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到这部影片,点开,貌似是一个清淡的故事。
芬兰,叙利亚。两个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甚至在这里不太提及文化差异,战争成为了切断与比对的利器。
Leevi可以跑到巴黎去学习,读诗,写文章。
Tareq因为家乡的战争一路逃离,就如他说的,很幸运的搭上飞机,然后,就感觉切换了人生一样。
异质的吸引,但横亘其间的是他们对于世界的态度与理解。
Leevi认为父亲的小木屋是恨的对象,他抱怨父亲,嫌恶这个地方,可以随心所欲的在巴黎与家乡间游走,我想,他是一个被宠爱成长的小孩吧, 他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生活,于是,爱,成为了他可以无所顾忌追求的。
Tareq则不一样,他认为自己很幸运逃离,逃离那个让他没办法坦诚自己的地方,他说,他是要把芬兰当成家的人。他为自己能够逃离而开心,也为留在故乡的亲朋担心,但他却宗怀抱一些小确幸,为着自己可以表达爱,只是,爱并不等于随心所欲。
整部影片就像在刻画一个夏天的短暂邂逅,心动,却又不得不分离。只是,整个故事的讲述为着刻画夏日恋情而展开,就连结局都是戛然而止。算是和解,算是成长?
一分给摄影,两分给演员。截了好多图,张张壁纸,感谢导演,感谢摄影。
很同情胡子男,也很喜欢胡子男,他讲经历的时候给我一种很强的代入感,让我不由自主的心疼他,也能看出李维(我也不知道叫啥)也是很心疼他,并这样爱上了这样一个看似脆弱却如此坚强的男人。怎么说呢,这是我正正经经看的第二部bl电影,船戏有点对我来说emmm瑟瑟发抖....可能我还小?...男主们在一起的猝不及防(也许是同志之间莫名的默契?),也分的猝不及防(这..唉.),看得我好不爽。 最让我惊讶就是他们这太急躁了,老爹还没走就亲上了,害得我特地去百度搜了会不会被老爹抓包才放心的继续看..
老爹也真的是,他问胡子男那些爱好,兴趣的时候我大概就猜到是在探底,然后觉得他疑似同志...好吧,老爹的确厉害。剩下两分没给..主要因为船戏太多很烦躁,太露骨,结局不喜欢,在我这不he就是烂尾。相爱的人不能在一起那就烂尾,不管,扣两分。
真的很有上帝之国的感觉,一样的世外桃源,一样的父子矛盾,一样的本国人和外国人。整个电影的画面很美,整个故事的前面节奏也很好,俩人之间的亲昵拍的很动人,尺度也和上帝之国相持平。
但我上帝之国给了五星,这部电影给了四星。其实这种荒郊野岭孤身两人的同影还有一部最出名的《断背山》,但无论是烂番茄新鲜度还是IMDB的评分,《上帝之国》都比《断背山》高,为什么,因为时代让上帝之国有了个好的结局。
纵观这三部电影,情感纠结最明显的是《断背山》,故事发展到最后的那种悲怆结局其实是必然,因为《断背山》整个的基调就是那样。而《上帝之国》最后的HE也应该是必然,对于一部2017年的电影,把断背山的BE变成HE,就是上帝之国的成功之处,而这种结局也没有辜负整个影片前面给观众喂得糖。
但是《芦苇荡的时光》没有做到。我给四星,是因为我真的很喜欢前面百分之90的内容,唯一败就败在结局。突兀,草草结尾。这个结尾气氛的反转真的太突然,也结束的太突然,这使的后面结尾的观感特别不好。而且整部影片引出妈妈这个问题也就只是想想说明男主和父亲关系不好,没有任何别的说明。
其实老实说,《芦苇荡的时光》很大几率不会发展成好结局,这是我能知道的,因为人物设定,一个在巴黎,一个在芬兰,叙利亚小哥还有难民的身份,等等。但是这部影片就把这种理所应当的结局拍的不理所应当,不知道为什么。
其实电影本来就不能多纠结,但是这个结尾的给人的感觉就不能不去纠结,因为前面和后面反差太大了,太突然了,我受不了。
这个影评,当然不是说这个电影不好,我毕竟给了四星,只是因为这个结局我真的很不喜欢(不是说不喜欢be,是因为导演拍的让我很不喜欢这个be),整部电影有很多亮点,我还是就不一一说了,半晚上一个人静静看这部电影,还是很温馨的。
所以扣个题吧,不论主角们多喜欢对方,这终究只是很浪漫的一夜情罢了
电影开头男主的手就很加分!(心里想着这部电影最少三颗星)可惜我觉得结尾有些匆忙和突然,最终只给了四颗。 这部电影很真实,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有很多,可惜都不是那么具体,所以我个人感觉整个电影有些散。尽管如此,两个男主的感情线还是很清晰的,还有摄影很不错,拍出了芬兰的美,让我从新认识了芬兰。
如果不是为了男二深邃的眼睛+性感的嗓音,哦还有搞笑的对白,真是没法撑到最后。就是太简单了,而且两个人身份背景差别都太大了,注定一夜情。上帝之国就不一样了,来自导演的真实经历,两个演员都提前在导演的农场里实习农活,他们为羊群接生前在山上补围墙,救小羊的过程也是相遇相知的过程,罗马尼亚小哥在larry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找到了那种他再也无法拥有的,命运让他难以奢求的对家业家族的责任感,虽然很痛苦很挣扎但还在苦苦支撑的那种微弱却不灭的斗志,生而为人的斗志,西西弗斯的斗志,larry让失去祖国的他重新找到了曾经最珍贵的东西。larry肯定也有一种安全感和崇拜感的东西吧,应该也有些棋逢对手。他不是技术烂,是欠经验,其实他很爱他的牛牛们,只是只是没法做到完全不带感情,完全不被与父亲间的不和、在小地方的压抑感、对未来没有明确的目标等等这些情绪所干扰。所以罗马尼亚小哥在某种意义上拯救了他。如果说那一晚还弄不清究竟是冲动还是情意,那么格尔吉奥走后留下的毛衣,Larry咬紧牙关负起责任照顾重病父亲之后得到父亲认同后再不远万里去找回格尔吉奥,就说明这是真爱了。一句话,人家真的在用心讲故事。颜值身材也没得谈。这出就真的是……唉,开船是很用力啦,然而姐姐并没有乘风破浪的快感啊。反而觉得一切都太轻率了。一问一答。你呢?我啊,我这样这样。哦你呢?我,我这样这样。嗯。要不放点音乐吧?哈哈哈哈哈哈…你喜欢吗?不啊。哈哈哈哈哈…突然镜头放大,对上眼!忍不住了!一二三开船!男一再怎么对男二感同身受也不够真诚。本来就不喜欢这种莫里斯情人型的,太自私了。留下也未必能谈的成,再加上刚失恋。还会有什么更深一层的探讨和行动呢?唉导演还是太嫩了。就是为开船而开船啊。我想1回就差不多了吧,他前前后后起码3回+。汗。周末时光都好一点啊。至少还有辩论,入心了。自由坠落也有警校课和跑步托底。这出,唉~跟男主的身材一样单薄。我一看两个人敲木板那架势就知道是做出来滴。
情深缘浅,时光错位,那就享受片刻吧… 两个人对面的问题有相似的也有迥然不同的。 芬兰小哥,面对的是对于自己出生地的逃离感,无论是所谓的兵役,还是自己的父亲,还是不理解自己的母亲,甚至已经想要忘记自己过世的母亲的父亲,还有这个看似美丽却也已经逐渐衰败的地方…还有他的理想,无论是寻找母亲的灵魂还是自己真的喜欢这个专业,和父亲想到的相信的完全不同就是了… 叙利亚小哥,那样的国度,千辛万苦来到这里,他需要的是一个新的开始,而不是一次又一次的新的开始,这里,他可以褪去原先双重生活的重担,他可以学习这里的语言,他可以努力融入这边的社会和生活,注定不容易,但是充满期待与期望… 所以,你看,我追求的是你要逃离的,你追求的是我已经没有精力去追逐的。 很多人都说两位演员的床戏部分演绎的十分真实带劲儿,甚至有些用力过猛,个人作为看过太多太多"镜头"的人,反倒是在第一次床戏中看到歇斯底里,在第二场床戏中看到意犹未尽,而第三场床戏却又是意犹未尽,感谢编剧把二人的"感情"在最后几十分钟才挑明…毕竟,在没有明确关系和未来的时候,犹如躲在芦苇荡中的两只小兽,我们可以尽情耳鬓厮磨,尽情享受生命和彼此陪伴的时光,一旦现实入侵谈话,梦境就破碎,现实骤然回到眼前… 个人并不觉得这个与上帝之国类似,毕竟那一部作品中,两位男主没有任何一个拥有想要逃离他们生活的地方的欲望和需求,而这一部中,犹如鸬鹚与海鱼般相遇,前者注定离开故土逃离自己的一切,后者却刚刚来到这块自己的筑梦之地,所以,相遇,已经十分难得,何必去奢求长久呢,毕竟,整个芬兰这么多小木屋,有那么多装修中介,而你来到这个小木屋,而我正好在这里,这样,就够了,不是么… 自己一直以为剧情中会有老父亲撞见芬兰小哥和叙利亚小哥在床上的一幕,观看时候给他们的几次床戏部分加上了一层紧张刺激的禁忌滤镜,但是看完之后自己才发现更加喜欢父亲那种心照不宣的直觉,没有抓马的场面,整个指摘反倒更加有力量… 总得来说,单纯从相遇的人有时候注定无法享受这个方面来看,这部作品塑造的十分有说服力,代入感很强,我们的一生中又有多少次遇到天雷勾动地火的另一半却注定会败给现实或者是理想或者是经济或者是责任或者是义务,这个并不是爱的强烈与否,爱的坚定与否,爱的义无反顾与否,爱的酣畅淋漓与否决定的,而是我们的爱情不可能一辈子存在于"芦苇荡"中,无论是大火烧过,还是春天来临,我们终将要回到现实中,但是个人觉得这并不能成为我们放弃这种相遇这种欢愉的借口,其他方面,犹如最后也没有修完的小木屋,芬兰小哥与父亲的父子关系依旧没有缓和但是未来如何有千万种可能,而叙利亚小哥未来可能会有语言学习可能奋斗很久可以在这里成为建筑师但是他的家人如果真的来到这里又会如何呢,影片没有给我们讲述落幕之后的故事,而整个影片的北欧风物个人很喜欢,无论是森林,还是湖边,无论是芦苇荡,还是桑拿房,无论是老唱片,还是啤酒罐,两位男主颜值身材很不错,最后还要感谢其敬业而且有说服力的s.e.x演绎,个人评分9.2分,推荐指数五颗星。
看于多伦多同志电影节。也许因为身在异国,我竟对难民的一些经历感同身受。导演在现场回答了大家的问题,那位难民的饰演者在此前只演过一部话剧,在心理活动展现中导演给了两位角色自由发挥的空间(导演自觉对难民经历很难感同身受)。最后的结尾给人以遐想的空间。
芬兰版上帝之国,看似跨肤色、地域、文化背景的神交,真正交了之后离别却简单得很,感觉是看了被理想化了的一夜情,比较幼稚。但作为芬兰第一部LGBT电影还是值得鼓励的,也有些笑点。
干活儿的时候也只能看到脑袋,敲了几个钉子就开始闲聊做爱,语言都不通就想着接俩活儿去德国看朋友,如此风花雪月的难民形象……相比之下就显出《上帝之国》和《暗河》的优势,劳作过程本身就很cinematic,展示人物品质性情和人与环境的关系。应该有个labor genre, 不过这词意思太多,toil cinema吧。
「I always feel that it's not fair... that if I just get on a plane and like... just go to other places. I can be just myself. I can be accepted and respected.」
【YVR-IV】三星半。开头甚至前三分半极佳,房屋的修葺实际也是父子关系的展现,工人对房屋的关系和父子是一致的。但铺垫真的不够,导致第一次做爱时大面积观众笑场。而之后的情节都摇摇欲坠。如果直接黑镜到第二天起来或者两者完全不做爱(像marco berger一样)就更好了(但导演想用第一次和第三次做爱中体味到变化来映射主人公的成长,如果这样,也要大幅删减第一次)。最致命的是,野心太大,涵盖的话题太多(母亲线完全无法收场)导致无力连接,结尾草草力度全无。但是,每一段拿出来都很好,一般用于回忆杀的风格拿来做同时推进非常惊喜。链接不够,不过男孩实在很帅…
一直以为北欧的小国都很开放,原来芬兰是这样的,并不是之前想象中那样,这竟然是芬兰的第一部同志电影。这样的故事其实挺多的,比如《周末时光》和《上帝之国》,两个人相遇,有着类似的困惑和经历,互生好感,只是到了他们身上,其中一个人是叙利亚难民的身份,让故事平添了几分艰难,爱情即使来了,也很可能被现实轻易打败。但对于身在异乡的人,或者那些曾经有过好感,却错过的人,这样的故事其实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它不是几个人的故事,而是所有人都可能经历过的故事。
美哭,阿拉伯气质美哭。经历过的电影中的对话,我被虐死了。比上帝之城好。
是芬兰版的上帝之国,也是我看的第一部芬兰电影,可谓是精准地抓到了芬兰人的那种含蓄和不善社交。电影整体很平稳和缓慢,并没有太多的冲突和高潮,打光和氛围的塑造都十分柔和和讲究,让人觉得很舒服。ps不得不提,叙利亚的难民男主的设定太多此一举和没必要,而且这个选角看起来实在太straight 。当然那几次cx都很拼很大胆。
理想很圆满,但一回到现实就很骨感。生活中特殊场合特殊时间遇到的某个人,即使再喜欢对方,也注定只能成为短暂的情人,转身就成为过往。所以不如不去想两个人的将来,珍惜当下,享受此刻
真的是周末时光+上帝之国 喜欢这种人美景美调色美的话唠片了
话痨版上帝之国,太相似了。演员还蛮自然,船戏足,也很投入,就是希望男二能把胸毛脱下。两人感觉激情多于爱情吧
戛然而止
床戏可以的,演员也是我喜欢的类型。就是有些拖沓,短一点会更好。看完后好想试试芬兰桑拿。
除了更文青一些,跟“上帝之国”不是一般化的撞车啊。放在欧洲难民问题的语境下太中规中矩了,胜在故事够细腻,演员肯发糖,啪啪很敬业。镜头和打光挺绝的,能看出是小成本,偏偏有种说不出的舒服感~
“你的眼睛很深邃,我不得不看它”、“在那边我的拍拖软件都不敢放脸照,约人也是跑去远远的地方,在这里我感到很自由” 前面一直在等看上眼的瞬间,没想到还是敌不过一个对视的眼神。这样短暂又预期之外相处的几天本身就很美,只是结尾太寥寥苍苍,你又不能说没有爱,只是现实太无奈。
中间一度甜死人了~~但糖里有屎,为演员敬业的床戏多加一星
勉强三星,啪啪啪敬业,镜头细腻,可是整个故事都很小学生作文,两位主演的化学反应也缺了会心一击的触动。喜欢有位豆友说的,享受当下是好事,可如果现实中只有这一个选择,就只剩无奈和残酷了。
因为创伤变得丑陋的芦苇荡,一夜之间波光粼粼地迷人。可就像一张照片,再漂亮,也注定在冲印出来的那刻开始,逐层褪色。身份作祟,一个把故乡当做火宅,另一个把他乡视为绿洲。火宅烧的,是曾经留恋的亲情与时光,绿洲则警醒着不受待见的异乡人,再有希望再自由,脚下仍是沙漠。悲伤的是,在情欲的繁盛过后,是现实的荒芜。更悲哀的是,不知不觉地,不再相信爱情带来的勇气,也不再相信勇气的意义。叙利亚的国情叫Tareq破损与敏感,奈何我也如此感同身受……演员都很不错,看他们演绎欧洲的故事,脑中奇妙地盘旋起港乐《喜帖街》。@爱酷电影周
7分。这片再捂一捂可以进个柏林全景啊为啥去了伦敦电影节首映……移民-难民性爱化,另外移民-难民+LGBT合流这个脉络倒是可以理一理(有文章么?)。超小阵容,戏写得还是挺足的,床戏卖力,父亲这个酱油打得真是按典型红脖子写的……双男主一定程度的互文关系写得还是挺好的(都想逃离)。不过导演是不知道怎么结尾了吗?不如[上帝之国]的地方就是格局太封闭了,或者说阶级太高了。
床戏和吻戏都好好看,主要是真实,演员勇敢,完爆美国人了。虽然都是别人的爱情,还是看得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