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影评
1 ) 电影结尾,当主角面对诱惑做出的抉择
当将军许诺表彰,并称赞他,他并没有因此妥协,做出跟将军当你一样的事情——隐瞒真相。
而是选择直面恐惧,不惧威胁。
都是好演员,结尾看哭了。结尾,导演很用心的试图展示整个画面给观众,能够激起人的情感。
从主角的性格塑造,被蒙蔽双眼的将军,沉浸在自己构想里的副将。你会发现可以把人变得有多可怕。
第一次看是小时候在CCTV6,重看了许多遍,今天又重新翻出来看,有新的体验,人生的阶段不同,感悟不一样。
2 ) 《西点揭秘》光环下的龌龊,谁都有份
这部片子上映于99年,新世纪之前,我更喜欢它的另一个译名,叫做《将军的女儿》
虽然影片里这位将军的女儿是一个浪荡不羁淫逸放纵的女人,并且前后基本以一具死尸的状态呈现在人们面前,但其实,她才是这部片子的灵魂所在。
记得小时候,我曾经躺在床上试图用眼睛直视太阳,希望能像孙悟空一样练成一对火眼晶晶,只觉得太阳的光芒是无敌的,我败下阵来。后来小学校里组织了观看日食,我第一次用滤镜清楚的看到了一颗红彤彤的球体,那种圆润的可爱。
如今,我从模拟的画面中认识到,太阳并不全是光明,而是深藏着大片的黑子,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强光下的世界,因为光芒掩盖了一切。
就像世上的人,衣着五颜六色,皮肤五颜六色,内脏也五颜六色。
老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都知道这个道理,几乎是一定的。手指戒指的PT950到PT990,即使PT999.9,那百分之零点一的劣质依然存在于你的掌中,只是,你是否能正面的接受它,承认它,而不是告诉别人这个就是至纯的铂金。
谁不是在谈自己一片赤诚?
片中那位美国的将军,虽然在好多人的眼中是阴暗与虚伪的父亲,他在女儿病房时俯身额头上的那一吻也被看做是作秀的灵魂。但是我更愿意相信他是出于一个父亲对女儿的愧疚之吻。
画面转移到七年后,他面对女儿躺在地面上的哀求,绝尘而去。于是我更愿意相信他那时是时过境迁的变化,已是无视至亲的冷漠。
七年前,将军父亲沉浸于一个巨大的光环之下。七年后,将军父亲拜倒在自己的光环之下。他的女儿是为了揭露出光环下的罪恶,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但是享受光环的人,在极力的维护着光环,背对光环的人,排斥着既得利益群体的种种。谁都有一片光环,对抗着与自己相悖的光环,看着光环下的自己,数落着别人的龌龊。
光环赢了!
也许一点点污垢不足以瑕疵完美的雕塑,也许残缺的人性之美显得更加闪烁。有些人正因为那一点点闪烁,挽救了日后无数的灵魂;而那太阳般的光芒,依然掩藏了更多的黑子与丑恶。
我在写这篇影评之前,在网上看到了这样的一篇文章,摘抄如下:“当我们接触到真实的社会, 尤其是看到它那黑暗丑陋的角落时, 我们就会惊恐不安地问自己:‘怎么会这样呢?’甚至发出‘世界原来如此可怕’的慨叹。但是,朋友,我要告诉你:太阳也有黑子,不要因为这点,就失去了对光明的景仰。既看到它为人类造福的万丈光芒,又要正视它身上的黑子,这才是我们应取的态度。”
前有红黄蓝事件,全民暴怒;今有最美女教师,让人唏嘘。
那年塘沽消防战士的光环下,今又出现95后拒服兵役的逃兵。
曾经以肉少服务差,并不标准化大众化的兰州牛肉面都要申遗了?申遗了!大学居然都要开专业?这功利心不是一点点,这背后的诉求不是一点点,这避重就轻的地方性品牌壮阳不是一点点。申遗是个光环招牌,即使成功了,过些年看也许还是一地鸡毛,不过,好歹,咱没给韩国人机会。
该赞的赞,该骂的骂,排好队,一个也别放过。
最后,摘录一段将军女儿遗世的录像告白作为结束:
“人类的眼睛能分辨16种不同程度的灰色
电脑分辨指纹时可以分辨256种灰色,令人大开眼界
但是人类的心智、思想和灵魂可以分辨数量无限的不同情绪和道德。
在心理作战学校我们面对最恶和最善的……”
3 ) 做事情有三种方式
做事情有三种方式,正确的,错误的,军方的。
我这辈子有几个梦想(注意,不是理想),上西点军校念书,去ACMILAN踢球,拿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西点军校的校训是“责任,荣誉,国家”,看完这部电影,脑子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好像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对于军人的要求大概都是如此,用词上或许不同,但总是类似的,强调的内容大抵都和忠诚,恪尽职守,服从命令有关。但有一样东西,从来不会提及------正义。
政治课本上明确说过军队是国家政权的坚强柱石,自然而然,军队存在意义在于服从命令,而不在于探讨正义这东西。
幸而,电影还是需要探讨。
推荐朋友们再去看看《好人寥寥》。
4 ) 最伤的痛
很巧在临睡之时,随意的翻动着遥控器,发现了这样一部引人深思的片子.,很不错.
一贯美国片的特点,对人性的反思和揭示,触目惊心,却又直击人心,痛的麻木,却又不得不正视.
在网上查找此片,发现英文名是The General's Daughter,很朴素的名字,而不是带有噱头的”西点揭密”, 刚开始看到中文片名,以为是介绍西点军校的故事,整部片子回归到最后才发现是揭示人性之间微妙关系的片子,而其中最深刻的当属亲人间的关系,即片中将军与其女儿的关系.
一个人他的社会地位可以无比尊贵,他的社会职责可以无比艰巨,但是他依然无法忽视的是他同时也是一位父亲,一个对自己孩子有着监护责任的人.一位女性,她可以意志坚强如钢铁,做事果决胜于男人,可是在内心深处还是会有着软弱不能被触碰的地方.因此,我们看到了视社会责任高于个人利益的父亲,和内心满是伤痛却无法愈合的女儿.所以,深爱伊丽莎白军官的对布伦纳说,你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伤痛,而他自己也为了自己心爱的人,帮助她完成了自己无意中的超脱.然而,这也是真正的解脱.
最终,布伦纳临别前对坎贝尔将军说出的话正是一切因果的起始,”是你害死了你的女儿”.
没错,漠视,对自己亲人所遭遇的痛苦无动于衷,正是无形的利刃,剐着女儿的心,整整七年,心理的较量,看似父亲以他坚毅和宽广的爱,取得了胜利,女儿在绝望的一次次尝试中挫败,最终怀着遗憾离去,耳边仿佛还有着一个女儿绝望的呼救”爸爸….’,但是,给予她的依然是决然的背影.
世间可以有无数情,友谊之情,爱情,亲情….,唯独亲情可以胜过一切,重过一切,有许多人爱,可是他们都无法帮助她脱离阴影,只有唯唯诺诺的依从和妥协,而伊丽莎白,一个女儿,最想得到的只是最普通不过的亲情的安慰,却无情的被抛弃了,这才是最伤的痛.
有人说过,越是亲近的关系,产生的矛盾杀伤力更强.是的,我们还是太容易想当然,认为亲人之间可以无限理解和包容,哪知,最脆弱的正是亲人间敏感的神经,它才是我们最应该呵护的.
5 ) 公开的肉身
新好莱坞后期的惊悚悬疑片的谋杀手法总是带有中世纪公开刑罚的直观肉身性。从德米的《沉默的羔羊》到弗里德金的《玉焰》、范霍文的《本能》再到科能堡的一系列电影,古典时代的单调死亡转变为了各种仪式化的华丽刑求。就连崇古者塔伦蒂诺也热衷于让枪击死亡场面以浪漫化的延时和血浆飞溅取代早期黑色电影“一捂胸口,停顿倒地”的表意性质舞台型动作。
这些转变一方面来自于检查制度的趋于松懈和科尔曼为代表独立制作的蓬勃兴盛;另一方面如此大规模的可称“范式”的场面转变更来自于对美国社会自身的回应,《将军的女儿》此处的女官裸死就如同库氏《大开眼界》的深夜舞会一样——标示出一种反叛幻想,与六十年代精神不同,冷战末期或后冷战阶段反叛的精神现象学是中产阶级性的,并且它并不以中产阶级秩序为目标。相反,它更多代表一种对于自身阶级性内部持存的他性力量(异质)的默许,一种自我心理学的自怨自艾和萨德主义的心理潜流。肉体的直观性遮盖的是力比多领域的分裂征兆。对于它们所试图淫乐和摩擦的对象——也许是里根主义或某种保守教义,它的富有冲击力的影像符面则并不对应一种所指概念或批判力;或者对于新保守主义来说,这种影像上的叛逆和异教展示是非意识形态性的。它并不体现出某种意义,仅仅是最彻底的画面本身——单纯的观看意义。
肉体性的解剖在荧幕上持续至今——《地狱解剖》《黑色大丽花》《日烦夜恼》《钛》《此房是我造》…甚至中国导演们的个别作品。我们可以看到或随着技术手段更新各种想象力非凡的肉体性场面展示愈发见所未见。而它们所承担的符号人类学意义,也并不会比它们本身所应被给予的限度更多。
6 ) 《西点揭秘》人物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分析
Magicbird*MOMO 2009-09-21 14:34:19
再次看西点揭秘,感觉还是很迷惑,关于剧情里面的人物情感,有些还是不甚明白,比如说,肯特杀伊丽莎白的动机是什么?西点军校侦察班男生对伊丽莎白的强烈恨意如何造成?难道只是因为觉得比他们强的伊丽莎白是蹲着撒尿的女人?这种恨意为何如此之强,强到让他们对伊丽莎白采取行动……不过好像又能够理解,心性的放纵不羁,加上男人的冲劲暴力,这种事确实也能够做出来,可是,另外一点,在学校的那个老心理医生,知道了线索,为什么不去调查?因为他是在西点军校,也是以西点军校的利益为重?所以,伊丽莎白没有对他敞开心扉!还有就是穆尔的兜圈子,他知道一部分答案,对自己,对案情都有利,为什么不说呢?难道是因为让别人自己去找答案,感受会更深吗?
再者,也是我最迷惑不理解的,将军对女儿的背叛,从我现在的角度来看,将军为了学校的利益,而牺牲女儿,让女儿忘记一切,认为案件无能为力,最终也只是把更多的人牵涉进来,事情已经发生,改变不了,认为人要往前看,衡量了报仇的结果和隐忍的利益(当然利益是针对学校和他自己的),将军选择了后者,这是“大人”的做法,“男人”的做法,我能理解,这也是站在将军的角度看问题,面对痛苦,无奈,选择遗忘,这是怯懦的人所做的选择,将军无疑在这件事上,他退缩了,可是再后来,对于伊丽莎白反抗的行为,他又是那么的坚持!难道这是出于男人的自尊!所以,在伊丽莎白眼里,父亲是失败的,让她绝望~
想想一个她认为公正,强悍,任何事情都能顶着的强者,到她这里竟然成了懦夫,这是何等的绝望啊!看到影片的最后,我不得不承认,伊丽莎白是一个坚强的人,她通过一系列的行为,想要向父亲证明,承认“你是错的!”想要对父亲说“看吧~是你的背叛造就了现在的我,你应该感到愧疚”,从而在步入政坛前,为我做些什么,证明“你还爱我”,最起码应该承认这件事曾发生过,发生在你女儿身上……
最后,我想回答之前的疑问,肯特杀伊丽莎白的动机是什么?想想,也许是因为伊丽莎白的话刺激了他,当时很冲动,又想到现在的她被仇恨所束缚,又那么痛苦,跟本不需要他,完全容不下他,对于她,他的帮助又显得那么的无助,“她不需要他,不需要任何人”这句话萦绕在他的脑中,既然如此,那她还不如死掉,,,,然而,他又是抱着什么心态留在世上,他很爱她,真的很爱,可是爱的结果呢?他为她做了什么,只是让她“解脱”,他为什么不像主人公那样试图将将军送上军事法庭?为什么偸光碟,从最后看出来,他并不是个贪生怕死之徒,难道是因为走投无路,唯有死可以解决问题???
===============我是华丽的分割线=======================
2012-06-03 22:59:33石头君
我也有这个疑问:肯特杀伊丽莎白的真正动机是因为爱吗?我这样分析的:每次布伦纳找到新线索或者有新的行动都会和肯特讲,第一次是搜录像带、第二次是逮捕摩尔。当将军的副官说到肯特也和死者有关系,布伦纳会想到肯特的利益和这件事有关以及自己前两次行动的失败和他有关。分析到这里很关键,和他有关难道和将军无关吗?将军如果因为他的名誉要杀死自己的女儿早就动手了,因此肯特应该不是将军派来的。而肯特至今应该也不知道伊莎贝拉在西点军校上学发生的惨剧。
记得一个女哨兵说车灯一共闪过3次,布伦纳当时已经确定第一次是摩尔、第二次是将军、第三次是将军的副官。那么肯特肯定没有开车,不开车的话就是尾随?既然不是被将军指使,那什么使他要尾随一个女人呢?其他的男人都当她是工具,只有肯特关心伊丽莎白但又没有能力帮助他,肯特对她有一种狂热的占有欲~并不是爱
不知道这样的分析是否对你有启发?
突然发现这片子我看过的,应该是在《变脸》之后,因为是认识了约翰屈伏塔后看主角是谁才接着看片的。只能说好的作品让人印象深刻,至今仍记得大意,在约翰屈伏塔的查证下,发现将军的女儿是受辱又被父亲忍让的决定寒了心而死的,当年这样的题材看起来很震撼很揪心。
在揭开事情真相的同时布伦纳也发现了许多军队中的秘密。最终,杀人凶手被惩治以法,事件得以平息
约翰·屈伏塔是好莱坞最棒的两面人演员,他塑造的英雄与恶棍会让你肃然起敬,或者深恶痛绝。《西点揭秘》属于那种已经被摆烂的地摊文学电影,不过惟有了屈伏塔让整体水平提升到了四星之上。
翻着《敢死队2》的导演拍过的电影,居然就看到一部自己看过的。。
剧情没有想象中复杂,但是黑暗,最后大门打开尸体进来的情景让我感叹好莱坞终究是好莱坞~光影用得太好了~
气氛好,很喜欢特拉沃尔塔,想给孩子找个这样的爹(够了)
做将军的老爹为前途,让就读于西点的女儿隐瞒被同学暴力强奸的事实,这案件让人想起那些因校内强奸而获保研的中国女生,不算陌生。女儿意外身亡,让屈伏塔查出这件7年前的军中丑闻,当然查案过程少不了悬念:女儿和N多人有性虐关系、不惜自杀来隐瞒真相的军官什么的,但总的来说编制的不好,那些形形色色的军中嫌疑人都没什么特色让人记不住,女儿为了让老爹记住对自己的亏欠跑去军营赤身裸体把自己绑地上的行为非常谜,而杀害女儿的凶手是迷恋她的M玩伴也没有道理,搭档查案的屈伏塔和玛德琳·斯托既不来电又没有什么惊险遭遇。整个就很乏味粗糙的一个剧本。韦斯特的拍法是90年代的大片质感,室内光源众多,调色偏经典的金色,能看到一些80年代意大利艺术电影的影响,有堂皇的男性力量感,他跟同时期的卖拷贝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人物。强奸戏有短促露点
心理战 使阴暗更阴暗 光明更光明
挺惨烈的。西点军校才是全美第一优秀学校,没想到会这样。但至少不会有西点学校的人看了电影后冲出来说这个电影“侮辱他们并伤害了他们的感情”。John的表现一般,果然还是演反派比较合适,哈哈。
中央六台在bb家看的 也许是配音的缘故 拍得像电视剧 还有就是军队从来不代表正义
电脑能够分辨256种深浅不同的灰色,而人的灵魂和思想,却能够分辨出无以计数的情感与道德的灰暗面。
军人与暴徒只有一线之隔,军纪涣散又性别歧视严重,再加上军事法庭的超然物外,拥有自己审查自己的特权,发生丑闻也只想着掩盖,而不想着解决问题,这种军队完全可以说是人类世界中最腌臜的角落
小说改编what is worse than rape? betray! 男人失败,把工作当报复.女人失败,把报复当工作.
看完关于军中性骚扰的纪录片《隐秘的战争》后,想起以前在昆明电影公司放映厅看的这部同题材电影。
《生死豪情》珠玉在前,本片换了一个背景,相当于翻拍了一遍。舞王的表现,比影帝丹泽尔更好些,犹如利剑般锋利。……2020年4月一个叫凡妮莎·吉伦的20岁女兵,在胡德堡基地,被性骚扰,性侵,虐杀,分尸,引发了me too,对女兵和男兵的种种暴行持续被曝光,比影片还要可怕,令人不寒而栗。
8.0/10 分。2021.08.05,重看,蓝光。不错的片子,悬念重重。。。我一直把这片和2003《基地疑云》搞混了,都是约翰·特拉沃尔塔的片子。。。约翰·特拉沃尔塔第二次重新火起来后,可是拍了不少精彩的影片呀。。。这片在IMDb上才6.4,可能美国佬已经看腻了各种阴谋论了。。。不像咱们天朝,和谐社会从来就没有阴谋诡计,唯有阳光普照的和谐友爱。。。《都市侠盗》的男主居然变成了犯罪份子,我说怎么这么面熟。。。
做事情有三种方式,正确的,错误的,军方的。
西点军校的罪恶史啊。我说了我一定会将那个matherfucker绳之于法,可我没想到你就是那个matherfucker。。。。
在豆瓣被严重高估的电影,加个西点就把中国人都唬住了
What's worse than rape?betr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