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巾蒙面盗

正片

主演:伯特·兰卡斯特,艾娃·加德纳,艾德蒙·奥布莱恩,阿尔伯特·德科,山姆莱文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46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绣巾蒙面盗 剧照 NO.1绣巾蒙面盗 剧照 NO.2绣巾蒙面盗 剧照 NO.3绣巾蒙面盗 剧照 NO.4绣巾蒙面盗 剧照 NO.5绣巾蒙面盗 剧照 NO.6绣巾蒙面盗 剧照 NO.13绣巾蒙面盗 剧照 NO.14绣巾蒙面盗 剧照 NO.15绣巾蒙面盗 剧照 NO.16绣巾蒙面盗 剧照 NO.17绣巾蒙面盗 剧照 NO.18绣巾蒙面盗 剧照 NO.19绣巾蒙面盗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比“她来了”更销魂的是“她走了”

很喜欢这个海报,伯特·莱卡斯特Burt Lancaster醉倒在埃娃·嘉德纳Ava Gardner的朱唇之下。一般而言,女人是需要形容词的:妩媚,性感,窈窕……但是埃娃·嘉德纳不需要。

哦,是埃娃·嘉德纳啊。这就足够了。我记得我上次看铁皮屋顶的猫里觉得伊丽莎白泰勒脱丝袜非常性感,那埃娃·嘉德纳的丝袜就是非常非常性感。

她会哭也会笑,更会又像哭又像笑,然后我们的拳击手boy一会替她坐牢,一会替她出头,一会终于因为拥抱她而昏头转向,一会又在她携款而逃的时候乱摔家具甚至想把自己都丢出窗外。打劫的时候,还要包着有着她气味儿的手帕,这基本是恋母,当一个男人渴望把自己都托付给一个女人的时候,他把自己都变成了竖琴,渴望对方来拨弄,但对方呢,忘了。

这个电影的结构我觉得很完整,相对于一部枪战片?犯罪片?动作片?太完整了,我好像看到一个爱尔兰鞋匠在摆弄一双旧皮鞋:先生,请付十八美分,我保证你在一年之内不用再修理了。

那个喜欢在监狱里观看星象的老头很有意思:这件事太大了,一定做不了。要多少失败和挫折才能让这个貌似凶恶的老头变成绵羊啊。

本片最令人心碎的台词是那个黑人厨师:警官,如果没有事情我必须去上班了。

最后再提一下艾娃,是啊,为这样的女人毁了一辈子值得么?哪怕就那么想想,都很销魂了。

 2 ) 死很可怕,更可怕的是生不如死

1927年海明威出版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们》,收录了他最有名的短篇《白象似的群山》和《杀人者》:

《没有女人的男人们》初版

曾经非常喜欢海明威简练、克制的文风,越嚼越有味道。给时尚杂志写爱情小说,会不自觉地加以模仿,觉得这样写人物才酷。

后来品读鲁迅(《孔乙己》)、加缪、奈保尔……发现海明威、卡佛的简约很不自然,这种简约在一些局部相当出彩,属于非常重要的写作技术,但一篇小说如果都是这种容易憋出内伤的节制,会显得矫揉造作,感觉十分别扭。

真正的铁血男儿,不是浮于表面的内敛、寡言,而是“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的悲壮、决绝,如果生命是一场悲剧,让下一个伤口在前方等我……

1964年纳博科夫嘲笑海明威的智力和情感都很幼稚,唯独赞扬《杀人者》“令人愉快,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前拳击手奥利得知有人要来杀他,仍然无动于衷地躺在床上,着实耐人寻味:浑身长满绝望的羽毛,拒绝反抗、逃跑,是因为严重抑郁,还是心如死灰,往事不堪回首……

悬念丛生,配得上纳博科夫的赞美,但海明威在小说结尾又犯了老毛病:

他这样等在屋子里,同时知道自己眼看就要碰上什么事情,我可真不忍心想象这事。这太他妈的可怕了。

尼克决定离开这座充满绝望和死亡气息的城市,原因已经交待得一清二楚,又何必画蛇添足向知道内情的乔治解释?太直白,太蔑视读者的智力了。

尽管存在这样的瑕疵和遗憾,《杀人者》依旧扣人心弦,对杀手的塑造不落窠臼,看似与杀戮无关的“废话”,极大地影响了载入影史的《低俗小说》(1994):

《低俗小说》:黑白双煞一路上谈论荷兰、大麻、汉堡、足部按摩

根据《杀人者》改编的两部电影亦可圈可点:

《绣巾蒙面盗 》(1946)

海报

海明威亲自参与编剧,影片前11分钟与原著几乎完全一致,接下来由气质冷艳、神秘的艾娃·加德纳演绎蛇蝎美人,男主被迷得神魂颠倒:

美丽的陷阱

根据海明威的小说改编的电影很多,最出色的就是《绣巾蒙面盗》,艾娃·加德纳自此红透好莱坞,被称为地表最美丽的脊椎动物,男主飞蛾扑火也在所不惜的设定极具说服力:

焚身以火

《杀手》(1956)

塔可夫斯基与电影学院的两个同学联合导演的短片处女作,杀手和导演一样略显青涩:

杀手

塔圣对原著的理解非常准确,人物的绝望无边无际:

死很可怕,更可怕的是生不如死,完全丧失求生意志……

他究竟遭遇了什么?

从悬崖坠落的人,绝大部分是自己爬上去的——

《绣巾蒙面盗》的演绎非常精彩,你没有落入陷阱,也许是因为从未有人让你无法自拔:

 3 ) 《杀手们》女人比男人更凶残

题记:
这样奔来赶去,我已经跑够了
   ――――《杀人者》海明威

影片改编自1927年海明威的著名的短篇小说《杀人者》,由四十年代著名玄疑片导演罗伯特·西奥德梅克执导,在影片前半部分导演完全依照小说作为摹本拍摄,甚至对话也照搬小说的内容,后面的情节却是导演惯常的黑色惊悚。他通过保险公司理赔员的视野去揭开这个没落的拳击赛被人追杀的来龙去脉。导演将海明威简练的小说加进了视觉化的惊悚佐料。和大多数四十年代的犯罪影片一样,拳击激战的阳刚和雄心之美、观众为了利益的疯狂以及现场紧张的气氛都成为了此类影片的模式。好莱坞电影特别喜欢硬汉形象,拳台是他们喜欢的场景,此片的布光有着强烈的造性感,将男性的力量通过拳台的对博充分张扬。在许多场合男主人公都是以拳头解决问题,这种职业性的习惯丰满着人物性格。而在基德家遇见凯蒂的戏一个凝固的长镜头将和事件相关的四个人的关系一下子烘托出来,在凯蒂唱情歌时,拉恩痴痴望着她的声音而在他们中间是一个燃烧的蜡烛,这个隐喻性的镜头又为瑞典人引火烧身埋下了伏笔,饰演凯蒂的是艾娃·加德纳,这是她在米高美公司的成名作,她的冷艳妖娆的模样和勾魂的眼神让人难以相忘。随着好莱坞的海明威热,她又接连主演了几部海明威的影片而赢得赞誉,成为著名的红星。
这部电影的布光很有特色,明暗对比强烈的影调和景深镜头是那个年代的美学特色,也让人物的表情变得鲜活,场景构成变得丰富起来。而劫匪抢劫工厂的导演以长镜头跟拍一气呵成,这组镜头可以和香港杜琪峰警匪电影《大事件》7分钟的长镜头去比较,在调度和镜头构成有着许多的相似点,在最后的斗智里,编剧约翰·休斯顿(John Huston)显现了他驾驭复杂情节的能力,使得剧情环环相扣,具有极强的可看性,而好人战胜坏人的主题又让观众得到了道德的满足感。此片获得1947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提名
标准公司出的老电影大抵代表着所属年代的优秀影片,通过这些影片我们悲凉地发现110年的电影历史发展至今,除了技术和高科技在飞速发展外,作为电影的基本元素编剧、影像乃至蒙太奇的基本原则在这些50年前的影片里已经定型,甚至比今天更有价值,今天的许多导演和电影都可以从这些电影里找到影子。这些影片不仅有着一流的影像水准,更可贵的他们都有着可以抓住观众情绪的情节设计。
一个好的故事是一部电影的必要前提。

片名:《杀手们(The Killers)》1946美国
导演:罗伯特 西奥德梅克 Robert Siodmak
演员:伯特·莱卡斯特Burt Lancaster埃娃·嘉德纳Ava Gardner
片长:103分钟
个人评价:艺术性8.5,欣赏性7.5(一部出色的短篇小说改编的出色电影。)

2005年11月8日 星期二 19时03分

此文首发于《DVD银幕内外2005.11》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email protected]
邮箱: [email protected]

 4 ) 《杀手们》:大变活人的悬念艺术

《杀手们》:大变活人的悬念艺术

 ·霁月轩客

 

    我们都被《杀手们》这部影片的片名给迷惑了。导演竭尽全身之力,不到影片最后一刻不揭晓悬念盒子内的答案,即两个杀手来布恩特伍德小镇杀死瑞典人的原因。这两个杀手其实是无关紧要的人物,雇他们杀人的雇主才是重要的。从保险调查员瑞奥德恩开始仔细调查瑞典人的生活经历开始,全片的重心便落在了瑞典人身上。这是个将死人“大变活人”的电影魔术过程,大部分通过当事人的回忆,层层剥茧抽丝,面目模糊的瑞典人,连同讲述故事的当事人,都渐渐变得血肉丰盈起来。

 

   这种通过回忆再现事实的手法,并非由罗伯特·西奥德梅克首创。早在1941年,由奥逊·威尔斯导演的声名隆盛的《公民凯恩》也将它作为基本的叙事手法。技巧是可以借鉴和通用的,就像打篮球,基本动作无非就是那么几个:运球,转身,跳投,扣篮等,能够使用这些技巧的并不能都成为伟大的篮球运动员。

 

    两位大导演使用同一种技巧,同时达到了自己想要达到目的。但从情节上来说,犯罪团伙的故事要比凯恩的故事精彩好看得多。《公民凯恩》里的新闻记者和《杀手们》里的保险调查员,尽管职业不同,却具有相同的职业秉性:打破砂锅问到底。观众跟着这种执著劲儿的脚步,从事实的外围渐渐走入真相的核心区域。

 

    为了厘清头绪,发现导演大变活人魔术的秘密,我将故事的主要线索和每个回忆片段简列如下。每个叙事人都用特有的嗓音,仿佛就是在用特别的咒语似的,打开时间的隧道,召唤出死者的亡魂,将往事画面一一重现。

 

尼克:尼克是瑞典人皮特·拉恩在加油站起一起工作的同事。

尼克的回忆——瑞典人在为一个挂外地牌照的车主服务后,就一直抱恙在家。

 

   (瑞典人保险单的受益人是玛丽·艾伦,瑞奥德恩去找玛丽。)

 

玛丽·艾伦:大西洋城旅馆服务员。

玛丽·艾伦的回忆——她说拉恩的真名叫纳尔逊。她曾救下自杀的拉恩,拉恩为一个女人的离去而痛苦万分,在床上叨念:“查尔斯顿是对的,他是对的……”查尔斯顿是谁?那女人又是谁?

 

   (保险公司的资料提到瑞典人被逮捕判刑,瑞奥德恩去找逮捕人拉宾斯基。)

 

拉宾斯基:中尉,警察。瑞典人的童年伙伴,好朋友。

拉宾斯基的回忆——瑞典人右手受伤,输了比赛,告别拳击生涯。

 

莉莉:瑞典人的前女友,拉宾斯基的现任妻子。

莉莉的回忆——在某次聚会上,瑞典人认识了凯蒂·柯林斯,被其魅力吸引,莉莉被凉在了一边。聚会带出基姆(科尔法)、布林基犯罪同伙。

 

拉宾斯基的再次回忆——在卢·蒂戈的餐厅,失窃的珠宝出现在凯蒂身上,奥尔揽罪,打伤拉宾斯基并逃跑,抓获判刑三年。

 

  (拉宾斯基安葬瑞典人。葬礼上查尔斯顿现身。瑞奥德恩找他谈话。)

 

查尔斯顿:瑞典人的狱中室友。

查尔斯顿的回忆——回忆狱中与瑞典人对话片断。

查尔斯顿的再次回忆——科尔法召集查尔斯顿、达姆、布林基和瑞典人,策划抢劫普轮蒂斯制帽公司工资。凯蒂也在场(查并不知名,由瑞奥德恩推测)。查尔斯顿决定退出,劝瑞典人退出失败。

 

(瑞奥德恩接到拉宾斯基电话,获知布林基遭枪击,命不久已,前往医院。)

 

布林基:普轮蒂斯抢劫案劫匪之一。

布林基的回忆——神智不清,叨念达姆的姓名,回忆瑞典人抢走25万美元赃款跑掉的过程。

 

   (瑞奥德恩赶回瑞典人被谋杀的房间,守株待兔,兔子就是达姆。)

 

达姆:普轮蒂斯抢劫案劫匪之一。

达姆的回忆——约定分赃的旅馆半夜起火,科尔法改变地点,由凯蒂负责通知。瑞奥德恩认为凯蒂拿走了赃款。

 

   (瑞奥德恩寻找凯蒂。)

凯蒂的回忆——送奥尔手帕。通知奥尔,科尔法改变分赃地点,不想让其拿到钱。

 

    各段回忆环环相扣,解决了旧问题马上又产生新的悬念,观众欲罢不能。这种游戏有点类似于拼图游戏,姑且称之为“情节还原拼图”。后者的难度显然要容易得多,因为拼贴的材料是经过了导演筛选的,具有内在的时间先后顺度,能够使观众以最快的速度将故事拼将下去,而影片则不断地提供原料。现实里的调查材料,在时间上和情节上都是凌乱和混杂的,哪里排着座位按先后顺度等着你去访问调查呢?回忆的内容,完全可资拍成另一部电影,以瑞典人为主角,故事从他小时候与拉宾斯基一起玩耍开始。这显然缺少悬念,既普通又乏味。

 

    难得的是,回忆者并非被设置成专用来完成拼补故事的工具,他们个性鲜明,过目难忘。拉恩的消沉,凯蒂的妩媚,达姆的凶残,科尔法的狡诈,查尔斯顿的明睿,人性的丰富内涵使每一次讲述不会显得枯燥和雷同。

 

    仅靠当事人的回忆还不足以做到滴水不露。瑞奥德恩与领导打电话,聊天,与秘书谈话,也起了补充和衔接故事的作用。瑞奥德恩从女秘书处获得由健身馆提供的资料:瑞典人真名叫奥尔·安德逊,1940年5月提前释放。玛丽回忆瑞典人自杀也是在1940年,正相符合。资料还提到了奥尔的生辰,因而我们甚至可以推算出他被杀时的岁数。

 

    影片中的很多细节是值得推敲和玩味的。如对瑞典人进行验尸时,他的右手镜头给了一个特写,验尸结果是手指关节有折断,这与后来他比赛失败的场面相呼应。瑞典人退出拳坛,与拉宾斯基聊天时吐言称不愿干一年只领2200美元的工作,这又为他后来参与抢劫埋下了性格伏笔。

 

   又如瑞典人与凯蒂初次见面时,坐在凯蒂旁弹钢琴的是卢·蒂戈,而拉宾斯基逮捕奥尔的地方正是卢·蒂戈的餐厅。在瑞奥德恩假装要把科尔法当替罪羊时,凯蒂面容难色,暗示了两人非比寻常的关系,而实际上是他俩策划了圈套让瑞典人上当担罪名。

 

    后来我们知道了杀手是由科法尔派出的。回过头来看尼克尔的回忆,我们才恍然大悟,那个要求瑞典人擦洗挡风玻璃的正是途经布恩特伍德镇的科法尔。这次偶然邂逅,让科法尔生起杀人灭口的念头,也让瑞典人预知死期将近。

 

    瑞典人的遗物之一绣巾一直也是个悬念。瑞奥德恩与理赔部头头对话时,引用普轮蒂斯制帽公司工资抢劫案新闻报道,劫匪均蒙面,其中一个用绣金色竖琴绿色手帕蒙面。这是凯蒂送给奥尔的,可说是他们两个的爱情信物。让奥尔痛不欲生的,不是到手的25万元飞走了,而是凯蒂拿走了这些钱。这是对爱的背叛。他的死有点幸运,因为他并不知道是凯蒂和科法尔合伙骗了他,杀了他。

 

   “查尔斯顿是对的”——一个女人不再给情人写信,不是她生病了,而是移情别恋了。最美丽的东西,可能也是最有毒的,比如蘑菇,比如女人。

 5 ) 这种老电影的艺术魅力是跨越时代的

这种老电影的艺术魅力是跨越时代的,《绣巾蒙面盗》显得俗气,这样的翻译不知从何而来,《杀人者》更好,电影讲的是一个壮汉如何被一个蛇蝎女人摆布,最终送命的故事。爱娃加德纳扮演这个女人,她是好莱坞第一代性感女神,梦露是她的接班人,虽然是黑白电影,但依稀能感觉到她在电影里那诱人的红唇,让男主角为她送命也显得理由十足。电影里的两个杀手出场两次,开始部分塑造的真是寒气逼人,最后被解决的也过于轻松了。

 6 ) 《绣巾蒙面盗》随便说点

本片使保险公司调查员充当侦探之职的角色设计方式与《双重赔偿》异曲同工,而经由多方口述构成的复合视点叙事则未免使人想起《公民凯恩》。

本片使我观察到,黑色电影对于特定道具的使用与偏爱,许多影片将道具设定为制造悬念的关键、贯穿影片的线索,譬如《公民凯恩》中的“玫瑰花蕾”(或说雪景八音盒/雪橇,三者具有共同指涉性)、《马耳他之鹰》里的黄金雕塑、《爱人谋杀》中的翡翠石头、《双重赔偿》中的脚链以及本片中的绿色绣巾,这些道具或表意着遗失的纯真美好、或酿生着都市个体的欲望与罪恶、或成为男性情感投射中女性身体的象征,具有不同的意义内涵。这使我不由思考黑色电影如此偏重道具的原因,除侦探片需要固定的类型元素这一阐释外,也许具有现代主义气质、书写城市罪恶与异化个体的黑色电影本身也必然呼唤、要求、凸显对于现代都市最重要产物“商品”的表现——或曰,商品是黑色电影的黑暗之源。

此外,本片我很喜欢的一个表达是,导演在真相终于明了后,让那个满嘴谎言的蛇蝎女人凯蒂对着死去的情人一遍遍地念着“Katy is innocent ”,其时,凯蒂的形象顿时变得生动、丰满起来。

 短评

经典黑色电影的故事架构,跟新版相比算是各有千秋,平庸之中透着一些成熟老练,仅此而已。

3分钟前
  • Nakadai
  • 较差

绣巾蒙面盗 The Killers (1946http://www.imdb.com/title/tt0038669

4分钟前
  • H·今天·你·H·了沒?
  • 力荐

艾娃加德纳真是尤物名不虚传呀,她含着眼泪说,我对以前的事特别后悔,我现在有了家庭,已经不骗人了,请你放过我,什么什么的,谁特么的不会被骗啊😂。这个电影其实兰卡斯特和加德纳戏份都较少,最多的其实是警探和神似鲍嘉的保险公司调查员(简直就一私家侦探…),也不知道电影的主演安排是靠什么决定的,毕竟当时兰卡斯特还是新人🤔。由不同的犯罪团伙成员一步步回忆接近真相的叙事方式很有趣 #修复版

7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宁信世有鬼,不信女人嘴。女人靠得住,打劫能致富

9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邪恶而性感的女性 拳击手 保险经纪 回溯 黑吃黑 40分钟花絮未看 The.Killers.1946.BD.MiniSD-TLF

12分钟前
  • 南团
  • 推荐

抢劫那场戏的调度有奥森威尔斯的风范

17分钟前
  • 惧色
  • 推荐

8/10。这个从不畏惧说谎的蛇蝎女非常光彩照人,她告诉侦探自己现在回归传统的家庭婚姻以搏求同情,很快露出转嫁凶手的狐狸尾巴,一直到最后居然还不忘叫临死的丈夫证明自己清白,而替瑞典人报仇的朋友娶了平静保守的主妇获得幸福,显示出二战后美国黑色电影总把敢跟男性同等地位的独立女性塑造为蛇蝎。

18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a fine noir. 镜法上多用双人镜,少正反打。

21分钟前
  • paracelsus
  • 推荐

黑色电影 就整体而言,剧情都太过乏味无聊了。这是最后一部黑色电影了

23分钟前
  • 江寒园
  • 较差

影片不断用一个个关键人物讲述来抽丝剥茧还原一个犯罪真相,倒叙插叙运用其中,几场重要戏镜头都调度的很完美。AvaGardner 真是个尤物啊~

24分钟前
  • zzy花岗岩
  • 推荐

没少抄奥神的《公民凯恩》:剧本结构(多次闪回) 深焦 打光……

28分钟前
  • 麻木粮姜
  • 力荐

黑色电影标配,和64年版本相比除了大框架一致基本是两个故事。保险理赔员追溯凶案且不断场景还原的剧情里,悬念的剥开与艾娃·加德纳的颜调配的很好,黑色电影最大意义就是提醒男观众小心女人吧,可遇上加德纳这样的还是无解。她在劫工资团伙里扮演了一个双重间谍的角色。临死前不停往事重放的那段笑死

32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类似《公民凯恩》的叙事结构,放到犯罪破案片题材里极为合适,通过不同阶段的目击者回忆拼凑出死者的完整故事,丝丝入扣层层递进。艾娃·加德纳扮演的蛇蝎美人是足以令男人魂牵梦绕甚至为之甘愿赴死的,太迷人了。摄影调度同样值得一看,许多跨场景的长镜头虽然时间不长,但设计很考究,交代空间位置同时维持和现实时间相同的节奏,增强紧张感。

33分钟前
  • 十一伏特
  • 力荐

叙事模式如《公民凯恩》一样展开,走访式的通过一个个人物的闪回展开整个事件,悬念引导故事走向。硬汉侦探+失意男人+蛇蝎美人,三人行,必有黑色袭来。

38分钟前
  • 柯里昂阁下
  • 推荐

终于一睹Ava Gardner年轻时的芳容,有些时候像费雯丽,真不应该再看黑色电影了,如果真要说有哪一类电影我不喜欢看,那就是黑色电影吧

43分钟前
  • 玫瑰水母
  • 较差

8.5/10

45分钟前
  • 失意的孩子
  • 力荐

这只尤物真是无情无义

47分钟前
  • 眠去
  • 还行

非常好看!叙事结构太妙了

51分钟前
  • 一棵芹菜
  • 力荐

这封面太忽悠了!酱油的痴情种遇到酱油的蛇蝎女成就了保险男,结果封面就只有两瓶酱油!

52分钟前
  • Hom
  • 推荐

没心没肺至此,真是一点儿也不意外呢。

54分钟前
  • 听风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