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实在看不下去才来写的影评:
两个星给剧情,一个星给Gakki和雅人叔。
下面开始吐槽:
先说说广濑医生,这个角色让我觉得非常讨厌,没有丝毫感受到剧情所渲染的“医者父母心”的仁义医生。
第一,他不是个合格的医生:他作为使用新药的主治医师竟然不知道这个药具体的死亡情况以及和其他药效果的比较。这导致了两个问题:首先作为主治医生他是不合格的,甚至可以说是极不负责。在使用药品上仅仅听从岳父的话就用了,而对这个药没有任何的了解,这才是真正的对患者不负责。其次他的证言非常不靠谱,过了这么长时间,在法庭上了,打算控告自己的岳父了,居然还是对这个药之前的数据没有丝毫了解。张一张嘴,就对之前院长说的“疗效好,风险低”产生了质疑,没有数据支撑也没有任何理由。让人不敢相信这是经过严格科学训练的医学专家。
第二,他不是个合格的女婿:合格的女婿就应该包庇岳父的罪行吗?当然不是。可是你面对你的岳父产生了质疑,难道就不能先当面对质?难道就不能向大家说出你的疑惑?自己查一查数据很难?问一问院长用药的依据很难?非要在法庭上突然翻脸,这才是真正没有人性的行为!
第三,他也不会是个合格的院长。我十分不理解理事会的行为,前面的第一条说明广濑医生不是一个优秀的科学家,第二条说明广濑医生在没有调查清楚地情况下信口开河,严重破坏了医院的声誉,说明他完全没有考虑过医院名誉这点。因此我要是理事会,绝对会解雇他,怎么可能还要他当院长!
再说说九条律师,这律师看来确实是没有一点点专业素养。古美门最后爆出的数据,恰恰说明了医院的问题,那就是在医院院长和主治医生已经知道这个药有死亡风险的情况下,没有在知情同意书上声明,因此医院没有履行完全告知的义务。揪着这点打,虽然不一定会赢,但也比撤一大堆人性什么的好太多。让九条做古美门的对手也太欺负我们小门门了吧!
说到底,编剧就是为了把科学和人性对立起来,引出结局所谓的长篇大论。事实上这个案子再简单不过,只要检查知情同意书的合理性就可以结案。编剧强行延长宣判,让这个案子变得非常滑稽,实在是有违Legal High的风格。让这个sp来作为LH的收尾,令人遗憾!
我曾经无数次问过非医学专业人士,一位是态度极好,和患者家属抱头痛哭,但技术一般的大夫;另一位是技术很好,但非常冷血,态度恶劣的大夫,你会选择哪一位? 大部分人都会开始支支吾吾,逃避的说着不会出现那么极端的情形。事实上是,大部分人根本没有办法判断医术的高明程度,他们仅仅从态度恶劣先入为主的认定后者不可能是好大夫。
医学院开设了伦理课、医患沟通等等诸多鸡肋般的课程,也曾有不少同学用纽约一位医生的墓志铭“很少去治愈,经常去关心,总是去安慰”来激励自己或是道德绑架他人。如果从安慰的角度,的确存在两种极端的大夫。一种是广濑那样仁心仁术的大夫,另一种是赤目那样冷血、连患者名字都叫错、一切皆为推动医学发展的大夫。推动医学向前发展的,并不是陪着患者家属流泪,而是迅速治疗下一位患者。想取得进步就会有所牺牲,在医学进步的面前,没有每一位死去患者的人生、爱情和理想。拿着柳叶刀站在手术台上,亦或看着一行行文字指点江山般的高谈医疗决策,根本不会去想躺着的这位患者经历了怎样的苦难,有着什么样的抱负。正是一具具的尸体堆砌而成的现代医疗,而且古美门先生还是乐观单纯,其实并不是每一具尸体都能推动医疗的进步。非常的遗憾,但这就是现代医学的局限性。一边享受着无数前人的尸骨带来的现代医学的缓慢进步,一边对于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任何损害要求赔偿阻碍着医学的进步,这是人类作为个体和整体之间的矛盾,在每一个国度,无论哪个时代可能都无法解决。
虽然没有那么极端或者可能更极端,但我个人是赤目一类的人,所以对广濑一样的医师,一直怀着非常矛盾的心态。一方面羡慕他们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共情,另一方面对医是仁术嗤之以鼻。别闹了,医学从发源就根本不是那么温柔的东西。
从这条小街向前走,拐个弯,是一所小学。每个星期五的下午,年轻的老板娘都能见到一位老大爷,像其他这个年纪的人一样,来接自己的小孙子回家过周末。儿女们出门在外打工,抚养照顾孩子的担子,便落在了这个老人身上。老板娘在熙熙攘攘的家长中,注意了这位老大爷,是因为他每次都比其他家长早来两个小时……
年过五十的老李,去年刚刚还清房贷,逢人便说。似乎放下了一件心头事。了解老李的人都明白,比起房贷,老李还有一个更沉重的心头事。在三十出头的时候,妻子就生病卧床不起了。这20多年来,老李除了带大了两个孩子,还要照顾妻子。很多人都替老李不值,劝他放手再娶。老李说,就是再娶,我也要带上妻子……
……这位大爷每次都比其他家长早来两个小时,在年轻老板娘的店里买上一颗男人用的药。到小街的按摩店里,来上一发。事了穿衣去,深藏身与名。
……老李给妻子雇了一个保姆和一个护士。妻子需要输液的时候,护士就过来扎针,之后,和老李到另一个房间里,来上一发。保姆是护士介绍给老李的,护士不是每天都在,老李的需求是日常的。
当我分别听年轻的老板娘和护士,讲这两个故事的时候,觉得生活的“精彩”,真是远超出那些大圆满结局的电视剧。如果只有前半段多好,留守老人和不离不弃的故事,必能转爆朋友圈,名垂鸡汤史!
这就是最初观众看到的,原告中原沙也加——
一个弱势的病人家属;
一个吃苦耐劳的主妇;
一个忠贞于爱情的妻子;
还有吉濑美智子那张好看的脸;
每一个生活的局部,都为中原沙也加增加着正面的分数。
直到剧终,九条走进中原的家里。二人亲自把古美门那张断章取义的照片,变成了事实。中原在法庭上,那番爱的誓言;九条在游乐场,对亡妻的追忆和痛心,不到一天的时间里,便弃之如破鞋。
在电视剧中,为了剧情的构建,编剧刻意为观众提供了不完整的信息,在这个前提下,作为观众,被动的产生了错误的认知。在电视剧之外的生活中,人们在对获取信息有一定程度上的主动权和掌控力,但仍然会被网上一张老头&老太太逛街的照片,感动的稀里哗啦。
在信息不完整,或可选择的情况下,人们通常会“脑补”或选择自己所希望的。说好听点,叫做寄情;说难听点,就是自己骗自己。
将两个老年人的照片诠释为完美的爱情,这其中脑补的信息,占据了绝对优势;照片直接提供的信息,反而是沧海一粟了。
*体验(图文版) http://www.douban.com/note/355429767/
网上一些评论,抱怨这部SP,最终没有黑化广濑,大失所望。按照《Legal High》一贯的逻辑,被黑化的不应当是广濑,而是古美门的对手,看起来站在“正义”的一方。将中原和九条的暧昧,放在压轴的剧末部分,表达的是人的劣根性——本性难移,汪改不了XX。中原换男人,还是就像换衣服;九条则始终不在乎自己的妻子,工作云云,不过是聊以自慰的借口。
*人可以改变吗:日向宁次的人生观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631237/
中原在法庭上那番爱的誓言,以及九条在游乐场追忆亡妻的痛心表现,在当时未必是虚情假意。他们——
爱每一个和自己上床的男(女)人。
自我评价低的人,总是为了安抚自己的良知,寻找一个道德支点。
赤目义二院长则没有这个问题。赤木院长的良知是,为科学奉献一切。他不会伪装自己重视世俗庸人挂在嘴边的亲情,明确表示为了科学,亲情什么的都不重要。赤目院长有自我评价的支点,不需要刻意的寻找一个。
在这部SP中,贱人古美门、万能服部叔、小帅哥兰丸,都没有散发出本来的光芒;不过,亮点在九条走进中原的房子的瞬间,因为那是人性的暗面。
“正是一例例的死亡推动了医学的进步,现代医疗就是尸体堆积而成的。无论是谁,应该都能理解,为了医学的进步,牺牲在所难免,因为自己也想沾光。可是,当得知牺牲的是自己或自己的家人,马上就会这么说:‘不是这样的,为什么我非得遭这种罪,是谁的错,该怪谁呢,该找谁来负责呢。’我告诉你,要告就去告科学,没能救活你先生的是现代的科学。”
“那怎么可能?”
“那么,至少不要妨碍那些在疯狂世界里坚持奋战的人们。”
第一次看时没感觉,似乎觉得有些诡辩。看完《白色巨塔》再来看,看到这段竟看哭了。
(又,这里的广濑医生至少说:“用药的是我,责任在我。”“主治医师是我,我应该负全责。”而《白色巨塔》里那些备受良心谴责的人还不是把责任都推给财前医生了?《白色巨塔》的法庭辩论从一开始的医学讨论最后变成了类似人身攻击,而这里以人身攻击开始,以医学讨论结束,反正法庭才不可能是澄清事实的地方啊。)
片头配乐,院长的总巡诊,伴着《唐豪瑟》序曲舞动的双手,人物设定,片尾的“Amazing Grace”,在各种地方向《白色巨塔》致敬。最后的辩护既是为这里的院长,也是为财前五郎。ありがとう。
ligal high的SP中,围绕着医疗过失存在着三种冲突,从患者以及家属自身角度来看的医疗事故,从赤目院长和广濑医生角度来看的事故。对遭遇不幸的人而言,这些完全是不公平的,自己并没有什么过失,却白白的承受了不幸,对于死者的老婆而言,败诉带给她的是更加沉重的不幸。而赤目医生来说,他也没有做错什么,却被家人医院因为舆论的攻击和抛弃了。广濑医生也因为自己的背叛间接害死了爱惜自己的院长。
赤目院长从剧情后期的发展看来无疑是个严谨认真的医生,光靠同情医学是无法发展的,从效率来说,他勤奋工作为了医学进步的态度无疑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堂堂正正的不依靠作假来改变舆论导向的行为也值得尊敬,但他却无法给予不幸之人充足的光怀。如果他可以对受害者表达出足够的同情与尊重,甚至帮助她减轻一些巨额医疗费的负担的话。也许就可以避免这样一场纷乱,而且对于长期来讲也是可以免去很多患者潜在的不满的。对于死亡,我们人类确实无能为力,所能做的,仅仅是对生者给予更多的安慰和减少未来所要面对的风险。
赤目院长也肯定是意识到了自己的缺陷,所以选择了广濑这样一个“与自己完全相反”的后辈做自己的继承人,可惜广濑却没有像院长信任他一样信任院长。在一系列证明院长为人恶劣的证据面前,他背叛了他,这时候人们关注的焦点已经不再是院长是否有医疗过失,而是院长的日常的行为是否符合正义,但对院长为人的诋毁成功的使大家在心里默认了院长是邪恶的一方。广濑和敲诈律师陶醉于自己的行为是正义的情节当中,结果便再也不能公正的对待院长的行为是否造成了医疗事故这个问题本身。
正义是有局限性的,每个人都无法超出自己的世界去看待问题,所谓将心比心其实也不过是拿自己幻想中的他人之心去理解他人罢了。
敲诈律师是个十分悲剧的角色,当自己坚持正义的行为换来了悲伤的结局之后,他始终不能接受这个结局,使自己沉湎于失败的悲伤之中。用酒来灌醉自己,将人生的技能点数全部点向了堕落。对于他来说,只有自己切身体验的事实才更像是事件的真相,因为就算世界上有再多难以评判的事情,对当事人而言,所能面对的也只有切实击中他的冰山一角。所以他堕落为了一个不讲道理的敲诈律师,因为他面对的世界,也是一个冷血无情的世间。
我觉得弱者不应该因为自己的不幸而采用无赖的手法攻击这个世界来发泄自己的愤怒。强者自然是要推崇的,但也不该为了效率而对不幸之人冷血。每个人的正义都是有局限的,这种局限性不是让自己得以肆意妄为的借口,当我们无法了解到真相的时候,谨慎的对事情做出自己的判断是应该的,在做出自己的判断的时候加强沟通加深了解才更有可能实现问题的解决。医学家和为了人类的未来开拓进取的强者并不是为了实现被人类进步而走上祭坛的祭品,病患凡人也不是可以随意使用小白鼠。当在为人类的正义与邪恶,强大与弱小做出区分前,更重要的是在对每个人对自己的重要性做出认可。
个人在他所处的世界和涉及的事件中都有着自己的位置和角度。也都有自己的不幸与正义,这个是其他人所无法衡量和审判的,当在面对事件的判决时,每个人都应当为了自己所认识到的世界而奋战。
古美门教你如何看待医闹问题。
死亡本就是人生的一部分。所能做的只有珍惜活着的日子。
嘛 只能说这种现代医学上的争论本身就无解啊(摊手 / 除了开头和BGM外 院长的人设也很财前啊 所以果然是致敬白色巨塔么 / 前半段的节奏好无力啊 而且一看到钢牙就出戏真是扶额。。。
广濑医生扮演好人赢得声望,挤下院长篡位夺权,拉拢美妻气死岳丈,打胜官司免去赔偿,俨然本剧最大赢家,这么多巧合难道不应该反转一发吗?
想说前面发力不足的,没想到最后又出现了一二期结尾量级的嘴炮,给被医疗剧黑到不堪的现代医学洗了个大白。LH最厉害的地方就是以“诡辩”重塑价值观,用个人的偏激驳斥群众的偏激。来年三期见。
生濑叔出场太少差评 雅人叔的毒舌吐槽太少差评 以往结尾的部分还有小点睛 结果这个结尾好弱 三赛就这么躺着然后就结局了。。。不过三赛和gakki的组合还是依旧萌 继续期待出下一部。。
我觉得这部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编剧完全把主角当反派写,把主角的对手当主角写。原告和原告律师完全就是《永不妥协》里的茱莉娅·罗伯茨,势单力孤、胜利无望,抱着反正没什么可失去的信念与强大的对手正面刚,很容易让观众的同情心偏向原告一方。当然案子本身太简单了,根本没争议啊……
舌尖上的李狗嗨。好想吃炸鸡和阿拉斯加大螃蟹,赐我一个服部叔!
树叶子那个梗确实神好笑
「現代醫療正是建立在死屍累累的屍堆上」
剧情略正,水准还在,三木律师所再不雄起就没的玩了
案件太弱了,讨论个知情同意就要两个小时吗?没有黑化没有反转,最后居然不打脸不嘴炮跟个毫无逻辑的中二辩护师面对面玩煽情,作为一名非常唯物主义的前药学生,听到九条说科学无用人性至上的时候简直要呕血了。不要落入“正能量”的漩涡啊!!相比于天下皆白更喜欢天下皆黑的设定,我是孤身一人吗?
其实差不多4.6吧。正常LH水准,没退化也无突破。最后半小时非常精彩三观也正~但看完sp没之前热切希望一定要有第三季了,毕竟难以显著突破的话难免被认为模式化。即使“神剧”如此也走不出模式化剧情逆转+嘴炮+卖萌耍贱,夸张戏谑同时理性思考。有模板就易渐普通,虽然这已经是我心中排名第一的律政剧。
医学是科学那段话,我好喜欢!
白色巨塔包裹下的医疗纠纷,这回的辩论上升到了人性与科学的范畴,说实话,这个Sp感觉略沉重,没有正剧的夸张搞怪之感,通篇看下来有些乏力,耳边现在还在回响致敬白色巨塔的BGM。 Ps吉濑姐姐演的这角色太弱气了,没啥存在感 。钢牙也华丽丽的来打了个酱油,你还是安静的做一个男孩子吧,一说话我出戏
虽然残酷,但这就是拯救了无数人性命 伴随风险和死亡的现代医学,可作为病人家属还是很难接受病人活着进尸体出,自己还要付医疗费的现实吧
这到底是Legal High SP还是白色巨塔SP啊……话说感觉古美门的克星完全就应该是昼颜里利佳子那样的吧?希望哪天堺雅人和吉濑美智子能正经合作一部剧!
医疗类的嘴炮感觉不太开的起来啊。。。我东出最后一刻还是崩掉了!!特么我就一直期望他保持这样就好,居然还是崩了!还是哭了!还是露门牙了!
平凡的每一天,能健康地活着就是奇迹。虽然好像混日子的借口,可是繁杂生活之中要烦的事儿好多,有时都忘了自己还有个身体需要顾及,直到生病才关心起身体。先端医疗和现下牺牲的生命。死亡概率和唯一一次的生命。冰冷的数据和鲜活的人生。谁对谁错谁更重要已然难以分辨,科学,从来不是温情脉脉的东西
哭得一塌糊涂,科学本来就是可证伪的东西,更何况是以人体作为操作对象的医学。的确,生命很可贵人生很精彩,但病人为了医学更好的进步也只能成为统计学里的数字。活的久了就能慢慢体悟到,人很多时候再怎么努力也是过不了运气这一关的。而医生也不是神,他只是背你过河的驮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