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明白豆瓣有些评论怎么把这部片子踩得这么不堪!我不是水军,也记不清楚哪一个导演或演员的名字,我个人觉得这片子就是好看,给我感觉就是舒服,如此而已。所以,自以为是的不用来跟我对话,我会觉得你是弱智的,也许,你所说的是对的,但我并不认同。一万个人有一万个影评,大家无需太在意影评,自己去直接感受更加真实可信。
看《超脑》这片,跟玩了一场游戏一样。说来讽刺,好莱坞没少把游戏搬上银幕,却经常连游戏一丝的精髓都抓不住,而《超脑》跟游戏半点关系也没有,却从头至尾拍出了强烈的游戏感。如果玩过《GTA》,《热血无赖》,《黑道圣徒》等都市背景的沙盒游戏,《超脑》简直就是一次游戏试玩视频,全程体验高度相仿。
这个故事的主角一出来,是个没有道德观念的混账。就像刚进游戏的玩家,好奇心强烈到处做坏事,随心所欲斗殴、杀人、抢车、入室行窃,横行街头,无法无天。尤其是抢了车钻进去,随即切换到第三人称俯瞰视角,背景同时响起电台音乐,除了一些饭制视频,从没见过这么游戏感满溢的电影桥段。
坏事做多了,通缉指数上升,条子很配合地出现了,把没有经验的玩家抓了个正着。经过一番批评教育,掉了不少经验值。玩到这时候,胡闹也够了,开始专心攻主线,挣钱、取情报、救人、飙车、杀boss,挑战一个又一个任务,不断解锁新的记忆碎片,与此同时还有一条谈恋爱的支线也不断攒进度……看得出主角是个娴熟的高级玩家,只用了大约100分钟,就接近完美通关。
如果仅仅是情节点和调度手法,那么这样的“游戏电影”我们还能找出不少。《超脑》更难得的是,整个节奏感都跟玩游戏高度契合。从风格上看,这电影是比较老派的那一型,几个主要的男性角色,没有一个是颜值选手(最起码在这把年纪不是),唯一稍微能靠脸的瑞恩•雷诺兹,开场不到10分钟就咽了气。而通常来讲,这种傲娇不配合花痴少女口味的类型,理应节奏都比较快,废话比较少,感情戏更是能删则删,主打简单粗暴才对。
可《超脑》偏偏背道而驰,节奏舒缓地完全不像阳刚的美式犯罪片。不但文戏如此,几场动作也是不徐不疾。留意的话,对白速度都比同题材慢上半拍,整个叙述节奏,逼近文艺爱情片,政治不正确地说一句,也许更对女性观众的胃口。这个113分钟的故事倘若放在80年代,90分钟妥妥讲完。在每一个环节都有停顿,正是游戏玩家的体验,除非某些过场动画,情节的张弛变化也不会太明显。更显著的一点是,大多数动作片里,我们哪怕知道主角必胜,也不免挂念一番他的安危,而《超脑》的科斯特纳即便滥杀无辜,我们仍丝毫不担心他会死——正因为他太像掉命就读存档的游戏角色了。
说到主角不死,《超脑》其实挺能反映好莱坞电影的一种变化趋势,即一种比较老派的价值观的崩溃。要在十几二十年前的商业片里,如果主角故意杀害无辜者,或者哪怕是对失去反抗能力的坏人下了手,也是无法得到救赎的。而《超脑》不但放了他一条生路,还给了个无罪释放外加光明未来,显然是如今观众对于主角的道德容错大大提升了。
哪怕是主角人格上已经弃恶从善,洗心革面,依然像《飓风营救3》的老爸一样,为了救“家人”毫不在意弄死弄残警察,当局也照样视若无睹,观众更衷心盼他不死,浑然不会替死去警察和路人感到愤怒。这种道德疏离化的趋势,倒是为将来商业片的暴力指数飙升,铺平了道路。
当然,对于大多数观众来说,影片最引人咀嚼的一点是,你会不会爱上移植了爱人记忆的陌生人?电影的处理颇为暧昧,并没有指明女一是因为共同的记忆对他坠入爱河,或因为他是一个拼死护救母女的“好”人,还是两者兼而有之。结尾也大幅留白,三人是否组成新家庭,答案在戏外。
模糊处理当然是创作需要。说来说去,诸如记忆是否能完整移植,移植能否改变宿主的人格,这些议题,科学上没有定论,电影也没有义务或者必要来下个结论,那样在立意上反而低级。当然,商业片总要承担起劝人向善的道德使命,在模棱两可间走向光明乐观、温暖人心的那条路,是商业和艺术的双重优选。
《超脑》不是有野心的电影,对于科技命题的探讨,就跟它的动作场面一样,规模不大,点到辄止,但比起那些眼花缭乱的超级爆米花,它不至于让观众麻木在视听轰炸里,也没有用各种烧脑逻辑把人绕晕,走出影院还剩大把脑细胞可以跟情节较较真。想想还真不好下结论呢:如果有一天,你的伴侣爱上了拥有你记忆的陌生躯体,你是喜还是忧呢,ta对你是忠贞还是背叛呢。(文/方聿南)
一位知悉国家机密的CIA探员比利·波普(瑞恩·雷诺兹 Ryan Reynolds 饰)意外身亡,在弗兰克斯博士(汤米·李·琼斯 Tommy Lee Jones 饰)的协助下将其记忆与技能植入了一位极度危险且无法预测的罪犯杰里科·斯图尔特(凯文·科斯特纳 Kevin Costner 饰)身上,而探员贵格·威尔斯(加里·奥德曼 Gary Oldman 饰)必须靠这位不定时炸弹来摧毁企图攫取国家机密的犯罪组织。杰里科·斯图尔特为了救回换脑后渐渐爱上的比利·波普被胁迫的妻子和孩子,重新找回自己的生活,不得不在48小时的时间里,与犯罪组织展开殊死搏斗。
以下对话,百分之百真实,就发生在昨天。
想起来,葛格现在还是一脸懵X……
时间倒推24小时,一个90后妹子中午下班时跑来闲聊,谈起近期的热门影视现象——其实葛格主要想通过妹子的视角,了解一下最流行最IN的话题,好拿来做选题参考用。
如今虽然工作繁忙,但我自诩还是可以利用每天为数不多的一点个人时间,去关注最新的流行作品,以防自己跟时代脱节的太厉害。没想到,妹子聊起她的心头好,我却真的可以用一无所知来形容……
我问:你们90后现在都最喜欢什么明星呀?
妹子:宋仲基呀。葛格看过《太阳的后裔》吗?
我:好像……听说过。这两天不是说正在湖南卫视录《快乐大本营》,被粉丝堵门嘛。不过《太阳的后裔》没时间看,是古装神话片吗?
妹子:天哪!!这都不看,葛格你OUT了!
我:……
妹子:那王凯看不看?
我:不知道。
妹子:天哪!!
我:……
妹子:靳东知不知道?
我:……
妹子:天哪!!
我:……
妹子:《琅琊榜》《伪装者》《欢乐颂》都不看??
我:唔……
妹子:天哪!!没法和你对话了。葛格再见。
在妹子连续四个“天哪”之后,一时间我才突然明白,自己是真的老了。
<图片1>
就是嘛!我们这些人到中年的苦逼坐班党,哪有时间一集集地刷电视剧呢!
晚上,抱着一颗被森森伤害的心,我还是走进影院,满心期待百丽宫高灵敏度电椅能随着动作猛片里的撞车和枪战激情摇摆,按摩忙碌一周的身体。就这样看了一部刚刚第一天上映的《超脑48小时》。
为啥影院里我偏偏挑中了它?实在是,现在的主流院线,也真没啥可挑的,新片里除了它,就是《再见,在也不见》了。
电影院里摆放的内地版《超脑48小时》海报长这样:
<图片2>
咦,好像和我印象里看过的原版海报长得不一样:
<图片3>
同一个片子,但仔细想想,这里面还真有不少门道。
首先,中国版海报里突出了超豪华的“五星”阵容,还贴心地怕脸盲又附上这些明星的代表作品:演《金刚狼》也是《死侍》贱贱的瑞安·雷诺兹,演《超人》的凯文·科斯特纳,演《蝙超》的盖尔加朵,演《蝙蝠侠》的加里奥德曼和演美队的汤米·李·琼斯。
这些明星和一路数作品的组团出现,就是一种类型定位,一种宣传策略上的温馨提示:《超脑48小时》也是同样风格的动作/科幻流行大片。
其次,两版海报的区别还在于排名先后左右忠奸大不同,美版海报走的是戏份多寡和按资排辈的路,中国版却是热点突出——所以美版海报里被消失的瑞安雷诺兹又出现了。
最后,海报自身的画风也是一种风格的指认。中国版营造的是大片气势:高科技、摩天大楼,美版相形反倒内敛沉静,看过电影就知道,它更强调“超脑”这个概念的可视化。
本文当然不是一个海报擂台赛或鉴赏贴。此处只是想说明:从观众角度而言,影片之外的海报也参与着影片气质的形塑并进一步左右我们的选择,同时它亦可作为某地电影文化风向的参照。
至少基于海报所示,《超脑48小时》就算没有《百鸟朝凤》这些天里另辟蹊径的宣传方式,中国市场里仍旧不会卖相太惨。因为在拍摄之初它已遵循了超稳定的商业可控预期:明星阵容,动作/科幻——都是取影院观众的最大交集;空降上映的这段时间,虽不是小长假档期,但一周内也避免了新片劲敌的厮杀。
<图片4>
所以,某种情况下,《超脑48小时》不能有也不需要有艺术上剑走偏锋的新意,它只需在基本成本的预算下稳妥地走完从制作到发行的全程——固然,这在动辄就将真诚挂在嘴边的今天有些略显套路,但也着实是好莱坞工业体系稳健扎实的范例式操作。
我们来看看这部作品讲了什么。
影片中,破案心切的CIA移植意外死亡探员(瑞安·雷诺兹)的记忆与技能给凯文·科斯特纳所演的罪犯,想用这个人肉移动硬盘找出线索,从而摧毁企图攫取国家武器机密的反政府犯罪组织。
这是一个典型情节驱动的影片,有明确的线性目标,48小时记忆消失的设定应像个要炸毁的闹钟扰人心绪,同时托各位不省心的反派之福,反派的力量越来越强,才能与科斯特纳形成抗衡,维持电影悬疑的张力。
<图片5>
《超脑48小时》的开头是一段节奏和情绪非常不错的都市追逐戏码,甚至一度让人联想到银河映像游乃海的那部《跟踪》(2007)来。
瑞安·雷诺兹的表现很冷静酷帅,但未曾想,影片在他身上的着墨实在不多,主线很快就转移到了凯文·科斯特纳这位老戏骨身上。
影片在主角设定上可以有偷懒的优势——科斯特纳同时拥有两种记忆,这个情绪动荡的双子男可以因自己记忆和能力的发挥不稳,走三步退一步,反倒不必费心经营恶势力的壮大就足有张力。
但《超脑48小时》把这个设定不是用在动作戏,而是全用到了感情戏上——这是影片和近年的其它犯罪电影非常不一样的地方。
大家请注意《超脑48小时》的英文原名“罪犯”,它的重心,在表现人(的变化),而非动作和事件。
<图片6>
面对探员的遗孀盖尔加朵,科斯特纳原始的兽性和温暖的记忆相互绞杀,逐渐拥有自己的感情而不单是让主体记忆的感情占领自己——这简直是女文青先锋话剧《柔软》的情节嘛!
于是乎,超脑演变为感情驱动的温情大戏,英雄救美式的最后营救从开始就有迹象:捆绑PLAY都上来,竟召唤出了纯爱良知!
我看的时候,就在想,这里面也隐隐约约有点斯德哥尔摩综合症的意思吧。
但更重要的是,这种处理,让一部貌似以科幻和动作为主打的电影重回古典风范!《超脑48小时》中有一种少见的90年代复古风——倒不只是因为它对情感的倚重促使动作设计上有意避繁就简,少有预期的狂轰滥炸,而是它在主旨上又重走到回归家庭的那一套核心价值观上去了。
在死侍流行的今天,科斯特纳不够黄暴混蛋贱格,甚至又以携带记忆的方式完成替因工作而死探员魂归家庭的任务。
估摸着,再坏的角色,遇上盖尔加朵这样的超级大美女,人性之善也会呼之欲出吧。
<图片7>
从剧作完成度上看《超脑》是流畅的,几无硬伤。只是它的桥段、动作在我看来,还是老派了些。
这也很难说这是作品本身的过错。观众始终有对新鲜事物的渴望,而这种新鲜要恰到好处地不挑战到观众日常理解事物的经验。所以那些能够在共通与独特、熟悉和原创中制造张力的艺术家才可以微妙地推动了类型电影的美学更迭,这说起来简单,其实真不是件容易事。
所以《超脑48小时》虽用了移植记忆的方式提出关于人的主体性问题,但它终究并没有野心成为《烧脑48小时》,像《记忆碎片》之流用强烈风格化的结构支撑结论本身。
《超脑》有自己的任务:用平稳的剧情与合乎工业水准的画面照顾好那些被工作折磨了一周苦逼的多数人,以动作释放,派明星养眼,宣扬爱的正能量。作为一部规整的爆米花电影,《超脑》在观赏的那一瞬还是尽力满足了我们,而最终尘归尘,土归土,电影美学的更新和确立是一场艰难的大浪淘沙。
<图片8>
但《超脑48小时》仍带给我了一种惊喜。
这种惊喜来自于凯文·科斯特纳——一位似乎早已远离了我们的观影生活,却又带给我们无数美好回忆的老牌巨星身上。
这让《超脑48小时》在今天超级英雄大片充斥市场的环境中,增加一点剑走偏锋的“陌生化效果”,这也正如同它的复古90年代温馨风范。
如果我记忆没错的话,中国市场引进凯文·科斯特纳主演的电影,还是得上溯到90年代中期的《未来水世界》(1995)吧。尽管这部影片当年世界票房惨败,但科斯特纳却着实是我们那个时代,最受关注、我个人认为最英俊帅气的好莱坞男明星之一。
他曾在德·帕尔马的《铁面无私》(1987)中,饰演正义的警探。莫里康内为这部作品撰写的配乐,至今仍是我的最爱之一。
他亲自主演、导演的《与狼共舞》(1990),是美国西部片中最伟大的反思性作品,也成就了他导演生涯的巅峰: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
<图片10>
他在奥利佛·斯通的政治惊悚大戏《刺杀肯尼迪》(1991)中饰演抽丝剥茧的检察官。这部影片前些年我在上影节斯通回顾专题中重温,斯通导演亲临现场,189分钟一气呵成,导演手法和技巧令人眼花缭乱,实在是太过瘾了。
<图片12>
他和流行天后惠特尼·休斯顿合演的《保镖》(1992),休斯顿斯人已去,但《I Will Always Love You》的旋律仍在今天不断回响……
<图片11>
还有他最温馨感人的作品,在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电影《完美的世界》(1993)中饰演的罪犯(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形象。1998年我通过中录德加拉VCD第一次看过此片,感动地五体投地。
如果我们对比一下的话,你其实不觉得,《超脑48小时》某种程度上也正是《完美的世界》的一种延续吗?
他即是罪犯,也是最温暖人心的家庭的一员。
我不认为这是过时的表现,这种传统的情感至今仍然可以感动人心。
只是我没有想到凯文·科斯特纳——好莱坞曾经最帅的帅哥——会以这样一种落魄的形象在《超脑48小时》中出现。前些日子,在《超人大战蝙蝠侠》中他曾有小角色的演出,目前看起来,他仍然“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具有相当大的市场号召力。
最后,回想起昨天中午和妹子的对话。
是的,我是不太熟悉宋仲基、也不知道王凯、靳东,也没有时间观看大受追捧的《太阳的后裔》《琅琊榜》和《欢乐颂》。但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个明星如何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永远用伟大的作品牢牢把握住我们的记忆,那才是永恒的。
还记得曾经风靡一时的都教授、长腿欧霸李敏镐吗?如今,他们在哪里?他们的狂热粉丝又转向了哪位新明星的怀抱?
所以,我为凯文·科斯特纳的老而弥坚真正叫好。他已经足足60岁了,但仍然可以担纲主角,英雄般归来。
<图片14>
说实话一开始期待并不太高,记忆移植作为科幻片主题来说已经不算新鲜了,看完觉得情感和情节铺垫还算不错。最加分的是三个老家伙的表演,尤其是发挥空间最大的科斯特纳,看完就知道什么叫姜还是老的辣了。当然神奇女侠也是美美的。
中规中矩的动作片,“真希望我能一直当他”凯文科斯特纳说的这句话感动到我,感情线很温暖很感人。
想不到科斯特纳也到了蓄起胡子,扮演老英雄的年纪了,愿以为那是肖恩·康纳利才有的专利,亦或是这几年的丹泽尔·华盛顿。说实话这部戏的剧情实在是硬伤,不过在电影院看的时候那些经典桥段之如《石破天惊》,《变脸》,和《怒火救援》不断地在我眼前浮现,再加上盖尔·加朵,还是挽回了不少分数。
好奇怪的卡司,就像队友清一色adc,看着牛逼,开团秒跪
不同的思维,在同一个躯体中进行48小时的战斗,当记忆中的亲情让占据的记忆变成永恒,当幻象的人脑被意象化移植,不禁让人感叹科幻的魅力所在;尽管剧情比较单一化,但影片对于科幻与情感二者结合的诠释却是值得称道的。
不算烂吧
集犯罪、亲情、幽默于一体的并不烧脑的剧情片
前半场1分,猪队友;后半场5分,情感线饱满
住别人的房子,睡别人的老婆,凯文叔爽翻了
割喉捆绑仙人掌,洗脑变态杀人狂。那边忙着放核弹,这边做起老公饼。老派脑残动作片,导演对刻画神经病还是蛮有一套的。上一部《Iceman》里的雪糕车叔叔也不错~至于为什么要把相似题材相同演员的《self/less》同时引进,说明广电总局似乎有着自己的恶趣味
浪费一帮好演员,什么剧本嘛!四分之三的时间主角都是出于一脸懵逼的混沌状态,CIA更是智商频繁掉线且毫无人性!亏得凯文科斯特纳真是老当益壮的硬汉,动作戏只要一上来,效果还是不错。拜托!这类谍战/警匪动作片是越早进入追逐反追逐的动作戏才会越好看啊!
剧情单一,乏善可陈。
我觉得还不错诶,虽然男主不太符合大众的审美,但是看预告的时候,确实也被加朵在里面的感情线而心碎,看这片的目的也在于此,盖尔加朵太美了!虽然片中的记忆转移不太经得起科学推敲,毕竟转移了全部记忆,还有人格,包括成长中的认知和观念。不过剧情需要,我也并不在意。女神和片中小女儿都很美。
撞创意撞题材撞类型撞演员,还撞档期……本片和续命游戏可以混剪成另一部电影,叫《你特么猜猜我到底是谁》……
贱贱原来就是打个酱油。很套路的片子,各方面都不出彩,以至于就要到高潮了我居然看睡了。也就看看几个老家伙吧。
尽管有不少缺陷,也是最近很难得好故事了,如果凯文第一次见到瑞恩的老婆时再粗暴邪恶点,最后的情感转变会更精彩,不管怎么说老戏骨就是老戏骨。
概念老,桥段老,演员老,超老48小时。
小夥伴說第一次見那個大叔演壞人好過癮,然而我不認識那個大叔
多一点真诚,少一些套路。
凯文科斯特纳脑残粉一本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