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 Diary
我是 Rosalyn Rosenfield, 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
和许多结婚如同丧偶的女同胞一样,我的婚姻不幸运,因为它一开始就是个错误---我并不真心想给自己找老公,只是想给儿子找个爹。所以,不管我和 Ivring 有没有感情,我都要掌握着他,没办法,为了孩子,女人不得不牺牲。
说实在的,我和 Irving 的婚姻一开始还算比较有爱,床头打架床尾和。交流不够,房事来凑。可我越发觉得和他没有共同语言了,他这人有一个坏毛病,不爱说实话,我一直怀疑他在外面干些不光彩的生意,连累我们娘俩,他也从不正面回应我,于是我们的争吵多了,感情也虚了……拜他所赐,我竟然变得爱看书,《意念的力量》成了我的心灵圣地,在此强推给大家看看。可最近,不得了的事情发生了,我看到就连床笫之欢也栓不住他的裤腰带了---他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
那个狐狸精好像叫 Edith,听说一嘴的英国伦敦腔。
我说这英国口音啊!你究竟有多大的魅力,多大的能耐,把我老公一个大活人从我娘俩身边跟出家一样卷走,几个星期才还俗一次!我天天想他啊,睡觉时想,逛街时想,做饭时也想,这不,今天一不留神,做着饭把厨房不小心给烧了……谁成想,大忙人偏赶今天回来,进门就开始给我进行思想教育,就为这一把火跟我掰扯半天物理常识及人生哲学……可我说大哥啊,火已经被我灭了你看不到啊!我天天等你回家你看不到啊!我这么诱人的 body和姿势你看不到啊…………
后来我想明白了,他就是看不起我,嫌我是个中产家庭的穷养女儿,没见过世面,所以越来越爱跟外面的恶鬼们瞎胡混,听说最近有一个警察拿了他的把柄,强迫他和那女的替 FBI办事儿…………身为妻子,身为母亲,我还是得想办法融进他的圈子,纡尊降贵地,呵呵。终于,在我强大的意念驱使下,机会送上门了,我要陪老公去谈生意。
Carmine 是个好人,新泽西州城市的市长,好像还挺受人爱戴,我都不知道人家怎么会和 Irving 这样的无赖有交往……他的老婆特别逗,虽然有点装,但是没我年轻,第一次见面就送了我一袋子指甲油,那股子味儿好闻又诡异,就像是垃圾桶里的一捧鲜花。酒过三巡,我们聊成了亲姐妹儿,真没想到,我一个家庭妇女也能和官太太混的那么熟,书里写的真对,没事儿多出去走走就会有意外收获!
转天,Carmine 送给 Irving 一台烹饪机器,叫什么“微波炉”,听电视里提过,说这东西容易破坏营养,但好歹是个宝贝总得用一用。Irving 这个老东西又拿我当傻子,一个劲儿嘱咐我“别把锡纸放进去” “咱家经不起第二次烧了” ……呵呵,我就不!谁让这玩意儿破坏我们家营养了。
他又开始跟我吵,说我笨,不让他省心,为了孩子这些话我都听惯了……就这时电话响了,我一把接起来,听见个老爷们在那头粗声大气地发号施令……紧接着又来了一通电话,是老朋友 Carmine,好像是又一场宴会,规模看样子小不了,在我的一再奋力争取下,Irving 投了降,开车带我去出席晚宴,今儿晚上又能见到官太太了,棒极了!
烂透了!那个狐狸精怎么来了?她也好意思出门丢人现眼!要不是看在我朋友们的份上,老娘早冲出去给她俩耳刮子,再踹的她满地找门牙……不行,我得忍,真服了 Irving 这个混蛋,什么都不跟我说,就乐意家里一个贤惠的,外头一个风骚的是吧?!行,看咱谁玩的过谁,那边几个人你们害怕是吧?我可不,咱都是人谁怕谁啊!我瞅着留希特勒小胡子那男的就不错,大爷过来给小妞笑一个……
……“哈哈哈”……“”吼吼吼”……“你这人真逗”……
“你拽我干嘛?老碧池你放开我!别拿你的脏手摸我!”
“你……你说什么?!你……住口!听见没有……给我……住口!”
“我……真没有!你……住口啊!我……求求你了……”
恶人先告状,她居然敢骂我,我当时喝多了居然还亲她,啊呸!
回到家里我痛定思痛,仔细想想,我也没有她说的那么糟吧……毕竟,家庭妇女花丈夫的钱是天经地义,她愿意帮 Irving卖命那是她自己贱的慌!对,结论就是“贱人才矫情”,这不能怪我,我是个热爱生活,相信爱情的劳动人民,老娘比在座的都要光荣!有了这股强大的信念,老娘连干家务活都自带重金属BGM上线了,哼!
春天,是北极熊交配的日子。老娘,终于迎来了生命中这几年的第二春,上次那个小胡子 Pete对我还不错,特别体贴,还带我去讲究的西餐厅,旁边就是大湖。为了加快对彼此的了解,我们开始互相交换秘密,他说了一下他的大学、工作单位,我讲了我丈夫最近身边这一伙同事,有的是市长,有的是警察,有的是碧池,就他是个无赖……说着说着他因为有工作就急着走了,不仅给了我打车钱还留给我一个吻,我好像已经爱上他了。
我得赶紧想办法让 Irving 跟我离婚,正想找个机会和他谈谈,他自己一脚蹬进卧室,把我破口大骂,说我跟男朋友乱讲话害了他……我哪有!当时 Danny 还在屋里呢,他就这样口无遮拦,话说我跟我男朋友聊天你管得着吗!你就不能替我高兴一回啊!你自己还在外面养女人呢!都不是啥好东西见什么外啊!到现在想起来我还气的发抖呢……说着半截,他心脏的老毛病又犯了,我也算是看透了他了,Pete爱我但他不爱,他心里根本就没有我,尤其等那个不知真假的英国女的一出现……不过我还那么年轻,我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啊,Pete不就是我意念带来的礼物吗!所以,作为两个人里比较成熟的那一位,我决定顶着压力向他提出离婚,孩子一人带一礼拜,省了他的事,圆了他的梦,不用谢。
后来,听说东窗事发,好多他们的合伙人蹲了大狱,妻离子散,连 Carmine也未能免俗……唉,到底是一群扶不上墙的烂泥,幸亏当初也没走的太近,Carmine他老婆上次邀我去参加个啥啥 party被我用扭伤脖子的缘由挡了,当时挺扫兴,现在是万幸,呵呵,赶紧扔了那几瓶指甲油……不想这些了,现在我要和爱我的 Pete开始新的生活了!
说实在的,我和 Pete的恋情一开始还算比较有爱,床头打架床尾和。交流不够,房事来凑。可我越发觉得和他没有共同语言了,他这人有一个坏毛病……
可以说三部电影成就了David Russell这个导演。1999年他拍了Three King (《夺金三王》),虽说电影没有那么令人印象深刻,但也用到George Clooney和Mark Wahlberg;十一年以后,他拍出了Fighter(《斗士》),可谓一鸣惊人。这回男主Mark Wahlberg却让配角Christine Bale抢去了风光。
我认为现今最强的演技派男星Christine Bale最好的演出,不是《蝙蝠侠》,更不是《金陵十三钗》,应该是之前的《机械师》和这部《斗士》。这部片里他把自已饿成一瘦干狼,奉献了intensive到神经质的演出。这部片让我确信,只要是此人演的电影,必看。
说回导演David Russel。2012年他拍的小成本电影《乌云后面的幸福线》可谓横空出世。两个心灵经受创伤的男女,分别由Bradley Cooper和Jennifer Lawrance出演。电影叙事流畅,深刻的人性洞察中不乏善意和乐观的幽默。但毕竟还是两名演员撑起了场面。
Bradley Cooper,其实人挺帅的,之前跑过好多龙套,成名于一部喜剧Handover. 但这哥们不甘于娱乐一下大家,《乌云》里的郁燥症角色有相当的张力,而到了《松林外》则有含蓄克制的表演。此人必有前途。
而JL,Jennifer Lawrence, 可以说她是年轻女演员里最富才情的一位吗?最喜欢的,是她2010的《冬天的骨头》,一个在生活的冰冷和绝境里淡定而坚强的女子。这部片让她得到各种提名,到《乌云》一片她就已经是奥斯卡的影后了,时年应该才22岁。
三部电影为David Russell奠定了影坛地位。他的电影不容易归类,既饱含能量又有一种洒脱率性,既不太商业也不太文艺。但有一点,他的电影里的人物都非常饱满,都有来自人性深处的闪光。用他自已的话说,他没有那么关心情节,“I'm all about characters."
现在,上面这些成就了一个个丰满人物的演员们齐聚Russell的新片American Hutsle (《美国骗局》),再次成就两个多小时令人惊叹的爆棚演出。
《美国骗局》这部电影,属于罪案类,但金球奖将它划成“喜剧”。情节说起来简单:两个骗子帮助一个疯狂的FBI去骗更多的人,揭开史上有名的政客贪腐案。但导演没有把精力太多放在说故事上,不像《Argo》一样拍的好看而易看。所有的情节几乎都是在对话中完成的,而对话又是在群戏中展开。至少有五个重要的角色被刻画得相当生动,而五位演员也给出他们最好的表现。
帅哥Christine Bale,当他出现在片头的五分钟特写中,在镜前在自已的秃头上粘假发时,你几乎认不出他。整个电影里肥胖的他,一直一副凄惶焦虑的状态,夹在两个女人之间不知所终,一路这样颤颤危危地行走在钢丝绳之上。一个心理弱势的骗子和情种,被Bale演活,而他,在电影里几乎没有摘下过有色眼镜。表演,没有了眼神这一工具,依然鲜活。
与衰人搭戏的,是狂野神经的FBI探员,Bradley Cooper. 此人高尚的动机中夹杂着危险而极端的冲动,各种钓鱼执法完全是暗黑无底线。真假骗局中又搀杂着情欲,在与Amy Adam意乱情迷时的那种内心挣扎,Cooper用他的喘息作了完美的演绎。其中一场戏是Cooper在家里满头的卷发器,据说是他给导演出的主意,不得不说此人是一名聪明而有想法的演员。
女骗子Amy Adams的出现可谓惊艳。她长得漂亮姣好,曾演过纯情的迪士尼电影里的公主,而这一次,她一直坦胸露乳,却保持着眼神中的沉静,透着一名来自脱衣舞娘背景的女骗子的意志。而在男人面前,她又是多情而脆弱的小女人,及至遭遇情人的老婆(Jennifer Lawrence),她内心里那种无法排解的纠结,在眼神里烁烁发光。
然而Amy Adams的光彩,及至Jennifer Lawrence出场就开始褪色了。90后的JL,这次挑战一个被遗弃的怨妇角色。她直接、率性而粗鄙,她对她的男人一往情深,同时又有一种刻骨的水性杨花。夜总会是几场戏是完全不同的少妇JL。对这样的演员,只能跪服。
(PS,上面两们女演员,应该在71届金球奖里都拿到奖了。名至实归。)
电影里还有大佬德尼罗的打酱油一场戏,老哥多年不扮黑社会,这次爆发出强大的黑帮气场。但他只不过是打了下酱油,还有一位让人惊喜的角色,是扮演市长的Jeremy Renner. 这位来自《折弹部队》的长相平庸的男演员,后来被归为动作一派,属于“外表普通内心坚强的男人”的定位,而这一次,他顶着一个大泡头,演一个游走于黑社会和参议员中间的政客。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动机也许将他自已也麻醉了吧?但他浮肿的脸和暗淡的眼神,还是透露着,此人并非善茬。Renner在这部文戏里,应该能证明自已的能力吗?
这是一部絮叨但又每有高潮和戏剧场面的电影。其实电影只是用一个个“骗局”构成的情节,制造了一个让人物内心无比紧张而焦虑的氛围。戏剧冲突不在情节,而在人物。电影里Cooper和Amy在迪厅的厕所里差点XO的时候,他们气喘嘘嘘中其实说出了电影的主旨:No more fake shit! 正如电影的标语所说:Everyone hustle to survive.贪欲让人去制造骗局,让人终日焦虑忙碌奔命。他们生活在骗局后面的虚假之中,而这种虚假其实将这些制造骗局的人异化了。最需要真实的,其实是他们自已。
所以我认为电影名字里的Hustle这个词,还不单单是指“骗局”,它的另外一层意义,焦虑紧张忙碌乱七八糟,才是真正切题的意义。用中国话说,就是“喧嚣红尘”之类。
当然如果不能享受这些人的演出,《美国骗局》则只是一部无聊的闷片。但我认为,这部电影是David Russell在以人物为中心的电影哲学的一次更好的尝试,情节只是一个context,目的只为人物的塑造。而人物,在电影拍了一两百年的今天,已经太程式化,甚至已经没有什么再出彩的空间。而Russell做到了。因为对人物的倾情,演员才有再造自我的空间。我想这才是为什么这么多老中青三代一线演技派要跟定他的原因,而这帮人,不仅成就了自已,也成就了这部演出爆棚的电影。
(PS,电影的音乐是又一亮点,所选曲目完美地配合影片和人物的情绪,有一点动情而有一点玩世不恭。一定要去找OST来听才行。)
============================
欢迎关注我的自媒体公众号“李骥-Josh"
努力隔三差五写一些影评、书评、商评、时评或者其他管他什么的心得。
请在“订阅号”中搜索“李骥-Josh" 或微信号"joshli0805", 或扫码如下:
举报
我们总是相信我们想要相信的话,这句台词在电影中被重复了很多遍。导演一边执着于告诉我们为什么会受骗,一边又努力刻画两个骗子成功的行骗过程。我没有办法不去对这部电影产生厌恶,也许导演认为观众该惊叹于电影剧情的曲折,赞叹骗子骗术的高明,但是导演的这些幻想在我身上没有办法发生,有的只是持续不断的疑问--为什么他传达给我们的道理是他自己都没有尊重的,他是个骗子吗?
电影从一开始就“悬念重重”,让人一头雾水,我不知道导演是真的希望把我们带进电影的情节里还是只是想要展现他高超的情节构思本领。而统观整部电影,导演的目的似乎更倾向于后者。
可怜的FBI探员被塑造得如此粗俗鄙陋,是否折射出导演现实生活中的某种偏见。出身低微而一心想要成功的人,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场;外表光纤靓丽却纯粹靠诈骗谋生的人却在故事末尾成了最终的赢家。前者所表现的急功近利在影片中被刻画得如此丑陋,后者却那么的美好,伤害了那么多人,还能若无其事,仿佛这是种多么值得赞颂和学习的行径。我想我不难在这里断定,导演虚伪而丧失道德的品行在电影中表露无遗。
我想我很同情那个可怜的FBI探员,尤其是他在电话里对着他的上司咆哮的场景,让我想起许多年前我在电话里对着我的女朋友咆哮。我有点想不起来当初为什么会这样做,但是我清楚的是,我和这个探员一样,敏感,自私。那段感情让我没有安全感,我觉得自己并不完全被她需要,正如影片中的那个年轻探员,无力却又渴望。
还有可怜的年轻探员的可怜上司,我想他是我整部电影里唯一尊重的一个角色,本分,宽容,而又有一颗同情心。当他的下属在他面前表露错误,他耐心地向他讲故事,甚至忍受着不堪的羞辱,依然不放弃告诉他做人的道理。而这样一个庄重的角色,却被导演塑造得可笑。呵呵,呵呵。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垃圾,我没有办法对它们一一评判,但如果有机会,我就不会放弃对它们的抨击!
我骗你,你骗他,他骗她,她骗她...8.0
如果小李子是女的,在Jennifer Lawrence面前奥斯卡一辈子也没戏了,除非他有Amy Adams的胸。
camera movement.... Armazing. Audience is dancing with the characters.
难道演的crazy就是演的好了嘛?
拉塞尔一贯的特点:神经人物的喜剧(爱情)+大团圆结局+娱乐至上深度他妈见鬼去吧。所以把这个很普通的骗中骗拍得还是挺好玩的。但连续三部里,这部绝不是最好。。对斯科塞斯的模仿(致敬?)太严重啦尤其德尼罗出来那段。。演员们非常卖力但估计除了JL其他的都要颁奖季炮灰了,今年竞争太激烈
没看懂......你看懂了吗........
这几年的奥选片越来越陷入同质化的模式当中,几乎都是社会事件新闻人物改编,加之工整的叙事,纯熟的技法,伴以伪煽情式的表现手法,再拉出华丽的卡司阵容,总之就是专为奥斯卡大爷大妈们专门订制,一副献媚的嘴脸。但又不得不承认,个个都是流水线加人文关怀的好作品,不过经典的概率也随之小了
我说一开始怎么对方那么蠢,原来……反转相当带劲,同时剧本和群戏都非常棒,拉塞尔迄今为止最好调度,JL的角色相当不讨喜但又绝对抢镜。其实仍然是孤独的神经质者们的故事,只是用非常喧闹的手法表现了出来,看完怅然若失……【对的,就是你们都不喜欢我就更加喜欢的感觉
【B】很好看哇,真的有些不理解评分怎么会这么低,剧本很有趣,黑色幽默很好玩,大量的快速推拉镜也很有意思。库伯掀假发和表姐抽风跳舞那两处把我笑死了。结尾居然这么正能量,要是能再离经叛道一些多好。
终于在电影院看了,体验了一把“跟随DOR流动的镜头在角色间舞蹈的快感”,整场观众从头笑到尾,这癫狂神经的犯罪喜剧应该是近年来最不奥斯卡的大热门了吧,可惜总归是喜剧,难以挖得更深。JLaw太抢戏。
这应该是Amy Adams最接近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一次。她俩接吻了。
配乐太讨厌了,一副马上要有什么聪明的情节发生了的样子,等了130分钟都没有!David O Russel导的所有电影都是一个风格,J Law演的角色只是造型和台词不一样,神态气质完全一模一样好吗而且痕迹很重没有说服力这样怎么能拿女配?!
David O. Russell用癫狂戏虐的方式诠释了一个80年代的真实事件,自科恩兄弟之后还没有一个导演可以对这类题材把握得如此游刃有余。和《乌云背后的幸福线》一样,David再一次把自己偏执狂个性融入了电影之中,使得影片在性感的同时夹杂着神经质,而几位主演都玩得很high~
哈哈哈哈哈Louis C.K.才是纯粹的亮点好吗!? 拿这出戏来描摹"American"实在是太不着边际了啦.
本该是一个紧张刺激的犯罪惊悚题材,却拍成了一部荒诞恶搞的讽刺喜剧。这也是大卫欧拉塞尔一贯的风格。影片的重心不是那个案件,而是一些稀奇有趣的人物。仍是一部捧演员的片子,大家都可以疯着演。邋遢的贝尔、性感的艾米·亚当斯以及全程抢戏的詹妮弗劳伦斯(一位头脑简单、举止夸张的女人)
金球喜剧音乐类最佳影片呵呵后,奥斯卡十项提名呵呵后(笑看收零蛋)。真心烂到无语。导演大卫.欧.拉塞尔一点控制意识都没有,就是飚啊,煽啊,拽啊……这是小孩子活泥巴的逻辑。仔细想想,许多毛病其实《乌云的幸福线》和《斗士》里就已作下。真是白瞎了一群金光闪闪的好演员。
那种拍给学院派看的命题作文,以致于电影的每一道流程都很用力,也都不错,特别是配乐,那股子复古的劲儿瞬间就能将人俘虏。导演想着让节奏行云流水,编剧想着写点古怪有趣的旁白段子,演员变着法自毁为自己找戏,犯罪故事变得不再重要了,重要的拼命凹出来的喜剧风格够不够醒目有趣。★★★
十项陪跑,其实跟[八月奥色治郡]问题一样,就剩所谓演技了,每个演员都憋着一口气演可不把人呛死么……剧作也真心一般。可怜贝尔白吃那么肥。
要能把小金人骗到手,才算是真正的“美国骗局”。
节奏掌握得不错,人物与剧情发展之间的紧张度达到高潮,娱乐效果十足。但人物缺乏深度,依然停留在情节电影的层面,没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