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找结婚证 2.补结婚证 3.闹离婚,无证否 4.找到证,再藏好 5.离家出走炸弹 6.生活最终痊愈 经典重现: “你想干什么?” “我想把她上衣脱了。” “后来呢?” “我脱她的鞋,脱她的袜子。” “再后来?” “我脱她的裤子。” “后来呢?” “脱她的。。。裤衩!” “后来呢?” “我抽出她裤衩里的猴皮筋儿,我做个弹弓子,打你们家玻璃。”
谁说我不在乎,这个名字起得太好了,看得我真的痛哭流涕,泪流满面,感同身受。
本来以为是个喜剧片,原来是个青少年教育片,小文真的好自信大方,我青春期想做的是这种女孩吧,她真的好灵,可是父母出现问题,她操碎了心,也伤透了心,最后那高高扬起的马尾也垂了下来,再也不像以前那么活泼。
前面我以为她真的会潇洒地不在乎,甚至她妈妈都信了,但我相信现实生活真的有以为父母关系破裂,学坏,离家出走,甚至跳楼的,但她的父母爱她,即使感情已经破裂,但他们都还会为了小文不离婚。
想起来我父母离婚的时候,我都还不知道离婚是什么概念,后来爸爸再婚,也没有什么感觉,我总安慰我自己,他们有追求自由的权利,但我其实是后知后觉,我其实也想问:你们为什么结婚?为什么要生我?也想说:谁说我不在乎?
我甚至在想,要是我当初看到这部电影,会不会学小文那样做,然后让父母看,让他们知道要是离婚对我的伤害有多大?
但没有如果,阴影已经造成,我只能往前看。
曾经在某个论坛上看过一个问题,挺有意思,“有什么事实让你觉得特别恐怖?”
有人答:“10年前是2008年。”
一看就是个80后。
新世纪的前十几年,对于我这个80尾巴出生的人,特别没有实感。
虽然仔细一回忆,也是满满当当,北京奥运啊,金融危机啊,自己上大学读研啊……但是若是只论年份,还是觉得这个尺度有点难以相信,01年和09年直观上看几乎没有什么区别,都是倏忽一下,就过去了。
所以当看到《谁说我不在乎》这部电影居然是2001年上映的时候,还是有种魔幻感。
2001年,17年前了啊。
当年语文做阅读分析的时候,特别流行用的一个词就是“小人物”。
答题纸一展开,撑着下巴那么一思索,立马文思如尿崩,动不动就是“文章展示了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日常图景,讲述了小人物生活中的悲欢离合,反映了小人物在生活,在命运面前的无奈心境。”
满分。
09年的影评,也和初中生阅读理解的答案一样,动不动就是“小人物”:
在《谁说我不在乎》里,黄建新用流畅的镜头语言和其一贯的对小人物生活状态的那种调侃性的探索态度,为我们讲了一个当代中国人家庭生活中几乎谁都可能碰上的问题。
当年这么写,没啥错,大家都这么说嘛。
不过现在嘛,“小人物们”可不乐意了。
片中的主角顾明,大城市,大房子,受人尊敬的职业,(起初)和谐美满的家庭,非常不错的收入。
今天的语境下,很少有人敢站在上帝角度上以高高在上的语调来评价这样的“小人物”,因为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和社会财富的增加,当年的“小人物”群体迅速膨胀,所谓的“小人物”早就掌握了舆论的导向和话语权,现在已经有了一个恰当的名词来称呼他们:
“中产阶级”。
是的,这部17年前的电影,讲的其实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故事。
顾明:18年夫妻,和老婆激情不再,只剩下烦;因为事业有成,颇得年轻美貌女下属青睐,若即若离。
谢雨婷:主妇,每日周旋于锅碗瓢盆的生活琐碎之间,神经兮兮唠唠叨叨,没有安全感。以结婚证为导火索,在家里掀开了战场。
顾小文:初中生,全片以她的视角展开,精灵古怪,懂得颇多,通过她的眼睛,我们不仅能看到她家里那些事儿,还能对当时的社会,流行风潮,窥一斑而知全貌。
故事老套,然而却不过时,毕竟只要婚姻制度不消亡,类似的情节,每天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发生着。
尤其是到了中年就爱整事儿的中产阶级,更是如此。
最近看的一部日剧《邻家月更圆》,有这样一对夫妻。
丈夫在外工作,性格软弱唯唯诺诺,在妻子面前不敢违抗半分。
妻子是全职主妇,爱慕虚荣,性格强势,整日发朋友圈,炫耀自己的幸福生活。
丈夫干得不爽辞职,在家里被妻子数落,每天被妻子逼的拿个公文包出去装模做样,实际上只是到图书馆枯坐一天而已。
就是这样看似女强男弱的一对儿,最后在家庭,教育诸多矛盾一齐爆发,两人大吵一架,男方提出离婚后,女方的表现却只能是木然,啜泣。
是啊,什么都是人家的,你怎么反抗?
平时的张牙舞爪不过是表象,这种婚姻的真正格局,其实女方心里比谁都清楚。
所以我大概能理解,在听到有人揶揄谢雨婷“非法同居”之后,她为啥会那么歇斯底里的,开始找结婚证。
因为结婚证在她心中的分量,实在是太重太重。
首先,是名分。
假如有一天,小三来袭,两方扯着脖子对骂,忽然小三来一句:“你说你们是合法夫妻,你的结婚证呢?拿来我看看?”
“什么?没有了,那咱俩岂不是一样?凭什么说我是小三?”
于是谢雨婷傻眼了。
当然邻里,街坊,熟人,任谁都可以证明,她才是顾明的发妻,但是他人的说法,说到底只是说词,而结婚证以及背后代表的契约关系,才是她和顾明婚姻合法性的最有力的证明。
没有了,这层关系在她的心里就像失去了凭借,空落落的。
空落落的,没了名分,也就没有安全感。
谢雨婷和顾明,和《邻家月更圆》的那对夫妻,没有什么不同。
本质上的格局,女方对自己的不自信,更加怕失去,才让她对形式上的约束,看得更加重要。
在她看来,结婚证不仅是一张纸,也是一根拴住自己丈夫的绳,绳在我手,至少能有点安全感,可以稍稍安心。
这种安全感是否踏实,并不重要,先有了再说。
若没有,那便是塌天大祸。
电影上映于2001年,据说票房还不错。
如果在今天,估计九成要扑街。
对于现在很多连结婚都不想的年轻人来说,这部电影应该很无聊,因为他们不明白这个中年女人为啥这么执着于这张黄了吧唧的纸,他们不明白一个女人为啥不独立不自强,而是整天要靠一张纸来找一点虚妄的安全感。
“离就离呗,多大点事儿”,有人会这样说。
不好说。
2001年时,我和顾小文差不多大,所以大概顾明和谢雨婷,就是我父母的一代人。
他们经历过上山下乡,经历过改革开放,经历过下岗分流,经历过社会和时代的大的动荡,当生活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继续波澜不惊的安定可能是他们最大的期望。
尤其是像谢雨婷这样的全职主妇,电影中她那样的折腾,实在是因为她再也折腾不起了。
那时候的黄建新的电影,总是绵里藏针,表面上都是平常如水,却都有着时代的印记。
电影中补办结婚证那几幕,饶有意味。
程序僵死,手续复杂,折腾来折腾去居然要找当年的办证人,而那个人一旦故去,就没辙了。
虽然这是剧情需要,不过也可以看出当时办事是多么费劲。
还有假证行业兴起,不仅结婚证,北大的博士证也可以办。
小文喝的光明牛奶,公用电话里的中国电信的印记,还有傅彪接手机时下面的同学起哄“喂,小丽啊”。
看过那个年代的广告的人,一定会会心一笑吧。
傅彪以为自己的《又见炊烟》,《我的太阳》就是新潮了,没想到自己的学生都唱的很好。
两代人的距离,已经逐渐明显了。
其他的,除了互联网的明显缺失,倒是和今天没有太大不同了。
发展真快。
电影最后用手持摄影晃晃悠悠照到了顾家的角角落落,最后停在结婚证上。
心里的七上八下,也是如此吧。
故事结束了,事情会回到从前么?
小文不知道,我们也不知道。
结婚证在一场婚姻里算什么呢? 婚姻里有太多的学问,现在很多人因为看多了失败案例或者不自信自己能把握住婚姻就选择不进入婚姻。 一切的开头在于申请劳保时需要结婚证。这只是一件小事,回家带上就行。谁知这结婚证就是找不着了。找不着就补办呗,但女主人犟上了非要找着。 生活有这样的经历,一个你觉得一定在的东西要用的时候忽然找不着了,这个时候买个新的或者暂时不用都行,但你就是要找到。越是找不到你会越烦躁就非要找到,最好笑的时候你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可能最后发现它在你手边眼底。 妈妈这样除了这种执念,或许还能中年女人的更年期有关。那时的她们身体激素变化情绪会更不受控。或者更深层的原因是不是因为她对这场婚姻没有安全感所以需要一张结婚证来保障。 但在观众看来好像是因为她对结婚证的疯魔执着反而导致婚姻破裂了。家都快散了,结婚证已经不重要了。 偏偏这时候结婚证又出现了,它就在眼皮子底下的合照后。可惜出现的时机不对,早点出现或许这场风波就散了。 现在丈夫的心已经在外边了,妻子也心灰意冷,结婚证只能用来离婚了。所以孩子找到了也要藏起来。 原本婚姻散了就算了,孩子这个时候用自己威胁他们不准离婚。这算是中国离婚的老套路了,多少人劝不离都是你想想孩子,可这样的婚姻维持下去有意思吗? 反正最后他们说不离了,日子怎么过也是他们的事。
黄建新在一部电影里总是能尽可能面面俱到地描写出那个时代的群体形象。这部片子里着重突出的是中年危机,老夫老妻过了大半辈子,已经失去了热情与爱,结婚证成为了唯一能够证明婚姻关系的凭证,是维系夫妻情感的最后一根稻草们。影片前半部分以寻找结婚证作为主线,几次打破第四面墙闪回刚领证时的快乐,别出心裁地把“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描绘地淋漓尽致;同时女孩嘴上说无所谓父母离婚,我以为后面剧情真的会成功离异,各过各的开心日子,结果出乎意料的是,女孩其实并不希望父母离婚——这反映出了不管是多么开放的年代,父母离异对孩子的打击都是很大的,借女孩之口,“如果你们现在这样,那你们当初为什么要结婚,要生我?”这个新时代和旧时代思想交替下不同婚姻观冲撞出的问题,确实很值得深思。影片中后段因为找不到当初办结婚证的地方,没法补办结婚证,导致离婚手续也办不了,这很明显是在调侃那个年代的政府部门,办事手续多步骤杂效率低。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点也非常有趣,比如精神病院里那几个患者的故事,尤其是借神经病之口,说出了“现在这个年代讲究送礼好办事”等等颇为真实的话,产生很大反差;去给医生送礼,医生老婆口头推辞不收,神经病说“你肯定是共产党员!”这是真敢说!通过这些精神病患者,可以看出那个光怪陆离的年代里不同年龄的人不同阶级的人的可笑可悲可叹可怜的故事,而我们又何尝不是活在故事里的人呢。
冯巩演戏确实出色,小演员也很自然,本片的故事虽然刚开始有些抽离现实,表现夸张,但越看越觉得真实;包括那几个精神病身上处处都有自己的影子。一个字,实在是“高”!
关于结婚证(一件琐事)引发的家庭荒诞,小童星演的角色简直是时代先锋,成熟的工作男冯巩和更年期的吕丽萍也是冤家路窄的经典家庭夫妇形象,时至今日仍旧是众多家庭的缩影,就是黄建新这部怎么有一瞬间一股冯小刚味儿。
张国荣:“如果相爱,没有这一纸婚姻证明书也可以过得很好。如果要分手,有这一纸婚约也改变不了什么。”
在那个没有假脸的年代,演那女医生的演员怎么就没红起来呢
真心觉得冯巩演电影比说相声强得多,尤其是这几年
印象最深的当然是王劲松(气壳)110秒的段子实在让人拍案叫绝。结尾李小萌跑去了西安,黄建新真是有幽默感,李小萌用离家出走逼冯巩吕丽萍复合:“你们还离吗?”“不离了。”而在64年前,在同一个地方张学良和杨虎城兵谏光着屁股的蒋介石:“你还内战吗?”“不战了。”于是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属于那个年代的小市民喜剧,婚姻之痒,中年危机,精神病院拍得有点意思。“扒下她的裤衩,拉出皮筋做个弹弓打你家玻璃。”
看了这种电影更加不想结婚了。李小萌真是美萝莉啊
小时候看的,挺好玩。当时觉得真的挺不在乎的,后来长大了一点,想想,真的是口是心非。
借“结婚证”这一兼具仪式感和象征意义的“介质”,呈现个体被困缚在体制/流程/手续/制度内部的压抑和焦虑,且这种焦虑想是某种集体癔症,会传播、会发散,将男主工作场所设置为精神病院,讽刺指向很明显——脱去长久以来的“壳”不仅体会不了自由,反倒惶恐被大众的标尺所遗弃,所谓正常的人奔溃也是瞬间的事;这种焦虑根本无法治愈,它的开始和结束首尾相衔,如永远不可能抵达的城堡——结婚与离婚是互为悖论的一体,好现实的超现实,这个暗喻比暗搓搓的政治隐喻塞入更好(人民/公社、西安)。以儿童视角讲述整个故事有点牵强;一众配角瞩目。
找个猴皮筋做弹弓砸你家玻璃。
题材虽是吾女初成视角下的中年危机家庭矛盾,故事本质还是具有鲜明世纪初时代思潮(或局限?)的贬旧与警左。片中凡制造了不和谐人际关系的行为都与此有关:结婚证、娘子军、广场舞、兵马俑、直至被迫重圆的地点也要特别设定在古老的西安钟楼之上。意图如此直白,以至吕丽萍的角色快扁平为一无是处的反面典型,我爱我家的和平大姐好歹撞击失忆之后才如此折腾,加上冯巩这回演精神专家现代高知也多少有点力不从心,缺少与片中设定相匹配的专业与魅力展示,才倒衬出了诸多配角的抢戏凶猛:李小萌灵动全场堪称最佳,罗湘晋美人倾心黯然离别,王志文推销伟哥一脸坏笑,冯小刚印证达人钱来就干,王劲松用猴皮筋做弹弓子打你们家玻璃……充斥奇闻趣事的精神病院始终是那个年代有一定想法的国片导演赖以藏锋施讽的取巧所在,只是看多之后仍难免审美疲劳。
想表达的太多,又不懂得取舍,导致乱炖且节奏其慢无比。李小萌这个角色根本不像是个女儿,倒像是寄居在此的一个亲戚,台词靠段子,和父母也没有化学反应,选角和剧情上的失败。对于政治的讽刺犹豫节奏的慢和故事的碎显得特别生硬做作。不过在镜头语言上黄建新依旧尝试着。
可以算是国产版的《美国丽人》吧,冯巩表现一点不比凯文史派西差,把中年危机刻画的如此生动,看完只能一声叹息!两三年前看的,应该是在视频软件上看的,不知道现在为什么不能播了!吕丽萍和冯巩表现的都很好,隔了这么久印象模糊了,所以就不按照标准评分体系评了,整体印象中就是中年男人被老娘们吵来吵去,不省心的孩子,年轻漂亮下属的诱惑有贼心没贼胆,实在太真实了!给8分
无论是借孩子的视角看成年世界,还是刻意构建的正常人与精神病人的反讽,都在试图解构世纪初伴随新概念潮涌而来的新型家庭关系下的失调。看得出,黄建新在把握最擅长的都市喜剧的风格之上,还在借助飘忽的镜头调度、动画插入、打破第四面墙,做电视电影转向电影感的先锋尝试,但呈现效果明显没有摆脱情景剧画风与京味人设。透过家庭危机触摸孩子心底的动荡与压抑,故事的落点不错,只可惜离家出走的结局用力过猛。或许只有孩子才会相信父母的和解意味着矛盾的消失,一湾重回平静的湖水,等待着下一次的凉风过境。
疯子说,我想脱光她们的上衣。其他的医生说他还是个疯子,可是这位医生说,他要脱女孩子的衣服,这不是正常思维了吗?医生接问那个病人:“然后呢?”然后脱她们的鞋子和袜子。再然后呢?脱她们的裤子。再然后呢?病人不好意思的说:“脱她们的裤衩。“再然后呢?抽出皮筋做个弹弓打你家玻璃。
挺严肃的冯氏电影
小时候看过,记得竟然看哭了······
她爹和同事去酒吧,去打游戏机,这妮子是怎么知道的???
那该死的结婚证与那逗乐的拿弹弓打你家玻璃。
中年婚姻危机。吕丽萍饰演的中年妇女执着地寻找结婚证,以寻得虚妄的安全感。而冯巩饰演的中年医生对病人耐心细致,对自己的老婆和婚姻却采取了敷衍逃避的态度。“第三者”小安逢到关键时刻便讲粤语,构成沟通的天然障碍。精神病院里不少搞笑的名场面,“我抽出她裤衩里的猴皮筋儿做个弹弓打你家玻璃”。全明星阵容,王志文送蓝色药丸,冯小刚卖假证,江珊办离婚,牛振华演精神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