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的影史最贵影片(重建古埃及城市,上万群众演员),但也在影史票房排行榜上挤进前十名(包括先后四次上映的总收入),所以派拉蒙还是赚翻。
并没有忠实按照旧约的《出埃及记》来拍,而是广泛采纳了其他的小说和史料。最终的版本极富史诗气质,众多或真实或传说的人物和事件历历在目:从怀疑到笃信但始终坚守良知的主角摩西,既生瑜何生亮霸气侧漏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爱江山更爱摩西却终究因爱生恨的皇后尼斐尔泰丽,忠勇帅气的好男人楷模以色列民族英雄约书亚,好色自私的内奸大坍,上帝显圣,十灾,逾越节起源(击杀首生子),分红海,西奈山缔约,亚伦以及他创造的金牛犊像等。有板有眼的台词是一大亮点,而现在看来的五毛特效在当时可是奥斯卡级别的大手笔(也是本片唯一一座学院奖)。1956年的《十诫》是伟大的塞西尔·德米尔的最后一部电影(他在三十年前还拍过一个默片的版本),也是他毕生成就的巅峰(老爷子还在开场前出来聊了两句)。其实三年后的《宾虚》本来也想找他来着,但他那时的身体已经不行了,只能眼睁睁看着威廉·惠勒和老伙计查尔顿·赫斯顿(也是本片主演)铸就更大的辉煌。
http://blog.trivialfilm.com/2013/07/the-ten-commandments006.html十诫 The Ten Commandments (1956)
这是北美历史票房榜的第6部。
电影讲述《圣经》中《出埃及记》里摩西带领希伯来人逃离埃及去应许之地的故事。很久以前,希伯来人在埃及法老的奴役下辛苦工作,神为了解救他们让摩西降生。摩西出生时有一颗彗星划过,法老很害怕,就下令杀死所有希伯来人的男婴。摩西母亲用竹篮将他送入水中,随后他就被法老的女儿救下,成为她的养子。十几年过去了,摩西成为王位的有力继承人,这使同样可以继承王位的兄弟很嫉妒。兄弟想方设法为难、算计摩西,但都被摩西一一化解。法老的女儿深爱摩西,希望能成为他的妻子,但是摩西养母的老女佣告诉了她摩西的真实身份——他是希伯来人。法老女儿听后很惊讶,但为了心爱的男人她弄死了老女佣。随后摩西来到,法老女儿将此事告诉了他,摩西随即用计谋欺骗了养母,得知了真相。就这样,摩西回到希伯来人身边做起奴隶。但是这一切都被监工听到,他告诉了摩西的兄弟。因此,摩西被抓并被废除一切身份,而且还被流放。摩西流浪在戈壁,几天后晕倒,但他在神的帮助下活了下来,并结识了一个有七个女儿的牧羊人家。摩西很快与其中一个女人结婚,并生下孩子。而此时,兄弟已经成为法老,他与法老女儿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一天,摩西曾相识的一个希伯来奴隶找到他,希望他可以拯救希伯来人。摩西不敢确定,就到山中区寻找神。在山中,摩西果然见到神,于是他回到埃及向法老提出释放奴隶的要求。法老并不同意,即使摩西频频使用神力威胁。法老越来越生气,随即下令杀死所有希伯来人的长子,法老女儿听后急忙来救摩西的儿子。摩西听闻此事后非常生气,决定报复,就这样希伯来人的长子没有死,埃及人的长子却全部死去。法老看到这些后,终于同意放走全部希伯来人。之后,希伯来人开始长途跋涉,可是法老女儿孩子之死让她产生仇恨,她用激将法让法老去追杀埃及人和摩西。埃及人很快追上来,摩西使用神力竖起火柱、劈开红海,并淹死许多埃及人。看到这些,法老终于认输了。安全的希伯来人很开心,就在坏监工的教唆下行了、玩闹起来,而这一切激怒了神。神亲自在石板上刻上“十诫”,让摩西告诫希伯来人遵守。摩西下山后,用“十诫”惩戒了不愿接受这些律条的人们。四十年过去了,摩西老了,他将一切交给他人,自己一个人离开了。
这部电影票房很高,可见北美观众对于宗教的虔诚,当然除了这个原因外电影好看也是本片票房口碑双佳的保证。其实,电影核心还是好莱坞惯用的模式,即超级英雄拯救世界。因为电影完美的塑造了一个宗教英雄——摩西。不过这部电影在我来看,它只是一个“屌丝的完美逆袭”,是一个非常大众化的励志故事。只不过本片的故事背景是放在“神话”中而已,就像《封神榜》一样。
本片亮点之一是它那华丽与宏大的场景,这方面它如《宾虚》、《埃及艳后》那样让人瞠目结舌。豪华的宫殿、庞大的雕像、人山人海的全景、五彩斑斓且样式各异的服装,以及片尾大场面的“特效”,这些都让我不敢想象这是一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拍摄的电影。好莱坞真舍得花钱啊!不过回想本片超高的票房,相信这部电影也是大赚吧!
本片亮点之二是辞藻华丽且颇有文采的对白,看起来别有一番味道。客观来说,片中人说的话完全脱离现实,是书面体的表达方式,但是它们放在本片却不显得那么突兀。给人的感觉就像看《甄嬛传》一样,虽然人物们说的不是“人话”,但听起来就是舒服。从这一点,可以看到好莱坞老电影丰厚的文化底蕴,虽比不上莎士比亚戏剧的对白,但也并不差。
除了以上这两方面外,电影其他方面就比较平庸了。但是它的平庸也比一些艺术片的“高雅”强不少,因为电影中段摩西被发配后逆转大胜法老的过程,还是颇有看点的。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观众也不是盲目的——好看的电影他们当然爱看,不好看的电影宗教性再强也无人问津。写到这里不禁让我想起了《宾虚》,同样是宗教题材,它可比本片闷多了!
电影主题无话可说,除了宗教就是宗教,不了解也没兴趣。
演员方面Anne Baxter让我印象深刻,她不仅漂亮,而且演技出众,几乎完美的将角色各种情绪呈现出来。对于她,我本以为是第一次看她的电影,查过资料才知道我们是“老相识”了,原来她最出名的角色是《彗星美人》里那个女配角。看来好演员总会发光,而且总会光彩夺目,只可惜她演得电影太少了。其他演员都中规中矩,男主角Charlton Heston也是如此,非常程式化的表演,真搞不懂为什么他总能接演一些大角色?
总结一下。这是一部中等偏上的宗教电影,不过抛开宗教元素来看,它也是一部好看的“屌丝逆袭”电影,戏剧性还是很强的。
Anne Baxter
序列:1090
The.Ten.Commandments.I.1956.Blu-ray.720p.x264.DTS-MySiLU
The.Ten.Commandments.II.1956.Blu-ray.720p.x264.DTS-MySiLU
2013-07-29
http://axinlove.com/2011/05/the-ten-commandments/《The Ten Commandments[十诫]》神迹
by @xinl.ve 110513
Movie Rating:8。
升高中的时候被人送了一本书,关于必读书目之类。其中列了些诸如《资治通鉴》、《论语》的大部头,《圣经》和房龙的《圣经的故事》也都在其中。更多的是小说,国内的经典著作不停,外国诸如《卡拉马佐夫兄弟》、《悲惨世界》、《百年孤独》和《第二十二条军规》等。看完没人考你功课,于是正经的大书没看多少,被视为闲书的小说看了不少。不读书,诓着个摩西划开红海出埃及的知识,观看《The Ten Commandments[十诫]》,大摸样明白,惊叹于电影的细节。
圣经中只有摩西的大概,人物血肉需要试图再现神迹的Cecil B. DeMille[塞西尔.B.戴米尔]花费心思。摩西人生命运的转折,在圣经的记载里语焉不详,好似寓言故事里的角色,而电影之中,从埃及王子到奴隶,从凡人到最接近神的仆人,需要一些交代。“史书”的功能和电影的要求不同,前者需要造神传教说道,后者需要亲近观众获得理解。
现在已经被理解为常识的人生而平等和悲天悯人的情怀,需要在王子身份的摩西上自然体现。帮助被巨石困住的犹太妇女,此人后来确认为摩西的生母,把两段重要的内容续接起来,使得摩西放弃王子身份变成奴隶变得自然。摩西杀掉一名埃及人而被放逐的一段更是获得了精心的编排。犹太女孩Lilia要被埃及人侮辱,Joshua[约书亚]拯救自己的恋人,摩西去帮忙。约书亚后来成为摩西带领犹太人出埃及时的重要助手。杀掉一个埃及人被放逐的简单段落,被扩展至形成主要角色之间的有机联系的电影故事,电影大概也能说一声,“I AM WHO I AM”。
按十诫的标准,就上面的一句话,要被耶和华追罪三代的。不过,还是要补充说明下,后来被神旨选中的摩西回到埃及炫耀神迹的段落使得摩西形象没有了“人性”,变成了一个冰冷自我专横的“神人”。相比之下,公主Nefretiri和继任法老Rameses要更生动。从这一段后,电影变成了神迹的投影仪,将言谈文字记录的出埃及记仅仅变成了画面,电影的情感和叙事特质黯淡了(可能也是最后提名无数,仅获技术奖项的原因)。
恢复造金字塔、造城,使水变成血红色,分开红海(巨大水箱倒水镜头的倒带形式播出)等视觉奇观,60多年前单凭人海战术可能堆不出来,就如同电影之中表现埃及人造成时利用巨石榫接一般,创造恢弘的劳作和迁徙场景,需要摩西或Cecil B. DeMille的神迹。
The.Ten.Commandments.1956.REPACK.720p.BluRay.X264-AMIABLE
电影《十诫》在影史上有着不可动摇地位,取材自《旧约圣经》的《出埃及记》,讲述了犹太先知摩西(查尔登·海斯顿饰)的一生。在经历各种苦难考验后,上帝耶和华将“十诫”授予摩西,并赐予力量于摩西。摩西领导饱受苦难的希伯来人出走埃及,穿越红海,重新建立新的生活。 1956年 由派 拉蒙电影公司制作,由打造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导演塞西尔·B·戴米尔执导的史诗电影《十诫》,荣获1957年第2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音效、最佳剪辑、最佳服装设计、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最佳影片、及最佳特效等多项提名。本片被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列为政府收藏作品,是一部不可错过的影史经典之作。
西席·地密尔翻拍自己1923年同名无声电影,大获成功。气势恢弘,排山倒海的人群和壮丽多样的特效十分超前,尤以摩西劈开红海的场景最为震撼。尽管做了不少细节改编,但总体情节与《圣经》中的记载一致。美中不足的是,舞台剧的调度风格限制了演员的表演发挥,也未能充分利用电影语言的优势。(8.3/10)
讲述戒律与民主的依存关系,同时阐述了民主与百姓素质高低并无关联的观点。虽然各样都平淡,但以彼时用影像还原文字的技术手段来看,又都有加分。只可惜过分渲染虚无的力量,却也是对民主的误读。何时人们不再需要信仰,那便实现了真正的民主。
在《圣经》里,拉美西斯二世下令杀死新生儿,摩西被他妹妹收养。电影里,摩西爱上了纳菲尔塔利、为拉美西斯王子所不容,拉美西斯王子后来娶了纳菲尔塔利,历史上,纳菲尔塔利是拉姆西斯二世的正房夫人,说明他是拉美西斯二世,但是他跟摩西应该是舅甥关系,而非影片中的兄弟关系。 我真的很晕。
无论是场面、编剧、演员,所有都是一级棒!我只想说这部50年代的电影制作的精致程度令人叹为观止,奢华的王宫,宏大的场景,排山倒海的人群。无论是叙事手法还是拍摄技巧,都是那个时代首屈一指的,我很难想象摩西分开大海的场面是怎么拍的,太震撼了。PS:三个半小时一点也不闷
出埃及记……我们在电影中找寻神迹抑或是我们是该埋在圣山下没有觉悟的人?
人们大声地嬉戏着无节制的吃喝,像一群呆人一样,他们脱去衣物,邪恶像波浪翻涌的大海,海水掩盖了一切,将邪恶散播到每一个角落,他们狂暴与醉酒,成了罪恶的仆人,失去了神性,追求肉体的快乐,通奸 淫乱 不洁 拜偶像 暴力 虚荣 发怒,他们犯下一切邪恶的罪行,亚伦知道他为他们带来耻辱1.变成蛇2.河流血3.冰与火4.三天黑5.死干冰.这片让我对宗教起了强烈的兴趣,被吸引是因为它颜色非常鲜艳,用马克思观点看是阶级间压迫的矛盾,用神力来逼退法老未免不太现实,茶水姑娘成了监工的包养情人,分红海真的太浪漫了看的我好激动.
正儿八经的宗教史诗,一切都很考究,可以当做教科书的
去过意大利后再看,才明白人生来平等,争取自由的意义重大,教会和信仰的力量是推动当时科技,艺术,哲学的基石
宗教外衣下的民族主义!如果上帝是众神之神,是万民之神,那他也是埃及人的神,为何只保护希伯来人?不依从不相信就残酷处死,这是比暴君还残暴的暴君了!不服从就去死,没想到基督教是这样的教义和神,显然佛教更慈悲了!对比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和种族气质,果然宗教就是民族主义的衍生物。4小时电影看完居然被法老圈粉,明显人物塑造更有血有肉更丰满啊。
史诗级巨作,场景台词演技摄影无一不考究。
电影海报是骗人的,里面全彩、乱编,加《埃及艳后》(1963)美术风格,观赏性很强。摩西和约书亚一出场就卷入狗血三角恋,非常吸引人,也以此把摩西和法老的矛盾描写得很个人化、很俗、很肥皂剧。很好看。
13810 - 一个数字控影迷的片名首字为「一 ~ 十」的特别观影计划完成:《一夜狂欢》《二楼传来的歌声》《三生计》《四次》《五月碧云天》《六楼的女人》《七次机会》《八美图》《九香》《十诫》。—— 作为无宗教信仰的观众,在无剧透的情况下观影,听完开场白后,还以为电影讲述的一段真实发生的历史,结果却是改编自《圣经旧约》中的《出埃及记》,曾经看过的梦工厂动画电影《埃及王子》刚好让我对这段神话故事有些了解,不过《埃及王子》末尾点到即止的「十诫」其由来倒是因为本片才得以知晓。
剧情 演员的演技 导演的拍摄能力都很好
1.给出埃及加上了时代错置的现代自由平等意义,果然是美国人;2.十诫的分条是新教式的,果然还是美国人;3.摩西到中段以后就变成呆板的deus ex machina执行者,反倒是反派法老夫妇塑造得有血有肉。
本片被美国国家电影保护局列为政府收藏作品,是一部不可错过的影史经典之作
重新看過與時機當好。可見中世紀基督神學家與伊斯蘭訓教士的重要貢獻 否則不難理解為何猶太與希臘 羅馬 羅馬化的埃及會有施言之不可調和的矛盾。 <聖經>神話學內容豐富度遠矮於後幾者 這還未算上北歐 伊朗 印度的史詩 造致如斯與宣揚無名無形之神關係極大 此質性是不斷解構猶太民族與世界主義化的根本
地米尔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一个匠人导演,不过,每看一部他的片子就会觉得他又完成了一次壮举
十诫戒的是人类最丑陋的姿态
大部分场景是棚内搭景拍摄,许多外景戏明显可看出蓝幕抠图合成的痕迹,只有摩西独自步行穿越沙漠等少数几场戏是外拍实景。神迹的显现多是用动画绘制的效果,例如木杖变蛇、阻挡追兵的火柱、写十诫的神之光柱,当时的特效技术还不足以乱真,不过也很用心地在定机镜头里把动画和实景过渡连接起来,至少做到不突兀。分开红海是用巨大水箱倾倒水流倒放来实现,投影替换到抠出的蓝幕背景里。
以當代最頂尖之製作水準,場面浩大,特技精彩,實屬罕見。特別是摩西帶領猶太人逃出埃及,埃及王乘車追擊,神跡顯現,紅海海水分隔一場大戲,至今仍為觀眾所津津樂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