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三分之一迷幻而又魅惑的氛围处理得不错,很有复古的情调,女主虽然全片都没有露,但是那种性感而放浪的感觉简直是呼之欲出。但电影后半部分几乎有些无聊,桥段其实很前面的雷同感很强,剧本还是弱了些。前面三分之一迷幻而又魅惑的氛围处理得不错,很有复古的情调,女主虽然全片都没有露,但是那种性感而放浪的感觉简直是呼之欲出。但电影后半部分几乎有些无聊,桥段其实很前面的雷同感很强,剧本还是弱了些。
竖琴源自古埃及,音色优美如同天籁,其鲜艳的色彩也容易成为一支乐队的焦点。有意思的是,古埃及的这一拨弦乐器传到西方成了竖琴,传到东方成了箜篌,然而不管是竖琴和箜篌,都带有道德的完美境界的寓意,在西方绘画中看到持有竖琴的人,一般寓意为圣人,这和东方文化语境中弹奏箜篌和古琴(卧箜篌演变而来)者一般寓意为君子或高洁之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为一部非主流的B级片,《爱之女巫》(The Love Witch)的影评中,存在着两极分化的争议:
形式上,有人认为它用70年代意大利邪典影片的壳反映了时代新意,有人则认为这只是无意义的赝品。
内容上,女观众觉得男的会因为女主角的邪门儿行为,心怀恐惧;男观众则觉得惺惺作态的部分,女的肯定不爱。而事实是,男观众看到性感段落,激动不已;女观众则因为心底深处的情感被触及,感到惺惺相惜。
我想,大多数女人有过以下类似经验:
1,向天要一个好男人
2,用计增加桃花运
3,心怀公主/小女孩梦
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就是地地道道的柔情。
当然……
片子没我说的这么老百姓。
女主角研究了超心理学(parapsychology),请大师举行仪式,成为了一名女巫。
影片开始,她脸上带着艳丽的彩妆、开车迁去新居、smoke gets in her eyes。
取烟时,包里的塔罗牌跟着滑落出来。
第一张的牌面是:宝剑三。
正位“宝剑三”的含义是:三把剑插入内心,流血流泪之后,大命不死。杀不死你的将使你变得更强。
影片女主角经历过难忘的失恋,搬到一所新的房子,与邻居结为了一起喝茶聊天的朋友。
平时她在家做魔法小物,放到街上的魔法商店寄卖。
业余则积极寻找可以共度余生的好男人。
“爱我,爱我,爱我”……
女主遇到的第一个男人,是位大学教授。
教授邀她去乡间小屋度假。
她给了教授奇幻缤纷的体验。
教授疯狂爱上女主,做爱后就面容憔悴地躺在床上大哭大叫,喊她来陪。
她在楼下抽着事后烟,默默嫌弃。
两人当夜分居楼上楼下。
女主再上楼时,教授已心力衰竭,死了。
。
。
。
。
。
。
女主调制了加入自己尿液和经血的女巫瓶,和教授的尸体一起埋了。
而正如女主所想,男侦探们真的不认识……
第二个男人,是女主邻居的丈夫理查德。
趁邻居出差,女主主动出击去给理查德做饭,并与他共进晚餐。
理查德挖巧克力蛋糕的镜头,上接男侦探埋回教授尸体的镜头,暗示了理查德注定的悲剧结局。 :(
晚餐后的沙发红酒时间,理查德说了一番疑似中年危机的话。
女主附和、认同,叹,“好可爱~” 。
理查德郁闷地抱怨自己老婆听了这些,只会翻白眼。
“那是因为她不理解你。我完全理解你”,女主搬出小三经典语录。
再配上狂野的挑逗,理查德立刻觉得女主太棒了!
理查德认定女主就是他的终极幻想,爱得恍惚、晕眩。
可惜……
在爱情里的,只有理查德一个。
女主在魔法仪式上吐槽他(顺便黑了双鱼座):
理查德因对女主魂萦梦牵,心力交瘁而自杀。
失去丈夫的邻居找女主喝茶,倾诉孤单和自责的心情。
女主一脸贴心闺蜜。
甚至在邻居说想把丈夫与他情人一起杀掉时,露出了嘲弄又得意的微笑。
第三个男人,是警长。
两人一起骑马散步,遇见了正在庆祝魔法界节日的成员们。
众人怂恿下,他们举行了舞台上假的婚礼。
在两人亲密小动作进行中,导演用男、女方各自心理独白,表现了不同步关系的残酷。
警长:
女主:
警长:
面对警长坚固的心理防线,女主的沟男招式百无一用。
在掌握了之前两宗命案的证据后,警长强烈怀疑女主,想要逮捕她。
女主以爱辩解,遭到警长的批判。
女主不甘示弱骂回。也算是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感情中不同步关系的对垒。
吧台旁偷听的女人,联系起新闻里的命案,大喊女主是女巫凶手。
正如之前魔法大师所说,人们害怕女巫的非正当手段。
酒吧里的人狂躁起来,齐喊,“烧死女巫,烧死女巫”。
实际的行为却是另一回事:
男人们把女主压倒在地上,纷纷解开裤带。女人们在旁边帮着腔。
各种错位的幻灭令女主绝望。
在魔法的协助下,女主亲手杀死了警长,最终活在了与爱人“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的美好幻想里。
骑在白马上的公主却没有快乐的神情,反而显得怅然若失。
影片就这样结束了。
我个人认为,《爱之女巫》可以说是一部作家电影。
这部片子的制片、编导、作曲、置景、服装职能,都由安娜·比勒(Anna Biller)完成,所以整部片子带有她强烈的个人风格特征。
在IMDB网站上,关于她的一句话介绍是这样的:“安娜·比勒,因她对色彩的丰富运用、自恋的女权主义,及对旧好莱坞和类型电影的聪明模仿而著名。”
听起来“自恋”和“模仿”都不像什么好词儿,我佩服她没有反对一个权威的电影网站如此介绍自己。但诚实讲,这些也的确正是安娜·比勒本人作品的特色。
看安娜·比勒的轶事,她从少女时期就喜欢用服饰来塑造自己的幻想王国。中学毕业舞会时,她不顾他人嘲笑,穿了自己装饰的、繁复的复古二手衣,而不是常规简洁礼服。
这让我想到日本导演中岛哲也的电影《下妻物语》。住在日本乡下的龙崎桃子,向往中世纪法国,而她日常洛可可风格的装扮就是她穿越到梦想世界的一个通道。
《爱之女巫》传达出相似的价值观,即女性可以通过自己的意志去得到想要的。
女主和邻居喝茶时,曾被批评。
而两性间的互动,其实可以是具有更高阶手段的女性引领的。
我想借豆瓣用户Nin的话反驳:
女性天生而自发地取悦男性,不露声色调情,假装一些激烈的高潮,从来不是因为女性性别臣服于男性性别,而在以此刺激男性更加满足女性自己。一个不太恰当的比方,dominant看似掌控权力而submissive受控于dom,实际上sub通常会引诱dom占据主导(肉体上),所以dom虽然是手握鞭子的那一方却屈从于服务于sub的欲望(精神上)。更进一层说,双方互相掌控与服从,但硬而傲娇的dom远没有能屈能伸的sub狡猾。
《爱之女巫》,拍摄于2016年,用的是35毫米胶片。
安娜·比勒说,“胶片就像性。它满足我的所有期待。视频则哪里都不对。如果不能用胶片拍片,我就不拍了,重新回到绘画和写作上去。”
数字时代里,这样的选择,任性而奢侈。
任性的还有:《爱之女巫》全面复刻了上世纪70年代意式邪典片的风格。
很多置景和服装,都是安娜·比勒亲手制作的。身兼数职的她,好像点金术士,一一将物点化,带着强烈的自恋情结,也泄露了她的欲望。
安娜·比勒在采访中说不希望自己的电影成为笑话,因为拍的都是真实的事情。她甚至不希望观众意识到自己在看电影。但因为她的特殊品味,和自然的做作风格,安娜·比勒很怀疑自己是否有这样的能力。
法国评论家让·鲍德里亚的理论恰恰呼应了导演的心声,他认为当代艺术的仿真(simulation),比真实还真实,比虚假还虚假,形成了“超度现实”(hyper-reality)。
虽然听上去像是悖论,我个人也是这样的观感。
《爱之女巫》有着奇怪的氛围、“故意”的复古,你可以说它的一切都非常“假“,但其中流露的情感却十分真诚。
看至结尾处,能深刻感受到创作者私人体验的悲伤和破碎。也难怪有些人会将这样的片称为“私宠电影”。
彩蛋:
影片开头,警长曾与女主相遇。
他将女主拦下,提醒女主汽车的尾灯坏了。
白天。尾灯坏了。
怎么知道的?
……
我不想把这个情节bug归因到女创作者身上。
我不想。
公众号:黄老师电影院(huangfilm)
您的转发和关注,将给我更多动力继续下去。
#今日观影 《爱之女巫》🇺🇸 剧情 情色 3.8/5
现代社会背景下的女巫题材影片。
伊莲人设:邪魅、古灵精怪、充满情欲的诱惑力。
女巫伊莲搬到新的小镇中。
善于调制秘药(爱情魔法),
以引诱各种男人上钩,
具有极强的催情与致幻效果,
让男人情不自禁地吐露内心的脆弱。
与第一个男人的露水情缘:
在公园里韦恩主动搭讪,便带伊莲去林中小屋。他们吃过晚饭后,很自然就做了。做完以后男人袒露心声,发泄不满,觉得伊莲才是完美的恋人,兼顾美色与聪颖。但韦恩觉得得不到伊莲,有些自卑,显得很脆弱,害怕失去伊莲。伊莲喊他宝贝,像个大姐头一样;觉得他是娘们、小女孩。她认为没有人能走进她的内心,没有人配在她哭泣时自然地安慰她。
韦恩突然猝死,不明缘由。伊莲调配灵药:新鲜尿液、沾染经血的卫生棉条(经期也玩,放的真开)、迷迭香。她埋葬了韦恩,将自己的衣服、灵药作为陪葬品绑在一起,并在他的胸口刻上五芒星。
巫师集会:巫术交流。教授情欲法术。
“所有女巫都要搞清楚她们的力量在哪。我们认为女人最强大的力量在于她性魅力(sexuality)。这种力量并非罪恶,也非反女性主义,而是女性作为自然生物的一种礼赞——是尘世之躯体、一种精神实质、一处孕育之所。”
“外在情欲表现与情爱是打开爱情闸门的关键,当双方跨越恐惧与心灵隔阂,才能透视内在之美,敞开心扉后方能做一切该做的事情。”
第二个男人:翠西出差后,伊莲与翠西丈夫理查德约会。伊莲问什么真正地让你兴奋。他从未出轨,却幻想自己像电影里的角色一样去抢银行、黑帮火拼。伊莲表示非常理解,试图打动他。伊莲以同样的套路,以展现曲线美的舞蹈渐渐褪去自己的衣裳,勾起理查德的情欲。然后就是大家都懂的场景。“我是爱情女巫,我是你的终极幻想。”
第二次巫师聚会。极其诡异的场景,在现代文明社会的背景下诞生的巫师聚会,看着极其诡谲可怖。
也许是爱情魔法的作用,理查德额被伊莲迷得神魂颠倒,但又暗自神伤,觉得对不起妻子。翠西似乎发现了理查德的异样,但并未戳穿。
警长因韦恩死亡的案件上门调查。伊莲使用魅力法术,引用塔罗牌、星座预测学的典故降低警长的怀疑。警长消除警惕,还邀请伊莲一同骑马。警长成为影片中伊莲的第三位情人。他们在郊外观看一场诡异的话剧。话剧团或为巫师集会的人,为伊莲与警长营造暧昧氛围。警长和伊莲被绑在台上更衣,玩起了话剧游戏。二者交换戒指,在话剧中各自佩戴王冠成婚。他们相互激烈调情,似乎是真实历史中的公主与王子。情至深处,爱是包容的,爱ta风流的一切,包括但不限于真切的心灵交流、体液交换。
警长被蛊惑了,各种偏袒伊莲。甚至成功要求警监撤除对伊莲的指控。随后,警长却割腕自杀,疑似被蛊惑而亡。男人总是充满各种幻想的。女人或许无法永远成为男人美好幻想中的完美女人。
翠西潜入伊莲的房子,仿造伊莲的妆扮,觉得自己打开了了新世界,企图以新的形象面向世人。她发现了伊莲企图诱惑理查德的法术 以及理查德寄给翠西的情书。翠西极度愤怒,认为是伊莲害死了丈夫理查德。
第三次巫师集会。警方证据显示伊莲害理查德自杀。幻象警长站在道德制高点谴责伊莲,显得非常古板可笑。伊莲认为自己没有错,男人死于情欲,而非魔法。
酒吧中,众多男人以烧死邪恶女巫为名,对伊莲施加性侵害。
伊莲又跟死去警长的幻影呆在了一。警长的幻象幻化为伊莲故去的多位男性伴侣的形象。这段剧情充满着各种隐喻。伊莲刺死幻想中的警长,挖出他的心脏,正如她的画作。伊莲在如梦境的现实中,在警长扮演的王子的伴随下,随着马队驶往远方。
一些有趣的细节:
伊莲的画:女子杀死男子,掏出心脏。
伊莲将亲密接触过的男人肖像摆在房间里,包括那些已经死去的。
小镇附近的河流中,开始出现胸口刻着五芒星的男性尸体。
小镇上的药草商店:类似于巫师3中的药草商人,同时也是炼金术士。提供各类药草与神秘配方
伊莲拥有巫术,可以用意念吸引自己相中的男人。男人在经历了极大的欢悦之后,展现出自己最柔软脆弱的那一面,会因得不到而失魂落魄,因害怕失去而嚎啕大哭,此时的伊莲坐在沙发上静静的抽着烟,回到房间冷静地告诉男人:我爱你,我永远不会离开你。这并不酷,就是一个渣女升级的故事罢了。
若是觉得她这样对男人太过残忍,像伊莲这样,无法从失恋的伤痛中走出来,因此因爱生恨的姑娘多了去了,但是把男女角色换过来,姑娘们因为失恋哭的时候,也是得不到不爱的人的疼爱,不论男女,不爱的人当然无情。
爱情和梦想都让人飞蛾扑火,同样没有定数。现实中有很多自卑的姑娘,谈恋爱的时候总是兢兢业业,害怕爱情流走,到了真分手的那一天,除了对爱情失望,更会对自己失望,开始“反思”是自己没有达到一个完美恋人的要求,伊莲身材修长曼妙,刚出场时一袭红衣,朱唇乌发,虽然眼神带着被伤过的痕迹,但依然对爱情有希望的她,一笑起来,浑身都发光。她本身就是一个童话,为爱蜕变,抛开从前,明白男人想要的是什么,一个漂亮的女人,还能照顾男人的生活,成为一个妈妈和情人,懂得他,最主要的是让他觉得自己是个男人。尽情展示自己的女性魅力,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自由。可是最后,她却杀死了警察,陷入爱的永恒的幻觉,最终成魔,不必再执着。
伊莲的闺蜜像很多满足当下,想要好好生活的女人,但却终究没有得到幸福,相爱十年,只是去,出了一个差。回来以后,爱人却正在为另一个女人陷入癫狂。难道说就因为伊莲的到来,而她们的爱情就变质了吗?恐怕不是吧,每个人心中或多或少都有逃离现实生活的想象,伊莲算是给予了一个幻想的契机,不是爱情面目全非,四个男人的不幸正在质疑爱情本身。有些男人觉得自己迷恋爱情,换个说法,爱和女人发生的爱情,而不是与自己发生爱情的某个女人。或许,爱情本来的样子就是爱对方这个人,而不是营造的Fantasy与荷尔蒙,但是要怎么确定对方就是爱你这个人呢,而自己所谓的爱就真的是对方需要的爱吗?爱有多种形式,有深有浅,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大问题。
这是双方在各自心怀鬼胎妄图勘破爱情,给这段爱情下个定义,却看不到对眼前人的爱。
服化道的复古调赞一个。
One of the best! 伦敦有一个The final girls的film club,slogan是the future of horror is female. 基本上她们把这部片的发行带动了起来,今天两位创始人过来和我们分享经验,放了这部电影。
复刻70年代邪典电影,尤其是意大利出品的一堆恐怖/情色片。布景、色调和配乐都学的有模有样,但学了形丢了魂,还不如放开的玩。干瘪冗长的叙事只能说明导演太自我太自恋了。
除却邪典氛围的营造、古典布景的还原、浓艳妆容的重现与老派叙事的延续等风格层面的呈现之外,电影内容注重的并非七十年代意式Giallo电影的悬疑惊悚,而是借用略带桃色意味的巫术情杀故事去思考与探讨女性的身体与爱欲,但过于俗套的剧情花两个小时来叙述还是显得冗长乏味,成片也与期待值有出入。
这个女的有病吧??????我一个女的看得都害怕!!
愿世间再多些这样诡谲骇俗的争议电影,少些空洞套路的豆瓣7、8分片。
色彩着装和镜头都有点复古B级片的味道
1. 太独特的一部电影,风格无法归纳,拍摄时间你也无法准确猜出,你说这个片子拍于20年前,40年前,都是可以的。2. 女人不再渴望被爱,而是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你看看会发生什么?男人都吓死了吧!
先mark下 感觉打雷姐更适合演女主
重现70年代意式giallo风格,而且令人惊喜的是,堂堂90后女主,不但相貌很像爱云芬芝,连表现都很相似,演技值得称赞!
十足70年代意大利情色邪典!so vintage!从质感色调布光特写蓝色眼影中世纪音乐到空洞的演技和言之无物的台词,简直是穿越时空的电影,就模仿角度来讲我给满分,导演其实并不是要你来看剧情的
女性对自身性魅力的探索和崇拜,异色女神崛起,爱却是劫。比起期盼一场不会到来的花好月圆,浸淫在顾自的幻觉中从来也是出路。这精致年代感的set和costume很有看头,但两小时下来其实有点腻了,不喜欢女主角,从形象到表演上...
一定要这么肤浅吗,连故弄玄虚都懒得搞,直白得华丽漂亮但没加糖的奶油蛋糕。看完觉得消磨了时间,搞得我在这样一个温暖的春日下午患得患失。女主美得像整容的人妖,不是我的菜,全片最美是清新脱俗的竖琴女郎。警察男主微微性感。女人主动追求性福我觉得很棒,把自己搞得像神经病一样就是真神经病了!
形式大于内容的作品,复古的风格简直太赞了,从摄影、布光、场景道具到演员表演和导演手法,都是意大利铅黄电影和卢西奥、弗朗科这样邪典风格,画面感极佳,但故事就没意思了,冗长到2个小时,后期就有些审美疲劳了
是我的菜!美术、摄影、灯光、剪辑、调色、音乐、音效、表演、题材、桥段,甚至故事节奏都是全方位回归欧洲剥削片黄金时代,而且还是用的全胶片拍摄!看着演员们用着六七十年代的腔调念台词,就连被一并继承下来的老片缺点都变得可爱了。
画风、摄影、情景、剧本、配乐乃至道具服饰,种种拍摄手法太有古典好莱坞的印象了,如果不看简介,很难想像这是2016年出产的片子。6.2
没啥意思,学谁不好非要学弗朗哥
"I'm the love witch I'm your ultimate fantasy " PS:60年代意大利黄色电影的感觉很强烈。怎么没请lana del ray 来演
好古怪啊好喜欢啊女巫为爱走钢索!女主简直是马钻和拉拉打雷的亲生女儿!
复古性爆棚,服化道细致考究,摄影、布光到拍法在还原撒旦巫术片和赫苏斯·弗朗科、让·洛林的邪典片,演员表演一定有高人指点。时长压缩成90分钟更佳。女主角的出发点实际是善意的,很大程度是她对于男性只追求性欲的恐惧心理,她是要用巫术颠覆性别歧视,是一个求解放的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