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水平和剧作水平都维持在3分的诚意之作。 八岁的小小被父亲和后妈送去给算命的盲人吴先生指路,建立了如同“爷孙”般的情感,被吴先生送回学校。
影片可以说除了诚意,就没有什么别的优点了。 表达的原则上挺陈词滥调的,故事背景在旧时代,一个是被偏心后妈送去赚钱的孩子,一个是从小就孤苦无依的算命老头,所谓的读书有没有用的讨论也是浅尝辄止,最后的落点在小小喊吴先生爷爷,完全在意料之中。 人物的塑造也不够真实。前半部分关于对小小母亲的讨论,确实给影片增添了一些戏剧性,但是吴先生的这些行为没有做出合理的解释。所以人物情感的转变也就显得很随性。配角就更加符号化了,从行为到台词都显得很幼稚简单。 而在情节上,无论是算命还是强奸案的一些情节,也都没能给到对应到作用。把那些神乎其神的算命用一个撒谎就解释了,实在是说服力不够。而无意间酿成的强奸案竟然草草结束,没有任何作用。
导演还很明显在视听语言上没什么水平。在文化的审美上也没什么造诣,秦腔元素就简单的卖唱了两次,没有营造出文化氛围。
白描少雕琢。不能说平淡,它的情节和戏剧冲突还是强的,主线情感和单元串联都挺明确,也抓人,同时主体又很简单,望一知十,看见开头就能猜到结尾。画面美。枝节处理由于说话务穷尽而缺乏留白。老人与幼童的叙事虽说各国都有,不乏经典,然而剧本选择聚焦偏远山区走街串巷吃百家饭,挣苦哈哈钱的算命瞽者,地域特征就容易锁死。吴老头精,口毒,心善,操着最贱的业,却总想帮人,还想挣点体面。小小倔,头铁,皮实,哪怕白眼儿翻上天,也不妨碍他一头嚎叫着追晃晃悠悠亲娘的魂,一头扯懵懵懂懂幼妹的手,两头不拉。穷到极处,谁又不是一朵苦汁子灌出来的黄秧菜呢?少失所养,老无所依,一开始这一个也没想救那一个。喜欢倒的确可能是喜欢的,否则老头子不会老是逗他玩儿,拿话刺他,想小孩儿跟他亲,但那份喜欢里更多的还是给自己找个便宜徒弟鞍前马后的算计。直到老头儿送小小回学校,真心终归将岁月提纯成涓薄的甘醴,喜欢变成了爱——他不再想着拘一个小领道在身边,“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而想成全娃娃的愿望,想他出息。所以一开始村童起哄架秧子扔石子儿,他可以冷冷“你就是天生挨骂的命”,压小小也厌自己,后头却立刻恶向胆边生揭竿而起了——再老的狗子,那也是要护一爪犊的。是了,世间至贫至贱亦可生情,亦可讲义,亦可相依,生命不是要在无边苦海里拧出那一点点蜜水,咂着嘴闭着眼拼命说甜,而是即便预知野草将在人世遭受所有践踏,也无法取消此刻出芽的喜悦。 另一个我喜欢的点是导演明显也有田园牧歌般的乡土情结,这让他镜头里的黄土地沟壑纵横却青碧星点,荒凉贫瘠却宁静悠远,但他却没有像很多其他作品般,以寓褒于贬的手法稀释农村淳朴表象下的血泪,美化愚昧精神里的残酷。吴老头算命第一幕,即是他善意的谎言,说这家正奶孩子的媳妇子“奶子上有红痣,吸一口有大前程”的杜撰,招致了女人惨遭公公侮辱的悲剧。第二幕,另一家不堪家暴上吊死了的儿媳尸骨未寒,病痛缠身的婆婆已经迫不及待领同眼睛发光的儿子公公追问:“儿子什么时候能再讨回一个老婆?”种种细节,不说批判,那也是冷得很的了。查了一下,嗯,17年的作品。
无意中看到这部片子,看了一会儿,一直哭到电影结束,这孩子太可怜了。小孩子就应该调皮捣蛋,懂事的小孩让人觉得很心酸。想起以前旅行路到遇到的一个小女孩,不知道她有没有继续读书。
小演员演得真好,看完电影搜了一下小演员,也没有什么信息,不知道小演员过得怎么样。现在应该读初中了吧,希望他开开心心地读书。
不让小孩去读书,太坏了,已经没有妈妈了,还不让读书。
孩子才八岁。
1.风景很好看,可能是北方草原?乡村风光和日常生活辽远,很多远景超美。爷爷的说书带着一种沧桑的美感,算命算的准到底怎么算出来的呢? 2.主要展现了小小和爷爷从相互试探互不信任到相依为命的情感变化,暗藏了对妈妈和读书的态度。其中有很多细节,比如一开始没收文具盒最后又送小小去读书,比如在饭桌上的抢菜到后面互相谦让,比如在路上只有爷爷问“你想当我孙子吗”的哄骗到后面小小让爷爷踩粪便的调皮的互动。 3.切入口很小,讲的就是爷孙两人。爷爷应该是很想找一个能继承自己说书和算命手艺的孩子,不停说小小妈妈教的东西没用,最后却送他去读书。
切入口小所以感人,但是也因为切入口小,其实这个话题有很多比如像算命这种传统手艺的发展和生存困境,是不是确有其事,和现代教育的冲突,其实有很多深化的东西可以挖掘。但是片子说得都很浅,豆瓣的高分对深度要求挺多的,所以可能分不够好。 4.这个片子讲的我经常在书里看到,但是是第一次看这种电影。我很喜欢看相依为命的剧情哈哈 5.其实我很怀疑算命的科学性哈哈,我一开始甚至怀疑爷爷不是个瞎子是装的。 如果接受爷爷算命是真的会算的前提,我的理解是爷爷发现小小对文具盒的执着,对妈妈说的话的坚信不疑,偷偷跑回学校教室大声读书的热爱,因为相依相伴所以尊重小小的想法,放手让他做自己喜欢的。 如果是不爱小小,他完全可以像一开始束缚小小一样,让他爸爸打他,再送回来。一辈子让他陪着自己。 正是因为对小小有了真感情,才会去理解小小,尊重小小自己的想法。
6.中间有段剧情我挺在意的,爷爷去算命,说那家媳妇奶子上有痣,是贵人。后来小小听说有一家公公强奸了一个奶子上有痣的媳妇。最后爷爷解释说这样说,是为了让他们家重视媳妇,因为不容易。这段剧情有点讽刺。
整个片子就围绕两个人走,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其实大家身边都有所同感,即便故事是发生在乡村。简单的故事情节,透露出人性的复杂。孩子被父亲抛弃,父亲的偏爱体现得淋漓尽致。那么小的女孩却已经在洗衣服,而其他孩子在一旁玩耍。故事里的人物性格很突出,也很值得让人反思。每个人生来的背景就已经决定了不同的命运,但不管怎么样,再简陋的地方都会长出绿草。啊写不了那么多了
感觉大家这个时候在豆瓣上是种缘分
看到对嘴型唱就有点看不下去了...
为什么不选这种电影去参评奥斯卡,中国怎么就没有好电影?!是好电影都被那些烂片大导演埋没了
短小,精干,自然,流畅,北方山区春夏之间的村庄、山岭,荒凉之中绿意点缀,很美,杨瑾和李睿珺一样很会片儿童,很会挑选孩子,吕松野的摄影加分。
平淡深情,势头不俗,人算不如天算,算命不能认命
一老一小演员还不错,其他演员都业余得太明显,配音声画不同步,尤其唱民谣的时候,太出戏。。被村里人追打的戏剧冲突太勉强,整个感情发展线都太勉强,尴尬得我不能不偷摸刷手机。。故事其实很有潜力,民歌也很有潜力,可惜了。。
比烂更可怕的是平庸,导演的素材十分匮乏(相似的段落重复使用),再加上剪辑的生硬,使得故事被硬生生的撕成了碎片。
所以逐梦演艺圈能上院线 这种片子就只能在电影频道放?
镜头沉静有味道,画面优美。在一个简单故事里,一老一少尽现演技。
以为是贫困父子相依为命生活的故事,结果却是小男孩给算命瞎眼先生当领路人的剧情(莫名想到《导盲犬小Q》),而且还充斥着迷信、辱骂等为我不喜的桥段,故事情节编排不满意的同时,制作上也存在挺多的问题,倒是部分特色台词有惊喜…看完才发现是《有人赞美聪慧,有人则不》导演杨瑾拍的,有些失望。
哈哈,中央六台首映吗,看的人这么少
温馨又自然。看来大家都是在电影频道看的了
讲述了一个瞎子和一个孩子的故事 在那个年代 虽然贫困 但是传统 温情 瞎子靠说书算命维生 孩子时时刻刻牵念着去世的妈妈 故事在黄土高坡的绿麦田边铺展开 张掖的丹霞五彩慢慢渲染出人间的温情和亲情 让人不禁对那个逝去的年代心生怀念 有时 物质匮乏的生活比物欲横流的世界更单纯 小演员不错 虎头虎脑
跟爸妈一起看的cctv6,一边看一边听他们说那个年代的点点滴滴。
吕松野摄影的第四部长片
算命却不能认命,眼瞎心却不瞎。乡土风,爷孙情,相依靠,领路人。土埂、麦田、小溪在吕松野的摄影加持下,既真实又超现实,小演员的表演也不错,像董子健,未来可期。
宁夏川,两头子尖,东望黄河,西望贺兰山。
不如之前的《有人赞美》好,罗京民到底还是演技痕迹重一些,而且那场打斗戏也让人莫名其妙。
陈旧如第四代导演出品,但又没一半感人。
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孤苦伶仃的老头,相依为命。我们能怪他算命“骗钱”?谁都需要条活命的路啊。吴先生真不像盲人,两人表演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