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一个各种意义和角度都堪称完美的剧本,完成度相当高,最厉害的地方是无论在情节上还是在一些剪辑上,都把既有的技法和套路上进行一些无伤大雅的小创新,取得的幽默效果相当好哦。虽然指不上这些小聪明的创新能成为经典,但看的时候就是舒服啊。。最后的全家人舞蹈让人喜极而泣,结尾实在好,铺垫到最后的“表演”还真没让人失望。一家子成员都演得不错,表情生动。。很感人的一部片子 真诚的面对生活 互相间的信任 要慢慢学习的。。
最初看这部电影是太无聊了,为了大发时间而看。
电影的开头跟几乎所有的励志片一样讲述主人公们的尴尬和落魄,还有解决不完一件接一件的苦恼……爸爸为了梦想一次次的演讲,舅舅失恋要自杀,哥哥抑郁,只有妈妈支撑着整个家,但维持生计依然艰难……这时候,家里的小美女突然宣布要参加一个选美大赛而这个大赛需要非常多资金!
第一个惊喜出现,尽管没钱,全家依然决定克服种种困难支持小美女的梦想!
大家经常说梦想在路上,而对于他们家来说更大的困难在路上,哥哥失控、爷爷去世、汽车损坏……
到达目的地,他们晚了;比赛了,被评委呵斥STOP,被观众唏嘘;全家登台,让妹妹坚持把舞蹈跳完……
最后的结尾是我最有感触的。按照我们以前看到的影剧会是剧情突然反转,被某个大BOSS或资深大咖十分欣赏这个女孩的表演而得个超级大奖,全家皆大欢喜……
然而并不是,结局是被举办方以干扰秩序报警,小美女永远不得再参加这个比赛。但是当爸爸问她后不后悔,她非常坚定的回答,“NO!”
没错,这才是真正的现实,你努力了并不一定成功,但你依然拼尽全力而不后悔!
故事没有完美的结局,教育意义一分不减,这才是高明之处吧!
《Little Miss Sunshine》有一个听起来很诱人的中文译名:阳光小美女。第一次看到这个片名的时候,我几乎以为将会看到一部活色生香的情色电影。当然,这个电影事实上和这种想象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除非你认为一个不足10岁戴着大眼镜肚子有点凸的小女孩模仿麦当娜也称得上活色生香。
但是在看完了之后,我想,这部独立制作的电影,虽然没有艳光四射也没有救世神迹,但是总算是一部配得上“独立制作”这个称号的作品。
一部有着鲜艳名字的电影,讲了一个关于成功的故事。但是从表面来看,这里的成功和一般的美国电影几乎没有任何共通点。因为在这里,没有英雄,没有救世主,没有神迹。该死的死了,该逝去的不会回来,得不到的终究得不到。但是每一次失败和无奈都是另一种新的成功。爷爷死了,但是死前和儿子终于有了和解;儿子再也当不成飞行员,但是终于结束了八个月的压抑;小女孩也不可能得到冠军,但是一家人重新赢得了理解赢得了生活本身。虽然生活总是不如意,但是就象电影是所说:Do What You Love,And Fuck The Rest。
整个电影就象是一出话剧。所有的矛盾冲突和情绪积累几乎全在一个封闭的空间里运行。电影开头那段室内戏让我印象深刻。忙碌的女主人,发誓不开口的儿子,刚被解雇自杀未遂的同性恋叔叔,每天为人讲解九步成功学却并不成功的父亲,永远在爆粗口爱看PLAY GIRL的爷爷,还有戴着大眼镜肚子有点凸梦想成为选美冠军的小女孩——简而言之,一个沉重生活着并且濒临破产的家庭,同时出场了。每个人之间都有矛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帮要混。编剧很巧妙地用一次餐桌上的混乱展现了生活的全景,而导演也恰如其分地把所有的冲突都集中在晚餐前后的家庭里来展现,这简直是典型的话剧场景。
推荐给所有活着的人。我们会看到一部制作精良的独立电影。话剧一般的沉重,电影一般轻松的作品。福克斯探照灯以破记录的1050万美元买下了本片的发行权,创造了圣丹斯电影节有史以来的最高卖价。这一千万很值。
爸爸最后没有成功,哥哥没能成为飞行员,爷爷最后没有复活,叔叔没有跟恋人复合,奥利芙也没拿到名次,但是一切都很好,一切都好得不得了。
感谢《Little MissSunshine》,在我对人五人六的朝九晚五和人模狗样的三点一线感到厌倦和乏味的时候,跟我打了个照面。 《Little Miss Sunshine》没有对我耳提面命,没有让我醍醐灌顶,更没有用深刻的哲理打通我的任督二脉,让我对生活的灵感如泉水般喷涌。甚至于它自己,也在前途未卜地行进中。我感谢它,是因为它让我看到了那么多没有被贴上成功标签的人们,那样艰难而美好地生活着,一如众生,一如世人——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活下去?
外表完整和睦的家庭其实掩盖着各自危险的暴风,“离婚、吸毒、自闭、自杀倾向”,还好我们还有阳光小美女!看到一家人在台上抛弃一切兴奋地扭动,眼泪真的忍不住。
You do what you love,and fuck the rest
“你知道马塞尔布鲁斯特吗?法国作家,彻头彻脑的失败者。从没有过一份真正的工作。得不到回报的单相思,同性恋。花了二十年来写一本书,几乎没有人读。但他也可能是莎士比亚之后最伟大的作家。不管怎样,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回首往事,审视从前所有痛苦的时光,觉得痛苦的日子才是他生命中最好的日子,因为那些日子塑造了他。那些开心的年头呢?你知道啦,彻底浪费了,什么都没学到。所以,如果你一觉睡到十八岁的话,啊,想想你该错过多少痛苦啊!高中可是大好的痛苦时光,你再也找不到更难忍受的日子了。”
我以为会陷入最后拿第一名的俗套~但是 没有 所以它够特别~~好片~值得多看~
全家一起推破车算不算治愈系?
以前看的。对失败的赞颂中本来就包含了对经典式成功齐声高唱和极力渲染,使其力量止于此
最后一家人在台上肆意张狂时,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唏嘘不已,我们的人生、生活与生命,到底因优秀而成功,还是因平庸而独特,是因平庸而失败,还是因优秀而平庸呢?
“如果我想飞,我会有办法飞的。做你想做的事,其他的别去管了。”每当我不开心或低落的时候,这部电影总会作为一种合适的调味剂出现,它并没有让我恍然大悟,也没有让我能够深刻的反思什么,但就是始终有那么一种情绪,一次,又一次。★★★★
推车那段真好看~
向那些伪成功学说拜拜吧。没有什么是一定要成功的, 没有谁是永远的胜利者。生活要我们经历失败的时候,那么就从容地接受,生活要我们感受痛苦的时候,就去感受。无论成功与失败,都是生活的一部分,都是我之所以成为我的原因。坚持自我,努力生活。7.9
一不小心又刷了一遍!生活就像那辆黄色的破车,推一推还能往前走,鲜亮的黄色不经意间就预示着一种全新的活力。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烂的家庭,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屌的老头子,生活就是一个接一个该死的选美赛。压轴群舞,接力追车,烂到底的玩意儿却有匪夷所思的希望相伴。
school, then college, then work, fuck that!!
一个提前更年期的母亲,一个谈成功学的失败者,一个失意的同性恋,一个想成为飞行员的色盲,一个很色的老爷爷,一个阳光小美女……这是个玩笑
有趣的结尾
直到最后一幕高潮出现之前,我都断定这部电影的内核是成长,但直到影片最后一幕,一家人五口挤在一个舞台摆弄着不堪入目的舞姿好不热闹,我却潸然泪下。终于发现这其实是部包裹着严肃悲剧内核的电影,影片的关键角色其实是中段就“离场”的爷爷。这时我才回想影片刚开始,家庭六位成员中,只有爷爷在真实的做自己,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其余家庭成员都沦陷在不堪的爱情、不切实际的梦想、不忍面对的生活现状以及不自知的自我之中,只有爷爷这个备受争议的角色在真真实实的做自己,你可以说爷爷自食恶果,也可以说他及时行乐,他就是这么个留给观众自我思索空间的两面角色,观影时,你的处境如何,和你有哪些相似点,你就会觉得他偏向哪一面。而也正是这个中途便离场的角色,将勇敢做自己的精神传承给了每位家庭成员,而最后的舞台,唯独只有他缺席了。
男人对这部片子的理解应该更深一些。破败的事业,问题重重的家庭。就是这样的背景才让故事感人,两个地方:爷爷鼓励Richard;剧末集体舞蹈。最后事情并没有好转,但是我们都看到了希望,就像德维恩开始说话一样。“喜欢其中反复出现的奔跑进车的场景,是象征他们彼此关系缓和的一个意象。”
结尾好棒。铺垫到最后的“表演”还真没让人失望。一家子成员都演得不错,表情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