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德古拉

2集全

主演:徐珠贤,李智贤,李主傧,高娜熙,徐恩律,太仁镐,李清娥,池一株,吴万石

类型:韩剧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20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你好,德古拉 剧照 NO.1你好,德古拉 剧照 NO.2你好,德古拉 剧照 NO.3你好,德古拉 剧照 NO.4你好,德古拉 剧照 NO.5你好,德古拉 剧照 NO.6你好,德古拉 剧照 NO.13你好,德古拉 剧照 NO.14你好,德古拉 剧照 NO.15你好,德古拉 剧照 NO.16你好,德古拉 剧照 NO.17你好,德古拉 剧照 NO.18你好,德古拉 剧照 NO.19你好,德古拉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看到安娜和妈妈吵架崩溃大哭时我仿佛看到了自己

安娜是一个同性恋,妈妈得知后一直不敢面对事实,通过不停的给她换爸爸来逃避,而安娜也在妈妈的压迫下一直压抑着自己,母女从未好好地真诚交流过,后来女儿和交往8年的女朋友分手,多年以来的抑郁无处发泄和妈妈大吵了一架。

瑞研和交往多年的男友分手,理由是她是个玩乐队的没有正经工作,后来朋友请她去给人唱歌才得知是给前男友唱求婚的歌曲,也知道了前男友劈腿的事实,然而她还是笑着给前男友和求婚对象唱歌,到最后潇洒的离开了。

还有10岁的宥娜因为家境不好别人看不起她不得不和住在高档住宅区的小男友分手,并且和老师说讨厌父母生下了她,最终无奈的搬家离开了……

其实德古拉就是指来自我们心底的那些不敢面对的困难,关于悲伤的记忆或者难以启齿的感情。她一直都在折磨着我们,在生活里始终把我们逼向绝境。但是日子还要继续,明天还会来临,只有勇敢地面对然后打败她,告诉她终有一天我会变得强大,不会再因为她而痛苦绝望,那时我们便能微笑着和德古拉说一声“你好”。

希望你我都能微笑着面对她。

 2 ) 对安娜和宋美英性格、母女关系的一些感想

1、宋美英性格中的矛盾

在剧中安娜这条线中,美英和安娜都是故事的主人公。

在故事的最后,和母女关系问题解决一同到来的的不但是女儿安娜的成长,还有美英的变化。

安娜的妈妈宋美英原本就是一个外刚内弱的人。

本剧的开头,用移动的镜头拍摄因牙痛将要醒来的美英,并且画面由水平转变为垂直,表现出美英内心因问题而不安。就像她在牙医诊所说的,尽管这么大年纪了,其实她还怕拔牙呢。

她的牙病象征着她惧怕面对的东西,她回避的不只是女儿是同性恋这件事,还有表面和平之下真实的母女关系,以及她自己的弱点。

电视剧开头的画面,运镜用心了

美英是一个离了婚的母亲,职业是作家,生活条件较好。在别人看来她是外向、厉害的人物。

但是她的强势有相当一部分是固执。

虽然剧中展现的不多,但是通过美英的婚姻失败和跟女儿的关系可以推测很可能美英是一个不示弱的、总认为自己正确的人。

剧中表现了她在离婚前和安娜的爸爸吵架,两人争吵的内容也是关于谁对谁错、无法再相互容忍,美英认为“明明是你(前夫)做错了”“我有什么大错呢”。

这个人物内在和外在有巨大的矛盾。她的身份是作家(这个职业的人通常被认为是内心比较敏感的),离婚单身女性,性格强势,看起来也不保守或土气,也接受新的恋人和婚姻,甚至女儿评价她是“不在意别人的眼色的”。但她却不是一个以崇尚“平等”“自由”为价值观的人,她在对女儿的要求上显得霸道,且从话语间显示出一些陈腐落后的、屈从于男权社会的价值观念,具体表现在不希望女儿修灯管、要穿漂亮点、要好好护肤等情节。

这样的设定很“别扭”,宋美英她是否对自己的这种外新内旧、外刚内弱有一定的清醒认识而只是不敢面对?她对女儿的一些陈腐的要求是否是故意矫枉过正,是出于想全面地改变这个“不普通”的女儿的目的,好让女儿在人格上回到异性恋的主流世界?

她身上这种矛盾是我没有完全看懂的。只能说,我可以暂时主观理解为,她也许知道自己的矛盾和软弱,她也知道自己煞费苦心地想保护、控制、改变安娜的愿望是徒劳的,但她不敢面对。

当故事最后,母爱给了她勇气,去面对那些由来已久的问题。她的成长可能不在于认识到自己的弱点(因为人最了解自己,她本来就知道自己的弱点,但是她要为了“保护”女儿而隐藏自己),而在于“示弱”。

在二人关系缓和后,才有了这样的对话:

美英:“我原以为你很需要我,但现在你都可以当我的监护人了。”

安娜:“说些什么呢,不要突然说些示弱的话啦。”

她的示弱,意味着放弃了对安娜的“控制”,母女关系才能和解。

2、环境和细节展现的母女关系

镜头没少拍安娜她家这个流理台。

一方面流理台乱的时候,说明人物心理也乱,顾不上收拾。另一方面,可以看出来宋美英是不怎么收拾的,平时主要是安娜收拾。到后来宋美英整理内心,要跟女儿示好的时候才收拾了(不过这个情节我忘了,因为太久之前看的)。每天早上,安娜上班前还要伺候宋美英吃药,体现出母亲跟女儿的不平等。这种事相信不少人在生活里很熟悉的,一些根本用不了多少体力的事儿,如果孩子高高兴兴主动为家长做了,是孩子自己乐意,但是家长长年累月让孩子替自己做,其实就是为了树立权威,这就造成了两代人之间人格的不平等。

(一张贴不进来的动图,早上安娜上班前服侍母亲的画面)//wx1.sinaimg.cn/mw1024/005QVuCAly1ghzd5ym4ckg30eo06bu1a.gif

安娜一回家就看到流理台很乱

3、安娜的孤独感

安娜中学时代,母亲有一次再婚,母亲不管安娜是不是真的因为有了新爸爸而开心,直接替安娜表示了“很高兴”,安娜说从那时起她学会了“强颜欢笑”。在本剧开头,安娜一出场就是在深夜的卫生间,此时她已经患有抑郁症,戴了多年“面具”的安娜对着卫生间的镜子练习强颜欢笑。

安娜不同时期的“强颜欢笑”

这种“强颜欢笑”就是安娜孤独感的外在表现。她在家庭内和社会上都戴着面具。在家中,她要为了得到母亲的满意度而事事顺从母亲。在工作的地方,她也会因为对个人生活的遮掩而失去很多交朋友的机会。剧中安娜在和同事聚餐的时候,男同事说“安娜,人比花娇,这里是不是很漂亮?”安娜回答:“嗯,假花很漂亮。”

男同事:???

“假花很漂亮”是一个不太“恰当”的应对,突出了安娜在异性恋主流世界中的孤独。我觉得设计这个情节的人太懂txl的心理了,你要是问深柜“什么时候结婚”“你这工作挺好是的当师挺容易找对象的”,深柜八成会对你假笑,同时脚趾抠破鞋底。

所幸在故事的最后,安娜的内心强大并明朗的很多。她和两位小朋友的故事碰撞在一起时,她是一个勇敢的保护者,也让母亲看到了她的强大。

这是一种“升华”。在她保护别人的时候,她的怯懦、孤独、脆弱、悲伤,也被击退了。

-------------------------------

关键词:徐贤、徐珠贤、你好德古拉、韩剧、剧评、观后感

 3 ) 三刷《你好,德古拉》

安娜的故事

徐贤饰演的安娜,从初中时期就知道自己的性取向和别人不一样。在她鼓起勇气和母亲坦白的那一天,母亲逃避事实的样子,深深地伤害了她。于是,她把真实的感情藏起来,只要继续当个善解人意的乖女儿就会没事。直到和女友分手以后,却要每天装作没事人一样。在得知母亲见了前女友的一刻,她终于彻底崩溃了。

她曾经在上班的路上,看着人来人往的小学生,回想起自己从出柜失败的那一天开始过着没有灵魂的生活。她望着小学生的自己,初中生的自己,高中生的自己,在想什么时候自己才能活得坦诚。因为怕揭开德古拉,所有选择配合母亲的逃避。经过了崩溃的那一晚,母女俩终于能再次敞开心胸面对彼此。

安娜和母亲说,她总是会想是不是自己哪里先做错了。因为她的性取向不一样,因为她是少数,所以总是会先检讨自己,是不是哪里出错了。性取向这个德古拉,让她成为了自卑的大人。

片尾的安娜和母亲坦白,无论母亲接不接受那样的自己,她还是会接受这样的自己。我想,安娜终于学会了自爱。从一个小心翼翼,顾及母亲的感受而一直逃避的安娜,终于学会了直面德古拉。于是,她在和前女友道别的时候,可以自信地说,三十代的我,没有了你,也会坚定地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在安娜的身上,应该也有很多同志可以看到自己的影子。与众不同的性取向往往都是我们心中的德古拉。我偶尔也会想,自己到底什么时候才能活得坦诚。我的好朋友也曾经说过和安娜母亲类似的话,那句因为还小,所以会喜欢同性,长大后就会变正常了。或许大多数最后选择和异性结婚生子的女同志们不是变“正常”了,而是选择了跟现实妥协,一辈子逃避德古拉。记得第一次意识到自己与众不同的性取向,我也经历过了一番心理挣扎,花了一些时间,才慢慢的接受了自己的性取向就是这样。虽然和父母坦白自己的性取向,依然是我心中的德古拉,但我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就算父母无法接受那样的自己,我也能坦诚地接受这样的自己。

宥拉的故事

小学生的宥拉,因为家庭贫穷,所以总是被同学们嘲笑是乞丐。有一天因为缘份,认识了隔壁班的富家转学生,智亨。两个小孩一见钟情,于是就算是交往了。

宥拉一直都知道自己和男友家境悬殊。即便在智亨的盛情邀请下,她还是不敢去智亨家玩。因为她知道自己不属于这里,富人区的居住地。家住C区的宥拉,因为家里被征地开发而不得不搬迁。虽然不想离开这座学校,不想离开智亨,但小小年纪的她却深深地感觉自己无能为力。明知自己改变不了什么,在智亨的怂恿下,她还是响应了智亨的号召,一起到处收集反对开发请愿书。大人们的配合一度让他们以为自己可以改变已定的事实,直到他们在智亨家的小区被大人们质问为何要做这种荒唐的事。富人区的大人们都觉得是宥拉利用智亨在做“坏事”。经过这一天的经历,宥拉也变成了一个大人。她终于清醒了,原来她和智亨是两个世界的人,他们两人有着无法跨越的距离。即使不舍,还是拉着他的衣角,好好地说了一次再见。这些都不是他们的错,只是现实如此而已。

让我最暖心的是,安娜老师在和宥拉道别的时候,说了大人不总是对的,所以你也可以先不用放弃的这句话。大人觉得无用的事情,并不一定都是对的。人生虽然不能事事顺意,但只要觉得自己没错,你也可以继续坚持下去,没必要听大人的话。

瑞妍的故事

和前男友分手的那段时间里,瑞妍失去了创作的灵感。她每天只注意今天的运势,找道士问她会不会再见前男友,会不会和他复合。好不容易迎来心心念念的12月,她终于在一日打工的活动中再次遇见前男友,并发现前男友原来是劈腿分手。两人分手的时候,前男友说她只顾着梦想,不会顾及现实,不会脚踏实地的找工作赚钱。两人在一起的时候,男方曾经说过喜欢她拥有梦想。于是,她开始怀疑坚持梦想是不是错了。牙医开解她说,梦想和职业就像宵夜中的炸鸡和披萨,而瑞妍只是选择了自己最想吃的宵夜而已,没有对与错之分,只要对自己的选择不后悔就可以了。

发现前男友原来是因为劈腿而分手的这一天,她终于释怀了。原来这一切和她的梦想没有关系,只不过这个男人鄙视她对于梦想的坚持。而那个男人喜欢的是面包,所以他选择了和富家女结婚。无论是梦想还是面包的选择,任何人都没资格像瑞妍的前男友那样,对别人的选择指指点点。彻底告别了曾经心心念念的渣男,虽然也很难过,但她终于能坚定而自信的相信自己坚持梦想,原来一点也没错。

我特别能理解瑞妍曾经因为心里放不下的人而每天看星座运势,找道士算命。虽然那些都不准,但就像是剩余的唯一希望,仿佛只要相信了这些,最后真能和心心念念的人在一起。 曾经如此盲目地相信假希望,而不是相信已经摆在眼前两人没可能的事实。这些事情就只能像牙医跟小孩子说的那样,人生总有不如意的事情是需要自己挺过去的,所以就有了时间是良药的话。

 4 ) 你好,安娜 你好,徐贤

初闻剧集消息时,仅仅是大本命空白快两年终于复工的欣慰和喜悦,由于剧集名称让人想当然地以为会是吸血鬼题材,而我又早已过了沉迷《吸血鬼日记》和《暮光之城》的年纪,对剧情可以说是毫无期待。直到3号,刷着推看到这条剧集预告,封面图可太像是同性恋了,默默这么吐槽了一句,未料想饭圈网友回了一句:就是同性恋啊。

封面确实很有感觉吧,但两位并不是一对hh

惊到我赶忙去翻有好些日子都没看的粉丝博,刚出没多久的剧情梗概上写着:安娜,初中时发现自己喜欢女孩子……收到相恋8年的女友的分手通知…...逐字读了两遍确认自己没有理解错误,徐珠贤饰演的是一位柜门半开的女同性恋。说实话我一直都盼着她演女同,期盼成真是很惊讶,但却又是在意料之中,因为,我所了解的她,确实能、也会做出这样的事。

2020年是喜欢她的第7年。当时补档团综,《少女上学去》里,一句“不想让人觉得爱豆就是头脑空空”,让我决定从那一刻起少女时代里最喜欢的人就是她了。很多人打趣她古板,太有原则不知变通,被开玩笑般吐槽的,还有她爱读书这点,而我喜欢的,恰恰就是这样的她。喜欢她自制而有野心,自信而稳重,她太完美了,完美到有时我会害怕,害怕会有不符合“人设”的情况出现,偶像幻灭,甚至设想过很多极端情况。但徐珠贤呈现给粉丝的这一面,以及结合他人口中对她的评价,我确信,一直以来我喜欢的这些方面,她都有,都是她。

她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在韩国整体厌女、恐同的环境下,作为在韩国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少女时代徐贤,出演女同性恋,这是在有线电视上头一次出现正儿八经的女同性恋角色,也是韩国爱豆第一人。

从3号到今日,两周多的时间了,我仍在感慨她的勇气,也感谢她所作出的表态。少数群体需要被看到,需要有人为ta们发声,安娜这个角色意义重大而深远。十多岁时最喜欢的人演出了你的部分生活,这是多奇妙的感觉啊,对徐珠贤的感情更添一份感激了。看完剧去洗了把脸,抬眼看到镜中的自己时被哭得红肿眼有点吓到,整理好情绪准备出门透透气,胸口堵住有点闷的我实在需要一点冷冽的空气,疫情影响下大白天也空无一人的街道最适合平复情绪了不是吗?

剧集有三条主线,安娜和美英的母女线是其中之一。细读梗概发现剧情聚焦并非同性恋爱而是关乎”自我认同“以及”家人的接受认可“时,我更期待的同时也更加感动,她没想要”姬圈红利“,正如她在采访中所说:

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个作品增进对人的理解。

第一集播出结束时,这条推特出现我时间线上,截图时转赞数字仍在不断刷新,对啊,对于很多人来说,剧集就是现实,是被社会大众忽视的现实,是明知道而假装不知道,或是真的不知道的现实,不论是哪种情况,都很糟糕。

是现实

书影音可以开阔人的视野,帮助人构建同理心;有自己的思想和立场的演员,会选择有现实意义的剧本、阐释让人有共鸣的角色,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来影响他人。看过徐珠贤下一部剧的简介,让我更确信她是一位有着社会责任感的公众人物,是一颗往后也能一直仰望的星。从徐珠贤那里我得到了太多,比我所期待的多了太多。

这部剧中她的演技完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真的是演员徐贤了,能见证她的演员成长之路,是我的幸运,谢谢徐珠贤,谢谢安娜。

 5 ) 最好,最好不要一个人看。

你好,德古拉。

看得我有好多话想说,我好想说,什么家庭,什么现实梦想,什么性取向,什么爱,话到嘴边又不知道说什么。

就像母亲的转身离开,就像邮件收到的分手,像一遍遍询问我是不是选错梦想了,像永远因为怕疼不敢拔掉而深受漫长痛苦的智齿。

真的太难了,一切痛苦在漫长的冬季被无限延长,在无尽无休的溺毙,渐渐沉底,太难了,太难了,我思考不过来,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太难了,这个剧怎么可以拍的这么这么好,好到让我对冬季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让我觉得复杂的爱又那么通透,真好真好。

你没办法也没有理由去指责这样一位母亲,她的爱和她对你的伤害,还有你对她的爱与伤害,永远都是一样的,她如此爱你也正因为如此她伤害你,你如此爱她也曾伤害过她,爱真的好复杂,爱和伤害又总是难以分开。

 6 ) 这样的悲剧,本不该发生

《想见你》里的王诠胜,本身是一名同性恋,高中时因为受不了同学的歧视、排挤,选择了跳海自杀,是李子维的魂穿才让他活下来。

结局之后,再也没有李子维魂穿到王诠胜身上,他永远离开了。

这样的悲剧,本不应该发生。

想起王诠胜,是因为新出的一部良心韩剧——《你好,德古拉》剧中的女主安娜,和王诠胜一样,是同性恋,也遭遇了悲剧。

01

《你好,德古拉》豆瓣评分8.6,是独幕剧,短短两集,很容易看完。作为同性题材作品,它却不仅仅描述拉拉的感情,大部分女性和成年人,都能从中找到共鸣。

女主角安娜,初中时与女同学偷偷接吻,被女同学家长发现了,拽着她们到教堂下跪赎罪。安娜的妈妈赶过来救她。回家路上,妈妈安慰安娜,你这只是错觉,长大了就好了,妈妈小时候也喜欢过女生……

已经具有性取向认知的安娜,反问妈妈,如果一辈子都不会好呢?

安娜的遭遇,反映出了大部分同性恋出柜时会遇到的问题。公开同志身份,会遭到身边人的冷眼、歧视,人们站在道德制高点对同志指指点点,“你们这样是不正常的,同性恋是反人类、反自然,恶心、变态。”

占据有利地位的异性恋,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病态行为。在以前,同志甚至会被强行关进精神病院进行治疗,人们认为通过物理、化学等手段可以“治好”同性恋。

面对这些歧视,同志们一边忍气吞声、一边小心翼翼地爱

来自陌生人的偏见,同志还可以选择躲避;但来自父母的不理解,才是更大的二次伤害。

同志的父母,往往不愿意面对自己孩子是同志这个事实,《你好,德古拉》的妈妈美英也如此,她选择了“装睡”,明明知道女儿是拉拉,却拒绝承认,假装这不存在。

美英是一位强势的单亲妈妈,很爱安娜,爱到从小不让她做任何“不好”的决定,为安娜找爸爸,三番四次结婚又离婚,把女儿保护得一尘不染,用安娜的话说就是“妈妈把我关进安全的棺材里。”

感受一下“安全的棺材”这个词,在安娜的字典里,妈妈的爱是一副唯美的枷锁、一套让人窒息的雕花棺材,在这种爱里长大,安娜犹如泡在福尔马林里的标本,活成了一具行尸走肉。

过度爱护,其实是一种囚禁。

这样的爱、这样的父母,生活中比比皆是,因为我是大人、我是长辈,我说的都是对的、我做的都是为你好,他们以爱为名绑架子女。小时候学什么乐器、读大学选什么专业、毕业后找什么工作、适婚了找什么对象,都要经过父母的筛选。这种父母造成的直接后果是,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妈宝、巨婴,没有主见、没有担当、不负责任,出了事只会嗷嗷哭。

安娜倒是没有长成巨婴,但她觉得自己活着和死去没有区别,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不敢爱自己想爱的女生、不能公开自己拉拉的身份……一个女生,喜欢上另一个女生,到底有什么错?

剧中的女性角色、还有以母女关系切题,是《你好,德古拉》最让我惊喜的地方,无论安娜还是美英,都是极具代表性的社会角色,她们的家庭关系,戳中了大部分家庭的痛点,别扭拧巴却又不得不纠缠着的母女,敏感谨慎、脆弱的拉拉,这个家庭,只需要轻轻拨一拨灰,马上就可以点燃一场火。

02

以往我们也看过很多同性题材影视作品。

2017年甜茶主演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两位帅哥谈恋爱,在阳光下调情、在草地上打滚,养眼浪漫。

经典蕾丝片《阿黛尔的生活》,青春少女的芳心萌动,蓝头发Emma拥着阿黛尔亲下去的瞬间,我可以回味一辈子。

韩影也有一部很红的蕾丝片《小姐》,金敏喜和金泰梨饰演的拉拉姐妹花联手收拾渣男,还大量放送不可描述的福利,简直是“万般皆下品,唯有百合高”

这些同性题材作品,都是以同性恋人作为切口展开故事,像《你好,德古拉》这样从母女、家庭关系着手的,又拍得很精良的,近年来比较少见,我只想起了两部,泰国的《爱在暹罗》和日影《人生密密缝》

《人生密密缝》的主角伦子是LGBT里的T——跨性别者(Transgende)。伦子的生理性别为男性、心理性别为女性。

小时候,伦子叫做伦太郎,从懂事起“他”就察觉到自己和别的男孩子不一样,言行举止都斯文秀气。

不知道经历了怎样的内心斗争,某天放学回家,伦太郎鼓起勇气对妈妈说,“我想要拥有胸部。”妈妈听到这句话,沉思了一下,随后缓缓微笑起来温柔地看向他:“是啊,我们伦太郎是个女孩子呢。”从那一天开始,伦太郎变成了伦子。妈妈的话,稳稳托住了伦子摇摆不安的心,也狠狠击中了我的红心。

伦子的妈妈,和《你好,德古拉》里安娜的妈妈,在知道自己孩子是LGBT时,有着完全不同的态度。她甚至没有经过挣扎就接纳了孩子。

我想起了《麦兜我和我妈妈》里的麦太,麦兜每次抽奖都完美错过中奖号码,街坊们都说麦兜长了一双倒霉的“屎钩手”,但麦太依然坚持每次抽奖都让麦兜来抽。

麦兜问麦太:“为什么我每次都抽不中你还让我抽?”麦太笑着对麦兜说:“就算全世界都不相信你,我也相信你。”

这一句“就算全世界都不相信你,我也相信你”是世间最好的爱,这也是《人生密密缝》里妈妈对伦子的爱,无论你选择做男孩还是女孩,你都是妈妈最爱的孩子。

作为一个跨性别人士,伦子从小到大要面对世界多少恶意,而她能够一路与这些恶意抗争到长大成人,后来成功做了变性手术,生理上从“他”变成“她”,过程中如果没有妈妈作为她的坚实后盾,伦子有可能无法坚持到最后。

如果安娜妈妈,也能像伦子妈妈一样,一开始就学着接纳孩子,安娜的成长道路,不会那么艰难,长大之后,也不会经历那么多心碎。安娜内心的坎坷,一大半源自于妈妈在初中时对她说的那句“等你长大就好了”。

大部分父母和大人总是觉得自己天然正确,很爱对小孩说,“等你长大了就好了。”仿佛长大了就会自动正确,长大了所有问题都随着成人身份证的出现迎刃而解。

但这世上真的有绝对正确的答案吗?真的有非得分出高下对错的事情吗?

大人们口口声声说,等你长大就好了,却从来不告诉孩子们,应该如何长大。当我们心动时,应该如何表达;当我们不喜欢自己的性别时,应该如何面对;当我们受到欺负时,应该如何还击。

许多人长大了,发现自己依然走不稳,跌跌撞撞、满身淤青。像安娜一样,被同性恋人因为世俗偏见狠甩之后,才学会对不公的世界、装睡的大人破口大骂,这些难道不是应该列入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吗?事到如今,安娜才算真正成熟了。

《你好,德古拉》以拉拉的爱为原点,逐渐辐射到亲子关系、家庭教育、乃至社会偏见、成人世界的谎言,用一只温柔的手一点点摇醒装睡的人,告诉不愿醒来的人们,难以解决的问题,不是假装不知道它就不存在,拒绝面对的事情,该发生还是会发生。

安娜比王诠胜好一点,她与世俗抗争、成全了自己的拉拉身份,而王诠胜没有那么幸运,沉向了海底。王诠胜留给大家最后的话是——“希望有一天,这个世界会变得不一样,不管我喜欢谁,都不再奇怪。”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不散(busan-movie)

 短评

希望百合线能多一点

5分钟前
  • 多巴胺达人
  • 力荐

母女关系的僵化,出柜的压力,面对交往八年女友突然提出分手的情况……一切都好现实。

10分钟前
  • momo
  • 力荐

有被治愈

12分钟前
  • 过气女侠
  • 力荐

德古拉代表想要逃避却真实存在的伤痛,对于安娜来说它是母亲的不理解和控制,是交往八年无结果的爱,对于美英来说它是多次悲剧的婚姻,是倾注心血却“不正常”的女儿,对于瑞妍来说它是和男友的分手,是在梦想和现实之间的挣扎,对于宥拉来说它是贫苦的出身,是在等级有序的社会受到的轻视。悄无声息长出的智齿,和拔掉这颗无用的烦恼所经历的阵痛,是成长过程中无可避免的事。但我们也看到结尾处四个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女性站在雪地,温暖依次向年幼者传递,那是实实在在由女性为下一代搭建起来的荫庇的天空。

15分钟前
  • 爱比死更晚
  • 推荐

姐妹们,这是好jb现实的剧集。我可以看虐恋,无奈对方影子都没出现,我先散了。(看海报就知道哪三条是主线了,但是万一百合线多了起来请务必call我回来!(额,原来只有两集啊

18分钟前
  • Tduaky
  • 还行

安娜那一条线几乎每一幕我都感同身受,妈妈自我感动式牺牲,孩子还要背负一生的愧疚感,女同好难啊,生活真的好难啊,如果可以谁不想走好走的路呢

21分钟前
  • 嘻嘻
  • 力荐

说实话比预料的还要好看,电影一般的画质,真实故事一般的情节。徐贤演员的演技真的很自然,看过的都连连称赞。悲伤不一定是通过哭戏表现出来的,“我现在用两句话概括我的悲剧,你猜猜其中藏了多少悲剧?”

25分钟前
  • 巴拉拉小魔仙🔮
  • 力荐

我只想看一条线。

30分钟前
  • 记得拧瓶盖
  • 还行

说实话不错!!徐朱玄演技真的有让我眼前一亮了 “又不是为了跟男人见面才活着”这句我吹爆 总是能给我惊喜的徐演员呀

32分钟前
  • 七樂
  • 力荐

淡淡的生活感,蔓延着朦胧的雾霭,尽管宣泄急于找到出口,数次崩溃边缘也没陷入歇斯底里,而努力克制失望却是更加痛楚的失望;人生本就是不断妥协和解的过程,在消磨时光中接受了安之若素,在日复一日里重复着否极泰来,在无奈叹息时又庆幸不惊波澜;爱的灵魂生而易碎,才更需要交付慎重保管之人。

35分钟前
  • GIVIND
  • 推荐

徐贤线真的又温柔又悲伤

38分钟前
  • Kreuzberg
  • 推荐

有点难过,母女矛盾激化,八年女友分手,抑郁吃药压制,还有多少事情是藏在心底的。如果一直这样呢,喜欢同性又做错了什么,什么时候父母才能不谈同色变呢?

40分钟前
  • 涵清
  • 力荐

我现在用两句话概括我的悲剧,你猜猜这里面藏着多少悲剧?

41分钟前
  • momo
  • 力荐

最后安娜在校门口叫妈妈然后所有妈妈都回头的那一瞬间我简直爆哭。

43分钟前
  • 男士头
  • 力荐

全程期待歌手和老师在一起,迷惑的同性标签,魔怔了

44分钟前
  • jevdk
  • 推荐

小学生的谈话表现出小女孩来自阶级不一样的小区,喜欢的女孩被同学视作“乞丐”,呼应了男孩曾提到的音乐老师组团“搞乐队最后都会变成乞丐”,说明他也是把别人看成乞丐的人,但在女孩身上他并没有这么想,是爱情啊,但动人的还是母女这一组,“对于我的悲剧我用两句话来概括,你猜猜看这里面藏着多少悲剧吧,我被交往了八年的女友自作主张甩了,我害怕妈妈知道后选择逃避而去依赖别的男人”,有点扎心啊,最后安娜在小学门口那一幕,街上所有的母亲都回头分辨那声“妈妈”是不是在叫自己,天下父母心啊,神来之笔

48分钟前
  • 苏乏
  • 推荐

我现在,就把我的悲剧简略成两句,现在这里隐藏了多少的悲剧。——《你好,德古拉》

53分钟前
  • un
  • 力荐

就像大部分韩剧一样华丽而空洞 台词是硬伤 有些情节不清不楚 tone为了低沉而低成 用女团成员和txl作为噱头吸引观众但是呈现出来的像个半成品 题材不错 涉及范围很广但是最终宛如一团散沙 为了团聚而团聚 为了分离而分离 还是要肯定一下徐贤的演技很不错 下次希望擦亮眼睛选个好剧本参演

58分钟前
  • 较差

为什么有这么多线....以为是纯百合剧才看的

1小时前
  • 吉士汉堡真好吃
  • 还行

成年人就不能追求梦想了吗?家庭背景相差甚远的两个人就不能一起玩了吗?我喜欢的人跟我同一个性别就错了吗?只有小孩会怕疼吗?赞一波徐贤的演技和台词功力,声音给人忧伤而坚定的感觉~还有电影的质感和恰到好处的背景音乐~

1小时前
  • 나야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