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先看到[心魔]的故事梗概,以为会像郭天王的[父子]一样,着力表现主人公居住环境之恶浊。关注一桩谋杀案,以社会原因为进路,继之追根溯源,实乃万用良药。“新村”之类希望渺茫的社区,发生些耸人听闻的案件,好歹算得“顺理成章”。不过[心魔]最终没有走这个捷径。相反,导演在有意识地淡化社会背景,自己的电影“应该是普世的,而非仅局限马来西亚,很小架子气的东西”。
这个个案的背后是原子化个体的封闭和人的软弱。不论生在高级或者低级的社区,每个人都有大大小小的缺点,平常还可以浑浑噩噩地掩盖,一俟机缘巧合,产生交集,后果便不可收拾。若说故事结构,[心魔]倒与尔冬升导演的[早熟]有些相近。都是因爱生恨,无疑[心魔]的后果要惨烈的多。
惠英红女士重温金像奖影后的光荣,大概是结尾时的神经质表现区分了中庸与精彩。母子间的暧昧关系,未必会有什么大不了的破坏性,母子关系的分崩离析也没有必然性。母亲最后诡异的“魔障”状态,应和了中文片名“心魔”。加之对杀人实况的表现,剥光衣服以防索命的迷信,德仔在穆斯林祷告声中死去和无解的自首电话,再有(如果不是幻觉的话)突然切入的死者面孔,影片后半段笼罩在急转直下的恐怖当中。好在正常生活的部分已经足够压抑,不至于让影片像芦苇一样一折两段。德仔混蛋得令人发指,但是母亲无原则地庇护他。(如导演云)到最后,他对母亲却是可以推卸责任的。这是无奈,又是讽刺。另一方面,盈敏感、懦弱又叛逆,需要面对冷漠的父母。两个年轻人的感情不大“正确”,可是能给他们带来短暂的安慰,这种轻松带来了不多的浪漫场景。
对人性幽暗处的注视,可以看到这位“亚洲新星导”的追求。说各色也好,没说挑战自我也好,总归是不甘于平庸。何宇恒导演参与“亚洲新星导”计划的[太阳雨],是一部关于残酷青春的影片,咱家下载了都快四年,最近一定借[心魔]之力观赏之。已故的大马名导演雅诗敏在[太阳雨]里有过客串演出。有趣的是,在[心魔]与雅诗敏执导的[单眼皮]两部影片里,最后男主角都离开人世,原因都是骑电单车出车祸。
在拍摄特辑里,何宇恒提到了侯孝贤导演对他的鼓励。如同很多报道所说,影片的故事愿意来自于台湾的真实案件。当他敏感地觉察到这件事的价值时,朋友们都认为这种电影拍出来没有人会愿意看。最终还是侯孝贤导演的偶然鼓励,使他把自己的构想认真地拍出来。如果再加上韩国投资、香港演员的因素,他的成就更可以被视为全球化时代的青年导演的一个标本了。
http://www.mtime.com/my/underground1984/blog/4404754/2010年,在第2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时年50岁的惠英红击败张静初、赵薇、舒淇和吴君如,一举拿下影后的桂冠。
让惠英红获奖的这部电影叫作《心魔》,由何宇恒执导,惠英红、徐天佑和黄明慧主演。
片中惠英红出演一位单亲母亲,由于自己的儿子与一个中学女生发生关系,并致使对方怀孕,因此受到对方家庭的法律追究,为了逃脱法律追究,母子二人陷入混乱,最终儿子走上不归路。
整部影片都是在围绕人性来讲故事,在看似平淡的生活中,却暗藏着各种黑暗和危机。
惠英红在片中出演的母亲,从遭遇上来说是不幸的,自己的丈夫与自己的妹妹搞到一块,导致两人离婚,这其中心理和思想上的压力可想而知。
自己的儿子整天无所事事,在致使中学女生怀孕的事情败露后,没有体现出一个男人应有的担当和责任,他除了一味地逼迫妈妈筹钱摆平,再有就是逼迫那个女生说服父母撤销法律追究,他的最终目的就是不想承担任何责任。
从片头一段儿子用热水烫杀老鼠的镜头中,在他淡然的表情中可以看得出他的心狠手辣,这也与片尾他亲手杀死女生形成呼应,更加印证了这个儿子人性的丑陋和卑微。
惠英红塑造的母亲,在全片中都是处于一种默然的状态,但是她对儿子的教育是失败的,当她知道自己的儿子恋爱之后,未见她有只字片语的教育,更多的是纵容和放之任之,所以片中她被儿子打的一段,也可以看得出儿子对她的恨。
当然这部影片拖沓的剧情,严重缺乏娱乐性的氛围,不会对太多的观众形成吸引力,反而是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去观看。
很有意思的是,惠英红凭借该片还获得了第46届金马奖最佳女配角奖,与金像奖对比,这也引发了有关惠英红在片中是女主还是配角的讨论,其实有关这个问题,片尾一段惠英红的特写镜头,很可能征服了金像奖的评委,因为这一段镜头完全就是女主的范。
以打女形象进入演艺圈的惠英红,演技对她来说一直都不是问题,1982年她就凭借影片《长辈》获得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后,2017年凭借影片《幸运是我》再次获奖。
仅仅凭借影片《心魔》,惠英红就获得了大小电影节共计5个影后,如此战绩与《万箭穿心》中的颜丙燕完全有的一拼。【END】
09年的片,虽说是真实事件改编,但是导演给了大家一个开放性的结局,到底最后德仔结局如何?为什么警察对母亲说“那女仔的死是不是跟你有更直接的关系?”其实这里已经说明一切,《心魔》之所以叫这个名字,说的究竟是德仔的心魔还是母亲的心魔?其实从警察说“你究竟有没给你儿子压力?”就知道,母亲一直有给压力儿子,很大可能女孩子父母根本没有追究责任,女孩子也一直跟德仔说不知道,而小姨一直没有出场过,但是德仔是听到小姨说他母亲跟他父亲借钱,从剧情来看,母亲根本没有借到钱,所以她是编造了大话说已经借了钱进女孩父母的账户。所以德仔杀死女孩后回来跟他母亲打了一架,可能德仔从其他地方得知了母亲的撒谎。究竟为什么母亲要撒谎,就回归到心魔这个主题上面,自己丈夫跟自己妹妹跑了,一个人拉扯大孩子,她或许以这种方式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伟大,又或者女孩的母亲约谈时对她们母子的欺负,本能的让母亲觉得女孩母亲会不撤销控诉,而母亲既没有打钱,对方母亲也没有控诉,但习惯保护孩子的母亲心里觉得或许她打了钱,还没撤销控诉她会继续为儿子抗争显得更为合理。另一方面,德仔杀死女孩很明显是误杀,女孩一直害怕躲着德仔,跑到石头边摔倒撞到石头意外死亡了,但是由于害怕女闺蜜告密,到后面才导致了真正的悲剧。有人说后面德仔是摔死了,但是我觉得并没有,他打电话究竟是打给他母亲还是警察局?
先说说金像奖吧,就《心魔》这部电影而言,惠英红并没有发挥得好到可以拿最佳女主角。为什么前面几届的金像奖最佳女主角会被大陆演员四连庄呢,除了香港实力派女星日渐凋零之外,也找不到那些苦熬多年,给个安慰奖的人选,好不容易,最近这两届,终于找到两个代表电影虽然不是最佳,但口碑及年纪经得起推敲的人选。
当然,我并不是说惠英红的演技配不上最佳,二十多年前她已经是最佳了,只是,二十多年后,她需要被再次肯定。
早在《无间道2》里面,她扮演的角色,就让我震惊,一个有如此表演张力的人,我竟然不知道她叫什么,一直在疑惑,她为什么不会大紫大红,其实是我寡闻了,甚至觉得,她是《无间道2》里面演得最好的。
她是有资格得最佳的,但不是因为《心魔》。香港的金像奖如果再把重要奖项颁给大陆的电影及艺人,估计会打击到香港电影创作者的信心,再怎么说,香港电影有二十年的风光史。
《心魔》,深沉得有少少的喘不过气,好像一个人溺水,你本来是想表现溺水的人在通过如何辛苦的挣扎,到最后,终于浮出水面,告诉观众,在危难面前如何坚强的活下去并与困难作斗争,可你最后还是让他溺死,于是,我们就不知道,让观众看一个人怎么溺死,是要让观众领悟一个道理,挣扎是没用的?
一部电影不一定要把是非黑白说得很清楚,但电影总是有个主题的,可是《心魔》,难道你就是想说,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都有一个心魔在缠绕着自己,一方面在公众场合表现得中规中距,一方面在暗地里放纵自己欲望。如果是这个主旨,那也太单薄了点吧。
电影又名叫:At the End of Daybreak 大概的意思是“拂晓即将结束”,这是个叫人困扰的名字。
三个社会青年,杀了两个中学少女,起因是其中一对,在偷吃禁果后,被女方父母发现,除了向男方索要金钱上的赔偿,还要将其告上法庭,男方无法接受,杀了女青年。
然后结束了,你是想拍续集吗?
或许是导演过于忠于真实事件,又或者在事件的完整性上,没处理好。我们在看一个溺水者在水中挣扎,最后死去,我得不到半点共鸣的东西。又或许,作为一个大陆观众,我无法在一个马来西亚的华人导演身上,找到一些可以共识的东西。
盈,这个姑娘倒是多少把一个少女青春期的叛逆个性表现得分外清晰,表演到位,在偷吃禁果时表现出来对爱情的“成熟认知”,临终前被逼问时却是一副无助的神情,个性的飘忽不定不正是一个青春期少女的真实写照。
如果先看到评论,不建议去看这部电影。
第一次的评价:感觉剧情有的部分没有看懂,但是红姐演的太好了!(2023.1.6)
修正:(2023.1.25)
今天又看了《心魔》,是我第三次看这部电影,第一次全部都看完了,我确实不明白,而且我非常不喜欢里面的那个女孩,我很不喜欢她在家长面前不说实话,之后很小的年纪就做那些我无法理解的事情。德仔呢,就是很懦弱,“我不要坐牢”总是萦绕耳畔,他没有责任感,而且已经成年的他,对于一个小女孩儿都说服不了。德仔阿妈,失败的婚姻、不富裕的生活、没出息的儿子等等等等,都被她摊上了,她好像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母爱过度呵护她的仔。女孩的父母,也是非常冷血,对于自己的女儿根本就不了解,在教育上存在极大的问题,钱是不能解决一切的,女儿最后的结局,也有他们很大的责任……
当看完这些人这些事,好像对于结局也并不是多重要了,因为电影的基调就是悲哀的,德仔阿妈“你们骗我”,真的是骗吗,还是为了掩饰自己身为一个母亲对于孩子的过度关爱和自己内心的心魔……
最大的感想就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心魔,当它无限放大后,当它不断的被我们的思想包围时,心魔就会如火山一般爆发出来,所有的东西都一发不可收拾。
終……但心魔永在
CC-D9《心魔》香港少年杀人事件+影后母爱
马来西亚口音广东话。导演想表达什么完全没看出来...
徐天佑的表演弱到爆,毁了整部电影。就导演来说,何宇恒这次也没拿出最牛逼的本事,即恍如八十年代侯孝贤一般的乡土气
在回家的大巴上看的。本以為是一部俗套電視劇。當惠英紅一出場,就知道是什麽電影了。太垃鴨的電影了。
三星全给惠英红
硬是要分析,还是可以分析出人物心理,但导演所能表达的还是太少,不管是母子之间,还是母亲本身的性格,都不饱满,只能勉强抓住一丁点的碎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魔,在潮湿粘腻的夏天里慢慢衍生出罪恶
岁月赋予张力。
惠英红的戏没那么多嘛~惠英红太美了,好像中年版张柏芝,演邋遢的母亲难以使人信服,不过最后一场演的很好呀~徐天佑演的很好,黄明慧都不错。作为第四部作品,何宇恒做的很好!影像表达了年轻人的忧伤、迷离、恐惧和凶恶的心魔,以及家庭背景的影响。
故事很有意思,但节奏铺展不够老练,很多拖时间的废细节。不少快切很有想法,但不成熟,混乱无章。儿子打电话的逆光镜头非常惊艳。
红英姐不错~影后~
最后一组镜头真复杂@@
溺爱才是心魔
惠英紅最后的一幕就足以讓她捧得最佳女主(配)角而歸!
母子。惠英红和黄明慧都演得不错!千万记得选粤语音轨。
惠英紅的演技,王菲的暗湧,小女孩不錯,母子描寫很贊,結尾草率了可惜。
惠英红获第29届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何宇恒真的不行,这片子也就惠英红是唯一亮点.....PS:预告片真好...
惠英紅就凴最後的一個長鏡頭就拿下了金馬女配和金像女主。但整部電影的亮點不在惠英紅,而是電影對人與人之間疏離的關係的表現,點到即止,看上去平靜如水卻深藏暗湧,輕描淡寫卻能引發觀衆無限思考。
数字机也能拍出意想不到的电影感。英红姐自然当仁不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