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kiki又回顾了一遍该片,尽管被评为十大票房失利影片之一,但这部电影对于我而言仍然是一部难以取代的经典。尽管以好莱坞打造的《时间机器》无法逃脱英雄拯救世界的宿命,但有小说作为蓝本,更有小说原作者H.G.威尔斯的曾孙西蒙・威尔斯的执导,因此剧本仍然在好莱坞式的喧闹之中浸透着关于人性的的思考和形而上的追问。
时间旅行,改变过去,这或许是每个人都曾有过的想象,what if,如果,我们的记忆经常会穿插这些单词,为了某些原因我们如此的期望能够回到过去修正某些错误,这也正是亚历山大要造出时间机器来拯救失去的爱人的起因。
黑暗中殷红的血,渗入雪中...
时间旅行:悖论与梦魇
说出《时光机器》的深刻,在于它的确在故事之中渗透了对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追问,也借由因果律来试图让现实更具意义,用两句广告词来说就是,过去不可改变,未来尽可掌握。亚历山大无数次的回到过去试图拯救爱人,都会发现爱人会以各种方式死去,为什么过去不可改变?如果严格来推导的话,过去不可改变并不成立。
我们假设的确是可以造出一台时光机器能够穿越时间旅行,那么这里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当亚历山大穿越时空时,现在的这个世界是处于什么状态?是一一如既往的继续前进,还是二停滞等待过去的某个可能因来推导一个新的"现在",抑或是更有可能的三,整个世界连同亚历山大本身进行了一次回归,所以得物理、化学和随机状态都如同倒带一般回溯到过去的某个状态?
如果现在的世界一如既往的前进,那么当过去的某个关键点被激活,那么以后的历史都会如蝴蝶效应般产生巨变,那么过去的这个点之后的历史如果与现在的历史衔接,无论是修正还是重写都无疑是对于时间连续性的一个挑战,如果说现在的世界停滞了,那无疑说第三种说法更靠得住。这些在现实中无法理解的进程在理论物理中尽管都可以找到渊源,但却都带来更多的问题,如果我们所处的只是无数个叠加的平行世界的一个,那么无疑改变历史只是增加了一个或者多个可能的或然世界而言,这的确是无法改变我们所在世界的过去,但却很明显创造了一个更有可能改变过去的叠加世界,但这个与亚历山大的世界并无交集的世界的存在有有何意义?!如果说时间真是一种错误,并非只能向前的矢量,那么让时间之矢改变方向也就并不是不可能的事,因此改变过去并不会现在造成影响,因为一旦时间扭转,那么现在也就不存在了,那么时光机器上的亚历山大是否还存在呢?是否他本人也回归到事故发生的当晚,然后历史不可避免的继续发生一切,然后变成了历史的反复?这无疑让我们联想到《x档案》中有关时间的那一集。
这些不过影片背后的一些疯狂想法,也许无助于理解这部影片,但却让我们更理解时间旅行的本质,这是一种有关征服的理念。改变过去,这往往只是神的力量,当观音大士用净水回复人参果树时,这无疑是一种极为可怕的力量,因为历史可以被改变,这也是《红色警戒》这部游戏的背景依托,如果时间旅行真的可能,那无疑是这个世界的梦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机器
在影片的后面,地下族群的首领和亚历山大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我们都有自己的时间机器,带我们回到过去的是回忆,带我们去到未来的是梦想。"
我并不认为首领以及地下的族群是邪恶的,或者说是反派,正如首领在解说自己的历史时也说明了这是80万年来的进化的结果。但我们在首领与亚历山大的对话之间,听到的是生命本能、自然选择与文艺复兴的两种对于人的态度。当亚历山大质问首领是否了解人类的价值的时候,那种腔调分明就是路德的强调("我是一个人,这个头衔比君主还要高些。原因是:神未曾创造君主,神唯有创造人,使我成为一个人")。
因此对于亚历山大而言,对于未来的选择并无关善恶,而只是基于人的意义和价值而做出的选择,而这里也是威尔斯赋予时间旅行的意义所在,是的,我们不能改变过去,因为那违反因果律,无法自圆其说,但是我们却可以在现在掌握未来,因为未来是那样的充满不确定,我们的选择则可以使得明天有一个不同的开始。
亮点
推荐当亚历山大开动机器准备去向未来时的那段展示时光荏苒、沧海桑田的画面,以及影片结尾的画面,同一个地方,不同的时间,我们的生命如斯充满不确定和戏剧性。
原文:
http://www.tianya8.net/2009/10/blog-post.html一部只有前半段精彩的电影。
前半段,失去恋人的男主通过时光机器穿越时空,试图改变过去的错误,以挽救他的爱人。在旅途中,他穿越了不同的时空,观察到历史的变迁和未来的发展。这些时间旅行的场景挺有趣的,观察近未来的街道、商店、世人的变化,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设定(例如为了旅游目的,月亮上频繁举行核爆炸表演,最终月球毁于频繁核爆,分裂陨落,连带地球气候变化使绝大多数人类灭亡),也会发现一些已经在当下被实现了的猜想(如共享单车)。
除了创意和特效,电影还探讨了一些深刻的哲学问题。例如,时间旅行是否能够真正改变过去创造未来,或者它只是一种无法逃避的宿命。这些问题也为电影增加了一些思考的深度。
然而,电影对时间旅行的哲学探讨也就浅尝辄止,当时间移动到数十万年后的未来时,节奏就急转直下了。
当男主角穿越到数十万年后的未来时,他的动机似乎变得有些模糊不清。他似乎忘记了自己拯救女友的最初目的,变得漠不关心,转身投入原始部落抗争地底人的斗争中,这种突然的转变让我着实感到困惑不解。
另外,在见到地底大BOSS后的男主的行为动机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不过回过头来,电影里整个远未来的设计就是一塌糊涂(在我看来,数十万年后,人类肯定不复存在,或早已改变形态)。
也许是为了贴合原著,电影拍成了这副鸟样。如果电影能够在时空伦理(时间、命运和人类的复杂关系)上进行更深入的探讨的话,想必会成为影视经典吧,可惜了。
we all have our time machines.Those that take us back are memories,and those that carry us forward are dreams.
否定了时间旅行中的因果悖论,值得称赞。最精彩的tag line: “每人都有时间机器:帮我们抓住过去的,是回忆;带我们走向未来的,是梦想。”
记不太清楚了,场景挺多的好像。对不住啊。
海报烂。绝美的想象力,根据这个框架还可以写出更多更好玩有趣的故事!
这部片子很好,你们不要黑它..^^
这是我看过的最高开走低、最前后素质迥异、最让人看了前段忍不住拍手看了后短忍不住删片的电影…前半段讲因果论和未来科技发展的剧情非常硬科幻,尤其是2036年的图书馆中央系统、月球移民计划等等设定,还有中央电脑学瓦肯星人打招呼绝对是个给星际迷航观众的小惊喜…后半段整个就是个山寨的人猿星球…
爱情的力量和执着
时空任穿梭,因果恒久远,可以改变的只有未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光机器,把我们带到过去的是回忆,带到未来的是梦想。其实挺好的一个故事,被拍成了纯粹一科幻娱乐大片。
原本为改变过去,却改变了未来。
这片我爱
最好看的还是时间机器发动时看着外面沧海桑田。
时间可以重来,但挽救不了悲剧,只能选择向前,不去触碰曾经的那个过去~
有点意思的时间旅行,突破了传统穿越的套路,一些台词值得回味。
每个时代对未来的想象都在拓宽,这版的未来变成了阿凡达(也比1960年版丰满太多)破碎的月球和“食物们”悬崖峭壁的漏斗房设计,未来人类Morlocks整个后背都进化成为脑组织,更有猎奇感,这应该是借用了作者威尔斯在《最早登上月球的人》里描述的月球人形象。突然觉这个故事真应该每隔50年拍一次。图书馆核能资料库的翻白眼大王还有致敬瓦肯人的手势小情怀。
破碎的月亮让我印象很深
假如描绘情感,请再强烈些,假如探讨哲学,请再深刻些。
用19世纪的道德标准去评判80万年以后的行为真的合适吗?
纯娱乐!
一直不大喜欢这种古典调子的电影。即使是情节进展到了80万年之后,还是两个世纪前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还蛮无聊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