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

正片

主演:Erik,McKay,西雷拉·佩顿,艾瑞克·吴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美国年份:2009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归途 剧照 NO.1归途 剧照 NO.2归途 剧照 NO.3归途 剧照 NO.4归途 剧照 NO.5归途 剧照 NO.6归途 剧照 NO.13归途 剧照 NO.14归途 剧照 NO.15归途 剧照 NO.16归途 剧照 NO.17归途 剧照 NO.18归途 剧照 NO.19归途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归途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刚刚囊获战利品的苍蝇,碰巧飞过屎壳郎的身边。屎壳郎寻着味道,找到了一块巨大的粪球。这个天大的意外收获,让屎壳郎格外欣喜。他终于可以准备一份厚礼,带给自己的爱人了。屎壳郎一路艰辛的滚着粪球,从白天走得黑夜,又从烈日当空走到暴雨倾盆。当雨后彩霞满天时,屎壳郎终于来到山顶。翻过这座山,他就能见到自己的爱人了!疲惫的屎壳郎滚下粪球,爱人近在咫尺。就在两人马上就要相见的时刻,意外的事情不幸发生了。万界独尊棋逢对手我的兄弟叫顺溜哈马舍尔德悬案战地情人旺角卡门最棒的学生~余命1年的最后1支舞反黑牛仔 第一季爱尔兰人杨门女将之穆桂英挂帅乡锁进击的巨人 第二季亲密2012摩天雄鹰卓娅死亡约定2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3:俄罗斯奇遇记白宫风云 第一季夺命高校神明渴望游戏圈子之德州风云维奥莱特替身姐妹雪国列车(剧版)第四季莎翁情史原声罗宾汉(粤语版)八喜临门粤语版德云社郭德纲于谦相声专场济南站202430天身后事Get Ready!毛侠 毛俠体坛秘史:网红拳手杰克·保罗派恩少校我的女朋友和我三个妹妹们史前公园大学战争2妙女神探第二季百妖谱·司府篇只是现在有点不走运大事件粤语换乘恋爱3

 长篇影评

 1 ) 至少希望从此,不再浪费粮食,不再心存鄙夷。

我没经历过春运,所以影片中2008年那场雪灾让人震撼得真想落泪。
因为断电,数以万计的农民工驻留在火车站。他们睁着一双双熬红的眼睛,不死心地等着。他们忍受着严寒,潮湿,驮着沉甸甸的编织袋,每个人都渺小得像一只蜗牛。每个人都想回家,所以一旦有什么消息走漏,人潮就开始骚动起来,警察拉起了人墙,竖起了栏杆,试图控制人流。但这时候,每个人都挤得面目全非,最后的理智和尊严完全崩塌,但他们所能做的,只是捡起包袱,擦干眼泪,继续走,走啊走,最后淹没在浩浩荡荡的务工潮里。

他们是国民生产链条中至为重要的一环,我们吃的穿的,很多都出自于他们的双手。然而在这种时候,他们却买不起一张贵一点的车票,连回家这种微薄的愿望都变得难以实现。这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哀伤,我觉得所有怜悯和同情或是词不达意的安慰,都有一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虚伪。

我们最大的痛苦是无能为力,而所谓的承担只是逆来顺受。

以张琴奶奶为代表的那一代人,他们努力耕作了大半辈子,因为没有愿景,因而安于农村。而以张昌华夫妇为代表的外出务工人员,一心想用自己的牺牲换取下一代的出人头地,他们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默默忍受着心酸,却殊不知压力越大,反弹越大,孩子并没有因此爱上学习,反而只想离开家,为了自由,怎么样都行。
而张琴,则代表了最广大,茫茫不知所措的年轻人。她叛逆,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计划。可如果说她的反抗只因为青春期不切实际的梦想,就未免有些冤枉人家了。本应该是嗷嗷待哺的时候,双亲就离家在外。有限的通话时间,也都是绕不开的学习话题。没人纠正过她的对错,没人关心过她自己的梦想。以至于她后来长大了,所能做的,也只是走一步算一步。在这场绕不开的家庭问题中,我们没有权利判断谁对谁错。我们只能深深地自省,是谁迫使他们骨肉分离,剥夺了她拥有一个健全家庭的权利。
片中有一场戏讲张琴去美发店做头发,当她顶着一头卷发走出理发店,太阳显得格外明朗,张琴偷偷地挺直了腰板,像极了傲慢的芭比娃娃。我们都知道这只是一场浪漫的美梦,虽然只有一瞬,但也足够了。


在这个故事里,我觉得最讽刺的,是这些人仍保持着对国事的关注。列车上陌生的旅客,关注着体育新闻,他聊到NBA,聊到姚明,他相信中国的奥运会金牌数量能超过美国。他觉得,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怎么会比不上拥有几亿人口的美国呢?还有张琴,当她和夜总会的同事们一起看奥运会开幕式的时候,我在他们脸上看到一种复杂的表情。他们很专注,眼神中透露着向往,希望,又或是无奈,悲凉。他们是正直青春年华的孩子,难道不应该像教科书写的一样,“成为社会的栋梁,为祖国添砖加瓦”吗?而不知怎的,他们却到了这声色犬马的地方,为阔少爷富小姐的狂欢收拾残局。

说实话,我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还对这片土地抱有希望,现如今他们祖祖辈辈耕作的这片土地上,似乎已经没有了他们的位置。

最后,说个题外话,我在一篇评论上看到,老张夫妇买不到回家的票,他们知道电视台的人有路子,但他们太老实,从没向摄制组讨要过任何帮助。这时,我感到很庆幸,毕竟他们还是挺直了腰板做人,并没有因为贫困而丢失了尊严。


我觉得中国人都应该看看这部纪录片。记下农民工的平凡与伟大。至少希望从此,不再浪费粮食,不再心存鄙夷。

 2 ) 不归途

我们自从离家的那一刻开始,便走上了一条回归之路,却永远也回不去了。

说实话,这是我近年来看到的最精致的中国纪录片之一,尽管它并不是那么纯粹的“国产”货。2009年岁末,美国《时代》周刊的年度人物中,有一个群体:中国民工。这部片子最大的价值就是用三年时间拍了中国外出农民工的一个缩影,拍出了所有为了生计被迫远离家乡的人们的心酸。

尽管对春运的疯狂景象已经有过感同身受,但是当2008年初那个雪灾之春的真实景象出现在荧幕上的时候,心中还是为之一震。当镜头落到广州火车站的个体和细节上,才能真切地体会到,60万人挤在如此狭小的一个空间里,几天几夜不停的打转,推挤践踏,呼天抢地,实在是形同逃难,一切尊严都不复存在。当年在新闻联播上看到的消息,不过是几个人头攒动的远景和一切井井有条的解说。

一个中年男子和他的女儿走散了,他想翻过一道栅栏去找她们,武警战士拦住了他。“你今天在那边站岗,明天你也和我一样走到社会上……”男人疲惫地论理,栅栏那边同样疲惫的小战士没有话,只是轻轻拍着栏杆上男人的手。

这就是中国的“人民”,也是全球化链条的最底端。改革开放了,经济发展了,中国“富强”了,欧美国家也获得了更多价廉物美的商品。付出的代价呢?却是这些为他人提供优渥生活的中国老百姓在承担,家庭分裂了,妻离子散了,曾经美丽的家园污染不堪了……尽管如此,他们依然没日没夜地努力地工作着,依然默默地消费着各式各样的食品——不管里面有没有不认识的化学成分。他们没有资本为工资微薄而抱怨,没有时间为公仆们拿着从微薄工资里扣的税住着联体排屋而心理失衡。他们一样为水灾,为地震而痛心哭泣;为载人航天,为奥运会而加油喝彩。他们打心眼里,就不想我们在任何一个方面落后于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一个民族。连美国媒体都知道向他们致敬,我们自己呢?

不是他们想离家,只是他们没得选;他们不想逃难般挤在春运里,只是他们没得选。

很可惜,在现在的中国,我们依然不能通过正规的渠道看到这样真实的影片。因为官老爷们心目中“真实”的中国应该是歌舞升平,“和谐”一片的,我们伟大而富强的国度怎么能有这样的辛酸呢?

曾经,中国人最重视的就是“家庭”;如今,我们只能远离亲人,“暂住”在自己国家,唯一能期盼的,就是心灵中的那片家园净土还能保留下来。

 3 ) 没有方向的列车

今天才刚刚在电影院看了这个片子,以前记得在哪里看到有提到这个片子,说是不错的纪录片,却一直未曾得见

回家,对于中国人的意义重大。团圆是夹杂在这个厚重文化背景中的一个重要原因。片中张昌华曾说了一句,如果春节一家都不能回家团圆,生活还有什么意义?这是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普通农民工的一句话,也是全世界最大人类迁徙活动-中国春运中上亿人所明白的简单道理。

这是一部记录一对普通四川农民工夫妇家庭生活中几次春运回家的电影,但是它反映的远远不止故事本身。这是一个缩影,来自这个社会这个国家甚至这个世界。

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对话,这些真实的记录无一不在体现各种问题和矛盾,家庭生活的矛盾,父母子女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城乡差距问题,经济发展与社会公平的矛盾,甚至全球经济一体化问题等等。它们带来的思考远远超出这个故事。

陈素琴,张昌华是一对普通农民工夫妇,为了子女能上学,远赴广东打工。他们在服装厂做工,辛苦赚钱,只为让子女能够接受教育。他们所坚信的一点是,要让孩子跳出农村,过上舒适的生活,只能通过刻苦学习,走读书的一条路。
正是如此,他们每次电话回家,首先问的都是子女学习成绩,考试名次。长年在外,由此也隐含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子女从小由外公外婆养大,欠缺父母关爱,和父母感情并不深厚,女儿张琴的对话中很明显得到反映。这并非夫妇愿意看到的,但这个存在于社会问题中的家庭矛盾却暂时不可避免。

张琴和弟弟都是普通的农村孩子,上学读书和做农活是主要的生活内容。和父母一样,张琴也渴望改变,她和村里大部分孩子一样,没有念完中学就外出打工。这让父母伤心不已,他们竭力劝女儿读书,但是张琴坚持自己的决定。她和无数打工妹一样,辛苦做工,只为向往城市生活,能够实现自己理想。张昌华问女儿到底怎么打算(继续打工还是读书),张琴说了句走一步,算一步。其实这种迷茫发生在所有年轻农民工身上,他们的路没有太多可选,怎样才能走一条能够通过自己努力就能实现价值的途径,这同样是社会问题。现在即使通过读书改变命运也显得有些乏力,特别是没有背景的人。底层的人不能通过自身努力向中层流动,这是一个不健康的社会。

片中真实记录了08年遭遇雪灾滞停春运的广州站,整个屏幕人头涌动,极为震撼,数万人拥挤火车站大部分都是回家的农民工,一对姐妹在挤出人堆后,抱头痛哭。画面中的广州站大楼,旁边立着两个标语,“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而楼下,维持秩序的警察正在阻止想要进站的人群。张昌华一家在火车站守了几天终于踏上回家的火车。而这次回家团圆,父女的矛盾冲突到了高潮。因为与父母想法不合而吵架,父亲先动了手。
这个时候也是片中的高潮,张琴指着镜头吼叫,“他们不是想看真实的我吗,这就是真实的我……”这显然是导演之前跟他们说过的话,可是张琴的话却反过来让这个片子更加真实。导演范立欣后来说道,纪录片虽然是要记录真实,但当时他自己也忍不住上前拉开了冲突中的父女两个人,所以这段镜头没有结尾。

年后,张琴去了深圳,在酒吧做服务生。08年底经济危机,张昌华夫妇的服装厂不再一片繁忙,空旷的厂房映射了失业的农民工。为了照顾上中学的儿子,张昌华让妻子回了老家,自己一个人在外支撑家庭。厂里的工人,只言片语谈论各种事情,厂里出口到美国的衣服,东莞成片倒闭的工厂,失业但没有各种保险的工人……画面的另一头,张琴和其他员工一起正在看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直播,烟花过后,大家一片欢腾。然而这些农民工的生活却不会因这个盛会而改变。

其实把这个家庭的故事生生地剥裂出来搬到屏幕是残酷的,他们的悲伤,纠结,劳累,卑微都是真实存在的。他们的故事或许只是千万农民工家庭的一个,却深刻再现了重重问题。

是谁让他们抛家离子,奔波在外?谁让他们辛苦劳动,却不能得到改变生活的回报?谁让他们通宵守候只为一张回家的车票?谁又让他们无路可走,不能通过努力得到改变命运的机会?

回家的绿皮火车在片中出现多次,他们知道哪里来哪里去,而生活的火车他们则无所适从,开往何处他们无法掌握

真实记录面前,一切都是那么有力,没有刻意安排的场景,灯光,对话或者造型,却足以震撼观众。

这部片子本身给4星,还要加1星致敬导演。在中国拍纪录片可能得不到回报,历时3年时间去创作,难能可贵。当前的中国,大家都很浮躁,花长时间去做没有效益的东西,可能很多人觉得没有意义,犹如很多实业都转作房地产一样。对比其他国产电影特别众多商业大片的不痛不痒,浮华光影,歌舞升平,看了这部纪录片就像是海市蜃楼消失后的沙漠,这才是这个社会本来面目。
感谢导演和制片组的呈现,没有粉饰的表演,而是真实刺痛的当下,这才是现在中国电影所缺乏的。

 4 ) 遗憾

  我觉得一个好的记录片一定要在主观性和客观性上有着某种平衡。我的感觉是创作过程中导演主观的意识进入的太早,甚至在所有的功课和研究之前就已经形成了很清晰的立场,结果就是所做的准备工作和研究也是跟着主观的立场来进行的。然而这个先后顺序在任何艺术创作和设计的时候十分重要。
  
  今天去看了,导演也在那,觉得很一般,从他放映后回答观众问题来看,他拍片之前的研究和调查明显没做足。和那个家庭的磨合也不够深入,有些drama很刻意。不愧是剪辑师出身,画面的剪切和纯技术上那种可观性倒是不用说。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可以挖掘的更深入。也许这是范立欣 的第一个纪录片,对过程的把握还不是很娴熟,而我认为一个好的过程(process)比结果更重要。当然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遗憾,就不在这多说了。

 5 ) 不归的轮回列车

这是亿万众生的一个小小缩影。在中国社会的金字塔的底层,一对普通的四川农民夫妇,为儿女离乡工作十五年,像候鸟一样,往返城市和农村。即使城市是他们停留最长的地方,可他们依然只是个暂住者。而他们惟一的愿望就是希望儿女能离开农村,去向一个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地方:城市。他们不希望儿女像自己一样,辛苦而拼命地工作,病了也不敢去医治。总之,他们想他们的儿女能离开泥沼一般的农村。 然而十五年的拼命工作并不能为他们的家庭带来任何正面而积极的变化。这也是亿万中国农村家庭的一个小小缩影。作为亿万农民工中的一对,张昌华和陈素琴用十五年的时间为经济发展去付出,同时,也搭上了自己女儿的前途。作为中国城市化主力的农民工们,他们在城市里为人们搭建漂亮的候车亭,建漂亮的柏油路,建漂亮的大厦。然后再在春运的时候,想鱼罐头一样把自己装进列车中,再爬山涉水,走在自己的田间地头,与一年未见的儿女相见,却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可是失去了父母的陪伴,谁来带领孩子们走出或灰暗贫乏、或缤纷迷幻的青春期?更何况,在他们面前,还要再次面临一次更为艰难的考验:高考。而变幻不已的中国现实并没有给这些农村孩子更多的幸运果实,像一个噩梦级的游戏一样,主人公必须面临更大的考验:找工作。如果找到了工作,然后才能在城市里生存,实现父母的愿望:脱离农村这个泥沼。然而现实比游戏还要残酷,很多无法完成高中学业,而三十年来逐渐下降的农村大学生人数(http://news.sina.com.cn/c/2009-01-23/040717100291.shtml )则更让人绝望:很多人依然回到农村,然后再踩着父母一辈的足迹,成为新一代的候鸟。这如同一个悲伤的轮回:除此之外,他们还能如何应对这出生在农村的命运? 而在轮回之外的现实是:从教育到养老,中国的城市的基础建设和投入与中国农村的相比简直天壤之别。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人拼命想往城市挤掉缘故。这些人为的政策落差尚可以通过制度内地各种持续投入而逐渐减少(这样的指望很遥远),但除了通过上学之外,农村儿女们还能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或者途径去走向金字塔的上游?在这个以"人情"维系的社会,穷人们会有多少个富朋友?穷人们会有多少个权势可以依靠?在这个连公务员都是世袭的社会,能有多少农村孩子可以进入他们的关系网内?当所有的上升通道都被各种"关系"堵住,轮回就是一个宿命。所以,在农村你可以常常见到这样的咒骂:如果你学习不努力,以后还是回家种田! 可是他们不知道,那些花费数百亿元人民币而举办的各种盛会,其实与他们一点关系都没有。但他们依然关注着姚明,他们也被教育着说要爱这个国家,爱这里的一切,却惟独忘记了如何去爱自己的父母,如何去爱自己的儿女--谁也没有教他们怎样去爱。集体主义融化了个人,烧尽他们的青春。没有人告诉你么,这城乡的二元不公平现象,就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啊!没有人告诉你么,这就是改革开放啊,这就是他妈的经济发展啊! 所以看完这部纪录片之后,感觉像是看到了静寂岭一样。多少人的生活,会有这么鲜明的灰暗?佛曰众生有六道之轮回,若守五戒,行十善,即可生到天界,即为众生之巅,可超脱,可入圣。只是我的农民工兄弟姐妹们,你们需要守什么样的戒,行什么样的善,才能摆脱这轮回之苦?

 6 ) 很多父母不知道,能好好被爱对孩子来讲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导语:

被爱是可以让人变得越来越柔软可爱,明亮和开阔的。被爱有着无穷上升的力量,所以有能力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努力爱人,是要让对方感受到爱的那种。

\

讲的是归途列车,但电影就是每个观众在里面找到投射出自己的那个影子,所以其实我看到更多的是父母与原生家庭那层关系。

其实还挺感同身受的,同样是个缺父母爱的留守儿童,问题少女。那时候虽然没有要做那么多农活,但也得干很多活,因为在姑妈或外婆家寄人篱下的感觉也特别不好,而且还被(爸妈,亲戚,包括她们自己)各种劝说要努力去给她们减轻负担,所以一点也谈不上被照顾,只觉得自己千万不可以做一点点觉得有麻烦到她们的事情,处处担心自己哪哪又做的不好了惹她们不高兴了,她们那种不高兴的情绪就时常动不动就挂在脸上让你生畏,让你不知所措,在这种环境下也完全感觉不到爱,于是就抱着这种小心翼翼过完了叛逆期(建立较完整的人格期),现在发现那时候的自己异常讨好型人格,后来因为自己挣脱出来了那个环境就努力改善了很多,但肯定原罪还是在里面的,一剥开就能看到,那些顽疾一直都在,青春期各种很拼了命的抓住一点亲密关系(姐妹关系)把友谊看的大过天,要死要活的,那时候对爱情真的是没有开窍过。(虽然现在好像也没怎么开窍)包括现在的各种完美主义害怕不被人喜欢…等等等等。

所以青春期一直都很有和片子张琴这女孩一样的不满情绪与戾气,怪爸妈不陪在身边照顾自己,怪妈妈永远嫌弃自己,啰里八嗦一大堆,总挑自己毛病,对自己什么都不满意,“反正你什么都对” 这句话我也对我妈说过好多次,当时张琴那个表情简直就是我的附身。

只是我从来没有和父亲打过架(挺佩服这个小女孩的)但吵架吵到泪流满面满脸通红,离家出走想自杀,想断绝关系这些事情是常常有的,确实是相同的矛盾与冲突,直到现在也不知道怎么和父母相处。

但有一点令我感到不适的是,这位父亲因为面子挂不住而去那样真的揍自己的女儿时,让我觉得他很没有当父亲的样子,很不合格,我前面一直觉得他默默承担了好多很不容易,也是个冷静睿智的人,但没想到男人都是一个生物,触及到他们那种大男子主义丢失自尊的事情就要跳到三尺来抓狂六亲都不认,更让我心寒的是母亲这时还一直在说这个女孩不是,那女孩该有多难受,多心寒,全世界都可以背弃我可是我最爱的你们,你们是我的父母,怎么可以这样对我呢?我完全能想象那种痛苦,就觉得外面随便一个陌生人都比你们温柔,能让我感到温暖,而你们是我最爱的人,你们带给我的永远只有伤害,太清楚了,这都是我曾经经历过的,换成我妈也会是这样,典型中国式教育,完全不懂得要怎么去看到心理那层问题,用的都是最残暴的方式,让一个女孩一夜长大,长成他们口中最没有女孩样(温柔纯良)的样子,一个本该活泼烂漫天真可爱的年纪却永远眉头紧锁带着解不开的心结对着这个操蛋的世界叛逆下去。

而且最后陈素琴说“我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希望她能改邪归正。”这话听着挺可笑的,最怕的就是这些原罪父母不自知自己无形中给那个年纪的少女们带来多大的心理重创,还试图要她们变乖变好变成她们心目中想要的完美女儿。

殊不知让对方感知到自己满满的爱这件事比爱本身(尤其是父母与子女这层关系上)要重要的多得多。

整个电影院就我一个人,中间看的好几次鼻酸要流泪,但我要流泪的片段不是描述她们人物关系的剧情而是一些空镜,或是特写,环境,或是一些不重要的镜头。

说到纪录片本身,和父亲打架这里张琴说到“你不是想看真实吗?这就是我真实的样子!”这让人不禁感叹,这绝对不算是个成功的纪录片,就像阿德说的,如果导演觉得这一段达到了导演想要的高潮和立场,我也还蛮对导演引起不适的。三年拍摄里既没有做到一个润物细无声的观察者,也没有和她们融为一体的感觉,该是对这个镜头有多大的怨气和烦躁啊,一个纪录片导演能做到这样,也是很… 如果是这样的话,顶多是个设置好情节冲突的剧情片吧。

不过说到剧情这个剪辑的逻辑线还是理得很好的,就很羡慕这种后期能把逻辑线理得清楚又让人想看下去看的清晰且感人的后期(毕竟我是一个大脑无逻辑常常不会结构剧情的后期)虽然最后落幕的时候看到这个后期团队还蛮多人的,自己也只是一直都在一个人在做后期而已,路漫漫其修远兮,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很有编导的思维与逻辑结构吧,不管是前期和后期。

还有一点非常不想说的感触是,觉得现在的自己太不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客观一点来看自己现在在北京的生活已经比我身边的同龄人(尤其是老家那些)生活水平和精神层次方面好太多,但自己却只是一味不停地挥霍,总有一天,面对不懂珍惜的人老天迟早会把这些幸运全部收走的。

其实当我坐在电影院看到第一个画面的时候我就发现原来自己看过,之前老师在课堂上放映过,只是没有放完整,基本的故事线和表达的东西我们都看到了,所以对这三个人和他们的家庭关系印象很深刻,只是不知道原来这就是《归途列车》。

其实片中导演还想表达一种意思,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出来,就是重男轻女的观念真的充斥在这个家庭里。不论是从外婆那里还是这对夫妻身上,这对夫妻给女儿买手机对女儿更多的是亏欠和不知道怎么化解尴尬相处的气氛,对儿子似乎有着更多的爱和责任,外婆也是口口声声说洋洋给外婆在城里买大房子什么的,相信这些话女孩应该在家里听了无数遍,女孩背玉米那个重量都要压过那个瘦瘦的身体,不难想象在那种封闭的环境下她说出“自由比什么都好” 这种话,而同种环境下,儿子明显是比女儿活的更天真烂漫无害的,大部分的偏见和隐隐疼痛都是由女孩默默承担的,所以还有“带把的”“老子”这种抵触男权社会的字眼,也许是累积的久了爆发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看到那个女孩在迪厅里起舞的画面,不知道她会走上什么样的人生,但真的很希望她好,能好好被爱。

 短评

导演开拍前带有自己的情绪,那一家子有被其利用之嫌,不能说是真正的纪录片

5分钟前
  • MiaH
  • 推荐

太贴近生活了……

8分钟前
  • EVANGELION
  • 还行

终于看了,广州火车站春运场面完胜北京

11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从赵亮《上言方》里陪母留京不停申诉,最后黯然回乡戏剧性地“认贼作父”结婚生子的女孩;到季丹《危巢》里心机缜密,早熟得令人吃惊的姐妹花;再到范立欣《归途列车》里敢于和父亲对打的张琴,这些花季女孩都长着中国式的圆脸蛋儿,婴儿肥,时常紧蹙眉头,她们的理性务实有着和年龄不符的残忍。

13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⑴万恶铁道部⑵这个社会对不起那些明知前路艰难、未来渺茫,却仍在努力挣扎、坚忍、对生活只有最低要求的人们⑶大多数人都被迫远离亲情、故土的国家,即使拥有奥运盛典,河山壮丽,也不值一提⑷我们凭什么比他们活得有尊严和有保障?⑸「你们不是要真实吗?这就是真实」

15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上个月在UCCA看过了。可看性是不错。广州火车站的场景很震撼。但是,说实话有点迎合西方人口味。某些场景摆布的痕迹太重,搞得更像剧情片。后来也问过他家摄像,他说确实有诱导性提问,和人为加快故事进程的问题——这些手法我觉得对于人文类纪录片来说,有点问题。

20分钟前
  • 熊猫儿
  • 推荐

就没人注意到妈妈在许愿时说的这句吗:“菩萨保佑我的女儿,让她听话。我也不晓得我做错了什么,请你保佑她改正归邪”

21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生活是狗娘!这简直就是一个单薄的伪纪录片。这东西如果也就打着纪录片的幌子震撼一下老外,作为中国人,我总之是都见怪不怪了,别跟我说你没有亲身经历过春运,没看过新闻。这闺女倒是演技不错,可以考虑以后往电视剧发展了。★★

2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一阵阵的寒战

24分钟前
  • Jimmy
  • 力荐

【MOMA】这是一次能让我甘心承认北京比上海的文艺事业更活络的放映。当我们把世博等排队形容成春运自己却从未真切体验过那玩笑本身时,画面上无数涌动背着行囊变成质点的人却是年年都要痛苦焦灼屈辱地走这个流程。触目惊心。小女孩对着镜头喊出的那句“你不是要看真实的我吗这就是真实的我”抛砖引玉了

28分钟前
  • 小岩菽
  • 力荐

春运只是个幌子,这片子其实是讲父母和儿女关系的(而且道理很universal不局限于农民工),要看到最后一刻才知道"last train home"到底是什么意思。加拿大的纪录片资助体系真好。

32分钟前
  • bayer04
  • 推荐

当琴琴对着镜头喊出“这就是真实的,你们不是想要真实的吗?这现在就是真实的!”的那一刻,我对纪录片导演应有的立场产生了质疑,这就是你一直在等待发生的戏剧性高潮吗?

34分钟前
  • 阿德
  • 还行

有幸看了国内首映,反映的现实很真实,很能打动人

35分钟前
  • 怀山鹿
  • 力荐

沉重

39分钟前
  • 生·人
  • 力荐

真实的力量

43分钟前
  • juan2m
  • 力荐

【先锋光芒·镜容】我不是仅仅想拍一个空巢家庭的故事,所以我花了三年时间和他们一起生活,但是当道德尺度难以把握的时候,你会感觉这是属于一个纪录片导演的尴尬。火车经过六盘水,有个雪山间车体通行的俯拍,我等那个镜头等了三天,我想用那一幕说明这种生存状态是务工者的群像。——范立欣

44分钟前
  • Obtson
  • 推荐

其实这个也不能算真正的纪录片了

4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何止是心酸,简直是心痛。

49分钟前
  • 過期罐頭
  • 力荐

中国应该成为一个纪录片大国,这里有太多东西需要记录下来

53分钟前
  • 老晃
  • 推荐

回不去的家乡,没有归途的归途。

54分钟前
  • 白暖暖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