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拍摄于菲律宾群岛西南端的小岛塔维-塔维。塔维-塔维位于婆罗洲海岸附近,有着壮观的天空和海洋景观。该地区也是穆丝林自治区。影片突出展示了当地的物土风俗,浓郁的异域风情令观众沉醉。影片虽然节奏缓慢,但巧妙设置的戏剧性冲突有效的支撑着叙事:女主角是一位接生婆,将很多婴儿迎接到人世的她,自己却无法生育。为了家庭,她四处为丈夫挑选二房妻子并竭力为丈夫筹措丰厚的彩礼。二房顺利怀孕产子,她亲手迎接新生儿的到来,不知道那一刻的她是否知晓,丈夫血脉延续的代价就是她不得不离开这个她精心维护的家。
尽管有强有力的冲突叙事,但这部电影并不是以情节为导向的,影片很多时刻是在展现当地人的生活风貌,呈现了丰富的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 堪称一部人类学电影。影片中有一场婚礼的现场,从加强情节叙事来讲,导演曼多萨完全可以将这场婚礼处理为男主角与第二位妻子的婚礼,但导演选择让男女主角和观众一样,作为旁观者观看另外一对年轻夫妻的婚礼。他似乎担心故事主角的参与会干扰他更在意的客观中立的人类学记录。借助男女主人公的眼睛,观众了解了整个婚礼的流程,岛民们如何运输一头活牛,如何杀牛,喜宴的制作,新娘如何梳妆,新郎如何迎亲,宗教礼仪规定的婚礼誓言是怎样的,新人的舞蹈习俗,礼堂的布置。当观众把注意力从主人公身上抽离出来之后,人人都会承认那丰富多彩的传统婚礼真是美极了。
曼多萨在这部影片中使用了精湛的编织技术,将围绕主人公的叙事作为经线,人类学田野记述作为纬线,织就了一幅足够有延展性和厚度的东南亚风情画毯。跟随女主人公为丈夫寻觅合适人选的叙事线,导演描绘了按照当地风俗一门婚事是如何从头开始的:女主人公托了媒人四处寻觅,她自己也没闲着,在集市上看到年轻勤劳的女子也会主动去探问。媒人寻找到有意向的女子,就帮双方约定一个见面,在影片中有一次媒人和女主人公安排丈夫和有意向的女子在清真寺礼拜的时候碰面,但女子并未现身。我们从中看到了男女主人公遇到的窘境:虽然棕教立法允许男性多妻,但从现实和经济角度,多妻的情况并不是很普遍。几经挫折之后他们最终找到了一位,于是夫妻二人上门提亲,对方家庭要200匹索的彩礼。夫妻二人于是开始筹集这笔钱。显然这是一大笔钱,他们最后不得不卖掉了赖以谋生的小船上的发动机。然而,一个家徒四壁的棚屋和一个同样空空荡荡的船还不是为即将来临的新娘付出的最大代价。带着彩礼上门的夫妻二人终于见到了新娘,不仅年轻,而且美的惊人。令人无法抗拒的美人对几乎被自己的好运气砸晕的丈夫说:我生下孩子之后,大婆必须离开。女主人公亲手为新人准备了新的床铺,然后又亲手接生了她的孩子。影片末尾,像她往常的职业经历一样,女主人公向这对夫妻索要孩子的脐带,按照风俗,据说这脐带会给她带来幸福。
围绕着主人公的生活轨迹,曼多萨的镜头极大范围的捕捉着当地人的生活细节。曼多萨像一个陌生的外来者一样带着近乎猎奇的目光,观看当地人如何编制草席(干草水煮,染色,晒干,编织)。如何出海捕鱼,如何遭遇海上劫匪。小孩子们如何站在插入海底的木桩上放风筝。在海水里徜徉的蓝鲨,海边正在产卵的大海龟。废弃的教堂(教堂大门上还能看到密集的弹孔)。清真寺的礼拜。海边的祭祀仪式(焚香,祷告,将小纸船放入海中)。还有热闹的海上集市,通过船上堆满的货物我们猜测当地人的主要食物是香蕉和鱼,女性最喜爱购买的服饰好像是金丝银线的头巾。我们还通过女主角提醒一个掉了手绢的小女孩看到当地小学生的校服穿着。大量人类学田野一般采录的风土人情,巧妙的与人物和情节相结合,让影片内容异常丰富饱满。
尽管影片整体的气质是克制而抒情的,但曼氏风格显见的大胆与力量也并未缺失,影片以特写的分娩镜头开场,第一时间为影片盖上曼多萨导演的印戳。此外,曼多萨深知他的个人标签已经与涉及社会问题的电影紧密相关。很难想象他的影片里会没有暴力与腐败的社会背景,对社会问题的关照已经多少成为曼多萨影片的套路。但他的套路也套路的各有千秋。菲律宾棉兰老岛地区长期以来因棕教分裂势力的存在而被举国关注,这部影片没有正面介入正治议题,而是展现了一个已经习惯了舞装冲突存在的族群的生活状况。例如在赶集那一场戏里,刚刚买好菜的女主角被持枪奔跑的士兵撞到,她冷静的捡起散落的食物回到自己的船上。为婚礼准备的牛被迎面开来的军人船只吓得掉进海里,几个人下海救牛,岸边看热闹的人为重新爬上小船的牛而鼓掌。在婚礼那场戏里,突然传来的枪声令人们惊慌了几分钟,但很快又开始继续歌舞。危险与混乱已经完全融入生活,无法剔除,无法回避,但影片中的所有人从始至终对自己被侵扰的生活都没有任何一句议论与评价,人们心照不宣的选择了假装看不见,一切如常的买菜,吃饭,看热闹,娶妻生子,生活。影片对社会问题快照似得处理非常巧妙,生活残暴的另一面隐藏在整体上非常抒情的氛围里。导演曼多萨是一个高度浪漫主义的艺术家,但他从来没有背叛真实。
[3-] 像菲律賓水上人的風俗人物誌,畫面不是不美的,可是…故事平淡得叫我悶出鳥來。
布里兰特·曼多萨 第一次看菲律賓的電影可以那麼投入,老婆的大度和細心,讓我奇怪這麼保守的穆斯林漁村可以有這樣的奉獻,真的不看不知道。
有很多菲律宾穆斯林地区风俗的奇观展示,但幸好曼多萨比较克制....日常生活中的突如其来的枪支暴力暗示了这个地区的恐怖组织潜流..
实在太美了……即使是在毫无矫饰的镜头之下也饱含现实和自然的诗意。海水,雨和血各自交融,环境与故事天人合一。看似是被现代文明遗忘的角落里,虽偶受纷扰但依旧生生不息的世外之岛,在其身体深处同样孕育着新与旧的更迭。以虔诚抒写的俗世礼赞,这里爱的徒劳无力其实未必悲情。
收尾的省略太驚人了。對於「母親」角色的探索。
24 MAR 2013 (4)
En présence du réalisateur
在巴黎電影中心看的
SIFF. 人类学视角,通过代孕另娶串联起一个小镇的全貌。Mendoza的电影语言真的高级,分娩、杀牛、水下,生猛凌厉,女演员的表演又值得的一个影后。
两场生猛的分娩,已经暗示了女人为男人所倾注的一切~
妻子为丈夫娶妻生子,可是新孩子的降生意味着原配要离开。菲律宾水上人的生活很震撼我,海上捕鱼的镜头让我想起了life of Pi。在没有选择的生活中,女性的耐力总是愈发体现出来,我觉得这是一种母爱。故事的镜头很沉静,没有过分情绪的渲染,让我可以冷静的看完,也默默地感受。
現在亞洲還有這樣的女人,我信的。他們一輩子就是為了謀生,為男人傳宗接代,亞洲之恥。我們看到她的嫉妒,如果看到我覺得有些欣慰,電影裏根本沒有嫉妒。她一心一意只爲丈夫活,連那個新來的女人要趕她走都沒有意識到。怎一個笨字了得?
摄影太好了,故事特别辛酸,本是影后的有力候选人,结果输给了一新人小姑娘
百年修得同船渡,摇摇晃晃夫妻船,苦海烂石搭窝棚,丫丫叉叉相撑柱,遍身塑料罗绮者,都是苦海蜉蝣人,你的子宫是大海,吞泅生活的垃圾,分娩苦海蜉蝣人
曼多萨这个拍法真的不会让观众感到疲倦吗,反正我是很难连续几部都吃这一套…一昧的展示,要是中国导演这样拍估摸着早就被喷成一无是处了。
我干嘛如此喜欢温馨下来拍棉兰老岛风光的门多萨呢?
生猛是真生猛,毫不遮掩地拍血淋淋的分娩和杀牛。故事核心很像去年那部《私人生活》,都是对生育和繁衍的执念,只是从中产纽约客变成了底层渔民,从讽刺的黑色幽默变成了对愚昧落后的平实纪录。但太多主线之外的剧情,除了展现民俗完全不知所谓,更不见曼多萨其他作品里的众生苦难。最后半小时矛盾冲突爆发,才看到几分熟悉的曼多萨。/ SIFF第23场
电影借由寻妻、筹款的过程,顺着水源完成了一次小岛的风物志。通过水下摄影捕捉了大量奇观。单从两次生产与婚礼的比重也能看出,曼多萨在塑造一种他人感。即尽管作为妻子,尽管摄影机始终贴着她走,但丈夫的婚礼与诞子于她是无关的。大概没有人不会被妻子两次独处时的观月触动,除却我与月,天地万物无
鬻海之民无所营, 海上贫女高格调, 托腹生子益自伤, 为他人作嫁衣裳
画面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