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艺考时候在黑网吧里看的,感动的要命,主要是高仓健眼这种形象已经出神入化了吧,可以只用眼神演完这部电影也不会无聊吧,之前看过他的千里走单骑,哭的稀里哗啦,当然,那时候泪点也低吧~ 突然发现cast里有广末凉子和安藤政信。 日本人似乎对新干线之类的轨道交通有很深的感情,电影和电视剧经常出现,记得以前看过一点纪录片,说的就是轨道交通队日本的巨大影响。 写于2013.12.13大三
高仓健大叔与女儿在值班室重逢的画面。女儿变换样子让爸爸见证自己的成长,一瞬间做满一桌子菜,直到爸爸醒悟,原来你是雪子啊,雪子回来看我了,那个愧疚油然而生。
他的老婆,独自带孩子去看病,最后绝望归来时的眼神,及弥留之际,那句“他可真是铁道员啊”的释然和骄傲。
值完最后一班岗,倒在风雪里的画面。
匠人精神,一件事,一个信念,就是一生。
从“日本电影美学”中随意挑的一部电影,节奏很缓,但看到最后半个小时没有我预想中的那么温情。 对于高仓健,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是他去世的时候,那个时候念初中,微博上很多电影界大佬都说自己曾经躲在被子里看过高仓健的电影,便看了《追捕》 ,最经典的片段后来也在不同的场合出现过很多次,但很久没有再记起这个人名。这部电影打动我的并不是高仓健的角色,固执、坚持、不善表达的男性角色并不少见,可我不喜欢“他只是不善表达”这种借口将自己的冷漠一带而过。打动我的是小镇里曾经存在过温暖和很美很美的雪景(是真的会想起《雪国》开头的那段描写虽然我真的看不懂这本书哈哈哈哈
广末凉子真的好灵好好看呀,虽然雪子这个形象把“妻”和“女”重叠在一起,营造出了恋叔的诡异气氛...而且看到最后才明白这部电影居然加入了充满了日本魔幻色彩的鬼故事这是我妹想到的!
静枝很美,但电影实在过于传统,“我一直很自责自己没能为你生个孩子”、“我好像不能一直照顾你了” 还是想要塑造最典型的日本妻子⑧,还有男主在听到“是女孩”之后的失落😠
“幌舞”和“美寄”;昭和和平成;乙松和仙夫;旧的和新的... 我知道乙松不会离开幌舞的,就像知道1900不会下船一样
本文首发个人公号【电影客厅】,不跟风热门剧,只推荐好电影。
佐藤乙松(高仓健饰)是一名铁道员,子承父业,从前他开火车,现在他是北海道地方支线幌舞车站的站长,一个人负责包括剪票、指挥列车进出站、清扫月台上的积雪、登记乘客遗失物品等几乎所有大小事务,这里曾因煤矿兴盛一时,如今由于矿厂关闭而变得萧条,镇子上的人基本都彼此认识,熟悉的地方、人情和工作,乙松在此奉献了他的青春和热血,娶妻生女,干了一辈子的铁道员,直到在冬天的月台上,孤独的死去。
杉浦仙次是他的老同事,也是他一生的好友,从还是蒸汽机车时,他们就一起工作,两个人满脸煤灰,忍受着高温,吃力地往锅炉里送煤,每天都很辛苦,有一次,仙次吸了一些瓦斯差点送命,是乙松救了他,仙次缅怀过去那些美好的日子,乙松是个有原则的靠谱的朋友,仙次爱他,时常挂念和为他担忧,曾经一起燃烧的岁月和挥洒的汗水,是他们一生友谊的见证。
乙松公私分明有原则,有两次——一次是幼女雪儿(大雪天出生,故名雪<的女>儿)发烧,另一次是妻子静枝生病住院—— 他都依然坚守在岗位上,“残忍”地让妻子一人去面对,没想到两次都是永别,他们结婚17年,好不容易才晚年得女,却因为一时疏忽夭折了,妻子因此埋怨他,记得刚知道自己怀孕时,静枝兴奋地跑来找他,开心得像个少女,她撒娇,嘟着嘴恼他一张依旧严肃的脸,只因他还在上班,静枝耍着性子把他的帽子摘下来戴在自己头上,她既是为自己很长时间以来不能为丈夫生儿育女而深感愧疚,心里觉得乙松一定有埋怨她,又为此刻他不能同她一起大肆欢欣而满心委屈,乙松是外冷内热型的传统男人,他踌躇着还是把妻子揽入怀里,他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过了一会儿,静枝说它们在看我们,乙松转过头去,原来是一群小羊驼。
前一次,静枝很不理解,后面自己那一次,她释然了,理解了和她厮守一生的男人——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乙松把戴着手套的手放到车窗的玻璃上,虚弱的静枝倚在座位的背靠上,也努力地伸出手,刚碰到,火车就开了,乙松吹响了手中的哨子,“列车前方正常”,这样的距离就是他们一生缘分的写照。
“我本想照顾你一辈子,但是我做不到了...”,分别时妻子这样说到,乙松也一定有所感知,他才伸出那只戴着手套的手。
原本他们曾有机会收养孤儿小敏,恰巧那时静枝生病了,只好由镇上食堂的奶奶收养,因此,妻子和女儿离开后,乙松一直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和工作。
有一天,一个小女孩突然出现,手里拿着一个布娃娃,天真无邪地笑着,她跑到月台上,做完指挥列车出站的动作后,就跑开了,但她把娃娃落下了,乙松深感惊奇,还是认真地在工作簿上做了失物登记,当晚,自称是小女孩的姐姐来找回娃娃,乙松和她开心地聊了聊,意外想起了那个似曾相识的娃娃,那是他在美寄给女儿买的礼物,怎么会有一模一样的娃娃,他满腹疑问,第二天,又来了那两个女孩的大姐姐,一个古灵精怪的高中生(广末凉子,饰雪儿),她说喜欢铁路,在学校是铁路爱好者俱乐部的成员,乙松给她看了自己的收藏,有AD-51引擎盘、AC-26压力计、D-52名牌、柴油引擎汽笛、AD-51汽笛......她兴奋异常,梦想以后要嫁给一名铁道员,最后还穿着妻子的红夹袄给他做了顿晚餐,乙松感到有些恍惚,悔疚地说:“自己运气不错,一辈子只顾干自己想干的事,结果连累老伴和女儿先走了,尽管如此,大家还是对他那么好”,他有些哽咽......接了一个电话后,一切都明白了,三个不同年龄的女孩,都是他过度思念妻女的幻想,对她们疏于照顾的内疚,想要有人继承他的工作。
我想我是有点理解他的。他只是在践行父亲说过的话,要说乙松这个人物的好,就在于他从不夸饰任何东西,不讲什么大道理,只是默默地恪尽职守,也不奢望自身能力之外的东西,固守本分,因此,当杉浦劝其退休后(又帮找了份)和自己一起工作——因为他们好多人都怕他一个人孤独终老——但他还是谢绝了,他始终觉得离开铁路,自己只会一文不值,所以宁可孤独地死去,父亲、妻子和女儿都死在这里,他是离不开他们,才会像故土一样无比眷念,而所谓“心中的故土”,只因那里曾有过的诸多人情和生长岁月,也许不少人会觉得他过于偏执,要我说,一生执拗,这样的人还是太少。
远方的小镇,蜿蜒而去的铁轨,呼啸着划破长空的汽笛,如画般的松林雪山,大地一片白茫茫真干净,与苍茫的大自然相比,人是多么的渺小,那么多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到头来和凋敝的小镇、停运的火车线路一样,有一天,铁轨会被白雪覆盖,房子坍塌,不再有炊烟袅袅,一切都会消逝不见,想来不无伤感,好在曾有温厚人情,冷暖相知。
这就是普通人平凡且充满缺憾——而不止是铁道员——的一生,影片超出题材本身的意义正在于此,你一辈子辛苦工作,最后还是要孤独地面对死亡,妻子(丈夫)和儿女、亲人相继意外离世,在一生中遗下的日子里深感愧疚,深夜独自舔舐伤痛,终于明白意外就是生命的本质,就像你出生降临到这个美丽的世上,也是一场意外......骤然想起穆旦的《冥想》
“为什么万物之灵的我们,
遭遇还比不上一棵小树?
今天你摇摇它,优越地微笑,
明天就化为根下的泥土。
为什么由手写出的这些字,
竟比这只手更长久,健壮?
它们会把腐烂的手抛开,
而默默生存在一张破纸上。
因此,我傲然生活了几十年,
仿佛曾做着万物的导演,
实则在它们长久的秩序下
我只当一会小小的演员。
把生命的突泉捧在我手里,
我只觉得它来得新鲜,
是浓烈的酒,清新的泡沫
注入我的奔波、劳作、冒险。
仿佛前人从未经临的园地
就要展现在我的面前。
但如今,突然面对着坟墓,
我冷眼向过去稍稍回顾,
只见它曲折灌溉的悲喜
都消失在一片亘古的荒漠,
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
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毕竟自己的情感世界,距离高仓健这类传统的“士”,实在太远,所以没法代入和赞赏他的固执和深情,就全当欣赏漫天冰雪的富良野以及蕴含其中的隽永孤独吧。
两星给高仓健,两星广末凉子,一星给导演。
这是央视六套进入2020年以来,第22次播出高仓健老师的作品。“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1、集英社短篇漫画改编。2、高仓健本位出演,动情且深入,片尾曲系现实生活中亡妻所做。3、1999年,68岁的高仓健,24岁的安藤政信,19岁的广末凉子,这卡司,绝!4、穿过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小说即视感,外:好想去冬日里的北海道!
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都打了脸,寓主旋律于狗血,在当年简直纯熟
高仓健站在妻子灵柩前的表情堪称神一般的演技,后来才知道原来他的妻子过世,孩子流产和电影的主人公身世一样坎坷. 本来是想去温暖一下内心,结果发现内心反而更冷了. 当一个身影从自己的世界里消失之后,还能不能填上那个空缺?乙松为啥就心甘情愿站在那个铁道站上一路到废弃啊!等待是世界上最奢侈的礼物
2021SIFF NO.2 很难想象这样一部停留在崇高化集体记忆的主旋律日影 在「法医物语」「跳跃大搜查线」等日剧早已将职业书写“去神化”的1999年 依然能有一席之地 诚然 铁道员于洗练大雪和温馨小屋中谱写的个人史诗 充溢着匠人精神与人散曲未终的回甘之味 但为了烘托这位老人刚毅伟岸又不失人情味的姿态(虽然究其本质不乏愚忠色彩) 女性的生命需要被扼杀两次 再化为幽魂借幻想复生 而他冰释前嫌的态度 反将真正的惨痛抹去 作为发展牺牲品、用后即弃的小镇和旷工的生存困境 只是以一种底层不体面互掐的方式 寥寥几句台词带过 但比起“以挥旗来代替愤怒 以笛声代替眼泪 以内心呼唤来代替呐喊”的铁道员精神 我只关心他们为什么愤怒 为什么流泪 为什么呐喊
电影本身乏善可陈,甚至有些厌恶类似的煽情手法,但是看到最后,还是被打动了。 @电影资料馆
三星半。日本主旋律
深夜看这个到了最后情绪崩了。第一次没绷住是他和妻子告别,两个人隔着车窗,心里其实清楚是最后一面,真是拍出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第二次是车站要关了,死去多年的女儿来见他,女儿怕吓到父亲,但那句“哪有父母会看的自己的孩子怕的呢”。最后就是站长去世时,老友那句以后我只能在梦里见你了。我们这一生就是一路在告别,直至最后我们自己和世间告别。有些事情总要面对和经历,这就是人生了。
这里面的佐藤真是个传统意义上的"男人"啊,隐忍,坚毅,像山一样.最后的心结解开了之后,也是不带遗憾地走了吧.故事每一个走向其实都可以预料得到,但平和的讲述就是能击中你.btw,今天突然对日式固定镜头有所领悟,因为这片子绝大多数时候都没让我感觉到是在看电影,而是真切地在角色们身边.
长笛,回眸,雪地,小镇,火车头,口哨,铁道…一切都充满着对这个世界的敬畏和执念,感情如铁轨一样紧密连接着,断不掉而又伸向远方,每一次的鸣笛都像对挚爱的呼唤,逝去了却美好永存…“我本想照顾你一辈子,但是我做不到了…” 可以泪奔的片子。
siff24艺海613,如果你觉得它很烂,很意淫,很男性凝视,很小日本鬼子,请你对此口诛笔伐,而不是跑到电影院来全程聊天玩手机踹别人椅背还在字幕没出完的时候聚众大声吐槽,这不会显得你博闻强识,只会告诉大家你是个傻逼,大傻逼。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高仓健这种坚毅老男人果然适合演坚守岗位的固执角色。18岁广末凉子太美了。连打酱油的都是安藤政信。优美主题曲竟是坂本龙一作曲!配合剧情里现实与回忆的穿插,造成强烈煽情效果。略过火,但确实细腻动人催人泪下。结尾联想现实,让人动容泪目!//20150614上海影城1厅修复版
一回忆就色彩提取很拙劣唷 配乐真O__O"… “两个姐姐”表现得都像大叔控一样 广末敬礼太矫情的段落之一 小敏和仙次儿子演员的演技次噢
感慨那天地之间的苍凉,白雪茫茫,孤独的生命,坚守着无形的承诺。
太复古了,完全就是对团块世代的纪念,其中一以贯之的是日本崇尚的职业精神,和去年的《摄影机不要停》内核一样,正如影片中所说,它带领日本走出了战后的困境,其中的家庭戏与之相比就显得薄弱了些,职业和家庭的平衡也是无解的难题,影片后段的三次灵魂相认显得有太多设计的痕迹,许多细节还展现出北海道的历史变迁,资源的大开发时代、新干线的开通、外来文化的融合和那纷纷飘下的粉状雪,和红色的复古列车相互映衬,非常美丽,JR的企业精神也在不知不觉之中传达到观众,那种一丝不苟、富有人情味的方式也正如影片中所说“豪华度假村完全不能与之媲美”,也许JR应该把这片当做入职教育的必修课吧,在日本时也坐过各种各样的JR列车,能时刻感受到工作人员的专业和敬业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了。夜空下一片苍茫。列车在小站前停下。一位姑娘从对面座站起来,将玻璃窗推开。一股冷空气袭卷进来。姑娘把身子探出窗外,仿佛向远方呼唤似地喊道:“站长先生!站长先生…
小时候我也很迷火车、车站和扳道岔。
我也没想到这么隐忍静默的电影能让我哭得止不住,最喜欢静枝跑去告诉乙松自己有孩子了的那段,笑容清亮,乙松满心的喜悦也是淡淡,想起黎戈说自己丈夫得知自己怀孕后半夜坐在客厅里喝酒的画面。这是第一次去电影资料馆,是一年多时间里资料馆第一次放日本电影,也是我第一次在看完电影后听到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