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河》,几年前看过的一部比较冷门的电影,讲05年伦敦恐袭后一位白人母亲和一位黑人父亲到伦敦寻找失去联络的子女而发生交集的故事。05年我正好也在英国,虽然没有直接经历这一事件,但也十分震惊,尤其是之后去机场接人第一次看见那么多荷枪实弹的警员,头一回感觉那么美好包容的城市离死亡那么近,这种感觉在看007《Skyfall》时也有,大反派第一次大张旗鼓地在曾经熟悉到闭上眼睛都能想起来的伦敦地铁和大街上搞事。
除去这一层关系,整部戏也是非常顺畅舒服、自然从容,尤其是那两个主角,一看就是一辈子都没怎么去过大城市的特别普通的英国小镇老百姓,两眼一抹黑跑到陌生的地方,一点一点找孩子的痕迹,不煽情,很感动,还有不同人种间那看不见的隔阂在非常朴素的共同目标下逐渐弥合的微妙。当然,还有永恒的主角,那沉默不语,绝不抢戏,却无处不在,让人的目光不想他移的伦敦的大街小巷。
正直诚实的洛索默斯太太居住在格恩济岛,非洲籍的工人欧斯曼居住在法国,两个毫无交集的人因为一场恐怖袭击相遇了。
2005年7月7日,伦敦维多利亚火车站遭遇恐怖分子袭击,洛索默斯太太和欧斯曼各自前往伦敦开始寻找孩子。
欧斯曼有个儿子叫阿里,可是他在儿子六岁的时候离开了他,从此以后,再也没有见过儿子。洛索默斯太太有个女儿,跟母亲吵了一架之后就从母亲的生活中消失了,为此,洛索默斯也踏上了漫漫寻亲路。
在繁华的英国城市伦敦,洛索默斯和欧斯曼根本无暇顾及这里的繁华和热闹,他们担心的只是自己的孩子,他们在哪儿,是否受伤,他们究竟遭遇了什么样的事情。对于自己的孩子,他们似乎并不了解,甚至有些陌生。
几经周折后,洛索默斯太太终于知道了女儿的经历,她的女儿在学习阿拉伯语课程,并且和名叫阿里的黑人青年公开同居。爆炸事件发生之后,伦敦警方提高了安全警戒级别,特别对穆斯林移民进行了严格的调查。索洛莫斯太太的女儿因为学习阿拉伯语引起了警方怀疑,而阿里因为宗教问题也被列入怀疑名单。
关于恐怖袭击的电影很多,而这部《伦敦河》并没有直接展现恐怖袭击的场面,而是以恐怖袭击事件为背景,讲述两个家庭、两个父母的悲伤故事。
7月7日早晨,年轻激进的恐怖分子用四枚炸弹炸毁了三条地铁线和一辆双层巴士,事件造成56人死亡,700多人受伤,场面相当惨烈。
得知此事件之后,洛索默斯太太在希望和绝望之间挣扎,作为一个母亲,她发现自己并不了解女儿,而踏上这条寻亲路之后,她才开始了解女儿的生活,第一次来到女儿公寓前,她反复和司机确认地址,她试图从女儿的教师那里了解女儿平时的生活、习惯以及喜好,
欧斯曼,一个完全的外来者,不同的种族、不同的肤色、不同的宗教让他和这座城市格格不入。虽然他一直居住在法国,可是,法国并没有让他拥有归属感,他永远都是一个悲伤的外乡人。当他开始寻找自己的儿子时,才发现自己对儿子一无所知。
本片的导演拉契德.波查拉1959年出生在法国巴黎的一个北非移民家庭,特殊的身份和成长环境让他对法国的移民群体有着特殊的情结。当他成为导演之后,他的作品便自然而然的关注着移民群体在法国的生存状态。
拍摄于1997年的《人之子》、1998年的《犹在天堂》、2001年的《小塞内加尔》等电影都是这样的主题。这些作品奠定了拉契德.波查拉的拍摄方向,也为他赢得了众多荣誉。《伦敦河》虽然是一部以恐怖袭击为背景的电影,但导演通过一系列的事件和调查,其重点依然是移民的身份认同问题。
身份是人们对世界的主体性经验与构成这种主体性的文化历史设定之间的联系,是一个族群或者个体界定自身文化特性的标志。洛索默斯太太的女儿作为外乡人,来到伦敦之后,迫不及待地想要融入当地文化,邂逅阿里之后,她通过阿里找到了归属所以通过学习阿拉伯语,让自己能够更了解阿里的宗教信仰以及语言文化。
由于移民文化身份本身具有多重性,所以在新的环境中很容易产生精神上的困惑。当他们无法肯定自己的身份时,便会被卷入两种不同的文化中,然而,在精神层面上,却无法说服自己归属其中的某一种文化,于是,困惑就产生了。
在洛索默斯太太和欧斯曼一起寻找孩子的过程中,他们通过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了解,逐渐开始了解自己的孩子。这场恐怖袭击对很多家庭来说是一场灾难,但对洛索默斯太太和欧斯曼而言,这场袭击带来的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我们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恐怖袭击没有发生之前,洛索默斯太太的女儿学习阿拉伯语,欧斯曼的儿子阿里的宗教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这场袭击之后,让两个人陷入了窘境。这其实也是导演拉契德.波查拉对移民身份的一种思考。
从某种程度而言,这部和恐怖袭击有关的电影其实也在表达移民的认同困境,以及对处于边缘状态的移民及其文化身份的思考。
悲伤题材。。。
not bad
可怜天下父母心!非常值得一看,寻子女过程,也是充满悬念,一波三折,最后还是非常不幸,悲剧收尾,奇迹没能出现。
那么他们的孩子能免除嫌疑吗?
好。
女主演得太好了,每次电话声调和表情都不同,贴寻人启事后焦急的眼神、很赞。题材也喜欢。再次感叹国外好看的描写老年人的电影真多。
实力派演技 真的 那么感人
唯一的關注點得以淋漓,全因為有兩位這樣的演員。
演技瞩目
孩子是父母一生的牵挂。
男女角演繹相當好看, 來自西非的男演員擁有一張沒有表情卻非常祥和的臉, 帶著平均優雅的語調, 輕而易舉地留住我的專注, 當然還有他的一把頭髮。
悲伤逆流成河……
白发人送黑发人,拍得不错
我妈看完大惊慌,警告我不得再去Finsbury Park吃大盘鸡😨
从找不到Jane的着急,到“确信”Jane在法国旅行的轻松,到最后被警察告知Jane在爆炸中丧生的悲痛;萨默曼太太对乌斯曼先生充满怀疑、排斥,到接洽。整部影片平缓而压抑,镜头真实悲伤。父母对孩子的直觉永远是最准的,这是一种父母的本能。btw. 哪怕十年前的影片也不该是这画质吧,我还以为是上个世纪的电影。还有为啥电影的分类会有“悬疑”呢,悬疑在哪儿。
靠两个演员撑得满场红
几乎是两个老人的独角戏,居然能在这样悲伤的气氛中看着两个老人演了1个半小时,都毫不疲倦。可见编剧到演技甚至音乐和剪辑有多么厉害了。
有点像达内,有点像肯洛奇,现实主义电影却有十分戏剧化的编剧。故事展开和转折的方式挺不错。但是09年柏林发错奖了啊亲,果断应该发影后而不是影帝啊(虽然老爷爷第二年就去世了……但波查拉有送影帝传统)。移民问题,在伦敦可以讲法语和阿拉伯语。另外CCTV因为拍到爆炸嫌疑犯而奇妙地乱入……
隔靴搔痒,,
平实地叙事,但不喜欢那让观众和人物在得到安心的时候再拉扯回地狱,甚为残忍。虽然这是预料到的结局。