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闺蜜”,我更喜欢“姐妹淘”
闺蜜,太童话,太容易破梦。
姐妹淘,更实在,更经得起蹉跎。
姐妹淘,姐妹淘,姐妹是淘出来的,大浪淘沙的淘,淘出的情,比金坚。
《那些名字那些年》讲的是一对姐妹淘的故事,燕子和路路,一对纯粹姐妹淘的三段人生:
第一段,河去河从,姐妹谁也没的选,全看天意。
第二段,燕子河去,路路河从,河去的顺风顺水,河从的逆流不回头。
第三段,十年别后重逢,姐妹都是真心相认,都没忘乡音、乡恩和乡愁。
注意,注意,注意。
我没用“何去何从”,用的是“河去河从”,大河的河。
因为,导演张中亮,在电影中,特意给了2次镜头,那是燕子和路路,每次上学都要经过的一个岔路口的路牌。
向左的路,写的是“河去”
向右的路,写的是“河从”
河去,是河水流去的方向。
河从,是河水源头的方向。
留守儿童,是姐妹淘的生存环境。
失去一包干脆面,都能使路路泪流满面。
淋了一场雨,发个烧就夺走了燕子的弟弟,飞儿的听力。
筹钱看病,是姐妹淘分别的原因。
为了借钱给飞儿看病,路路被班长误会成小偷,偷班费的小偷,
燕子为姐妹出头,路路为姐妹帮手,争吵厮打中,班长滚下楼梯,血流满地。
路路,从此失联。
那些名字,是姐妹淘重逢的引力。
有人报恩,燕子成了大明星,她一直随身带着一个小本,那是路路当年的记帐本,路路借钱给姐妹淘做医药费,五毛、两块、三块五,......,每一借款都记了账,都有名字。
有人重情,路路嫁给了小飞侠,小飞侠在电影里都没有名字,在燕子的记忆了,他是那个带走路路的,骑摩托的黄毛老幺,也曾掏空自己和兄弟口袋里所有的钱,给飞儿看病。
姐妹淘相认在歌声里,歌是苗歌,词是古意,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那些年,有人河去,有人河从;
那些名字,有人如雷,有人贯耳。
【花絮】
电影中最苗族特色的百鸟衣,亮相在“黄婷婷”出嫁的路上。
黄婷婷,是燕子和路路的同班同学,她借给了路路3块钱之后,就退学,嫁人了。
又涉及支教,一个青年企业家跑去支教,哪儿有时间啊,你说他因为挫折而跑去边支教边疗伤还说得过去。不然就像古天乐那样,都是直接捐钱或者盖学校。
至于所谓留守儿童,其实两位女演员怎么看都不像儿童了,青少年好吧。真要表现留守儿童,拜托找两个更年轻的演员,13、4岁那种。16、7岁的乡村孩子,不读书的话,肯定是出去打工了,不存在留守的问题。
剧情上没什么亮点,反而我觉得最好的一处情节是女配面对非主流小青年的摩托车诱惑,忍不住就上了车,这很中国,也符合青少年心理。
盛一伦其实是个大客串。扮演的年青企业家除了年青,一点不像企业家。
想问的是,在中国的小城镇,还是流行方言教学吗?尤其是语文。这个是不是太刻意了?我记得中国的老师早就实行普通话考核,而且颇严格;另外,那些普通话不怎样而用方言教学的老师们早已经退休,退出历史舞台。
女主像陈意涵,女配像周迅。
女主郑湫泓是广东的哎,又一位通过快女走向全国的。快女真是个好舞台,不举办就太可惜了。
刚才无意中看到的一部电影《那些名字那些年》,很简单的故事。贵州山村的两个女孩子,因为种种原因,最后走上了不一样的人生道路。最震撼我的一点是我觉得自己跟她们有着那么相似的经历。
我出生,爸爸就进了局子。两岁的时候,妈妈就去了外地,她从那时候一走我们就再也没有见过面了。爷爷奶奶就成了我的监护人。到今年,我虚岁二十二岁,我们已经向未来奔跑了二十年。这二十年,我从一个冲动莽撞的小孩子,渐渐的变得成熟稳重。尽管如今的我还是傻里傻气,但对于生命和生活,至少我是很热爱的。
电影里面有个情节,陈璐因为惹奶奶生气,奶奶不让她吃饭而偷了钱去买干脆面的事。其实我小时候偷过我奶奶很多次钱,她其实是知道的。后来长大以后我问她知道怎么不收拾我,她都是笑着说,你抬抬屁股我就知道你拉什么屎,一毛两毛你拿去顶多买根辣条往你的嘴巴里塞。那个时候我才明白,这个世界爱有很多种。有的人她爱你,有些事说与不说都是为了你好。
陈璐和燕子像极了我和我以前的一个朋友,但现在我们已经陌路很久了。我记得小时候,我因为她和别人玩不理我哭过很多次。每次都发誓她再来找我,我也不会和她玩。可每次她没人玩的时候回头找我,我还是忍不住和她玩。直到这种事发生过很多次以后,大概初三我终于明白过来,有些友谊,它不是说它真的很珍贵或者怎么样,而是两个人压根不是一条路,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就算强求也都不可能的。就像二十多年我也和很多朋友没再联系了,但我也寻到了很多的真心朋友。有人总问我是怎么和别人相处,我都会说看缘分。那是因为我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和朋友相处,真要说什么,我就总结了一点:和朋友交我一直很真心。
我可能不太够资格说关于留守儿童的故事,但我可能对从小没有爸爸妈妈的孩子有所感同身受。小学一年级下学期学校开家长会,那是我第一次得奖,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他们也不能去学校,我就自己做了自己的家长。在后来很多次家长会的时候,我都是自己给自己开的。小学四年级有一次放学,外面下大雨,别人家都是爸爸妈妈来接,我们村里有个娃娃的妈妈,我奶奶让她给我捎了一把伞。那次我淋着雨回去的,一路上都没打伞,回去我奶奶见了我啥也没说,就拿毛巾给我擦头发,我还一脸委屈的不成样子,怨天怨地。以至于后来好几年养成了下雨天不打伞的习惯。现在想想对那个时候的自己真的是又恨又觉得好笑。生活的坎坷不是一辈子过不去的梗,只要你向前看,一切都能行。
等再后来的时候,第一次去住寄宿学校,天天想家天天躲在被窝里哭。我家是农村的,离城里有段距离。高考前,我和爷爷奶奶开玩笑,我想出考场的时候看到你们俩。高考那天,下了大雨,我考完出门看见外面那么多的爸爸妈妈在接孩子,当时我就想他们俩会不会来呢。我走到最外面,就看到我爷爷伸着头在往里面望,我就跑上去,他啥也没说给我递了个面包。你们不知道,那个画面可能真的是我一辈子最珍贵最珍贵的东西。我爷爷平时对我特别凶,我能记起来他对我这么温柔的事其实只有几件。爷爷和奶奶从来不会管我很多,小学的时候爷爷买了EVD,可能现在的小孩有的都没听过,我放学回家就是安上碟子放着歌写作业,我奶奶还骂我就这种样还能上大学。后来他们说没想到我还考上了大学。
今年是大学的第三年,我还是会给他们打很久的电话,说着这偶尔枯燥但又惊喜的生活。其实我这是第二次在很多人面前说自己以前的故事,可能往事真的能被时间消磨殆尽,我希望屏幕面前的你无论现在几岁,无论生活有多艰难,一定要好好活着,拥抱世界,热爱生活。
2019.4.12
这么多年来,记忆中唯一一部不涉男女间爱情的乡土片,但其中所包含的感情,丝毫不输男女之间的爱情。
跟大多数乡土片一样,艰难是必不可少的主线。事实上,艰难本就充斥于乡间,每一个村落,每一道泥埂,千古以来,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其中苦苦求生。
不同的是,这一部片子,把这种艰辛落在两个花样年华的少女身上,燕子和陈路,各自父母不在,与爷爷奶奶辈生活在一起----留守儿童和老人,就是这些年乡村最真实最普遍的写照----在燕子弟弟患急住院急需要钱的时候,家里一分如洗的陈路,跟学校班上每一个人几毛几块地钱借,给燕子弟弟交医药费,并因这一大家都不知道真实情况的行为,被同学误解及指责她偷了班费,在与班长扭打的时候误伤班长,因此而远遁他乡杳无音讯。燕子拿着陈路记录借钱名单的小本子,一生的友情,一世的恩情,尽在不言中。若干年后,燕子成了明星,在演出的酒店遇到当保洁员陈路,两个有情有义的闺蜜朋友,终于有机会互诉衷情!
不是大制作,没有著名的演员和导演,但因为有一个好的故事,故而不失为一部好的电影。对于每一个从乡村走出来的人而言,最深的感触不是燕子和陈露之间肝胆相照的情谊,而是贫困给乡土刻下的烙印。反观自身成长的经历,某些在自身上似曾相识的影子,引发无限感慨,甚至是热泪盈眶!而在无尽的艰难之中雪中送炭相互扶持所结下的情谊,相比于花前月下的男女感情,弥足珍贵,毫不逊色!
这种级别的演员还能独立演电影,可笑
唯一有打酱油资格的还是个面瘫,可咋整
这是描写山区留守儿童的公益电影。主演和团队为了拍摄在贵州山区取景很久蛮敬业的。拍摄的剧情也很流畅描写两个女孩子因为支教音乐老师的到来对音乐对前途的憧憬,但命运之门并非一片坦途,结尾两个女孩十年后相遇蛮感人的。希望大家对大山哪里的孩子们伸出温暖的手,帮助他们。至于那些在豆瓣尬评的,随便。第一低成本的公益电影拍摄地在贵州山区说色调暗的确实无法富丽堂皇资金不够。第二说剧情,主线流畅人物众多都是底层的小人物演员演起来没有包袱,很自然很感人,特别是女二离开故乡趴在摩托车上那场哭戏命运无奈啊。第三挑拨的骂人的,盛一伦只是客串支教老师拍摄时间就三天,想怎么说都可以,粉黑那套我看多了,只是请记住这是公益电影,当你把戾气肆虐时我想老天知道😜善良一点.因为每个人都在与人生苦战 。请关注留守儿童请帮助他们
影片非常感人,质朴却非常吸引人,看的过程哭了好几次,这部公益电影意义非常大,希望有更多人关注到留守儿童群体,另外发现盛一伦很不错啊,以前觉得他就是那种男神偶像范,没想到在电影里面把文质彬彬的张老师演的很到位,很温柔
关爱留守儿童的立意还不错
人一生要善良
竟然沒有多少人看過?!留守兒童題材,分分鐘戳到淚點,兩個主演的演技不輸當年的周冬雨,人物的命運悲慘而自然,真正的悲劇就是這樣堵在觀眾心口咽不下、吐不出,生活艱難,希望每個人都能善待自己也善待他人。P.S.片中的苗語插曲和片尾曲《此去經年》太好聽了,為什麼沒火啊,是我聽華語歌曲聽得少了嗎?
102.15
情感线虽然很粗糙,但感觉是认真在拍故事,制作还是差了点;晏子的歌还不错;
故事讲的还算完整,关注留守儿童的立意不错,但是在亲情和友情的铺陈下展现不够
每一个选择,可能就是一辈子。现实,生活,愿一切都好。
剧情真的不连贯。盛一伦的表演真的像“花瓶”喔
电影立意不错,也表达了留守儿童的社会问题,弟弟失聪这段让人心痛,作为小成本的公益电影我觉得合格了。但剧情都集中在学校时期,铺陈得太长,过于平实,其实可以把燕子奋斗过程描述得更为详细,情节会更饱满一些。我是看到盛一伦名字才买票看的……他出演的张天毅出场不多,气质台词都偏文艺,原以为他是商业挂的。
劣质关注乡村电影
两颗星给立意
两个女孩演的挺好的,故事也不错,关爱留守儿童
反应留守儿童的现实题材公益电影,支持!【替没有豆瓣号的小伙伴—微博ID[淡淡的-清欢]发一篇影评:没有炫目的特效,也没有华丽的大场面,更没有脱离实际胡编乱造的剧情,也没有无病呻吟的对白。我看到的是一部温暖让人感动的非常朴实的电影,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那些事,普通却温情脉脉,那些年我们遇到了什么样的人改变了我们一生的际遇。我们是否仍然记得他们的名字。】❤️
唯一有打酱油资格的还是个面瘫,可咋整
支持盛一伦,支持公益电影,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留守儿童,关注乡村支教事业!
先嗷一嗓子张老师的脸在大屏幕上让人醉醉醉醉……电影主题很励志,空下来再写个长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