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妮卡
更新:HD
导演:安德烈·帕劳洛
主演:艾米莉·布朗宁,派翠西娅·克拉克森,崔斯·莱赛特,艾德里安娜·巴拉扎,祖舒华·克洛斯,Ali Amine,Jean Zarzour,Vladimir John Perez,Bobby Easley,Mark Mench,Graham Caldwell,Angel Kerns,Mark J Clifford,Bryant Bentley,Ruby James Fraser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意大利语言:英语年份:2022
简介:影片剧本仍由帕劳洛与老搭档奥兰多·提拉多共同撰写,讲述一位变性女性(莱赛特饰)回到美国中西部,去照顾她垂死的母亲(克拉克森饰)。这个有关破碎家庭的故事,将对遗弃、老龄化、承诺和救赎等主题展开讨论。影片预计于今年底开机。详细 >
#79威尼斯# 没有特意使用过于浓重的笔墨交代关于她的过往以及家庭冲突,一切都以最温柔的方式去化解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值得给奖
人物感情可以理解,但是行为动机太矛盾了。
抛出议题但几乎不讨论,比较标准的量产型电影节商品(离题一句,哪怕只是从题材的重合度上说,这届威尼斯主竞赛的选片也已经实在是差得离谱了,竟然接近三分之一都是女性传记 or character study……),不过导演在取景构图的创意上确实有过人之处(比较漂亮的是母亲拿小化妆镜将面庞与女儿重叠的设计),藏情节、抖情节的处理也足够稳健。比较耐人寻味的一点:母亲的“遗忘”对于Monica新获得的女性身份,到底是一种拒绝,还是肯定呢?
看下去才会发现看得下去的那种片子,说到底还是进入情绪耗时太久,等到观众失去耐心才是令观众共情的开始。
考验演技,翠姨抱小狗家庭和睦那段想起了绿里奇迹一刻的阳光,special thanks to isadora Clarkson
2.5.
有好的创作意图,却没写出漂亮的剧本。这样的人物设定配这样的本子肯定是不够的,过平的节奏和缺少魅力的人物,难以带起情绪。
又是这种用屌技术屌设备拍着最烂的故事最烂的电影。钱不需要可以捐的,不是硬要用来伪学院的无病呻吟。
拍的过于克制了。比起热烈的冲突和矛盾,我觉得各怀心事的平静好像更苍凉。Monica每次对着留言信箱说完狠话总会再次打过去转换成卑微的语气,就觉得她一定很需要被爱、被认可。
应该是正方形的画幅 割舍掉一部分的画面信息 画面也足够漂亮 但 电影本身的故事并不好看
we're just common people, no more no less,
主竞赛怎么可以有这么无聊,又这么无聊的片子啊! 为什么? 我不理解。完全不知道在干啥,在母亲绝症时间,不告诉自己就是她的孩子,在我看来这个设定跟不告诉她得的什么病一样离谱。全程沉浸发问为啥呀,图啥呀,咋回事呀,互相折磨到白头? 困死我算了
与家庭,与亲人,与自己的关系
#venezia79 前面两个人睡成左右外八字,旁边两个人睡成前后外八字,不幸被我盯着看盯醒了,真抱歉,他们睡得实在比电影有趣。(本来想好了写什么,看在导演帅的份上,算了,就引用片中一句话吧:“I‘m not your fxxxing experiment! Fxxx!” Oops,两句。p.s.最终触犯我底线的是跳舞的背景音乐,难得的释放时刻,有那么多适合一个人起舞的流行歌曲,却选了这首,如果这首歌与导演私人有关,还可以稍微接受点,否则,bad taste. Patricia Clarkson应该是最会演dying mother的演员了。
【3】咱水城电影节就是水到什么阿猫阿狗都可以入围主竞赛。有些电影拍符号,而有些电影不能没有符号,难以想象这个电影性别意识和生死,性爱与家庭议题,会灾难成什么样。无聊透顶的流水账,连符号不会用,跨性别非要与家庭相挂钩,通篇是为了作而作,母亲与子女线很崩,没有家庭关系的层次感和关系的收拢。一边抓着性别意识的政治正确,一边抓着后现代人类问题,最后特么拍了一场无意义,无病呻吟的告别。有人用这些东西为武器,拍没有意义的中庸之作来博话题,而电影就是这样。看完电影再看电影简介,看笑了。
实在看不到任何要表达的东西 变性议题塞进来到底为了啥呢 演得真的很好吗?放在威尼斯次次次单元都嫌浪费时间
情绪太淡了,克制过头了,有人会很喜欢吧。可能这种平淡才是生活本色。
7.4 美則美矣,但平靜如水,只待年華漸漸逝去……幾無沉思,細膩的此情此景,多少有些浪費……每一個人物,每一處景致,每一次情緒,都美得出離。雖然有母女隔閡、夫妻矛盾、戀情苦痛、病痛折磨,但總體溫馨和諧,就連大哭和大吼都傳遞不出憤怒。(特點。優點?缺點?)適合在美好的時刻,為「愛」錦上添花。跟拍酒吧外的高跟鞋👠聲,實在太楊貴媚了。居然就著《不怕不怕》(自動帶入)起舞💃🏻。
节奏慢
今年威尼斯电影节看到现在第一部让我睡落枕了的片子,这不得纪念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