辑部的六位。我最喜欢李冬宝,性格好人品好,就是长得丑点儿,也不是他的错。大概这也是王朔的意思,人无完人啊,所以赵宝刚找到了葛优。最烦就是牛大姐,满嘴马列,她这个姓真是画龙点睛。最瞧不起老刘,唯唯诺诺窝囊一辈子。最佩服老陈,看菜吃饭,看人说话,四两拨千斤,是个讲领导艺术的领导。余德利是人如其名,“得利”也“得力”。戈玲就是一普通知识女青年的典型,可发展空间很大,可说的太多了,没办法一言以蔽之。
如果不是因为看着这些熟悉的面孔年轻时的模样,我还真不觉得这是部1991年的老电视剧。按每个故事的内容我给换个名字:换代选举、小三单恋、职业骗子、家常便饭、保姆难寻、支援交警、男女关系、酒吧歌手、行贿受贿、宇宙科学、吃喝之风、夫妻矛盾、两岸亲情、减肥风波、托人办事、智能秘书、玻璃相亲、抗涝救灾。这些类似事情都是活生生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以此为题,写出大同小异的故事来。敢情,城市生活日新月异的是楼和路,而不是住楼走路的人。真做到Better city了,就一定能Better life?明年就是这部电视二十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二十年啊,树可以树两茬子了,而对于人而言刚够一个受精卵变成大一新生,或者刚够一大一新生饱尝人间冷暖达到不惑之龄。人的成长真不易。

 5 ) 《编辑部的故事》全网下架了,我很怀念他

首发于《新京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NzQyMDEwMg==&mid=403441662&idx=1&sn=bab7e2f22fdd7b3680b588f939034a91&scene=1&srcid=03071gyhfDLuTprqh53y2SWw&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wechat_redirect

“打在胎里,随时可能流产;当妈的一口烟就可能长成畸形,长慢了心脏缺损,长快了就6指;扛过十个月,一不留神让产钳把脑袋夹扁了,都躲过去了。小儿麻痹,百日咳,猩红热,大脑炎,前面等着;哭起来呛奶,走起来摔跤,摸水水烫,碰火火燎;是个东西撞上就是半死,钙多了不长个,钙少了罗圈腿;混到能吃饭能出门,天上下雹子,地下跑汽车,大街小巷是个暗处就躲着坏人,赶上谁都是个九死一生。”

每年过年,《编辑部的故事》里冬宝说过的话都要被我转发一次,甚至用在公司微信公众号当作拜年。我觉得,这样深刻揭露现实的回顾和反思才是最好的新年祝福。

这人呐,贵在清醒。
 
昨天夜里,同样喜欢这部剧的漫画家大鱼给我发了条信息:《编辑部的故事》全网删除。跟了句,希望只是版权问题,而不是因为吕丽萍嫁给了孙海英。



△乐视的播放页面,显示已经下线


△爱奇艺、优酷、土豆、腾讯均搜不到正片片源


△搜狐也是这样

目前有一部分说法是因为版权授权到期,另有一部分猜测是也许因为吕丽萍嫁给了孙海英,如果是后者那《激情燃烧的岁月》也应该下架哇,但这部剧在优酷仍然能看



讲真,今天因为听到这个消息伤心了好一会,《编辑部的故事》对我影响太大,我说我找相亲对象都要求男方一定要看过《编辑部的故事》这事你信吗?这剧对大家而言也许是种情怀,但之于我,还藏着很多热血的理想……

微信号:yuleyidian
新京报文娱采编团队炮制
本号内容均属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20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受精卵都会用避孕套了,回过头来看《编辑部的故事》,真是太阳底下无新鲜事,围绕着《人间指南》编辑部,王朔赵宝刚把该说的都说了:换代选举、小三单恋、职业骗子、家常便饭、保姆难寻、支援交警、男女关系、酒吧歌手、行贿受贿、宇宙科学、吃喝之风、夫妻矛盾、两岸亲情、减肥风波、托人办事、智能秘书、玻璃相亲、抗涝救灾,和现在的时装剧也没什么两样。



《人间指南》是什么?差不多就是《知音》+《读者》+《爱人》,《编辑部的故事》里面很多梗现在看来都不过时,在当年更是觉得超先锋



△比如这剧里有直到现在都时不时会出现在时尚圈里的icon:吕丽萍饰演的戈玲,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个标准的文艺女青年:的确凉衬衫,淡紫色长裙,平底小皮鞋,瘦、高,动辄就一欧美街拍范儿。



△还有当年这些女青年们,多潮~所以,赶紧去把妈妈的旧衣服找出来,什么丝绒裙啦,背带裤啦,都是好货,千万别给卖咯!



△也是点破了一些“剩女”背后的真相:戈玲的文艺青年气质不仅在穿品上,“作”,那是相当的“作”,亏得冬宝有耐心和打持久战的强大内心,要放到现在,男人不仅数量少且个个玻璃心的年代,你戈玲是富二代么?官二代么?貌若天仙么?下得了厨房么?就会写几个字你就敢“作”?剩下得了!

以及,看这剧多半你都会爱上葛优演的李冬宝这样的男人,尤其在现在



△话说冬宝这一型儿的,真是性格好人品好,略长得丑点儿也不是他的错。当年的葛大爷绝对也是枚文艺青年、不仅玩单反戴贝雷帽、还在No smoking的标志下抽烟!



△而且脑子超好使,金句频出啊!当年拿着小本本都记不完啊~有才华的男人都是不浮夸女人的挚爱。

不过看到葛优“冬宝”就知道王朔就是这口味,毕竟人无完人啊。而他的意义就是供人自省——睡前想想,如果你是事业有成的60后,摸着开始发福的肚子忆往昔岁月,你自己当年是否也如同《编辑部的故事》里的冬宝,是个义务献血打苍蝇灭老鼠购国库券晚婚的五好青年?如今却如《非诚勿扰》里的秦奋,钱不缺,朋友却越来越少?

不仅俩最亮眼的主人公性格和经历在当下看来仍有说道,《编辑部的故事》从戏里大小角色的性格到他们的扮演者都很华丽,这剧的阵容就是“当年娱乐圈的半壁江山”!



△见过世面的余德利,聪明圆滑,有经济头脑,甚至带有一些市井江湖的习气,演员侯耀华,不用多说了



△坚定的社会主义分子牛大姐(图中),快人快语、嫉恶如仇,三观尤其正,就像现在每个团队里总有个这样的“正三观”,演员童正维。牛大姐有个绝对金句啊!“我们女人一生总要疯几次,不像男人,永远清醒。”到现在都忍不住啪啪鼓掌~



△还有胆小怕事的“老刘”,演员叫张瞳,北京人艺的老前辈啦,已于2007年去世。

客串的腕儿也不少,都是大熟脸



△冯小刚,他还是这剧的编剧之一,对,编剧阵容也超豪华:王朔、马未都、冯小刚,啧啧



△濮存昕,濮哥就是嫩帅!



△矮油,这不是郭德纲的纯爱CP于谦老师么?



△娘娘腔“张国立”



△以及伟大的朝阳群众……【对不起走错片场了】

当然,这剧最令人嗨的是里面的“嘴炮技”,精彩,一种高级的精彩,随便挑几句:

抱歉,刚才我说是公安局的,让您心虚了。

我胖我的,关你屁事!

你说我吧,多聪明,真是蓝精灵转世,一休托生,打针吃药还都弄不傻。

我们冰箱是多功能的,除了能当冰箱,放上钱就是钱柜,放上衣服就是大衣柜
(然后冰箱老嗡嗡响,推销冰箱的人又说)
这种压缩机是日本特别为美国摇滚音乐爱好者设计的。

文人办事就是麻烦,干轻浮的事还要出师有名!

当年的故事始于1992年那个阴沉闷热的夏天,吕齐饰演的陈主编走下那辆红白相间的公共汽车,去向编辑部,宣布自己退休。因为,一本他为之奋斗了多年的杂志因为销量低迷而面临编辑部解散。


20年后的今天再来拨开故事的序幕,毫无违和感。2012年底纸媒开始唱衰,终于在2105年爆发,那些陪伴我们、甚至供给过我们快乐的报纸真的没了。

10月27日,我去买最后一份《上海壹周》,和报摊主瞎扯:这期有没有卖得特别好啊?知不知道报纸就要没了啊?她没大反应,就说我手上的是最后两份。然后问我是不是要给人带一份自己留一份,因为买报纸的人本来就不多,买两份的就更少了。

报纸没有想象中那么隆重的告别,“悦读版”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专栏里写了离别,作者名字后面有微信公众号——可能是以后工作的方向?

也是那天,大鱼给我发了一张图片,是一幢两层楼房,第一眼没认出来,但我依然凭感觉调侃他:总不能是《人间指南》编辑部吧?

答案就是。

西郊民巷,人民大会堂边上,那里有戈玲和冬宝的青春,那里有报纸的黄金年代。然而,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问题。李冬宝们并不能写出真正的《人间指南》,却在那个过程里,丰富了别人和自己的人生。所以,没有了报纸,写字的人也不是一无是处啊。

 6 ) 语录

 短评

葛优年轻时候可真歪瓜裂枣

8分钟前
  • 螺丝இ
  • 力荐

印象中是不喜欢的风格

12分钟前
  • 还行

王朔、冯小刚、马未都、赵宝刚、郑晓龙、刘震云这几个基本上奠定了这部戏的风格,外加葛优这几个,这部戏确实活了,也就火了。基本上也探讨了上个世纪80-90年代改革开放之后的诸多社会热点问题,其实也算是紧跟时代脉搏,现在看,不失为一部当时社会反映的活化石。后来这几个都是腕。8.5

15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今年过年重看了一遍,修正了小时候的一些印象,余德利没那么坏,编辑部有个这样的人还真是省了很多麻烦,换现在的话就指望他创收了;戈玲真的很潮,很多衣服现在看依然好看,可能材质不太一样了但很多配搭绝对现在也看得上眼,后几集的妆容居然跟现在正好契合,怨不得那时会被牛大姐们看不上眼;李冬宝是文艺青年,小时候还以为他是流氓小混混;老刘最蔫坏,为了占便宜不怕打脸,推脱责任遇事就躲,不过好歹是善良的,牛大姐稍好,但思维方式实在有问题,说不到正题办不了正事;总编老陈超厉害的,面儿上绝对是个好人,其实老江湖深熟谙社会行事规则,既有方法有原则也有心胸和逻辑,是个好领导。台词简直值得青年编剧逐句背诵。后面有几集编的松散,逻辑偏一根筋那种,不如前面来得爽。看完这个再看《我爱我家》会觉得不够犀利。

16分钟前
  • U 兔
  • 力荐

上世纪90年代过去了 我大概要用一生去怀念她。

19分钟前
  • 迪仔I编号223
  • 力荐

中国最早的情景喜剧???

21分钟前
  • 仓郡
  • 还行

理想主义情怀还未曾全部泯灭......

25分钟前
  • 僧撸矛机茅笆时
  • 推荐

我就是這么貧起來的~

26分钟前
  • 米姐起飞
  • 推荐

就凭我对葛大爷各个时期不分黑白的喜爱,我也不可能是颜控啊~————————————————这个剧的精髓全在片头曲里了,25集就没跳过片头,听了25遍。此剧拍于1992年,而每个有常识的中国人都知道这个年份意味着什么。因此它就成了理想主义的尾声,市场经济的前奏,首都的小老百姓渐渐过得好了起来,仍然在谈论地球宇宙和人类之爱。价值虚无之前的荒诞和计划时代的社会性互搏,解构的意思总在那儿一拱一拱的,可是都不彻底,因为最根本上,是社会人间充满善和爱的主题在那儿托着,这说明,80年代还没完全过去。戈玲特别酷。而且戈玲剧中每一身衣服都好看,穿搭特别有参考意义,果然时尚是个圈。

29分钟前
  • 苏丽珂
  • 力荐

至今仍是中国顶尖的情景喜剧之一。

31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力荐

好段子真是隔二十年还是好段子啊。

36分钟前
  • 王大根
  • 力荐

北京话普及剧

38分钟前
  • 云中
  • 力荐

-东宝,想什么呢?-想葛玲儿呢~

41分钟前
  • littletwo
  • 推荐

必须五颗星,全剧每集一个故事,个个故事都精彩纷呈。编辑部里个个儿都是人精,全都戏精上身,把人物都演活了。每集看得都乐得前仰后合,太逗了。

46分钟前
  • 元宝宝
  • 力荐

重看一遍,小时候不懂。它里面的冷嘲热讽放在今天仍然不过时。社会基本没什么进步,除了每个家庭的钱比1991年多了一些。

50分钟前
  • 魏晓波
  • 力荐

同《我愛我家》一樣,《編輯部的故事》也顯示了中國90年代作為過渡時期的語言特質:老幹部牛大姐和主編老陳,滿口革命語言和大道理,而80年代的新青年李冬寶和戈玲,則對這套正統話語缺乏信賴,並不斷加以虛無主義的解構(戲仿、調侃)。他們點評人生百態、社會問題以至國際事務,其《人間指南》編輯部,正試圖像上帝一樣指導人間的生活。這顯示的是90年代初期的一種文化想象,即出現一種新型的社會組織形態,替代原有的黨政機關履行職責,告訴人們怎樣的人生是有意義的,應該過什麼樣的生活。2020年4月疫情季於海甸島家庭影院。

53分钟前
  • Bork
  • 力荐

4.5;台词密集,嘴炮不断,抖机灵得恰到好处,知识分子的冷幽默雅而不俗,结合时代特色,针砭时弊绵里藏针,细品之余大有深意;六位主角性格各异,形象立体,戏剧冲突制造得极为自然,堪称社会缩影;配角也是大腕云集,红花绿叶皆出彩;国产剧的盛世,可赞可叹。

5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

59分钟前
  • 十个斗的眼窝浅
  • 力荐

这个电视剧只要在电视上播,我肯定要看的。反反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又下了全的看。

1小时前
  • Chris 一切由无聊开始
  • 力荐

北京人所向往的充满希望的年代

1小时前
  • Over5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