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 Аритмия (2017)
俄罗斯的一部小众医疗题材电影,内地看过的观众不多,充满了人文关怀和社会思考的一部,非常出色鲤鱼给8分。建议所有医科在读学生看看,至于已经从业很久的医疗工作者看不看倒无所谓,看了会更加失落吧。
奥列格是一名急救中心的救急医生,工作的压力和与人相处的不和谐,让他染上了酗酒的恶习。年近三十因为经常违反急救中心的规定,工作无法得到同事和领导的信任,成为真正主治医师的机会微乎其微。
奥列格的妻子凯特雅曾经是他的医学院同学,工作努力已经成为了医院的正式医师。面对奥列格终于嗜酒如命,不求上进的样子,凯特雅觉得痛苦不堪。二人去参加凯特雅父亲生日派对时,奥列格酒后失态,终于让凯特雅忍无可忍提出离婚。
爱情失意工作也不轻松,一位新领导的到任,大力推行政府的医疗改革计划,例如救治每一位病人不能超过二十分钟,每个现场由调度指定车辆,其他救护车即使路过病人也要扬长而去。向来我行我素的奥列格不断的违反规定,一再收到患者的投诉,保住工作变得越来越难。
正在奥列格事业与爱情都进入低谷期时,奥列格接到了一位母亲的求救电话,一个小女孩意外触电昏迷不醒。奥列格不顾急救中心的指定车辆的规定,赶到现场对小女孩进行了急救。
在奥列格和同事的一番努力之下,小女孩的心脏恢复了跳动,可接下来他们面临更大的难题,小女孩的胸前被电流大面积烧伤无法呼吸,不及时进行治疗小女孩在送到医院之前就会窒息死亡,而在野外对小女孩实施外科手术,也可能让小女孩流血过多死亡。同时救急医生无权在野外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这已经不是违反规定,而是触犯了法律。
是遵守规章制度,还是拯救生命奥列格将何去何从。
电影用非常可观的态度,冷静的旁观一位青年医生,事业与爱情的双重困境。温暖的人性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电影没有太激烈的批判,几乎就是没有批判,只是忍隐的再现。
奥列格的形象在哪座医院中,都不会是好大夫,都是让院长头疼的边缘职工。不遵守纪律,不按章办事,麻烦不断的异类落后分子。可是奥列格的身上有着对职业责任的担当,有着对生命的敬意。对于医生这个职业来说,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我没接触过不敢妄下结论。
对于俄罗斯的医疗体制如何我无从得知,对内地因为父母年纪都大了,倒有一些了解。我们不仅也有无数莫名其妙的规定,还有一点更犀利的,我们的医院真的很会赚钱。而且是少数不用讨价还价的行业,还能想出一个我们的殡葬行业,也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要么等死,要么交钱,看似没有什么悬念的选择题,可现实生活里我真的见过选等死的。
二十万左右一年的靶向治疗,可以延长无法手术的癌症患者几年的生命,这个我也见过二次扩散的活了将近五年。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选择卖房子多活几年还是等死,绝大部分人选择的是等死,然后几个月就死了。还好看到新闻,国家免除了所有癌症治疗药物的关税,二十万的百分之六有一万多。这件事我是真他妈的佩服印度人。
资源分享,娱乐资讯,深度评论,关注微信公众号:鲤鱼电影手册 lydysc2017
这是一部讲述当代年轻两性在工作重压之下,所经历磕磕绊绊的情感。它有着两个叙事路径,一个是男主作为急诊医生逐渐加压的工作,另一方面则伴随着工作压力加重,两人的两性关系起伏。 逐渐加压的工作 如果不是这部电影,不曾想到救护车所载的急诊医生的工作状态,是如此的紧绷与关键,如同救火般去扑灭一处处急救之火。 电影片头首先展现的急救场景,相比之后几场急诊,甚至于有些轻松幽默,一妇人为了能住进医院,坚持认为自己有病,而男主也以毒攻毒,使用剃头假条例加塑料子弹得以脱身,前往下一处救助。 在此之后的急诊,不再出现类似的桥段,心脏病病发的中年女人、呼吸困难的老妇人、未及时赶到而去世的老人、像大型谋杀现场打群架头破血流的年轻人、被高压电灼伤到没有呼吸的小女孩,每一场可谓是逐步升高的波浪。 从急诊医生的视角看到一幕幕生死线上挣扎的普通人,而这正是男主工作的日常。试想普通人经历一次便如临深渊,而这些经历都加重在男主身上,于是乎我们从中得知他每日所面对的,而逐渐原谅了他的性格缺陷及其酗酒问题。 急需诊断的情感之病危 如同危症一样,男女主角的爱情也出现生死考验。相较于工作中所面对的急症,男主在此却无从下手,甚至置气般的应对。
在篇首两人前往女方父母家中,男主的表现简直像个孩童,无视长辈在场疯狂酗酒,当我们看到女主仍为其袒护,说明两人的情况并不至于离婚,而在此之后,工作的压力碾压着男主的内心,使其疲于应对。至于一次次的波折之后,双方不断的争吵与和解。 这部电影所描绘到的年轻人情感状态在杨德昌《海边的一天》《恐怖分子》中也都出现过,相对于杨,问题的尖锐化解了不少,直至转至正面,希望天下有情人都能如此吧。
亚太电影大奖评审团大奖, 奥列格快30岁了,是一名医护,每一个繁重的轮班后,他都喜欢痛饮一场。他太太凯特雅也是个医生,在医院急诊室工作,但是她对奥列格的耐心已经快磨没了,所以有一天,她宣布要离婚,不过他们还得一起合住在这个狭小的公寓里,直到奥列格找到房子。他还发现他的工作出现了很大变化,让他的生活变得更艰难…… 导演鲍里斯·赫列勃尼科夫是俄罗斯当代电影界最有趣的导演之一,在这部忠实展现特定环境的影片中,证实了他的能力。尽管运用了一定的夸张手法,他还是在描述主角的困境和情感时,体现了仁慈与理解……
在赶去看心律失常的时候,影院距离学校很远,因为堵车迟到了挺久。现在想起来这样的迟到也许与电影本身挺应景,毕竟即使奥列格在挽救生命的路上也难免遇见堵车的长龙。
心律失常不像它的名字那样让人心律失常血脉喷张,相反的它记录的是日复一日的生活,然而工作和爱情不总是让我们心跳漏半拍的紧张存在吗。这也给我带来了一种很神奇的感触,好像这个电影过得很慢,但是当终曲想起,奥列格又一次想尽办法让救护车在堵满车的道路上狂奔而去的时候,我又觉得为什么会这么快,为什么就这么结束了?
我不知道创作人员有没有想过去讨论一些宏大的议题,亦或只是纯粹的记录,然而当奥列格的工作摆在我面前的时候,其本身就是让我必须去思考的议题了。每一次出诊都是生死抉择的平凡考验,有因为宗教原因不愿意接受其母被现代医术救治的儿女,有不想浪费时间去医院的单身母亲,吸毒过量群殴的病人,更多的是绝望祈求的眼神,而在这份祈求无法被回应时,又变成凄厉的怨恨。不仅仅是医患的关系,作为急救医生,奥列格为了挽救生命而冒险的处理常常被手术医生诟病埋怨,也因为常常破格不遵守规范而接受处罚,遇到过理解自己维护自己的上司,也遇到过教条刻板利益至上的上司。一切的一切都很复杂,在这份复杂之下,奥列格却维持了一份可贵的简单,他永远选择紧盯着就在那眼前的那个,尽全力去救治,正是这份简单让他可以挽救生命,更重要的是可以坦然面对死亡。在生活中我也许不会对奥列格这样的人产生好感,但我必须尊重他,因为那么一点简单的和纯粹的良心。
而更深一步的,奥列格和卡佳的感情,因为相爱在一起,因为无法相爱而离开,又因为真的相爱而重新走在一起。女主的塑造简直太让人喜欢不过了,工作中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医生,感情上不会因为爱放低姿态但会因为爱而慈悲,能够为自己做出选择并且直面这种选择,例如去带绝育环,也会奔溃在车流不息的道路上鸣笛,也会因为美好的时刻伴着歌声起舞。简直是我心中理想女性的真实范本,就连那高耸的鼻梁和每一次的穿着都重合了我的想象。记得有一次,卡佳和奥列格吵架,她从衣柜前面转身,望着男主说,我不想在尝试进入你的世界了,我已经耗尽了所有的空气,水,欲望和食物,而这个世界并不关心我又没有进去。曾几何时,我也想进入另一个人的世界像个孤独的探索者,带着自己的外壳,又伸手想去触摸。故事的最终,两颗星球还是走向了相同的轨道,做彼此的伴星,但还是有可以带着耳机进入的只有一个人的小世界。
电影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对生活的还原性,首先是几乎没有配乐,几乎所有的音乐都是从女主角的耳机中传递出来的,非常的个人化和情绪化。没有配乐更加凸显那些日常之声的美妙,脚步声,关上门的声音,煎蛋的声音,倒酒的声音,气垫床的声音,手术刀划开的声音,注射一只多巴胺的声音,用笔写自我批评汇报的声音,大会开小差窗外火车的鸣笛声。在没有配乐的情况下所要表达的感情也很好地从这些声音中传达了出来。
心律失常真的很有趣,我看的时候并不觉得经验,但是在我看完之后却总是在回想咀嚼,一首歌,一句对话,逼仄的小房间里的一个场景,好电影的标准也许并不那么单一。
有时候想这个世界看似因为信息爆炸而更能够多元,但我们接受到的却是更单一的信息,随着自己的成长我有能力也有欲望打开更多不同世界的大门,去体会不同的文化。
说实感觉挺真实的,有日常生活的那种感觉,但是总觉得有点男权思想在里面,看男女主感情线有种“我这么忙你能不能不要再作了”的感觉,女主完全在这个过程里没有体会到男主工作上的问题,情侣之间发生了矛盾男主也没有改变任何,就哭着说我从来不觉得我会失去你,然后喝醉了在公园睡了一夜?就和好了,感觉这个问题不解决下次还会因为同样的事情吵架啊,不太懂,女主不喜欢男主没事就喝酒不照顾他人感受(比如在饭桌上别人讲祝酒词他在吃吃喝喝,不经过女主同意带一堆人回来玩在女主上了一天班很累的情况下),但是女主会去包容男主,反观男主因为女主“偷偷”上了避孕环就生气了不理女主,而且女主都上环半年了,男主才第一次知道,也是够不关心了,男主半夜闹脾气出门,女主还去追,不知道是怎么拿工作忙去洗白的,女主也是跟男主一样是医生,难道女主很轻松吗?做手术这种精密度要求高,一站站几个小时的工作难道比跑急症更轻松?他们感觉互相不关注对方工作的,就和好的挺突然的,不是要离婚吗?
这是另一类型的俄罗斯影片,如实地刻画着残酷的生活。一对小夫妻的恩恩怨怨,两名急救医生的艰难人生。所反映的急救医生之事,有点像罗马尼亚的电影《无医可靠》这是另一类型的俄罗斯影片,如实地刻画着残酷的生活。一对小夫妻的恩恩怨怨,两名急救医生的艰难人生。所反映的急救医生之事,有点像罗马尼亚的电影《无医可靠》!生活的不满如果都都投射到婚姻里,可能是最大的灾难之一,强调对方的缺点,而忽略对方的优点和自己的缺点,怕是想以上帝的姿态对待生活;结尾的转折很突然,更期待一个后悔的结局!
没想到这么好,几乎可以5星。官僚主义的运作在哪国都一样,总有拍脑门子的高官、一刀切的教条式管理,管来管去,唯一不管的是人命。活在这样局促的体制里,男主从婚姻到职业,从心理到情感,都暴走失常、分崩离析。最后,还是那份曾被他漠视、忽略、心不在焉的生活和伴侣支撑了他,成了他的心灵归所。
三星给“养之心累,弃之心疼”的粘人奶狗男主角。
非常生活化关于小人物的俄罗斯电影,讲述生与死,人与人之间的疏离与和解。俄罗斯人真的很有魅力,自然光永远这么冷清文艺。
沟通缺乏所致的隐患就像暗自生长的阻生齿。你觉察不到它的存在,直到有天突然疼痛发炎。
讷言敏行比妞矮半头的Олег,温柔起来像隆河的星夜。坚持做正确的事比穿着羊绒衫讲不过脑子的话难得多。用“心律失常”来比喻伴侣关系,大概是指虽同心难同力,步调错拍、互相拉扯。
Khlebnikov用很有趣的镜头语言微观切入当代俄罗斯医疗系统、社会体制、探讨工作生活压力下的relationship。达内兄弟式的冷静克制,写实同时又独特的古怪和可爱,男主沉默尽职却低情商的性格,与女主间好笑的冲突细节,忍不住的委屈哭泣..一场生活阶段中困惑和难关中无不有的‘心律失常’)身高差神萌!
#tiff17 很好看 看介绍以为会因为反抗官僚而变成沉重的社会题材 但人物的love life做了很好的平衡 again 生活就是这样 高潮完就要分床睡
见惯生死却也逃不过日常琐碎带来的厌倦。剧情一次次过于重复,最大的亮点是女人说“我已经安装节育器六个月了”,两个人就坐在厨房里,但彼此之间隔绝有多远?
女主到底是结婚了还是养了一条人形哈士奇呢?!男主工作时干练娴熟,一见老婆就一副“跪舔+鬼畜”的奇怪样子是什么鬼?女主看老公的眼神实在复杂,看着自己的宠物的那种复杂!~
男主可爱爆了。
感谢结局是温暖的,认真的压力山大更需要有个出口,可能是事儿也可能是人,有就行。男女主都很可爱加分了,原本曲风不是我的菜的歌儿配着电影画面一不小心也能单曲循环了。
2018年俄罗斯国家尼卡电影奖的最佳影片获得者,平静写实、导表具佳,值得一看!40多岁的导演,掌控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协调与共鸣老辣,常有闪光笔触。没给满分,因其格局小了些。
意外地喜欢这部片子。俄罗斯的影片久违了。从不同角度满足了我对这个重新陌生国家的想象,写实的城市生活,写实的急救医生生活,写实的性生活。对他们的居住环境有点惊呆了,两个外科医生,竟然生活在如此逼仄的公寓,小小的一室户,甚至没有客厅,厨房ML那一幕,真是分分钟再现格列佛游记。
很多问题都没解决,男主工作制度的问题,还有两个人的矛盾…然后这片子就这么结束了…
被生活放逐却有不甘被生活主宰,被情感控制却又滋生爱的光彩。干燥的故事拍出湿润的氛围。不好看的故事,但是好看的电影。
错过前十多分钟不过不妨碍打满分。男主的性格很喜欢,沉默寡言情商低,但是认真对待病人,医术高明。特立独行几乎每次都被投诉,中间的医改算是狠狠地吐槽了一下官方的僵化和自私。这么重要的岗位因为一刀切的改革间接或者直接害死病危的人,照进现实。还有永远堵车,俄罗斯只会酗酒斗殴的窝囊废男人。
击败《无爱可诉》横扫俄罗斯尼卡奖最佳影片导演剧本男主女主。男人的怯懦,女人的不安,共同构筑成压抑的家庭牢笼,同时又和混乱迂腐的社会体制形成互文,如果说无爱可诉是艺术设计的绝望,那么心律失常是真实而感的丧气,生活根本不是「没有过不去的坎」而是「过了一个坎还有一个坎」
原来老毛子在俄罗斯时代不仅上天能拍太空救援,天际行者,奇幻能拍他是龙,魔幻现实能拍危楼愚夫,恐怖能拍无声言证,内涵能拍利维坦,反思能拍烈日灼人,翻拍能出12怒汉,科幻能拍切尔诺贝利禁区。这么丧而暖的北欧范也游刃有余啊。
非常生活化。摄影太好。想念俄罗斯。
7分。前半部分看似闲散的铺垫显得有些找不到点,而男主隐藏的性格和情绪在影片后半部分才渐渐显露开始变得精彩,结尾颇有张力。有时候生活中绕弯子才是正途。两个主要角色戏很足。沟通的重要性,对于爱、需要爱、以及渴求理解的表达。09/22/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