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放了《上甘岭》、《打击侵略者》、《奇袭》等一系列反映抗美援朝的故事片,我又一次怀着崇敬的心情观看了电影《上甘岭》。对于6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现在社会上众说纷纭,甚至还有不少奇谈怪论。但英雄始终是英雄,谁也无权,甚至无脸去诽谤这些共和国年轻的英雄们。在朝鲜战争中为国献身的将士们,你们“朋友来了有好酒,豺狼来了猎枪迎”的壮志豪情,你们“地陷进去独身挡,天塌下来只手擎”的光辉形象,你们“敌人腐烂变泥土,勇士辉煌化金星”的伟大业绩,将永远铭记在每一个正义人士的心间。
这部1956年拍摄、时长124分钟的电影《上甘岭》至今仍是战争片中的经典。影片全程记录了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带领下,不怕困难,不畏牺牲,在缺水、缺粮、缺弹药的条件下,打退了数倍于自己、拥有飞机坦克汽车大炮的美国侵略者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象钉子一样钉在了上甘岭,彻底粉碎了敌人先夺上甘岭再占五圣山,从而消灭我志愿军主力的梦想。消除战争、热爱和平的永恒主题,七连孟指导员双眼失明仍不下火线、推来推去谁也舍不得吃或喝的那个苹果和那一壶水、杨德才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时回头向连长张忠发自豪地呼喊等细节,经久不衰的插曲“我的祖国”,桂林山水等祖国风光的镜头等等,都给观众留下刻骨铭心的印象和永久的回味。
朝鲜战争是一场中国人不想打又不得不打的战争。战争爆发不久,美国人的舰队就入侵了我国的台湾海峡,接着又一再藐视我国政府的强烈警告,跨过“三八”线,将战火烧至鸭绿江边,甚至轰炸我国东北边境。出于向社会主义集团一边倒,赢得斯大林的信任,争取新中国能在联合国占据一席之位的政治目的,出于把战场放在朝鲜、为我国建立一个缓冲带的军事目的,出于国际共产主义、人道主义的道义目的,中国打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口号,雄赳赳,气昂昂,正式出兵朝鲜。经过中朝人民并肩作战,终于把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赶回三八线以南,在板门店签订了停火协议,争取到了东北亚地区和中国的长久和平。
60多年过去了,世界局势愈发紧张和复杂,6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上甘岭那场战役,《上甘岭》这部电影告诉我们赢得战争的密码是什么呢?
1、人是赢得战争的第一因素。在朝鲜战争中,美军拥有飞机坦克汽车大炮手雷等先进武器装备,又有强大的空军和海军的协同作战,从军事实力上远远超过志愿军。但因为美军上下都迷信“唯武器论”,认为仅仅用这些武器装备就可以让志愿军举手投降。然而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碰到的是一支打不烂、拖不垮、战不死的比钢铁还硬的军队,是一支有20多年战争经验、习惯于以弱胜强、习惯于夜战、习惯于急行军的军队。人的意志、人的经验、人的精神弥补了武器装备的不足,从而战胜了武器装备,战胜了拥有强大装备的美军。这就是为什么在上甘岭战役中,当美军每秒钟有6发炮弹落在我军阵地,我军却岿然不动;而当我军反攻时,当志愿军每6秒有1发炮弹落在美国阵地时,美军则鬼哭狼嚎,落荒而逃,一败涂地。
2、官兵一致是赢得战争的基本保证。志愿军是一支人民的军队,由红军、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军发展而来,官兵一致,官爱兵,兵拥官,一直是其优良传统。《上甘岭》中师部炊事员冒死送上来的师长给连长张忠发的两个苹果,通信员杨德才为张连长留下的一壶水,张连长舍不得吃,舍不得喝,一定要留给伤员,留给最需要的人。当敌人把毒气投入坑道的危急时刻,卫生员王兰毫不犹豫地将最后一块毛巾捂在了张连长的脸上,自己却中毒受伤。上甘岭战役期间,三兵团代司令员,人称王疯子的王近山将指挥所就设在上甘岭附近,直接指挥军师团,甚至营连排,表现了志愿军将领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和勇气。朝鲜战争期间,志愿军战士伤亡人数占参战战士人数的三分之一,志愿军军官伤亡人数占参战军官人数的二分之一,从比例看,军官伤亡更大。这个数字真真切切地反映了志愿军的官兵一致,以官统兵的基本原则。而联合国总司令李其微也经常身作作战服考察部队,且作战服前永远佩挂着一个手雷和一个急救包,也表明其决一死战的决心。然而,我们知道其李其微将军的指挥所是设在日本的东京,而不是朝鲜前线。
3、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是赢得战争的法宝。朝鲜战争是在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而爆发的,美国人对这个新生政权的藐视更加激发了刚刚站立起来的中国人对新中国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不仅是口号,更是誓言。为打败侵略者,中国人民无论男女老少,无论贫富贵贱,人人出力支援前线,掀起捐钱捐物的热潮,河南豫剧大师常香玉带头为志愿军捐献一架飞机。“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场面又重现在中华大地。魏巍的小说《东方》中的杨大妈,只有一儿一女,当得知女儿杨雪牺牲在朝鲜战场,又强忍悲痛、毫不迟疑地将十六岁的儿子杨春送到朝鲜前线。新中国的缔造者,党的领袖,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在战争一爆发就积极支持其长子毛岸英参加志愿军第一批入朝作战,毛岸英不久便长眠于朝鲜。当人民把祖国荣誉奉为至高至圣的时候,小我与大我就融为一体,小我就会崩发出无穷无尽的力量。不论是志愿军英雄模范回国报告,还是祖国人民慰问团到朝鲜前线,都会凝聚起一波又一波巨大的能量和牺性。让祖国人民放心,不给祖国丢脸,是毎一位志愿军战士心中的誓言。因此,当碉堡里的机枪阻挡了部队总攻的路线,血液基本流尽的黄继光却能奋勇上前,用胸膛挡住敌人的枪眼。当敌人的燃烧弹在邱少年身边点燃茅草,将邱少云全身烧伤直至牺牲,邱少云也没喊一声,动一下。当敌人冲上阵地,将王成团团包围,王成拉开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与阵地共存亡。上甘岭战役,事实上在朝鲜的每一个战场,都涌现出无数的黄继光、邱少云和王成。他们之所以英勇豪迈、视死如归,无不是胸中的祖国给予了他们惊天地、泣鬼神的力量。这种能量又哪里是一、两个原子弹所能比拟的呢?!
说实话两部电影都不错,虽然时间相差了六十年!
上甘岭电影的优势在于:1、没有主人公,并非刻意去塑造一个英雄,而是体现了团队的团结和每个人的奉献,战斗中又体现了智慧,情节比较真实;钢锯岭的情节则有点假,感觉主人公开挂,虽然它刻意强调真实。2、上甘岭艰难环境却处处乐观幽默,主要演员可以演小品去了,不会感觉压抑;钢锯岭虽然也有少量幽默,但是比较少也没有乐观主义,有些情节感觉阴暗压抑;3、上甘岭中间插曲我的祖国非常优秀感人,经典传唱百年;钢锯岭音乐方面没什么印象;4、上甘岭传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勇于反抗侵略者,其实两部电影的战争背景都是被逼反抗(中国可以说更惨,是以弱抗强),都具有一定的正义性,上甘岭把这一点表述的正大光明义无反顾,尤其我的祖国插曲歌词和这个主题完美呼应,体现了我们热爱和平欢迎朋友,但也会反抗侵略者;钢锯岭则几乎忽略了这一前提,美国是被日本袭击的,为何不能反抗呢?没有主题精神,美国打这一仗是为了什么?其实这是美国二十世纪打得最正义战争了。像主人公这样的价值观,别人打我也不拿枪反抗,显然很难唤起大家共鸣。如果背景换到其他战争如越战可能好些,但二战就有问题。
上甘岭电影相对弱点在于:1、战争画面效果较差,但那是六十年前电影,钢锯岭也过于血腥不适合少年儿童看;2、把敌人描述的太弱,但其实反映出那个年代的人无畏精神,观众心里都明白对手太强大,我认为可能还是那句话:战略上藐视对方!3、上甘岭对个人描述相对脸谱化,没有美剧细腻,这可能也是两国文化上的差异吧。4、美军和联合国军演员形象不真实,但你想想那个年代去哪里找美军演员啊!
但总之,不考虑意识形态,可以看出上甘岭其实是超越钢锯岭的存在,改革开放这几十年国内为何再也拍不出这类经典?
上甘岭战役号称朝鲜战争的凡尔登战役,绞肉机之名如雷贯耳。这部电影仅在战役结束后的第四年便上映,实属不易,也说明这场战役的重要性。
虽然前前后后看过不少凤凰台的相关纪录片,但具体战役情况我并未完全了解,因此也不说具体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实际的战役只比电影更加惨烈,但即便是看电影,当时的一些高级领导都泪流满面。
用现在的目光来看这部电影,特效之类的完全没办法比,但从演员到导演之用心,比现在很多电影强太多!由于一些原因,新中国以后的很多战争并没有拍成电影,即使偶尔拍的一些也真的难以比得上这部的用心。
我们现在的主流取向是希望从战争电影中看到对人性的解读,对这类反映革命精神的电影并不感冒。但恰恰是有着革命精神的先辈们,给了我们一个和平安宁的生活让我们去探寻人性!
影片以艺术再现的手法,讲述了上甘岭之战中志愿军某部八连在连长张忠发的率领下,顽强坚守坑道阵地,与强敌浴血厮杀,最终获得胜利的故事。这是新中国具有史诗品格的红色经典电影,插曲《我的祖国》更是唱遍大江南北,经久不息。 主要内容中影片里这个故事讲了美国来攻打上甘岭,在上甘岭只有我军一个营的兵力,美军部队进行了多次冲锋,都被我军打退下来。但我军伤亡很大。总部让我军退进坑道,进去后,敌人占了上甘岭,还在我军的洞口建了些碉堡,只要我军一出去,就会被打死,很快,我军没有水和食物。但我军不怕困难,死死拖住敌军,让部队有足够的时间准备战斗,最后大部队来了,使我军夺回了上甘岭。 战士们在那样饥渴的情况下,没有忘记自己的战友,这种阶级友爱是多么高尚。 上甘岭战役不仅从军事上打垮了敌人的攻势,也打出了我军的指挥艺术、战斗作风和团结精神。打出了国威军威。
管虎狗日的进来挨打cnmd 20/64
此片绝对有高度 乔羽的歌太好听了《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上級下達命令應該向下級傳達戰術意圖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原来咱们曾经那么会拍电影。要价值观有价值观,要观赏性有观赏性。重温一遍,仍然喜欢。
主旋律,反正小学的时候大家都看的热血沸腾的~
歷史不過是一種言說,從來就沒有真相。電影雖然虛幻,闕也未嘗不可以看作是一種關于心理的真實,它告訴我們曾經有過一個有著意識形態崇高客體的時代。如今真相早已無可尋覓,只有夢囈般的電影留存……還有那曲仍將傳唱下去的“一條大河……”
太多人在豆瓣污蔑这部电影,实在是让人看不下去。无耻!
不知道3星以下的什么心态.
光《我的祖国》就值得10分呀!(CCTV6正在播出)
今天我们和美军全面开战,谁会赢?凭此一问,就知道我们富起来的途中,丢掉了多少东西。有人说要讲科学,从科学的角度来看,在当时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赢,结果是我们赢了,于是有些人又要科学的总结经验,说尽了战术战略,但我想说一句玩笑话:人是需要精神的!
第一感觉依旧是战争场面以我现在的眼光来看,假了点,但比起《英雄儿女》,个人觉得《上甘岭》拍得更真实些。朋友看得不太认真,就知道她不是很感兴趣,倒是指导员之死把后面的大叔催出眼泪了。……影片最让我为之惊喜的莫过于听到那首传唱度超高的歌曲《我的祖国》,才知道是出自这部电影。@中国电影博物馆
和老爸讨论爷爷援朝的经历,老爸说爷爷几乎从来不提,就是这部片子出来时到处都在反复映,爷爷只看了一遍就再也不看了,他说“电影拍的连现实的1/10都不到”。忽然非常理解他话少的现实就是PTSD,晚年一言不发大概有很多无奈和痛苦,念及一直以来只能猜他所想,却再也不能和他说话,我也伤心。
总体上比较优秀的老主旋律电影 特别是红遍几代人的主题歌 注意到了几处有意的对于美军士兵的异化丑化资产化
8.5,所谓革命爱国主义影片就应该是这样的
一星给“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密密麻麻往上冲的美军的存在大大增强了影片的真实性和严酷性
小时候必看电影之一,应该看过十遍八遍的,在洞里面吃那个苹果的戏印象很深
所谓“大河就是大河,稻花就是稻花罢了”,两个“就是”的使用,摆明了不想和你讲道理。《我的祖国》唱在电影中间,配合着新中国的新景观,在战争和优美健康的人性之间回荡,真好。其实不能苛求成长于“双战”体制下的龙女士能够体认这些,但也请别亵渎,别用温情脉脉的字眼打发现代中国和中国人的历史
刨去这部电影是几代人的永恒回忆与精神支柱不说。单将影片放在50年代的中国电影来看也是相当出色的,人物描写十分的成功。在艰苦卓绝的山洞里安排逮松鼠的戏还有经典的合唱。。都是神来之笔啊。。
可惜了这么硬核的题材,后面居然再也没拍了?全是一些抗日神剧
中国第一部抗美援朝电影,2020.10.25资料馆4k修复首映。原片用的“画翻正”,逐帧调成微偏黄绿的黑白色,单轨做成立体声。56年拍52年的战事,虽然有时代内容、拍摄技术、表演上的局限,已经拍得不错了。讲一个连死守坑道24天,不做伟光正和悲情陈述,中间插入捉小松鼠、扔一天铝罐然后连长自己跑出去炸火力点、卫生员唱我的祖国、为送来两个苹果鼓掌、排长讲三国评书、努力干咽饼干等革命乐观主义情节,连长形象立体生动。群演貌似都是解放军,状态气质很真实,尤其衣装脏旧、嘴唇干裂的样子,比现在的主旋律强。美军正脸镜头较少,也能看出贴了大鼻子大胡子的妆。一条大河唱段直接拍成了宣教片,展示好山好水好风光,今年家乡和金刚川还在唱,估计后面还会有,毕竟抗美援朝属这首最有名了。
看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